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09: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亮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月亮教案

篇1

“这次画展,对于两岸通过交流,加深了解、理解,进而深化感情,共同携手创新乃至复兴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以“多元化时代的台湾美术”为主题的论坛上,李永萍作为嘉宾致辞。正如有人评价的那般,李永萍的语言风格“果断、明快、有魄力”,但作为一位曾创办并领导前卫艺术剧团达10年之久的文化人,谈起本次画展,她颇显动容。“两岸自20年前开始交流,近10年交流加速,突破了许多瓶颈,但这一展览是过去无法达成的事情”,她说,“两岸分隔60年,台湾美术的发展史正是我们观看两岸差异以及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图像呈现”。

李永萍谈到,台湾文化杂糅了荷兰、日本、美国等多元文化,这是来自历史的烙印,但“台湾承袭中华文化是无法抛开的血缘联系”。“完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两岸的共同使命,而未来华人文化地位的崛起以及华人文化品牌的出现,还要寄希望于两岸的共同合作。”她认为,文化的创造力,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达到高峰。

“两岸的政治问题不管如何复杂,只要持续推进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文化交流越多,就越觉得两岸是一家人。”在这样的观念下,李永萍提出“文化再创造”的理念,即对原创文化的支持,以及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发掘。她也举例指出“文化创意”已成为台北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形态,台北市平均每5家企业中有2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每年“文创”产值增幅超过6%。而两岸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更可以寄希望于两岸合作,将传统艺术艺术融入民众的生活中,继而发扬光大。

倪再沁:本次画展只是一个开端

在前来参加“美丽台湾”展览的艺术家中,倪再沁是比较特别的一位。简约的衣着,云淡风轻的神情,看上去很像一位颇具风骨的学者。诚然,任教于台湾东海大学的倪再沁,不仅在美术系担任教职,还长期从事文学与美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身兼专业评论家、艺术家、教育者、艺术史学者、行政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倪再沁对于世界的认识不仅以美术的方式,还具有独到而深刻的文化视角。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大陆参展,但对本次画展,他却投以不同以往的期望,“交流,会起到借鉴、对照、促进的效果”,倪再沁说,“两岸一开始的交流都是制造业、经贸业,现在进入文化领域,可以让两岸一同思考在所谓的现代性、当代性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与我们的民族性、主体性不合的东西,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看到大陆美术界的一些问题,也期待大陆美术界指出我们的盲点”。而两岸的交流最终要回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这个现实层面上。他不无痛心地谈到:“今天现代性、当代性基本上是西方的东西,游戏规则是西方人定的,艺术的规则也是。我们谈现代性是在他们的游戏规则里谈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点上,倪再沁敏锐地捕捉到了本次展览形式的特别。“这次的展览是同台湾民间的一次合作,这次的尝试是一个开端。”他快人快语地指出,虽然官方与民间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官方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拿出来的东西规格化、比较准确,但民间的东西差异性比较大,有时候可以达到特殊的效果。尽管有些时候也会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不能过于求全责备”。

倪再沁也同时指出,目前的文化交流仍多以联谊活动为主,较少深入到学术层面。他对两岸文化艺术界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希望能从文化联谊走到更深层的思想性,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前进作用”。

朱为白:中国精神是最重要的主题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面对未来、国际,面对西方话语权,一定要握紧中国的感觉,否则人家不一定欣赏你,进行中华文化国际上的复兴是很重要的。”

在台湾画坛,作为一位无论是在材料与技法、观念与风格上都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朱为白的艺术可堪称与时代紧密相连。在他将近60年的创作历程中,他不仅只表现一种视觉形象,更着意于表现一种扎根传统,与时俱进的艺术理念。

认真参观过展览,这位87岁的老艺术家满怀深情地说:“本次展览历史意义很大,通过它,可以看到台湾社会文化一百年来的演变,一个艺术发展的背景。虽然它经历了不同文化浸染,但最终导向了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两岸美术发展之中最重要的主题。”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意识的艺术家,朱为自强调民族意识对艺术、乃至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传统文化自然地发自于每一个艺术家的内心,自然地流露在他的艺术中。只有纯粹的超越于政治的艺术,才可以发展得更快,从台湾艺术的发展来看,有了现代的艺术,才有了时代的发展和后来台湾的起飞。”

