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19:0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手工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手工教案

篇1

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实物花瓶和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结构(明暗、色彩、造型、质感)以及花纹不同的花瓶,感知花瓶的艺术造型美。

2.知识目标:教会幼儿用剪纸的手工美术技能,剪出自己所喜欢的花瓶的造型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

3.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对边折剪镂空的剪纸技能,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变得更美观。

重点:

利用对边折剪的镂空剪法创作出一个造型别致、花纹奇特的花瓶。

难点:

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花瓶变得更美观。

准备:

1.花瓶、花瓶PPT、剪纸操作步骤图。

2.讲解花瓶时的古筝乐曲《渔舟唱晚》、操作时的背景音乐——《青花瓷》伴奏,花仙子之歌》、扩音器。

3.铅笔22支、剪刀22把,蓝小篓子4个。

4.圆形小篓子4个、蓝白A4纸剪纸、大篓子8个、衬纸、双面胶若干。

5.教师范例两个。

6.课前铺垫:纸张相衬的方法、撕双面胶、花纹的名称等。

过程:

一、直观实物和图像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什么?(它叫花瓶)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更多好看的花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播放PPT以及轻音乐《渔舟唱晚》,带领幼儿欣赏和观察花瓶的外形特征和花纹装饰。

1.这些花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带领幼儿认识瓶颈和瓶肚,介绍各种花瓶的瓶口、瓶颈和瓶肚有什么特点?(瓶口有大有小、有各种形状、瓶颈细,瓶肚大)

2. 瓶子上有些什么花纹装饰啊?这些花纹都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小结花瓶外形特点以及花纹装饰。

三、出示步骤图,与幼儿讨论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剪出花瓶。

1. 刚才我们看了很多美丽的花瓶,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美术手工形式——剪纸来表现花瓶独特的美。我们先剪一个大花瓶。怎样剪出漂亮的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花瓶剪纸步骤图。

2.幼儿自由讲述剪纸的具体步骤,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大胆用对边折剪镂空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花瓶造型以及花纹装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蓝、白两种颜色的纸,现在你先在大篓子里随便拿一张纸,在蓝色小篓子里安全的拿一把剪刀和一只铅笔放自己面前,然后坐端正看老师!看看谁是第一名!我们刚才也在图片中欣赏过青花瓷花瓶,青花瓷花瓶就是用蓝、白两种颜色在花瓶上进行花纹的装饰,今天我们也借用青花瓷花瓶简单的蓝、白两种颜色,把我们刚才在欣赏的时候看到的你喜欢的花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外形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再用剪刀剪下来,好吗?注意花瓶尽量大一些哦!还有注意花瓶中的花纹装饰画好后,剪得时候一定要把它当做阴影剪成镂空的哦!

2.指导幼儿将自己剪好的剪纸作品经过衬底以后变得更加美观,变成蓝底白色花瓶、白底蓝色花瓶。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花瓶剪好咯!我有一个好办法把它变得更美丽!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蓝、白纸,它们的上方还有一条双面胶,小朋友会撕开吗?好,现在请用白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蓝纸。请用蓝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白纸。拿到纸以后请在纸的中间找到那双面胶把它上面一层撕掉。把你美丽的花瓶的上方贴于双面胶处。好啦!现在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出炉咯!赶快去把我们的花瓶进行花瓶展览吧!

篇2

【关键词】幼师专业 英语教学 竞赛

一、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联系媒介的主要语言――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人说,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就具备了“世界公民”的条件。

根据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儿童天生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学习语言的能力在生命的第一年就表现出来,两岁的儿童就能通过语言开始和周围的人交际”。开始学习语言的年龄愈小愈好,因为言语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儿童到9―10岁,语言的天赋就会消失。比如狼孩的故事,狼孩因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据报道,狼孩被发现后,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学会几句话。

199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潘菲尔德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敏感性,4~8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在此基础上,德国科学家施密德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双语者在认知、智力和能力方面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受益匪浅。加拿大的兰伯特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较宽容,拥有开放的心理,而且他们的母语能力也强。我国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周兢教授认为,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具备“世界公民”的条件,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拥有更开放的心理,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对处于英语最佳学习时期的幼儿园阶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对开设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感兴趣。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家长们对英语教学的需求,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由于幼儿园生源及教师英语素质的不同,不同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1. 有些高端的“双语幼儿园”把英语作为交流媒介之一,要求幼教老师在各门课程都采用中英文教学,为幼儿营造英语氛围,通过双语教育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这类幼儿园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对幼教老师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2. 一些中等的幼儿园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英语教育,园方往往以英语课程作为特色教育之一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有英语人才的园方由园内教师负责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收入的有效手段。如果没有英语人才,迫于社会需求,一些幼儿园每周聘请外语学校的老师给幼儿上英语课。

3. 一些低端的幼儿园也开设有英语课程,但受资金和教师英语素质的限制,英语课变成了看视频课,英语教学效果甚微。

为了提高本园的教学层次,提高入园率,当前幼儿园对英语幼教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中技幼师专业如何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适合幼儿园的综合素质人才,特别是日益迫切需求的英语人才呢?

