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22: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画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必备品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1-4)

(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

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

②识记生字

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5—6)

(7-15)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

(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3)出示词语

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

2.认识多音字:还(hái

huán)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á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下:

hái(还有)(还是)

huán

(还钱)(还给)

②读一读:

还(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

五、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

(16-20)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1-3)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

1.学习诗歌前两句: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

(“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学习诗歌后两句:

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

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4-7)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七、阅读方法解密

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

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

九、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课堂小结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题延伸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远看

山有色

近听

水无声

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0个字,指导学生从单个生字的认读、组词、巧记的认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斜刀头”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手印画,了解创作手印画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手的不同部位压印出不同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激发学生创作手印画的愿望,体验其创作的喜悦,从而热爱绘画。

教学重难点:利用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

教学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同。请同学们猜猜答案是什么。(谜底:手指)

1.、师提问:那老师要问问我们的小朋友,这双小手都能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小手都有什么本领。

(写字,画画,吃饭。。。。。。)

3、总结:小手能做很多事情,那以前我们的小手都是通过拿笔来画画,今天啊,我们不需要用笔来画画,我们只用手指就能画画。

4、揭示课题《我的手印画》

二、讲授新课

1、认识手指:刚才认识了五兄弟,那你们都知道这五兄弟叫什么名字吗?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那这些手指是怎么样来画画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

3、PPT出示手印画,学会欣赏。(不同的手指,不同的方向就有不同的效果)

4、那么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印出来的呢?

5、讲一讲制作手印画步骤。师边示范边讲授

6、PPT出示作画步骤

第一步:先用手指沾颜料

第二步:按图形

第三步:根据图形来进行添画

7、学生自由作画。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把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如:学生涂色时水放多了以至于印出来的造型不清晰,各种颜色混在一起导致色彩灰暗等问题,让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掌握运用正确的方法

强调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作品展示:对完成作品及作品干净整洁的学生给予鼓励印出各种造型。

篇3

教材分析: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每值岁末,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贴挂年画。

一张张喜气洋洋的年画在节日里给家家户户平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民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木版年画则是以木刻图案,按需上色,再转印在纸上而成。木版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通俗普及,拥有大量的欣赏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本课教材主要侧重木版年画的介绍。教材选取了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想: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无论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我将选取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由于是欣赏课,教学中我将以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年画的发展做调查,使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了解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木版年画,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年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目标: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用具准备: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讲故事导入

故事: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锏、一个拿鞭,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乐,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成为了贴“门神“画。

师课件展示图片,问:“知道哪个是秦叔宝?哪个是尉迟恭?

学生回答

师总结: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贴的年画。

板书:木版年画

二、认识木版年画的特色

1、师课件展示真人与年画的图片,学生对比,找不同,认识年画的特色。

教师问:画面的形象与生活的实际形象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画面中主要的色彩?

学生找特点回答,教师总结:

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

2、欣赏不同产地的木版年画作品。

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却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这是其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图文并茂也是武强年画的一个特点,很多画都配有风趣

、诙谐的诗词等。

山东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源于潍县西杨家埠村,有“公茂”、“永盛”、“吉兴”、“广盛泰”、“万顺”等数家画店。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公茂画店又分出“大顺”和“公兴”画店。到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西杨家埠画店发展到60多家,东杨家埠出现“永顺”、“公盛”等画店。杨家埠木版年画分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东大顺”作坊有画版300余套,每年用20张案子印画,产量达百万张以上,全村投入年画生产者最多时达500余人,附近村庄到西杨家埠当画工者也有300余人,全村最高年产量约5000万张,用纸达万令。

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品种,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的组成部分。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极盛时期。西杨家埠画店已达100多家,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兴办了画店,生产各种年画200多种,每年来往于西杨家埠的画商小贩多达5000人左右,产品除销往山东各地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东北等地,有的画店还到外地开庄卖画。此间,出现了专业性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杨”。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过年既含有庆祝丰收之意,又充满欢乐、希冀、神秘的色彩。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鲜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型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江苏桃花坞年画

