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6 16:5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三年级学习三原色知识之后的再一次色彩学习。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识。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这些联想,是人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观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色彩的,体会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运用色彩表达主题、升华情感。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观察、动手能力较为全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点、线、以及面块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片

学生:纸张、水彩笔、油画棒等。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播放音乐《喜洋洋》、《二泉映月》。

2、提问:听音乐,说一说你的感觉是什么?可以尝试着用点和线把你听到的感觉画出来吗?

3、展示图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

4、学生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表现画面?

5、教师小结。

《喜洋洋》热闹

春节

红色

《二泉映月》哀伤

月色

湖水

孤独

蓝色。

《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点、线、面、色彩。

6、导入课题:《色彩的情感》

(二)、发展阶段

1、想一想:什么是情感?

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图片展示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说出四幅画都代表了哪种表情。

2、欣赏教材中的三幅美术作品。

说一说:这三幅美术作品都描绘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描绘的?

学生为这三幅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色块图。

3、展示不同的颜色和形容词。

学生为这些颜色找到合适的形容词。

4、学生尝试说出图片中颜色的感受。

喜洋洋——红色——(联想)春节——(心理感受)喜庆

夏天——红色——(联想)火焰——(心理感受)炎热

愤怒——红色——(联想)怒火——(心理感受)愤怒

二泉映月——蓝色——(联想)水——(心理感受)悲凉

冬天——蓝色——(联想)冰雪——(心理感受)寒冷

哭泣——蓝色——(联想)冷酷——(心理感受)哀伤

5、找一找:谁能找出黑板上的冷色和暖色?

教师简单讲解冷暖色知识。

6、展示学生作品。

连一连:你能为这些画选出合适的题目吗?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这些学生作品。

(三)、实践阶段

作业:

1、尝试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方式,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某种情感体验。

2、直接用水彩笔或油画棒进行绘画。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观察其他同学的画,猜一猜他们画的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点、线、面和色彩的知识评价其他同学的画。

(五)、课后拓展

篇2

关键词:色彩;心理作用;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色彩也渗透到交通各个角落,对于驾驶员来说,决定他们操作的信息至少有80%来自视觉,而色彩又是视觉最易感知的信息内容,由此可见,色彩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

1 色彩三属性

色相表示色的特质,是区别色彩的必要名称,例如红、橙、黄、青、蓝、紫等。色相和色彩的强弱及明暗没有关系,只是纯粹表示色彩相貌的差异。明度表示色彩的强度,也即是色光的明暗度。不同的颜色,反射的光量强弱不一,因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明暗。纯度,亦即是色的饱和度。具体来说,是表明一种颜色中是否含有其它颜色的成分。假如某色不含有其它色的成分,便是“纯色”,饱和度最高;如含有越多其它色的成分,它的饱和度亦会逐步下降。

2 色彩的心理生理作用

色彩是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视觉,人们根据不同的色彩把各种事物区别开来,并从中获取有关这些物体的形状、位置等诸方面信息,这是一种生理作用。但是这种生理作用进一步冲击到人们的心理,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这种冲击基本上是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于人的心理的,所以也就产生了色彩心理。

3 色彩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3.1道路及附属设施色彩

目前的道路一般多为灰色或黑色, 灰色和黑色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 但长时间注视单调的灰色路面会使驾驶员注意力变得迟钝, 诱发疲劳, 甚至昏昏欲睡,使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增大。在路面适当部位着色, 可以改善驾驶员的视觉环境, 刺激驾驶员的神经系统, 有助于驾驶员保持清醒的驾驶状态。如果在陡坡、转弯和限速区涂以黄色, 则会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 在交叉口、居民密集点和停车点附近涂以红色, 驾驶员则会小心谨慎; 在学校、医院等处涂以蓝色, 表示安静, 则驾驶员就会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

瑞典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特别危险的路段涂上了红颜色, 结果交通事故减少了85% ~90%。我国也曾做过相关的试验, 为了降低因车速过快而造成的事故, 曾在长距离的路段上涂上几十条相间的白色线条, 驾驶员通过这些白色相间的线条, 看起来犹如水中的波纹一般, 感觉速度过快, 从而使驾驶员自觉地降低车速。实践证明, 着色公路的确有单纯的黑色沥青或者白色水泥公路所没有的优点, 其较为突出的方面是丰富色彩能刺激驾驶员大脑, 缓解驾车疲劳程度、保持良好情绪、降低事故隐患。还可以通过对道路附属设施与两边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设计来实现上述效果, 如在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上采用天蓝色的波形护栏, 与公路两侧的黄色的戈壁滩形成鲜明的反差, 使驾驶员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刺激, 从而保持清醒的驾驶状态。但是在所经之处是青山绿水或者周围的绿化比较好的公路上, 应该避免把绿色背景下的道路护栏涂成蓝色或者绿色。因为如果护栏的颜色和背景反差很小, 那么, 一方面, 护栏不能起到视觉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 在高速行驶下尤其是光线暗淡的情况下, 驾驶员很可能看不清护栏或者不能正确判断护栏的位置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2交通标志色彩