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技校学生大都是中考、高考的失意者,是学习语数英基础文化科目的失败者。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英语,甚至是厌恶英语。幼师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这批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喜欢英语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职业角色定位:让学生们了解幼儿园对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让学生们有想学好英语的意愿。目前幼儿园大都是采用“两教一保”方式,即一个主班老师、一个副班老师和一个保育员,通常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两个老师负责整个班的所有课程。所以,这两个老师必须是舞蹈、绘画、钢琴、英语全能手,是一个通才,但不必是专才。弹唱跳等专业技能幼师专业一直很重视,培养出了大批这样的人才。但英语能力的培养,因为之前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方面的成效不理想,毕业的学生大都不能满足幼儿园对英语能力的需求。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能力。基于我校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大部分人也许未能进入高端的双语幼儿园,但可以定位在中等的幼儿园教兴趣班,或者在所带的班级活用英语,提高本班的英语氛围。英语教学将会成为我校毕业生的特色,深受幼儿园园长们的青睐。

第二,教学内容定位:结合其他如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充分分析及了解幼儿生理及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幼儿园幼儿的英语学习内容(参考吉林教育出版社的时代佳英幼儿动感英语系列 FUN WITH TPR 快乐英语动动动。该教材选用了日常的句子,如:Listen! Stand up! Sit down 等),让学生们知道幼儿英语教学内容并不难,只要选好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们有学好该专业英语的信心。同时,明确幼儿园英语的教学任务: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适量的英语输入,培养幼儿的英语思维; 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三,信心确认: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并充分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评价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提升和总体提升。在不断的锻炼中,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具备了幼儿英语教学的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上好一堂课”?我喜欢的方式是: 提供幼儿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们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生们可能提出自制道具或画图,通过视觉的效果来吸引幼儿注意;也可能提出用音乐、歌唱等听觉效果来吸引幼儿注意。各抒己见提想法阶段锻炼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提出想法后,根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学生们需要运用分析决断能力去取舍内容,撰写教案;写好教案后,还要制作道具,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英语教学与其他科目是互相促进的,如制作道具,手工课程让学生们制作道具成为可能;而通过英语课程,提高了手工作品的适用性,加强了学生们学好手工的愿望,更明确了手工学习的方向。

根据幼儿好动、好奇的个性特点,幼儿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有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儿歌教学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哪个教学方法最好,只有哪个更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任务。比如:教幼儿学习英文数字1,2,3,4,可以用游戏法+儿歌法,也可以用交际法。

以游戏法+儿歌法“Music Chair (听音乐抢椅子)”为例。套用大家熟悉的听音乐抢椅子的游戏,老师把几把椅子排成一圆圈,挑选比椅子多一个的幼儿,一边围着椅子转圈圈,一边听老师唱改编的英文数字歌:one, two,three,four;two,two,one,one,four…老师唱到“four”时幼儿马上找椅子坐下,没坐到椅子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此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个性,幼儿参与性很强。在游戏中,教师不断重复几个英文单词,达到巩固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用交际法:在学习了英文数字1,2,3,4的基础上,随机挑选幼儿,让他们拿桌面的one 支笔给某个同学,拿two本书给老师等。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地相互表达,交换不同数量的物品。

三、幼师专业英语教学实施

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是幼儿最喜欢的两个教学方式,我把它们作为幼师英语教学法的教学重点。以游戏教学法为例:

1.课堂形式

1)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2)在学习了基本的英语单词后,把教学任务分配到每个组,比如有的组为颜色,red, yellow and blue;有些组是动物,cat, dog and rabbit 等。

3)让学生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创造和借用合适的游戏来组织教学。

4)由小组自主决定一位同学作为小老师,其他同学扮演幼儿,决定他们的授课方式。

5)小组授课完毕,在班上展开欣赏和自我欣赏,批评和自我批评。

6)老师总结:肯定学生们的观点,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点评授课的优缺点,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课堂氛围

分组教学的形式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课堂上,尽量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由浅入深,让学生们会说,愿意表达,不要轻易打压学生们可贵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一组学生上来表演的时候,这组学生创造性很强,表演能力很强。他们用北京腔、湖南腔、广东腔把自身创编的话剧演得惟妙惟肖,把班上的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忘乎所以。虽然他们跑题了,离英语教育相去甚远,但我不忍心打压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评价环节,我在高度评价他们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只是轻轻提点“假如,北京腔和湖南腔里面的内容全部改用英语,那就更完美了”,既不打压他们的创造性,在开心之余,又不忘英文教学目的。

多采用鼓励教育原则,借鉴幼儿园老师无论表现如何,每个幼儿都获得小红花的情形。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会尽量创设更多的奖项,让参与表演的组都获奖,如“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外语奖”“最有进步奖”“最佳勇气奖”“最佳人气奖”。

3.课外竞赛

采用以竞赛促教学,以教学促竞赛,赛教相长的方式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学习了游戏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在该专业的4个班举行了“幼儿英语授课比赛”。刚开始,学生对于授课一知半解,但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学生积极性很高。于是,学生们带着疑问来听课,我讲解了什么是授课,怎样组织英语授课,怎样才算是一场好的授课,让学生对最终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认识,以竞赛促教学。接下来,让学生自己选择上课内容,选择配合上课的同学扮演幼儿,自己撰写授课教案,自己组织设计整个教学,当然,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灌输竞赛知识,以教学促竞赛。将有意参加比赛的,无意参加比赛但需要扮演幼儿的同学都鼓动起来,课前课后,学生们都在讨论竞赛事宜,整个幼师专业弥漫着学习英语的浓厚气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分享竞赛成果,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初赛定在各个班上举行。采取自动报名参赛方式,我把评判标准给学生,让全班学生做评委,每班推选出3位同学参加决赛。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让班上同学对参加决赛的同学提供改善的建议。为了班级的名誉,学生们很热烈地讨论,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游戏一举赢得了评委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好评。还有易观兰同学,在决赛时,她根据自己的特长,放弃了初赛时用的游戏教学法,改用情景教学法和儿歌教学法,突破了其他同学的常规教学,赢得了决赛的第一名。