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传世实物来看,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同被称作“南桃北杨”,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闻名中外。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时事新闻、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尺幅规格有门画、中堂、条幅、斗方等。

河南朱仙镇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问:“人们为什么选取这些题材?它传达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情感,有何寓意?”,从中体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看年画讲故事,了解年画表现的内容特点。

师播放课件,讲述画中故事,想:“年画选取和表现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

学生回答

三、介绍一幅年画作品。

师创造情境:现在有个外国商人想购买一幅木版年画,你能将你喜欢的年画介绍给他吗?

学生互相介绍,说一说,指名上前介绍。教师请一个学生做外国商人。

四、课后延伸。

现在木版年画艺术快被人们淡忘,我们要把中国的民间艺术传递下去。那你们准备在课下做些什么呢?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情分析:

线条本身是极富表现力的,让学生了解它的丰富变化及其运用线条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和绘画用具。

学具: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趣:

播放课件,欣赏由线条制作的动画短片,引出画面构成元素的问题。

出示线条的多种表现方式方法,直线、曲线、浪线、虚线、折线、粗细线、断续线……

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情趣导入为主,首先体验线条强大的表现能力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玩个绘画游戏,怎么样?

2、画线游戏。

你来指挥,我来画,我们一起来随意画一条。要连贯画满画面。(师生合作共同画一条简单的线条)

3、想象练习:

同学们,我画的是什么?(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学生汇报。(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的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

教师生动形象的添画。(

教师演示。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如何添画。)

4、研究探讨:

孩子们,看原本简单的线条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宝贝。如果我们把这条线画的在复杂些,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让我们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的画满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画)看这些随意的线条,所组成的图形中都藏哪些宝贝呢?根据随意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充分展开想象。

1.请2位同学到前面把他画出来

2.请大家也来快速的找并画出藏在你作品中的那些宝贝吧。学生展开想象并把添画作品。下面请同桌互换作品。请帮你的同桌找一找,哪些他还不曾发现的宝贝。互换作品后快速的展开想象把同桌不曾发现的宝贝添画出来。巡视辅导。(即使纠正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使学生明确画随意线条时应该把握处理好线条的疏密关系。)

5.欣赏:

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有位名叫米罗的大画家。他也非常喜欢玩这种绘画游戏。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吧(电脑播放)。你能从画面找到些什么?我们的画和大师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强调构图及色彩的把握)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游戏和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课件,拓宽学生思路。)

三、学生创作:

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吗?(有)。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

“想象大比拼”。我们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多,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电脑播放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喜欢的表现形式,大胆创作出生动的画面。)

四、欣赏评述: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

总结:看,这些原本随意,甚至有些杂乱的线条,通过大家的联想、绘画,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难怪有人说: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看来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绩。

(设计意图:总结画面成功部分,学习他人的优点,交流意见。增进友谊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板书设计: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将会有利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期课改要求我们在中小学中设立研究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个个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正在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各个学校在探索和实践的。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的,可见,开发和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校科研课题组与2001年确立了“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课题贯彻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从科技教育、德育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入手,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教育活动总体构想

(一)创新教育活动的涵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创造性分为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天才人物的创造性,后者是指人人皆可有的行为与经验,但其创新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承认,而只是他们自己才感受到是有价值的新经验。显然,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看,主要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包括个人生活的创新,大多不直接显示其创新的社会意义。

我们提出的创新教育活动是指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创新人格的养成为指向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局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的设计和积累创新活动方案,编写创新活动方案集,提炼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相关操作方法;把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研究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作来对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使学校的创新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有关创新教育情报资料的收集,学习创新教育,结合学科教育教学写创新教育随笔;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和部分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编写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和相关活动操作方法的提炼。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开展的相关活动中,以创新作为理念,在科技教育、德育和学科教学三大板块进行创新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创新教育活动模式,如:《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创新小队活动方案集》、《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等等。

