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21:2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蛙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写、诗”等
11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
4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
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青蛙写诗呱呱呱,标点符号来帮忙。
2.导入:青蛙要写诗,大家来帮忙,快去看看写了什么诗。(板书课题:7青蛙写诗)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写字
写信
诗歌
写诗
两点
一点
不要
要钱
路过
过桥
给你
不给
当家
当官
(1-3)
(4-5)
烤串
一串
我们
你们
可以
以为
变成
成为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点
们”,后鼻音“当”,翘舌音“诗
串
成”等。)
②学习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
“冖”,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冖”的字多与“家、房子”有关,含有“灬”的字多表示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指导写好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让
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
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
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识记。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
体会“诗”的意思。
组一些词识记。如“写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激发识字乐趣,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习多音字:笼(
lóng
lǒng)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这里的加点字“当”读一声“dāng”,意思是“充当、担任”,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g
”,意思是“合宜;吃亏、受骗”。组词分别如下:
当
dāng(当时)(当家)
dàng
(上当)(当铺)
②读一读:
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乌鸦当(dāng)时非常喜欢听狐狸的奉承,就上当(dàng
)了。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从字音、组词、造句,对多音字进行了非常前面的教学,使学生很快掌握“当”这个多音字。】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蝌蚪
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6-15)
池塘
蛙或蟾蜍等的幼虫。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下
个
雨
们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
均匀。
“们”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
第四画的竖靠近竖中线。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写字的指导,实行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后,我知道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小蝌蚪、水泡泡、水珠都来帮忙。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6-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
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通过课文中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青蛙写诗,水珠、水泡泡、小蝌蚪都帮了什么忙?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7青蛙写诗)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来写诗啦!”
(1)用“
”画出表示下雨声音的词语。(淅沥沥
沙啦啦)
你还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哗啦啦
叮铃铃……)
(2)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青蛙是不会说话的,在这里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我要写诗啦”从青蛙所说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蛙很高兴)
(3)指导朗读:要读出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1)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小蝌蚪)
(2)小蝌蚪想怎样帮忙?
(小蝌蚪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逗号。)
(3)小蝌蚪有没有帮上忙?为什么?
小蝌蚪帮上忙了,因为小蝌蚪的头大大的,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非常像逗号(,)的样子。
4.品读第三、四小节。
(1)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又谁来帮忙了?(池塘里的小泡泡、一串小水珠)
(1-3)
(4-8)
(2)小泡泡、一串小水珠想分别怎样帮忙?
(小泡泡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句号;小水珠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省略号。)
(3)小泡泡、小泡泡有没有帮上忙?为什么?
帮上忙了,因为小泡泡圆圆的,非常像句号(。)的样子;一串小水珠,非常像省略号(……)的样子。
5.品读第五小节。
出示: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
(1)青蛙写了什么,诗的内容是什么?用“
”画出来。
(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6.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把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从小培养学生正确、感情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小蝌蚪、小泡泡、小水珠都来帮忙了。)
2.它们分别充当青蛙诗中的什么?
