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19:4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气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小实验]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观看录像《空气》
3.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布置作业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篇2
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经历是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愿望等心理因素,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呢?围绕这一问题,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了实验探究的策略。
1 借助简单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师常常借助于实验演示和直接讲解的方式。教师发现,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实验的意义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难有深刻的体验。
看来,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是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于是,教师用“一段蜡烛”开始了教学:
教师手持立有一截蜡烛的培养皿:“如果点燃蜡烛,再用烧杯罩住蜡烛,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到:“蜡烛会熄灭”
“为什么呢?”
回答依然很轻松:“因为烧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了。”
教师向培养皿中注入一些水,问到“如果现在点燃蜡烛,然后罩上烧杯,现象会如何呢?”
片刻的沉默,出现了几种猜想:“蜡烛还是会熄灭”、“水面会上升”、“难道蜡烛就不熄灭了吗……?”
“那就请同学做一下这个实验,仔细观察后讨论一下原因吧。”
……
教师请几位同学汇报讨论后的想法:
“水面上升是因为烧杯内的气体体积减少了。”
“水上升的体积可以看出气体减少的体积。”
教师将这个想法及时写在黑板上:
烧杯中减少的空气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水上升的体积
接下来,教师又向同学们出示了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请大家思考“这些等量关系符合这个实验吗?”
教室再次沉默,之后便有了一些声音,几位同学发现了问题:
“这个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空气减少的体积并不等于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热量,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这也会带来实验的误差。”
这些观点赢来了更多同学赞许的目光,教师也就顺势抛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都很好,如果我们能设法通过实验来验证黑板上的等式,那我们不就可以粗略地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吗?”
教师板书课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家再想想看,怎样来改进这个实验呢?”
借助于一段蜡烛,同学们在猜想、感知、验证、质疑的经历中,一种发现的喜悦悄然升起,而这种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方法”的发现也激励起他们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欲望。
“老师,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烧杯中的水,这样就能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掉。”
看到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不过,对避免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逃逸的实验装置与方法改进则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了“瓶颈”。看来,有限的实验经验制约了同学们的“创意”。
教师搬出了一套钟罩的实验装置(见图1所示)。利用该装置进行演示实验,一方面是因为这套装置便于学生由蜡烛实验装置进行迁移,另一方面也为理解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做好铺垫。教师发现,经过了前期的讨论和思考,同学们对这套装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他们赞同用红磷或白磷代替蜡烛,也理解为何要等到装置冷却再来观察液面高低的原因。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者,教师则是在学生们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演示实验。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不用再担心实验的那些细节学生是否能记牢,也不用担心装置的改变会让学生手足无措。在等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开始了空气组成发现史的介绍。
师: 今天,我们从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到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总共用了20分钟不到的时间。其实,在300多年前的1674年,英国的科学家梅猷就发现了蜡烛燃烧的这个现象,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空气中有氧气,所以,梅猷无法像同学们一样正确地分析这种现象。
对于空气的组成,由200多年后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测定而出的。在他之前,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已先后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当时燃素学说的影响,并没有发现空气中就存在氧气。拉瓦锡分析了前人的实验,摆脱了传统观点的束缚,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终于成功地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拉瓦锡的这个著名实验。(多媒体演示)