交通标志是向行人或驾驶员传递特定信息的交通语言。目前, 我国的道路交通标志按用途和作用可分为警告、禁令、指令、指路及各种辅助标志等5 大类。这些标志通常设置在道路的右侧或上方, 是用形状、颜色、符号和文字向人们传递有关交通信息的,其中色彩是设计者要着重考虑的。交通心理学研究表明, 交通标志背景的颜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驾驶员能否有效地视认交通标志以及准确地判断交通标志的意义。色彩对比强烈, 视认时间才短, 效果才好。实践证明, 对交通标志易读性的顺序是黄底黑字、白底绿字、白底红字。黄底红字虽不易读, 但最能引起驾驶员及有关人员的注意, 这是因为驾驶员对红色、黄色有一种警觉自适性反应。红色视认性最好, 这也是红色用作禁行标志的依据。因此, 我国对道路交通标志的色彩设计明确规定: 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禁令标志为白底、红圈、红杆、黑图案; 指示标志为蓝底、白图案; 指路标志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 一般公路为蓝底白图案。

3.3道路景观色彩

资料分析表明, 在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中,道路本身的因素占有相当的比例, 而在这些道路因素中又往往包含了不良的道路景观。色彩是道路景观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道路景观中合理的使用、搭配色彩, 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道路景观设计时, 可用色彩的胀缩感来改善局部的不良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很多环岛和绿化带的外缘经常可以看到车撞的痕迹, 建议可以把这些设施的外缘涂以橙色或者黄色, 因为这两种颜色具有膨胀性, 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 并且这两种颜色在晚上和雾天的视认性也比较好。

在道路景观植物的选用上, 除重视植物的工程性质外, 对植物的颜色也应根据公路所处的区域或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在炎热地区应多用冷色花卉, 能使

人感觉清爽, 蓝色、青色与青紫色冷感最强, 在夏季青色花卉不足的条件下, 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不失冷感, 但各色冷色花卉要间隔栽植, 因为色调变化很少的组合易使人感到疲劳; 在冬天青色花卉应与其补色如橙色系花卉混合栽植, 可以降低冷感,变为温暖的色调。寒冷地带宜采用暖色花卉, 可打破寒冷的萧索, 使人感觉温暖、热烈, 红色与橙色暖感最强; 在夏季暖色系花卉应减少, 应混合栽植冷色系花卉, 变为冷暖适中的色调。所以要每隔一定距离变换一下颜色种类, 并要间隔栽植绿叶植物, 这样即可利用鲜艳花卉的高色调来烘托出温暖感, 并刺激驾驶员的神经系统, 使驾驶员保持清醒的驾驶状态,又可以避免鲜艳色调过强给驾驶员造成疲劳。

3.4车辆色彩

车身颜色也影响交通安全。据日本和美国调查,发生事故的车辆中, 车身颜色是蓝色的和绿色的多,而黄色的最少。为此美国和日本都减少了蓝色和绿色的车辆。根据色觉心理可以知道, 蓝色和深绿色为收缩或退后色, 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小。尤其是傍晚或下雨天, 常不为对方车辆和行人注意而诱发事故。黄色为膨胀色或进攻色, 看起来比实际要大, 不论远近很容易引起对方来车和行人的注意, 特别是雨天或雾天, 所以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用红色和黄色。驾驶室是车辆的控制中心, 因而汽车内部色彩也很重要。驾驶室内的颜色宜采用低纯度弱对比的色相,一般上明下暗, 给人以稳定、安静、明快的感觉, 以利于驾驶员的自我放松和调整, 减少驾驶员行车中的疲劳感。

4结语

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影响很大, 而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又与人们随之而采取的行动息息相关。为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除重视安全措施的工程技术研究外, 还应注意色彩的心理效应与道路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要在道路及附属设施、交通标志、汽车、行人服饰和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重视色觉心理的影响, 趋利避害, 为社会营造一个快速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魏中华,王珊.公路景观的色彩效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 3

[2] 刘文峰,方守恩等.道路交通设施色彩规划与设计[J].上海公路,2004, 3

[3] 徐成建,周国华,杨文发.论色彩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呼吁道路工程应重视景观色彩的设计[J].交通与运输, 1995, 4

[4] 张强,陈雨人.高等级公路绿化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上海路,2005,2

篇3

根据统计和研究表明,交通工具在行驶中的安全性不但受到其性能、操控性和视野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本身颜色的对人的能见度的影响,不同颜色的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程度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比较容易被人眼所辨别的颜色更容易引起道路上其他驾驶者和行人的注意,从而相对不容易发生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等交通事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认知性好的颜色有更佳的能见度,因此将这类颜色用于交通工具的外观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此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保障。

