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17:3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社会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一、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元旦期间

3、能力因素:大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二、活动目标

1、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四、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橡皮泥;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五、活动过程

(一)话题讨论导入

1、什么节日要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

2、什么节日,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玩,可以拿到压岁钱?

(二)了解春节的习俗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老师发橡皮泥,幼儿操作。

(三)延伸

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六、活动结束

篇2

教案名称:植树节爱书活动

教案前言:明天就是植树节了,当我们看到路边的参天大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想,绿色的环境给我们的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生计呢?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希望,这是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人类带给自己的希望。植树节爱树活动开始了,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环保意识,从小培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案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树叶书签、标本和保存树叶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形形的树种,了解树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3、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树的认识,理解人与树的内在联系。

4、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幼儿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教案准备:

1、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2、教师准备一些市区绿化的录像带、照片等资料。

教案安排:

1.绿化植物知多少: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周围有多少种绿化植物,并摄影,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2.树叶探趣: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公园、植物园等实地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树叶贴画、树叶标签,……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设计;个性;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26-04

笔者最近在幼儿园观摩了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发现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知道自己是在准备一次社会教育活动,但不论是写教案还是实际组织教育活动,往往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了其他领域的活动,如语言、科学、艺术等。二是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具体,导致具体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育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许多教师对社会教育的目标认识不清,在目标设计上遇到困难,以致社会教育活动事倍功半。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深入解读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从而提高社会教育质量。

一、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解读

1.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规定包括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五个方面涵盖了幼儿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换言之,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个性也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及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其中,作为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外显的标志是其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即幼儿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行为的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例如,有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坚持性特征已趋于稳定,〔5〕3~5岁幼儿的独立性特征也基本稳定,等等。〔6〕《纲要》把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根本目标,既符合幼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的本质规律,也抓住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个性特征具体包括两大方面,即认知特征(智力因素)和社会性特征(非智力因素)。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即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7〕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及情绪情感的发展等。对照《纲要》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规定可以发现,两者具有极强的对应性。可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确定的,即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对自我与他人间关系的意识。〔8〕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自我构建的。〔9〕幼儿期正是个体的自我意识,特别是自我控制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自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动因,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是近年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对同伴交往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概括来说,同伴交往既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在5~6岁时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同伴交往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可以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道德是社会为其成员所规定的一些行为规范。具体落实到个体身上,就成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幼儿期是个体规则意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各种生活场所的具体行为规范,学习按照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幼儿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情感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独特作用。例如,陈帼眉认为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10〕《纲要》也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作为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加以强调。

二、在目标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机结合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社会环境的认知,社会情感主要是指由于他人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体验,社会行为则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或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可以说,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个方面。

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感的发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社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当幼儿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对幼儿来说,情感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是幼儿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推动幼儿行为发展的作用。例如,在组织“尊重他人”的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产生了同情心,幼儿才可能会主动去帮助他人。

认知是社会情感产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中,社会认知的发展也很重要。社会认知对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知识经验,即传统的社会常识部分。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社会常识教育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二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比较容易忽略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目标设计中,教师注重让幼儿认识各种残疾人的标识及知道要帮助残疾人,但却相对忽视了让幼儿学习去理解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认知就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行为的培养包括行为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不够了解。因此,行为技能的学习很有必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在学习社会行为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

可见,在进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方面内容,做到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2.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其他领域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教育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细分析教育内容,思考社会教育活动的本质目标应该如何体现。以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嘻嘻哈哈的信”为例。单从题目上看不出这是一个社会教育活动。然而事实上,“嘻嘻哈哈的信”讲了两个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别一段时间后互相给对方写信表达情感的故事。因此,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注重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引导幼儿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并学会表达对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师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内容,很容易浪费这个适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好故事,而使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一个与社会领域无关的语言或者美术教育活动。

教师在挖掘教育内容蕴含的社会教育目标时,要注意“解题”。所谓“解题”就是要分析教育内容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其本质,从而确定活动目标。例如,在设计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合作”时,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什么?合作从人数上说应该是由2人以上参与,从目的上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从内容上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从形式上说是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就要明确合作的本质在于2人以上共同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清楚“解题”,就容易导致活动目标模糊不清。例如,在合作完成任务时幼儿容易产生意见和分歧,所以教师可以将教育目标确定为让幼儿在与他人共同做事时学习倾听、表达、协商。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要具体、可操作,避免出现活动目标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实施的问题。

