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13:4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教法建议:
1.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课时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第三课时讨论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把运算结果分母有理化.这样安排使内容由浅入深,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及彼,层层展开.
3.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近似计算问题;
4.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还要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
2.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及得算数平方根和性质:(a≥0,b≥0)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由具体例子引出的.)
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
由学生总结上面两个式的关系得:
类似地,每个同学再举一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课
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有(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讨论这个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b>0,对于为什么b>0,要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因为b=0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除以正数b求商,再开方求商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被除数、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例1化简:
(1);(2);(3);
解∶(1)
(2)
(3)
说明: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在运算时,一般先化成假分数;本节根号下的字母均为正数.
例2化简:
(1);(2);
解:(1)
(2)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分母的特点,然后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
再总结:这一小节开始讲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只限于所得结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开的尽方的情况,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
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小结
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练习
1.化简:
(1);(2);(3).
2.化简:
(1);(2);(3)
篇2
初中语文第一册写作辅导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中学刘芳汪明
教案
第二单元写自己紧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的]
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思考,发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我写我”“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意识。
[教学方法]积累体验法
[教学程序]
(一)活动准备
1.准备一本《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录》在上面记录父母亲,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包括自己)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揪心揪肺的、心花怒放的、泪流满面的、惊讶不已的、幽默俏皮的富有启迪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
2、画一张心情曲线图,并说明心情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一.说中感
①从《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录》里选择素材,进行汇报,要求切入角度小,真实有具体的事情。
②观察心情曲线图,以“__________的心情,为话题进行汇报,要求说出心情变化的具体原因。
二.读中悟
1.出示例文
例文1我的哑巴母亲
李春雨
我的母亲是哑巴。母亲不知道娘家,一辈子没走过亲戚,也没出过远门,她是父亲用钱买来的。
母亲是天生的哑巴。听人说,在生下我之前,她没有欢乐,没有笑容,只有忧伤。母亲只是整天干粗重的活儿,做粗糙的饭菜,像一头辛勤耕作的牛。
我出生后,母亲有了辛勤劳作后的笑容。她用咿咿呀呀的语言和甜甜的笑颜哺育我的童年。
村里的孩子常拍着我长满疮痂的头,指着我的鼻尖叫着:“看哪,这是哑巴崽子,看哑巴崽子!”他们不愿和我玩,我只是整天伏在母亲的背上做梦,或在她瘦小的身旁玩泥巴。那时,我只知道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我的父亲喜欢在村里东游西荡,饿了就向母亲要饭吃。稍不如意,就向母亲伸出那宽大的巴掌,而母亲像一块坚硬的岩石,默默地承受着。
转眼间我已到了入学的年龄。那天,母亲在父亲面前咿咿呀呀很久,父亲置之不理。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父亲还是不理。母亲就抱住父亲的腿不放,父亲一时火起,一顿拳打脚踢,但终于把我的学费交给了母亲。看着这一幕,我惊呆了,这是我平日看来默默无声的母亲吗?她用柔弱的身体为我争得上学的机会,从她的眼神看得出她决意让我上学的执著和刚毅。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掉落下来。
有一次上学忘记了带中饭。上完第一节课后,母亲咿咿呀呀地向教室走来了。我赶紧躲到了一棵树后面。母亲还是发现了我,她赶紧跑过来,把饭送到我手里。这时同学们蜂拥而至,有几个男生鄙夷地指点着母亲。我觉得丢尽了脸面,狂叫着冲出人群,把饭扔到了母亲那张充满笑意的脸上。我恨她是哑巴,给我带来嘲笑。人群一哄而散,只剩下母亲惊呆地站在那里,秋风卷着落叶,在她脚下翻飞。
后来,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他批评了那几个男同学,也批评了我的无知。同学们从此向我投来友好的目光,我的心灵也经受了一次洗礼。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我特意把母亲请到了学校,在班上我当着所有家长和同学的面,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妈……”。
我的哑巴母亲开完会又走了。她带着阳光,带着微笑,走了。我望着母亲远走的背影,眼泪不禁又涌了上来……
例文2哦,长大了!
牟兴
长大了,不难想像,一切都变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抱着小皮球玩耍又整天爱哭鼻子的顽童,已经长成了一个经常抱着大篮球在球场上龙腾虎跃博得观众阵阵叫好的男子汉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在商店看见一件好的的玩具就傻痴痴地站在那里半天不走,死缠着爸爸买一件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看见一件好玩具表面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而心里却打着小九九的大男孩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只拿着小人书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能够读通一本本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世界名著的“小博士”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让爸爸、妈妈弯着腰牵着小手慢慢走着的小矮个儿,变成了一个比爸爸、妈妈高一大截的小大人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搂着爸爸脖子要爸爸讲故事的小不点儿,变成了一个能够编故事并讲给小朋友们听的“小智囊”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看见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只静静地听着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能够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神侃一通的大男孩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整天歪着头,拍着手唱着《站板凳你莫摇》的小男孩,变成了只在没人的时候轻轻哼几句《青青的世界》的大男孩了。
哦,长大了,过去那个无忧无虑、无谙世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心忧天下、胸怀世界的热血男儿了。
哦,长大了,一切都变了。
2.学生阅读例文并探究。
①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种情?
②文章为什么能写得形象丰满,情感深挚?
三、议中明
学生讨论:我们的作文应该写什么?怎么写?
小结明确:
①写什么?
写
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包括我、学校、家庭、自然、社会。
自己——把自己的摆进去,写我的经历、我的个性、我的思考、我的真情。
学校——老师、同学、其他人、教学、考试、活动、竞赛、友情、师生情。
自然——动静刚柔、晨午暮夜、春夏秋冬、鸟兽虫鱼、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
家庭——父亲母亲,饮食起居、搬迁装修、下岗调动、过节旅游、亲。
社会——大街小巷、工厂公园、菜市商场、农村城市。
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感动、快乐、高兴、烦恼、忧愁、悲哀、愤怒、幸福,喜怒哀乐忧惧、悲欢离合愁苦皆可。
②怎么写?
1.选准一点,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见解、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即可,不必太费心机,追求大而完美。
2.情感是记叙文的灵魂,要注意自己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去掉漠然,动情地生活,用心地写作,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四、学生作文。
参考文题:
1。那次,我真的笑(笑、生气、伤心……)
2.我爱我家
3.学生自由拟题作文。
附:学生优秀作文
家里的一切,你们还好吗?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中学张欣
粗略一算,我已经两年没有回那个真正的家了。心中的那份牵挂久久地萦绕着。
这么久没人住,家里的一切还好吗?也许,在所有的家具上,都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吧。
我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十分念家的人,而且我家并不豪华,但是那种特殊的感情并没有隐退过。
在梦中,我曾经无数次地听到过房门上挂着的风铃的“叮叮”声,那么的亲切悦耳。我也敢十分肯定地说;“离家这么久,我还能第一时间内准确地分辨出我家关门的声音。”我无法忘记家中的每一景。
想念那两棵竖立在门边的装饰树,我无数次地发誓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它擦得干干净净,重放光彩。
想念那盏悬挂在客厅天花板上的大吊灯。虽然因为怕浪费电,家人都很少开它,但是它却给了我许多幻想。我一度固执地认为,那亮得十分刺眼的灯光可以照透一切虚伪。
想念那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的大红木沙发。在酷暑里,它们给了我无数个凉爽的美好的回忆。
想念房间里的书桌,虽然在它上面并不是“书海”,但是书桌上写作业的那种亲切感,我从未忘记过。
还有那雪白的墙上挂着的吊卡,书架上堆满的书籍,甚至阳台上很久没有碰过的秋千,每一景都是那样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地抹不掉。
风铃,你还好吗?小树,你还好吗?秋千,你还好吗?多希望能再去看看你们,用心去感受你们啊!
