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2:3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法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减法教案

篇1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能正确计算4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4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4减几的减法及看图列减法算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汽车图、熊猫图、苹果图片.

(二)学具:三角形的图片4张、1~4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图列式计算.

订正板演时,老师提问:(指梨图)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求学生说出:这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再指五星图)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要求学生说出:这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

3.口算:

2+1=

3-2=

1+1=

1+2=

2-1=

3-1=

(二)学习新课

1.教学4的加法.

(1)出示苹果图.

提问:左边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几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完整话回答问题)

老师把两盘苹果的位置调换一下,启发学生说左边有几个苹果?右边有几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出示小汽车图(一).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①原来有几辆汽车?又开来几辆?

②求一共有多少辆汽车?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计算)

③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很好,因为这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谁会列式?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4.

谁能说说算式中的3,1,4各表示什么?(3表示原来有3辆汽车,1表示又开来1辆,4表示一共有4辆汽车)

师说:你们说得很好,如果我们不看汽车图,应该怎样想3加1等于几?

两人一组讨论一下:指名发言.

师说:你们想的办法真好!计算3+1时,就想3和1组成屯(同时指)3+1就等于4.

(3)出示小汽车图(二).

引导学生看图后,启发学生根据图意编一道题,再请大家算一算.

指名说:原来有1辆汽车,又开来3辆,一共有几辆?

师说:你的题编得很好.谁会算?

指名说:一共有4辆.

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怎么列?

板书:1+3=4.

师问:算式中每个数各表示什么?

全班齐读:3+1=41+3=4

师问:这两道题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各组代表发言.

小结这两道题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一共有几辆汽车、两个加数都是3和1,得数都是4;不同的地方:两个加数的位置不一样,一道是3+1,一道是1+3.

师问:刚才我们算出了3加1等于4,你们能很快算出1加3等于几吗?

师说:我们计算3加1时,想3和1组成4,3加1就等于4.同样,1和3组成4,1加3也等于4.还可以想,3加1等于4,1加3也等于4.

(4)摆一摆:

全班拿出梨的小图片:左边摆2个,右边摆2个.

提问:

①要求一共有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做合并的手势,齐答:一共有4个梨.怎样列式?板书:2+2=4.

③我们不看图,计算2加2时,怎么想?

齐读三道加法算式.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得数是4的加法运算.

2.教学4减几.

(1)出示熊猫图(一).

师问:谁能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有4只熊猫,走了1只,还剩几只?

提问:

①你怎么知道走了1只?(用虚线圈上1只,表示走了1只)

②走了1只熊猫,是从几只熊猫里走掉的?(强调从4只里走掉的)

③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为什么用减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⑤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4-1=3.

指名说:算式中的4,1,3各表示什么?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4减1等于几?

引导学生看板书,启发学生说出可以想4可以分成1和3,4减1就等于3.

(2)出示熊猫图(二).

看图列式计算:先自己看图、思考、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4-3=1.

提问: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你怎么知道走了3只?

③这3只是从几只里面走掉的?

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⑤以后计算4减3时,怎么想?

齐读:4-1=4,4-3=1

(3)把两幅图和两个算式进行比较:

师说: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两道题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好不好?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指名说.

小结这两道题相同的地方:都是原来有4只熊猫、都求还剩几只、都用减法计算.不同的地方:一道是从4只里面走掉1只,一道是从4只里面走掉3只.所以减法算式不同.一道是4减1,一道是4减3,得数也就不同.

(4)摆一摆:

全班拿出三角形图片,先摆出4个,然后拿走2个,还剩几个?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2=2.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

齐读三道减法算式.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4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4的加法和4减几.

(三)巩固反馈

1.看图说图意,再填得数:

2.看算式用摆一摆,再说得数.

3.做举数字卡片游戏:

老师出示算式,学生计算后,举卡片报得数.

2+2=

3+1=

4-3=

4-2=

1+3=

4-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刚刚学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之后学习4的加、减法.学生对此并不陌生,难度也不大.因此,在教案设计上要注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分两步进行,先教4的加法,再教4减几.其中以减法为重点.

在教法上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准备设计的填空、看图列式都是围绕新课设计的.

几个例题在处理上各有侧重:例1,讲清加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并会说“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例2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看图编题,提高自学能力.例3,重点讲清减法的意义.强调从哪个数里减去一部分.通过看图、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例4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学会.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2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减法.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本画册、3支铅笔、2个皮球.

