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4 01: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教案

篇1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来达到。机械制图知识,尤其是对国标规定和机件表达方法等需要有实际案例才能理解的知识点,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和系统性的练习,学生会产生不知在何时用、怎样用的困惑,不易真正掌握绘图和识图工作的技能。经过探索,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科学选择和设计案例,以案例带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普通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近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机械制图案例教学的探索。

三、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立项——将原机械制图的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

通过对绘图员和维修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关于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不变,但对原制图基本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我们确定以一个绘图员1个工作内容为综合项目的载体,将该综合项目按照制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分解为11项单个项目,再将单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如:“绘制图框和标题栏”单个项目可分解为图幅规定、字体规定、比例规定等工作任务。

(二)教案设计

绘制回转体截断体(接头)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1.项目实现目标

(1)知识目标:①国标规定的内容;②圆柱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③圆柱被不同位置截切面截切后截交线的形状;④截断体尺寸标注的内容。

(2)能力目标:①能按国标规定绘制图框、标题栏;②能正确使用线型表达接头的结构;③正确绘制圆柱三视图;④正确绘制圆柱截交线;⑤合理标注截断体尺寸。

2.项目工作环境

①多媒体教室;②准备实物模型等供演示用;③教师准备塑料泡沫或橡皮泥等供学生实训使用。

3.项目任务(8项单个项目)

国标规定;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表达的方位及尺寸;常见基本体的类型;圆柱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圆柱定形尺寸的标注内容及标注方法;圆柱截断体类型及三视图的画法;圆柱截断体尺寸标注。

(三)分阶段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观察—讨论—实训—点评”开展各单项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

(2)完成项目任务指导(步骤、方法等):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明确实训任务;②观察要维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过程;③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照应用;④分组讨论本案例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内容;⑤在教师巡回检查或提示下,绘制草图;⑥教师评讲各组图形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⑦根据实训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图板上进行实际绘图操作。

(3)完成项目的测评标准。①图框标题尺寸符合国标规定;②线型的使用及画法符合国标规定;③图形布局合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合理;④各图形正确并符合三等规律;⑤尺寸齐全并符合国标规定。

第二阶段:综合项目实训。

(1)学生根据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做好实训记录、小结,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和书面实训结果等进行实训成绩评定。

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

当学生完成了一个或多个项目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让学生学习教材上如何以最少的图形来表达零件结构,进一步加深其印象。

篇2

关键词:创新性;机械制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42-02

1 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具有理论知识和技术于一身的人才的学校。《机械制图》是高等院校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要运用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高等院校学生,不仅因为它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谓创新性教学,即具有创新性的教师依据创新性培养的原理与原则,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合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的方法。在高等院校中《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之,文中作了尝试性研究。

2 备好合理教案,迈出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的教案是实现创新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备好合理的教案,不仅要求教师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提出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熟练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如何准备合理的教案?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每备一份教案,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就才认为教案合理。如《机械制图》视图这一节分解为:

(1)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

(2)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

(3)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

(4)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配置关系;

(5)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

(6)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殊征表示表示方法。

这样分解出的教案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

3 运用“四段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还要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四段式就是将《机械制图》每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演示,引入新课。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投影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习,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能马上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主动求学。新课这样引入为下面重点讲授打下基础。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先用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呈现语言表达对象的具体形象。它们相互映证和充实,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讲授的内容。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用时大约几分钟。本阶段是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事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在《机械制图》中就是要讲在知识的引发点上、衔接点上、疑难点上,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机械制图》课的“引发点”。这节要讲清、讲透、讲活,为今后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补第三视图、补缺线”是疑难点,可借教学模型和投影教学课件,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一解剖,达到提高学生看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目的。第三个阶段为小结练习阶段,于重点讲授之后,用大约20分钟。由于以上二个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时根据各个阶段内容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利于学生信息归档储存、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如剖视这节,抓住单一全剖视这个共性,其它视形式均可看成是特殊形式下的单一全剖视。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训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个阶段为预习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十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预习,以便联系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独立猎取知识的信心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新课时才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主动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以上四个阶段衔接紧凑,一段接一段,预习阅读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4 采用“四化”的教学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走出创造性教学的新路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徒劳,“四化”的教学手段,可将教与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4.1 电化教学经常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中运用电化教学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动画掩饰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幻灯片用教学中。