那次,我真的很难过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中学华静
痛苦是快乐的孪生姐妹,的确这样。
刚上小学,爸爸就送我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永远伴随着我。它整天活蹦乱跳,举止一点也不文雅,即使这样,它还是很快占据了我的心灵。
小狗如一位家庭教师,时时教育着我。小狗如一位忠实的朋友,常常鼓励着我。我对它的感情也是一天比一天强烈。
一次,我与好友到户外骑车,我担心小狗会很孤单,便把它一同带上了。
到了草地上,我把小狗随手一放。开始骑车了,却把小狗冷漠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似乎更加刺伤了它,它可怜的站在那儿,满脸的失望与忧伤。此刻它好象非常想凑到我身边,对我说:“小主人,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可惜它不会汉语,只能在那儿“汪汪汪”地叫个不停。此刻,除了我又有谁真正理解它呢?于是,我停下车,奔到了小狗跟前,一把搂起它。
我陪着小狗在绿油油的草坪上玩着,闹着,它看上去似乎开心了很多,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孤独感。玩累了,便跑进我的怀里,让我抱着它,它眯缝着眼,好象在对我开心地笑……
小狗陪着我度过的日日夜夜,我都认认真真地记在了日记本里,因为有它的日子,我真的很开心。
可在我小学毕业时,它竟无情地离我而去。我不知道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它要这样来惩罚我,也许我留给它的自由空间太少太少了,它想找个自由清净的地方去生活。但我真的很难过,整颗心都受到了强烈的撞击……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落了下来,而且整个心乃至整个生命都在为这个小生灵哭泣。那次,我真的很难过……
课堂实录
说中感(1)
师:同学们的《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家》及近段时间的“心理曲线图”准备好了吗?
生(一部分):准备好了。
师:还一部分同学可能还未完工,不要紧,未完工的就动用记忆,回忆一下也行,不过以后要注意勤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面开始汇报:
生一:我们爸爸睡觉喜欢打鼾,(学生笑),我曾向他提出过多次抗议,每次抗议时他总笑着说:“下次不打了,下次不打了。”可一睡觉照打不误。为此,我拒绝同他在一个房间睡觉。有一次期中考试前,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又和我挤一张床,那天晚下我破例没被爸爸的鼾声惊醒,第二天起床一看,他的眼睛红红的,后来才听妈妈说,为了不影响我考试,他那天强迫自己“失眠”了。
生二:我的妈妈非常喜欢唠叨,我耳朵都被她的唠叨折磨得快生茧了,后来呀,不管她唠叨什么,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可有一回天气变了,她要我带伞,我没听。后来淋了一场雨,感冒了好几天,后来,我明白了。妈妈的唠叨是爱的唠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情极细腻,发现了爱的唠叨,爱的鼾声,另外的同学还有爱的发现吗?
生三:我的父母亲都在深圳打工,家里没有大人,所以早自习我经常迟到,爸爸妈妈听说这事后,每天早晨都在六点钟准时给我打电话叫我起床,因长途电话贵,他们从不让我接电话,只让电话铃声催我起来。
师:母行千里担忧儿,这也应该是爱的电话。
生四:我们家的电话却没有爱的感觉,爸爸喜欢打麻将,电话是牌友邀他的工具,凡给爸爸的电话,一定是他的麻友,为此,妈妈已经和他吵过很多次,他依旧不改,没办法,在他们的一次非常激烈的争吵后,妈妈扯断了电话线,现在我们家的电话不能用了,可爸爸还是喜欢打麻将。
师: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与不幸也是可以转化的,你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动动脑筋,用自己的力量把爸爸劝回来。
生五:我的爸爸性格很暴躁,只要我一不顺他的心,他就甩甩拳头厉声呵斥我:“你不听话,看老子不揍你!”马上又要期中考试,爸爸已经给了我不挨揍的条件,每科90分以上。我这几天很紧张,每天晚上都拼命地学习,昨天做梦都还被爸爸打了一顿,我有时真恨他,可是转念一想:他也是望子成龙心切啊,恨就又变成了理解,不管怎样,他必竟是我的爸爸。
师:能有如此善解人意的儿子,我相信你爸爸也会变得善解人意的。
生六:我生下来就没有见过
爸爸,据妈妈说,我还未生下来时,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爸爸出去打工,一出去就再也没回来,至今杳无音讯,我很想见见他,哪怕他爱打麻将,哪怕他穷只要是我爸爸,让我有一个完整的家,不让妈妈整天愁眉苦脸就行。
(有学生眼睛湿润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号没按要求说出家庭成员的典型言行,但是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很多同学被感动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写动情的东西。
下面大家接着说,还有“班级人物典型言行”及“情感变化”西方面内容,希望同学们汇报时全面涉及……
教案评析
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再就是文章里泛滥着假大空,教会学生积累生活、感受生活,写最熟悉的东西,抒发真情感,是本节课的宗旨,生活要积累、情感需体验。所以教学主导方法为积累体验。
指导之前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录》就是一个积累生活的见证。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所以,要求学生在“典型”上做文章,是对生活在提炼的基础上积累,“说中感”是在这积累的基础上再提炼,经过两次提炼,表达出来的必是精华了。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随手记下生活点滴,然后披沙炼金,必会有闪光的金子。“读中悟”中两篇例文都属于写熟悉的、动情的生活的优秀代表作,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对“写什么”有了一点朦胧的概念,再讨论,再延伸,“写什么”就像一眼汩汩流动的泉水,不停地往外冒,作文也就有了无尽的题材。——写最熟悉的东西,可仅仅如此还不行,作文要打动人,并不是有东西写就可以了,它必须承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所以教师最后引导归结:要想别人心动,得先自己情动,“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参考资料: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我要他们以生活为师,激励他们要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培养对生活的新鲜感。要使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就要对凡人常事、对一切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充满新鲜的感觉。只有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
——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3
我们有两大生活基地,一是家庭,二是学校。同学们尚未走上社会,同社会的接触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扩大生活视野。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争取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或者去旅游,或者去打工,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丰富对于社会的感性认识。这是一个方面,是一种辅助和补充。另一个主要方面,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生活范围,经常性的毕竟还是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因此在思想上就要明确意识到,家庭和学校,这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基地,我们的写作素材主要靠这里供给。
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是我们最熟悉和最怀有感情的生活。我们的写作,曾经自觉不自觉的利用了这里提供的大量素材。但同时你也不免感到,家庭和学校都太平淡、太单调,每天吃饭睡觉,上课下课,写来写去有什么意思,有多少好写呢?这是由于习以为常,感觉钝化,“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但也说明,我们对这两块生活基地,虽说熟悉,却还不完全了解,虽有感情,却还关心不够。因此我建议大家,不妨先来摸摸底,看看我们拥有的生活矿藏,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深,可能开采出多少矿石?当然,生活是没有底的,开采当中还会有新的发现,探明的储藏可能一下子扩大许多倍,老矿旁边可能有新矿,开采石油可能发现天然气。本篇只揭个盖子,让大家大概瞧一瞧。
一、记叙文的内容,不外人、事、物、情。每个家庭、学校的生活,正是涵盖了这四个方面,不断向我们发出信息,让我们筛选、整合,以获取写作的素材。应该说,这两座矿藏,对我们来说,是够大的了。
二、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停地流淌着。日常的微小的变化不一定看得出,但是春去秋来,开学放假,家中的食谱变了,校园的花草变了,人们的衣着变了。90年代跟80年代不一样,世纪之交跟90年代前期、中期不一样,初中跟小学不一样。到处在进行基础建设,城市变了,农村变了,道路变了。多少个家庭迁进新居,家电更新换代。多少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矗起,开设微机课的学校越来越多。希望工程举世瞩目,贫困山区的学生从破陋的教室搬进崭新的校舍,其变化,其意义,不亚于大城市中一些先进学校同世界联网。
篇3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课文,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学情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命的体会不够深刻。利用现代技术资源,通过对张海迪、海伦・凯勒、千手观音的演员等人物拓展,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明白“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品析语句,感悟奇迹
1. 品析语句: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
A. 奇迹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从哪个词语看出“奇迹”?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
