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10: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训练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训练教案

篇1

芭蕾基础训练—地面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舞蹈概念及芭蕾舞有一定的理解

2.掌握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的动作要领

重点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

难点掌握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训练的动作要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范法,练习法

1.导入

问:同学们对舞蹈有什么样子的认识呢?

引发学生回答种种认识和理解,比如图片、看到过的舞蹈演出等等……

归纳总结——舞蹈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教授

(1)学习舞蹈,首先要了解舞蹈是什么。

①舞蹈诗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演艺术,、,它是一种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舞蹈又分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和芭蕾舞多种风格。

芭蕾舞是从法语“ballet”音译过来的,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成形与法国。鼎盛于俄国;它源于西方的一种宫廷舞蹈,以开、绷、直、立为动作要求,轻、准、稳、美为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规范化。

②通过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这门课程,我们来进行对芭蕾舞的学习。

学习芭蕾舞,需要学生个人具有一定的软开度和能力才可以完成应有的动作质量,达到相应动作效果。

所以,我们首先进行地面基础训练。

(2)地面基础训练

活动部分:压脚背、压小胯、压大胯、开肩、甩肩

地面训练:①坐姿(勾脚、绷脚)、勾绷脚组合

动作要领:后背立直,双腿绷直,膝盖下压,脚背发力带动脚背的勾起和绷直。

勾绷脚时膝盖的绷直状态要保持住。

②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双手三位手

动作要领:在坐姿基础上上身长长的向前或者旁下压,向前压是腹部发力,向旁压旁腰发力。

双腿的绷直、后背的挺拔和直立要保持住。

③地面踢前腿、地面踢旁腿

注:全身的收紧绷直状态保持住。

3、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老师进行指导、规范动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再次体会动作要求,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篇2

赛制改革后的技战术训练,要以适应比赛为需要,训练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在安排训练的同时,要对队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有目的训练,对心理训练的要求,可以通过特殊的规则和指标的训练来实践,使运动员在任何场合环境下,有较稳定心理,饱满的情绪和自信心,确保比赛中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根据一周2场比赛的变化,训练时间短的特殊条件,因此在安排赛制改革后的训练,可分3个阶段进行,即比赛准备期,比赛期和调整恢复期。

一、比赛准备期

准备期的技战术训练,对比赛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竞技状态的高低取决于教练员的水平,好的教练员可以始终把运动员控制在良好的状态。现代排球竞赛,不仅仅是技战术和体能比赛,而且可以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每一个教练,就要在平时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加大意志品质的训练,使运动员在任何艰难的场合、不同环境中,训练和提高队员在比赛中的运动心理能量、建立起在重大比赛中能够支配、调动协调和自我调控自己心理,克服队员在重大比赛中存在的精神紧张,反应迟钝,动作僵硬等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能力的发展,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和快速多变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我们比赛准备期的目的。

1、身体训练。身体训练要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提高身体机能和器官机能,根据排球比赛要求,重点突出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训练,提高弹跳耐久力训练,调动老队员的积极性,强化老队员的管理,使老队员在身体素质方面有所提高和保持。身体训练老队员要以量为主,通过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让老队员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分体能保持在比赛场上,对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要以强负荷、短时间训练为主,经过一段超强度、超负荷训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在比赛中有充沛体力。总之,赛前的身体训练,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训练年限,安排时间短、质量高、提高快、负荷量适中的训练。

2、技战术训练。前期的训练,要以持久的训练为主,解决弱点为付。因训练时间有限,比赛时间紧的情况下,较仔细训练每一项技术和战术,解决全队每一个队员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这样的训练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且有可能事与愿违,反而起到相反效果。因此,我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训练那些在比赛中比较实用,见效快的技战术。练特长、练绝招形成全队行之有效的攻防体系。