在化学实验方法和探究方法的熏陶中,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拉瓦锡不受传统观点束缚、大胆质疑而且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2从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中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以装置的优化为主线进一步深入教学。
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钟罩装置的不足之处。学生不难发现钟罩的不规则外形使得其体积难以均分为五等份,可用粗细均匀的玻璃通管(如图2)代替钟罩。
为丰富学生的实验体验,进一步体验定量实验的科学严谨,教师同时展示了图3、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让学生从两套装置的对比中,分析图4装置的优点。
当学生们认为装置的改进已经完美时,教师又引入注射器装置(见图5)。教师播放了这套装置的实验过程,在直观生动的实验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装置的原理。之后,教师让他们对以上装置进行分析比较。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发现之前出现的那些装置,甚至包括拉瓦锡的实验装置,都忽略了装置内外液面高低不同带来的压差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而图5中的注射器装置则能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对同学们的这种分析和发现给予了及时鼓励,赞扬了他们这种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为使学生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而借助注射器改进后的装置(见图6)则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将少量白磷(绿豆粒般大小)放入50毫升的玻璃注射器内,抽入20毫升空气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管口。(因白磷有毒,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这些操作最好由教师提前完成。为防止白磷自燃,可将注射器放入冷水中浸泡)。实验时,学生从冷水槽中取出注射器,观察室温下的空气体积。之后,再将注射器放置于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完全浸泡,白磷自燃。待白磷熄灭后,将注射器从水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读出气体的体积。实践证明,该操作简便易行、误差小、安全无污染,适合于学生实验。
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教学研究,教师改变了过去只满足于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相信”实验原理的省时省力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以研究者身份从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甚至不科学的猜想和推理,但只有经历了这些主动“猜想”、“发现”和“质疑”的过程,学生才能成功体验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生长构建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真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案例教学法;教学应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电气技术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维修电工资格证考试。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讲授本门课程中重点章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时,以电梯的应用为教学案例,说明接触器应用常见故障问题。
一、教学案例引入
电梯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电梯运行突然停止,困住乘客,第二种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上升或者坠落,发生乘客受伤甚至死亡等严重事故。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电梯故障排查与维修,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电梯运行中所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于机械故障或者电气线路问题所引发的。电梯接触器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体现为:电梯基站处钥匙开关闭合后,电梯不自动开门,可能是由于钥匙开关处接触器线路出现问题,比如断路或者接触不良等;电梯层站按钮灯失灵,可能是由于电梯层站接触器处出现问题,比如继电器故障或者线圈断开等;电梯基站方向箭头灯不亮,可能是方向继电器出现故障;选择关门按钮与开门按钮时,电梯门不关与打开;已选择电梯需要到达的层站,但是电梯并不启动,可能是运行继电器存在问题;电梯到达所选择楼层,电梯门打不开,可能是开门继电器出现故障;电梯上升或者下降速度降低,可能是三相电源有一路出现故障或者接触器出现问题等。
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向学生举例电梯运行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后,紧接着教学重点集中于故障问题及维修理论知识教学。
(一)继电器触点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
继电器实施部件是触点系统,触点系统通过断开与闭合实现对机械的控制。触点系统由于过热、损耗及熔解等因素而引发故障。触点表面被氧化或者存在杂物,触点压力不强等因素可能会使触点系统过热;触点系统损耗过大可能是使用年数太长或者使用频率太高等因素造成;触点系统熔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触点开关频率太高或者电弧温度太高等。触点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的步骤为:第一步,打开继电器,检查触点系统表面;第二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氧化严重,用刀片将氧化物去掉,或者用锉刀锉掉氧化物,减少电阻摩擦发热问题的发生;第三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存在杂物,则用四氯化碳等清洁物清理掉表面杂物;第四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存在轻微磨损,不建议利用砂布磨平表面,这是因为砂布擦磨表面,可能会残留砂粒而给触点系统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建议用油光锉整修触点表面;第五步,如果触点系统存在熔解问题,造成触点熔解,大多是由于承载的电流太小引发,因此,可以替换容量更大的的接触器,