具体实践研究分为三大板块:(一)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主要从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部分科技创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和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开展研究。(二)德育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编写德育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和德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努力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开展研究。(三)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从学科渗透创新教育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编写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两方面入手。

(五)研究过程

1、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

(1)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能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日本早在1954年就创立了不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如:“星期天发明学校”、“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等。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科技教育创新的关键是科技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推层出新,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

我们把“活动促发展”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下功夫,及时抓住社会生活热点,用独特的视角赋予科技活动全新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分享创新的成果,让学生愿意创造,勇于创新,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方案,它凭借多处创新亮点一举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首先,活动主题创新,“寻找流动的芳草地”本身就是个亮点,是一个独创,它诠释了环保宣传的真正意义,投射出环保的生命力,《上海科技报》的孙玲记者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一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来了兴趣,执意认为有东西可挖,执意要跟踪采访、报道活动。其次,活动内容创新,“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是一个首创的环保活动内容,它给环保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做环保实事,体验环保活动过程,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让环保教育成为活的生命体,东方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栏目得知小学生要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宣传环保,觉得前所未有,是一个创举,立即被其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吸引,特意准备专门制作一档节目讨论这一有意思的话题,希望为孩子们出一点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最后,活动形式创新,“流动的芳草地”的活动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狭隘的空间,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把课堂拓宽到家庭、社区,开放活动空间,如:在家里和家长设计制作环保广告牌,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老师的自行车上;为做环保广告集资社区义卖活动,在地铁里刊出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环保灯箱广告;给家长、市长写环保信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又是一个创新,它得到了«国家科技教育指导纲要»科研课题组的青睐,并指导我们进行专门的探究,我校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就是从这一活动方案的实践探索中衍生出来的。

《“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又是一个响亮而新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运用无土栽培这一高科技方法培育吊兰,敢于将高科技技术在小学中实践、普及,用学生的成果描绘绿色春天,这在小学生中是首创;在培育吊兰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绘画、摄影、制作、试验、写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多方面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花房的设计》的科技活动方案,当时学校正在建造花房,教师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科技活动热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植物知识、设计技术等进行实际创造设计,提出了多种建造花房的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从洗手习惯看讲卫生的重要性》的科技活动方案,教师设计了独特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养成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师针对活动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把学生未洗手和洗过手的手印进行细菌培养,若干天后,通过菌落数的比较,学生们被真实的现象和数据吓了一大跳,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地达到了活动目的。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事实证明,创新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活动兴趣盎然,学生喜欢探究科技活动,愿意为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激情。

三年来,我们陆续设计了《“和你交朋友”——认养濒危动物系列科普活动》、《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系列科普活动》、《环保祝愿——关于田林三小师生贺卡使用情况的调查》、《流动的芳草地——东西部手拉手环保系列活动》等十个具有创新色彩的科技活动方案,为此,我们编写了《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2)创新科技活动内容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怎样的科技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火花呢?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科技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中每一个内容的设计都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线,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介绍《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中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我给妈妈讲环保”的活动,这一活动为“三•八妇女节”注入了新的内容,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环保信,给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家长给孩子回一封环保信,不仅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而且使双方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独特的环保教育,由此活动我们还衍生出鼓励五年级学生给给市长写环保信,畅谈环保环保问题和“芳草地”的活动;“我和家长共绘环保广告牌”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创想,设计和制作环保广告牌,而且学生不拘一格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和老师的自行车上,利用自相车宣传环保,形成流动的芳草地,这项活动设计又是一个独创,在创新大赛上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征集环保宣传画”的活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激情释放创新激情,每一幅环保宣传画都极富创意,以至于我们最终在制作环保灯箱广告时难以取舍,最后我们把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画组合起来合成一幅环保灯箱广告。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每个活动都有亮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自主创新地学习。

(3)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

有了全新的科技活动内容,广阔的科技活动领域,我们决心创设一条富有田三特色的科技活动模式,于是,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崭新的科技活动模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学校的科技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也提升到新的台阶。