朱为白认为艺术开拓是无限的,但艺术家内在的对于传统精神的传承,才会激发出艺术家更强的生命力。在这一方面,他表示两岸可以携手并进。“两岸可以相互学习,并加入个人体悟,在发展的方向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精神理念,在两岸美术交流之下,发展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而精神的总指向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他格外强调艺术的创造性,“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不仅创造了自我的艺术理想,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对原创精神的开拓”,“艺术家一定要敏锐地感知当下时空的感受,将它与民族的精神、生活的环境、时代的演变及个人生命的成长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艺术真正的发展”。

廖仁义:找回两岸同胞相知相惜的情感

“如果没有过去20多年的交流作为基础,这个展览不可能顺利走到实现的这一天。每个人都知道过去这段交流虽然硕果累累,却也得来不易,因此,我们非常珍惜这个历史时刻,决心办好这个展览,才不辜负过去辛苦为两岸交流打下基础的前辈,也才不辜负两岸为此次展览付出心力的每一个人。”作为“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策展人的廖仁义对记者这样说道。

篇2

**市交通局:

为加强市场监管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按照省交通运输厅质量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要求,我局对全市公路桥梁工程项目开展“质量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新颁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主题宣贯。我局统一购置了《辽宁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和全省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勤修内功,将“质量月”活动作为提升自身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学习质量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推动质量安全监管理念落到实处,夯实质量安全监督基础,全面提高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执法水平。

二、积极推进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提升行动。以贯彻落实省交通厅“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把品质工程创建工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质量发展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牢固树立“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勘查设计、施工方案等关键环节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示范项目的内在品质。除抓好绥三线品质工程创建外,确定北票市京沈线改造工程为市级“品质工程建设试点项目”,凌源市碾小线桥梁工程为农村公路“品质工程建设试点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市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三、加强原材料产品质量抽检。对水泥(水泥物理性质试验)、粗集料(筛分、针片状试验)、细集料(筛分、含泥量、小于0.075mm含量试验)、钢筋(拉伸、弯曲、焊接试验)、砂砾(筛分试验、压碎值试验)、沥青(针入度、沿度、软化点试验)、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和级配试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主要材料的主要指标加大抽查力度,对抽检结果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清除,把好各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关。

四、全面推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开展试验检测专项整治和检测数据打假行动,综合采取各种检查验证措施,对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试验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或挂靠证件、试验检测机构执业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全市试验检测工作标准不降。

五、积极开展全市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行动。成立了公路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行动通知,严格落实公路建设与养护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各阶段做好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公路交通标线设计,明确材料要求、设置位置、颜色、形状和尺寸,明确逆反射亮度系数的要求,以确保公路正常使用期内安全使用。

篇3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篇4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古诗词,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理解动态描写。

二、核心素养

体会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学习动态描写。

四、评价任务

背诵古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

(1)《四季之美》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读了《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第二个不带引号?

(3)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寻找月亮的?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如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五)评价检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旷(

)怡

翩翩(

)(

夜(

)降(

应(

)不(

2.补充句子。

(1)

,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

动态之美

古诗词三首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篇5

繁星当空,远处依稀可辨的灯光,又让我忆起那段美好的日子,与您在同一屋檐下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现在就让我化作春风,再次来到您的面前,倾听您孜孜不倦的教导。

喧闹的街道上行人往来不绝,这里没有微风掠过树叶的声音,没有知了的歌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黑暗仿佛吞噬了世界,踱步走出小巷,空气不再那么压抑人心,眼前是一小片草丛,坐落在一旁的屋子,这就是目的地,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冷冷的面孔,我猜想你是位严肃的老师,我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你便开始讲课。在与您相处之中,渐渐发觉讲课时的您并没有平常那么严肃,反而让人感觉到一份亲切。