3.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许多年轻教师由于缺少经验,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特点及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导致目标设计不适宜,社会教育活动质量不高。

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教育的目标设计也要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小班、中班以情感体验为主,辅以行为技能训练及习惯养成;大班则以社会体验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同时还要注意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以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例。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重难点是体验残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难点则应该是体验残疾人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心理需求。

在关注发展普遍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幼儿的个别教育问题。有些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就已经形成任性、胆小、不合群、自理能力差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矫正这些幼儿的问题行为,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矫正个别幼儿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总之,要使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准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要深入挖掘教育内容的内涵,明确一些社会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只有准确把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才能围绕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好社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33.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25.

〔3〕〔4〕〔10〕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70,370,312.

〔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8-343.

〔6〕YANG LIZHU,ZOU XIAOYAN.A study of the cross-situational stability of three-to-five-year-old children’s indepen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05,13(2):171-178.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8〕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3-184.

〔9〕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On the Design of the Objectives in Kindergarten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y

Zou Xiaoyan

(College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篇4

因此,幼儿园应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探索出适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使小学化倾向消灭于无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我园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培养师资队伍

我园家长学校认真做到组织落实、计划落实、教育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确定“家长学校组织名单”“家委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授课教师名单”,保证家长学校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培养热爱家长工作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我园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学习、讨论,制订符合实际的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扎实做好家长学校工作。

二、征集家长意见,明确工作方向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详细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意见,以便能更好地改进幼儿园各项工作。我园每个学期向各班班级家委会成员发放家集意见表,然后根据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措施,也作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形式多样指导,提高育儿水平

1.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

为了转变家长的教学观念,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我园邀请了合肥市成才之路专家报告团讲师、中国科技大学凌家宏教授为家长做了专题讲座《把握教育关键期培养孩子好习惯》。会上,凌家宏教授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用生动的例子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做会教育的父母,指出家长不能凭心情去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等。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本次讲座家长们受益匪浅,为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开展专题学习,更新家长教育理念

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指导能力是我们需做的工作。为此,每个年级组设定不同课题,向家长作专题讲座。

3.建立交流平台,传递经验

我园以班级为单位半年一次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好经验、好方法,让家长相互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了解信息动态

1.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家园共育

我园开通了幼儿园网站,开设了园所动态、教研专题、特色教育、宝贝乐园、缤纷班级、家园互动、健康园地等栏目,及时向家长宣传最新、最全、最有价值的活动信息和内容,帮助家长学习、传播育儿知识,使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更方便、更及时、更紧密。

2.发挥橱窗作用,更新栏目内容

橱窗是用来向家长进行宣传的有效窗口,更可以营造出幼儿园的文化育人氛围。我园设有宣传橱窗,同时每个班级门口设有“家园联系栏”,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户,教师发挥创新意识,栏目设置图文并茂,月月更新保教内容,家长们经常驻足观看,产生了很好的互动效应。

3.关注“学前教育”,做好宣传工作

首先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条幅、园网站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和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其次,结合毕业班家长会,做好“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并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家长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的意识。

五、关注特殊幼儿,共商对策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个别幼儿存在着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问题,如何做好这些特殊幼儿的教育工作,使其健康发展呢?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我们邀请班内“特殊儿童”的家长来园观摩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教师给予耐心的分析和指导,让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教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外,对“问题儿童”和“特殊儿童”开展上门家访工作,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里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商对策,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吸引家长参与各项活动

1.举办“开放日”活动,深度融合

2.举办“节庆”活动,营造氛围

3.开展“亲子”活动,传递关爱

4.参与器材制作,展示家长风采

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们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物品。

5.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助教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各班根据家长职业特点,落实好助教人员,与家长商定活动内容,设计教案,在各班级开展助教活动。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

2.能想办法用有限的水做更多的事情。

3.初步领会"节约"一词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2.一小盆水,黄瓜、青菜、脏杯子、抹布各一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停水啦!