授课比赛只在几个精英学生中,怎样把比赛的成果应用于总体教学?在观摩了两场的授课比赛后,大部分学生都对授课比赛有了总体印象,我把幼儿英语授课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之一,要求每个同学都组织授课,最终达到了以竞赛促教学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们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具体教学内容),确信自己能学会(自信心),愿意学(课堂艺术),教学就会变成一件很简单很愉快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英语教育.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WANG Yuexiao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is anew course in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t com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six door nursery teaching Me.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grams to avoid duplication and overlap "Six methods" and another between the fragmented, but the drawback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o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tra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是“三学六法”,“三学”即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六法”即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和美术六门教学法。由于“六法”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尝试打破学科界线,将“六法”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因此,“活动设计”既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课程。

“活动设计”有机地容纳了“六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避免了“六法”内容的重复与互相割裂,确立了科学的幼儿园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幼儿园环境等内容与《幼儿教育学》重复,但提法却不相同;关于“五大领域”的设计与指导内容过于简单;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被删减,导致实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凸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相协调。那么,对其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实践等进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1 明确课程定位

“活动设计”一般开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说、弹、唱、跳、画的基础上,以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并加以实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运用到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中去。在见习和实习环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既重要又独特的课程,与其它每一门专业课都密切相关,它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上启“三学”,下启“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下,学生普遍偏好“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课,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

1.2 整合、重构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

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

具体的整合与重构如下: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学”一章;将“环境创设”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基本要素”第三节“幼儿园环境”;把《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案的基本格式与编写要求”整合到基础性模块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中,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实训。幼儿教师必须会听课、评课、说课,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从附录中提到基础性模块进行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性模块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听课、评课、说课,从而确保五大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顺利进行。在基础性模块中,还要加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学生尽快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幼儿园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

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模拟教学模式”, 将模拟幼儿园教学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儿教师”与配合角色“幼儿”,进行心理模仿,按课前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双模拟教学模式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熟悉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使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知识接受”过程向“问题解决”过程的转变。

3.1 技能展示

学前教育专业“说、唱、弹、跳、画”等各项技能最终都要运用到领域活动的教学中,因此,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渗透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如: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读;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可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活动可进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钟简笔画展示,等等。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每次1~2人,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与本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四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方案任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活动方案,包括观摩后的还原教案、自选内容设计及指定内容设计;二是制作教具任务,即制作试讲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色彩与形状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上要提倡废物利用;三是模拟教学任务,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每组选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四是说课、评课任务,由试讲同学简要说明活动目标的确定、指导策略的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点评。

一个特殊任务:记录听课本。配合本课程的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听课本。在各领域活动见习、公开观摩活动、观看教学录像及模拟教学活动时都进行记录听课本实训,要求记录好各环节及“三语”(导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并在“评议”一栏简要写下评语。老师对每次记录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记录听课本”的任务,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也为后续的见习、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3.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强化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解决以往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最能体现中职教学特色。本课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个阶段。

4.1 校内实训

本课程学习之初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尚浅,不适合到真实场所进行反复大批量的训练,宜在校内仿真实训室中训练职业技能。

(1)模仿教学。在实训之初,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训兴趣,树立信心,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模仿教学录像,从片断模仿到完整模仿;从集体模仿到个别模仿,使学生在模仿中得到许多体会和感悟。实践证明,这是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拟教学。在模仿训练后,学生对如何组织幼儿上课有了感性体验,就可转入模拟教学阶段。学生每6至8人为一组,每组要完成教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总成绩包括“模拟幼儿教师”和“模拟幼儿”两个方面。听课的学生要记录听课本,填写教学评价表。

模拟教学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是目标的达成、目标如何达成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学习亮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则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为师技能。

4.2 校外实训

(1)观摩见习。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实行按需见习和不定期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生入学后,便确定各班的见实习园所,在每个园所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各相应的班级便可前往观摩。见习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见习方式的优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既强化书本知识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学实践技能。

(2)综合实习。在校内实训完成后,安排为期五周的综合实习。在实习中,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每个实习生要完成一节公开课,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荐一名实习生开展全园公开观摩课。实习生开公开观摩课时,实习园的业务园长、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及全体实习生都参加听课,并安排下一届学生前往观摩。综合实习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职业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设计”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明日之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强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本文立足“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着眼实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争取摸取索出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本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篇4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发展;影响

一、研究的提出

“国培计划”中的大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在寻求实习之路上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实践性。[1]本研究中的顶岗实习,是针对“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来研究的,其核心内容是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甚至一学年的脱产研修,全面提高骨干教师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和培训能力。[2]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研究甚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面向幼儿园工作,而学前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奠基阶段,因此,了解与分析学前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技能发展的状况,探索和发现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实习有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3]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思考顶岗实习中影响对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参考相关调查问卷再加上个案吕梁学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一份学生的基本情况;实习基本情况;实习效果,该部分从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编制问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参与顶岗实习中学前教育学生所获得的专业技能发展。

本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施测,要求被试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259份,回收率91.2%,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其中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99.2%。调查完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学术界还未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做一清晰明确的划分。针对此问卷中的设定问题,可将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划分为教学技能、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师多重角色扮演能力。通过对以上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我们对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教态,活动目标把握,教案写作,多媒体运用,舞蹈、唱歌、绘画、弹琴和手工制作等技能,以及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能力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看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对活动目标的把握以及教案写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舞蹈、唱歌、绘画、弹琴、手工制作等技能提高的不是很大,仅有28%左右的同学认为有所提高。

表1 学前教育学生教学技能统计表

教学

技能 提高极大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普通话 14 5.4 63 24.5 81 31.5 44 17.1 55 21.4