接下来,安静又创造了第二个奇迹――
B. 奇迹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什么是极其准确?为什么能极其准确地摸到月季花?
指导朗读:
一次朗读体会:根据学生的感悟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次朗读体会:在这“极其准确”的背后,融入了多少安静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啊!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安静深情地伸向月季花的画面,边用心来体会吧!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是――
C. 奇迹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
理解:悄然合拢、奇迹。
2. 多么令人心动的一刻啊!我们再来读读这美好的画面吧!
(课件出示三个奇迹片段)
二、细读体会,深入感悟
1. 安静意外地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后来她是怎么做的?
哪句话提到了?
2. 蝴蝶和安静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三、整体回顾,揭示主题
1.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课文中的“谁”指的是?只能是安静吗?还能是谁?
2. 张海迪、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了解生命的真谛。
3. 相机出现一张张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图片,
补充:_____有生活得权利,_____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 配乐朗读。在音乐中感动,在音乐中感悟。
五、拓展阅读
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会。
【点评】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并感动着我,感动着我们。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在执教时以两个问题组织教学:
问题一:盲童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
围绕着这个问题串起了3个重点句的学习。抓住关键词“极其准确”“拢”等感受奇迹,又通过反复的朗读促理解。以男女读、点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
问题二:“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课文中的“谁”指的是?只能是安静吗?还能是谁?
这是课文所阐述的道理,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不太了解。这时,教师适时补充张海迪、海伦・凯勒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他们都是残疾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再出示各行各业平凡的人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拉近生活,孩子们又一次达到了情感,为体会: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意味和道理。
篇4
二、筹备工作 1、在班内向全体同学征集主题班会的主题、形式。 2、班委主要人员讨论并确定主题、内容。 3、动员有特长、有文采的同学组织节目编撰稿件。 4、利用课余时间全班学歌,筹备和排练节目。 5、班会会场布置。
三、设计思想 本次主题班会以朗诵的形式开始,在钢琴曲“回忆”的旋律中,重现校园生活的点滴。节目将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由此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同学的表演,使大家回忆起宿舍的生活,回忆起同窗之间的友情,回忆起篮球赛,回忆起班集体的每一次活动。诉说中,同学们分享着快乐,并了解老师的辛苦和努力。接下来,班主任以同学们的周记为蓝本,为本次班会做一个总结,讲述一个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再接下来,是本次主题班会的重点,我们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场面用相机采拍下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动友情的真挚,体现出一派温馨的家的气氛。与此同时,在动情的曲乐的伴奏下,全班同学唱起了“相亲相爱”。在歌声中,同学们的心靠得更近了,团结得更紧了。此刻,全场气氛达到最,为本次主题班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工作安排 策划:陈恒文、陈瑞华及初二(2)班全体班委。 主持人:黄夏岚、陈涵、翁若琳 会场布置:李华真、谢粤、谢佳林 多媒体操作:蓝云 摄影:陈恒文 陈瑞华
五、班会过程
(班会正式开始前播放音乐《爱的谐奏曲》, 主持人在音乐声中入场) 主持人 开场白: 黄夏岚:陈 涵,你认为家是什么? 陈 涵:我认为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馨的代称,家的概念很广,一个温馨的集体也可以称之为家。 黄夏岚:噢!原来,每个人对家都赋予了不同的理解。正像刚才那首歌曲中唱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陈 涵:共同的志向,让我们走进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班来自级就是家,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有的家,体会家的温馨。 黄夏岚:的确是这样:家,充满了温馨。就如同花园一般,溢满了爱的芬芳! (合): 下面我们宣布:汕头市金中南校初二(2)班“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陈 涵:下面请听朗诵——《爱的花园》,作者谢佳林,朗诵者黄夏岚。
节目1 诗朗诵:爱的花园 (黄夏岚)
节目2 短剧:照相本子 构思说明:一年前,懵懂的我们走入了这个美丽的校园,满怀着所有的憧憬和梦想,走在校园干净的道路上,在宿舍和教室之间。并懂得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开始对“一家人”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体会。
①情景剧:《瞧这一家子》 场景布置:宿舍 表演者:黄婉玲 邱静纯 陈婷婷
主持人穿插旁白: 翁若琳:一年前,懵懂的我们走入了这个美丽的校园,满怀憧憬和梦想。 陈 涵:走在校园干净的道路上,在宿舍和教室之间。 翁若琳:有人说,在南校生活,如果你在宿舍中没有家的感觉,那你所拥有的快乐就少了一半。 陈 涵:是啊,在校园里,除了宿舍还有哪个地方更能让你感到自由自在,不必正襟危坐,可以和伙伴谈天说地。 翁若琳:在宿舍中,你拥有理解与关爱。一个人的事就是七个人的事,遇到难题大家共同出谋划策。 陈 涵:十年修得同船渡,七个人能同处一室三年,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大家互相之间可以无所不谈——这就是宿舍情谊,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翁若琳:下面请欣赏小品《瞧这一家子》 表演者:黄婉玲 邱静纯 陈婷婷 ②哑剧:同桌的你 场景布置:教室 表演者:郑创斌 黄戈瀚
主持人穿插旁白: 黄夏岚:宿舍的生活的确是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感受着家的温暖。 陈 涵:不仅仅是在宿舍,而是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还包括教室。 黄夏岚:是啊,每当耳畔传来《同桌的你》这首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许多许多。 陈 涵:嗯,同桌的感觉真好。心想,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相互勉励。 黄夏岚:课间可以一起休息,说笑。相互鼓励。 陈 涵:但是,或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各奔东西,青春面孔也渐渐模糊。 黄夏岚:但是我一定会记得,那位同桌的你。 陈 涵:下面请欣赏小品《同桌的你》 表演者:郑创斌 黄戈瀚
③那场球赛 :(以“实话实说”的形式展开) 构思说明:感人的叙述
初二主题班会教案我们是一家人第2页
,衷心地感谢,使同学们再次为那些在场上挥洒汗水的健儿们而自豪,激励大家,为了我们的荣誉我们将更加投入! 主持人穿插旁白: 黄夏岚:篮球场上,留下了我们运动健将挥洒青春和朝气的身影。 翁若琳:回响着我们啦啦队散播热情与活力的加油呐喊声。 黄夏岚:青春是我们前进的源泉,热血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激情是我们追梦的翅膀, 翁若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忆—那场球赛。 黄夏岚:有请初二2班全体篮球队队员上台。
节目3 谢谢你,老师 构思说明:李华真以班委的身份,以这几个月来班级变化为缩影,对为此而付出辛苦劳动的老师表示感谢,让更多同学了解和体会老师的工作,支持老师的工作!