“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首次提出把学校、家庭、社区加以整合,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科技活动体系,实现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该活动模式遵循了互动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希望通过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一方面把家庭、社区中丰富的科技资源引入学校,增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吸纳,为学生的科技活动领域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校的科技教育,融入家庭,走进社区,使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科技教育的责任。由此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多方拓展、互动互补的科技教育运作机制。

该活动模式运用多元沟通和强化过程教育的策略。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多元沟通,形成校内、校外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科技教育管理机制;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活动的亲身体验,强化环保教育的过程,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宣传环保的艰难性。

几年来,我校坚持运用“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开展科技教育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环保教育为主,以环保活动推进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科技教育。这一独创的科技活动模式被收入《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

2、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

作为学校的两大活动板块,我们除了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活动的研究外,还在德育中探索创新,展开少先队的系列创新活动实践。

(1)德育活动领域的创新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认为要拓宽学生德育活动的时空,集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开展德育活动,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内容、活动形式加以整合,创立一条自己德育活动的途径。

为此,我们利用田林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田林社区的14个单位签约,共同创建德育基地,其中有航天基地、第六人民医院、联华超市、田林街道各居委等等,这在徐汇区的中小学是第一所,我们通过创建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创建德育基地后,我们把社区资源请进来,加强了德育师资队伍力量,丰富了德育的素材。如:社区科学家给学生做科技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克隆”的探究,社区的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们通过与科学家们的真实接触交谈,学习科学家成长的轨迹,敢于探索创新的事迹。

创建德育基地后,少先队的各中队走出校门,与各自的德育基地共同探讨体验教育的创新方法,共同设计德育活动的创新方案,“雏鹰假日小队”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逐步纳入正轨。

(2)德育活动内容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德育内容枯燥,总是老一套,但是如何让这些传统的德育内容“亮”起来,“活”起来呢?只有依靠德育活动,而及时更新德育活动的内容,更是让德育活动保持生命力,增添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学生德育活动的内容上开拓创新,为爱心教育、孝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新、更广的涵义。

例如:我校德育中几个常规活动的内容设计:

“学雷锋”活动,一提到3月5日,人人都知道这一天要为别人献爱心、做好事,学生早已厌倦了如此单调重复的活动内容,使得每次的“学雷锋”活动走形式主义,陈旧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开展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不愿意创新,借于这一点,我们把“学雷锋”纳入到环保科技活动中,打破常规为德育活动开辟内容。

3月5日这天,少先队的“雏鹰假日小队”到各个德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的在肯德基的店堂内贴环保宣传小报、环保警示标志,有的到居民家中安装节水瓶,有的为田林街道各居委设立环保宣传牌等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创造,他们自己设计环保警示标志,自己设计环保宣传画,自己制作环保宣传牌,处处闪现创新的火花。

独特的德育活动内容还扩大和拓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内涵,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宣传环保也是“学雷锋”,它是为地球母亲尽责任,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为社会和国家做好事,这样的德育活动内容立意更高。

“三•八妇女节”活动,我们从情感体验出发,作到德育以情育人。我们鼓励学生和妈妈互写环保信,关注环保问题,交流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妈妈”的评选活动,学做丝袜花献给妈妈;开展“妈妈的一天”社会调查活动,体验妈妈生活和工作中辛劳,学生们体验后会更热爱妈妈,会更能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随后,我们又继续开展创新小队活动,让妈妈快快乐乐地笑一笑,用独特的视觉角度开展爱心教育和孝心教育。

“迎新贺岁”活动,我们抓住“如何使用压岁钱?”这一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金点子一个又一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请家长赠压岁言贺新年”的金点子,成为活动内容的一大亮点,学生既懂得了节约,又从赠言中了解家长对自己新一年的希望。

大量德育活动方案的实践证明,只要活动内容新,学生就喜欢参与,敢于创造,能够自觉内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小队活动的创新