二、比赛期的训练安排与体会

主客场双循环体制,对中国排球竞赛工作来说是一次改革,必定给训练工作带来新的课题。我们制定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赛带练,以练促赛,赛练结合”。在具体训练计划的安排上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保证训练需要。在整个联赛期间,我们每周训练的时数保证在20―24小时之间(不含比赛时间),充分的、合理的安排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身体能力的训练。

2、狠抓训练质量与对抗强度。这是训练工作的核心与根本,我们在安排训练中,在既定目标任务明确的前提下,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并且强调国家队队员、老队员带头训练,提高每堂课、每项、每球的训练质量。

3、抓好针对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在参加全国排球联赛的七个对手中,实力不一,特点各异,各有所长,要想在比赛中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进行有目的的针对训练。通过录像资料、图像分析、对人对位的分析、研究与训练,对我们指导赛中的训练与比赛起到较大促进和鞭策。

篇3

[关键词]公安教育;公安院校;教育训练;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109-02

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培养大批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在公安工作的发展战略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教育训练要坚持政治建警、科教强警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公安教育训练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构建起具有中国公安特色的教育训练体系,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1 明确公安教育训练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1.1 加强公安民警在职训练,逐步实现地方公安院校的升级从当前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来看,对于一支拥有近200万名公安民警的队伍来说,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训练资源,实现公安教育训练重心的转移,重点突出公安民警的在职训练,势在必行。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承担公安民警的职前学历教育。在进一步畅通渠道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优势和办学上的规模效应,使之成为今后公安机关招募新警的主渠道,以此降低公安教育训练在公安民警职前学历教育上的投入和成本,使现有的公安教育训练资源投入到公安民警的在职训练上。二是要在完成专科层次公安学校转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地方公安院校办学重心向在职公安民警训练的转移。在公安部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保持本科学历规格的基础上,分步骤、有计划地压缩和停止各地公安院校的职前学历教育招生,逐步将各地公安院校转制为在职公安民警训练中心。三是要继续坚持在职公安民警成人学历教育。利用各地公安院校的学历规格,继续保留和争取地方国民教育经费保障,继续开展在职公安民警的成人本科学历教育。

1.2 突出公安特色,构筑公安高等学历教育“高地”

公安学历教育是公安教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安教育区别于国外的优势所在。而且,对于一支拥有近200万名公安民警的队伍来说,确实需要有自己的学历教育体系和科研力量。公安学历教育的发展要体现“高、精、尖”。所谓“高”,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立足本科学历教育,发展双学位和硕士、博士等学历教育;所谓“精”,就是要以部属本科院校为龙头,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建立若干所具有专业特色的公安本科院校,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辐射周边省份;所谓“尖”,就是要以教学为依托,会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公安科研,抓好学科建设,发挥理论库和思想库的作用,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理论,服务公安工作实践。

2 改革和强化在职公安民警训练

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还存在“只用警,不育警;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严重妨碍着在职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因此,不仅要着力解决在职公安民警教育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务必要尽快提高对在职公安民警教育培训的认识,把加强在职公安民警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在职公安民警业务素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要紧紧围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大力加强在职公安民警训练,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健全和完善公安民警在职训练体系

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和加强公安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地(市)公安处(局)三级教育训练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对公安教育训练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加强公安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地(市)公安处(局)三级在职公安民警训练中心、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公安机关建立在职公安民警训练基地,逐步形成完整的在职公安民警训练网络。

2.2 实行分类分级训练

根据我国公安机关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实行初任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的分类分级训练,以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初任训练以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生、干部为主,突出公安业务基础知识、公安民警素质养成以及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晋升训练以公安民警逐级警衔晋升训练为主,可以按照治安、侦查、派出所、交巡警以及综合等警种划分类别,突出与在职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以及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专业训练以各警种专门训练为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将各警种的相关训练任务交由各级在职公安民警训练中心、基地统一组织实施。各级公安教育训练中心、基地承担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在职公安民警训练任务。