1 颜色自身的可视别性主要与下列的因素有关

1.1 颜色的进退性。即所谓的前进色和后退色。例如:使红、黄、蓝、绿色的交通工具与观察者保持相等的距离。在此种情况下,观察者似乎会认为红色和黄色的交通工具要更加靠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交通工具则要更加远离一些。由此人们把容易产生较近距离感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等称为前进色,而产生较远距离感的颜色,如蓝色和绿色称为后退色。相对于后退色而言前进色的视认性更佳一些。

1.2 颜色的胀缩性。将相同的交通工具喷涂上不同颜色的漆料,会使人产生它们体积大小不相同的感觉。例如:喷涂上黄色漆料的交通工具给人感觉体积更大,具有膨胀性,称为膨胀色;而喷涂蓝色或绿色漆料的交通工具使人感觉体积小一些,具有收缩性,因此称为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认效果大相径庭。据美国和日本对车辆事故的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车辆中,蓝色和绿色的居多,而黄颜色的最少,由此可见,人们对膨胀色的视认性相对收缩色要优异。

1.3 颜色的明暗性。不同的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尽相同的。以此,人们将颜色分为明色和暗色两种。诸如红色和黄色等视认性较好的颜色称为为明色。而看起来会使人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的颜色则称为暗色。

如果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交通工具当然以喷涂视认性较好的颜色的漆料为佳。然而,有些视认性不佳的颜色往往是某些场合或人群所必需的,如:黑色、深蓝色、深绿色等,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或穿插,从而达到提高其视认性的目的。例如:蓝色和白色相配,就会使其视认性大为提升。对汽车碰撞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颜色安全性要略高于深色系的车辆。在黄昏、清晨等光线略显不足的情况下,黑色汽车的事故率将会提升至白色汽车的3倍以上。经过多次的视觉主观评价、色差及灰度差以及对事故数据等的分析后,进一步验证了车体颜色关系到交通工具行驶的安全问题的推断。颜色对交通工具自身的可视性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然交通工具的可视性也和其自身与背景的色差有关,车辆本身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较大会使其更加容易被人眼辨识,也同样具有比较高的颜色安全性。

交通工具的色彩如果搭配适当,可以舒缓驾驶者的心情,提高驾驶质量,大幅降低意外出错的几率;搭配不当,不仅会减弱或破坏造型的完美性,而且容易造成驾驶者的情绪不稳或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从事交通工具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交通工具设计中色彩搭配运用的重要性,掌握规律,利用不同颜色自身不同的功能性,同时结合人性化的指导理念进行交通工具的设计,使之与交通工具的造型、结构等统一,从而提高驾驶者的注意力,在保证其舒适度的同时使其最大最大程度的集中精神,让驾驶行为变得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由此可见,交通工具色彩的安全性设计同时也涉及了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等领域,要更好的掌握交通工具色彩安全性的重要性必须深入地相关研究各范畴的学科。

交通工具安全性色彩设计的研究十分重要,由于交通工具造型的色彩受功能、材料和工艺水平等约束,形成了它明快、简洁、概括的特点。同时,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要求对颜色的功能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做较多考虑。因为,交通工具颜色、造型并不以色彩设计的形式单独出现,而是与车辆自身的功能、结构共同体现的。因此,在交通工具安全性造型的色彩设计中,要赋予色彩以时代特征,用最新的方法、手段来表现色彩效果,并突出人性化的理念。

整体协调的色彩搭配对于表现产品的独特美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色彩的安全性设计也应与基本的美学法则相统一。色彩和造型整体统一的交通工具设计,色彩协调,相互搭配搭档、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的设计,会使乘驾者感到舒适从而使驾驶活动更加安全,降低发生事故的危险几率。因此,整体的、联系的色彩设计,会给与驾乘者和周围的人们以心理上的暗示,降低危险的几率,这样的交通工具更具有安全感。

2 在进行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2.1 色彩设计时平衡分布色彩。自然界的不同频率的光线刺激人的眼睛,使人对物体有了颜色的感觉。人眼要求交通工具具有协调舒适的形状和颜色,如此才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对色彩平衡的需求。人眼对色彩的这种需求,称为色彩平衡。进行颜色搭配设计时,必须考虑造型与色彩的平衡,才能达到总体的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

2.2 色彩设计时突出主次。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首先应明确整体车身的基础色,再配和相应的辅颜色,才可以得到统一协调、重点突出的车身颜色。常用的主色一般为:红、黄、蓝、银色等。而常用的辅助色一般为:灰、黑等颜色。交通工具各部件的色彩设计也同样要求符合色彩的基本法则,既要自身拥有统一协调的颜色,又要呼应整体色彩,相互统一,市场整车更加的协调美观。