主持人穿插旁白: 黄夏岚:一年前的九月,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入了这个集体,就在那一瞬间,我们深切的感到:我们属于这个集体了。 翁若琳:于是我们把彼此的心融在一块,大事小事,我们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时刻将自己与这个大家庭联系在一起。 黄夏岚:从报到那日的相遇,到军训中的相识,再到如今的相知,缘份将我们带到一起,友情将我们聚在一起,多么美妙的时光,就好似一段奇妙的旅程。 翁若琳:其中,少不了的是我们的知心好友----老师。 黄夏岚:下面请听朗诵----《谢谢你,老师》。作者:李华真 朗诵者:陈涵
节目4 周记的畅想:(陈恒文) 主持人穿插旁白: 陈 涵:自创建这个集体开始,每个成员都在为这个大家庭贡献一分力。 黄夏岚:尽管有一些小的遗憾,但我们每个人都热情不灭。 陈 涵:在一天天的相处中,同学们团结得更紧密了,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黄夏岚:下面请听,陈恒文老师的《周记的畅想》。
节目5 dv展览 主持人穿插旁白: 陈 涵:老师与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诉说,一次又一次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黄夏岚:那点点滴滴看似转瞬即逝的小事,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翁若琳:拿起合影,不是感叹年毕易逝,青春不再,而是长久注视那双双清澈的眼睛。 陈 涵:它提醒您,正是你.曾拥有那么多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可能。 黄夏岚:而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 翁若琳:让今天收藏昨天.在一截截的收藏中,片段连成电影 。 合: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是一家人! 全体同学起立、合唱: 《相亲相爱》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 结束语: 黄夏岚:诗歌是美好的,悦耳动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陈 涵: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 翁若琳:班会无限好,只是近铃声。 黄夏岚: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团结互助,全力以赴地冲刺、拼搏,备战中考。 (合): 现在我们代表初二2班宣布,本次“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附1:情景剧—瞧这一家子 (ab两人坐在各自床上) a:(穿着拖鞋,哼着小曲儿)回家,回家,明天要回家!家里的床最软,家里的饭最香。。。 b:(抬起头,看了一下a)还得晚修,早操,早读,上课。。。一想就烦,你也许想得太美了. a:哇,你别老打击我啦,呜。。。活不下去了。。。 c:(跳着进来):哇,谁要寻死,咋这么想不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呀。。。 a:去你的,我还舍不得我大好的青春年华呢,去去,帮我倒杯开水。。。 c:你是谁呀?老祖宗!你也太难伺候了吧? a:呵呵!得,让你倒还不是水流成河啊?妈妈说——劳动最光荣。
b:那你还不劳动去?啰嗦。 a:别这样,我这不光荣着嘛。。。我来了,亲爱的开水,亲爱的杯杯!!!(边走边说) c:咦好恶心!! b:呵呵,到现在还童心未泯!没救了! a:(惨叫):哇哇哇!! c:(快跑进去):怎么了?(啊) c:(扶着满脸痛苦的a,对b说)她倒开水时,失手,然后,水倒在脚上。。。还有。。。就是。。。 b:快说 c:我又不小心,踩了她一脚。 b:(扶a坐下):晕啊,你真是雪中送炭啊,快,去拿油来,(接过c手中的油) a:(惨叫):哎——哟——喂,你是象腿还是猪蹄啊,怎么那么痛。。。。啊! c:(一脸无辜):不会呀,我是纤纤玉腿啊! b:(着急地):少费话啦,(这样对a说),你别动,我下去找什么药来。。。(b下) c:(内疚状)好啦,好啦,我不对啦,对不起啦。 a:晕啦,把油拿过来行不行。 c:(拿油帮a抹)看,好了,怎么样?还行吧? a:还不错,算你这家伙还有点良心!我觉得脚好热,找点什么东西散散热。 c:散热?好咧。(说罢,对a的脚猛吹气) a:哇,变态!怎么这样? c:(一脸茫然)我懒得去找啊,这不,挺大的风。 a:气死我了! c:算了,出于我的同情心和爱心,帮你找扇子去! a:(感动)第一次发现你对我这么好,太谢谢你了。我会记住你的! c:算啦,出门靠朋友,再说了,我们是一家人! a:(紧紧握住c的手,动情)对,我们是一家人。 (两人陶醉,良久) a:咦,你好像。。。。。。还没有去找扇子吧? c:(尴尬)咱们一起去!(抓起a的手,退场) a:哎哟。。。。。。慢点!
篇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 A.一只鸡蛋 B.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C.一张课桌 D.一只蚂蚁2.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3. 打篮球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C.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D.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4. 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 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5.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6.由做 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D. 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小明的书桌上摆放着多种资料书籍,对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英汉词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词典平放与侧 放时,对桌面的压力是不同的B.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C.词典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8.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9.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10.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标,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请你猜测里面的纸杯将A.保持静止 B.发生旋转C.压得更紧 D.向上跳起11.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 ,密度越大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正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B.甲的密度大,甲的质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D.甲的密度小,甲的质量大13.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14.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内放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放一个小球悬浮在水中,此时,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B.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D.把三个容器分别放在台秤上,台秤的示数相同二、填空题(本题共12题,每空1分,共32分)15. 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___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___________就相当于行星.它带_____电.16.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对布带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对布带的拉力;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17.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____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18.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在松开手的瞬间,水瓶所受的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水瓶将___________ ;若将水瓶抛向上空,水瓶能够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它有____________.19.如图甲,装满牛奶的平底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倒过来放,牛奶对盖子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陈利用牛奶瓶做纸片托水试验后,倒光瓶中水,立即将原纸片盖在瓶口,倒立后纸片不落下,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小陈猜想:A.瓶中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使纸片不落下;B.瓶口和纸片上有少量水,分子间的引力使纸片不落下.你认为哪种猜想错误, (选填“A”或“B”),理由是
20.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21.如图甲所示,在A孔下方开一个相同大小的小孔B,将瓶盖拧开,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是因为 .如图乙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移开,乒乓球并不会下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从分子模型来说,空气可以被压缩,是由于 ,而将两个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下面挂上一个比较重的物体,这是由于 所致.23.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 m乙(选填“>”、“=”或“
篇6
现如今,婴儿车几乎是每个有宝宝的家庭的必备品。这物件看起来简单,但从“过来爸爸妈妈”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由于一些爸爸妈妈没有选对合适的手推车产品,或者是没有进行正确的操作,也引发了一些惨痛的安全事故呢!