(二)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学生回答:1和1组成几?2可以分成几和几?2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2和几?1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1组成2?2可以分成几和1?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

1+1=

2+1=

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2本)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

还剩几本?(1本)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2个)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1个气球从手中飞起,女孩手里还剩1个气球)

请2~3名同学把两幅图完整地说一遍.(女孩手里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2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2减1等于1.(齐读)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师说:从2里面飞出的,这2就要写在减号的前面,飞走1个,这1就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1个,写在等号的后面.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3只)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2只)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减去1只,(边说边指板书)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2只)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师说: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去掉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小结(老师指图)刚才我们看到气球飞起.小鸡跑掉、燕子飞走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3-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

指名说,怎么想的?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3-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要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5.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

2-1=

3-2=

3-1=

1+1=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题用减法计算.认识了减号和虚线圈,会读减法算式.还会用3的组成和分解计算3以内的减法.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要继续努力.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一、在复习准备环节,设计了老师手拿书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课前使学生对减法有个感性的认识.

二、三个例题的安排各有侧重,例1,通过指导看图,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例2,重点渗透集合思想,知道虚线圈表示什么.练习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铺垫.例3,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列算式.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3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本小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与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现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技巧,以便将方程变形为比较简单和计算比较简便,这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

2.教法建议

(1)本节是通过一个引例,介绍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

(2)讲完加减法后,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题1老师自己板书,剩下的两个例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点评.

(3)讲解完本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也就是说:

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渗透化归转化的思想,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能运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特征,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同时在运算中注意归纳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个同学说出结果.

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①,得

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观察一下,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

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教法说明】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例1解方程组

哪个未知数的系数有特点?(的系数相等)把这两个方程怎样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一个学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②,得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2)用②-①可以消掉吗?(可以)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

(3)把代入①,的值是多少?(),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

练习:P23l.(l)(2)(3),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小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是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例2解方程组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

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2或②×3)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学生活动:总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P231.(4)(5).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2)已知,求、的值.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第(1)题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得解,也可以把四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中,利用检验的方法解,这道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2)题通过分析,学生可得方程组从而求得、的值.此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扩展

1.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

3.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241.

(二)选做题:P25B组1.

(三)预习:下节课内容.

参考答案

篇4

北辰小学:向银花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二.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最近学习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深深地感到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们的教学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应以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1.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试一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9.510

=(

0.200

=(

7.3

=(

10

=(

我会口算:

2.5-1.3

=(

0.15+0.32

=(

1-0.3

=(

0.5+2.5

=(

2.

竖式计算下列两题。

475+34

=

385–59=

提问:说说整数的加减法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对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改成两位小数加减法,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复习,唤醒学生的旧知,以旧促新。使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的新知达到正迁移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1.迁移旧知,探索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加减法。

①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要用到水和电,大家知道自己家的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吗?

②正南街一号这个月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出示教材第78页,情景图)

③你能提出什么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吗?(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情景图)

设计意图:出示日常生活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给出的信息,估算一下正南街一号的水电费大约需要多少元?

(3)尝试列横式、竖式算一算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逐步将信息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自主提问,并让学生在估算中运用小数的近似数等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索,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指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生板演:

24.83

+

51.6

=73.43(元)

21.83

+

51.6

73.43

3.观察比较,归纳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观察比较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过程,进一步感知小数加法的算法。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这道小数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对齐。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用红色粉笔突显出各题的小数点。)

师:在竖式中的“8”和“6”为什么要对齐?“1”和“1”又为什么要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利用归纳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教材第79页,算一算,6.27+28.93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6.27+28.93=35.2

6.27

+

28.93

35.20

师: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怎么办?是否可以去掉。根据是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蓝色粉笔把竖式中的计算结果“35.20”末尾的“0”分别划上斜线,并把横式中的计算结果“35.2”末尾的“0”分别擦掉。

(3)理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根据汇报,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并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编成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出示顺口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法和一位小数加法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法,进一步感悟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更便于学生应用方法指导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所计算的都是小数加法问题。现在请看一道小数减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2情境图)

(学生尝试计算)

生板演:

49.5—32.48=17.02(吨)

49.5

-

32.48

17.02

(1)探究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①师:在竖式中被减数中谁和减数中8对齐相减呢?请你想出理由说给同桌听听。(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②师:“49.5”百分位上的数是几?添“0”的依据是什么?

③师:49.50—32.48计算中,百分位上怎么减?

