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10:2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
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矩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知道解决矩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归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通过对矩形的探索学习,体会它的内在美和应用美。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分析启发法
教具准备:像框,平行四边形框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演示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归纳矩形的定义:
问题: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学生思考、回答。)
结论: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探究矩形的性质:
(1)问题:像框除了“有一个内角是直角”外,还具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的性质?(学生思考、回答.)
结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探索矩形对角线的性质:
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后,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当∠α是锐角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当∠α是钝角时呢?
③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
结论: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议一议:(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是,简述你的理由.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关性质解释这结论吗?
(4)归纳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并体会矩形的“对称美”)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例解:(性质的运用,渗透矩形对角线的“化归”功能)
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4
厘米,求BD与AD的长。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探索矩形的判别条件:(由修理桌子引出)
(5)想一想:(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学习)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
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理由可由师生共同分析,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完整过程.)
(6)归纳矩形的判别方法:(引导学生归纳)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课堂练习:(出示P98随堂练习题,学生思考、解答。)
四、新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从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方面小结。)
五、作业设计:P99习题4.6第1、2、3题。
板书设计:
1.矩形
矩形的定义:
矩形的性质:
前面知识的小系统图示:
2.矩形的判别条件:
例1
课后反思:在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自主探索的方法,自己动手猜想验证一些矩形的特殊性质。一些相关矩形的计算也学会应用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总的看来这节课学生掌握的还不错。当然合情推理的能力要慢慢的熟练。不可能一下就掌握熟练。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梯形》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
(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高次指数的转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案例:
我们数学组的观课议课主题:
1、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学困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__,如何用语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过来就得到_____,如何用语言描述?
2、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若能,请写出分解过程,若不能,说出为什么?
①-x2+y2②-x2-y2③4-9x2
④(x+y)2-(x-y)2⑤a4-b4
3、试总结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是什么?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吗?
5、试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什么?
师巡回指导,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热情很高,但把全部问题分析完已用了30分钟。
生展示自学成果。
生1:-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y+x)(y-x)
生2:-x2+y2=-(x2-y2)=-(x+y)(x-y)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种方法提出负号后,一定要注意括号里的各项要变号。
生3:4-9x2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2+9x)(2-9x)
生4:不对,应分解为(2+3x)(2-3x),要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a4-b4可分解为(a2+b2)(a2-b2)
生6:不对,a2-b2还能继续分解为a+b)(a-b)
师:大家争论的很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两个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反思:这节课我备课比较认真,自学提示的设计也动了一番脑筋,为让学生顺利得出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我设计了问题2,为让学生能更容易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我又设计了问题4,自认为,本节课一定会上的非常成功,学生的交流、合作,自学展示一定会很精彩,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很少,作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独立完成,反思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我在备课时,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问题2中的③、④、⑤多数学生刚预习后不能熟练解答,导致在小组交流时,多数学生都在交流这几题该怎样分解,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难点、重点不突出,若能把问题2改为:
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吗?为什么?可能效果会更好。
(2)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习题要循序渐进,切莫过于心急,过分追求课堂容量、习题类型全等等,例如在问题2的设计时可写一些简单的,像④、⑤可到练习时再出现,发现问题后再强调、归纳,效果也可能会更好。
我及时调整了自学提示的内容,在另一个班也上了这节课。果然,学生的讨论有了重点,很快(大约10分钟)便合作得出了结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练习量大,准确率高,但随之我又发现我在处理课后练习时有点不能应对自如。例如:师:下面我们把课后练习做一下,话音刚落,大家纷纷拿着本到我面前批改。师: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兴奋。来:“我们再做几题试试。”生又开始紧张地练习……下课后,无意间发现竟还有好几个同学课后题没做。原因是预习时不会,上课又没时间,还有几位同学练习题竟然有误,也没改正,原因是上课慌着展示自己,没顾上改……。看来,以后上课不能单听学生的齐答,要发挥组长的职责,注重过关落实。给学生一点机动时间,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释疑,练习不在于多,要注意融会贯通,会举一反三。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篇3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和小雨。下面我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有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他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景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房子》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国旗国旗真美丽》
1、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唱。
2、综合训练:音的强弱
3、音乐游戏:有趣的绳子
4、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乐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综合训练:音的强弱
1、同学们,刚才我们练唱了火车,那你们说一说,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音量有没有变化?(有,有大小)
对,我们管这叫声音的强弱。声音较大的叫做强,小叫做弱。
请同学用WU按照教师要求来表示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教师作如下要求:强、弱、强、弱、强……)
2、师用响鼓敲击,请生说一说哪次强,哪次弱。
3、你在生活中,都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们都有强弱吗?