婴儿车事故真实案例
2012年5月19日,湖南,中年得子的王先生7月大的男宝宝因为婴儿车的意外翻倒,最后窒息身亡。
2013年4月3日杭州,39岁的爸爸在河边给15个月大的宝宝拍照时,婴儿车滑落水中,父亲下河去救,结果两人均溺水身亡。
婴儿推车伤亡数据
据统计,美国每年都会有1万多起婴儿车意外伤害。比如2009年,美国共有14000起由婴儿推车造成的婴幼儿伤害事故。婴儿推车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伤害事故的主要婴幼儿产品之一。(数据来自于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 CPSC )
在我国,虽然没有这样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在我们的儿童医院,因为婴儿车的质量问题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受伤也比比皆是。
手推车安全要点总结
1. 使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上的限重。大多数推车设计负载在15千克以内,不要超过厂商规定的负载使用推车。注意:置物篮也有自己的限重要求,不要超重。
2. 不要在把手上挂包或者袋子。婴儿推车会因为把手上额外的重量而发生倾翻。
3. 在打开和折叠婴儿推车时,不要让宝宝离得太近,以免夹到宝宝的手指。
4. 在放入宝宝前,要确认婴儿推车已锁定在“打开”状态。
5. 不要添加额外的垫子,因为柔软的垫子会增加宝宝发生窒息的风险。
6. 只要宝宝在婴儿车里,看护的人始终不能离开。即使在家里,也不能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让宝宝待在手推车里,以免翻车发生危险。
7. 宝宝在推车内时,要始终系好安全带。只有这样宝宝才不会爬出或者摔出推车。
8. 不要在手推车的正前方悬挂各种玩具,因为车子推动的时候玩具会不停地晃动,宝宝如果一直盯着玩具,眼睛就要不停地调整焦距,容易造成眼疲劳,时间久了容易近视;另一方面玩具也容易遮挡宝宝的视线,影响他看风景。
9. 婴儿推车停着的时候,一定要将推车设置为刹车状态,就像开车要养成随时拉手刹防止溜车一样,推宝宝外出时,只要你的手要离开推车,就要踩好后轮刹车,尤其是在斜坡上和动荡的车厢里,而且很多地方存在着你注意不到的斜坡,特别是你又正好分心做别的事情的时候。
10. 不要推着婴儿车坐斜坡电梯。
11. 上台阶或在上公交车等需要搬婴儿车,不能连人带车一起搬,因为很多童车都是有折叠装置的,如果在搬动的时候装置滑落或失灵,极易将宝宝挤在车内,造成危险。
私家车怎么坐,宝宝才安全
如今城市里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了,但爸爸妈妈们千万别以为在私家车内没有外来的危险,宝宝就安全了。其实,小车内的宝宝安全问题也大着呢!
私家车事故真实案例
2014年5月25日,大连,一辆私家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私家车内6个月大的女婴伤势最重,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初步检查后判断可能颈椎受损、颈髓损伤……
宝宝乘坐私家车安全隐患数据
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儿童乘车时,45%的家长采用自己看护或怀抱这一不正确的保护措施。另有数据显示,84.5%的家长没有为孩子专门配备乘车安全装备;24.8%的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知识毫不了解。很多家长主观地认为,把孩子尤其是婴儿抱在怀里最安全。
新闻链接:上海开始立法强制使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2014年3月1日,上海儿童安全座椅立法正式落地实施,根据规定,未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被安排坐在副驾驶座位,未满4周岁的孩子乘坐私家车,应该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这是国内首个儿童安全座椅地方立法。
儿童安全座椅选购之年龄/体重参照表
婴儿型(出生~13千克,出生~18个月),必须采用后向式安全座椅。
2.幼儿型(9~18千克,约9个月~4周岁),尽可能选择后向式安全座椅。
3.学童型(15~25千克,约3~7周岁),可选择带有挽具的前向式安全座椅。
4.儿童安全坐垫(22~36千克,大约6-12周岁),可选择儿童增高座椅。
私家车安全要点总结
绝对禁止将孩子随意放在车座位上。
绝对禁止家长抱着孩子乘车。
避免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避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一分钟也不行。
不要让孩子绑成人安全带。
孩子在宝宝乘车时逗引他。
孩子乘车时不要吃东西或饮水。
孩子乘车时不要玩尖利玩具。
不要让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
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车内不要堆砌过多的装饰品。
公共交通怎么乘,宝宝才安全
带宝宝坐私家车,给他配备一个安全座椅,安全性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但如果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如何保证他的安全呢?
公交车事故真实案例
大连,某路公交汽车驶入了站台,一位妈妈抱着刚满1岁的儿子上了车,坐在前门第一个座位上的好心人给这对母子让了座。谁料车行驶到下坡路段时,因避让前面突然掉头的小车,司机猛踩刹车致使这对母子向前甩出。不幸的是孩子不仅被妈妈压在身下,头部还重重地撞到投币厢的角上,血流如注。
公交车安全要点总结
等车时,一定要牵好宝宝的手,防止宝宝跑动。
随身带的东西尽量装在一个能背着的包里,在上车和下车之前,先背好背包,这样可以腾出手来照顾宝宝,也好扶住扶手,以防摔倒。
宝宝个子小,如果你牵着他上下公交车,售票员有时看不到,容易被夹伤。因此上下车时最好让售票员注意到你,可以和售票员打声招呼,告诉他有小孩,慢一些关门。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可选择中间偏前的座位或靠近下车门的位置。最好不要随身携带过多的东西,以免既要拿东西又要照顾宝宝,让大人顾此失彼。
公交车的座位上没有安全带,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宝宝。让宝宝坐在你身旁靠窗户的内侧座椅上,用手环绕住宝宝,同时让宝宝抓住你的胳膊或衣服。如果宝宝坐在你的腿上,突然的急刹车会使宝宝撞到前面的座椅而受伤,你要把一只手搭在前面的椅背上做防护。
地铁安全要点总结
等地铁时,1岁以内的宝宝一定要抱好。大一点的孩子,不抱的话,要告诉他,地铁门边上画线的地方不能超过。
在地铁里,注意不要让宝宝的手指靠近车门缝,以免被自动车门夹伤。
尽量避开高峰时间,如果人很多,两三岁的宝宝最好也要抱起来,因为他毕竟身体小,力气小,易被人群挤到。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案例:案例一:前测
1.看图列式。
( )×( )=( )口诀:
56÷7=( )想口诀:( )
56÷8=( )想口诀:( )
2.48÷8=( )。
想:(1)8个( )是48,或48里面有( )个8。
(2)因为( )个8是48,所以口诀( )。
3.( )÷7=7。
想:因为7个7是( ),所以口诀( )。
评析:通过新课的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以便调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
案例二:激活
1.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 )七二十一,(三)七二十一,(
)八四十八,(六)八四十八,
( )七三十五,(五)七三十五,(
)八五十六,(七)八五十六,
( )七四十九,(七)七四十九,()八六十四,(八)八六十四。
2.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4×( )=28 ( )×6=48
7×7=( ) 8×8=( )
(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①小组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②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3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评析:梳理已学的知识7、8的乘法口诀,激活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探究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②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交流。(问题预设)
①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②星星每组分几颗?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并找出图中的三个有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3.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1)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交流: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①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②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①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②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③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
④呈现题,让学生找错、分析错、改正错。
即表述算理:a.8个( )是56,或56里面有( )个8。
b.因为( )个8是56,所以口诀( )。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①学生独立解决。
②反馈各自想法。
③交流算理。
评析:在学生已经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教师采用迁移类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交流算理的基础上理解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自己主动学习。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①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②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4.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评析:采用变中不变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独立探究。
案例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后测)
后测题:
1.看图列式。
( )×( )=( )口诀:
42÷6=( )想口诀:
42÷7=( )想口诀:
2.64÷8=( )。
想:(1)8个( )是64,或64里面有( )个8。
(2)因为( )个8是64,所以口诀( )。
3.( )÷8=8。
想:因为8个8是( ),所以口诀( )。
评析: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理解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总评:教学通过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1.前后呼应,通过前测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原初计算知识基础等方面摸底排查,精心做好学情前测。根据学情前测调整教学设计、合理组织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及时后测,巩固提高计算教学效能。
篇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中国政区图,回答1~3题。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C.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D.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2.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火箭从天津运往海南文昌发射,走海运经过的海域依次是(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渤海、东海、南海C.黄海、南海、渤海、东海 D.南海、黄海、东海、渤海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小部分领土位于__________。( )A.热带 北温带 B.北温带 热带 C.南温带 热带 D.北温带 北寒带阅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4~6题。 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6~8月降水量(㎜)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3.4 23.8 429 85 6854.该地( )A.6月22日这一天黑夜比广州长 B.12月22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广州低 C.为半干旱地区 D.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 ③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农作物两年三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季节变化小 B.含沙量小 C.冬季有结冰期 D.有春、夏两个汛期7.读我国满族、彝族、壮族和朝鲜族四个少数民族分布图,下列选项中,图序与民族分布对 应相符的是( ) A.①彝族 ②壮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B.①彝族 ②壮族 ③朝鲜族 ④满族C.①壮族 ②彝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D.①彝族 ②满族 ③朝鲜族 ④壮族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8~9题。 8.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有( ) A.福建、台湾 B.北京、上海 C.湖北、湖南 D.、青海10.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的高原和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11.下图中四省区主要位于亚热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图,回答13~14题。 13.四河流(或运河)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4.四河流(或运河)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15.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东南多,西北少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16.现有10万吨磷矿石和20吨柑橘分别从宜昌运往郑州和武汉,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依次是( )A.公路、铁路 B.铁路、公路 C.水路、铁路 D.航空、水路1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下面对话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与好友小亮的QQ聊天记录。