2.3 规范在职公安民警训练内容

可以考虑按照分类分级训练的不同要求,组织教育专家和业务骨干,抓紧制定紧密结合警务实践需求的初任训练、分警种专业训练、二级警监以下警官逐级晋升训练以及警务技能战术训练大纲、教材和教学规范,实施规范教学和考试、考核,切实提高训练的水平和质量。

2.4 推行教官制

应抓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来自于实战部门的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官队伍,定期轮流执教。教官的构成,一方面可以从原从事公安学历教育的教师中选聘,另一方面可以从业务实战部门中挑选业务骨干,充实教官队伍。

2.5 改进教学方法

力争实现以教为主到以练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到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转变,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战演练以及互动式的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6 推广轮训轮值的训练模式

在大中城市的在职公安民警训练中,可以考虑推广轮训轮值的训练模式,即组织年龄在35岁以下、警衔在二级警司以下达到晋升条件的刑警、交警、巡警和治安警、派出所民警参加以提高警务实战技能、增强体能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全封闭式集训,并作为一支机动力量参加处突防暴、突击整治和值班备勤,实现训练与实战的紧密结合。

3 公安院校要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

3.1 从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体现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中已经设置了刑侦、经侦、治安、涉外警务、禁毒、刑事技术等多个专业,每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等30多门。公安院校可以考虑改变目前专业分得过细、课程设置繁杂的状况,这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应逐步精简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 课堂讲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并重

目前我国的公安教育,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在职短期培训,都是课堂讲授多,技能训练少,与国外警察教育训练的课堂讲授和技能训练约1∶1的比例相差甚远。建议实行1/3时间讲授、1/3时间实践技能训练、1/3时间社会实践的“三三制”教学原则,如法律、侦查、查缉战术、警体技能(包括射击、驾驶、擒敌自卫、缉查犯罪嫌疑人等)、管理、写作等多门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实战训练,比分门别类的理论教学更能收到提高技能和素质的效果。

3.3 增加公安院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的比重

我国公安院校的教师90%以上都没有在公安实战部门长时间工作过,有深厚工作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实行的挂职锻炼时间短,收不到实效。而国外的警察学校则不同,以法国的圣西尔高级警察学校为例,35名教师中,多数曾在警察局工作过。为此,第一,明确规定专业教师一定要有实战经历,定期到实战部门挂职锻炼,非专业教师也要经常到基层调研,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实习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定,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依据之一,以确保教师实习的效果;第二,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深造,学习、借鉴国际警察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虽然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完全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门职业教育培训的方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形势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的公安工作也在不断与国际融合,我们还需要不断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为我国公安民警素质教育所用。

3.4 充分发挥“实习(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许多公安院校都已建立了教学“实习(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实习、见习,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这些实习(训)基地的客座教师还可以到学校来通过开设讲座、参与授课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公安实战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公安院校应充分利用与发挥实习(训)基地的现有资源,不仅仅是安排学生、教师去参与实践工作,也可以安排某些专业课程到这些实习(训)基地去进行,甚至是某些公安基础理论课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达到纯粹的课堂授课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此外,实践中还可以利用实习(训)基地的技术装备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这样既可以缓解公安院校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共享,是一个双赢互利的好方法。

对于推进公安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建设来说,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对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一定要把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置于公安事业发展大局的首位来谋划,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把握,置于促进公安队伍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摆布。通过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整体水平,并实现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警察体育 教育训练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6

Research on Police College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Take Jiangxi Police College as an example

LUO Weidong, YUAN Zhiliang

Abstract Police PE in Police College is a physic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police an important subject,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police education reform and enforcement to combat the need for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based, innovative teaching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police team and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romoting polic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raining of polic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raining of police and law enforcement combat police force, pushing the police sports science training theory and methods developmen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Key words public college;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警察体育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指向的不同。警察体育是研究警察的身体和精神如何适应职业和执法环境的需要,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最大限度发挥机体机能,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战斗力的学科。警察体育和军事体育一样,其组织实施不同于普通的体育活动是以自愿为原则,而是一种强制性的训练活动。①

