白杨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12:5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白杨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白杨教案

篇1

《白轮船》阅读原文: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象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你好,白轮船,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船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 ”“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

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

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最好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后来就来了这个奶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喇喇直响,呜呜地直叫。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淌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再往下,事情就难了。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这可怎么办呢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

(节选白《白轮船》,有删改)

《白轮船》阅读题目:

1 9.小说以“白轮船”为题有何好处(4分)

20.请简要概括“孩子”的形象特点。(4分)

2 1.试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于法和表达效果。(4分)

①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岸,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②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22.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两种加以分析。(6分)

《白轮船》阅读答案:

19.①白轮船是父爱的象征、孩子的希望,以它为题可以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2分)②白轮船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展开情节。(2分)

20.身世坎坷。孤单寂寞。渴望亲情。渴望勇敢。想象力丰富,感触细腻。(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其他特点言之成理亦可)

21.①动作描写,通过“蹦”“钻”“游”“擦”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了孩子到伊塞克湖的过程,表现出孩子对登上白轮船、找到爸爸的渴望。(2分)

篇2

新课程标准实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新课标研讨会上,我执教了《白杨》一课。老课新讲,立足新的课程标准,将自己对教材和对学生的思考融人教学中,努力用情感施教,让学生享受生命的教育,课堂教学追求“以情感创造美,与学生共相融”的境界。

一、深入文本,创新设计,让教材“活”起来

语文是一种文化。文化,以文化之。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理解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和拓展、提升都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吃透教材。

深入地钻研教材。一般我们上课,教师的教案编排得环节紧凑,教师上课严格地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程式化,教学过程成为“演”教案剧的过程。我觉得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必须要让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教材“活”起来。因此,备课时,既要尊重教材,准确把握作者、编者意图,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课程的要求及学情,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地重组、拓展、延伸,使教材与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赋予教参、教材等物化的东西有流动感,对静态的文本予以个性化的解读,力求超越文本,使教材活起来。

执教《白杨》一课时,对着教材反复翻看了数遍,合上书在脑海中寻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株高大挺拔的白杨。我不禁想,课文中一直在写白杨是高大挺拔的,可为什么要说它“秀”呢?秀在哪儿呢?我查找到了作者袁鹰当时写作的背景才发现,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不只于其形,还有其神。我又读文本,才发现前半部分着意在写白杨的形之美,重点部分的描写正是其精髓所在。在教学描写白杨这一部分时,我以“你从课文中看到了怎样的白杨”为话题,和学生展开交流一,话题比较开放,让学生思维和表达都有宽泛的空间。由白杨树外形的高大挺拔到最后理解白杨树精神的高大挺拔,学生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到学情的需要,融入老师对文本的思考和加温,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充实、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在教学程序上,我认为“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应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

在教学中应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我带班的过程中,积累内容纵深递进发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寓言、格言、警句、古诗文……我将学生学习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

深入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活”起来。

二、以生为本,对话课堂。让学生“活”起来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现自己。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才能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二)以生为本,创设充满情感的生命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灵动的课程,是生命的教育。是教条的说教,还是情感的教育,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心上课,用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影响学生。

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情景。让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浸润在语文的味道中:《让世界充满爱》里,那与母亲互动的真挚情感;《桥》中,那蕴含着浓浓情意的读课题;《别董大》开篇便在悠扬的古筝中缓缓拉开一节课的序幕;《白杨》中,用心感受“小白杨”诗一样的味道,婉转悠扬的音乐中,学生的心从上课起便交给了你,交给了语文。

《白杨》这一课,是借白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我觉得,学生如果深刻地理解了白杨树生长的不易,体会到白杨的顽强,自然就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白杨的品格上,通过对文字的感受,深入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主要通过两种手段:

其一,情到愤悱时,用教师的引读碰撞学生的情感。这一课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要想学生与文本有共鸣,情景烘托必不可少。在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基础上,我通过有层次的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读出风雨雷电交加中白杨苦苦支撑的顽强,读出茫茫戈壁中白杨用生命书写着伟大。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旨在理解课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只有有情感的课堂才是和学生交流对话的课堂,如果老师都不能进入文本中,进入课堂中,进入学生心中,那学生又怎能学进去,怎能师生共融呢!