一次偶然的机会,深夜之中,教室里只有我和您,我向您请教,您翻开教案,开始点拨思路,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灯光或隐或现,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在这个空间里洋溢这一份独特的气息。您的汗水滴到桌上,您的话语刻进我心。茫茫夜空却遮不住我的睡意,我走神了,您发现后,轻拍我的肩膀,说:“集中注意力,这道题很重要!”您并没有责备我,而是默默鼓励。突然有一股暖流从我的肩膀延伸至全身,我呼吸着温暖的空气,感受到您的心跳。我们的心跳一快一慢,节奏有序。这仿佛是一首歌谣,叙说我们在一起的种种回忆。

篇6

天空中的飞机,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得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空去旅行观光,我们可以到月球上去参观,这一切激发了幼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遐想。

孩子们经常会问“太空中有人吗?”“火箭是怎么飞上天的啊?”“除了火箭还有什么能飞到太空啊?”“宇航员在太空中怎么生活呢?”等问题。这一主题从太空中的秘密引发,幼儿通过参观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等,激发了探究太空的奥秘的愿望,积累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发了想像力和求知欲。

二、主题教育价值预设

1.对天空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愿望、有好奇心、爱做科学实验。

2.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及其用途,积累一些有关天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喜欢看科普读物,能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能用语言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4.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现出形式多样的航空工具,运用语言、游戏等方法,表达对太空科幻活动的兴趣。

三、主题活动预设网络图

四、主题环境

主题墙――飞向太空 吊饰――星球

幼儿手工作品――太空人 立体造型――火箭

五、精选活动教案

活动一:月亮上有什么(绘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像“月亮上有什么”,并将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2.绘画时能大胆下笔、大胆用色画出内容丰富、色彩丰富的画面。

3.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班幼儿范画。油画棒、勾线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经验准备: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太空、月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星空图,引出故事。

教师: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月亮上有什么呢?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2.幼儿大胆想像并绘画。

(1)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想像、表述“月亮上有什么”。

教师: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机器人、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高速公路……

(2)欣赏大班幼儿美术作品,鼓励幼儿知道要画出丰富、完整的画面。

教师:这些是大班孩子的画画,看一看,他们画的月亮上都有什么呢?

(3)提出作画要求。

教师:月亮上会有什么呢?相信小朋友还能想像出更多奇特的事物。下面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然后把你想像的事物大胆地画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大胆下笔把月亮上的奇特事物画下来。

提醒幼儿画出丰富完整的画面内容。

3.幼儿作品欣赏及展示。

(1)将幼儿的绘画成果展示出来,布置成“月亮展览会”。

(2)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二:参观科技馆(社会)

活动目标:

1.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拓展知识储备。

2.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能大胆提出问题,探寻自己想了解的知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活动准备:

事先与科技馆工作人员做好联系;幼儿已有一定的航天知识;幼儿准备好想了解的航天知识问题。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活动,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科技馆,你想了解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2.交代参观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师:参观时排好队跟着老师按照顺序进行参观;保持安静;要大胆地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你找到的答案记在脑子里哦。

3.组织幼儿进行参观,重点观察有关航天的知识。

请工作人员介绍航天知识。

(1)人类飞翔历史。 (2)各种航天器(太空船、火箭、卫星等)。 (3)地球与月亮、各大行星等等。

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大胆向科技馆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

4.活动结束。

(1)组织幼儿与科技馆老师告别,安全回园。

(2)请幼儿将自己探寻到的答案,以及感兴趣的航天知识做记录并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三:我和星星打电话(歌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唱准附点节奏,唱清楚歌词。

2.能和同伴分角色合作表演唱,表现出歌曲愉悦的情感。

3.对了解太空、探索太空的秘密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与歌曲相匹配的图片;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拉拉勾》。

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两段生气、愉快的情感;

能大方地和同伴合作表演歌曲,唱歌时与同伴有眼神交流。

2.学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1)教师念儿歌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来听一听,她和星星说了些什么呢?