2.3 色彩设计时颜色自身的表达要符合交通工具结构、功能的需求特点。设计前首先要理解颜色自身所表达的含义。例如,黑色代表庄重、坚定。白色代表明亮、纯朴、洁静。灰色代表平淡、温和。蓝色代表沉着、平静。绿色代表新鲜、宁静。红色代表积极、热烈。橙色代表热情。而黄色代表高贵、豪华。充分理解和运用色彩与产品的功能关系,才能统一色彩与产品的造型、材料、功能等的特点,也标志了成功的色彩设计。现代交通工具的种类众多,不同的色彩设计可以区分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

3 结论

色彩作为交通工具设计的造型要素之一,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在其对驾乘的安全性方面所

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孙琳.浅析色彩文化在交通工具中的潜能[EB/OL].2007.06.05.

[2]李卓森.汽车造型[M].长春:吉林工业大学教材,2005.

篇4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如何让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中的小主人等等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

一、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1.幼儿的涂鸦现象

在美术活动中,往往有很多幼儿出现乱涂乱画的现象,一张白纸发下去,没几分钟就涂满了,这样的情况在小班幼儿的身边普遍发生。然而,小班幼儿的绘画正处在涂鸦状态,因为他们的观察和绘画能力都很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看明白,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才能挖掘出宝宝“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更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从而可以对他所描绘的“作品”进行补充,提高对“作品”的要求。

2.幼儿不肯动手画画

活动中不难发现,有个别幼儿对绘画似乎不感兴趣。然而,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幼儿不是少了兴趣,而是缺乏自信。在同一阶段的幼儿,绘画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在活动中就缺乏自信,教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在活动中重点指导,降低对孩子作画的要求,在一旁提示和指导、鼓励和表扬、保护他的自尊,培养他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同一块区域出现乱七八糟的色彩

成人的世界里,对于看待事物的颜色单一,像香蕉是黄的、苹果是红的等,然而在孩子的眼中,色彩却是丰富多彩的。保护孩子对色彩的选择,教师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对色彩的运用。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色彩,孩子在涂法上面,只是缺少一些手段,教师可以将多种涂色的方法传递给幼儿,保留幼儿喜欢的色彩,保留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作品在喜欢的颜色上,变得更精彩。

4.模仿老师、身边的幼儿

美术活动中,有很多幼儿会经常模仿老师或者是身边幼儿的作品,去描绘自己的作品,对于这种现象,我想说的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尤其重要的。

二、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1.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观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观察的对象,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如:教幼儿画“蝴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特征后,又让幼儿欣赏不同颜色的蝴蝶在空中飞旋、在花瓣上休息、在花丛中嬉戏等不同姿态。教学时,根据教学上的难点,重点示范某一部分,启发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蝴蝶,从颜色、动态、数量、构图上引导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不同的效果。

其次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机,随时随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对象。有一次户外活动,有一位幼儿发现地上有很多蚂蚁在搬运东西,大喊:“哇,快来看,地上有蚂蚁耶。”顿时,所有的幼儿都产生了好奇心,都跑过去看。借此机会,我马上去科学室借了放大镜,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颜色和蚂蚁不同的活动状态。下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正好要求幼儿用西瓜子拼贴蚂蚁,这为活动垫下了很好的课前准备。

2.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发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在一次公开课美术活动《拼拼贴贴》中,我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教案一:教师:“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

幼儿:小兔子

教案二:教师:“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它会去找谁做好朋友呢?

幼儿:圆形、三角形、梯形……

教师:“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会变出什么呢?请幼儿大胆动手尝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拼贴方法,达到不同的拼贴效果。

幼儿:太阳花、毛毛虫、人……

教师在设计教案一中,以框框的形式,局限了大部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导致幼儿在操作时,去模仿教师的作品,能力弱的幼儿去模仿周围幼儿的作品。然后教案二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想象,动手尝试,动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5

色彩三元素: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色彩呈现的质的面貌。

纯度:也叫饱和度,指某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鲜艳度。

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明暗程度的感觉。

五大调子:

高光、中间调(统称亮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暗部)

高光的色彩:基本是来自于光源色的直接反射。当高光不强烈时,其冷暖为光源色和固有色共同作用。

中间色的色彩:主要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这两者谁的纯度高强,那么亮部的色彩就倾向于谁。

解释:光源色暖,亮部就偏暖;光源色冷亮部就偏冷。光源色冷暖倾向越明显,亮部色彩受的影响也就最大,比如朝霞黄昏。

光源色不明显时(纯度不高),则以固有色为主形成亮部色彩的冷暖。比如阴天物体受光影响较弱,可以清晰的看到固有色本来面貌。

色温

固有色的暗部是什么颜色呢?撇开其他因素,一般来说蓝的暗部偏紫,黄的暗部偏橙,橙的暗部偏红。

明暗交界线的色彩:基本不受光源影响和环境色影响,与暗面色相一致,明度纯度降低。

暗部的色彩:由固有色和环境色综合(受环境光影响较大),同时明度减暗。

互补色平衡论:

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色彩会要求它的对应补色,如果补色没有出现,眼睛会自动将它生产出来,正是因为这个,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互补色的配合也是和谐的。

色彩规律:

1.补色规律:亮部冷则暗部倾向暖,反之亦然。(例如画皮肤阴影时,亮部用暖色,耳朵则可以用冷一点的玫瑰红,可以让耳朵部分相对颧骨更靠后些,暖色的感觉近,有膨胀感,冷色的感觉比较远,所以善用色彩特性结合素描关系可以塑造真实可信的三维空间效果。)

2.固有色相同且在室外光照情况下,近暖远冷,近纯度高远纯度低。(远处受环境光大气影响较多)

3.一般亮部最灰(最不纯)中间色最饱和,暗部比中间色不饱和一点,最好从背景起步,确定主色调和光源(袭日)

篇6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

一、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创新,教学偏向模式化

当前在小学低段的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逐渐偏向模式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惰性,缺乏教学创新能力,导致原本生动形象的色彩教学显得极为枯燥乏味。过于单调的模式化色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孩子对色彩的挖掘和创作发挥;同时,部分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学形式单一,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使得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进行色彩创作,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也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二)教学理念不合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依旧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在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仍不能以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接受程度和身心特点来改进教学,最终导致色彩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应有的美术和色彩运用技法得不到及时掌握,从而更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和美术技能的发展。

二、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色彩学习能力

对处于小学低段美术学习时期的孩子而言,其美术和色彩好奇心较强,但多数缺乏一定的色彩敏感度和相应的辨别能力。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美术教师需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在其对色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要指导其结合环境、光源和色彩等因素,对各类色彩变化进行合理地比较和把握,以便促进其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举例而言,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过程中,其观测结果会受到不同环境和光源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物体自身的色彩进行积极判断,避免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判断失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信息化进行色彩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通过使用多媒体来弥补传统美术色彩教学的不足和缺陷,用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等各种形式来呈现相应的色彩知识,更为准确地在教学中体现色彩差异,从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辨析能力。比如在学习色彩对比的时候,孩子经常无法充分理解色彩变化及其变化效果,这时候可以用图片和PPT形式来展示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和色差,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色彩效果,为其带来视觉震撼和强烈的感官冲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并帮助其加深美术色彩的学习印象。

(三)利用卡通及实物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多数小学生都比较迷恋动画里的卡通人物和色彩炫目的动画场景,因此在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中,卡通图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将所教的色彩知识与卡通图片甚至实物场景有效结合,利用游戏教学和多媒体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选好的卡通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讨论和临摹,这样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色彩绘画中更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创作,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此外,除了要利用色彩简单的卡通图片,教师还需要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色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一栋结构清晰的房子和一棵大树,结合生活实例讲述绘画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思考联想,并从中得到思维启发。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生活中的色彩表达,从而能更为精确地把握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绘制方法,了解更有层次和更为丰富的色彩内容。

篇7

关键词:动漫教学;造型设计;色彩教学;民族文化;创新培养

1 引言

在动漫教学领域中,两者都是以图形为结合的表现形式,两种字意中所表达的基础是相同的,包容了二维与三维的教学。如果说动漫中角色造型与线条是动漫的“生命”,那么色彩、光感、影像将是动漫的“血肉"",而民族性的创新风格特征,就是整个动漫的“精髓”[1]。只有这三位一体的结合,才是当前我国动漫制作的基础,也是在动漫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三点的理解与掌握,关系到将来的自身发展与提高,是作为一个动漫者必需体会的学习过程。

2 造型设计在动漫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动漫中,造型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造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部动漫作品的格调,事关整部动漫的成败。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造型设计的培养目标应是动静结合。不单是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也不能按一般设计专业那样,只作为短期的基础课的设制。动漫中造型设计的课程,应不单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2]。更应贯穿每一个动漫学生终身,在教学中,依据动漫的特点我总结出了几个步骤来进行培养。

(1) 对于学生“看”的培养。 要有动态造型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造型的关键是观察,对于动漫专业来说讲,最主要的是把静态的观察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作为动态的描述;要有广博的造型知识。“看”的目地是要学生观察我们的生活,要通过教案中的各种中外动画影片的造型角色,来提高学生们的眼界。引导学生对于各种造型元素的吸收,并能用语言和画笔来进行描述的双重能力。

