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16: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会计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会计教案

篇1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earn to teach, classroom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focuses on the "learn to teach, classroom training" in the "basic accounting"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Keywords: learn to teach; Classroom training; Teaching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首先,表现为教师思想观念的改革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教好。转变角色,教师从系统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表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教师授课时间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再次,具体操作方法上的创新。“以学定教”、“生生互学,师生互教”、“兵教兵”、“4分钟教学”、“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当堂作业当堂批改”等等。把教的过程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一、转变思想观念

以前我以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头脑笨,没办法教好、教会他们。自本学期我学习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以提高,我更加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拿会计班的周晓同学来说,第一次测验只得了50分,有一道5分的计算题,运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已知二个要素,求另外一个要素,全班就她一个人不会做。因为她好学,上课时我也经常注意她,点拔她。她后来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由不及格到及格甚至是良好。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

二、开展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应备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而不能只备老师讲得好的课。因为老师讲得好,学生不一定学得好,多媒体课件做得好,学生不一定能接受。新旧知识一般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应抓住知识的切入点,从学生会的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新知识,疑难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以《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三节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为例,备课时,我借鉴了一位上过这节公开课的老师的教案,因为当初大家都认为她的课上得好,包括我自己在内。她备课的程序是:首先以“原材料”T型账户为例,复习引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及结构,然后以多媒体教学光盘演示这两种账户的具体登记方法,并引出平行登记的概念,再是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最后是练习。本来两种账户的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课本把它放在登记方法前介绍,而这位老师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先介绍两种账户的登记方法后,再归纳两种账户的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当时我认为这种教材处理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确很好,只是练习时间短,有些学生不会做。为了更好的备课,我反复琢磨上次公开课有哪些值得借鉴,有哪些需要改进?结果想起学生的练习存在很大的问题。当时有一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根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也就是说有些学生看似懂了,实际还没有真正学会。因为多媒体幻灯片放得较快,没有预习或预习时间短的话,那么多表格的登记,学生是很难弄懂的。而是我在备课时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前预习,并提出了自学目标、自学思考与要求,结果在会计班上课时发现除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外,其余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懂课本,也回答不出我所提的问题。证明我在引导学生自学时采用的方法不对。这时,我就想起把T型账与实用账联系起来,把T型账作为切入点,从学生会的开始。T型账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会登,就让她们先登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及丙材料的T型账,并叫四位同学上黑板板演。评讲时引出平行登记的概念及要点。并要求学生对照课本例题介绍的实用账,说明实用账的登记方法与T型账的登记方法有哪些异同?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实用账的登记也就迎刃而解了。然后用多媒体教学光盘演示实用账的登记过程及方法,多数学生也会做练习。在会计班上这堂课时少走了许多弯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授课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多、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

三、结对帮扶,以“兵”教“兵”

学生中有优生,也有后进生,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尽量缩小差异,第一次测验后,我就找出班里的优生,让后进生去自由选择她们,形成结对子,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兵”教“兵”、“一帮一”不仅可以解决后进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当然前提条件是后进生愿意学习。

四、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第二次测验后,我发现优生还是那些优生,后进生还是那些后进生,优生与后进生的比例几乎没有改变。这迫使我不得不找原因,优生反映有些后进生感觉会计难学而不愿意学,个别差的根本就没想找优生教。怎么办?我必须另辟蹊径,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既然这些学生不能适应我,我得想办法适应这些学生;既然多讲也是浪费时间,就让学生多练好了。从这时起,在课堂上开始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提出目标一指导自学一互教互学一当堂反馈。

一位曾经不爱学习的学生跟我反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自己会做题了,有成就感,觉得很开心。为了解决问题,我先讲一点点,提示一下后就让学生自己做题,不会做的,我再讲,关键是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练习,因为基础会计从第三章开始操作性越来越强了。