(2)提问,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回顾歌词。

教师:他们说了什么呢?

(3)带领幼儿看图片,跟着节奏念歌词。

教师:这个儿歌加上好听的音乐就变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名字是《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师:我们也来跟着歌曲节奏和星星打个电话吧。

(4)师生幼儿跟着节奏共同试唱歌曲。

3.多形式巩固演唱歌曲。

(1)教师、幼儿分段唱,教师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星星;教师幼儿交换角色演唱。

(2)男女交换角色演唱歌曲。

(3)鼓励幼儿为歌曲加入动作,两人分角色合作演唱歌曲。

(4)幼儿集体表演唱1~2遍。

4.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结束活动。

要求:边唱歌边表演歌曲;听到音乐信号再进行躲闪,躲闪时安静有序。

活动四:火箭为什么能上天(科学)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神九升天实录、气球若干、卡纸箭头。

活动过程:

1.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初步了解火箭升天的原理。

教师:火箭为什么能升上天?

教师小结: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

2.探索物体反作用力的原理。

(1)制作火箭,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卡纸和气球,做一个小火箭,然后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把这个小火箭送上天。

(2)探索送“火箭”上天的原理。

教师:你的小火箭送上天了吗?你用什么方法将小火箭送上天的?送火箭上天时候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请你来试一试。

(3)根据幼儿探索情况,边请幼儿示范边进行小结。

教师:先往气球皮里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4)合作探索气球大小对飞翔结果的影响。

教师:气球吹得大和气球吹得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得一样高吗?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请你找一个好朋友,先商量好谁吹一个大球,谁吹一个小球,然后一起松开手,比一比谁飞得高,谁飞得时间长。

3.进一步总结火箭升空的原理。

教师:我们的气球吹得越大,气球里喷的气体就越多,小火箭就飞得越高,飞得时间也就越长。

六、主题活动反思

对于“飞向太空”这个主题,幼儿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投入和积极性都很高。幼儿通过参观、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太空的奥秘有一定的了解。

篇7

随着课本一页又一页的翻开,校园的一切沐浴在阳光的中。校园渐渐地热闹起来,大家都知道时间的紧迫。学生、老师们夹着书本,急促地行走着。

时间依旧在流动,校园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美丽动人。校园内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粉笔在黑板上摩擦交织而成的一片数字,在校园内的每个教室不停地反复着。如果说这朗朗的读书声是一首歌,那么这黑板上的每一行,每一个字便是音符。如果说学生们是这个校园的美丽景色,那么老师们便是装饰这美丽景色的艺术工人。

当夜幕渐渐降临,周围的一切安静极了。同学们都在认认真真地上着晚自修。我们只能听见轻微的翻书声,老师们轻轻地踏步声,日光灯发出的“滋滋”声。

随着时间的又一次偷偷溜走,同学们晚自修下课。他们还不肯放弃晚上那短暂的时间,依旧拿起书本,坐在霓虹灯下,认真地苦读着。老师也不逊,拿起教案器材,认真地备着课。难道他们不困吗?小鸟都已归屋,星星也都躲进云里,悄悄地偷懒着。月亮大概也困了吧!不然怎么会发出那么一点微弱的光呢?瞧,他们的眼睛已不知多少次揉了又揉。他们一定困了。但他们怎么不快点去休息呢?

篇8

一、操作的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生活

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如:大班科学活动《膨胀》就原由幼儿好奇的发现老师杯子里泡大的胖大海而引发的。在活动中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多种材料(塑料玩具片、钥匙、紫菜、木耳等)让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与操作中发现“什么材料在冷水里会膨胀?”、“膨胀速度的快慢?”、“冷、热水中的膨胀速度”,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老师将讨论的话题又引向生活“生活中还有些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有生活经验的幼儿能脱口而出气球遇到空气膨胀了,爆米花在微波炉里遇到热膨胀了……这一引导又一次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