4.2 实践画图课堂化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书、剖视、剖面、零件图、本专业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画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画图,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知识的发展,培养起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小发明、小创造。

4.3 语表达生动趣味化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语言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准确生动,这样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内容和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易接受,记忆。同时,要于教于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并富有节奏感,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绪。如《机械制图》中讲线面的投影时,铅重线可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比作桌面,其投影特征可概括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这样讲,学生感到简单、明了,记得牢。

4.4 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化

只有教师讲,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最易疲倦,也是最缺乏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教学效果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端庄,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齐、互相调节,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已懈,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开展其它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校实习工厂参观,组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板演与提问,以此调节学习气氛,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篇3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结合当前我国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我们知道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机械行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现实中《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现在多数中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大多是全套照搬教材授课;仍然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同时教学手段还大都仅限于在黑板上尺规作图,简单的利用挂图、模型和实物等教具,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出创新意识。针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的创新

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然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教学设计的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把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注重全体与兼顾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与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对学生浅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融会贯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机械制图教材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掩盖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差异和认知差异。现代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学习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中职教育以学生升学和就业为出发点,应该选择适宜的教材,也可由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组织编写适宜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应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抛弃过深过难的内容,注重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点、线、面的知识中,可省略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中可只介绍换面法。要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在学习零件图、装配图时,带领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让学生掌握零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加工方法,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以零件的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来确定视图,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要求,尺寸的合理标注,装配关系的正确表达与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等等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的结合

在当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四、实现机械制图教和学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过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并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在上“直线的投影”这一课时,首先用棍子(代表空间直线)和课本(代表一个投影面)说明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共有三种关系:倾斜、平行与垂直。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分别具有收缩性、真实性和积聚性。引出直线投影的画法:利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定理作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例图的作图过程并讲解作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课堂完成补画三图的课堂。

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机械制图》,通过教师的生动的讲解和详细的板图,学生容易掌握绘图的步骤和要点,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不足之处是教师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率较低。基于以上两种教学手段的各自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近几个学期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即在“鼠标”和“粉笔”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整合,摸索出一条解决这一新课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熊小军,关于《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的思考[J],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2010.

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 精讲多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79-01

机械制图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精讲多练是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读图和画图,经过多种练习,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 精讲多练的含义

精讲多练是各科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的精讲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地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去粗存精,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简、干练的板书,运用精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多练指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习题练习以及课外练习,从而实现掌握与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但一些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抓住中心问题,重视疑难点讲解,导致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大量练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二 精讲多练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让学生明白机械制图的重要性,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既不能太深又不能太浅,如果教学内容过深,学生听不懂、看不懂,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太浅,出现学了的知识用不上,需要用的知识没有学的现象,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前,应选择合适的教材,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案,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等,将教材的重点进行排序,再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经验确定教学方案。如学生们接触实际工程的经验较少,教师不能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课,而是在零件图教学时,安排讲授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及时回顾温习教学内容

由于机械制图的规定多、概念多,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学生们不能完全地理解和记忆,如果不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10分钟让学生及时回顾已学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标注、画法、表达方式以及概念上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精讲效果,为多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堂习题练习

根据机械制图教学的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精讲的基础上,学生们只是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表面知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开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通过习题训练,不断地提高学生看图、画图的能力,进而巩固教学内容。

4.利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将教材中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影像、音频、图像以及图形等方式进行表达,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机械的结构形状,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操作性、可逆性的特点,能够进行反复演示,便于学生接受、掌握和领会。

5.综合训练

经过精讲、回顾温习、课堂习题练习以及多媒体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 结束语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精讲出水平,多练出成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看图、画图等能力,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连伟光.精讲多练在制图教学中的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1(8):241~242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70-02