通过学生的反馈,让我知道自己现在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学生,让学生乐学、会学。我也不断的鼓励她们、表扬她们,让她们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上午做的练习未完成,中午不休息也要把书和练习带回家去做。看来她们是急于想把问题弄懂,急于想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

职业教育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职业中学的学生喜欢动而不喜欢听。首先利用该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课堂上经常有讨论、探究活动,因此课堂纪律要把握好一个“度”;其次要多通过实验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

篇2

摘 要 会计基础系统性强、内容比较复杂,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会计知识近乎空白、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对于会计基础教学如何使得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快速入门,是我们专业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运用案例化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结合实际设计完整的案例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边学边做,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会计基础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都在对会计基础课程进行优化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一般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后及时安排实训,通过观摩或参与社会实践把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

一、传统会计基础教学的弊端

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做作业的教学模式,不重视会计实训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设置的比例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一般只设置较多的理论教学学时,实践学时比例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草草结束,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是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实训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工作过程出发设置教学任务。教材一般以学科体系来组织,学生在学完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基本业务会计处理后才会涉及凭证、账簿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对前面一部分内容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热情,而这一部分又非常重要,结果重要的内容学习效果不佳,后部分学习中学生又觉得操作技能简单而掉以轻心,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会计工作是一个从凭证填制为始到报表编制为终的一个较为规范、有序、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应该源于会计工作实践,应该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要求来设置,让学生知道所有学习内容均是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不是因为教材或学科有这些内容才要去学习。

2.以课程案例为载体通过完成真实业务培养能力。考虑学校与企业的实际,不可能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可以通过模拟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采取整个案例贯穿课程教学的一体化的模式。调研企业实际业务,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案例,将其中一套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案例;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做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案例任务服务,在任务(案例)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案例化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课程的案例化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去。

1.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等编制一定的案例。根据教学安排,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会计在工作中如何实际的操作,却还很陌生,因此如何将其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编制一些仿真的企业会计业务案例,将相关的理论与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案例的编制及选择方面,可以先精选出一个典型的但比较简单的案例精讲,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一次只加一个知识点,逐步形成一个知识链条,使学生在知识的逐步扩展中,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案例的选取和改造还要兼顾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设置实现案例中嵌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加入颜色、图形、动画、声音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元素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操作、讨论,教师引导、提示、归纳,最后由学生自己对案例所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对案例进行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3.实行手工账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系统转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提供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务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实训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化,再次在电算化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文科教育既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更不是功利体系,而是在当今社会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对组织管理的运用发挥着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以未来职业竞争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会计应用能力为根本。会计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应用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诚信意识。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考虑,应该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或接受后续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 对会计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教材问题。有人认为案例化课程一定要有配套的案例化教材,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教材是一个参考书、工具书,而各个学校案例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确定,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应强求统一;教师组织教学是个重新设计的过程,教材不应该仅是某案例的指导书,学生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将教材做为一个无声的老师,是今后相关工作有效的参考资料。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案例化课程设计并不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案例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4.课程考核的问题。基础会计教学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怎样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本课程侧重案例任务进行考核,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考虑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课程考核应采取平时任务、独立完成综合实训案例、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建议采用3:3:4的比例,前两项全部达到合格方可评为优秀。

参考文献:

[1]缪启军.关于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8.6.