我省公安机关自2014年9月开始实行全省公安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考核(考核1000米、俯卧撑、设计、警械使用等)活动以来,到今年9月份已经考核了10期6000多人次,省厅这项考核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教育训练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公安民警的体质健康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在考核中也发现公安民警体能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与公安队伍面对的日益艰巨和错综复杂的治安形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公安院校警体教育训练部门也面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加强警察体育学科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行警体教育训练工作改革创新的研究,有利于公安学科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建设一支我省高水平的警察体育教育训练队伍,有利于推动警察体育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有利于警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和掌握警察技能,提升警察战斗力。②

1 警察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篇5

培训部教师岗位练兵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深化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基本理论素质、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教师岗位的训练,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二、大练兵目标

(一)深入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实践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基本理论素质和运用先进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组织开展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强化业务素质。

三、大练兵内容和形式

(一)学习教育理论大练兵。

开展教育法规、先进教育理论读书活动,学校自行规定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二)教学技能大练兵。

组织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熟悉教学基本规范,重点抓好学科技能的岗位训练。

(三)课堂教学大练兵。

围绕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突显“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思想,通过教学开放周或教学开放日等形式,展示、交流课堂教学创新的经验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效率。

四、大练兵考核评比

(一)考核

为推动大练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岗位练兵的考核,把教师参加大练兵活动的情况及表现要列入教师年度考核。

(二)评比展示

为提高教师岗位大练兵的实效,展示大练兵的成果,各学校要组织大练兵的专项评比、展示和竞赛活动。

五、活动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分为组织动员、教师练兵、评比竞赛、总结表彰等四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3月-4月,宣传动员阶段;

(二)4月-10月,教师练兵阶段;

(三)10月-11月,评比竞赛阶段;

(四)12月—1月,总结表彰阶段。

六、工作要求

(一)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我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研究院的指示精神,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各学校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切实加强对活动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大练兵活动全面开展、扎实有效。

(二)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行政部门参与组织和指导,提供专业支持。各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提高。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大练兵活动,立足教学岗位,增素质、强技能、树形象。

(三)教师岗位大练兵重在练兵。各学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师的岗位训练上,要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地开展训练,并在教师扎实练兵的基础上,组织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大练兵要形式多样,切合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

篇6

摘 要 网球运动是一项观赏性、娱乐性、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随着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为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学校将网球运动也纳入教学活动当中。多球训练是球类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技术训练方法,通过不同多球训练有利于练习稳定性,可以提高基本步法,将不同多球训练方案应用到网球教学中,可以帮助初学者及时纠正错误,完善运球技术,从而提高网球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球训练 网球教学 运球技术 教学质量

一、多球训练的概念及特点

(一)多球训练的含义

多球训练是指通过送出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角度、不同旋转方向的球,锻炼训练初学者反应能力和稳定性,并通过控制训练的密度、强度以及难度来提高训练效果,多球训练是球类运动项目中常见的技术训练方法。

(二)多球运动的特点

球类初学者动作不标准、不稳定,通过多球训练对初学者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改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多球训练还具备不中断性,由教练以多角度、不同力度送球,学员在多球训练中,对每一个球进行判断,从而锻炼反应能力。

二、不同多球训练方案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反手位多球训练方案

由教练站在原地送球,不断改变抛球的方向,教练先将网球抛向训练者的正手位,训练者练习用正手进行斜线击球,正手位击球熟练后,教练位置不变,将网球抛向训练者的反手位,锻炼训练者的反应能力,需要训练者迅速移动反手进行斜线击球。通过正、反手多球训练,掌握正、反手击球要领后,由教练进行正、反手穿插训练,训练者需要进行正手直线击球,反手直线击球,正手斜线击球,反手直线击球,此为一组训练,锻炼正、反手击球的反应能力。