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要求学生具有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然而初中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说来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对制图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和吃力。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动因、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别。我校采用“分类指导教学法”来改变差异,“分类指导教学”是指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在当前班级授课的模式下,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心理倾向,还有其基础知识、吸收能力和认识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具体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进行“分类指导教学”,主要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课外辅导、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实行“分类指导教学法”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项必要技术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作为制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面对生源水平较低、基础差异悬殊的状况,传统教学模式难于照顾基础有别、吸收能力有别、发展方向有别的学生们,采纳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划一的评价标准,会导致有的学生对于知识难以消化,有的消化效率低;有的消化过快又需要填补新知识的多种结果。而我校毕业生有的将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有的走上社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还有不少将从事与本专业关联不大的工作,所有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怎样有针对性地教的问题。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分类指导教学法”,根据学生特点,从教学总体目标出发,把学生按照其特点等相关因素划分出各种层次,拟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然后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应水平而具体实施,实现不同目标的学生整体受益。

2. 分类指导教学的实施

2.1 分类定目标

在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的支撑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根据全班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所反映出来的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高级目标、中级目标、初级目标三个类别,具体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种分类最后依据学生的学号,私下的进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对有较明显变化的学生及时并适宜地调整其层次。

2.2 分类教学

分类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教学的立足点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发展、水平有提高。分类教学包括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分类。

(1)备课。“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二至三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比如后进生、优生、特长生等等,小教案可以作为附加内容,不写入备课本中。“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方法虽然在形式上仅仅一个教案,但在这一个教案当中又有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多种具体教案,和上一种相比较,这种教案不仅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而且容易实施。教案设计如下:课题、课型、课时、教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2)课堂教学。一是目标兼顾。如在“点、线、面的投影”教学中,根据学生在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凭借个人能力选择经过努力学些可以实现的目标,充分地把握学习主动权。高级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投影的特性和综合运用;中级目标学生掌握投影特性和简单运用:初级目标学生则仅需要掌握投影的特性即可。二是讲授兼顾。讲解内容时,根据作业、提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化难为易。课堂提问时,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前准备好适合三种不同目标学生的例题,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后布置课堂练习,保证初级目标学生掌握新知识、中级目标学生灵活运用、高级目标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

2.3 分类布置作业练习

根据不同目标学生设计作业练习,通过矫正、调节、互助等方法,使各个目标学生接受相应的练习内容,达到素质分类发展的目的。

设计练习题应从各目标学生的实际出发,练习内容呈阶梯式设计,逐步加深。如题目类型可以设计成基础题、变式题、综合提高题等。基础题是指照搬基本理论概念或稍作改动的题型;变式题是指在基础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增加了一定难度的习题;综合提高题是指有相当难度,需要学生细致分析,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的习题。比如在讲组合这一章时,基础题是已知轴测图补全视图中的缺线或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变式题是能分析组合体形体画三视图;综合提高题是能根据任意两面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各种类型题目对于不同目标学生设计的比例大致如下:高级目标学生设置为30%、40%、30%;中级目标学生的设置为50%、35%、15%:初级目标学生的设置为70%、25%、5%。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之中,其中基础题必做,变式题与综合提高题由学生选做。

2.4 分类课外辅导

为了使初级目标学生“吃得了”;中级目标学生“吃得饱”;高级目标学生“吃得好”,我们在进行课外辅导时也进行分类。对于初级目标学生,以巩固当天的新知识为主;中级目标学生以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新知识为主;高级目标学生以能灵活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为目标。比如在讲零件图这一章时,辅导初级目标学生以能看懂基本零件图为主;中级目标学生要能在看懂零件图的基础上,明白零件图作简化画法和特殊画法的作用及好处,并能测绘简单零件;而高级目标学生应辅导其能单独测绘零件的能力。