(小蝌蚪当逗号,小泡泡当句号,小水珠当省略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小泡泡:句号,小水珠:省略号)
3.推荐阅读
听读阅读《青蛙歌》,了解青蛙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拓展阅读,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五、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本文通过蝌蚪、小泡泡、水珠等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的情景。我们从中直观地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
七、学会写法
(9)
(10)
(11)
学一法:学用abb式叠词
本文在写雨的时候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如“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中,通过“淅沥沥,沙啦啦”两个abb式的两个词语描写了事物的具体状态。
举一例:天上的星星笑,亮闪闪的。
练一练:下雨了,雷声
,雨点
。
示例:下雨了,雷声轰隆隆,
雨点哗啦啦。
八、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知道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的情景。我们还认识了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
九、主题延伸:
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与逗号、句号、省略号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用自己的小手画一画。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13)
(14)
(15-16)
板书设计
(课件17)
小蝌蚪
逗号
青蛙写诗
小泡泡
句号
一串小水珠
省略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篇2
关键词:预设;生成;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26-0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案为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执行预先设计好的的教案,只是片面地展开预设的教案,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只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认同。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陷阱,设法让着学生往陷阱里跳,这样让学生缺少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
1.开放的预设,体现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中的相对矛盾的统一。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预计,才能使课堂教学临危不乱,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时,引入了"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当我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说: a只青蛙b 张嘴,c 只眼睛d条腿;也有的说:x只青蛙x张嘴,y只眼睛2y条腿;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等等。一首幼时熟悉的儿歌,出现在数学课堂上,此时此刻学生自我表现欲特强,一个个不同的鲜活地看法、答案跃然纸上。面对活生生的学生地众多的回答是无法预设的。这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归纳出哪一种方案最为合理、科学。这样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形成的也不仅仅是解题的技能,而是形成自己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时代要求的。
2.宽松的环境,催化动态生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人,往往带着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以师者自居从而独霸课堂,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思维共生、成功共享。动态生成表示教学不只是教师单方面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相加,而应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民主氛围,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推进,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师生双方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的进行民主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从"执行教案"走向"课堂地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们张扬个性的天堂如教学中我出示:李师傅与黄师傅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 30天完成。完工时,李师傅比黄师傅多加工30个零件,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42个零件,黄师傅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大多数学生都用:(30×40-30)÷30的方法解答。然而有一位学生说道:"老师,42-30÷30行吗?"我没有立即作出回答,只是说:"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李师傅比黄师傅多加工30个零件,30天完成,相当于李师傅每天比黄师傅每天多加工1个零件,用李师傅的工作效率减1就是黄师傅的工作效率。"我心中不由地一亮,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假如当时我用标准的答案来限制他,那么不就浇灭了他的思想火花、抹杀了他的创造性了吗?那么下一次他还会有这么创造性精彩地回答吗?
3.多维的互动,拓展动态生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只是"简单地认知体与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往往只是单维的、闭合的,只是教师根据教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回答的过程。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合作者。例如: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出示例题:一辆货车3/10小时行驶21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 列出算式:21÷3/10教师再指出这是整数除以分数,让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进行计算?
生1:可以把3/10化成小数来计算:21÷3/10=21÷0.3=70(千米)
生2:我认为这种方法有不行的时候,当除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用这种方法就不能很快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3:因为整数除以分数(0除外),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我把3/10看作一个数,它的倒数就是10/3,也就是说21÷3/10=21×10/3=70(千米)。当生3说完后,全班同学认为可行时, 师:这方法真是不错!不过,这种计算方法究竟是否可行呢?大家能验证下吗?