配班老师慌慌张张跑进来告诉主班老师:"不得了,不得了,停水啦!"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停水了,会怎样?(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幼共同小结:水在生活中很重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停水了,我们就不能做饭菜、不能洗衣服、不能冲厕所、不能洗手洗澡做卫生。

2.师幼谈话:怎样节约用水?

提问:我们经常要用水,水会越来越少,怎么用水会比较节约呢?

师幼共同讨论和梳理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如:随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洗菜的水浇花、在水箱里放半块砖头控制水量等。

3.游戏操作:用有限的水做尽量多的事情。

教师介绍游戏材料,交待任务:用小盆的水完成洗菜、洗杯子、洗抹布的任务,看谁的办法最好?

幼儿分组讨论并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师幼小结: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节约用水,既经济又环保,是一件光荣又快乐的事情。

4.实践活动:我给花朵浇浇水。

教师带领幼儿用游戏结束后脏了的水给幼儿园的植物、花朵浇水,巩固幼儿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建议与提示:

篇6

1关注幼儿与关注教师

瑞吉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幼儿。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是自己发展的主人。”[1]幼儿教育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以教学者为主的教育。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每一位教育者的充分尊重与保证。在学习方式上,他们强调: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经验,而是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每一位儿童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发展进程,都是他们自己成长中的主角。他们“都拥有一份丰富且精细的认知地图,而结果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策略都是非常个人化的”[2]312。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分析每位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幼儿们不同的想法、活动与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瑞吉欧的教师总是把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主张凭记录制定教育对策。记录被看做是教师研究幼儿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精心地把每个儿童每时每刻的活动都采用各种方式(笔记、录音、拍照、录像等)记录下来,凭借所记录的丰富资料去研究每一个儿童的各个方面。诸如儿童当前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及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进而研究怎样给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宜的帮助。我国的幼儿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不是幼儿如何学。不少教师都是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上用足了功夫。整天都在教具、教参、教案、教课上忙来忙去,很少顾及幼儿的想法。教师用千辛万苦换来的却是幼儿无限的痛苦。幼儿想做的事,一直没有时间做;而不愿意做的、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东西,却时刻缠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教师教得辛苦,幼儿学得痛苦。而瑞吉欧教育关注幼儿,每一位儿童都能富有个性地成长。不仅幼儿快乐,教师也在快乐着。

2关注环境的间接教育与关注纪律的直接教育

瑞吉欧教育特别关注环境,关注环境对幼儿的间接教育作用。他们关注环境的创设,把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教师。注重通过环境的间接教育,维持良好的秩序,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教师认为,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者。环境有能力组织、提升幼儿的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社会、情意和认知等方面的种种学习。他们“强调环境的设计要能成为具有激发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心”[2]170。通过创设丰富、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来刺激儿童的发展。“工作坊”就是一个供全园教师和幼儿使用的大型的操作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操作、试验或熟悉各种工具、技术和材料;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探索、修正各种观点或设计各种活动方案。“这个‘工作坊’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活动室’。”[3]环境中材料的选择与设置,则是一种动态变化、富有弹性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经验,随时对材料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便使幼儿真正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比如在“恐龙”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事先准备有恐龙的画册,随着项目的进展,教师又在环境中增添了泡沫、铁丝等材料,以便帮助幼儿制作恐龙。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又通过进一步调整环境来保护儿童的兴趣,维持儿童活动的正常秩序。他们精心地准备环境,不断地调整环境,“使一切方案活动都以环境的创设为基础,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4]环境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各种需要,保护了儿童自由发展,自然成长;而且,环境潜在的间接的教育使儿童的活动井然有序。儿童“受到最低限度的规则与日常例行活动的限制,这一课程便富有智慧与活力”[2]35。我国的幼儿教育虽然也看到了环境的教育作用,但对环境教育作用的理解及如何利用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就缺乏更深的研究与探索了。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还不善于通过环境来教育幼儿,而是习惯于通过规矩和纪律来维持教育秩序,防范、约束幼儿的各种违规行为。“在活动过程中,儿童缺少活动的自主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教师的指挥,儿童在教师的高控制下进行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监督’幼儿的活动。”[1]教师不相信幼儿,不相信环境能教育幼儿。教师始终拿着管制幼儿的“纪律牌”,对幼儿进行着直接的管理与教育。儿童的许多天性,往往就是在这种无形的束缚中,一点一点地被淹没了。如何发挥环境的间接教育作用,引导幼儿学会自觉管理,逐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限制行为。瑞吉欧教育对我们就是很好的启示。