(二)前后移多球训练方案

由教练站在原地送球,需要训练者前后移动位置击球,教练先将网球抛到中场,训练者需要向前移动击球,教练在将网球抛到底线,训练者需要迅速向后移动接球,然后再将网球抛向中场,中场直线击球,底线斜线击球,中场斜线击球,底线直线击球,通过多球如此反复的练习,锻炼训练者稳定性,以及前后移的步法。

(三)小场地多球组合训练方案

由教练将网球抛向训练者正手位的位置,训练者在小场地进行正手斜线接球,教练再将网球抛到训练者反手位的位置,训练者在小场地进行反手斜线接球,教练调整送球的速度,训练者在小场地内按照相同的路线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小场地内还可以进行正手直线击球训练,由教练将网球抛到训练者正手位,训练者进行正手直线接球,教练再调整抛球方向,训练者进行反手直线接球,最后进行综合性的小场地多球组合训练。

(四)底线手抛球多球训练方案

多球训练中最常见一种方法是教练底线手抛球,教练站在底线向训练者抛球,训练者在另一侧底线准备接球,在抛球接球的过程当中,教练及时纠正训练者的问题,包括姿势、步法以及挥拍的手法等问题。教练可以在训练者可以接到球的有效区域里,将网球任意抛出的方向、力度和速度,从而有效地锻炼训练者的反应能力,训练者会通过判断网球抛出的特点,准确击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训练学生的积极性,网球技术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五)网前左右手多球训练方案

网前左右手多球训练方案需要教练站在网前大概一米的位置,向训练者抛球,由于与教练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因此抛出球的力度有所加大,而且是左右手轮流抛球,相对来讲抛出球的速度变快,需要训练者更加集中注意力,反应也需要更加敏锐。网前左右手多球训练过程中,教练的位置是固定的,抛出球的位置通常不容易改变,相对比较稳定。通过左右手多球训练,教练可以抛出变化不大的球,使学生在接球的过程中,移动的步伐尽可能小一些,教练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击球动作,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姿势、错误步法,使学生改正错误的习惯。

(六)球拍送球多球训练方案

球拍送球多球训练是指教练站在位于网前大概两米的位置,用球拍进行送球,模拟双方选手比赛的形式,教练抛出球的基本动作是相对稳定的,训练者可以根据教练的发球特点,判断球的方向和大置,从而准确击球。教练可以根据训练者对球拍送球多球训练的掌握情况,适当给训练者增加难度,可以改变球的抛出速度,以及球的抛出力量,使抛出球的位置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训练者的运动量,使训练者掌握复杂多变的情况,提高训练者的网球技术水平。

三、结语

在网球教学中应用不同多球训练方案,可以使学生在网球训练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并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对网球运动产生很大的兴趣。不同多球训练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培养训练者的网球技术能力,纠正训练者的不良习惯。通过不同多球训练可以锻炼训练者的稳定性,提升训练者的反应能力,因此,在网球教学中应该加大对不同多球训练方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潇,王恒.不同多球训练方案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5.

篇7

一、存在问题

1、个别领导认识不足,缺乏应急救援意识。个别领导的危机意识不强,未能严格落实行政和部门首长负责制,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制定预案,地方预案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不对应,企业预案与政府和部门预案不衔接,有的应急处置机构和队伍也比较分散,存在多头指挥、功能单一、缺乏统筹的弊端,应对重、特大事故能力差。

2、预案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或部门在应急救援问题上草率应付,责任心不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不完整或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虽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应急预案,但只是挂在墙上或紧锁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内容之外,再也无人问津,更没有组织学习,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了“聋子的耳朵”,失去了实际作用。

3、人员配备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虽然已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但尚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虽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急救援人员素质低,思想不稳定,作风不过硬,业务不熟悉,或救援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个体防护不足,难以适应应急救援特别是事故抢险救援的需要。