于是同学们经过一番验证,课堂上就掀起了学习的,从而出现多种验证的方法。
在一般课堂教学中,是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时,教立即按照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牵引学生回答出教案所需要的问题答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当学生有办法解答,并且能说出新方法,这就出乎教师的预设。但由于课前教师有了充分的预设,此时,只是只是改变下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就转为动态地生成。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数学课堂才更具有生命。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篇3
1.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小青蛙贯穿整节课,创设“小青蛙学本领”的情境并结合运动圈,直观的教学。
2.以小蝌蚪变成小青蛙,青蛙跳荷叶导入热身部分,以自编器械操做准备活动,运用好器械;剔除为了教而教的思想,运用单双排列的运动圈,让他们在玩中不经意间学会单双脚跳,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引入小青蛙捉害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跳单双脚跳贯穿整个课堂,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二、课的流程
【点评】:本期提到一个主题是“课课练”。在本期选登的稿件中,有一个“课课练”贯穿始终的单元计划,其余的教案中有的表述为“发展性练习”,有的在同一时段安排的是类似素质类的游戏。但是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把“课课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来进行呈现。
这样的安排就使得“课课练”基本在10分钟之内,以期通过较大的强度和负荷,尽量使学生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从而促进体能的发展,体质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取得这样一个理想的状态,只能是大密度,大强度,“课课练”可能就演变成了“课课训练”。毛振明教授在重提“课课练”时要我们注意“千万不能让“课课练”回到“枯燥无味”的老路上。”但是“课课练”如果不能够在时间条件上解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课练”可能难以达成。
所以,是不是可以拓宽“课课练”的时长,以整堂课为基础。从整体观出发,“课课练”不再是独立于教学环节之外的教学行为,而是与学生的技术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行为。从整节课的角度来考虑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组织的形式,不再是原先那种同一内容的不断重复,更多的是与学习内容高度相关的练习,与技术学习的过程结合在一起。
篇4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班级数学教案,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一:《7,6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洁数学问题的力量。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嬉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很多同学宠爱的水果,你喜爱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受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由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商量沟通。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看: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像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像?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觉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日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预备。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二:《8加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学问必需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聪慧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伴侣,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日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说:同桌沟通,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生说:信息:一组领了8瓶橙汁,二组领了7瓶橙汁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组领了6瓶矿泉水,二组领了7瓶矿泉水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商量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假如没有小棒,计算8+7应当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认真想一想,再小组沟通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同学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引导同学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计算方法汇报
(5)方法优化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今日我们讨论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今日,我们要和潇洒哥一起进行闯关嬉戏。
1、第一关:摆一摆,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6=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6时,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其次关:解决问题,看图列示
(4)第三关:开放题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规律:
1、其次个加数每次多1,结果每次多1
2、8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其次个数少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三:《9加几》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多向思维力量,进展共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索过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同学每人预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日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学问,有信念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老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提出数学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同学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看,图中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呢?
同学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嬉戏的,还有跳绳的。老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对同学的回答分别赐予确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问,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同学体会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老师点出答案。假如同学回答不上来,赐予鼓舞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状况不太好的状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老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同学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认真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觉,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同学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同学消失“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假如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同学有了这一剧烈刺激,唯恐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消失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同学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老师的确应当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同学动手圈一圈,让同学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老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同学回答后板书:9+3
老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连续板书:9+3=12)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同学独立思索后同桌或者小组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然后全班沟通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舞同学大胆说。
同学:我这样算……
老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伴侣算的一样?
同学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同学多向思维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获得胜利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留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商量,避开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状况消失)
谁到展现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依据同学完成的状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留意看。(有的老师认为应当让同学自己思索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劲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终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退课中的疲乏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老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伴侣的嬉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伴侣嬉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伴侣在做嬉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老师:请用你喜爱的方法算出9+5。
同学自行计算。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回答:我这样算……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由于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由于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老师:大家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爱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确很好,大家要多多用法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觉了,你们真聪慧。
【设计意图】让同学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同学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纳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舞同学多种摆法,依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同学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格外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对着9加几的算式,根据图中供应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同学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觉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其次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五、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同学回答。
篇5
1.自由练读课文中的词串。
2.检查学生自由练读情况:先后出示带拼音和去掉拼音的词串进行认读、正音,运用了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检查认读的过程中还穿插提问:“台”字加偏旁是什么字,“梅”字偏旁是什么等。
3.分行教学课文中的词串,教学时通过出示与词串相关的配图、儿歌、视频、音频等课件辅助教学,同时针对每一行词串又设计了填空练习:
教夏天、台风、雷雨时设计的填空是: 夏天到了, 刮起了( ),下起了( )。
教桃子、梅子、西瓜时设计的填空是: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好吃的( ),有酸酸的( ),甜甜的( )和( )。
教蝈蝈、青蛙、知了时设计的填空是:(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
教葵花、茉莉、荷花时设计的填空是:金黄的( )向着太阳笑,雪白的( )散发出( ),粉红的( )上站立着小蜻蜓。
为上这节课,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课堂教学语言还是课件的制作,其教学思路总体上是清晰的,从课堂来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但笔者听后总感觉这节课缺了点什么,方向上偏了点角度。缺什么?缺的是集中识字怎么看不到老师教学生写字。偏什么?偏的是集中识字需要这样的语用开发吗?