语言表达能力 10 3.9 148 57.6 68 26.5 27 10.5 4 1.6

课堂教学能力 25 9.7 160 62.3 55 21.4 15 5.8 2 8.0

对活动目标的把握 23 8.9 133 51.8 81 31.5 16 6.2 4 1.6

教学

技能 提高极大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教案写作 35 13.6 134 52.1 65 25.3 18 7.0 5 1.9

多媒体运用 22 8.6 64 25.1 96 37.6 41 16.1 32 12.5

舞蹈、唱歌、绘画、弹琴、手工制作等技能 7 2.7 72 28.0 105 40.9 50 19.5 23 8.9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31 12.1 123 48.0 61 23.8 23 9.0 18 7.0

2、教学反思能力仍需加强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幼儿教育更是如此,这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学前教育学生“实习过程中你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的频率”进行调查的时候,有50.2%的学生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仍需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3、教师多重角色扮演有所提高

在前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者,也是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与幼儿、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见表2)。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仅有29.6%的学生认为提高,可见,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忽视。

表2 学前教育学生与幼儿、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

极大提高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与幼儿沟通能力 51 19.8 164 63.8 40 15.6 1 4.0 1 4.0

与幼儿家长沟通能力 36 13.8 126 49.0 79 30.4 41 5.1 5 1.6

与幼儿教师沟通能力 39 15.2 155 60.3 50 19.5 10 3.9 3 1.2

教育科研能力 5 2.0 76 29.4 104 40.4 50 19.6 22 8.6

4、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尽管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4]但是由于所开设的理论课程科目较多,导致对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所忽视。因此,要在比例上,对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所侧重。二是实践途径单一。学前教育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专业理论学习离不开专业实践。而目前,学生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短暂的实习环节来完成实践任务,而只有能够多途径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不是光有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即可见效的,重要的是有赖于学生长期的实践练习。而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对课余时间利用不充分,对自己的要求仅满足于考试及格而已,缺乏自觉规划自己学习计划的能力。二是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素养缺乏。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而学生们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科研欲望,并缺乏实证调查与实践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教育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培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让顶岗学生真正能顶好岗,促进其专业成长,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岗前工作

(1)加大顶岗实习宣传力度。与一般的教育实习不同,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需要在两个月内顶替参加培训幼儿园教师的全部工作,具有实习周期长、顶岗任务重和工作压力大的特点。这对顶岗实习学生而言,无论是在专业能力、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顶岗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也关系到顶岗置换培训项目能否顺利、高质量地实施。因此,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宣传工作,让顶岗学生认识到顶岗的重要性,真正地接受顶岗、乐于顶岗[5]。

(2)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已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实习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必由之路[6]。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幼儿园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践的主阵地。所以建立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在优秀的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才能领略到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有效转化。

2、健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形式。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所以,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建立专业技能考核机制以及开展各种实践形式,是健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2)创设科研环境,培养科研能力。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注意在实践中创设科研环境,增强科研意识。通过日常教学、见习、实习和科研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刁晓伟.“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以河南省师范生顶岗实习为例[D].河南大学,2012.

[2] 唐海波,何奎莲.“国培计划”幼教顶岗学生的顶岗准备度研究―以宜宾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2(10).

[3] 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6)93-98.

[4] 左雪.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5] 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2005(5)32-33.

[6] 许兴建,罗巧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简介】

篇5

一、合理依据自然形态,为我所用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得更聪明。于是我们有意识的开设了“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给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各区域中按幼儿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智慧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和水果的分类;美工区有麦管制作、土布绣花、蚌壳添画、竹签画等等,让幼儿由与他人合作到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根据每类种子的形态特点,进行广泛联想,认真琢磨,巧妙拼补,合理加工,就会制成一件件情趣别致的艺术品。例如南瓜籽的形态既像荷花的花瓣,也像青蛙、鱼的身子;葵花籽特别像椰树的树叶;玉米粒像花瓣……把一枚单仁花生在两侧粘上两片葵花籽皮做翅膀,底部粘两小粒葵花籽做脚,就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由此可见,农村自然材料取之不尽,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富于创造,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合理利用其物理性,精心雕琢

在众多植物中,每种植物都具备其独有的物理特性,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制作,使作品别具一格。例如苇草穗蓬松,很有毛的质感,色调接近皮毛,用来粘贴皮毛动物,栩栩如生。成熟的丝瓜瓤表面粗糙,弯曲盘旋,将其染色再粘上斑点,一条蛇会跃然纸上。另外,可拼可剪的树叶、可伸可捏的泥巴、树皮、草根、小石子、种子皮等,均可利用他们不同的特性,成为手工制作的好材料。

三、合理采取各种方法,竭其所用

根据自然材料本身形态和物理特性,采取可行的制作方法,进行合理加工,才能使作品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1.拼贴

依据自然材料的平面形状,进行初步加工,可拼贴成单幅图案或多幅图案,所用材料一般是树叶、花生仁、种子、瓜子壳、核桃壳等。

2.平面粘贴

可以事先画好轮廓,粘贴时保持边缘整齐,可依次粘贴,也可采取叠压、交叉的方法,再用毛线、色纸等适当装饰,效果更好。所用材料一般是麦秆、茎皮、草穗、种子等。

3.立体粘贴

根据所用材料的立体形状,进行加工装饰,使之成为立体作品,如花生、胡萝卜、大枣等,也可用麦秆、草茎等编插成形。

四、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形成特色

1.有利于园所勤俭办园

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因此,我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通过实践,乡土材料的应用不仅促发了幼儿探索、创造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昂贵的开支。我们何乐而不为?