其二,文到精彩处,让学生的想象开启文本的大门。(1)用想象勾勒画面,让文字与画面联系起来:“茫茫的大戈壁,浑黄一体”是什么样子?如果只看文字,学生的思维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我抓住“茫茫”和“浑黄一体”让学生想象——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样戈壁的荒芜就浮现在学生眼前了。这种方法在很多古诗中都已运用到了。比如在执教《别董大》一课时,通过情景创设、音乐渲染,烘托出离别的愁情,让学生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的凄凉景象,在想象中完整了画面,丰富了学生情感。(2)用想象丰富内容,让内容催化词语的理解:学习“白杨从来就这么直”时,学生抓住“从来”一词,我就引导学生想“从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是从幼苗长成为参天大树,也可以是从遥远的从前到不可预知的将来,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白杨的笔直却始终不变。再比如抓住“哪儿”,让学生想象白杨还可能在哪些地方生根发芽?一个“哪儿”,让学生体会到白杨适应性之强。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让白杨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高大起来。(3)用想象促进思考,让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想象不仅是丰富文本的画面,它更应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让学生透过文中的三个知道去想可能有哪些不知道,再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案;编写;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70-02

学案是教师制定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依据的是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与经验,目的是指导初中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学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中语文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坚持教师在学案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在学案的编写中,教师要将自己的作用准确定位,才能保证学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认真备课,将学案的实用性发挥到最大。

2.坚持将知识点问题化的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问题化,对它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能更好地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消化。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注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问题要简洁,不能太烦琐。

3.坚持层次化原则。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注意研究教材知识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将杂乱的学习内容有层次地整理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教材知识。同时,学案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与调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二)学案编写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的学案编写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方向。明确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从而有方向地去探索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哪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哪些需要了解即可,哪些需要熟练运用等。

2.学习的主要过程。这是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及学习的形式和学习活动。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一般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对课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再对相关的片段及文章的整体进行品味与赏析,最后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迁移。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再对课文深入研读,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再对文中优美的片段进行欣赏,感受桃花源的美。

3.课程重难点。教师在学案中要对教材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与强调,这是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要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要的学习方法。对本节课主要运用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对歌式背诵《木兰诗》,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进行轮流背诵,不仅引起学生背诵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下运用这种方法互帮互助共同完成背诵任务。

5.学习反馈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

二、初中语文学案的使用

1.课前学生自学,初步练习。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等进行预习自学。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学案收集起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课程讲解的重点。这一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特点。

2.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疑点。此时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课堂的氛围可以是民主的、和谐的、自由的,学生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合作,通过探讨,解决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文中白杨象征着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仍存的疑点进行点拨和探究。到了这个阶段,很多问题已经被学生的合作探究所解决,还有个别难度比较大的,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和探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将问题解决,还要注意对学习的方法进行点拨,培养初中生的分析能力。

4.课堂训练检测。这一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将知识掌握透彻,并能将知识点进行运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拨。

5.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应该留出3~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解决了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三、初中语文学案应用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过程中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在教学中要设计好过渡语进行转承连接,既增强知识间的前后的联系贯通,又可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在应用学案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学生能自主完成的部分一定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3.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篇4

消减浅表性的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解题,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正音、正字、解词,然后划分段落,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有些教师每篇文章都这样教学,不肯漏掉任何环节。其实这样面面俱到、环环不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时空。因为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也不必怎么动脑筋,连思维都难以集中,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是要消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只有流动的思维,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一位教师教学《白杨》一课,根据课文借物喻人的特点,着重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联系生长环境,了解白杨外形特点;二是紧扣关键词句,理解白杨品质特点;三是激发学生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整个设计教程简洁,主线突出。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思考、质疑、劫难,不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得到落实,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对大戈壁恶劣环境的想象,对白杨品质的理解,对建设者精神的认识,都有了许多创造性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如果懂了,他的思维就要向纵深展开,而教师如果还是喋喋不休地讲,等于拉住他的思想不让往高处走、深处流,学生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和发展的机会。

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地长短,深浅把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微解答距,学生看书即可回答。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问学生:“闰土的外貌怎么样?”书上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内容,学生回答不必动脑筋。二是短解答距,答题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不是照本宣科回答问题。如问:“从闰土的外貌看,他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个健康的农村孩子的结论。三是长解答距,它需要综合有关知识来解题。如问学生:“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学生需要通过对“我”和闰土的生活及周围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认识到“我”对自己所处地位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创造性,有较高的难度。如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身份,对照闰土的外貌,想象“我”有怎样的外貌。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学生都按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回答,就消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多设计一些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地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提问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高得多数学生难以企及。

提问的解答距应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或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把较长解答距的提问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的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增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设计