据此回答18~19题。 18.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19.对话中“油料作物”和“世界锑 都”是指( ) A.花生、锡矿山 B.花生、水口山 C.油菜、锡矿山 D.油菜、水口山20.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右图),判断该地位于(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 B.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C.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22.我国种植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23.下列铁路枢纽中,表示株洲的是( ) 24.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区一般具有哪几个条件?( )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业基础雄厚 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5.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201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B.节日时,给朋友们寄了好多张纸质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二、综合题(共50分)26.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下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我国位于__________大陆东部,________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约为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l4个,其中邻国①是_____________。(2)风光绮丽,在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 ①马头琴演奏 ②竹楼村寨 ③草原风光 ④沙滩椰林 ⑤沙漠探险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3)我国面积的省区B是______________;C为______市,这里既有高楼林立,也有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四合院;D为_______省;E省区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其美称为 “春城”;F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________ 族。 (4)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这是由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拍摄总行程超过2万千米,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材料二 见下图。 (1)①省的省会城市是 ;②省的简称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号)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④省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族。(2)下图为沿北纬30°纬线经过的大的地形区,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 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 高原,整个地势特点是 。 (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的“鱼米之乡”,普遍种植水稻,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降水很少,沙漠广布,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28.读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图中斜线部分是_______区,它的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水量不足全国的_______。(2)外流区主要是我国的¬¬¬_______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3)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湖泊: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4)图中数字①~⑨所代表的河 流、湖泊中,______河结冰期最长,________河汛期最长,_____河含沙量,_______河是内流河,_______湖是咸水湖,_______湖是我国的淡水湖。(填序号) (5)位于我国冬季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上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图中⑩_______运河,沟通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钱塘江五大水系。29.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省冬季气温非常低的原因是什么? (2)B是南方重要河流 ,其水文特征有哪些?
(3)C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 ,简析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原因。 (4)D地区代表性的畜种是 。(5)E地是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经此地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 1.C 2.A 3.B 解析:1.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2.从天津到海南,即从北向南,依次经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3.根据温度带的划分原则,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寒带在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由此可知我国大 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B 5.D 6.C 解析:4.该地的1月平均气温-3.4℃,7月平均气温23.8℃,由此可推断位于暖温带 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因此可推断6月22日这一天黑夜比广州短(6月22为夏至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12月22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广州低(12月22为冬至日,我国各地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低),为半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而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的地区是东北地区,该地的农作物两年三熟,农作物一年一熟的是东北地区。6.华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而有春、夏两个汛期的河流位于东北地区。7.C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广西,应该是壮族;②主要分布在四川,应该是彝族;③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应该是满族;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的东部,应该是朝鲜族。8.D 9.D 解析:8.由图可知,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A、B、C选项从图中无法体现,但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不难判断平原人口稠密而山区人口稀疏;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城市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9.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有自治区、青海省、x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10.B 解析:①山脉为大兴安岭,其西侧为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A错误。②山脉是南岭,它是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B正确。③山脉是巫山,它大致位于重庆市与湖北省的交界处,C错误。④山脉是天山,它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不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错误。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和温度带。①表示云南省, ②表示黑龙江省,③表示湖北省,④表示广东省。本题选C。12.B 解析: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此特点相符的是②图;①图中冬季最低气温在-15 ℃以下,这与北京冬季的气温特点不相符;③图中全年气温均在0 ℃以上,与北京的气温 特点也不相符;④图 全年气温均较高,且年降水量较多,与北京的气候特点也不相符。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13.A 14.C 解析:由图示河流(或运河)的形状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冬季会结冰,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冬季结冰;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15.D 解析:正确的组合应该是:水资源——华北少、西南多,草地——东南少、西北多,林地——西北少、东北多 ,耕地——东部多、西部少。16.B 解析: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有水路的选水路运输,无水路的选铁路运输。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数量不大,近距离运输,选公路运输。所以10万吨磷矿石从宜昌运往郑州,应选择铁路运输;20吨柑橘从宜昌运往武汉,应选择公路运输。17.C 解析: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难以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能、耕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18.A 19.C 解析:18.根据材料可以推知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19.“中国烟花之乡”是指湖南浏阳,浏阳位于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为油菜。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被称为“世界锑都”。本题选C。20.C 解析:注意图中的关键地理事物:稻田、茶园和柑橘林,这些农业景观一般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题中给出的黄土高原、山东丘陵、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予以排除。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当地的地形发展了立体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符合图示的农业生产模式。本题选C。21.D 22.C 解析:21.东北平原气温低,主要种植春小麦;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不适宜种植热带的农作物;海南岛位于热带,不适宜发展棉花生产。22.发展种植业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对农业发展不利。23.D 解析:图A表示宝鸡,位于陇海线上,宝成线和宝中线的交会枢纽;B表示郑州,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枢纽;C表示哈尔滨,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的交会枢纽;D表示株洲,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的交会枢纽。 24.D 解析: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布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区,而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一般工业的布局条件。25.B 解析:A项:201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B项:节日时,给朋友们寄了好多张纸质贺卡,会浪费资源,因为纸质贺卡的来源是森林资源;C项: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D项: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均符合“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题。26.(1)亚欧 太平 960万平方千米 三 蒙古 (2)D (3)x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京 吉林 昆明 高山 (4)中国 东多西少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土和人口。(1)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l4个,其中邻国①是蒙古。 (2)内蒙古风光绮丽,在内蒙古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有马头琴演奏、草原风光、沙漠探险 。(3)读图可知,我国面积的省区B是x疆维吾尔自治区;C为北京市;D为吉林省;E为云南省,其省会是昆明;F是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东多西少。27.(1)合肥 湘 ③ 藏 (2)四川 青藏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种植;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有关知识、地形区和四大地理区域及其不同地区气候的成因。(1)读图,据省区的轮廓和位置可以看出,①省为安徽省,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合肥市;②省为湖南省,该省的简称是湘;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四川省在图中的序号是③;④省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据其轮廓判断出是自治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2)据图可以看出,北纬30°纬线穿过的甲地区东侧是巫山,西侧是横断山脉,则甲地为四川盆地;乙处在横断山脉以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高,是我国的青藏高原。