4、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应急能力差。比较普遍的状况就是许多单位的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没有很好的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宣传、教育和演练,其识灾、防灾和自救能力较差,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对预案也未检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没有对预案进行及时修改。一旦发生生产事故,连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要配合专业救援人员共同抗灾。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响了救援效果,而且还扩大和次生了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8月全国发生了25起因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低、应急人员素质低、应急装备水平低、指挥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导致95人死亡。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险,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当,造成54名参加救援人员牺牲。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种问题,必须综合治理、辩证施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编制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要让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重庆开县2003年“12・23”井喷事故,由于没有事故预案,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同地方政府衔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结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06年3月25日,井喷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两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时间仅隔了两年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训,企业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喷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主要领导、中石油主要领导亲临指导,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经过7天的反复抢险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气井漏事故终于“堵漏压井”成功。4月1日,1万多名疏散的群众开始陆续回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充分说明对预案的宣传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业的预案不要关起门来自己搞,还要搞好对外宣传,应该让周边群众知道的一定要公开。

2、强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应急管理人员尤其是救援指挥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根据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确定最佳的应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实具体,将可预见的危险和漏洞都解决和处理好,使预案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这要求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预案编制者不仅具备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而且掌握预案的制定方法;让救援指挥人员对预案的掌握理解、现场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将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内容,使其切实掌握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的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其次要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训练。应急管理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救援队伍训练,保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潜在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提高现场救援应变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与本单位相关的应急知识融入新员工的“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一旦事故发生,知道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急人员能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强化对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学会自救和互救。

3、应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各级政府要依法组织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装备的配备,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依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生产经营单位也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不能忽视社区应急救援建设,它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关部门通过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员统计表明,95%以上幸免于难的人不是靠专业队伍救援出来的,而是靠邻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现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社区居民。

4、建立完善预案演练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预案制定的是否可行要靠实践去检验,而实践最好的方法是预案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预案演练可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检验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所以,演练一定要着眼于实战,符合实际,演练一次发现一次,经过演练评估,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预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装置、人员、生产条件等也是如此,随着它们的变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随时重新修订,有的企业经常忽视这一点,制定一次预案便一劳永逸,再也不完善不补充,发现的问题也不修改,久而久之应急预案便成了一堆废纸。许多事故教训也表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落实的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反之就将受到它的惩罚。

篇8

关键词:关联案例;循序渐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70-02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也成为了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如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从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和上机调试方法,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关联案例循序渐进的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功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关联案例循序渐进方法简介

在教学中,选择前后相互呼应的例子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将初始程序编写出来;其次,带领学生思考限制条件,引入条件语句使得程序更加完善,进而通过引入循环的概念使得计算可以反复进行;接着再讨论循环的优化;最后,写出一个高效率的程序。使用关联案例循序渐进方法,使得学生了解程序编写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或解题步骤不断完善的过程,了解程序设计中的赋值、条件和循环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从一个简单的程序入手,然后对程序逐步改进,添加条件和循环,并对其进行优化,这个步骤是一环扣一环,逐步完成的。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容易接受。

二、关联案例的选择

例1.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s=■,其中l=■,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第一次编写的程序如下:int main( ){double a,b,c,l,s;cin>>a>>b>>c;l=(a+b+c)/2.0;s=sqrt(l*(l-a)*(l-b)*(l-c));coutc;if(a+b>c &&a+c>b&&b+c>a){l=(a+b+c)/2.0;s=sqrt(l*(l-a)*(l-b)*(l-c));coutb&&b+c>a){l=(a+b+c)/2.0;s=sqrt(l*(l-a)*(l-b)*(l-c));cout

三、循序渐进的讲解多重循环优化

例2.百钱买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只?这是一个不定方程的求解问题,采用多重循环枚举法来解决,程序如下:int main( ){int a,b,c;//a为鸡翁数,b为鸡母数,c为鸡雏数for(a=1;a

"a="

b

四、举一反三课后作业的布置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也要贯彻举一反三的方法,对于类似的题目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组进行,例如:作业1:求出从1加到n的和。作业2:求出1到n之间的所有奇数和。作业3:求出1到n之间所有的素数和。作业1在课堂上先讲一遍,作为作业的目的为了让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因此相对简单。作业2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在作业1程序的循环体中加上if语句,二是通过改变循环步长来完成。作业3的最难,需要在循环体中判断该数是否是素数,但套用作业1或作业2的框架。这组作业由浅入深,学生可以在前一题目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作一点变化即可完成。让学生既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好程序设计课程的信心。

与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相比,采用关联案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通过引入新约束条件,逐步对程序进行优化,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思想。通过调查统计,这种方法被90%以上的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周克兰.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6):110-113.