例如在美术活动室中,我们就充分利用了乡土材料进行精心的合理布局以及创设。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创设了蚌壳添画,孩子们用各色颜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每一个蚌壳都画上了美丽的图案,有脸谱、有蝴蝶、有花园,还有可爱的各种小动物,墙壁上有孩子们用竹签添画后的小花园;置物架上有孩子们创作的一顶顶颜色鲜艳的草帽;桌子上摆着各种形态可掬的鹅卵石添画等,孩子们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自由创作,玩的不亦乐乎。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没有现成东西,教师们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从而使她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更好的发挥了教师内在的潜力,创编的教材教案、撰写的文章均发表在市、县级刊物上。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园里来不及做的就带至家中,一个人干不了的就辐射到亲戚朋友,材料不够就下农村收集,教材没有就自己创编,教育方法不适应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经验不足就围着老农学习讨教等等。教师们通过对课题的实施,有了长足的进步,感人的场面也给课题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3.有利于促进社区资源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4.有利于园所形成特色

幼儿园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具体表现为:

(1)突出了本土性。农村是个资源丰富、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有我们宝贵的基本的教育资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么多的基本的美术材料,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体现着兴趣性。因为乡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因此,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孩子的新鲜事物,有令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又津津乐道的小制作、小实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递增。

(3)强调了层次性。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如小班的材料趋向于生活方面,中班趋向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向于合作探索。

篇6

(一)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卢梭说:“儿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想象的智力活动来达到智慧的更高境界。”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也说过: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遥观镇是书画之乡,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方向,申报了《开发创意美术与创建美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开发创意美术,构建起幼儿园创意美术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探索一套卓有成效的引领幼儿进行创意美术的途径和方法。2.通过研究创意美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和审美情趣,引导幼儿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美能力。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通过研究,培育本园创意美术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于2010年申报武进区级课题,2011年3月批准立项,2011年3月确立为常州市备案课题:1.准备阶段;2.理论研究阶段;3.行动研究阶段;4.总结、结题阶段。

近两年来,围绕此课题,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多项活动,以保证课题顺利进行,通过扎实的研究过程推动幼儿园的主动发展。1.抓培训;2.抓管理;3.抓实施。

研究措施:1.问卷调查。2.聘请专家指导。

三、研究内容与成果

(一)研究构建完整的系列化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创意美术目标。

(二)开发实施创意美术园本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发实施园本课程,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先后到遥观的得园和仙湖公园参观,积累生活素材。并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课,在操作材料上,我们选取随手可取的材料,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充分体现乐活理念。

(三)营造开发创意美术的环境和氛围。我们从尚美品味的高度营造“创意美术”特色课程氛围,在接待大厅呈现“创意美术”课题的研究动态和多彩的幼儿创意美术作品;幼儿活动楼的东西两侧楼梯、墙面上分别以中国民族元素和外国西洋元素开创了创意美术的欣赏天地。

东楼梯的第一层是“创意鱼”,材料是废旧硬板纸和各种颜料瓶。第二层是“创意和平鸽”,材料是大量的螺结。第三层是“创意想象弧线”,材料是普通的PVC管。第四层是“创意随想”,材料是枯树枝和铁丝。第五层是“创意组合”,材料是废弃档案盒。第六层墙面呈现的是“创意造型”,材料是废弃碗筷和画笔。

西楼梯的第六层是“创意水墨”,材料是钢丝球。第五层是“创意表演”,材料是青花布和皮影。第四层是“创意剪纸”,材料是KT板。第三层是“创意青花”,材料是素胚白盘。第二层是“创意藤篓”,材料是藤篓和大红花布。第一层是“创意脸谱”,材料是空白画框、颜料和穗子。

两个美术专用活动室一个侧重于绘画,一个侧重于手工,里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孩子们常年在这里恣意创作。各班教室的背景墙都是用废旧材料展现的各种名画,各班午睡区楼梯和特色区域也都给幼儿营造了美术欣赏的氛围。

(四)加强对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指导,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在级组里开展一课两研活动,在活动设计时,从创意角度出发,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具、操作材料的准备处处体现创意,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五)研究建立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激励评价机制:1.教师美术教学的考核;2.幼儿个案评价;3.幼儿的逐月发展评价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实践效应。1.教师方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撰写的论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有50多篇论文获得了省二、三等奖。根据平时的教学活动,收集了部分教案,撰编了园本教案集。2.幼儿方面:在全国创意美术大赛中,有450幅作品获得了金银铜奖,其中获得特金奖9幅,金奖62幅,银奖204幅,并举办了一次幼儿画展。另外汇编成了一份幼儿作品集。3.幼儿园方面:两年来,幼儿园获得了各种荣誉,接待了很多批姊妹幼儿园的老师和武进区的园长来园参观。

五、困惑与困难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在开发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创新幼儿园美术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理论实践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还存在很多困惑。如如何与生活紧密结合来开发创意美术;如何使创意美术和五大领域有效结合,如何提高老师开发创意美术活动的能力。

六、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研究:

(一)课程。完善创意美术课程体系。

(二)评价。进一步完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价表,创新评价机制,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得到解决或者商议。

(三)幼儿。制定并完善详细的幼儿创意美术发展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幼儿的创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于个性的发展。