能举出各例子吗?(学生举例)
4、教师有强有弱地拍击节奏,请同学们来模仿。
三、音乐游戏:有趣的绳子
1、同学们做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和声音强弱有关的游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长线,在线上画上大小不同、距离不等的图形。
请同学随着教师的手势依次读出“wu”、“di”、“da”的强弱音。
(见到线按照线读wu,遇到大圆大声读da,遇到小圆小声发出di)
做游戏
3、用长绳子来玩,方法同上。
(一组一组的做,另一组给他数着,错的次数少的组获胜)
四、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要参加升旗仪式,谁能说说在升旗仪式上,都有哪些活动?
对,最后美丽的五星红旗会升上旗杆,在天空飘扬。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词。
4、教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咬字要清楚。
5、歌曲处理:
前两句要以赞美的情感来演唱,音量不要太强,音与音之间要唱的连贯。后两句要唱的亲切。
“亲亲你”要唱的轻而有弹性。
教师指导学生练唱。
6、用乐器、舞蹈等方式来诠释歌曲,全班一起来表演。
五、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国旗在升起时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四
化,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你听到国歌时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听听想想
3、复听乐曲,
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音的强弱
声音大—强
声音小—弱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5、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
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7、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10、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分组进行汇报。
11、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12、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逐一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13、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富有表情地歌唱。
14、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3、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4、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5、轻声唱歌词。
6、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7、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8、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9、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10、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11、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12、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
响:
XX
XX
│
XX
XX
│
XXXX
X
│
碰
铃:
X
X
│
X
X
│
X
X
│
三角铁:
X
—
│
X
—
│
X
—
│
铃
鼓:
X
X
│
X
X
│
X〃
—
│
响
板:
XX
XX
│
XX
XX
│
XX
XX│
注意事项: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4、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6、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7、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琴学唱歌曲。
9、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10、作业:
①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②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为歌曲《快乐的
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
—”和
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
X
—
X
X
│
X
X
X
—│
②
X
X
—
X
│
X
X
X
—│
③
X
—
X
—
│X
X
X
—│
④
X
X
X
X
│X
—
X
—
│
要求: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一组唱歌;一组伴奏。(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动
画
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
嗨嗬——————————————————————
学生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请学生戴好各自的头饰,围成一大圈,边听音乐边拍手×
×
×
×。听到相关音乐,就走到圈里,围成一个小圈。例如:教师弹奏或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退回到外圈,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戴《三只小猪》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师把整个单元的歌曲打乱顺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听音乐,表演
继续上面的游戏,要求学生按×
×
×
×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例如,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小矮人头饰的学生,边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内,边做表情。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糊涂虫、开心果、瞌睡虫、爱生气各自做出不同的表情。
4、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迎
新
春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篇4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利用的过程。学生需要知道老师的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共同阅读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
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共同阅读(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篇5
人教版高三上册化学溶液与胶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知识点分析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
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溶解度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溶解度1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看了高三上册化学溶液与胶体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习题及答案
2.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教案
3.高二上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用教案
4.高二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由“感觉——感知——感受——感动”的内化过程,向“表演——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泥塑的方式塑造人为主体形象,尝试用陶艺的手法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有益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表达爱心爱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不同亲昵行为的形态特点,感受到什么是亲昵,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亲昵的不同动态特点,学会用泥塑进行创作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学会表现人们亲昵时的表情、姿态、组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
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你们想看吗?
师: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女娲造人的一段动画,我发现女娲太厉害了,用泥土和上水捏出人的造型。你想不想也来捏一个呢?先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快速的捏出来的。
2.
教师示范:首先先用工具刀切一部分泥,将其搓成一个泥条,用工具刀从中间切出一条,分开两条腿,加上手,搓个泥球做头部,戳个洞,去就牢固了,这样一个人就出来了。
刚刚小朋友都看的很认真,谁来帮我归纳下我刚刚用了哪些方法?(板书:方法:切、搓、粘接、挖、插)
我还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动作,手臂弯一弯,和同学们打招呼,你学会了吗?