2.5 考核

考核中除了要求考试内容有一定的广度,更应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且应考虑三种不同目标学生的需要。因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考试时间的前提下,采取将试卷改为150分制,题目以适应初级目标学生为主,中、高级目标学生兼顾的形式。即100分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的必做题;50分选做,其中30分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中级目标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20分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以满足高级目标学生。这样使初级目标学生在找回自信的同时,能满足高级目标学生的需要,更给中级目标学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3. 教学效果分析及体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分类指导”教学,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部分初、中级目标学生都往高一级目标靠拢,高级目标学生则更加优异,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实施“分类指导”教学中,我的体会如下:

(1)师生双方加深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实行分类指导教学,教师对教学策略会进一步探究,会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的发展变化等,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深入学习、采纳吸收更多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行分类教学,学生在学习当中会保持长期积极的学习心态,对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在教师引导下近乎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学习。

(2)改善了师生关系,因为师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变多,两者关系会变得更融洽,课堂气氛更为和谐,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几乎所有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感,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日久天长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相互竞争的习惯,在班级里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尽管班级内学生还是不同层次的学习成绩,如果和他们入学那时的成绩相比,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金林,基于内容设计的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中的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

[2]陈黎红,工程图学实验系统研究及其课件开发[D],浙江大学,2003.

篇6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AutoCAD》;一体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学一线教师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AutoCAD》这门课程,这极大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也改变了《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错。笔者从事多年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总结了一些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下文将围绕《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番探讨。

一、当前《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制图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第一、二学期开设《机械制图》,第二学期增加开设《AutoCAD》,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机械专业教师讲授《机械制图》,而由另外一位教师讲授《AutoCAD》,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设课程方式导致了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造成了学时浪费,教学效率也不高。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体会,学起来也因此觉得似懂非懂,所以在《AutoCAD》绘图时只能照搬照画,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教学效果还很差,甚至受学时的限制,有些学校的工科类专业的班级干脆就不开设《AutoCAD》课程了。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本质上来说,《机械制图》和《AutoCAD》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之处。《机械制图》主要利用绘图工具,如三角板和圆规等,根据已有的制图知识,依靠绘图技巧和经验逐线绘制,而《Auto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具有甩图板功能,可以通过交互式绘图方式,绘制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技术的应用仍以《机械制图》中投影理论和制图标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AutoCAD》绘图不能脱离而独立进行,必须在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制图。《Auto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讲,《Auto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等。因此这两门课程关系紧密,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实现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是以《AutoCAD》绘图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学生以绘图设计为工作,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线的操作工,只要会看图就行了。时下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表示,很多中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难学,难以掌握。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这样不仅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得多,可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必然。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讨

(一)整合课程。

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为前提,以企业的实际需要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绘图原理、看图、识图能力,以《Auto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轴测图。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教学模块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以“识图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来设计教学模块内容,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每一个模块单元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同时,按教学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如在基本理论部分,依据教学内容构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型及制作教学课件,如点、线、面的投影分析、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剖视图画法等教学内容,均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识图训练部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识图训练作业,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动形象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通过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绝对不能抛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手工绘图技巧,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的绘图功能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一体化教学训练,让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双重实践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大大增加了学生绘图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成长为一个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交错融合教学。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不可本末倒置,应以《机械制图》模块为基础,将《AutoCAD》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但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穿插。在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讲完《机械制图》中某一模块的内容后才能接讲《AutoCAD》模块中的内容,有时两模块可结合在一起讲解。把《AutoCAD》作为一种绘图工具来使用贯穿在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2)《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3)《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结合来讲解;(4)《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融入《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5)《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融入《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6)《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的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来讲解。这样可用较少的课时讲解《机械制图》,而留多一点的课时用在《AutoCAD》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 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型人才。结合我校几个工科专业:机电专业、模具专业、汽修专业,我们可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三大模块,即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岗位群或工种群。例如:汽修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机电和模具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对一些优秀学生可提出较高要求,鼓励他们熟练掌握绘图技巧,参加绘图员考证,同时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来学习。实行这种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培养目标及工种要求,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学时比例为2:3,也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为2,《AutoCAD》课程为3,学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80学时,《AutoCAD》为120学时。《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识图能力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五)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 教材要配套。