篇9

论文摘要: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针对我院《供应链管理》目前采用供应链模拟软件和企业参观实训的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比较可行的以比赛为主的实训实践教学方案。

本文将对《供应链管理》展开校内实训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开展供应链管理实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说明了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要从高校的培养开始,但在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少之又少。所以,开展实训教学是教之所然,原因如下。

1.1 《供应链管理》实训教学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供应链是物流的高级形态,所谓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应用实践实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无缝连接”。

1.2 高校本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经管类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实训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满足学生具有完整、系统的从业能力的要求。其次,通过实训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个别调研、创造力训练等能力。另外,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锻炼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科学构建经管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许多经管类院校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是相关专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培养质量。

1.3 《供应链管理》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需要实践教学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描述的理论知识和构架,就是去了企业也难以看清它的全部面貌。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及新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供应链课程内容更新变化速度加快,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 我院《供应链管理》实训教学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在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中,主要以模拟软件操作和企业参观学习的方式为主,两种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1 模拟软件实训教学存在的局限

目前的供应链管理模拟软件主要从“供应链计划(SCP)”和“供应链执行(SCE)”的角度去考虑,通过“操作层”、“决策层”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层”这一框架以及各种企业经营思想来模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基本流程。在运用供应链管理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每组5-6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模拟,这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较好的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每个角色利用自己跟自己进行交易的方式进行操作,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2.1.1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幅度较小

由于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较低,供应链系统中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部分,在学生模拟操作过程中,模拟问题与现实问题有些差异,使得角色只能按照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去完成,或多或少的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除了模拟某公司的业务流程外,实际上也是熟悉该软件的整个操作过程,所谓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就是操作软件的能力,没从根本上解决动手能力的问题。

2.1.2 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软件对硬件要求一般都比较高,使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速度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由于软件本身的缺陷,出现基本资料不能保存的现象,而有些地方却是不能写入,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2.2 企业参观学习的教学问题分析

另外一种较常见实训教学方式,就是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其形式要么是课程老师联系实训单位,要么是学校有固定实践实习基地。无论何种方式,都摆脱不了“参观”的窠臼。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参观实习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反而还会给企业添加不少麻烦,所以到企业的实践实习,特别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实践实习活动,学生没有固定的岗位,最终演变成企业某位主管人员的讲座形式、参观车间和简单介绍。这样既达不到供应链管理实践学习目的,又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居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了如下方案。

3 《供应链管理》实训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3.1 比赛物品采购

此项目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比赛确实需要物品,都要花时间去购买。另一方面,把这个任务给学生去做,正好可以锻炼他们对采购的理解。比赛用的物品是鸡蛋,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计算好物品数量,给每组学生一些现金,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先回到指定地点和物品保质保量的为胜者。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采购策略的问题,等全部小组回来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锻炼。比赛名次排在后面的小组其成员将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具体淘汰对象由成员自己决定。