小结: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减,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位数少的小数末尾添“0”,使相减的小数的位数相同。

(2)探究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教材第79页,算一算31—4.27=,你发现了什么?被减数是什么数?

汇报交流:在计算中,你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②在竖式中为什么要把“1”和“4”对齐相加呢?

在31的后面先加什么?

再添什么?

34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两个0?

③小结方法:当被减数是整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在这个整数右下角先添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0”。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两个特殊的“例题”,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尝试与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和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突破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减以及整数减小数这一教学难点。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1。

师生示范,然后分小组活动。

(四)闯关游戏

习题:

1.教材第81页,练十二,第1题。

50+8.56=

8.1-3.26=

2.教材第81页,练十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2.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u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4.83

+

51.6

=73.43(元)

21.83

+

51.6

73.43

49.5—32.48=17.02(吨)

49.5

-

32.48

篇5

足部反射疗法的来龙去脉

“脚部按摩健身法”又名足部反射疗法,它渊源于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在中医学理论中,有“寒从脚下起”、“人老足先衰”、“肾主骨”、“涌泉为人体元气之所在”等记载。闻名世界的“足针疗法”,已为中外学者所知晓,我国民间,也有“搓脚心”防病健身之说。台湾学者若石先生根据《病理按摩》一书和中医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理论,创设了“足部反射疗法”,而且还发明了保健按摩脚踏板。如今,这种按摩健身法和脚踏按摩板已传遍了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国,美国、联邦德国、瑞士、新加坡、苏联等国家。1988年,联邦德国的科学家们,又发明推出了一种“电子按摩脚踏板”,踏板上有192个突出,采用电子自动按摩足部,可用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和健身。

足部反射疗法为何能防病疗疾

足部反射疗法,与我国古老的、足针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足部反射疗法理论认为,脚是全身上下内外器官组织的缩影,头、手、足、四肢、躯干、眼、耳、口、鼻、咽、喉、心肝、肺、脾、肾、胰、肠……五脏六腑等等人体器官组织系统,在小小的脚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点(如图分区所示),经常或定时按摩刺激某些相应点部位,可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内分泌平衡,而迭到防病却病健身的作用。

从中医经络理论来看,在人体足部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6条经脉通过-,且与带脉、冲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的走向与交会甚密足部有近40个穴位。通过这些经络穴位,将足部同整个人体上下内外、五官七窍、五脏六腑、肌肤皮毛筋、骨沟通,就是说,通过手工或机械的对足部按摩刺激,时身体某一系统组织,或柴一器官部位产生一定的反响,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病祛体健的目的。

再从现代医学神经解剖上来看,足部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跟内侧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等等,通过按摩刺激,作用于神经、血管、体液,可通过神经――血管――体液的作用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足部反射疗法应用反应点

足部反射疗法应用是按左、右足底,足内、外侧面及足背面五大区域61个反应(相应)点而标示出号码,患者可根据本身出现的病症,找出相应的号码区自行(或请他人)采用按、压、摩、揉、搓、掀、指压等法,亦可用钝圆木棒工具按、压、摩、揉。图示按摩取穴,可取同侧,也可按中医治法左病右取、右病左取施治。图示按摩部位号码区:

右脚底区:①头,大脑左半球②左额窦③脑干、小脑④脑垂体⑤颞叶、三又神经(左)⑥鼻⑦颈⑧左眼⑨左耳11斜方肌、颈、肩部12甲状腺13甲状副腺14肺和支气管15胃16十二指肠17胰18肝19胆囊20腹腔神经丛21右肾上腺22右肾23右输尿管24膀胱25小肠26盲肠、阑尾27回盲瓣28升结肠29横结肠30生殖腺(卵巢或)

左脚底区:①头、大脑右半球②右额窦③脑干、小脑④脑垂体⑤三叉神经(右)⑥鼻⑦颈⑧右眼⑨右耳11斜方肌、颈、肩部12甲状腺13甲状副腺14肺、支气管15胃16十二指肠17胰20腹腔神经丛21左肾上腺22左肾23左输尿管24膀胱25小肠29横结肠30降结肠31直肠3233心34脾36生殖腺(卵巢或)i

足内侧区:⑥鼻13甲状副腺24膀胱38髋关节40腹部淋巴腺49腹股沟50子宫或前列腺51尿道、或阴道52、直肠53颈椎54胸椎55腰椎56骶椎57内尾骨61肋骨:

脚外侧区:⑤三叉神⑩肩35膝36生殖腺37月经不调(可治月经不调)38髋关节39胸以上淋巴腺42平衡器官(内耳迷路)43胸44横膈膜58尾骨外侧59肩胛60肘关节61肋骨:

脚背面区:39胸以上淋巴腺40腹部淋巴腺41胸部淋巴腺42平衡器官(内耳迷路)43胸44横膈膜45扁桃腺46下腭47上腭48咽喉、声带、气管49腹股沟61肋骨。

足部按摩适应症及注意点

脚部按摩适应症较广,如遗尿、膀胱炎、输尿管炎,关节炎、风湿病、痤疮、脱发、湿疹、厌食、胃扬神经官能症、牙龈炎、胃脘痛、疲劳、糖尿病、慢性阑尾炎、神经性腹泻、结肠炎、便秘、痔疮、心绞痛、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淋巴腺炎、神经痛、偏头痛、失眠、腰腿痛、月经不调,阳痿、咽喉痛、感冒、耳鸣、肩背痛等等慢性疾惠。

篇6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法;实践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有较高课堂驾驭能力,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各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为载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教师要处理好导和学、讲和练、思和做、个体与全体、学生与导学案等几方面关系,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完善教学模式,完成高质量课堂教学任务。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多方面加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学习目标和方法。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尽量做到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能力,激发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反馈作业四部分组成,而贯穿这四要素是知识线、能力线、学习方式和创新性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力争课前了解新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书上的重要内容,关键性、突出性问题或易混淆的、易出错的问题,可通过正、反方面或举一反三,设计成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辨析是非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小组集体讨论解答。

导学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很有必要,其原因是因为:1.通过简单的几个问题设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及中心任务。2.学生看到批改分数会有成就感和激励作用。3.锻炼了学生做题速度。4.学生如果有错误课下想要改错也很容易。当堂检测题的设计需要注意:时间把握5分钟左右;题量5-6道题为佳;及时批阅,要有时效性,切忌拖到第二天;注意梯度,以中等偏简单为主,最后一题可以稍难。

四、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实践

导学案教学关键是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六个环节:一是导入新课:对上一节课的复习引导进入(约2分钟);二是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同时教师巡视、督查,重点指导中、差生,学生准备两支笔,黑色完成自学任务,红色笔用于纠错(约10分钟);三是展示对碰:在课中,学生展示自己或小组学习成果,以板书、登台讲解、质疑对抗、交流导学案等形式进行(20分钟)。四是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指导,适时介入,个别问题随机点拨,重点难点、主干知识和问题整合点拨,归纳小结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点拨;五是拓展小结: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和练习题,当堂检测,进行巩固、拓展、反馈所学知识,并注意模块知识的链接和深化。并收本次,发下节课导学案(约13分钟);六是课后反思: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备课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当然其他导学案基本大同小异,要灵活运用,不能照搬硬套。

五、导学案的落实

1.导学案落实首先要靠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的认可及重视,教师才能大展宏图,导学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落实导学案与落实教学常规、落实双基是一致的。导学案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定针对性,需要精选、精讲、精练,课堂上利用导学案、讲解导学案,课后学生练习、巩固导学案与掌握教材有机结合,教师应注意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同时检查,或提问、或批改、或辅导、或答疑,千方百计做好学生消化吸收工作。

篇7

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打击非法、规范合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努力促进我市烟花爆竹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具体目标是:坚决排查、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窝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违法行为;督促和引导企业改进安全经营条件,规范烟花爆竹企业经营行为;不断提高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最大限度地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即开展集中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从现在起至明年三月是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活动的高发期,针对当前“打非”工作的严峻形势,市安委办制定了《昭通市烟花爆竹打非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县区安监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及时开展工作。从现在起至11月上旬,组织烟花爆竹“打非”工作组对乡镇、村、社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情况进行一次全方位拉网式排查,迅速形成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对于可能藏匿生产经营非法烟花爆竹的区域、场所,要一个不漏、进村入户、登门入室、不留死角;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