 摒弃细密的教学设计,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是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从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应对的角度来看,好像是这样。但在这疏旷的背后,却隐含了学生创新的时空,要求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面作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以学生创新的细密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疏旷。

1.预留质疑的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把学习上遇到的矛盾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时,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便明朗化了,思维过程也随着清楚起来。有时,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有的甚至问题刚提到了一半,另一半就“咽”下去了,原来当他把问题用外部语言整理出来的同时,问题本身也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著名的教师支玉桓在教学《穷人》临结课时,留了七八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桑娜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回家后那一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课文中为什么把西蒙死后的样子和两个孩子睡觉的样子写得那么详细?”“如果我是作者,就让西蒙有五个孩子,让桑娜有两个孩子。”支老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解题效果。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支老师引导学生从桑娜坐立不安的行为理解她害怕、矛盾的心理,并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作用,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达到了。试想,如果支老师事先把课堂安排得毫无余地,那学生这些颇具创新色彩的提问和想法在课堂上还有闪光的可能吗?

 2.创造讨论的机会。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特级教师徐善俊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时,组织学生就“ 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供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开拓求异的空间。

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6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力,

可指导老师说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批改作业,我纠正每个错误,在批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其作业本上写明,为了不浪费时间、精力、感情,我不改这次作业。我的指导思想是要不断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过程中有反复,但不能“苦口婆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我认为表达的通顺与否、有无错字和内容的分量对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写作文并不怎么讲究章法,他们感兴趣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班主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成效。我在初二(2)班这个差班做实习班主任时,注重做差生的工作。要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想,必须有诚心,有耐心,而不能一味地训斥,也不能把一些屡教不改、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学生的不良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算完事。

有个男生上课不听讲,讲话,画画,还经常迟到,老师经常批评他。我和他交谈,他说,他以后想当设计师,他参加了美术培训班,他的叔叔是湖北美术学院的教授。班主任、批评他的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情况。我告诉这个学生,要学好美术,当好设计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都要了解。我要他把画的素描给我看一下,并要他先给自己订个小目标--不迟到。临别时,我送了他一本《朝鲜邮票目录》。他很感激我,要我留下通讯地址。学生成绩好,老师当然喜欢,但学生成绩差,老师就厌恶、不管,这样的师爱就狭隘了。作为老师,应该对全体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在学习、品质上有所进步。

实习中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教育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不把老师当回事的学生。有个学生满嘴挑衅性的语言,我多次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但他不为所动。其实他反应比较敏捷,上语文课常常举手发言,答得也比较准确,但他就是不愿受任何约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考虑对其他同学的不良影响。我跟他讲明,不要太自私了,今后走入社会,靠的是真本事、硬碰硬,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嘴巴狠。

篇7

关键词:高校智库;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教学改革

0引言

智库(ThinkTank)也被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顾问班子、头脑企业等,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理论、建议、方法、策略的公共机构[1]。智库与高校建设关系密切。大学是精英和知识聚集的地方。高校智库指依托特色学科,云集知名学者,以国家发展为导向,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通过重大现实问题,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智库产品,培养智库人才[2]。在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要适应时代需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向信息智库过渡。国外对智库信息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智库信息资源的关注明显不足,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建设研究几乎没有,这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从事智库研究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智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的高校智库构建研究十分必要。

1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

1.1智库信息库与机构知识库

智库信息库是指智库机构和研究人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咨询服务的平台工具。信息服务平台将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产品收集、保存、整理,进行信息检索和查询。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依托于网络,通过学术机构利用软件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提交、、管理和操作[3];机构知识库内容是学术成果和一些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机构知识库的协作则是利用一定的元数据协议对多家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支持共同使用和管理知识平台。智库信息库的服务目标是支持组织内成员产品开发和咨询服务,而机构知识库则为用户提供知识获取的渠道,故智库信息库的构建可充分借鉴机构知识库的成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4]。

1.2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定位原则和特征

目前,高校智库构建研究处于前沿阵地,智库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使其能够持续面对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的定位原则包括:高起点、高层次、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分阶段有重点积累式持续发展;信息资源的结构化、模块化和集约化原则;资源建设、团队建设、硬件建设一体化原则;以计算机行业合作与共享原则为基础。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以高校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校研究机构为依托,以国内外专家、学者、本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优秀毕业生为多元化研究主体,以各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运用知识、信息与经验,识别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研究与判断,以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有效运行机制为保障,以跨学科研究、问题导向为理论支点,打造专业化高端智库信息服务平台。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具有独特性、服务性、专业性和成长性4个特征。