篇3

基础会计 案例教学法 运用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老师在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的训练。通过案例使学生亲身走进案例中去,并以案例中的角色实现亲身经历式的实践训练,在这一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培养自身勤于思考、参与决策的能力,改变了原来那种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果不好的状态,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与实践联系到一起,毕业生往往反映学习的知识根本无法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中真实场景,通过切身的体会,了解企业成败的原因及经验,并不断从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在开展案例教学法时,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每一个案例,而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在信息不确定的状况下,独自决策和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重视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过程,对学生能否找到正确答案并无太高要求,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不断的锻炼。此外,这种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多向性、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进而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4.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老师必须深入到企业会计的工作中去,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将寻找到现实中的例子进行科学的筛选和加工,从而得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并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对案例进行调整。老师通过这一过程,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同时,老师在和学生共同探讨案例、解决案例中问题的过程也是自身对知识的复习和强化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教材中针对不同理论内容都会配有相应的实例来进行讲解,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些实例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增加一些额外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通过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比方说在基础会计教材中会计等式这一知识点教学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老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位企业的创办者,然后让他们站在创办者的角度来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在创办企业时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资金)。(2)怎样才能够得到需要的资金?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最终可以轻松地得到资金的两种来源方式即负债资金和股权资本。(3)在得到所需的资金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什么工作?有的人会说建造厂房、招聘员工,还有的会说购买设备和生产原料等。通过这种讨论过程,学生能够轻易的理解资金通过使用而形成了资金占用,而那些通过资金购买来的厂房、原材料等资源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产。(4)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得出最初的结论“资产=权益”。资产和权益以及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恒等的关系。

2.利用案例教学讲解差旅费核算这一部分知识点

在基础会计教材中,关于差旅费核算这一内容的讲解上并没有相应的流程讲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差旅费核算对每一个企业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时,老师有必要对这一内容进行特别的讲解。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实例列举出差旅费核算的各种情况:(1)出差前对差旅费的预借:比方说某公司一员工张三出差的差旅费为1000元,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支付。会计在分录时应该记录为:其他应收款——张三1000元,贷:库存现金1000元。(2)出差完毕归来后报销差旅费:①需要报销的金额小于预借金额,张三回来后需要报销的差旅费为800元,剩余的预借款交会。那么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800元,借:库存现金200元,贷:其他应收款——张三1000元;②如果报销金大于预借金额。职工张三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200元,不足部分甩现金补付。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1200元,贷:其他应收款——刘大勇1000元;贷:库存现金200元如果报销金额等于预借金额。职工刘大勇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000元。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1000元,贷:其收款——刘大勇1000元。通过对案例的完整分析,最后让学生归纳业务的发生规律,总结解题的技巧。

3.通过案例练习使学生在感性上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如:会计循环这一知识点。教材上是分会计循环(上)和会计循环(下)两个章节讲解的,循环的每一步骤也有大量的实例进行辅佐说明和练习,但这些实例和练习内容都比较分散,而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很好地说明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由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最后由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这一业务处理流程。教学中在讲解这章节时,我们为学生准备了某工业企业—个月完整的经济业务为案例,让学生按照以下7个步骤完成对业务的处理: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付逐笔序时地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根据对账的具体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与对应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最后对学生的处理结果进行批阅,指出问题和不足。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与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是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成果的“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谭若宁.高职会计教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科技风,2011,(2).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3-02

1 相关问题概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一种特定教学方法。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是建立在省教改课题――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的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旁听多位会计专业的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在课堂与学生案例讨论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并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完成的。

2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2.1 案例教学法形象生动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学”主要是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复式记帐的原理、借贷记帐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的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它是一门会计学入门课程,也是其它经济业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基本知识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和程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无疑会对刚入门的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2.2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师生产关系,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天堂,而真正的人才不是仅仅记住了多少前人已经熟知的领域,而是要创造出前人所不知的领域。如果大学的教育仍然建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教师满堂教,学生满堂听”,结果是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没了教师,学生就没了依靠。这种教学模式无凝对培养人才极为不利的,而案例教学法需要经历老师案例的慎重选择、师生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特别是课堂的精彩讨论过程既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关系,又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造型的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2.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凝集基础会计学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各个知识点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以一种真实情景为背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片,动画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等到某种启示的例证,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中,需要经历案例的慎重选择、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某律师事务所2012年现金收入6000000元,另有以下项目(单位:元):

2011年12月31日 2012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 97000 140000

预收账款 42000 21000

要求:计算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应为多少?在该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1)律师事务所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2)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属于什么类会计要素?(3)资产类和负债类会计账户期初与期末的增减变动带来收入如何变化?(4)如何利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这两个账户的增减变动确定该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