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符合《新纲要》的要求,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园开展了《幼儿园本土化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等主题活动,在系列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静宁本土文化特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施本土化教育,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极具探索性的课题,要使教育出效果,必须不断去研究,由横向关联的内容持续向纵深推进,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下面是我在本土化教育中总结的点滴经验,谈谈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精心梳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我园在课题研究实施了四年后,形成了园本教材,在进一步实践本土化教材时,我们体会到,活动主题的确立关系到幼儿所掌握的知识范畴,不能过深或过浅,并且要让幼儿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丰富和优美,体验人文精神。为了充分发挥了本土化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我们精心梳理,收集选择了富有吸引力的材料,开展了一些体育游戏和手工活动。如打牛,舞龙,弹杏核,走八卦桩,打太极拳;利用碟片、麦秆制作,彩绘蛋壳,石头;体验彩绳编织、脸谱化装等。在建构室内外民间游戏活动的基础上,还搜集整理了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静宁民间故事、儿歌童谣,收集了具有吸引力的静宁风景名胜图片,小吃图片、实物,民间节日庆祝活动视频图片等资料,从中选择了幼儿喜欢,并且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区角。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集体探讨,每人设计出一份主题相同的教案大家讨论改进后,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再共同研究筛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作为园本教育内容。在《我爱家乡的红苹果》、《家乡的小河》、《静宁小吃――元宵与灯盏》等主题教学活动中,幼儿态度积极,兴趣浓厚,获得了技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同一主题下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

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幼儿充分地表现个性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我园地处成纪文化城,四季景色优美,且有着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利用周边环境开展活动,幼儿从这里能充分感受到静宁的魅力。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朴实,让他们领略家乡的魅力。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探究活动期间,图书馆举行了“魅力静宁”图片展,我们鼓励家长带幼儿参观,一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二来让家长向幼儿讲解有关静宁的历史。丰富幼儿知识同时,勾起家长儿时的回忆,提高家长的兴趣。同时,我们历年带幼儿参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艺术节书法绘画四项作品展”,参加中小学艺术节、运动会的演出,激发了幼儿对家乡人文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生成新的教育内容。在爱家乡系列活动中,我们拓展了教育范畴,鼓励家长带孩子游览静宁风景名胜,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革命教育素材,并带幼儿参观界石铺《纪念馆》,然后组织幼儿用绘画表征、照片剪集、讨论汇总等形式,再现自己的活动成就,并给予积极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体会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及时记录,积极评价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现有的空间环境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支持的、适宜的活动场所,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同时也留下了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的剪影。为了便于了解幼儿的活动效果,我还设计了许多评价量表,例如《区角活动情况记录表》《区角活动评价量表》,《民间游戏活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外出参观调查表》等,活动后,综合各种记录表,我们从做事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伙伴交流合作、思维条理清晰及创造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在园参与的集体活动较多,如中秋节、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或者民间体游竞赛,经典素读表演赛等活动,我们会把活动剪影及录像链接为短影片,与家长交流分享。在家园互动中,丰富了教育内涵,园本教育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篇8

(一)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淡薄

“教育活动设计意识”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的一种看法和态度。调查主要从“毕业后是否从事幼教职业、活动设计必要性、活动设计对儿童及教师发展、活动组织意义;活动设计的动机”几方面着手。调查显示,4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理由是“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当然要从事跟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比较喜欢和孩子在一起。”20%学生不会从事此职业,理由是“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压力太大。”40%学生选择“不一定从事”,“如果毕业后能找到比幼师工资更高的工作,我就不做幼师。”15%的学生认为学习活动设计非常有必要,访谈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在实习的时候带过班并且有受挫的经历,她们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备课之后,强多了。”5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活动设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此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学非所愿,只图个文凭而已,毕业后根本就不会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另一方面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受到指导老师的负面影响,认为不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也能组织活动。“我看到教师根本就不拿教案上课,检查的时候她们直接拿教师指导用书抄教案或者直接百度一下。”55%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活动组织的意义,但只有15%、17%的学生认识到活动设计对儿童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尽管教师在《活动设计与指导》绪论部分就对活动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经历并没有帮助学生内化这种重要性。出于“自己需要”设计活动方案的人仅占37%。63%的人是“在教师要求”之下为了期末加分才设计活动方案的。抽取的样本作品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几乎完全应付老师:寥寥几个字,根本无内容可言,问其原因,“不会写”。为了不扣分,直接“百度一下”的学生占了36%。模仿别人方案稍作修改的学生占49%。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匮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包括活动设计学科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环境创设的知识、活动设计的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知识以及跟活动设计相关的五领域的知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幼儿学习发展知识、艺体技能知识、《纲要》和《指南》等知识。调查显示学生“不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知识的人数比例非常高,依次为60%、58%、48%、65%、6%、48%、55%、61%、77%、70%、62%、12%“非常熟悉”的人数总体比例较低。而访谈的结果更加不如人意,“环境创设就是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手工好,绘画好。”“教育活动评价就是批评和表扬孩子。”学生只知道教育活动内容相对划分为五领域,但并不能详细地说出五领域的具体知识。学生熟悉度度比较高的知识如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活动设计原则、活动目标等知识都是当下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活动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相关知识,学生知之甚少。这一方面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关;另一方面跟教师的教学不无关系,教师都知道纲领性文件的重要性,在《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也会经常提到里面的关键词,也有要求学生去学习相关内容,但总体来说,教师对文件的精神领悟不透彻,不能用来指导学生的活动设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这些知识,领悟其精髓。