3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

关注幼儿成长的过程是瑞吉欧教育的又一亮点。他们认为,关注幼儿探索的过程、幼儿兴趣形成的过程、不同表征表达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发展的过程等远比关注结果重要得多。“我们应该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的时间,制作和了解工具的时间,幼儿能力完全地、慢慢地、过度地、清楚地、时时改变地显现的时间,这时间是对文化智慧与生理智慧的衡量。”[2]77瑞吉欧教育实践者认为,幼儿倾听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以及对各种活动做出多样化选择的过程,往往正是幼儿无限智慧被唤起的过程。幼儿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教师“必须进入幼儿的时间架构中,幼儿的兴趣只出现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所引发的协调沟通中。”[2]71在瑞吉欧教育者看来,幼儿要知道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就必须经历:研究恐龙照片的过程、画恐龙的过程、测量照片上恐龙各部分比例的过程以及小组合作制作恐龙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儿童才建构了自己的知识,激发了潜在的智慧,获得了自我成长。否则儿童的发展就不能算作实实在在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关注的是教育的结果。教师无论组织什么活动,最为关注的就是活动的结果如何?教师手中的小红花只会落在活动结果最好的幼儿手中,而幼儿活动或学习的过程,常常被教师无情地忽视着。由于教育关注的重点不同,幼儿发展的结果也就不同。我国幼儿教育关注活动结果,幼儿更容易获得现成的学习经验或知识;而瑞吉欧教育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更多地获得的是“对幼儿具有意义且具挑战性的学习经验”。这对我们的幼教实践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启示。

4关注团队与关注个体

瑞吉欧教育关注教师团队的力量,关注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瑞吉欧教育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教育幼儿,就必须发挥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整个团队组成了一个研究指导小组,共同负责幼儿某个项目活动的指导。小组成员有分工,比如有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有教师负责录音、录像、拍照,有教师负责环境布置,有教师负责整理记录等等。每位教师都分担着同一项目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职责,但他们却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所有记录呈现的只是局部的发现及主观的诠释,而且不同工具的使用会使得记录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必须与他人,尤其是同事,共同讨论并重新解释记录。”[2]117在约定的时间,教师要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发现、意见,并商量下一步工作的要点。“教师是在集体协作的方式下工作的。”[5]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研究儿童,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正是这样的团队竞争,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位教师,他们互相激励,不断地验证着自己的经验,修正自己的理论。在合作中寻找着工作的乐趣,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他们完全把教育教学当成了一种快乐的事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追寻着快乐的事业所带来的幸福感。教学过程中,快乐并幸福着。我国的幼儿教育关注教师个体的力量。教师习惯于单兵作战,各备各的课,各自组织各自的教学活动,各自对自己的活动负责。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少。每个教师对教育工作真谛与精髓的追求,只有靠自己慢慢去领悟。这种教师个体成长的经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正因为如此,瑞吉欧教育关注教师团队的理念及做法,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借鉴。

5关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关注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力量

篇7

“能够根据课程开展和幼儿发展发掘各类家长资源,资源利用合理有效。”《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要领》的课程实施力,提出教师对家园社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能力。家长参与”,被视为幼儿园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有效积极的社会教育资源加以运用,如何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贡献者,加强幼儿的家庭教育,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呢?我班在实施开放式教育过程中,运用“家长老师进课堂”这一手段,使家园教育合力作用发挥更大,就此探索分享我们的做法和思考:

一、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建立班本家长资源体系

基于对班本家长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推行“家长老师进课堂”之前,对家长们进行问卷调查,鼓励家长运用各自专业与特长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弥补班级中两位女教师在某些领域知识的不全面性,更能结合大班下学期的走班活动,让幼儿更早的体验小学教师上课的走班形式。之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盲点确立教学内容,并帮组家长熟知教学进程,提供相应所需的教学材料,最后确立活动方式。

二、丰富园本课程,促幼儿全面发展

1、从“故事妈妈”到“图书漂流”