3.
第一次作业:现在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捏一个人物动态,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要求:站稳,有动态)
站稳?有动态?自评,竖大拇指
4.
李老师看到了这么多大拇指,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准备好了吗?请同座位的同桌一起来做做这些动作,谁知道这些动作都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些动作表达了同学之间友好、喜欢、亲密、亲切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亲昵”。
二、欣赏图片
深入体会
5.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亲昵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象。因为有爱,所以有了这些动人的画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美好的场面到处都有,一起来欣赏这些美妙瞬间吧。
哪一幅最能打动你?他是怎样表现亲昵的?你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吗?
(板书:动作:拥抱
亲吻
依偎...)
这些美妙的瞬间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亲昵场景的回忆呢?你们是用哪些方法表现“亲昵”的呢?把你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
6.
小朋友们讲的,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你们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我也想来表现一下,我喜欢这一幅,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描述一下。
我这有其他小朋友做的3个人,我该选择哪个呢?
谁愿意上台来做一做?师生合作完成
其他的动作是不是也能这样完成呢?
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你们想表现怎样的亲昵动作?
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爱的表达,你想不想也来试试?动作可以适当的夸张一些
第二次作业:合作完成亲昵
展评: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你们表现的是怎样的动作?
7.通过小朋友的合作,我发现小朋友手中的人不仅有了动作,还有了感情,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也带来一些他们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们的作品你有什么新发现?用了什么方法?工具?
(用独特的视角,抓住了父亲和孩子之间游戏瞬间)
亲昵时的神态表情是什么样的?眼睛、嘴巴可适当夸张,添加细节,让亲昵更加逼真
(板书:表情:眯眼、微笑...)
【8.第三次作业:让你的作品也更精致一些吧,在前两次的基础上添加细节,五官,发型,服装等等
三、
展示与评价
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做介绍,相互说说本组的创作内容以及创作的思路(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下他们的动作、表情)】
四、
拓展
今天我们用陶泥制作出了许多动人的“亲昵”场面。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一句亲切的问候、
篇7
题目
《蚂蚁搬家》
授课时间
40分钟
所属学科
美术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湘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9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以蚂蚁搬家的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典型课目。
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
学习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课上举手回答问题很积极,愿意尝试用鲜艳的颜色进行绘画,喜欢上美术课,上美术课时都非常愿意展现自己,课上学习气氛活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课件动画片,学生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并了解漫画中的蚂蚁运用了两种绘画表现形式拟人手法和夸张手法。
2.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运用绘画形式来创造表现蚂蚁搬家。
3.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知道搬家的动作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把想象的“蚂蚁搬家”情景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表演进行蚂蚁搬家的行为模拟,同时展开学习讨论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电化教学与课本探讨相结合,老师启发和学生讨论为基础,进一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提升,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并且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一、观
察
欣
赏
激
趣
1.
课前拍手歌组织学生。
2.
猜谜语导入
3.
今天注定是蚂蚁王国忙碌的一天,看看小蚂蚁都在忙些什么呢?带着问题欣赏蚂蚁搬家的动画。
4.
学生回答:看到蚂蚁在搬家
5.
揭示课题:蚂蚁搬家
6.
为什么搬家呢?学生:因为要下雨了
7.
你从哪看出来要下雨了呢?学生:有乌云,狂风,电闪雷鸣
8.
小蚂蚁是怎么搬家的呢?学生:背着各种粮食,互帮互助。
欣赏,思考
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搬家的起因和大体让学生对蚂蚁的结构有些初步的了解。
二、了
解
身
体
构
造
1.那么蚂蚁都会搬些什么粮食和水果呢?
(1)用西瓜子变小蚂蚁(教师示范正面)
(2)学生尝试贴侧面的蚂蚁
(3)教师添画
2.引导学生了解蚂蚁身体的构造:
⑴蚂蚁身体由六部分组成:触角、头、胸、腹、腿
⑵擦一擦,快速认蚂蚁身体结构名称
3.关于蚂蚁王国的小秘密
(1)蚂蚁用触角在交流
(2)蚂蚁是动物世界里的大力士
(3)蚂蚁非常的团结友爱
(4)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关于蚂蚁的秘密么?