从北纬30°纬线穿过的我国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可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背靠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且配合较好,适合水稻的种植;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两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28.(1)内流 1/3 5% (2)季风区 (3)松花江 淮河 珠江 黄河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青海湖 鄱阳湖 (4)① ③ ④ ⑦ ⑧ ⑨ (5)② (6)京杭 黄河 长江 解析:(1)由图例可知斜线部分为我国的内流区。(2)由外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外流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季风区。(3)有关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可以根据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河流、湖泊轮廓进行判断。(4)我国河流结冰期的规律是:只有最冷月气温低于0 ℃的河流才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汛期的规律正好相反,纬度越低,河流的汛期越长。黄河是我国含沙量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我国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我国的淡水湖是鄱阳湖。(5)我国冬季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是秦岭—淮河一线。(6)图中⑩为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29.(1)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 (2)珠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 (3)塔里木盆地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周围被高山环抱,湿润空气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 (4)牦牛 (5)黄土高原 黄河。解析:(1)A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部,且离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故冬季气温非常低。(2)B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流经广东省,为珠江,珠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3)C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其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该地距海远,且周围被高山环抱,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该地,故降水少。(4)D为我国的自治区,代表性牲畜是牦牛。(5)E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流经此地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
篇9
一、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乘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3.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分数乘法的对比,提高教材比较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分数乘法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老师先不集中,每人自己安排时间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时间约1.5小时;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时间40分钟。
三、活动前准备
数学组的每一个老师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指定老师准备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
1.分数乘法可以分成“分数与整数相乘”和“分数与分数相乘”两大块内容。但由于涉及运算意义的说明、计算法则的归纳以及结果的约分或化成带分数等等,内容比较丰富。请你先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这些分数乘法的题目,教材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请按照前后顺序在括号里编号。
( )6×,( )×,( )×,( )×,( )×3。
2. 学习任何运算常常要先明确这种运算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运算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研究“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你觉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是什么?请你以8×为例说明。
(2)如果有人说:“8×有两种意义:①8×表示8个相加的和是多少;②8×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是多少,也就是表示求8的是多少。”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在教学中,需要让小学生掌握这两种意义吗?如果需要,那么哪一种意义应该先教学?为什么?
(3)下面是学生对“分数与整数”相乘意义的表达(以8×为例),你觉得哪些表达是对意义正确的理解?在相应的括号内打“√”。
①8×=+++++++(8个相加); ( )
②+++++++=8×=×8 ;( )
③8×既表示8个相加是多少,也表示个8相加是多少;( )
④把8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算式可以是8×; ( )
⑤求8的是多少,就是要计算8×或×8是多少; ( )
⑥8×可以理解为有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1份就是2个,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6个苹果。也就是8×=8÷4×3。( )
(4)如果要出一些题目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那么,你可以出怎样的题目?
3.“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内容从计算的结果上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计算结果是整数,如8×;另一类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计算结果是分数,如3×。查阅现行的几套小学数学教材,只有浙教版教材把分数与整数相乘计算结果是整数的这一块内容放在三年级进行教学。这套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后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结果是整数)的内容。
下面是在三年级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片段,请你先阅读,然后思考并解决问题。
环节一:
出示图,让学生思考并填上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一般的学生都能填上,并能够说明理由:把一个图形等分(或平均分)成了4份,阴影部分有1份,所以,用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
环节二:
教师分步出下面两个图,并结合图形用文字表达。再让学生将文字各齐读一遍。
(1)
文字表达:涂阴影的小正方形是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2)
文字表达: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是涂阴影的小正方形。
(3)出示图,并明确问题:大正方形的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一个大正方形表示16,那么,这个小正方形表示多少?也就是16的是多少?你是怎样列式计算出结果的?
16的是多少?
学生列式计算:16÷4=4。也就是一个小正方形表示4,并明确16的是4。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想一想,“16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16的是多少,就是把16平均分成4份,求1份是多少。把16平均分成4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6÷4=4。
环节三: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环节四:
与上面的过程类似,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先出示图:。
再出示问题:如果这个大正方形表示16,请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解决问题:想一想,“求16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求16的是多少”的意思是:把16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解决问题的算式与结果是:16÷4×2=8。
环节五: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问题:
(1)你觉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完成上面的教学过程,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基础?
(2)笔者曾用上面的教学过程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有能力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结果为整数)的问题。三年级学生为什么有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下面列举了可能的原因,请你根据上面的教学片段,判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在相应的括号里打“√”,否则打“×”。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看:
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
单位“1”的概念已经非常明确;( )
已经具备用归一的方法解决整数应用问题;( )
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 )
已经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从教学过程与要求看:
提供了直观图形,方便学生理解;( )
“先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小;( )
巩固练习的题量大,有利于学生掌握;( )
“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转化成归一问题来解决”这种转化的思路学生能够掌握;( )
不要求学生列出16×这样的乘法算式,只要求学生把“求16的是多少”的意义(把16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和算式(16÷4×2=8)对应起来,这是合理的教学要求。( )
4.你觉得,把分数乘法分成“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三年级)”和“分数乘整数、分数(五年级或六年级)”这样两段来编写,是否有必要?请你阅读下面甲、乙两人的看法,你比较赞同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
甲: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它的价值比较大。对我这样的老师来说,在数学教学观念上有一定的“冲击”。原来我一直认为,分数乘法只有到五、六年级学生才可能学习,把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这样的内容放到三年级学习,说明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有着自己的体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系列可以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对于学生来说,①由于用归一的思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所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②用归一的思路解决问题时,要把分数的单位“1”具体化,如单位“1”代表16,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与“等分,平均分”有关系,除法也与“等分,平均分”有关系,这样分数与除法之间也就有了关系,而不是分数就是分数、除法就是除法,两者没有丝毫的联系; ④为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乙: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它的价值不大。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①在分数乘除法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一)中(详见本刊2013年第7~8期合刊)我们已经知道,在算术理论中,分数与整数相乘没有自己单独的意义与运算法则,而只是建立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与法则。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看成是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特别情况(即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特殊分数),可见,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不是突出了数学内容的整体性,让学生感受到法则的统一性,而是肢解了数学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数乘法的知识结构;②无论是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乘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不大,没有必要把这一内容分成两段编排,采用螺旋上升的原则。分两段编排后,势必增加教学的时间,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对低下。
5.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第一个例题时,如果想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入算式,那么你会创设一个怎么样的情境?