(三)教育活动方案质量不高

活动方案质量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撰写的活动方案,要求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正确,要素齐全,活动方案整体一致,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调查显示会撰写完整活动方案的学生百分比为40%,但作品分析的结果表明情况更糟。在随机抽取的100份作业当中,只有20份作业的基本要素齐全;对40份考试试卷的活动方案设计题分析发现,要素齐全的学生人数更少。活动目标三个维度齐全的仅20%。活动目标不仅要素不齐,还不具备可操作性,不能达到评价尺度的作用,难以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活动名称的表述上,50%的学生只写了主题如“认识西瓜”,既没有写活动类型,也没有写年龄班级。访谈时学生说根本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活动到底适合什么年龄班级。学生最容易忽略幼儿经验准备,在收集的样本活动方案中,只有5%的活动方案有经验准备,学生对于儿童发展的知识掌握既不多也不善于运用。学生撰写的活动过程总体存在“结构不清晰;与活动目标脱节;说教意味浓;小学化倾向严重;设计的游戏与活动内容脱节,为游戏而游戏”等现象。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现状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专科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致使活动设计意识薄弱,活动设计知识匮乏。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欠缺也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喜欢重复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愿意反复观摩,不能从优秀教学行为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善于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很少有学生会主动练习活动设计。过多强调教师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把不爱上课,不会设计活动方案完全归结于教师上课说得太多,理论性太强,没意思等。学习功利性太强,以在职业活动中是否有用来衡量知识价值,决定是否接受它们。在活动设计中,学生大多处于经验层面,缺乏主动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和能力。客观上,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的缺乏,也是导致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整体缺乏的一个关键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学生综合教育素养的体现,是依托理论和运用理论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的发生和完善必须依托真实的场景———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起点是儿童的发展,终点也是儿童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真实的场景中,才能检验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才能促使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在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第一次获得了对专业的真实体验和认识,奠定了对职业认同的基础。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活动设计意识淡薄,对职业的认同度不高,都源于她们的第一次教育实习,由于第一次教育实习接触了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颠覆了她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对后段的教学和学习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建议

1.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素养,单纯依赖专业教师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对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而最能影响她们的隐性课程应是每天生活其中的教室、走廊、楼梯。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创设专业主题墙。纲领性文件墙创设在她们的必经之地,让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度。名人名家主题墙,让幼师生找到前行的动力,使她们时时刻刻沐浴在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光辉中。幼师生通过专业反省墙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要求自己,在不自觉中提升对活动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构建优秀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理论之于实践的一种尝试,其核心目的是服务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经验应成为活动设计的起点。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就不能脱离儿童生活的场所,这就使教育活动设计与幼儿园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必须采取双赢的手段吸引优秀的幼教机构加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优秀的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教学实践团队可以由高校任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师、幼儿园优秀的指导教师组成,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指导。

三、总结

篇9

一、学生在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不了解

当将一幅世界名画呈现在学生面前,问:“这幅画可以给幼儿欣赏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可以。”“幼儿肯定看不懂。”审美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能力,它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等诸多心理要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的美术欣赏与我们成人的美术鉴赏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2岁以前的儿童,其美术欣赏是一种生理、直觉的反应,尤其表现在对颜色、形状的早期偏爱上,这些都为其日后较高层次的美术欣赏活动奠定基础。2岁以后的儿童,在美术欣赏的感知和理解方面,虽然受其认知水平的制约,可能不能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但其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评价等均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幼儿的美术欣赏是幼儿的一种主观审美活动。

(二)缺乏名画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名画欣赏中,教师起着桥梁作用。要引导幼儿很好地欣赏名画,教师首先得知道一定数量的世界名画,而在教学中却发现除了一些大众皆熟知的世界名画,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齐白石的《虾》等,学生对世界美术史上的大量优秀作品知之甚少。教师在有一定的名画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谈及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品来引导其欣赏。另外,对名画的欣赏,教师需要了解画家生平、所属流派、创作背景等,具备美术欣赏的技能,而这些也都是我们学生非常欠缺的。

(三)美术欣赏方法\用不当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最基本的方法是对话法。这里的“对话法”是指教师、幼儿、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名画欣赏模拟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对某一幅名画的背景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心中没有“幼儿”,名画欣赏活动变成了名画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学生自身艺术素养的缺乏,其对美术作品的讲解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其次,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幼儿”的存在,不与“幼儿”沟通,所提问题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另外,对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不能很好把握,整个模拟教学环节较混乱。

二、提高学生组织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能力的策略

(一)相信幼儿审美能力,明确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儿童都是艺术家。”在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方面,他们同样是天生的艺术家。但由于受到年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关注美术作品的内容要多于形式。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美术作品有一种“求实”的态度,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往往是画面上画了什么,而且会将作品的中心意义理解为其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内容。如,在欣赏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时,很多幼儿会认为画家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创作的,原因是画里有乐器,在幼儿那里,乐器是代表快乐的。第二,初步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由于受其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幼儿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倾向于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色彩方面,幼儿从辨认颜色,逐步向指认和命名发展。相比较而言,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效果感受性较强,而对色彩的情感效果和象征效果感受较弱。在空间构图方面,很多幼儿能感知到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感受构图的节奏。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有幼儿说,“看到这幅画感觉很高兴”,原因是“这幅画的颜色都是一深一浅的”。另外,大部分幼儿都能感知作品的情感表现性。南京师范大学的孔起英教授曾对某幼儿园大班36名幼儿做过一个测验,在不告诉其美术作品名称的情况下,让幼儿欣赏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后,给它起个名字。幼儿起的名字有:黑暗空间、魔鬼画、恐怖世界、大战斗、妖魔鬼怪、破坏世界的地方、古代的战争等等。第三,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审美偏爱。相关研究表明,在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偏爱方面,幼儿喜欢再现性的作品和能够识别出美术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非再现性作品。也就是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果幼儿看不出画中画了什么,他们很可能就不喜欢它。

(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明确幼儿园名画欣赏的内容

在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美术欣赏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方面,除了介绍一些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书籍,如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和《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小顾聊绘画系列等,推荐一些优质微信公众号外,还将学生分成由5~6名学生组成的分享小组,每次课前5分钟分享名家名作。对名家名作的介绍要结合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尽量选择幼儿园常用的名画。