对于该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整个基础会计学的所学的知识全面掌握才能透彻解决:(1)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包括已实现的以现金收到的收入,还应该包括已提供服务但并未付现的收入,但不包括已提前收到但并未提供服务的收入,因为律师事务所对收入的确定按照我们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没有收到都应计入本期,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在本期收到,都不应计入本期收入。(2)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要素。(3)资产在本期的增加是由于收入实现的原因带来的,负债在本期的减少也是由于收入增加的原因导致的。(4)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6000000+(140000-97000)+(42000-21000)=6064000(元)。

由此可见:一个案例就能把基础会计学中的多个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通过该案例既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收入的构成;又使学生掌握了账户所属的会计要素的类型;不同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将引起收入要素如何增减变动等。

3 案例教学法与“基础会计学”紧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基础会计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经典案例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选择的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具有客观的存在性。(2)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指导性。(3)案例必须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不能光案例没有案例研究的意义。而我们现实的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1)不顾教学对象及内容,盲目选择大型典型案例,既不形象生动,又缺乏针对性。(2)以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理论讲授,割裂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在必然联系。(3)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的效果,忽视了案例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4)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到位,颠倒师生关系的情况时有发生。“基础会计学”中案例的选择难度更大,因为要让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在案例中理解这些带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抽象概念。因此,“基础会计学”应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更具感观性的案例至关重要。

3.2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基础会计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懒惰,这种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对于没有会计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会计学的很多理论与方法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入门的不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为了理解复式记账法,就需要通过描述整个案例发生的全过程来理解复式记帐法的原理、要求及意义。案例如下:采购人员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并取得销售方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显示价税合计117000元,其中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并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这笔款项。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发生的过程,然后再确定该笔经济业务引起了两个资产类会计要素发生了增减变动,一个是原材料的增加,另一个银行存款的减少,在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增值税的问题,因为这是购进采料,采购方需向销售同时支付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因此,采购方共支付价税合计数为11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最后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XXX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通过该案例既了解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资产类会计要素原材料账户增加、银行存款帐户减少及负债类账户应交税费(进项税额)同时减少;又理解了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再者通过专门的会计语言(会计分录)进行了记录,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

3.3 准确定位在“基础会计学”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实现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不应该刻板地理解为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提高“基础会计学”和教学质量,建立贴近现实经济生活的高质量案例库,并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学能反映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社会现实,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史孝志.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高教研究),2006(6):707-708.

[2] 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55,78-80.

[3] 万宇询,阳秋林.基础会计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

篇5

西安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西安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未央区】经开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认真背单词,背单词有很多方法,联想记忆,死记硬背各有其好处;我建议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用电脑记忆单词也是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既能掌握单词正确的读音,对听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反思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对教学的反思。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如何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笔者长期奋斗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一线,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和广大教师一样,经常会对教学上的得与失进行反思。下面就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反思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分析。

一、对教材处理得失的反思

教材是老师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师生的一切教与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作为理解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教材体现了编者的一种理解、一种诠释,但是教材设计的内容、编排的顺序结构、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是否符合现代学生心理接受方式,这些都尚需实践的检验;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材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对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微调、增加、减少、替换、重组等处理,构成了对教材处理得与失反思的基本内容。

在长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曾多次更换《基础会计》的教材,笔者发现大多数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在账簿的登记一章中,都详细讲述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等多种账簿的登记,如果这些账簿都一股脑地全部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因账簿种类繁多而犯迷糊,加之登记账簿的工作本身工作量就大,需费时较多,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只教学生做总账和日记账,剩下的账簿在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中再要求学生做。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摸爬滚打得久了,接触会计知识多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感性认识和经验,又掌握了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再来做其他类型的账簿,可谓是轻车驾熟,小菜一碟,而且可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章节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教学细节的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成功之处,也会有遗憾甚至败笔,这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把握火候,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怎样开始、结束、过渡,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多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断中要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这些细枝末节在教学中悄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应该反思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每节课教学开始,都会考虑如何引入新课的问题,会计专业课往往前后关联紧密,逻辑性较强,所以在引入新课环节,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会注重从前后课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入手来引入新课,缺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上课情绪难以很快很好地调动起来,也给学生留下会计难学的印象,这也是困扰笔者并让笔者反思多年的教学难题。于是,笔者开始尝试从趣味性方面来设计新课引入。