组织编写整合后的配套教材,将《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内容优化整合后有机融合为一体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校本教材,教材中要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AutoCAD》上机练习内容,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2. 对师资的要求。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具备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过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把自己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AutoCAD》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 相应的硬件设施。

教学改革是关键,硬件环境是基础。除了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绘图实验室,还需进一步加强软件、硬件建设。硬件设置主要是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总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要跟随企业的要求而改进,要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要面向企业,勇于实践,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梅.CAD与《机械制图》的整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篇7

关键词:演示法;教学;学员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20-01

演示法是一种教员演示学员观察的活动,使学员从感性上认识事物,为理性认识打下基础。实物、模型、图片等是演示常用的媒体,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播放相关软件,逼真与直观程度更高。教学法的选择要适当,并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员的绘图、识图和空间思维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演示法能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力,对完成机械制图的教学任务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适当、正确地运用演示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演示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法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清楚,让学员多做习题,以此来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讲授法虽然是教员讲述知识、交流思想、提高学员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但是它有局限性。从机械制图教学的特殊性上看,讲授投影基本原理这一内容时,讲授法无法达到学员完全理解和接收的目的。而演示法通过教员在课堂展示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指导学员获得投影基本原理知识,其效果显著,同时又能有效地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示法直观性强,不仅能把机械制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实际演示出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学员认识投影基本原理过程的飞跃转化,而且便于激发学员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促进学员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只有将讲授法、演示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机械制图的教学任务。

二、正确认识演示法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的作用

演示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配合讲授、谈话,向学员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或者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员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可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集中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员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减少学员学习中的困难。运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演示的材料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要使学员获得某一事物或物体的感性形象,可演示某个实物、模型、图片;要使学员了解形体的结构和形体的演变,可演示前后连接的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员的一些示范性动作和操作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制图基本原理讲授时,要想使学员了解截断体三视图中截交线的求法,就得采用演示法。学员就能很直观地看清楚截断体的结构和截交线的形成,同时能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总之,正确认识演示法的作用,对教好机械制图,提高学员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将演示法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课前准备、课堂讲授、练习与巩固、考核评价等。(1)课前准备环节,作为机械制图教员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钻研,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中哪些内容要用演示法以及适用的时机和范围,要注意提高自己运用演示法的技能技巧,根据教学任务及提高学员空间想象能力的需要,恰当选择演示法。(2)课堂讲授环节,在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备课教案进行授课,教员不仅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启发和调动学员学习机械制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员实际恰当地选择演示法,并做到运用自如。在演示时,教员与学员可以互动操作演示,这样可增强学员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3)练习与巩固环节,教员通常以布置课外作业来延伸课堂,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学员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布置机械制图作业时,要有意无意地布置一些让学员进行演示才能完成的作业题,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员自助体验、亲自实践,使课堂上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4)考核评价环节,学习成绩检查和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帮助教员改进教学、鼓励学员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在检查和评定学员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排测试学员空间想象能力高与否的内容,检查演示法教学的效果,以便今后更加恰当、正确地运用演示法,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引言

机械制图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工具和交流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也是职业类学校机制、机电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多年的实际教学工作发现,由于一入校就学习这门课,学生既无空间思维能力,又无实际读图、画图经验,很多学生都感觉这门课程很难,上课时能听懂,实际作图时却无从下手。

1、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认识

1.1使学生充分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制图课程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课程,如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这一点,就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学习自觉性。为此,我首先在绪论课中就着重说明这一问题。在讲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时举例说明,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以最简单的钳工和车工生产实习为例,如果看不懂图,就无法生产零件。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对于每一个未来的技术工人,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学好。