(二)以“打非”为契机,强化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今年以来有的县区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抬头。对此,年初市安监局发出通知对“打非”工作作了专门部署。从进展情况看,各县区工作较不平衡,对比反差大,大部分县区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按照文件要求开展了联合“打非”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少数县还没有真正开展“打非”行动,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突出。希望各县区安监局要切实承担起对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职责,认真履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许可审批职能,严格查处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严肃查处烟花爆竹安全事故;主动配合公安部门做好侦查非法生产和打击非法经营、运输活动;主动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工商登记注册工作;主动配合质监部门做好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管。对于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经营单位,日常监管一定要到位,突出对运输、经营、储存各个环节安全隐患的排查。要重点检查零售网点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实行专柜销售,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安全防火距离是否符合要求,仓储是否超量等。按照国家标准零售经营场所面积10-20㎡限存50箱,20-40㎡限存150箱。以昭通零售经营网点的实际状况,零售经营场所都在20㎡以下,对应的限存量要求50箱以下,违者依法论处。批发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危险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雷、防静电等工作,保证报警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避雷静电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消防设施和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和完善配送制度,由有资质的运输车辆直接将烟花爆竹产品配送到各零售网点,禁止烟花爆竹与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装托运,更不能通过客运车辆顺路带货,以此减少零星运输的危险性。只有通过细致的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防止烟花爆竹事故发生。

(三)强制推行烟花爆竹“四项制度”建设,落实监管责任。一是严格定点进货制度。二级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必须在云南省内定点生产厂家和一级批发企业进货,三级批发企业必须在昭通市内二级批发企业进货,零售点必须在所属县区三级批发企业进货。各级经营单位不得越级进货,违规进货,一经查实,一律视为经营非法物品予以处罚;二是严格审批制度。批发企业进货,必须凭当地安监部门出具的准购证明,到公安部门办理准运手续,方可进货;三是严格封笺制度。二级批发企业在省内定点厂家或一级批发企业进货必须要有省安监局监制的封笺,三级批发企业到二级批发企业进货必须要有省、市安监局监制的封笺,零售点到三级批发企业进货必须要有省、市、县区安监局监制的封笺,否则视为经营非法物品予以处罚。各级批发企业的封笺要妥善保存,不得将封笺交给下一级单位自己张贴,若违规张贴封签,一经查实,将予以行政处罚或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四是严格进出库登记制度。二、三级批发企业烟花爆竹进出库登记必须录入微机管理,将出入库的烟花爆竹类别、品名、药量、厂家、数量、购销时间,由电脑打印清单,加盖公章后,方可发货。批发企业和零售点必须保管好购货单或售货单,留用两年时间备查。批发企业烟花爆竹制品没有进出库台账的以销售非法制品论处。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安全意识。要继续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危害性,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突出的县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把宣传工作做到村、做到社、做到户。各县区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采集机制和良好的“打非”社会氛围。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工具软件 案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52-02

1 研究背景

当今,软件产业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软件开发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非常严重[1]。然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软件人才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中高级人才的匮乏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软件工程是大学培养软件人才的必修课程,更是中高级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专业素质之一。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从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到小型医疗设备(如彩超/B超,心电监护仪),都必须要集成对采集的医学图像或信号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软件工程的知识,以便为高端的医疗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和医学分析仪器设计优秀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奠定基础。由于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都比较抽象,国内高校的软件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尚处在一种探索和发展阶段。其教学方法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思路为主,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通常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利用相关的专业工具软件和所学理论知识来实质性地开展项目,推进项目和维护项目,即实践能力不足。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2]。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将一套专业工具软件的实践使用、案例分析和抽象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用工具软件分析和设计具体案例中,更深刻和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软件工程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知识来管理和开发软件项目的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有选择地集成了数个当前软件工程领域内流行的专业软件分析工具,并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分析和设计具体的项目案例,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践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部分相关知识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让培养的学生既熟悉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主流分析工具,又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并使之融会贯通。我们认为通过使用相关的具体软件工具,来一步一步实现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将获得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案例分析方式更好的、更生动的教学效果。此外,熟练掌握这些专业分析工具本身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一环,让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高效的实践活动是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最佳途径[3]。而如何保证实践活动的高效率呢?在我们这个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中采用了以下两个方面来保证:(1)选取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最流行的软件设计和分析工具。通常这些软件管理和开发的专业工具已经将软件工程领域业界的通用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中,就会不知不觉地以软件工程的思维方式和开发模式来管理、分析和设计软件,从而实现了将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贯穿于学生开发实践的全过程。(2)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的软件开发案例集合。这些案例的选择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了具体的目标。在管理、分析和设计这些软件开发目标中,学生将掌握这些案例是如何从需求一直做到测试的,理解每个步骤之间的演变过程,弄清楚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掌握这些阶段的模型是如何推导的,并且是如何保证可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如何管理的。