例如,在《无形资产的核算》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无形资产,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大量商标,也非常清楚商标是某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一种标识,是不能随便仿冒的,笔者决定从大家都熟悉的商标入手,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肯德基、麦当劳、雅芳、柯达等几种较为常见的商标标识图,利用多媒体将一幅幅的商标标识图及该商标的价值金额投影到大屏幕,询问学生认识哪些商标标识图。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商标标识图,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不需要拥有会计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所以学生的回答热情高涨,特别是平时会计学不好的学生更是争相回答,一扫平时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点燃。此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请问谁知道哪个商标是去年价值最高的(答对者可以获得奖励)?学生跃跃欲试,最后在揭晓答案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大家看到的商标是不是会计学中的“无形资产”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到新课。

三、对课堂预设与和课堂生成的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似乎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使其回答与预设答案取得一致;但是,课堂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凭闪现在课堂上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将精心设计的教案当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我们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那么,课堂必然成为“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成为一种接受教师灌注知识的容器,知识技能目标可能容易达到,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则很难实现。

篇7

[关键词]中职 基础会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42-02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会计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学好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前提,可以说,学不好基础会计,往下的相关课程是没法学好的。因此,中职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事会计工作,而且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就必须先学好这门基础课程。

一、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会计教师面对的是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多,甚至是一无所知且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中职学生。例如,基础会计里讲到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教师结合生活现实讲解,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它们的表面意思,但是进一步解释它们的构成内容时,由于内容多又有严格的分类要求,学生就分不清了。再如,会计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形成,以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等,相当多的中职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既抽象又深奥,尽管教师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来解释,学生还是很难理解这个等式的变化。

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职学生年龄尚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和阅历;二是中职学生基础本来就不好,面对这些会计专业术语及内容变化,他们的思维显然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三是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对策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适当

上课离不开教材,它是教师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教与学都是围绕教材来展开。教材设计的内容、编排的结构、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课堂实际教学需要,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学实践来检验。教师能否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职业基本功,对教材中相关内容如何进行适当的增加、减少、微调、替换或重组等处理,就构成了对教材处理的基本内容。

例如,笔者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使用过多种版本,发现很多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在账簿登记的一章中,都讲述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等多种账簿的登记,在教学中,如果把这些账簿登记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因账簿种类繁多而分不清,加上登记账簿的工作量很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只教学生做总账和明细账,剩下的账簿在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中再要求学生学。这样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接触的会计知识多了,积累了较多的专业认识和经验,又掌握了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再来做其他类型的账簿,就很容易了。

(二)教案的设计要通俗易懂

会计理论的知识通常较枯燥、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会计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中职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因此如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实践中,在设计教案时最好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且容易接受,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有共同的语言,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自觉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学下去。

(三)新课导入和案例的引用

教师在授课时,新课的导入要恰到好处,在简要复习上一次课内容的基础上要尽量自然地过渡到本次课要上的内容,既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导人方法,比如用提问法、案例法、情景摸拟法、设疑法,让学生有触景生情之感,让他们带着兴趣和问题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筹集资金的核算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先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历史故事,不妨讲得夸张、诙谐幽默一些,适时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面对“无米之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在同学们议论时,教师进一步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毕业了,选择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开办一家小企业或者小商店,你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筹集资金的核算这一内容。

中职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讲授各知识点时,如果按传统的平实语言去讲解枯燥、抽象的理论,学生很难听得下去。在实践中,案例教学法能克服这一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企业情境或事件为素材,将之提供给学生相互讨论,这样很容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为对于正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如在基础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把握该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看法,并总结出较完善的想法。这样学生不但能在案例的学习中学到相关知识点,又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模仿能力,无形中学生的学习悟性就被激发出来,进而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地去进一步学习。