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他们在活动中因为创造而获得成功,从为完成活动而动脑转变为喜欢而想开展活动,学生们已不满足老师来设计活动,带着他们走路,他们想自己设计开展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为了能给学生更自由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放手让各个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自己起队名,设定队名的涵义,制作队标,更是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创新小队活动防哪个按,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都说孩子的思维是最具创造力的,他们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往往创造出的事物别具一格。

例如:我校几个雏鹰假日小队的创新活动方案设计:

“爱心小队”中有名队员的姐姐仇英瑛是位脑瘫患儿,长期呆在家里,当队员们得知仇英瑛一直有一个心愿:能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孩子们找到了设计活动的灵感,他们设计了“我来帮你”的小队活动。新学期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仇英瑛背着队员们准备的新书包,在队员们的陪伴下,坐着轮椅走进了田林三小的校门,她第一次看到了操场、老师、同学、教室……,流下了激动的泪花。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鼓动青年教师们加入活动的行列,为青年教师设计了“上门送教”的活动,每周有一位青年教师上门给仇英瑛补习功课。

“绿叶小队”的队员看到亲手培育成功的无土栽培吊兰欣喜不已,他们到德育基地田林四幼和小朋友开展活动时突发灵感:“我们也当老师,把无土栽培的方法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学生们精心设计了“播洒绿色,辐射绿色文明”的小队活动,他们到幼儿园、敬老院指导小朋友和老人们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育吊兰,望着茁壮成长的吊兰,孩子们高兴不已。

每一个小队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有创新的内容,都十分精彩,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学生就会有创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创新,教师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才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自主学习。

3、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

我们除了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外,还鼓励教师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师们积极地从教学手段、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摸索研究,力求教学过程有新思路、新想法,变教师的单项信息传递为双向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启迪智慧,经受探索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校各学科教师设计的小学创新教育探究课的教学方案:

《800米跑的训练》,这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从训练方法上探索创新,一改传统800米跑圈的常规训练,设计了“越野定向”的游戏来进行800米的训练。学生通过钻山洞、绕障碍等内容不知不觉完成了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健身实效比之以往单纯跑圈大大提高了,而且教师在教、学法的安排上,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己选择练习路线、方式等,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探索,鼓励学生设计装饰自家住房的方案,从要购买什么规格的瓷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钱等问题着手思考、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家具装修信息的网络寻找一些必须的资料数据用以解决问题,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怎样购物》,这堂现代科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环境上打破常规,把教学环境搬到真实的超市,带领学生到超市里上课,学生们通过了解商品价格、观察货品摆放、购物,学会如何到超市购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尝试打乱教材中的单元排列,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主线进行单元设计,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真正起到引导、组织作用,语文规律和方法。顾菁老师把五年级的语文教材重新编排,分成了通读单元、朗读比赛单元、书写单元、戏剧单元、段落与段落大意单元、复述单元、问答(思维训练)单元,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分析其他的文章也能融会贯通。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要让学生学得“活”,高高兴兴地学,自己的课必须要“活”起来,有创新的亮点。

三、研究成果

1、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自从学校确立了“创新教育”的科研课题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创新教育

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希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想法,不再视为捣乱,不再大声训斥,而且注意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他们认为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

例如:九月中旬的一堂体育课上,老师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使眼睛看不清,影响教学,戴了顶遮阳帽,而队伍中有位男生也戴了顶雪白的帽子,老师请学生把帽子摘下,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可以戴帽子,我为什么不可以戴?”老师二话不说脱下帽子,别以为事情结束了,接下来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叫口令”的游戏,不失时机地请戴帽子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叫口令,当学生站到老师的位置时,强烈的阳光直射身上和脸上,不到2分钟,就使他满头大汗,眼睛模糊,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学生走到队伍中时,头上的帽子不见了,只见在旁边的草地上,放着一定雪白的帽子。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有创意啊!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有一个孩子顽皮得问到:“我能不能横着跑?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学生们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奇思异想,教师没有呵斥,而是将计就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横着跑比赛”,这样一个独特的跑步方法,学生们争相跑起来,小小的设想不经意间让学生了解了侧身跑的技术,也通过实践知道了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