(2)对于学生“变”的培养。“变”是动漫中一个必须重点训练的造型手段,动画与现实影片的制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漫的表现手法是虚拟的,非真人实景的拍摄。如同天马行空一般,角色的造型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虚构,动漫创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虚构的无限性,能使人们大胆突破想象尺度。从而达到现代人所不能达到“过去""“将来”中的各种时空中穿梭。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变化造型,由写实的人物、动物、建筑。

(3) 对于学生“画""的培养

造型中的传统技法中,“画”无非是对于对象的具体或者抽象的表达,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以中,长期的课程训练为主,并辅以石膏人体、透视基础知识、骨骼的基础绘画形式。动画中的绘画同样离不开这类传统技法的教学,在继承以传统造型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要加大速写与默写的练习投入,动漫教学中最具特点的方式,就是分镜头的表现上。

3 色彩知识课程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我们把动画造型说成是“生命"",那对于色彩来说是“血肉"",色彩作为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色彩在动漫的教学中体现了剧本的基调,对于整体的画面能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

(1)色彩中的延续性。动画色彩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对于动画角色上色与整个动画场景的色彩感觉。首先,要学生利用色彩的基本原理,进行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构成的各种手法等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再结合动画中的场景进行创新。色彩的学习,是造型上的有益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2) 色彩写生的自主性培养。色彩的显示,不外乎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相对于动漫专业来说,静物写生、室外风景、人物与动物的写生,都是为了满足动画角色创造与场景创作的基本前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色彩写生训练,主要是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动漫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色彩基础教学,理论上的理解要更多的引导入实践之中,自然界的色彩写生,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感觉方式。而对色彩的控制与运用,从而达到写真的“第二自然”的目的。作为动画,要充足于“动”,动画中出现的连续画面是,由人眼中的“物象残留”组合形成。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减少对于单独画面处理的Hq-f司,多作4到6帖的动画训练,同时,要求一定的团队合队,可以分编剧与创作两方面。利用多帧数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对大局色彩的整体把握与一定的团队意识。

(3) 装饰图案的引导性作用。在对于动漫初学者来说,在实践教学中装饰图案是训练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喜好与熟悉的动画人物,场景或各种道具造型。可以指导学习复制多份,用各种装饰画的手段来表现。在一定的装饰图案的制作训练后,用自身喜爱的卡通人物与场景、变形变色、抽象等等的重新设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色彩感觉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严格自身的图面,也反过来促进了写生训练中,对于写生物体中色彩修饰,并提高了物体的造型的严谨。

4 民族文化知识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民族文化知识作为中国动画产业中的“精髓”,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当前,我国动漫当前走的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道路是事实,但是,民族性的文化根基是不能被否认的,国内大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国动画的民族性问题不应被忽视的观念。可见,“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动漫来说,只有走中国时代特色的中国动漫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从士大夫的书画怡情到当代的审美读图,可以说中国动画的文化根系还在于传统文化。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强民族化的学习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民族文化的了解。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要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教育, 从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的1926年《大闹画室》开始,到中国水墨动画的先河《小蝌蚪找妈妈》,再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形象的出现。应该说我国的动画片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早期就借鉴出了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刺绣等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

(2) 引导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把学校的民族性的课程加强,要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探索了解与认知,从最早的水墨画、素描、木偶、皮影、京剧、剪纸、年画中去寻找灵感之源。在 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动漫欣赏课程,与学生的考察相结合,作为高校考察的课程可以安排去一些民族文化形式较多的地区。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教程知识教学中,可以把传统壁画、年画、京剧脸谱、饮食文化,各民族服饰与建筑的演变,和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相结合,再提炼吸收到自身的动漫创作中。

5 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蓬勃发展的产业环境下,把动漫教育孤立地作为亭台楼阁和上游产品的一类品种的观点是不明智的。社会的进步、动漫产业经济的发展、动漫创意运作的优化、动漫的普及、制作水平的提高都必须依靠人才,产业要做大做强更需要大量的动漫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凸显归根结底靠教育,动漫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动漫教师的高素质、教学的创新性、招生的规范化、产业与教育的连结化。

参考文献:

篇8

一、培训目标:

以着力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重点,以“立足课程、聚焦课堂,提升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逐步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培训对象

红卫路小学全体在岗教师。

三、培训内容

第一板块:研修专业

目的:分别通过舞蹈、合唱、素描、色彩、队列、田径相关项目和阅读策略的培训,提升音乐、美术、体育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第二板块:研读专著

目的:以读书分享的形式交流,树立现代知识观和教育观。

内容: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教师视野。

要求:结合老师们的阅读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树立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生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板块:研学课标

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各校区分学科教研组,研读20xx年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

要求:帮助我校教师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第四板块:研究教学

目的:各教研组研读教材,撰写教案。

内容:(1)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2)撰写教案,选取典型案例,研讨课堂教学技能。

第五版快:信息技术

目的: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12学时)