课后,笔者翻阅了老师们手头的教案参考书,发现书中的教案关于集中识字进行类似填空的“语用”开发比比皆是,又上网搜索,发现网上的许多教案也大同小异。如此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于集中识字到底应该怎么教,值得探讨。
一、集中识字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句话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多出了“教科书编者”几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集中识字采用的是韵语识字的编写方法,即围绕一定的主题编写,读来朗朗上口,如同一首元曲小令。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韵语识字,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连类而及,容易联想,容易记忆。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熟读成诵。如果当成过去的‘看图学词学句’来教,就难以发挥韵语识字的优势了。”[2]教材常务编委钱锡铭先生也强调苏教版教材的集中识字,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几个字,而是创设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努力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愉快地识字,并且受到美的熏陶[3]。这就是编者的意图,十分明确。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地将编者的意图体现出来。那么,以编者的意图来审视一下《识字5》的教学,教师显然没有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而只是在初读时认读了词串,纠正了字音,没有让我们感受到词串语音上的和谐顺畅,上口悦耳,更不要说“熟读成诵”了。尽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等课件,这些课件的确也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但是教师的目的并不是用来识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关于“语用”的开发设计。
二、集中识字要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
集中识字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多地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苏教版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的方法采用韵文识字的编写方法。
通常大家认为识字教学要让学生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要求,笔者以为还应该在“四会”的要求上增加“会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即达到“五会”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五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在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达成前就去忙“语用”、忙“审美”等等。以上《识字5》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认读并读准字音是达成识字教学目标的正确举措,但是直到下课教师也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好好地书写汉字,而是迫不及待地出示教师精心设计的填空让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出发点好,但方法不当。
苏教版教材关于集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一专”在前,“多能”在后,这“一专”指的正是“识字”,做好了“识字”才能顾及其他,不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三、集中识字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集中识字需要学生识记的生字比较多,识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为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显著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先教学重要的内容,而不要在课前谈话、新课导入等环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课堂观察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效果也较好,可以说明问题。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节奏,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通过健脑操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适当休息后再继续教学。教学中要尽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表演、竞赛、儿歌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5》的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在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后让学生比赛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生字,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四、集中识字要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
这一点是笔者要特别强调的。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教读生字的读音,认清汉字的字形,主要还是把这些字当作符号和工具来教的,这样教当然没有错但却是不够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是表音表义文字,可以说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和文化。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强调,不能仅把汉字看作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书面符号,汉字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还要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没有这个意识,另一个方面缺乏与文字学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难以教出汉字背后的文化。
此外,前文已述苏教版的集中识字是韵文的编写体例,就像元曲小令,押韵而有节奏,体现了汉语特有的音韵美,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如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变换词串的顺序让词串不再押韵,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自然就能很轻松地让学生发现押韵之美。
五、集中识字要适度开发“语用”