我们不仅启发、鼓励学生创新需要耐心和爱心,更要善于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设环境。在一堂心理课上,一个孩子突然提问:“老师,我有很多心事,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出出主意,可是,我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

老师灵机一动,来了灵感:“我们大家帮他想个办法解决困难吧!”一个小学生自己的“小麻烦诊所”应运而生。学生们把自己的心事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小信箱,青年教师轮流为学生解决问题,畅谈心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呵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往往也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灵感,得到启发。为了把教师这些宝贵的创新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保留起来,我们编写了《教师创新教育案例集》。

2、锻炼了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几年来,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在课堂里还是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内校外无处不闪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今,我校的学生参加徐汇区“壳牌美境行动”环保活动方案设计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演讲比赛、“上中杯”金点子活动方案设计竞赛、“五九”锦旗环保小报设计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我们师生共同开展的“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一举荣获了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同时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的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科幻画《白果树》荣获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

我校曾经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成为第一所小学生开展“植物克隆”试验和研究的学校。如今,我们又再次突破,对《鸡粪转化为鱼饲料》、《校园立柱式无土栽培》两个崭新的科研小课题展开研究。

3、获得的成绩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老师写下了近30篇渗透创新教育的教育教

学案例,10篇创新科技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总结,30篇班主任创新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0篇各科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教案,我们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写了《创新活动方案集》、《德育创新活动方案集》、《教育创新案例汇编》和《教学设计的创新》4本集子。

我校教师的探究课《无土栽培》、《怎样购物》分别荣获全国现代科技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科技活动方案《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和《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分别荣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刊登在《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书中,并被收入中国科技活动方案题库;我们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科技活动模式》荣获徐汇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被刊登在《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思品课教案《小乐队听指挥》和体育课个案《关于“尊重学生”》和《关于“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刊登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案例续集》一书中。

篇6

香椒、山椒、麻椒、蜀椒、川椒。

花椒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以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最多。

花椒中含挥发精油、麻味素(酰胺类)、生物碱、木质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有效成分。此外还含有三萜、烃类、甾醇、生物类黄酮等成分。挥发油是花椒香味的主要成分,是反映花椒香气强度的主要指标,挥发油中主要含牦牛儿醇、柠檬烯、枯醇等。

日本医学院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花椒籽经压榨浸出得到的花椒籽油是风味独特、芳香浓郁、微带麻辣的优质食用调味油。花椒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可达17%~24%。花椒油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挥发油具有麻醉止痛作用,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某些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花椒气味芳香,可以除各种肉类的腥膻气味,改变口感,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花椒味辛,性温,具有温中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本草纲目》中均论述,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功效,可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痤疥等。

麻婆豆腐

主料:豆腐1块,牛肉75克

辅料: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盐3克,味精2克,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葱两根。

1. 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在开水中浸泡1分半钟左右,捞出,控净水分。

2. 将牛肉切成肉末儿,小葱择洗干净,切成丁。

3. 炒锅加入花生油,用小火烧热,加入牛肉末儿炒至变色,倒入豆豉、花椒粉、清汤炒匀,倒入豆腐块,加入酱油、味精、精盐,用勺慢推,以保证豆腐块完整,勾上薄芡,淋上香油,扒匀出锅。

篇7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理解化学平衡常数。

(2)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图像、解释图像,提高剖析化学平衡图像的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炼铁高炉的改造史实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剖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当把晶体N2O4放入密闭容器中汽化并建立N2O42NO2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2O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则新平衡中与旧平衡相比,其比值()。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气)+2B(气)2C(气)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和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B)50%(C)60%(D)70%

3.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如果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4.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有[A]a[B]=[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60%(B)24%(C)30%(D)40%

5.在t1℃反应2A(g)B(g)+Q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1,t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2,则当温度从t1℃升到t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则平衡向右移动,Q<0