(四)尽可能使用课件上课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并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刺激手段,传递大量信息,非常有利于学生保持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枯燥、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到会计凭证的认识和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师在讲解时是很难在黑板上进行具体演示的,学生往往也搞不清它们之间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顺序,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课堂上按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演示,不但步骤清晰,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又方便学生模仿练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

(五)在课堂上师生要善于适时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友好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敢于和教师说话,敢于向教师提出在学习上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师生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和学。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地创设各种会计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激情。

如在讲解复式记账时,很多学生觉得用复式记账比单式记账麻烦,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已习惯于记“流水账”。这样,教师在解释复式记账的特点之前,就先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们家里用银行存款买了一辆小轿车,价值12万元,现在请你用单式记账法,你怎么记账?如果再考虑用复式记账法,又应该怎么记账?想想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后,一下子就议论开了。教师及时赞扬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接着解释复式记账的特点,作为会计又该怎么做,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处理会计实际问题,而且在面对未来实际工作问题时也能很容易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六)博客(QQ)在课后的运用

博客(QQ)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同时它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虽然我们强调在课堂上师生要善于适时双向互动,但实际上几十个人的班级能充分互动的时间是不多的,教师也难以做到一对一解答。而通过博客(QQ)就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机会,使学生在下课之后还能很好地与教师交流,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碰到问题却找不到教师的困难。教师每天下课后都习惯地打开电脑,看看邮箱里有没有学生“布置”给教师的“作业”,并及时予以回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问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

(七)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教师。现在的学生从各方面接收到的信息是很多的,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的素质,包括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同时,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现实的原因,目前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做教师的,没有在企业实际锻炼的经历,因此自身的实操本领也不过硬。因此,教师就需要利用假期到企业去接触真实的会计核算业务,以积累会计实操工作经验,这样在课堂上才能适时融入企业实际业务的案例,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也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一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身素质的综合成长。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教师应很好地将教材中所阐述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过程结合起来,比较直观而又通俗易懂地让学生去理解、接受和掌握,以便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出既掌握基础理论,又懂得实际操作的会计专业人才。

篇8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本文由收集整理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三)“场—场—线”模式

该模式中的“在场备课”和“在场上课”均与传统教学模式接近,只是在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使用“在线练习”的方式。该模式适用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题化、知识整合性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以及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中的“线—场—场”模式和“线—场—线”模式进行结合,即采用“线—场—(线+场)”模式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使这两种较为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该模式中的“在线备课”“在场上课”与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强调以“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教师进行“在场上课”以后,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和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练习案例在网络上与学生共享,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做知识准备并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反馈,进一步提供指引,为在场练习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该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内容的课程教学。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学“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包含课程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由几个不同的专题组成,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和业绩考核与评价;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授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前两个模块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第二个模块为核心;第三个模块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属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质课程,满足“线—场—(线+场)”模式的适用条件,在硬件允许的条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学生以会计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并融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沟通,使“供需”信息畅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求使得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而“线—场—(线+场)”模式正是以其强大的沟通优势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

三、“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线备课策略

“在线备课”是“场线整合”模式中相当具有特色的环节。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增减结合的在线备课策略,即教师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一个详简适中的教案,包括教学背景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的延展学习和知识拓展的相关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案了解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并与老师在线沟通、反馈信息,教师针对普遍的疑问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解答疑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采用减策略,将该部分内容剔除出在场授课环节。

(二)在场上课策略

“场线整合”模式中的“在场上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模式中“在场上课”之前已有“在线备课”环节的师生互动,因此,该环节将表现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较传统教学将大幅提高。