第一位报名参加“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的妈妈是一位“故事妈妈”,她是一位小学教师,自身在语言领域非常的擅长,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了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与道具,为我们“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翻开了第一页……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班本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班幼儿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并且能够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所以从两位“故事妈妈”的开放活动,我们自然而然的根据幼儿的需要顺水推舟展开了“图书漂流”活动。

所谓图书漂流,指我们会在每周五给幼儿进行图书漂流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教室的“书吧”内自行选择喜欢的书籍或是回家挑选家中的书籍来与班级中的好朋友们进行“故事大王”分享活动。利用双修日和平时的时间,幼儿可以在家中与家长共同亲子阅读书籍,利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讲述书本故事,在每周自己值日的当天来与班级中的好朋友分享故事。

在“图书漂流”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愿意与班级中的朋友一起讨论书本内容,也敢于在班中其他幼儿面前大胆运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这与《指南》中对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相符。部分幼儿能够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在讲故事的同时语言、表情都比较生动。

2、从“万圣节妈妈”到“巧手宝宝”

紧接着报名参与“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的妈妈是一位手工达人,结合马上要来临的节日――万圣节,她决定利用幼儿园里常常见到的“扭扭棒”作为活动最主要的材料,结合万圣节主题,制作各类蜘蛛头箍、魔法棒、猫咪耳朵头箍等。通过幼儿自己的双手制作出自己在万圣节开放活动中能够使用到的万圣节道具。结合《指南》我们发现,大班幼儿能够用自己制作的作品来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而在万圣节活动中正好能体现。

3、从“营养早餐妈妈”到“营养早餐我做主”

幼儿园的生活馆让幼儿爱上了生活,爱上了幼儿园,他们在生活馆自己做主包饺子、榨水果汁等。回到家中,班级中的小爱总是喜欢与妈妈分享自己在生活馆发生的趣事,在家也喜欢吵着闹着帮妈妈一起做家务,幼儿园的生活既影响着幼儿也在影响着家中的爸爸妈妈。

所以我们迎来了第四位“营养早餐妈妈”,小爱的妈妈告诉我们,既然孩子们都那么喜欢自己制作美食,这一次我就来做一次关于“营养早餐”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宝贝们回家都想要自己做主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营养早餐,所以从“营养早餐妈妈”我们引出了活动“营养早餐我做主”,根据幼儿的参与,我们共同制作了“营养早餐我做主调查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搭配合理的早餐,并在表格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而爸爸妈妈们也在表格下方留下了自己对于此次活动的感想。

4、从“科学爸爸进课堂”到“PH试纸小作业”

相对于生活馆的有趣,科学馆更多地则是对于科学的探索,本班的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每次去科学馆活动,班级中的孩子们总是带着一大堆问题回来,美美爸爸关注到了这一点,报名参加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成为了第一位走进我们开放式课堂的爸爸成员,还是一位科学爸爸。这位爸爸给小朋友们做了变色彩虹、小孔成像、反射四个实验。结合《指南》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寻找答案的同时常常能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感受到兴奋与满足。

而此次开放活动后,科学爸爸还给我们小朋友留了“PH试纸小作业”不仅让此次开放活动走进了教室,还走出了教室,来到了家中。

三、注重教育合力内涵,提升班级文化建设

1、刚开始时,许多家长认为给幼儿讲课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当他们亲临现场,才发现问题棘手,因为他们讲的内容孩子们不能理解、接纳。家长们主动请教老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写好教案。当家长成功地向孩子们完成了一次活动后,感触地说:“这种成就感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一下提高了,幼儿都非常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他们感到自豪,此次开放活动在伴随幼儿成长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2、教师作为此次活动的推动者,不干预幼儿的发展,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自主的进行开放式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关注活动,从而发现幼儿所需所想,及时进行跟进与推动。活动开展的同时,家长与教师做到及时沟通商讨课程,做到家园合作,增进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