2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构建

2.1构建要求

社会对信息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智能性要求逐渐增加,计算机专业发展首先要尽可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融入社会生活,适应时代要求,采用智库模式对资源进行构建[5]。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构建基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①信息获取或创造;②信息整合和过滤;③信息共享和传播;④信息创新。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流程构建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模型,图1的智库信息库构建模型也适用于智库机构。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不仅可有效组织智库的各类信息资源,还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智库的工作是研究和分析具体事件并形成报告和战略建议,可通过出版书籍、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智库信息库需具有使用便捷、资源有效易获取、动态性、前瞻性和交互性等特性。

2.2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构建流程

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构建符合计算机专业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智库,将计算机专业服务向基于智库理念的个性化服务转型。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构建可从明确目标信息需求、信息资源收集获取、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库服务4方面实现。通过充分研究智库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提出如图2所示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构建流程。(1)明确目标的信息需求。在智库信息库构建初期,以智库课题或项目为导向,明确信息需求,设置合适的信息收集渠道、管理和服务解决方案,形成一个相对集中且有序的知识整合,使研究人员能够有效使用方便的、面向课题的、专业细化的信息库。(2)信息资源的收集获取。信息资源采集需注意以下两点:1)持续积累足够的信息资源。智库信息库的信息收集应是全面、多样化且实时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长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针对性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建立专题数据库等;2)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智库的情报收集部门除了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资源外,还应该注意从民间获得信息,利用网络数据挖掘工具,对多媒体、虚拟文献和超文本资料进行智能抓取,实现分类、导入和更新信息库。智库信息库的信息源可分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灰色文献和教育资源3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国内外各行业、学科领域和企业的门户网站;灰色文献包括预印本、会议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参考资料、研究报告、照片图表、学术报告、看法、博客、学术经验交流、内容和诀窍,以及机构成员在科研活动中生成的原生资源等;教育资源包括高校的课件、教案、题库、答案、教学日志等。(3)信息资源的组织。将数据、信息、知识、成果和结论根据对象与特点,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整合和分类,形成具有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群落,满足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信息需求,促进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共享。(4)智库信息库服务提供。智库信息库的服务对象是业内的智库人员和科研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各类智能信息服务,如智能检索系统和专家系统,利用信息库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库的搜索、浏览、获取和上传等操作。集成化和系统化的智库信息资源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此外,研究人员可通过群软件、电子公告板、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工具,实现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工作人员互动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群体合作,从而提高科研团队的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

3信息库研发内容与关键技术

3.1信息库研究内容

以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理论研究为基础,采用大数据挖掘、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收集整合涉及计算机专业领域多个学科的数据、知识、信息、成果等,构建开放式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集政策研究、科研成果、行业标准、文献传递、期刊论文、在线咨询等一站式信息化咨询和服务。信息库主要由核心元数据、采集数据池、用户行为数据、系统基础数据、服务数据、词表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和其它数据构成。

3.2人机互动计算机专业词表构建

词表的质量在信息组织、智能检索、信息自动处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分类表与主题词表具有编制模式协作化与半自动化、版本系列化与网络化等特点。通过人机结合利用词表辅助构建技术,构建开放共用的、网络化的、高质量的计算机领域词表,保证词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另外,需要为词表建立适当的服务支持,主要包括词表管理、词语流量管理、词源管理、开放共用和本体化转换管理等。

3.3其它关键技术

基于词表的信息过滤与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的核心是词频统计和权重计算。不同的词根据关键词、题名、内容、摘要以及与计算机主题相关性均有不同的权重,词频统计时需先对同一词语的缩写、中外文词、近义词和同义词等合并,然后再加权计算权重。信息的自动跟踪、自动采编、技术的难点是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采集模板进行开发、数据清洗和元数据化。通过网页抓取技术、数据采集池策略、信息源抓取技术、自动采编和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结合词表,可一次性实现信息采集、相关性判断、、自动分类、自动标引关键词、自动等操作。当信息量达到一定数量级时,可以采用高级检索、检索历史纪录、分面检索技术与动态缓存技术等,减少系统开销,提高检索响应速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

4结语

本文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模式背景下,集聚计算机领域信息资源,将知识、资源、能力、过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支持的范围、数量、质量、服务内容、方式等方面出发,设计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从智库视角来重新分析和探讨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集成化、专业化、高效化信息服务功能,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科研、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基本服务保障和有效的信息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2]余薇.地方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社会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5-7.

[3]孙鹏.论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3(9):90-91.

[4]许鑫,吴珊燕.智库知识库的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