1.2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认识难度

机械制图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课,也是学生怕学、难学的课程,在学习机械制图的第一课时我就清楚地告诉了学生这一点。只有知道“难”,才会知道需要多花功夫,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创劲,想轻轻松松地混过去是不行的。但若由“知难”而变成恐惧那也不行。我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所谓“难”实际是指必须经过认真学习,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若不努力,不认真,就不能掌握,就会感到“难”。同时也指出,尽管这门课有一定难度,但过去还是有很多学生学得很好,我拿出一些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及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他们也可以学好这门课,使学生能正确、辨证地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树立学好它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机械制图打基础

高职学校制图课是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其中重点是识图,就是由平面图形想象物体空间形状。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如何利用二维平面来表达空间形状,以及由二维平面图形想象三维空间形体。因此,学习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至始至终把物体的投影与形体紧密联系,不断地“见形思物”和“见物想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关键之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接触机械制图。若没有挂图、模型,很难让学生想象出它的空间形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学生必然很感兴趣,同时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现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了,上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本身。教师上课前写好教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让学生吸收知识,懂得去运用知识,这也是关键。

3、教学内容适时调整,紧跟时代的步伐

职业教育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的做法是:

1.制图与设计紧密结合,引入新的设计方法、新的制造技术概念,加强绘制和阅读三维图能力的培养。以体为主线,遵循从三维实体到二维平面图形的认识规律,引入拉伸、切割、并、交、差等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设计概念,加入构形设计练习,使学生具有一些形象储备,从而方便掌握从三维实体图到二维投影图的转换。

2.减少投影几何的内容,而将点、线、面的投影和立体的投影结合起来讲授,强调投影基本理论的内容,这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相吻合。3.在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把计算机绘图与工程制图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投影制图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技能,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作模式的要求。

3.针对我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过去作为选学的第三角投影知识(欧美国家使用,我国为第一角投影)变为必讲内容,并丰富该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利用现代化教学相结合手段,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了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而已。

总之,具备了以上几点,职高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就不太难了。让学生们从识图到绘图,再从绘图到识图,即“以识知绘,以绘促识”,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兴趣发挥主导作用时,再加以一定量的习题练习,《机械制图》的学习便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王槐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7

篇9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一体化教学 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制图、校图、识图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实物的形状、结构,绘制出该物体的平面图形的能力,同时,又具备通过识读平面图形正确还原出实物的三维立体形状、结构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制图的国家技术标准展开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并主要围绕教师展开,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

2.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主要强调规定是怎样、标准是怎样,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什么、必须熟记什么,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抽象和枯燥,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的内容安排主要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表达、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内容编排比较注重知识的渐进性,但各部分知识较为孤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标准和规则的识记、简单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上,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培养、锻炼学生在绘图、校核、识图等方面的能力。

4.过于依赖考试结果评价方式

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依靠最终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不会考、学生不会答,最终的考核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高,但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差,但考试成绩很好的情况。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要点

人社部自2009年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积极鼓励和要求技工院校按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按照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制图、校图、识图等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的就是较好地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意见、教学考核要求七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制图课程要实现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一体化学习任务的对接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知识点较琐碎,内容较抽象,因此,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从学习任务设计入手,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绪论课,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大量的高端机械制造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轻松、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课程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2.解决机械制图教学任务的构建问题

机械制图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难易层次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检查、评价等,因此,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难易层次关系。在任务设计时,把握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例如,“简单几何体的视图表达”学习任务中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一个法兰盘的控诉”,引导学生树立标准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查询、总结机械制图的标准、规则。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熟记标准,最后通过总结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制图知识后,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等学习内容。每项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具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约束保证学生人人有事做。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的引导,确保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解决好机械制图教学考核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形式,通过期末考试对学习效果尽心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考核是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首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使考核起到促进后续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一种评价都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机械制图课程最终的评价是对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的综合。

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个技工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平衡,一些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形式上。

第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先导性工作的质量往往受限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能力和水平。

篇10

关键词 机械制图;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一 引言

《机械制图》是技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不会识图很难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就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而制图课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技校学生普遍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加以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技能分析能力,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 备好合理教案