3.2 扩展型啤酒游戏设计

此项目的思想来源于著名的啤酒游戏,故称其为扩展型啤酒游戏。比赛规则是将上一轮没被淘汰的成员重新分组,比赛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为了让全部同学都参与到比赛中来,同时也将被淘汰的学生重新随机分到相应的小组,主要充当后勤和协助小组成员的角色。供应链模型可以用图1来说明。模型中,将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其中市场部分4个组,配送中心和生产商都分别为3个组;在生产商和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和市场之间,都会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学生在运输产品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最优路径。在比赛过程中,为了展示自己的优点,每个小组先将自己的经营目标写出来,形成文件,以备下游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作参考。比赛可以在一个大操场进行,市场组的同学根据手中的地图,到校园角落寻找预先存放好的订单,并回答订单上的问题,将其要求的数量和地点等信息送到市场,市场将订单信息传送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自己的策略再将订单信息传送给生产商,生产商根据要求将散装的鸡蛋经过优化的路径运输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拣和包装,通过最短路径搬运到市场。在整个过程中,下游企业角色第一次订单都有选择选择供应商的过程,而上游企业都有选择最优路径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盈利的多少为依据对小组进行排序。

3.3 供应链知识竞赛

经过上面各环节的比赛,将没被淘汰的学生分成两个组展开问题抢答,被淘汰的同学作为他们的拉拉队和亲友团。问题主要设计供应链各方面的问题,比如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的核心理论以及供应链的前沿问题等,当然还可以涉及其他基本常识的问题,以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3.4 两人循环搬运

在几个环节的比拼中,最终淘汰留下的两位同学,通过连续搬运货物来决定胜负,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中,甲乙双方的搬运路径都设置了一定的障碍。比赛开始,甲乙双方以自己的方式向对方搬运的鸡蛋,然后空手返回,继续搬运,在规定的时间内,鸡蛋少的一方获胜。

4 结论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实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一周的实训,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去实践、在比赛中去体验,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牺牲精神,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进行实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鲍新中.供应链管理教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4.

[2] 谈慧.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研究[J]. 中国市场,2008(45),119~121.

篇10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 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治疗组)40例和应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对照组)3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两组均14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 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丹参酮胶囊;维胺酯维E乳膏;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因此,在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部队官兵中发病率较高,因多发生于颜面部,加上有些患者不科学的挤压造成永久性疤痕,影响容貌,给广大官兵带来不小的困扰。我院皮肤科自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用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并与罗红霉素胶囊的疗效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部,全部为青年男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寻常性痤疮诊断,皮疹表现为颜面部及胸背部粉刺、丘疹、脓丘疹、结节、囊肿。男性71例,女性5例,年龄19~32岁,平均25.9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66年。入选患者无系统性疾病;近2周内未外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1月内未系统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抗痤疮药物;女性为非妊娠、非哺乳期妇女;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1.2 治疗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维胺酯维E乳膏治疗(治疗组)40例和应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对照组)3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皮损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外用维胺酯维E乳膏,每日2次,内服丹参酮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内服罗红霉素胶囊,每次0.15g,每日2次。两组均14天为一个疗程,2周后来我院复查。

1.3 疗效观察与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残留色素沉着或少量疤痕;显效:皮损消退75%;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并不断有新痤疮皮疹[1]。痊愈和显效合计,计算有效率。

2 结 果

临床疗效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5.76,P<0.05)。见表1。表1 两 组 疗 效 比 较(略)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对照组4例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均能耐受,停药后迅速消失。

3 讨 论

寻常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遗传及宿主的炎症反应有关。皮表脂类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痤疮丙酸杆菌还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剥脱的角化细胞、痤疮棒状杆菌等逸入周围真皮组织,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损害[2]。因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上较为棘手。

抗生素全身疗法用于治疗痤疮多年,其中常用四环素、红霉素等,虽然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单一,且副作用明显,有部分耐药性问题,故疗效较差。丹参酮胶囊具有雌性激素样活性,有明显的抗雄激素作用[3]和抗炎作用[4],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消除炎症反应。丹参酮的抗雄性激素及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保护皮肤作用。维胺脂为维生素A衍生物,具有促进皮脂腺管上皮细胞分化与脱落,抑制异常角化,降低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地针对痤疮发病过程发挥良好疗效。

本次临床结果表明,丹参酮胶囊与维胺酯维E乳膏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罗红霉素胶囊,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是一种疗程短、给药方便、安全、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3.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