内容:一是教学资源的获取,掌握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二是简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简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三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

要求:一、根据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配备的班级多媒体设备、交互式软件的特点,创新培训方法,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作业、考核等任务。

四、具体安排:

(一)专业研修

1、参加人员:全体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和部分语文教师。

2、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3、培训时间地点:音乐:8月15—16日,师范附小一小;

美术:8月17—18日,阳光中学;

体育:8月19—20日,z实验学校;

语文:8月24—26日,望湖小学。

(二)集中培训(8月20—29日;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日期方式参训对象内容地点负责人具体要求

8.20 上午讲座全体教师师德培训报告厅胡昕

下午分组 讨论全体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指定教室(分教研组进行)

8.21上午互动 培训20xx年8月—20xx年8月进入我校的教师新进教师培训报告厅z新进教师:学习红卫路小学的各项常规(打包成电子稿);集中互动培训 其他教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

下午

8.22上午讲座全体教师“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专题讲座报告厅z

下午分组 研讨全体教师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方向指定教室(分课题组进行)江毛顺请课题组长假期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书籍,对下学期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规划

8.23上午学科专题讲座全体语文 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报告厅z

全体数学 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二楼 会议室z

下午读书 分享全体教师读书分享报告厅石英梅老师在暑假期间,选读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以备交流。

8.24上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课例研究汇报报告厅胡燕敏 胡昕各课例研究组做好汇报准备

下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自育自学”课题组汇报报告厅各课题组做好汇报准备

8.25上午讲座1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报告厅z

讲座2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报告厅

下午讲座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报告厅

8.26上午上机 操作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各校区 微机室胡燕敏 卢淑娟考核分两项内容: ①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 ②请老师们进入下面网址http:///有相关题库请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考核是现场答题,现场出分。

下午现场 考核全体教师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的考核各校区 微机室

8.27上午同伴 引领全体教师课标解读(主讲:教研组长)指定教室z自我回顾。反思一学年以来在所任学科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以案例呈现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如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等,每人准备文字材料以备交流。

经验 分享全体教师交流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指定教室

下午研讨全体教师研读教材(阐述分析本册教材),讨论学进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指定教室各备课组进行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

8.28集体 备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老师抽课题备课指定教室z①提前公布课题,全员撰写教案。②分组研讨,选取典型案例。②教师代表现场讲解教学设计③再次修订教案,反思内化。

8.29无生 上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教室z提前确定好每位老师抽课题和授课的具体时间地点。

备注:

1、请每一位老师结合暑期培训内容,针对每一项活动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各位老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及时反思、总结,并按要求填写“培训参与录”。所有参训教师于8月28日下班前把“校本培训参与录”交到教研组长处。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浸染和点染的变化与韵味

2.了解折纸浸染与点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美、实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生宣纸、彩色墨水、乐曲

教案设计:(一)引题激情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漂亮的围巾,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对,这是一条扎染围巾。引出“扎染”

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

3.课件欣赏扎染作品,感受扎染艺术。

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还有衣服、裙子、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4.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相像的图形表现——染纸

二)教学新授:

1.工具介绍

实验:我想先请2个同学上来做个实验,我说什么,就做什么。(一名学生)分别在不同的两张纸滴上颜料,观察变化。

大家看看,同样的做法,为什么没有做出同样的效果呢?(找个学生)来摸摸看,知道什么原因吗?

原因就出在纸的不同,这张是宣纸,另一张是普通的纸。所以不是所有的纸都可以用来染,只有一些吸收性强的纸才可以用来染。

既然要染纸,颜色当然是少不了的,我们用的彩色墨水,既方便,染出来的色彩又鲜艳。

2.观察作品图案,找出规律

(1)欣赏染纸成品

师: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2)观察作品上面的图案有什么特点阿?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怎么样能让他们有规律的排列呢?

(3)学生发言:先折后染

3.分析染纸过程步骤

(1)步骤口诀: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染,三看作品美不美

(2)一看纸怎么折,学习折法

a.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b.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投影仪演示折纸的几种方法)

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3)二看色怎么染,学习染法

a.教师将折好的纸进行演示,请学生观察。

b.介绍染法:浸染法:将折好的宣纸在不同的方向浸在不同的彩色墨水里。

点染法:用毛笔蘸彩色墨水,点在宣纸上,颜色自然染开。

注意色彩的搭配,颜色从浅到深。对比色、和谐色在画面中的运用

c.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4) 三看作品美不美,欣赏染纸作品

四)学生作业

看这了这些漂亮的染纸,很多同学已经按捺不住,很想自己试试了。老师一会儿要举办一个染纸展览会,但是老师这里的染纸不多,你们愿意帮忙吗?