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文化传承;舞蹈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近些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在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每一种舞蹈艺术一旦失去学习者与继承者,就难以传播下去,更不用说更进一步了,基本都会湮灭于历史的激流中。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下一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摇篮,培养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幼儿民族意识是幼儿园的职责。而舞蹈不仅具有独特的抒情作用,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8]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还可以提升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让祖国的未来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充分的认知,坚定地走在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可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生命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有了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认同,也就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实践意义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是很必要的。幼儿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又得到了身心方面的锻炼,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铺垫,更容易激发民族无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易认同。提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就不得不提到民族无意识这个名词。我认为,民族无意识是指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族历史经验凝聚积淀而延传下来的没有意识的心理指向,是民族主体在民族生活实践中不自觉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因为幼儿的这一特点,所以他们接受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会更快更轻松一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告诉幼儿,这是他们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为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归属感添加助力。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项目组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三点问题。首先是外来舞种的冲击,较多的家长选择让幼儿学习街舞、芭蕾舞等外来舞种,对中国传统舞蹈虽然支持,但并没有让孩子学习。其次是教师只教技术动作,并没有在舞蹈课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幼儿方面

针对于幼儿,我们认为不适合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我们采用了观察法。因为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在长春市的幼儿园中选择了几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经过观察后,我们认为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时,幼儿会进行配合,不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只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得到我们所设想的结果。儿童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还不完善,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较成人差,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较为困难,神经系统与抑制不平衡,所以儿童的感觉统合、协调性、节奏感都较弱。[3]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运动系统的特点与舞蹈教学和训练。儿童骨组织内含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而骨密质较少。故儿童的骨骼富有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不过坚固性较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2]

(二)家长方面

对于家长,我们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家长对于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并没有当时想象的反对,反而绝大多数家长都赞同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占总调查人数的88.68%。在家长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对幼儿的未来助益却不是很在乎,这更说明了需到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教学。对于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有29.33%的人完全没有接触过,48.33%的人略有了解,其他的人有较多的理解,对于29.33%完全没有接触过传统舞蹈的家长,幼儿舞蹈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预防家长不理解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文化这项工作。

(三)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我们的条件,我们在长春市的八家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在教师方面,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或多或少都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有一些了解,但是专业性的舞蹈教师较少,我认为幼儿园在招聘时应该多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舞蹈老师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在对幼儿的舞蹈课,专业的舞蹈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等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避免儿童因过度、过劳训练而受伤。

三、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应用于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一)以舞蹈视频导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首先,先说明一下我们所提到的元素教学。元素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传统舞蹈元素,对幼儿进行渗透,从而达到对幼儿渗透文化的目的。考虑到幼儿园的舞蹈课时量,进行完整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教学是不现实的,幼儿的生理结构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建议进行元素教学。例如,在舞蹈课上,播放维吾尔族姑娘采摘葡萄的视频,或者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在幼儿观看后,教师鼓励幼儿进行模仿,利用道具重现视频中的情节,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元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元素教学。

(二)用传统文化故事融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教师也可以根据舞蹈还原一个小故事,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也可以避免幼儿忽视舞蹈背后的文化,不只是让幼儿机械的模仿,在学习了蕴含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幼儿舞蹈后,幼儿的视野和文化底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把轻松、愉快的民族儿童音乐、文化带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3~6岁的儿童对音乐较为敏感,可以在幼儿课程间隔中或用餐时播放一些典型的比较易接受的中国传统音乐,为之后的舞蹈教学作为铺垫,也可以在班级的功能角布置一些有关于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小物品,但注意一定要自然并且不要太多,避免刻意的摆放,以免幼儿产生反感,在有了较为轻松、愉快的舞蹈学习氛围后,幼儿就会有较为积极的态度面对中国传统舞蹈。[1]

(四)⒅泄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其他环节中

文化的传承在于耳濡目染,所以,为了更好地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就需要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例如:声乐教学环节、表演环节、语言活动、手工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舞蹈课环节,首先,要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播放有关的视频或者音频,争取激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进行模仿。在舞蹈课结束后,鼓励幼儿回到家时告诉父母今天学习了什么舞蹈,并对父母进行表演。

(五)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学习课程

教师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掌握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在课前准备时,要写出较为完备的教案,在活动目标中需注意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渗透。在幼儿园的舞蹈课中,教师可以用激趣法引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兴趣。在备课时需注意,幼儿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不要传授有过多复杂动作的舞蹈。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即在3~6岁时就有了一些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也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部分了解。为他们将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准备。这样有利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园的舞蹈课也需要考虑幼儿的生理结构,尊重舞蹈训练的生理规则。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舞蹈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舞蹈教学训练必须遵守生理学原则[2]。