4.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蚂蚁是这样的,可是画画的时候会让蚂蚁会跑会跳,会给蚂蚁穿上花衣服,带上墨镜,这种手法叫做拟人。
5.学生观看运用拟人手法蚂蚁的绘画。
探索
教师示范贴
讨论
学生说说他们知道小蚂蚁的小知识,生活习性或者蚂蚁分类。
欣赏图片,了解拟人的装饰手法
学生观察学生合力搬凳子的动作
观察动作
教师示范添画动作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怎么用不同的动作可以将玉米抬起来
三、感
受
体
验
搬
家
动
态
1.搬家小游戏
2.蚂蚁是自然里的大力士,用篮球让学生想办法搬动。
3.背、抬、抱、扛、推等
4.摆一摆:草莓,在白板上让学生摆一摆
四只动作不一样小蚂蚁怎么能把草莓搬回家。
设计意图:通过搬家小游戏,认识蚂蚁搬家的动作,学生动作教师示范添画,摆一摆让学生知道蚂蚁如果要搬食物该怎么摆。
四、作
品
欣
赏
五、学
生
集
体
作
业
1.
欣赏学生作品:
(1)
西瓜屋子和蘑菇屋子
(2)
构图大,用拟人的手法去画小蚂蚁
(3)
涂颜色小注意:金黄色不能碰到黑色的线
学生欣赏,思考
说说你有什么的构思,想画一个什么样的蚂蚁,想用什么动作搬家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对自己之后的创作有想法。
1.学生作业:造型运用拟人的手法
画至少两只不同姿态的
小蚂蚁搬家的动作
2.
作业合作完成,同桌之间要有分工
学生合作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内自由欣赏,选一些好的作品到讲台上集中展示。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4.请同学们评一评哪个画最有想法,讲出理由。
5.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最佳线条,最佳色彩,并给予表扬。
欣赏
说一说
评一评
评价
六、归
纳
小
结
拓
展
1.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团结一心打败大象
(2)爱护小动物
2.在欢乐的歌曲中结束本课
团结友爱有力量
在困难面前要团结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学习材料:教材,彩色笔,卡纸等
2.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中主要应用希沃5白板软件制作,操作性强。
3.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作品展示,学生作品直观展示,师生共同构造成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评价方法或工具:
1.激励性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及时使用“你真棒”
、“你观察的真细致”
、“同学们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地快乐。
2.比一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的表现情况,适时在展示台上展示,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地快乐
篇8
时间介词的应用
课时
1
总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初一学生
授课者
教学
三维
目标
1、掌握时间介词的用法与区别
2、能自己归纳总结时间介词语法规则
3、灵活按照语法规则正确使用时间介词
教 学
重 点
掌握表示介词用法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教 学
难 点
用法相似的时间介词间的区别
教学资源
PPT、相关习题册、书本
教 学
方 法
尝试引导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
教师
情境创设
情感体验
Step 1 Review
一、Free talk
T;Do you know what is time preposition ?Give me some examples.
S;in,on.at
T:Yes.you are right.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ime preposition.look at PPT please.
交流质疑对话体验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at.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at”?
S;Time,age.
2.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on.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on”?
S;表示具体的某一天,或者具体的某一天的时间段
T:Anything else?
S:日期,星期,节日
T:Well done!
3.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in.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in”?
S;大于一天,表示时间段时用in
T:Anything else?
S:年月季周、三餐四季
T:Great!
Step 4 Consolidation
1. let’s compare
T:What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in、on and at?
S:I don’t know.
T:I will give you some clues.Take notes.
2.Let’s sing a chant together.
总结小结巩固体验
Sum up th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板书设计
Lesson 3 Time preposition
inonat大于一天才用in早午晚时也用in 等于一天就用on 小于一天用at
作业布置延伸体验
篇9
教学目标:
1 、会做利用氢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 、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 、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 、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
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 、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研究呼吸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氢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 、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
看视频资料。
3 、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 、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
1 、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 1 )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 2 )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 3 )演示实验 1 ,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 4 )演示实验 2 ,并讲解:收集呼出的气体,也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 5 )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 6 )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 7 )演示实验 3 ,并讲解:我们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师收集气体),把收集到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也用玻璃片盖上。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 8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9 )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 10 )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 11 )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 12 )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 、测肺活量。
( 1 )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 P50 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 2 )提问:找出本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和肺活量最小的同学,比较上节课你们所测量的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 3 )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 4 )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 5 )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 、保护呼吸器官。
( 1 )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 2 )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第二课时
三、拓展练习:
1 、提问:你对吸烟有什么样的看法?