要求:1、尝试不同的折叠方式和印染方法

2、运用多种颜色搭配,丰富画面。

五)师巡回辅导

1.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

2.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作业展评

1.作业展示:将完成的作业贴到窗户玻璃上。

2.先由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

七)课后拓展

1.同学们,这些染纸艺术太奇妙了,它能染出这样美丽的作品,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挖掘出很多用途来。

2.课后作业:尝试用其他折叠方法和染纸方法进行染纸创作

八)小结

篇10

课改八年,“公开课”获得最多的是“困惑”、“诟病”。陆老师的“公开课”,读来如小溪般涓涓流淌,清新自然。她向大家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可资借鉴的一面;更可贵的是蕴含了“公开课”发展价值的本真。

前几天,同事到外地去观摩公开课,回来感慨万千:如今的公开课真是学不像,总觉得教师在作“SHOW”,表演色彩浓,有的甚至失真,偏离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其实公开课指的是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主要有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等类型。其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联想到自己,二十多年前满怀激情走上讲台,这一路走来,参加市、省、全国的赛课,,欢歌伴随自己。至今,其中三次公开课仍历历在目,因为――在赛课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弱点,产生了自己的困惑,明白了自己的追求,那是一种“阵痛”后的喜悦、收获。可以说公开课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第一次市级公开课,让我明白“方恨少”

1987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看着师傅备课,我总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作业……似乎教书就是那么简单。直到一天,领导让我上一节对市开放的公开课,我就有点不自在了。因为,要面对领导、专家和同行的检验,直觉得“捉襟见肘”、“书到用时方恨少”。

经过几番斟酌,我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狼和老山羊》,因为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备课时我主要抓住狼和小羊的几次对话进行展开。我把教案交给学校里的省语文特级老师看,她语重心长地指点:“思路是不错,但你是否考虑到课堂中随时会有生成情况?”于是,我不停地修改自己的教案,进行预设。

上课了,我发现自己对于熟知的教案竟不那么熟悉了。突然,脑中一片空白,急中生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狼一共骗了老山羊几次?老山羊又怎么识破狼的?这一设计学生说得很投入,我不忍心打断他们,不能适时调控,结果拖课拖了整整8分钟。

人们常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次公开课可以说是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当情况有变化时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机,适时调整。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变化,那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可见,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机智明显不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生成教学,这需要教学艺术!

公开课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是教学理论通过公开课得以体现,而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一般也都会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从而赋予公开课更多的理论色彩和导向。这次公开课让我找到诸多教学盲点,至今回想起来,那种青涩的滋味还记忆犹新。

第一次省级公开课,让我懂得“怎么教”

记得1994年,经过激烈的比赛,我终于冲出市,拿到了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改赛课的“入场券”。兴奋之余是“磨练”。学校领导让我先备课,教导处帮我磨课,专家悉心指点。

试上是公开课前的环节,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每次上课都不可能一样,因为课堂上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性。感悟到了上课的“真谛”,我主动要求到不同程度的班级、不同水平的学校去试上,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案,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那备课之余,制作教具同样令人兴奋不已。当时需要用“幻灯片”,可没有现成的,于是求助美术老师画框,自己涂色,那陶醉至今都令我回味无穷。用电教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让我第一次尝试到了其中的快乐。终于上课了,我按照教案比较顺利地上完了,最后虽得了一等奖,但总觉得上得太顺了,似乎精彩之处不突出。具体是什么,我自己总有点欲说还休之味,总有那么点遗憾。

这次公开课经历了说课、听课、评课这一过程,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为年轻的我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公开课推进了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所以它较常态课具有了更高的研究价值,不少新的教学法就是通过公开课得以传播的。公开课,让我知道如何去上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明白该怎么教。这一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

第一次国家级公开课,让我懂得“教什么”

那次省级赛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觉已步入中年,激情不在,懒于学习,惰于研究,跨入了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期。

2005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赛课。电化教学,让年届不惑的中年老师困惑,究其原因是缺少继续学习的热情,缺少尝试新生事物的勇气。我与年轻的老师站在一起,年龄肯定不是优势,而电教呢,更不是自己的擅长。但是,我有经验,我有信心,抛开以前固定的教学思路,借助“网站”形式,优化语文教学。

想到在小学语文课中有好多“送别诗”,能不能以板块的形式来整合资源呢?新的构思形成了,让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选择四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诵读、查阅资料,感悟诗人的情感,同时找出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课上是进行方法的指导,课后还引导学生学习其他送别诗,拓展到现代送别诗,国外的送别诗等。这就是借助媒体,整合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努力,我执教的《送别诗》在苏州市第四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第十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中均获得了一等奖。虽然比赛的过程充满难以言说的压力、困难,但我品尝到了搅动自己的“快乐”。人到中年,依然茁壮地成长着,幸福地工作着,因为公开课让我更充实。

这次公开课让我明白了教给学生什么,不仅仅是知识,应该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公开课给予我的是――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