(六)充分发动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更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引导作用。可以在正常的舞蹈教学中加入亲子互动环节,教师教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在一旁观看。让家长一同领略传统舞蹈的魅力,将其无意识的渗透进孩子的家庭中。

四、总结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当前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用有以下问题:1.较多外来舞种的冲击。2.幼儿园舞蹈老师只教动作技巧。3.幼儿及其家长对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认知较少。针对以上三点,我们建议:1.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学。2.充分发动家长,幼儿园舞蹈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家长支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需要有具备专业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师进行教育,这点也是较难实施的一点,可以通过聘请专业舞蹈学校的教师来解决。总的来说,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吴含莉.《浅谈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2]高云.《舞蹈解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016.10重印)

[3]温柔.《舞蹈生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4重印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5]柳海民.《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6]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篇9

在梁园长的引领与讲解下,我们一行参观了整个幼儿园,处处耳目一新,大气清新的整体园区建设、现代化高科技的产品配备、引人入胜的孩子游乐设施、教师与孩子们无限艺术展示的楼道走廊文化、整洁干净的教室及休息室和衣帽间、无一处卫生死角的食堂及粮食蔬菜储备间,等等等等,我大脑与眼神简直跟不上这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与反馈,激动感慨之际,心中不禁轻轻笑了,感觉自己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面喷啧赞叹,一面兴致高涨,心花怒放。

构建人文环境 增强育人效果

肇州县实验幼儿园始建于1956年,2010年由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移址新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省级一类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占地面积4408平方米,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分前后两栋三层教学楼,一切均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设置,多媒体、钢琴、多功能厅、宝宝餐厅、早教亲子室、蒙氏特色班配置完备;园内监控系统各个角落一览无遗,监控画面全天向家长开放;走廊文化建设发挥了环境育人的隐;塑胶跑道和户外大型攀岩壁,保证孩子户外活动安全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食堂全部采用先进的白钢灶具,干净、卫生、美观。

现园区有教职工85人,以已进修到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梁丽娟园长为首,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占教师总数的80%,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20人次;设有小、中、大、学前共十八个教学班,在园幼儿750名。

幼儿园以“重养成、启智力、环境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抓保教质量和服务态度”为突破口,以“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为办园理念;校园每天早晨播放《弟子规》,中午播放睡前小故事,形成了实验幼儿园“绿色、健康、智慧、快乐”的独特校园文化。

提高整体素质 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园所在梁园长的领导与带动下进行一对一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融合”;教导主任坚持有重点的查看每位教师的教案、业务笔记并及时整理,进行集体指导、个别交流、互动学习;同时每月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展示活动,2011年10月举办了全园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选出优秀教师参加全县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园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推门课,听课后帮助教师找问题、寻对策、给思路、出点子,使每位教师在互听互评中获得发展提高。2012年11月开展了全园教师创新课大赛,由此看到了新教师的迅速成长与老教师的丰厚底蕴,看到了正在储备向市级示范园进军的能量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今年4月又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全园教研活动大练兵,同年5月10日,全县幼儿课堂观摩研讨现场会在实验幼儿园召开,园教师在会上做了四节教育活动,均受到参会领导和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会上园领导做了经验介绍。

梁园长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为教师搭建外出学习、培训、观摩交流的平台。首先,邀请武汉专家讲师来园进行蒙氏数学和英语教学的培训;选送业务主任及骨干教师多次到哈市、大庆等地观摩学习;其次,利用合作结对,与邻县兄弟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观摩活动;拓展教师的视野,汲取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加强卫生服务意识 突出园所领导管理

卫生保健方面,班级每天坚持开窗通风,孩子一杯一巾每天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并擦拭孩子能触摸到的地方,班班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床铺整洁,卫生间无异味。

食堂卫生方面,各项制度建全,餐具餐次消毒,工作人员做到“四勤”,着装并佩戴健康证上岗,所有买进的粮油盐酱醋等,有卫生许可证,买最好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同时,在梁园长的领导下,各线领导分工明确,密切配合,责任到人,形成了“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的领导班子集体;还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省市的各类竞赛中都取得过不斐的成绩。