(B)若M1

(C)若M1>M2,则平衡向左移动,Q>0

(D)若M10

6.对于可逆反应:mA(气)+nB(固)pC(气)+qD(气)

其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百分含量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m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Q达到平衡状态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若增大压强时,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8.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O2]/[CO],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课堂被充练习答案

1B,2A,3D,4D,5C,6AC,

7.升温;减小SO3浓度;如图2-2-5。

8.(1)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K=[CO2]/[CO]要增大。所以答案为:增大,增大。

(2)平衡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值等于平衡常数,若比值不等于平衡溶液,就处于非平衡状态。将c(CO2)=0.025mol·L-1,c(CO)=0.1mol·L-1代入可得:

篇8

每组学生2人。课前备好的实验用品有氨水、硫铵、碳铵、尿素、硝铵、氯化铵、草木灰、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石灰、蒸馏水、试管、玻璃棒、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师:请举出含有氮元素的酸、碱、盐。

【练习】三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写出含氮元素的酸、碱、盐,其他同学做在笔记本上。(教师巡视。)

师:再请一名同学上黑板订正差错。

(学生在预习后能写出HNO3、NH3·H2O、NH4NO3、(NH4)2SO4、NH4HCO3、CO(NH2)2。如果学生写不出,可由教师写。)

师:请算出NH4HCO3、NH4NO3、(NH4)2SO4和CO(NH2)2的含氮百分率。

【练习】四位学生上黑板,教师巡视。

【引言】在酸、碱、盐各类化合物中,特别是盐类中,有好多种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因而可以用作肥料。这种以矿物、空气、水为原料,经化学或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叫做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化肥分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等。(给学生看实物:氮肥、磷肥、钾肥等。)

【板书】化肥

一、氮肥

师: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氮肥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氨水、碳铵和尿素,供作物的茎和叶生长。

师:碳铵是铵盐中的一种,还有硫铵(肥田粉)、硝酸铵等。

【板书】1.氨水——氨气的水溶液。2.铵盐。3.尿素(分别写在设计好的黑板的某位置上。)

【实验】请大家做实验:往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再加热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教师巡视,学生讨论,讲现象(往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加热煮沸,红色消失)。

师:请同学归纳氨水的性质。

生:(1)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显碱性,(3)易挥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怎样保存氨水?

生:密封在容器里,放在阴凉处,也可在氨水的表面覆盖一层矿物油。(后一句学生答不出,可由老师讲。)

师:氨水是液体,运输不便,容易挥发而降低肥效,想什么办法使氨水便于贮存、运输。

生:生产上常用酸跟氨反应,生成固体铵盐用作肥料。

【演示】做硝酸、硫酸、盐酸分别跟氨反应的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和硝酸遇氨冒白烟,硫酸跟氨反应不冒烟。

师:氨遇挥发性酸冒白烟。

【实验】硝铵、硫铵的水溶性和加热碳铵、氯化铵。

师:这两个实验说明铵盐有哪些性质?

【讨论】(1)大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都易分解,一般生成氨和相应的酸。(学生边讨论,老师边板书。)

【练习】同学上黑板写化学方程式。

【演示】硫铵、氯化铵跟熟石灰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铵盐在贮存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铵盐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会放出氨,降低肥效(写在铵盐后面)。

(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

请同学们做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等证明硫酸铵中存在NH4+

【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写出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一学生上讲台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练。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讲的碳铵、硝铵、硫铵的特点,铵盐的含氮质量分数,硝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尿素的性质。

【板书】存在于动物尿中(写在尿素的后面)。

【讲解】尿素是白色粒状晶体,易溶于水,含氮量高达46%。尿素施入土壤受微生物作用后变成碳酸铵,易被作物吸收,工业上可用人工方法制取(拓宽知识面)。

师:农业上除了使用氮肥外,还有什么肥料?

生:磷肥、钾肥。

【板书】二、磷肥

三、钾肥(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磷肥的作用是什么?