每备一份教案,可将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逐个解答每一问题,直至全部解答完毕。如《机械制图》中的剖视图一节,首先复习视图的表达及特点,然后引入新课;1、什么是剖视图?讲清主要概念;2、采用剖视的目的是什么?3、如何画剖视图?4、机件实体如何表示?5、如何确定剖切的位置?6、如何进行标注?7、剖视图如何配置?8、剖视图如何分类?9,何时采用何种剖视?各类剖视的应用范围等等。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小结中将内容连贯、抓住共性、突出特性,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制图学习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重要性,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懂得:制图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不能掉以轻心。所以笔者第一堂课就是带他们去参观车间,让他们了解机械制图在生产中的作用。在课堂上明确阐明这一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任何机械专业从业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不能从事技术工作,如果看不懂图样,就不能从事生产。对于每一个未来的技术工人,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形成“我也行”的心理优势。大多数技校生,素质比较差,空间想象力缺乏,是制图学习的困难者。经常经历失败早已形成了心理障碍这一失败定势。所以让他们听懂老师的讲课,学习后布置一些容易完成的作业,使他们能完成练习,能有一点收获,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形象储备,降低问题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时,将教室的黑板、地板、墙壁当作V面、H面、w面。而在“三视图的形成”中可采用 “凸”字形进行教学,形象地让学生从左向右看,形成一个“日”字,从上面向下看,形成一个“四”字或利用AutoCAD中的“三维动态观察器”变换“凸”字形的观察角度,以显示不同投影方向的投影视图,使学生找到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使学生逐步掌握空间构思能力。

3、适时布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布疑设问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组合体尺寸标注中,设问组合体的尺寸应如何标注呢?引出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接着设问如何使尺寸标注不出现重复漏注呢?引出形体分析法的尺寸标注方法,因势利导引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准等,教学效果很好。

布疑设问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能经常有效运用直接思维方法提出多种发散思维的设想,就会对学生起示范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线面分析法读图时,一条线可以是一个平面的投影?那么教师可提出一条曲线可以代表什么投影呢?同样一个平面投影可以是一个封闭线框,那么曲面投影呢?这样可以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布疑设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从布疑一一激趣一一探究一一解疑,使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4、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而语言艺术有两方面,一个是比喻性,另一个是总结性。

1)机械制图教学的比喻性就是把教材抽象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降低知识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基本视图的投影方法中,用两同心圆表达投影规律。

长对正,高平齐,而宽相等是个难点。把左、右、俯、仰视图置于两同心圆中,将同心圆之间的距离比喻为学生较熟悉的运动场跑道,而运动场的跑道的宽度到处相等。再如:讲线面的投影时,铅垂线可以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以比作桌面。讲投影法时将太阳处于中午12点位置时太阳光线垂直地球,比喻为正投影。将太阳处于其它位置时,太阳光线倾斜地球,比喻为斜投影,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

2)机械制图教学的总结性语言就是抓住一些概念的主要特征。总结概括为口诀或顺口溜,这样学生边读边记,轻松掌握所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直线、平面的投影时,其投影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口诀:

两平一斜线,投影面平行线;

两垂一点线,投影面垂直线;

三斜线一般位置线。

两面一斜线,投影面垂直面,

一面两线,投影面平行面;

三面一般位置面。

在讲螺纹规定画法时,可以编成如下顺口溜:

表示螺纹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画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特点。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四 理论知识的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原则。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照搬以往的理论基础课讲法,应适当压缩讲课时数,增加实践比重(习题课、讨论课)。所谓精讲是指讲课质量要精、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注重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不必面面俱到,一些细节内容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而在课堂上不必费时;“多练”并不是作业越多越好,作业要围绕讲课内容、有目的有重点的布置,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弃不做,一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难度和趣味的题目可以多做,而一些怪而偏的题目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少做或不做。教师对此可以做适当挑选、使学生力所能及,做得有趣,学之有兴。有条件可到制图室进行大作业练习,让学生在做题目中相互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去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还要经常拿一些工厂中使用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知识,明确“学习制图是用来做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