(三)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

“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模块是“管理会计”教学针对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场线整合”模式进行的改进和拓展。首先,教师要将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在网上与学生共享,通过具体的案例与之进行交流,为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分析指引,与之交换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的练习内容。然后,通过强化为主的在场练习,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作进一步讨论,并且用来指引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知识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当然,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全部教学环节的练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所侧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指引,合理安排练习策略。

四、“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场线整合”教学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从2006级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8级开始引入“场线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优秀率为9.18%、10.26%,与2004级、2005级的9.42%、9.51%相比有稳步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为5.44%、4.63%,与2004级、2005级的4.17%、3.92%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评价优秀率为9.33%、10.19%,与2004级、2005级的6.28%、7.11%相比有较大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见,引入“场线整合”模式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有了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对2008级会计专业全体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2.8%的学生认为“线—场—(线+场)”授课模式具有新颖性,有83.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80.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效果更好,8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不够准确等。因此,在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应认真分析“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应组织好教学内容。“场线整合”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要求“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按“线—场—(线+场)”模式组织好。

第三,应仔细研究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校的各项教学安排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前提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各个互动环节都应该关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个影响因素。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5902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核心知识点讲授、实验操作、疑难问题解答等环节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形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形态。以微课为工具,重新整合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实现基础会计教学课堂的翻转,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本文就构建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1构建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如下:

第一,基础会计课程专业术语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借、贷、结转等会计术语。第二,学生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整理记录,但是刚出高中校门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要理解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工作任务具有很大难度。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众多,实施教学改革、模拟职业情境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所以教学方式还是局限于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构建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易为学生接受,增强互动交流。教师既可以自行将会计专业术语、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分专题制作基础会计微课资源包,也可以在征得企业同意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摄制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视频,创设工作情境。基础会计微课资源包既可以作为基础会计教学课堂的补充拓展,又可以作为教学重难点的梳理;既可以为基础课程所用,也可以为后续的会计顶岗实训等课程借鉴,提升整体会计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对于学生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复杂的会计知识点任务化、碎片化,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课前微课学习,可以预先了解知识内容和线索,分清重难点,使得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听课质量。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后学生可以登陆教学平台,按照自己掌握的情况按需选择学习,查漏补缺,反复播放,直至掌握为止。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任课教师交流反馈。即便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微课也可以作为一项长期的资源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提升会计职业能力。

2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设想

2.1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关键点

(1)课程设计要体现问题导向,任务驱动。

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根据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探究学习任务,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2)微课设计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程课程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一个“微”字,即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可以是新课导入、关键概念解读,也可以是单元题型精讲、操作技能演示、课程单元小结与拓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里理解知识点。

(3)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研讨组织能力。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练习测试、等微课资源,形成一个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微课单元资源包”,以便于学生完整的把握教师的讲课思路,掌控教学内容和重点环节。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研讨组织能力,善于从课堂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操作技能的提升。

2.2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设计

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五大教学项目(认知报表、认知原始凭证、认知记账凭证、认知会计账簿、分析会计报表),包含8个工作任务(认知报表、取得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建账、登账、生成会计报表、分析主要报表指标),然后将这些工作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微课设计点,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碎片化、视频化,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在具体实施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通过微视频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会计职业的工作内容,对抽象的报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有所认知。

(2)课中学习:通过课件演示、课堂讲解以及按岗位分组练习等方式掌握教学重难点。

(3)课后复习巩固:制作微课资源包对主要教学点精讲、演示,学生可以登录微课教学平台复习知识点、完成练习和测试,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3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翻转课堂单元设计课例―以登记会计账簿为例

3.1开展课前准备活动

(1)明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即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能够运用错账更正方法,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情境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和练习测试,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并将微课资源包上传至微课教学平台。

(2)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

学生可以登录微课教学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认知登账,登账的方法演示,从而对账簿及其登记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直观认识。教师通过视频提出问题,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时有何区别联系?如果发生错账,直接涂改可以吗?为什么登账需要结出余额呢?这样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微课教学平台展开讨论。

对于在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将基础会计学习中疑难的问题和教师互动交流,通过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为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不发表评论的学生将会影响成绩评定。

3.2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创设情境案例,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通过视频播放,以某企业为例,创设工作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置账簿?账簿与会计凭证有何联系?怎样登账?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在登账时有何区别?