纵观世界美术史,名家名作灿若繁星,但未必都适合给幼儿欣赏。首先,对于初涉名画欣赏的幼儿,可由抽象性作品入手。如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米罗的《荷兰的室内》、康定斯基的《抒情诗》、吴冠中的《小鸟天堂》等艺术大师的抽象作品。抽象作品没有真实的物体、人物,主要是以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因素间接传达意义的,其欣赏不需要有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相较于成人,儿童天赋的直觉和感受力遭到的破坏较少,更容易与抽象作品达成默契和相通,这些作品的欣赏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次,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象性的作品。具象性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的,为幼儿选择的具象性作品其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接近、表现手法易于幼儿理解。如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迎春图》、米勒的《拾穗者》、米莱的《盲女》、怀思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等。再次,还可以考虑为幼儿选择一些处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梵高的《星月夜》、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等。这类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可综合运用其之前在欣赏抽象性作品和具象性作品中获得的经验。

(三)认真准备模拟教学,备好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在大、中、小班都可以进行,但小、中班的名画欣赏更多是渗透式,一般到了中班后期或大班才会开展专题式的名画欣赏活动。每次活动半小时左右,而且欣赏活动常常会与操作活动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一次完整的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描述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解释阶段、评价和表现阶段。

描述阶段:主观感受和印象的描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而不涉及作品的涵义及价值。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围绕作品进行整体感受,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以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教师可以提以下问题。如,“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除了星星和月亮,你还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描述阶段的欣赏主要是指出作品中包含哪些形象,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独立欣赏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形式分析阶段:对美术作品的特征和品质的描述。所谓形式分析是分析美术作品中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统一、变化等形式美的特征。这一阶段的指导是幼儿名画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同样以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这幅画的线条、色彩、空间、动态等方面设计问题。如,“画上有哪几种线条?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画上有哪些颜色?月亮的颜色感觉怎么样?”“画的前面画了什么?后面画了什么?他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这幅画的?”“欣赏完整的一幅画,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阶段教师自己对名画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并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些美术欣赏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名画的情感体验。

解释阶段:对美术作品潜在意义的理解。这一阶段一般涉及到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解释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创作者个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当然,这些知识需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介绍给他们。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作品的意义已有预期,但不必要求幼儿无条件接受教师的观点。对于具象性作品的欣赏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教师也不必苛求幼儿完全按照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对于抽象作品的欣赏,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说出自己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给名画命名的方式来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如,“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评价和表现阶段:对美术作品价值的探讨。在幼儿名画欣赏中,这一阶段不是重点。幼儿对名画价值的认识与我们成人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名画价值也不同,如果幼儿能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喜欢之处,说出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到自己的创作中,可以说就已经达到欣赏的目的了。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篇10

1、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期初,教师们立足本园实际,围绕“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教研主题设计主题网络活动,然后由大家一起进行研讨,探索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逐步地去探索适合学园发展的课程模式,让老师们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本领,提高老师们探索的能力与激情,促进教师在总结探索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中得到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从而促使教学过程洋溢着探索的活力。

例如,我们组织的园内观摩活动,提倡各科带头人与执教老师互相探讨、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像大段的角色游戏观摩中,大家着重讨论如何打开班界,促进幼儿的交流,提高活动的效益以及如何向课外延伸、向家庭和社区辐射。

2、创新——为课改注入新的生命力

未来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素质,要让幼儿教育面对新的挑战,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能不断地“创新”则是能为迎接挑战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学园着重鼓励教师创新。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趋于多样化、不拘一格。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上一个学期开展分组教学、班级特色教学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开展班级特色教育活动,指导教师探索适合本班特色的教育模式,树立教师的“创造性教育”的思想,通过创造、反思、再创造、再反思的探索过程,培养发展幼儿的个性。

(1)坚持创设班级特色教育活动: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结合时代的步伐等开展具有班级特色、地方的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发展教师的创造性地设计活动的能力、教育能力和促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如:大段从艺术领域出发,结合近期泉州开展的“评选泉州十八景”的活动开展了绘画特色教育、手工特色教育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抽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将社区资源为我所用,与社区产生互动教学。围绕学园的课题《整合社区资源,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合作》,发挥社区资源的潜力服务于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九九重阳节与老年人联欢、在“119”纪念日与消防战士一起搞消防演练,请他们为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游戏,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在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家长的工作之便带幼儿参观建筑馆、电信大厦、麦当劳、超市等,让幼儿走入社会,初步了解社会,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热爱社会的情感。将社会与教育活动互相融合。

(3)提高教师反思、创造、再反思、再创造的能力。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老师的文字工作,将时间留给老师对所组织的活动进行反思,总纳活动成与败的原因,通过反思,教师检阅自己、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中、促进自己发展,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整改的措施,这样不仅总结了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书写能力。为此,幼儿园将优秀的活动计划活动反思文章归类成集。

(4)敞开园门对外开放,吸收姐妹园的教学经验,提高师生的教学水平。本学期,我园共对外开放了15个以上的活动。并且在每一次开放后与姐妹园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教学经验。我们更是毫无保留地介绍我们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如:许园长经常为姐妹园的老师介绍我们园的网络管理方法,得到众老师的称赞。同时,大胆地让老师走出去,到“手拉手”结对子的幼儿园去听课,尝试指导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

3、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让老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坚持抓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必须针对实际差异,因“材”制宜,取长补短,才能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这学期,我们主要采用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两种形式相结合,为老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环境:外部培训学习重点派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前往,广泛吸收外省、兄弟县市姐妹园的优秀的教育经验,先进的教育方法,超前的教育信念等,并回园进行传答,促使本园的教育能与时俱进。如:本学期分别送老师到北京、福州、厦门等地参观实习。内部培训主要服务于刚毕业1-2年的新教师,根据新教师的近期需要和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内部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指导新教师熟悉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常规,掌握现代化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促使新老师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如:我们为新教师开展了教案的书写、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WINDOWS的排版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