二、应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指导幼儿

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材料,去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我在组织“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太阳”的科学活动中,准备了幻灯片,并通过老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观察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运转,得出结论: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其他星球随意转。并且准备了些材料,让幼儿来扮地球、月亮、太阳,表演相互之间关系。从活动中让幼儿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幼儿探索思路,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应在活动中注重操作的层次性

我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了不同的科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种子》的科学活动,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有着积极探索与操作的愿望,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

在中班年龄段活动中开展了《吹风,吹》的科学活动。幼儿通过了解风,去观察风的现象,感受风力大小变化和风向。在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如:我们带幼儿到户外寻找风、感知风。让幼儿摸一摸、抓一抓、体会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并让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样能感觉风?引导幼儿运用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讲出自己发现风的办法,并将观察到的风记录出来。我们让幼儿制作风带辨别及测量风的方向,启发幼儿说出其他了解方向的办法。幼儿对于通过自身操作所获得的经验是难忘的。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

大班开展了“蝴蝶”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蝴蝶的身体结构、生长过程及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发现了有趣的“对称”,通过观看课件他们了解到蝴蝶是由卵、幼虫、蛹羽化而成。在随后的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的墙壁上,用纸团、毛线等装饰布置出蝴蝶一生要经过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及探索,用“百种语言”表达其成果。孩子们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图片,开展了蝴蝶展。一系列围绕蝴蝶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中不断生成。

四、应鼓励幼儿对操作结果的表达、交流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他们不能说出活动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可以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他们喜欢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告诉同伴或老师,这里教师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它可以是幼儿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须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大胆、小声地交流,对于胆子小的幼儿更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交流。如开展“双头瓶子真有趣”的活动时,幼儿在边操作时便会小声交流:你的两个珠珠在瓶子的一边,而我的两个珠珠却在瓶子的两边,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同伴间的讨论交流他们能发现不同的科学现象,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种则是指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就是不管在操作过程不是活动结束时的主人活动,教师都必须用富有启发性的、简短的提问,让幼儿把操作结果表达出来。“你看到了什么?看样玩才能看到这种现象?为什么?”“你是怎样玩的?结果怎样?”这对于幼儿理解知识,发慌智力,提高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颜色》教案,我们的目标是把科学与艺术溶合在一起,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艺术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三种原色相互交朋友这一形式,让幼儿自己尝试着运用三种原色相互调配,最后发现原来三种原色会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我们又设计让幼儿把每一次的颜色调配都记录在小纸片上,并为小纸片找家,用每个幼儿的个人记录形成一张张集体记录,并通过不同的个人记录相互对比。这样把科学记录的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同时,通过自己操作尝试,懂得了三原色会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原理。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受限制和拘束,通过自身的感知探究,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感受发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得特别充分,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游戏性的完美结合。可见,实验后记录使我们的孩子动手尝试兴趣和观察对比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篇9

孩童手牵着手,有放牛的,有拾遗麦的,出没在金色的田野。那是农民辛辛苦苦换来的成果,沉醉在喜悦中,孩子最快乐,唱歌、摘野果、做游戏……并肩躺在诱人香气的田园,望着朵朵白云。天,那么蓝,水,那么清,一切一切那么安静而洋溢着快乐。微弱的灯光下,摇着旧旧的扇子,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绽放出最动人的笑容,抚摩着孩子的小脑袋,眼里尽是流露出希望。这美好的一切都将留在此刻,放入雪白的画纸,形成一幅最和谐是仙景图。但,即使是最出色的画家都完成不了这巨作,因为,冰冷的画纸永远都装不下人们的热情。

轻罗小扇扑流萤

一群男孩女孩,花衣衫,花裙子,身上的肥皂香味和清清的花味巧妙的融和在一起。农村的孩子喜欢洗过澡,便到好友家串门儿,好不热闹。而或,一起嬉戏与黑黑的小田野。他们尽情欢笑,尽情蹦跑,追追逐逐,宛如一群天真的小天使。捉过可爱的小蝉,钓过有趣的小虾,点缀静溢的田野的又何不只有这些?闪闪的萤火虫,时而停留在也间,时而飞舞在花丛,惹的小孩满心欢喜。一双白皙的小手,握着一只亮晶晶的小精灵,腼腆地说:“送给你哦!”女孩红了脸。承诺,人间最纯真的承诺,天上的星星调皮的闪着大眼睛,仿佛也在祝福着他们。