篇10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过年了》,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了》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感受过新年的气氛,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模拟过新年的生活场景,如做花馍,蒸花糕,剪窗花及新年娱乐等。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部分进行教学,
也可以有机的结合各种场景进行综合性的体验活动。
教学方式、手段:
本课注重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贴近儿童的生活。需要营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过年氛围的教学环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入手,将示范性教学技术环境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化、交互性强的特点,利用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合理的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同学,对传统文化和过年的民俗还处在被动感知的阶段,有一定的认知但未形成体系,还不太会区分那些民俗是过年特有的,不同的地域有什么不同点过年习俗。所以,需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信息,创设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过新年的音乐与录像资料,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等。
学生准备:彩泥、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阶段
(1)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课前准备做得真好,为了表扬你们,请你们听一首儿歌: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谈话
:同学们,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节日呢?(春节,又叫过年
教师在红纸上用毛笔板书课题:过年了(作为对联的横批)
设计意图:儿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民族习俗。以传统的方式展示课题,显示教师的基本功。
二、讲授新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播放课件《年的来历》)
谈话:看了动画片,请问传说中的年是什么呢?(是怪兽)为什么要挂灯笼,放鞭炮?(为了赶走年)
总结:这其实只是传说而已,今天的人们过年更多的是为了表示喜庆、团圆和对来年的祝福!
(2)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播放课件2,展示不同区域人们的过年习俗。)
谈话:看了PPT你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你的家乡有哪些过年习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说知道的过年习俗。
总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过年习俗,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都有着去旧迎新,为来年纳福的涵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白年的来历,丰富对“年”的认识。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3)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过一个喜庆,丰盛的新年。看,何老师为过年准备了那些年货呢?一一向同学们介绍对联。(对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灯笼,倒福,(福要怎么贴?让学生贴)窗花,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年夜饭(年年有余,汤圆,饺子。年年有余:问生,这是什么菜?你们家的团年饭里有这道菜吗?年年有余的余通剩余的余,意寓来年粮米满仓,富裕有余。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合家欢乐。饺子:我国北方代表性的过年食品,人们往往把硬币等好彩头包在饺子里。)——边介绍边挂灯笼、贴福贴对联贴窗花等。)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创设年的氛围。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制作方法。
a
让学生分析老师出示的“年货”的制作方法。
b重点讲剪窗花的过程:折--画--剪--打开--贴。学生看微课,学习具体方法,介绍并出示代表性的图案与设计方案。这是什么?谁来把它贴到合适的位置?真好看,窗花怎样剪?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课堂时间吧。(用微课向学生讲解剪窗花的过程与方法。)微课学习后,请学生回忆剪窗花的步骤,教师板书。
c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彩泥做团年饭的方法,拧、捏、搓、压、揉。(我们中国人的团年饭讲究色香味俱全,既要形式美又要颜色搭配美),学习基本的泥塑方法并在投影仪下示范制作。
d用教师范作把教室装扮起来,使教室具有节日气氛。
5)
动手制作。
谈话:以前都是大人们忙过年,今天我们也来开动脑筋,动手制作,剪窗花,包饺子,把我们的教室布置得充满了节日气氛,大家一起来体会参与的快乐,过个开心年吧!
a学生选择制作项目,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b对学生制作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示。
三、展示与评析阶段
采用吃团年饭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围桌而立,(请最先停下来的同学来做客)并对团年饭进行评价。再让学生以挑窗花的形式,对窗花进行评价。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制作方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自评,互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拓展阶段
(播放课件儿歌《新年好》)
活动中结束:在倒计时的钟声中,孩子们尽情欢歌!随着课件,一起唱儿歌《新年好》,律动中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的过年氛围,同学们尽情体会新年到来的喜悦感受节日的美好,对所学的知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业要求
1、学生选择一样“年货”进行制作;
2、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到展示区。
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安排合理,教学手段多样而富于变化,能创造性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投影仪下进行展示等。整节课注重创设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创作热情。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作品富有创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年级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是应及时给予鼓励,并明确指出不足,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向。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