(2)学生课堂探讨――实施任务。

由于在前面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做了一些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因此在课程学习时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积极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3)交流观点,讲解知识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通过PPT,阐述和解释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点,讲解基本业务类型的账簿登记方法,演示不同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总账登记的影响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通过微视频的播放,介绍对账和结账的方法。

(4)分岗位进行登账练习,开展协作探究活动――分组实施任务。

教师提供某企业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分别从事总账岗位、日记账岗位、明细账岗位,确定各自岗位职责,并选出1个负责人。在学生完成建账、登账和结账工作过程中,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得到的启发。教师应担当建议者和指导者的工作,密切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答疑解惑。

(5)总结和评价――评价交流成果,总结归纳知识点。

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小组负责人对小组的工作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归纳分析在认知账簿这一项目中应实现的目标,对登账方法和难点事项进行总结,同时对小组以及小组成员工作态度、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3.3做好课后复习巩固工作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平台,下载学习有关账簿登记的微视频,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练习和测试,强化课堂内容的应用。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疑惑的地方,既可以通过回顾微课平台上的教学课件、教案予以解决,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探讨,深入探讨。

篇10

关键词:会计;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72-1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包括财会、财会金融、电算会计等)开设会计实习课教学的现状是:传统的“理论――实习”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没有涉及或者很少涉及就业单位的特点。如何改革会计实习课教学,以学生就业趋向改革会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就业指导呢?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谈几点感想。

一、回归“原点”:转变模式

摒弃传统的教学实习模式,构建“先理论―后实习―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将实习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中去。对于会计实习课教学,教师应该在某一章知识点梳理后,结合目前会计实务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操作,然后将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归纳,并结合会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剖析,学生加以纠正后再次进行操作,做到“实际操作中有理论,理论教学中有实习”。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践性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第一,实践性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第二,上机操作作为一种主要形式,理论课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可以在上机后得到巩固和提高。在手工帐操作完后再到计算机上完成一帐套,以体会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第三,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

二、找准“圆心”:改革课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以编写教案为例,教师可以把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讲明白后,不要采用专一的会计案例,而是先把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学精吃透,把某企业、事业单位实际业务为例题,写成活页式的教案。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事例,比如一个小手工作坊、一个小商店、一个饮食服务店,一个家政服务团等,把他们可能有的业务归纳出来,以此为依据加入教案的编写,再编制相应的作业题,一个行当作为一个案例,从建帐体系到凭证处理,写成讲义式案例,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作业布置,既传道解惑又好似就业指导。

对于目前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按“大专业、小专门化”的目的要求,对“小专门化”中的一些共同性的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实行模块组合。

首先,选择一种逻辑思维主线来安排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并辅之以必要的技能训练,同时渗透能力培养。

其次,将几门学科知识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或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有机整合后实施教学,真正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既节省了教学课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划好“弧线”:优化教法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学习的效果不太好;笔者认为会计实习课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实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再利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和电视录像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抢先下手:形象化教学

学生对于他们没有接触过的账簿、报表,毫无感性认识的内容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演示、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

2.连续出招:启发式教学

职业学校的实习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真正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以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我们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学生简单的基本操作,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同时会根据原始凭证或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假如手工编制记账凭证错误,那么采用计算机编制也肯定发生错误,所以实习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实习教学中,在记账凭证编制之前,先让全班学生各自手工编制,然后找出大家存在的典型错误,再一起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分析优点及不足,最后教师再综合,同时提出一个最合理的编制凭证的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也能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收款、付款和转帐凭证的正确理解。

3.合理变招:因材施教

在实习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以便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在会计实习课中,因为每位学生智力的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同学条件差,工件做得又慢又差,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因材施教”的方法: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并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