天阶夜色凉如水

明月光,照地堂。

人们又开始辛勤的劳动了,而小孩呢?开始上学了。教室里,一双双求学心切的大眼睛望着年轻的老师,专心极了。校园里,也少不了欢乐。简陋的课室,朴素的教案,但,依然能吸引孩子,是他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没有城市小孩先进的用具,可是有他们精心巧制的小玩意,没有城市小孩美味的食物,可是也有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没有城市小孩优越的生活,可是他们依然有快乐的权利。

放学了,又是亨着歌,拉着手,一路嘻嘻哈哈地回家。

路过小庙,他们会诚心诚意地跪下,双手笨拙地合十,在心里无比诚恳地希望平安幸福,说出自己的愿望,然后,互相猜猜大家的愿望是什么,很满意地走了。农村就是这样,平安无事就好了,连小孩都明白。

卧看牵牛织女星

许愿树下,有无数个虔诚的人们。

小孩不懂什么是牵牛织女,只知道婆婆将的童话故事,更不懂什么是爱。

青青的草地上,男孩女孩,都在等着最美好的一刻。当牵牛遇上织女,奇迹便开始了。没有人知道他们一年见一次会说些什么,但人们知道他们是幸福的。

在这静静的夜,许多青年男女都悄悄许下约定。

篇10

【关键词】提问 引领 开启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72-01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该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语,“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的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呢?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尽量设计一些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幼儿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样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同时还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些有效的讨论。要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作充分的考虑与应对,这样才不会被动或被孩子问得瞠目结舌。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巧妙激趣——引领幼儿发散思维的方向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而,“问题”和“思维”就形成了一对互生互动的组合,适时、适宜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向更宽、更广的方向发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幼儿思维的源泉。因此,首先在问题的切入点上要有所选择,应该侧重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在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中,在捕捉孩子兴趣点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能让孩子们兴奋的问题,把孩子们引入到一个自由想象,大胆表达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有的说:“弯弯的,像香蕉”;有的说:“像小船,两边翘”;有的说:“像眉毛”;还有的说:“像圆盘”、“像镜子”……因为兴趣,所以关注;因为兴趣,所以愿意大胆、积极地思考。一个简单、不起眼的小问题,更容易起到指引和促进的作用。给了孩子一个明确的思考内容,也激励着孩子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可贵的是,改变了孩子“人云亦云”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真实、有效的发散。

二 精心设疑——搭建幼儿创造想象的桥梁

在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幼儿园活动效率,才能激发幼儿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而有时重难点的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逐层深入,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疑难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逐个提出,树立一些“路标”,启发幼儿循着“路标”前进,找到解题途径。设置问题时,应该环环相扣,既要考虑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兼顾孩子认知活动的顺序,以便解决问题时能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诗歌《云彩和风儿》中,结合教具,笔者设计了以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平时你看到的云会动吗?”“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你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的?”……听着孩子们的讲述,不禁为他们的想象震惊。从中也深深地感悟到:当孩子的思维形成定势时,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原有问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帮助幼儿跳出原有思维的框架,给幼儿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让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三 质疑引思——激发幼儿持久关注的动力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需要和积极思维。思起于疑,教师应该为启发幼儿思考,巧妙地布阵设疑,促使幼儿因疑而思。比如:在《种子的旅行》中,可以这样提问:“蒲公英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小伞兵,飞呀飞,到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去旅行。你知道还有其他植物是怎么去旅行的吗?”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查找资料。最终孩子们知道了植物传播的几种方法。一个带有质疑性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拓展了幼儿探究的深度,更激发了幼儿求知的欲望。可见设疑、释疑是幼儿获取知识、增长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多一些质疑性提问,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挖掘幼儿深入探究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