对教材进行“语用”开发,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识字5》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的努力,但是《识字5》的“语用”开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握好“度”,作为集中识字的重点在识字,不应把重点放在“语用”上,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语用”上,而作为基本的识字要求没有得到落实;二是教师的“语用”开发多数仍然处于“认知”常识的低层面,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帮助不大。我们看教师设计的填空题,只有在蝈蝈、青蛙、知了三个词语时设计的 “(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是真正的“语用”,其他填的都是本次集中识字中学到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名词属于常识类的,设计这样的“语用”题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会带来多少提升。
根据《识字5》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学完全部词串之后,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运用而不需要像原教者那样“全面开花”。如: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葵花,( )的茉莉,( )的荷花;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桃子,( )的梅子,( )的西瓜;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蝈蝈,( )的青蛙,( )的知了。
这样的设计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创设了诗的意境,既进行了“语用”的开发训练,又让学生获得启发、熏陶、感染和提升,一举多得。
集中识字教学不同于阅读课教学,因为理解认识不同,集中识字教学容易跑偏枯燥,也是不少教师感叹集中识字教学难教的原因所在。也正因如此,集中识字教学更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一、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教师就要敏锐地捕捉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提问:“当青蛙跳出井口时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天空无边无际,好大啊!”有的学生回答:“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还是井里好。”引来其他同学一阵哄笑。我忙追问:“为什么青蛙觉得井里好?”“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发现周围的河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自己的很多同伴正在被人类捕杀,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我借此机会让学生讨论这名同学的看法对不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但理解了本课的寓意,更懂得了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气和乐趣。
二、把生成性资源延伸到课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逐渐增多,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由课内延伸课外,让学生自己解决。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教学完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后,一名学生问:“老师,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再生功能呢?”有的学生说蚯蚓,有的学生说蚂蚁的腿。我并没有即时作出回答,而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资料,第二天来讨论。第二天,学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正确区别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灵光一现”的,具有短暂、突发、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发言是毫无价值的,甚至会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偏离正常轨道。对待这类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区别,并要坚决放弃。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力度,让课堂再现精彩。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生命》时,对其中师生如下的精彩对话印象颇深。(研读第二段,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师:三件寻常小事为什么对作者的触动这样大,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下面我们再仔细研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并体会。(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
生1:看到飞蛾拼命挣扎,作者的感受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体会到什么?生读句子。
生1:我体会到飞蛾的求生欲望非常强,感动了杏林子。句子中写“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让我感受到飞蛾的生命力非常强。
生2:我从“挣扎”这个词体会到,飞蛾并没有因为被杏林子捉住而放弃 ,而是以它那强烈的生命力感动了杏林子。杏林子感受到飞蛾强烈的生命力,就把它放了。
师:请问:飞蛾为什么挣扎?
生1:因为它不想放弃生命。
生2:它被杏林子抓住了,它必须挣扎才能生存下去。
师:“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是什么?
生1:是顽强的力量。它不想让杏林子抓住
生2:是不想放弃生命,所以要挣扎。
生3:他挣扎是极力鼓动双翅。
师:让我们想象自己就是被抓住的极力挣扎的飞蛾,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第二段。
师:在一些人眼里,飞蛾是很渺小的,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飞蛾的外表还比较丑陋。那么,它又何必苦苦挣扎呢?
生1: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动物,它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飞蛾要挣扎。不管它多么渺小,不管多么丑陋,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飞蛾当时会怎么想?
生:我想它会想,自己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珍惜这份生命,不能浪费,不能放弃。
师: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飞蛾都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杏林子不禁联想到自己,她可能会怎么想?
生:既然一只小小的飞蛾都这么珍惜自己,自己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活下去。(生鼓掌!)