(二)继电器电磁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
1.线圈故障检测和维修继电器线圈存在问题表现为:继电器线圈由于绝缘体损坏而使得线路内铜线暴露;继电器线圈内部出现匝间短路情况;继电器线圈发热烧坏线路,呈现黑糊色;线圈接触不良等。线圈维修过程中,可以对线圈重新环绕,在环绕时要特别注意环绕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注意环绕匝数。线圈通电后磁铁对其吸引并不强,可能是线圈连接处接触不良,仔细检查确定脱落处,对其焊接连通就可以。2.磁铁芯检测维修磁铁通过后,磁铁对线圈的吸引力并不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线圈出现故障或者接触点接触不良,检测与维修如上述步骤去处理就可以。通电后,如果磁铁运行噪声太大,这可能是磁铁芯内存在油污或者动、静铁芯接触表凹凸不平。如果磁铁芯存在油污,维修时将线圈取出,用清洁物清理掉油污后,重新恢复到线圈环绕原状。如果是动磁铁芯或者静磁铁芯接触表凹凸不平,维修时将线圈取出,利用锉刀挫平接触面,最后恢复线圈环绕原状。通电后,继电器噪声相当大,可能是由于存在短路线路引发的,维修时仔细检测确定短路线路位置,然后排除短路线路就可以。断电后,磁铁芯没有立即释放,如果是由于铁芯表面存在油污等杂物引发的问题,利用清洁物清理油污杂物即可,如果是由于铁芯气隙太小引发的问题,正常气隙为0.02毫米至0.05毫米之间,如果铁芯气隙小于0.02毫米,则增大气隙至合理大小,如果是由于弹簧老化而使得磁铁芯不能立即释放,就应该替换掉弹簧。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学生了解到接电器触点系统故障检测维修和继电器电磁系统故障检测维修等知识,就能够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检测确定故障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但是理论知识学习成效要通过实践环节检验,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性。教师先对参与实训课的学生进行分组,以五人左右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电梯设备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电梯设备制动控制电路和门路控制电路中接触器、继电器标示的规格标志查找到生产厂商相同规格型号的接触器、继电器,生产厂商会在使用说明书中列举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学生可以根据故障检测维修手册检测确定故障问题,最后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训。
四、结语
笔者多年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从教学反馈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明.PBL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74-77..
篇4
【关键词】洁净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方案;节能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地不断发展,能源消耗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膨胀,能源危机已成为全面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在此背景下面对的主要之一。现阶段,国内建筑能耗大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而在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能耗大约占建筑总能耗的一半以上。由于洁净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洁净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也远大于普通的中央空调系统。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洁净空调系统的用电量超过企业总用电量的60%,所以,如何有效降低洁净空调系统的能耗,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洁净空调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存在很多节能问题亟需解决,同时也存在诸多可节能的增长点,例如设计参数的合理优化、节能设备的优选、节能技术的使用等等。另外,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工艺,从而提高洁净空调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等也是洁净空调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
1、常用洁净空调系统处理方案
1.1传统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方案
4、结束语
传统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方案所需的冷热量与新风独立处理的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方案相等,这两种方案均存在冷热量相互抵消情况,能量浪费较大,且能量有效利用率也较低。
但是对于新风独立处理的固定二次回风比空气处理方案所需要的冷量以及再热过程所需要的热量相对较少,尽管有冷热量相互抵消情况,但是能量浪费较少,有比较高的能量利用率,能耗较低。尤其当二次回风量占系统总风量以及系统总回风量比例超一半时,其节能效果最为明显,在算例中相较其它2种方案最大可节能17.35%,因此,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多地考虑。
参考文献:
[1]闫加贺,黄建恩,冯伟,张丙利.全寿命周期费用法在冷热源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1(02)
篇5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试验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02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思路
现在教学中常用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试验台是带有发动机的综合实验台,这样的实验台在教学上应用不灵活,受教学空间影响较大,并且制造成本昂贵。本文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便携式一体化的发动机试验台服务于教学,应具备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空间实用性强等特点,但具备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2 可行性分析