在师德师风方面,形成了实验幼儿园“和谐、创新、自觉、民主、文明、有序”的良好园风,年初园所还与教师签订治理“三乱”责任状,制定了“家长投诉一票否决制”,团队素养明显提升。

密切家园合作 共创和谐校园

园所一直开展的“幼儿成长家园互动”活动,前年12月中旬开展了“蒙氏特色教学家长开放日”活动,提高了家长对新生教学的认知和理解;去年10月中旬开展的全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细致地了解孩子在园内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家长们看着孩子自己动手吃香甜的早餐、上课时踊跃回答问题、户外活动前熟练地穿衣服系扣子、上操时整齐的动作、吃水果时有秩序地排队,说不出的欣慰,加强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今年“六·一”举办的“亲子运动会”,锻炼孩子体能的同时,再次密切了家园互动。

另外,还通过园长信箱、致家长的一封信、班级QQ群、实验幼儿园网站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认真汲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以此提高管理和整体办园水平,同时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尊重。

优化学科结构 打造特色品牌

幼儿园除开展五大领域教学之外,在特色教学方面完全与市区接轨,在今年大庆市幼儿才艺大赛中参赛的幼儿分别获得大、中、小三个年龄组的一、二等奖,美术作品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大奖,幼儿舞蹈多次参加市里演出,也多次参加县春节联欢会,在今年县“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和教育系统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表彰会上,实验幼儿园的舞蹈再次受到好评。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学前教育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个重要责任。面向未来,如何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针对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生源多,应做好关心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利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保证,它既有助于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1]

针对近年来幼儿入学难的问题,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兴办了很多幼儿园。从而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面对学前教育的火热,很多家长改变了对幼儿教师的看法,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前景好,找工作易的形式,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多而广,班级规模大。

面对班级人数的增加,作为班主任一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听话的、学习成绩最优秀的或者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身上,而往往忽视了表现不突出、性格特点不明显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少,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也没那么多,在她们的心理会有老师偏心、不关心她们的想法。而且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心思比较细腻,一旦有了这发面的想法,就会导致整个班级就会分散、没有凝聚力,而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可见班主任要关心全体学生的重要性。

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并把学生的个性转化为向上的动力。班主任一定要认真收集并分析学生的性格、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要从她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促进她们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目标中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找到成功。正如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2]

二、针对幼教工作特点,从细节规范学生行为

学前教育学生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应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一颗执著的事业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思维的理解力等方面都较弱,孩子需要老师细心的照顾,要做好保教结合。针对幼教工作的特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工作后能快速上手,实现学校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我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前教育班主任,要从细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她们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准时、讲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好习惯是学生迈向承德保障。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习惯。”班主任要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只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求知、处事、做人的习惯,那学生就会终身受益,就能很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功就会水到渠成。[3]

三、构建完整的幼儿教师技能体系,从学习中抓起

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是指导幼儿过程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与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怎样观察幼儿,怎样和幼儿交往,怎样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怎样和家长交流,怎样管理班级工作等。这些必须在学校就对学生进行教育技能训练。如基本技能中的口语表达技能、演讲技能、教师口语、写教案等。其中艺术技能,是指幼师的艺术才能,如弹琴、唱歌、跳舞、手工等,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要学好专业技能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了兴趣,就会有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将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构建完整的幼师技能体系,要从学生的学习中抓起,作为班主任可以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舞蹈、手工作品、钢琴曲,以丰富她们的经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让她们在活动中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在班级环境创设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利用所学的手工知识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四、形成班级凝聚力,靠你靠我靠大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艘远航的船,那班主任就是领航的船长,每个同学就是这艘船上的水手,而班级目标,就是引导航船正确前行的灯塔。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使我们的船又快又稳的到达成功的彼岸。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集体的自身的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就会陶冶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品行,带动班级每个成员前进。[4]学校会举办很多活动,在接手新班级的时候,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失败了不气馁,胜利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例如我班在参加春季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们为了班级荣誉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在苦也要咬牙挺过去。其他没有参加运动项目的同学到场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同时做好为运动健儿服务的工作。场下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我们全班人的心凝聚在一起,为班级荣誉而奋斗,经过四天激励的比赛,我们班最终取得了中专组集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则是划破黎明前的黑夜,为太阳的升起做铺垫,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向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设计行动诠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七色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让自己与学生在幸福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2]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