师:一只飞蛾都如此珍惜生命,更何况我们是人,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实践
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课多年教学的教师,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真正在思想品德课上受到教育是我反复思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打造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点滴写出来。
首先,要理解思想品德课上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它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
其次,注重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教师先要吃透教材,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如果这一点做得不好,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就难以实施。
第三,精彩导入能先声夺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的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初三第二课第二节《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涨,话语纷纷。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便水到渠成。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拥有大量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图文并茂。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我在教学《什么是自负》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青蛙比‘大’”的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青蛙因不知天高地厚而死,也就是说因自负而死。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第五,坚持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传道授业,言传身教,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让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人生观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地接受思想品
德教育。
最后,教师课后要反思。交流出经验,反思长智慧。通过反思,教师可扬长避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反思成功得益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关注了学生,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丰富自己的
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最主要的是为高效课堂的持续奠定
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篇8
一、教案的预设要到位
⒈课前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时:在课的开始,通过《追泡泡》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跳跃、拍打,形成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气氛。
⒉内容安排要教与玩互相结合
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教学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的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如:跑的项目比较枯燥,我在设计快速跑教学时,把科学学科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塑料袋,通过观察、实践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小组合作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故事化
对于低年段的体育课,在体育课中创设故事情节,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例如:学立定跳远时,学生在地上跳来跳去,很容易厌烦。我们就可以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小青蛙本领大,捉害虫保庄稼”。根据故事的发展安排教法。首先小青蛙要自己学习跳的本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解动作练习立定跳远,随后小青蛙来到田里捉害虫。这时,让学生自己练习双脚用力蹬地跃起,跃过地上画的线。接着教师说近处、矮处的害虫被捉光了,高处、远处的稻秧上还有害虫,这就要向前上方跃起才能捉到害虫。随即,要求学生做向上向前方跃起的动作。学生被故事所吸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真像小青蛙一样,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欲望。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一次体育课游戏比赛中,我采用了踩影子这个竞争性很强的游戏。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四、在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表扬就像阳光一样,能够温暖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学习兴趣,表扬的结果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一直在关心着自己,自尊心得到了关爱,随之而来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在体育课教学中,心理障碍是一道难关,在女生中间尤为突出。做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卑感,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进而快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定型。例如:单双杠项目,个别学生望而生畏,容易产生害怕心理,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鼓励和诱导,特殊的还要施之于重点保护。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掌握动作要领,逐步的独立完成技术动作。
五、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交流
教师的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上低年级的课时,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在教学生学习青蛙跳时,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跳,一起学着青蛙叫几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往往会在游戏中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加油!”此时,教师不要去阻止他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进入角色,用表情或掌声来加入他们的啦啦队行列,让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得到满足。
篇9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第一个环节,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行为体验”“、看图说话”等。教师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乐学”奠定了基础。。这样可以使学生思想收回迅速;由此及彼渗透新知,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
我在讲授初一年级思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课时,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阅读《狄仁杰》、《骨灰陶罐》和《洒墨水》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的发表看法,在议论中不知不觉的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这样,学生思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融入到“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课文之中,可谓事半功倍,学生一开始便成为课堂的主宰,这样好的开课,自然是高效的。
2 注重课前的准备,做好编剧