生: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板书】作用于根系和籽粒(写在磷肥后面)

师:农村用得比较多的磷肥是什么?

生:过磷酸钙

【板书】(2)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普钙),能溶于水。

(知识适当拓宽。)

师:磷肥还有哪些?请看书。

生:看书,回答问题。

【板书】(1)磷矿粉——Ca3(PO4)2,难溶于水(写在过磷酸钙上面)。

(3)重过磷酸钙——Ca(H2PO4)2,能溶于水,简称重钙。

Ca3(PO4)2+4H3PO4===3Ca(H2PO4)2

(知识适当拓宽。)

(4)钙镁磷肥

师:强调普钙、重钙都不宜与碱性物质接触,制过磷酸钙或重钙的目的是使不溶性的磷矿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磷酸盐,易被作物吸收。(可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得出。)

师:钾肥的作用是什么?

生: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板书】作用于茎杆、块根、块茎(写在钾肥后面)。

师: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钾肥的性质及施用方法。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还需要微量元素。

【板书】四、微量元素肥料

师:请同学们找出微量元素。

生:铜、硼、锌、锰和钼。

师:在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中,找出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生:(NH4)3PO4、KNO3(答错可讨论、订正。)

【板书】五、复合肥料

师:除使用化肥外,我国农村大量使用的农家肥料还有哪些?

生:厩肥、绿肥、粪肥等。

师:请大家再看书,比较化肥、农家肥的特点,并小结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小结略。)

【练习】1.常用的含氮化肥有______,含磷化肥有______,含钾化肥有______。

2.在贮存、运输和施用氨水、碳酸氢铵、草木灰等肥料时应怎样防止肥分损失?

3.有四瓶溶液,分别是硫酸铵、石灰水、盐酸和稀硫酸,用什么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

【作业】1.现有含氮15%的氨水40kg,要用水稀释到含氨0.3%才能施用,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2.理论上生产400t硝酸铵,需要多少吨氨和多少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的硝酸?

3.有不纯的硫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它含20%的氮,求样品里含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教学说明

本堂课采用边讲边实验、边练习的方法,把化肥的性质、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直观而生动地介绍给学生。用意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注意开拓学生视野,适当拓宽知识面。整堂课力求体现顺应学生认知结构,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到位。

专家评注

篇9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阅读课本117~118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一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展示]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板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较]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导讨论]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投影]课堂练(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引导讨论]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板书]2.铁跟酸的反应

[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三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板书]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指导阅读]介绍湿法治金阅读课本120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课堂练习四(见附4)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四巩固知识

[课后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小结: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铁是热和电的导体(B)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大(D)铁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震荡时可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铁的

A.延展性(B)导电性(C)硬度小(D)熔点高

3.纯铁不适合制造机器,因为纯铁

A.铁的密度为7.86克/厘米3(B)纯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小(D)铁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附2:课堂练

4.铁在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5.铁在氧化物有、、,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充分反应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13.7克含杂质的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克,则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金属中的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

4.潮湿的空气清洁干燥涂上一层保护膜5.FeO、Fe2O3、Fe3O4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C)(D)(F)8.大于9.镁、铁、锌

10.铁粉边滤11.12.8.12(A)(B)13、(D)14(D)

附6:随堂检测

篇10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从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

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3、教学媒体、课件;

4、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60页---62页);

要求提前准备一种有机材料了解它的性质、用途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

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问题:你认识的有机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什么用途?

这个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物

讨论:1、哪些是有机物的共同性质?

2、从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五个方面比较无机物有哪些区别?

3、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实验:

归纳:有机物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易燃烧。

3、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4、熔点低,易熔化。

5、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二)师生共同活动“观察……思考”(能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更好)

以甲烷为例进一步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1、完成书中实验1、实验2;

2、按小组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3、归纳甲烷的性质。(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结构特点:阅读63页知识点击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二)进行“活动与探究”

(1)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

(2)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第三课时概括与整合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