2.1 专业软件工具的选取

依据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和当前软件工程邻域的流行的专业分析设计工具,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种软件工具:IBM公司的Rational Rose、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和HP/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功能测试工具WinRunner。各软件工具描述及使用工具的教学目的如表1所示。这三种软件工具的学习使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工程的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参考工具中的开发案例,了解该领域最新的发展成果。

2.2 软件开发案例的选取

软件开发案例需要精心地选取,选取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案例又分为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教学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引入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应以应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案例为主线,以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为辅线,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的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教师自己熟悉的软件项目,将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案例引人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案例,即学生在实验课中及课后需要完成的软件开发实际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定数个复杂度中等的实际案例。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教学和实践案例可以选择心电监护仪、MRI图像重建和显示、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学图像显示和分析软件等具体的实际案例。在这些实际案例中,由学生们自由组合的小组任意选其一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开发,并上交开发的实际成果,如软件规格说明书、分析设计中的各种文档视图、独立运行的开发软件和源代码、测试规格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等等。这种将感兴趣案例和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又体会到软件工程中的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知识的重要性。

2.3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具相结合

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均可纳入每个软件的软件生命周期中。而在软件工程业界各种软件工具中,某一些完整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项开发活动,如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而另一些则专注于某一项软件开发活动,使该项软件开发活动功能更专业更强大,如Win Runner。这些软件工具都提供了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整的建模解决方案,都支持统一建模描述语言(UML),包含各种软件工程建模的动态或静态视图。在选定了具体开发案例后,让学生以开发组的形式,运用这些软件开发建模、测试工具来完成相关软件开发案例的开发工作。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鼓励阅读这些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这不仅有利于对书本上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如何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最终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每一个软件的熟练使用本身就是需要对软件工程专业邻域知识牢固掌握和相关开发案例的详细分析,需要大量的实践时间。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先抓住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这条主干,完成对软件开发各项主要开发活动的学习理解。其它更深的问题及细节可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学习完成。

3 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软件工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将软件工程知识、案例实践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专业针对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将本课程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计算机类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应初步具备程序设计(如面向对象的C++语言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图形化界面设计等相关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将理解、掌握与软件工具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在软件工程开发实践中,深刻理解什么是软件工程,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软件工程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体会运用工程化思想进行软件开发,进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的重要性;再次,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将“课堂讲授、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三者紧密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让学生切实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思想,无需死记硬背。“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是根据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软件工程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在掌握高效软件工具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是进一步阅读相关的软件工程及项目开发方面的书籍,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了解先进设计方法和最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运用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结合。这可以通过选取具有该专业背景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来实现软件工程知识在此专业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此外,以介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相关专业软件的设计特点为辅助,使学生了解当前软件工程在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开发中的最新成果。

4 结语

软件工程是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多种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工具使用和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实践紧密结合。此外,本教学方法紧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具有该专业背景的开发案例,有效地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本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医疗设备及仪器的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软件开发高级人才做准备。本教学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学生的好评,当然本教学方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孙水华,郑磊,林志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1,14:16-18.

篇9

一案例教学法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该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2]。

第一,从教学目的来说,传统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其缺点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而案例教学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科研和生活实践,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代表性。通过案例的学习,能掌握隐藏在案例后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从教学材料和授课方式来说,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教科书,其典型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案例教学使用的教学材料是独特的教学案例,并且这些教学案例一般都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

第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教材熟悉、思路清晰、表达清楚,使学生掌握了教师的“真理”,责任就算尽到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可能比学生懂得多,但教师的角色并不是权威,应定位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案例讨论的参与者。

第四,从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和受支配地位。其角色是认真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自主学习和研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作用和意义:通过真实性的案例,能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矛盾,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师生角色的转变,有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解决现实案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学习和处理各种知识和信息,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学习和处理能力;在解决现实案例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体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唯一,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高度互补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3]。该方法以问题为核心,其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必要的知识;二是不单纯只为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强调问题的解决。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个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

PBL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在案例教学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着多个疑难问题。换句话说,要解决一个代表现实课题的真实性案例,需要将其分解成许多个问题,通过每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整个案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每个问题背后所包含的知识,所有知识的集合则构成了案例背后隐藏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基于问题的教学”;而“基于问题的教学”中的“问题”,并不是随意设置的,需要以案例解决的路线为指引进行设置。