用于教学的电控发动机实验台应主要有两种功能: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和模拟故障的功能。
2.1 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的功能
目前用于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实验台显示面板的图形表示,如长安大学研制的电控发动机故障模拟实验台,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原理图印制在显示面板的正面,为了能够方便地对发动机各个线路进行控制和检测有关信号,控制开关和检测插口都设置在显示面板正面。为了使实验台的显示面板更直观,控制面板上的电路原理图根据各部分性质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在控制面板的背面,每一个控制开关的和检测插口都必须与发动机的实际线路相连,即每一个传感器、执行器和信号线、接地线等在进入发动机电控单元或者由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接地之前,必须要先与显示面板上的控制开关相连,然后经过检测插孔, 最后才能进入发动机电控单元、执行器或接地。各种电源线的连接也是如此,即电源线在进入用电单元前,先与检测插孔相连,再经过控制开关,最后接入用电单元。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各种信号、电源等的控制,而且由于每个控制开关和检测插孔都在显示面板上相应的电路原理图中,所以比较直观。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表达方式。第二种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的表达方式是利用LED显示,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原理图制作在实验台的显示面板上,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图中的传感器、执行器、电源和搭铁线路由LED显示灯表示。通过操纵控制开关,LED显示灯将依次点亮,表示从电源到ECU、从传感器到ECU、从ECU到执行器、从ECU到搭铁等电路中的电流,从而直观地表达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三种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的表达方式是利用安装在显示面板上的液晶显示屏显示输出的方式。如德国爱瑞(ELWE)公司生产的Motronic3.8.2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各种传感器、发动机控制单元、执行器实物都安装在实验台上,同时将发动机喷油量信号和点火提前角信号在动机实验台的液晶显示屏上用直方图表示出来,当改变输入信号时,就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输出的变化。上述三种演示发动机电控原理的方式虽然比较直观,但不能精确地定量反映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2 故障模拟的功能
作为电控发动机故障模拟的实验台可分为开关控制式和微机控制式。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传感器信号丢失或线路断路以及短路,或者传感器信号的电压幅值或频率超出了正常范围。为了模拟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要求发动机实验台不仅能够设置各种故障,而且要使这些故障具有重复性。例如某大学设计的发动机故障模拟实验台为开关控制式,主要由VOLVO823OF发动机及其电控系统、故障模拟装置、显示面板及电涡流测功机、AVL五气体分析仪、电子秤、点火提前角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及数字式万用表等相关的测试设备组成。其中故障模拟装置主要由相关的控制开关、检测插口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根据需要人为地为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线路等设置故障。故障模拟装置的控制开关及检测插口装在显示面板上相应的电路中。控制显示面板上的控制开关,可以设置不同的故障。故障设置后,通过诊断座上的插孔和按钮可以直接调出故障代码,另外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出该故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的影响。实验台不仅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模拟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和线路的故障,而且可以利用信号发生器向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模拟信号,替动机电控系统原传感器信号,当使模拟信号的大小、频率等改变时,可以检测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变化并读取故障码。如果模拟信号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就会产生故障码并引起发动机工作性能的相应改变,这样就可以演示发动机故障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发动机工作造成的影响。以上两种故障模拟装置,开关控制式功能较差,结构比较简单;微机控制式功能较强,但结构比较复杂。
3 便携式发动机实验台可行性设计的思路
在分析了国内外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研制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实验台的AHP发动机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原理:分析了AHP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电路;构成便携式发动机实验台的设计的基本思路:对捷达发动机AHP电控系统实验台进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设计了实验台的故障模拟电路系统,传感器信号模拟系统,发动机电控单元输出信号显示系统;在完成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的研究和试制后,设计了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原理实验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设置与诊断实验的方法,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对起动过程控制,进气量、节气门开度、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氧传感器信号变化对控制结果的影响等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达到如下设计目标:
①使捷达发动机AHP电控系统落实在实验台上。
②实现捷达发动机AHP电控系统在实验台上平稳的工作。
③适应实验教学的需求
a形象直观、示教功能强、教学演示生动。
b实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模拟以及快速故障设置。
c通过对故障诊断端子监测、实现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d快捷、方便的与外部检测诊断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流输出,执行部件动态测试,自适应匹配功能。
e实验台操作简便。实验台美观、实用、移动性强,能直接进行教学,不受空间影响。
④总体设计功能强
a.故障诊断功能:结合控制系统本身的故障自诊断功能可以任意设置故障,通过台面设计的功能区,进行设置故障和诊断故障,利用实验台模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实现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演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工作特性。
b在线诊断功能:实验台设有一个诊断端子接口系统,可以与发动机分析仪、故障分析仪、示波器等相连,直接测量输出信号,进行实车故障诊断与分析实验教学过程。
c实验台效果:显示效果生动逼真,可以真实反映出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并且实验台具有可操控性能,可以动态测试,实验台的制作解决了学生不便于基本概念的形成,工作原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
d效果分析:实验台开出实验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学习利用的高效性,操作的安全性和简捷性,以及人机间的教学互动性等使用特色,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环境、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e设置功能:我们在电路中设置了一些短路及断路开关,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遥控开关的通断来模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教学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开关方便的设置故障,故障现象真实、简单、直接。
结语
捷达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实验台作为教学设备,其设计体现更加实用、便捷、直观、成本低的特点。伴随着汽车工业和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实验台的功能需要不断升级,可以通过预留外界端口或是对其控制线路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满足教学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孟国强,张月英.电控发动机试验台的设计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篇6
关键词 可编程序控制器 案例教学 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详细周密的教学安排,包括案例实施的时间、学生的分组、案例素材的发放等。本文以机械手控制设计为例,在案例教学中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 案例客观真实,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与以后就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准备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选取的教案都是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流水灯、机械手控制、全自动洗衣机、交通灯、音乐喷泉等,而机械手控制更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让学生能够未出校门就能很好地掌握就业相关的知识。每个教案要求掌握不同的知识点,机械手控制案例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单流程顺序控制的编程方法,以及能熟练运用步进指令和置位复位指令。由于我们的实训室就有机械手模型,对于能够对机械手进行现场控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2 引入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引入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因为机械手的控制要求比较复杂,而且大多数学生不懂其工作原理,为此笔者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以动画形式在投影上放映,如图1所示。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机械手的工作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3 实施着重讨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实施重在讨论,适时点拔。讨论环节前应当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人数一般为3~5人,学生成绩有一定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设置的情景之中,并进行思考、分析、决断。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就案例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引导者的作用。
为方便学生理解,引入直观简便的步进顺序控制编程方法,其特点是:(1)将复杂的控制任务或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工序;(2)各工序的任务明确;(3)各工序间的转换条件直观。