现行的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都把分数乘法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上册,下面分别是这两套教材关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第一个例题,请你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哪一个情境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什么?
(2)哪一个情境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为什么?
(3)哪一个问题的解决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我们知道,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主要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法则。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在出现了上题(第5题)中的两个情境后,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意义与算法的内容,请你先阅读两种教材的内容再回答问题。
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两种教材分别在哪些内容上呈现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哪些地方呈现了算法?
(2)哪一种教材在意义与算法的呈现方式上更为清晰?
(3)哪一种教材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更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4)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教材的编写过程?为什么?
7.苏教版教材除了像上题(第6题)这样呈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可以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外,还专门用了一个例题阐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另一种意义,请你先阅读教材,再回答问题。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例2中为什么要有两个小问题?
(2)在例2中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是什么?请以10×为例说明。
(3)你觉得例2的教学有什么价值?
8.笔者查阅了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发现没有编排像苏教版例2这样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是否还需要教学,有了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而且在学生一开始学习乘法时,就规定了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后的大小相等、意义相同。如2×3=3×2,所以在这里学生也会明白10×=×10,前面已经教学了10×或×10都可以理解为“求10个相加的和”,因此,没有必要再教学10×可以理解为是“把10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这种意义了。
也有人认为,虽然学生明白了10×=×10,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对于算式的意义就理解了。对于10×或×10这样的算式来说,学生不仅要知道它们是相等的,而且还要明白每一个算式都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不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的背景下,对每一个算式都应该让学生明白两种意义,教学的任务更重了,所以,教材应该出现像苏教版例2这样的内容。
你觉得上面的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9.在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中,要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方法。下面的三句话都是以×为例,试图表达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你觉得这些表达都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
(1)×的意义是求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2)×的意义是求的是多少。
(3)×的意义是把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多少。
10.想一想,在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两种意义中,哪一种意义和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相同的?以2×和×为例说明。
11.你觉得,学生是分数乘分数的算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掌握得比较困难,还是理解算理(即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的道理)掌握得比较困难?
下面是人教版教材分数与分数相乘的例题,请你先阅读,并思考学生理解算理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接着教材上要求学生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下面是对形成难点的原因分析,你觉得这样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主要原因:一是单位“1”的不断变化。从例题所创设的情境看,题目中对应着的单位“1”是一面墙,对应的单位“1”是一面墙的。而×所对应的单位“1”也是这一面墙。可见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单位“1”,这几个单位“1”要根据条件与问题来确定,这是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一个原因。二是算式的意义常常由规定而得,而并不是根据数量关系得到。大家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就是“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这是规定。如上面例题中由“的”这样表述的句子,就得到× ,这种“硬性”的规定不利于理解。而如果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相互关系中得到× ,学生的理解就可能会容易一些。
12.请你先阅读下面的题目,然后回答问题。
你觉得,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如果采用上面的题目作为例题,那么,能够得到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能够说明算理吗?如果用三四个这样类似的题目可以归纳出计算方法吗?与上面人教版教材中“粉刷墙”的这个例题比较,各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1)要求出阴影部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列式?
(2)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阴影部分的长方形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3)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略。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正确理解并会运用配方法将形如x2+px+q=0方程变形为(x+m)2=n(n≥0)类型.2.会用配方法解形如ax2+bx+c=0(a≠0)中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彼此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继续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配方法是解决某些代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把x2+ax型的代数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将代数式x2+ax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转化成完全平方式.
3.教学疑点:配方法可以解决许多代数问题,例如:因式分解,将一个代数式配成完全平方式等等,本节课传授的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对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一元二次方程便会求解.如果给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3,那么怎样求解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将x2+2x=3转化为(ax+b)2=c型是我们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攻克此难关,方程的求解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配方法,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直接开平方法在本节课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配方法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如果说平方根的概念为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引进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可以说直接开平方法为其他方法的引进作了坚实的铺垫.
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解决某些代数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方法的实质是将代数式x2+ax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它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2)填空:
1)x2-2x+()=[x+()]2
2)x2+6x+()=[x-()]2
2.引例:将方程x2-2x-3=0化为(x-m)2=n的形式,指出m,n分别是多少?
解:移项,得x2-2x=3.
配方,得x2-2x+12=3+12.
(x-1)2=4.
m=-1,n=4.
对于x2+ax型的代数式,只需再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完成上述转化工作.
练习:把下列方程化为(x+m)2=n的形式
上述练习,深化配方的过程,为配方法的引入作铺垫.
3.例1解方程x2-4x-2=0.
解:移项,得x2-4x=2……第一步
配方,得x2-4x+(-2)2=2+(-2)2……第二步
(x-2)2=6.
教师引导、板演,学生回答.分析解方程的步骤,第一步是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第二步是配方,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二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进行这一步的理论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第三步是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此时,向学生点明: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
学生练习、板演、评价,深刻体会配方法的步骤,通过配方,方程进行了形式上的转化,并且体会为什么先学直接开平方法,它是配方法的基础,要注意体会推理的严谨性、步骤的完整性,刚开始配方的过程要细,不要跳步,避免出错.
例2解方程:2x2+3=5x.
解:移项,得:2x2-5x+3=0,
例2中方程的特点和例1不同的是,例2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因此要想配方,必须化二次项系数为1.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用配方法求解的步骤是:
第一步:化二次项系数为1;
第二步:移项;
第三步:配方;
第四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练习:1.P.12中2(3)(4).
2.解方程(1)6x-x2=63(2)9x2-6x+1=0.
学生练习板演,师生共同评价.对于练习2(2)解方程9x2+6x+1=0.
解法(二)原方程可整理为(3x-1)2=0.
3x-1=0.
比较上面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方法(一)是通法,有时用起来麻烦.方法(二)是据方程的特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方法,较方法(一)简捷,明快.可告诫学生学习不要机械死板,在熟练掌握通法的基础上,据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单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能悟出配方法可以解任意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方法上进行小结.
1.本节课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步骤如下:
(1)化二次项系数为1.
(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3)配方.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完全平方公式,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配方.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2.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配方法以直接开平方法为基础.
3.要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去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学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5中3.
五、板书设计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三)
1.配方法的理论依据例1解方程x2-4x-2=0
a2±2ab+b2=(a±b)2解:……
2.配方法的步骤……
(1)……例2解方程2x2-3=5x
(2)……解:……
(3)…………
(4)……练习1……
练习2……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5中3.
(1)x1=-2,x2=-4
(2)x1=-6,x2=2
(3)x1=4,x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