俗话也讲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要打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高效课堂,课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课前准备既是指教师的准备,又是指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先要备教材,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班级里的突发事件,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最生动的事例补充进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使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能做到水到渠成。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演出,演出的地点是教室,时间45分钟,导演是教师,学生是演员。只有师生都做好课前准备,戏才能演得精彩。教师的编写教案是起了一个“编剧”的作用,教师当“导演”,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尽情的表演,充分的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我每一堂课课前都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如我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立才能自强。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等,并且要求他们做好在课堂上作简介的准备。课堂上,同学们纷纷简介自己收集到的典型人物的实例,并发表自己的感想。此时我适当地再进行点拔:正是自立才是他们走向了自强,自强的品质有助他们在挫折面前不畏惧而走向成功。这一堂课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往往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所以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是学习思品课的最佳途径之一。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效率
由于条件上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课堂搞得五光十色。但是,除了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小资料、小故事,同样把课堂搞得很精彩。如我在教学“什么是自负”时,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中“自负的青蛙”的故事准备课上进行表演。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演,然后我适当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骄傲的青蛙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请用政治语言来回答。引导学生对故事讨论、探究,学生明白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思想政治课是非常灵活而且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基于此,有时我把课本探究中的案例当作“应用示范”的例题,有时精选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材上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4 培养师生情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篇10
关于汉语拼音gkh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声母g k h的发音及g k h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g k h的发音及g k h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g k h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d、t、n、l(出示字母卡,抽查学生读、写的掌握情况。)这次课我们学习g k h。
二、学习声母g
1、字母g的发音
师:小朋友请看这幅画,上面有只鸽叨着橄榄枝,象征着和平。“鸽子”的“鸽”的声母就发g。还有“哥哥”的“哥”,声母也发g。唱歌的“歌”的“歌”声母也发g。大家一起来发g。播放音频,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发音要领:发g时,没有气流冲出。
播放PPT,学习儿歌。
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g的书写
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学习g的书写顺序。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g”?字母“g”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师:字母g有点象数字9,刚才这幅画上,鸽子叨着的橄榄枝的形状也象gg。我们来看看g怎么写。它的左上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写竖弯勾,一直写到第三格。
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声母k
师:小朋友请看这幅画,河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还有一些黑黑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呱呱呱”。这些蝌蚪的“蝌”,声母发k。还有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习语文、数学这些科目,科目的“科”声母也发k。还有口渴的“渴”,声母也发k。大家一起来发k。播放音频,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发音要领:发k时有气流冲出。
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k的书写
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学习k的书写顺序。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k”?字母“k”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师:字母k有点象一棵树上长了两根树杈,左边的一竖是树干,右边的两根斜线是树杈。我们先写左边,从第一格中间偏上点的位置开始写一竖,写到第三根线。
接着,从第二根线的下面开始,向左斜,写“/”,也就是上面的树杈,写到第二格的中间,跟刚才写的一竖连在一起,然后接着刚才写的左斜“/”,向右斜,写“”,也就是下面的树杈,写到第三根线为止。分三笔写成。
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母h
1、字母h的发音
师:小朋友,请看刚才那幅图。图上有两位小朋友,她们在干什么呀?她们在喝水。这“喝水”的“喝”的声母发h。还有 “小河”、“河水”的“河”声母也发h。“禾苗”的“禾”声母也发h。大家一起来发h。
播放音频,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发音要领:发h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k时的气流弱。
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h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h”?字母“h”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师:字母h有点象一张有靠背的椅子。先写左边一竖,再写右边半个拱形。
从第一格中间偏上一点的地方开始写一竖,一直写到第三根线。再在第二格写半个拱形。注意这半个拱形是连着左边的一竖写的。
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二、学习g k h与ua的三音拼读
请两位小朋友上台,各拿一张字母卡,一个是g,一个是a。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两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g-a,这象鸭子的叫声“嘎嘎嘎”。
再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拿着字母卡u,站在两人中间。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又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g-u-a,这是西瓜的“瓜”,又是青蛙的叫声“呱呱呱”。说一位小朋友很棒,是“叫呱呱”。
师:我们两次发的音是不同的。第一次是两位小朋友在一起,有两个音节,第二次呢,是三位小朋友在一起,有三个音节。
师:我们要注意,刚才那三个字母发音时,第一个字母,也就是声母,发音要轻一些,中间的字母,也就是介母,发音要快一些,最后一个字母,也就是韵母,发音要响亮一些。三个音连在一起读的时候要连贯。我们一起来拼g-u-a,gua,“西瓜”的“瓜”。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拿着字母卡k,替换拿字母卡g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k-u-a,这是夸奖的“夸”。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拿着字母卡h,替换拿字母卡k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h-u-a,这是花朵的“花”。
拿出三拼音节卡片gua、kua、hua,复习g k h与ua的拼读。
三、学习g k h与uo的三音拼读
请三位小朋友上台,各拿一张字母卡,一个是g,一个是u,一个是o,按顺序站在一起。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g-u-o,是“饭锅”的“锅”。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拿着字母卡k,替换拿字母卡g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k-u-o,这是“括号”的“括”,“宽阔”的“阔”。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拿着字母卡h,替换拿字母卡k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请开动脑筋想一想,三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拿的字母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大家连在一起读h-u-o,这是做饭时用的“柴火”的“火”。
拿出三拼音节卡片guo、kuo、huo,复习g k h与uo的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