三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平台

我们以生物信息学为课程平台。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数据的一门学科[4]。它主要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即管理好这些数据;二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即利用好这些数据。它是生命科学领域里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课程,可整合和串联各门主干课程。

(二)具体实施

1分组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主要是每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将能力互补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每组控制在4-5人左右。

2提出教学目标,布置真实性任务(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并非随意拿来,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汁。其一,所选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其二,所选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其三,所选案例要难易适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基于上述三点,我们选择了“某个新基因的发现与鉴定”这一真实性科研课题作为案例。

3以案例完成的步骤为主线,设置相应的问题集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要花一定时间仔细研读思考,对下列问题一定要成竹在胸:选用此案例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案例将可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研读思考、翻阅教材和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归纳成问题集,作为学生解决案例的线索和依据。按照这个原则,我们设置了以下11个问题,构成问题集:(1)生物数据库是如何架构的,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生物数据库,该如何识别与理解?(2)如何通过国际上的生物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数据库内的生物分子数据进行使用?(3)如何通过各种常见的双序列比对软件完成对生物分子的两两比对?(4)如何通过各种常见的多序列比对软件完成对生物分子的多重比对?(5)如何利用EST数据库获得基因重叠群?(6)如何完成新基因的拼接获得?(7)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理化性质分析?(8)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启动区域分析?(9)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CDS区域分析?(10)如何完成新基因的人工翻译?(11)如何完成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4定期讨论

定期安排学生集中讨论。每次讨论主要完成两方面工作:一是对问题解决和案例完成进展情况进行报告,二是对所遇到的难点进行互相交流。教师全程参与,对疑难点做出提示和建议。

5成果汇报

案例完成后,进行集中汇报。让学生对期间所做的工作、获得的结果进行汇报。

6教师评价、反馈

由指导教师对案例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学生的科研、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7延伸阶段

鉴于生物信息学都是在临近毕业时进行教学,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将案例扩展成毕业设计,进行模块化分流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习是一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方式,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实施,大大转变了师生的角色和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从知识论转向主体论,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伙伴;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同时,真正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他们以往个体式、接受式、知识学习导向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合作式、探究式、能力培养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良好,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2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究其根本,实际上都在强调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在知识的不断更新中挺立潮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实施,我们确立了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性很强的案例与相匹配的问题集,把知识获取方式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

[2]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91-92.

篇10

1.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重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必须首先要知法懂法。我校结合农村实际和学生实际经常性地开展一些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们具备了基本的法律常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精心育人、团结互助、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2.不断探索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效果上下功夫。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是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守法习惯。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法制教育课。将周会课改为法制教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单周进行法制教育,双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班主任老师任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和传授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二是举办普及法律常识的讲座和展览。三是结合一些特殊教育日,比如“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开展一系列专题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五是狠抓学校安全教育,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双向协议书》,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将每学期开校的第二周确定为“安全教育周”,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签名活动,让学生定期重温签名,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3.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相反,坏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改正困难,发展下去,还有可能成为违法的诱因。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抓好《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

4.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参与学校法制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一是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法制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法律常识,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教育质量。二是高度关注对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首先对父母亲外出打工的孩子,摸清底子,登记成册。其次由班主任与打工学生父母建立电话联系,由其父母再通过电话、书信等渠道对子女进行督促管理。今年上半年,我校五年级一学生,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其奶奶照顾生活。因奶奶年老体弱,疏于管理,导致该同学任性放纵,学习成绩下滑,一段时期纠集同学喝啤酒、抽烟,还将弹簧刀带到学校。针对实情,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其父母回家与学校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在学校和其父母的配合教育下,该同学逐渐发生了转变,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三是与村组干部加强联系与沟通,通过他们了解一些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同时请他们督促家长或监护人管理好孩子。

5.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转化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一是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首先摸清学生情况,排查学困生和“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报学校教导处存档,建立各年级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档案。二是学校制定了学困生、“问题学生”转化的专门措施及目标,统一安排对各年级学困生进行定期检测、验收。三是各课任教师和学困生签定帮教转化协议,同时在各班级还采取小组合作帮教及一对一“小老师”帮教等形式,在思想上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规范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四是学校定期组织各学科转化学困生、“问题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加强年级、学科间的协调同步发展,齐抓共管,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五是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树立“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评价理念,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尊重和信任他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使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得到了提高,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重新树立了信心和理想,打架淘气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