由于在任务实施前学生已经对机械手控制功能有所掌握,无需耗时对案例本身功能的解析,此时的重(下转第176页)(上接第159页)点是教会学生掌握单流程顺序控制状态流程图设计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将机械手控制过程时序分解成若干个工序,明确各工序各个气缸的工作,找出工序间的转换条件。突出顺序控制编程的六个设计步骤:一是I/O分配表(见表1);二是将整个过程按动作要求分解,其中每个工序均对应一个状态;三是弄清每个状态的功能、作用;四是找出每个状态的转移条件(见图2);五是画出状态流程图(见图3);六是对应梯形图,列出指令语句表。最后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案,教师可通过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唤起学生竞争意识,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4 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自我发现与发展
评价能对学生在案例实施活动过程中是否已经参与案例实施以及参与的程度及能力做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经过反思,学生可以得出案例学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分析个人的优劣,检查编程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抓住重要问题,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为改进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篇7
真的,在学生的安全问题上,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和我一样谨小慎微。因为自从学生进入校园,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又担当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学生的“第二监护人”。我们时时牢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全部,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保证学生的平安和健康。
然而,我们无法要求学生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之内。面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每一个爱孩子的老师都会想出许多办法将孩子面对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我也是。
一、“疏”还是“堵”?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课间离开办公室,穿行在走廊,你会立刻后悔,因为你将举步维艰。一抬脚可能会踩着某个躺在地上玩耍的孩子,一转身可能就会和某个正在和别人追逐打闹的孩子撞个满怀。所以,课间就成了一个令孩子们快乐并痛苦着的时间段。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在课间发生的。尽管我们一再教育学生:上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内静静行,不跑不跳不争抢;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不闹不推撞;快乐团结做游戏,注意安全和健康。但我们依然无法回避孩子在课间可能会发生的磕破头、磕掉牙、磕伤腿之类的安全事故。可是,我们又能理解孩子们,走廊太窄,班级人数太多,在人均不到一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抱在一起压成一摞,除了追追打打,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所以,与其板下面孔,告诉他们“禁止在走廊追逐打闹”,不如帮助他们想一个可以代替追逐打闹的游戏。正所谓“堵”不如“疏”。
一个学期当中,我们班的孩子从不孤单。当第一把魔尺经某个孩子的手带入我班,我便被魔尺可以变出的百般造型深深吸引,于是在班里宣传:“这个玩具不错,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开发智力。”有了我的推荐,一些孩子开始对这个由十几个能旋转的模块组成的魔尺产生了兴趣,班内小范围内掀起了“魔尺”风。此时,我又推波助澜,宣布要在班里举行魔尺大赛,比谁拼装的速度快,比谁拼出的花样多,还美其名曰“极速拼装手”、“魔尺百变高手”。于是乎,“魔尺”之风瞬间席卷全班,孩子们人手一魔尺,一下课就拿着魔尺三五成群地在一块儿切磋技艺,追逐打闹之风荡然无存。一个月后,我们举行魔尺大赛,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水平,我又借机进行了作文指导。一举多得。
想到能把孩子们玩的游戏引入语文课堂,我突然想到,何不把我的语文课堂和他们的课下游戏结合起来呢?于是,我们在班级设立了“小舞台”,号召全班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排练课本剧,或根据自己读到的课外书上的故事、笑话等内容进行创编、表演,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在班级小舞台上展示。这么一来,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那就是表演,一群人在排练,便有一群人在围观,大家在说说笑笑中排了节目,既给他人带来了欢笑,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我结合语文课在班里举行大型展示会,全班人人参加。比如在举行“语言的艺术”展示会和“走进三国”展示会期间,我们班人人上台,过足了表演瘾,这些节目,全都是利用课间排出来的。「 1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的游戏,比如说抓子。只要是我认为对孩子们有益处的,总会想办法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课间都能找到乐趣,用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代替无益的追逐打闹。这样,就能将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二、“越俎代庖”还是“以生为本”?
尽管我们千方百计地保证孩子课间游戏的安全,但孩子间的相互冲突也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伤害,小打小闹可能会变成大打出手,各自脸上的伤痕,身上的淤青都是他们一时冲动所犯错误的见证。
有一段时间,我班“打人”事件频繁发生。起初都是打着玩儿的,后来不是下手太重造成误伤就是动起了真格。眼见得不是他的腿上被棍子敲得一片淤青,就是他的胳膊被咬了一个深深的牙印。我真是苦恼万分。该说的话、该讲的道理他们已听过不知多少遍,再张嘴,也只是发发牢骚罢了。为这事,我几天都心烦意乱。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我决定在班里召开一次班会,解决打架问题。再想想,不行,恐怕真开起来又是一场唇枪舌战,谁也不服谁,谁都认为自己有道理。这时,我想到了网络,孩子们经常会在班级qq群里聊天,分享图片、音乐,交流问题等,既快捷又方便。何不利用班级qq群组织一次网络主题班会呢?这样,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用文字“说话”的机会,而且,脱离了课堂这个学习环境,孩子们更敢于说真话、说心里话。
于是,在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的班级qq群专题讨论会于晚上7点半开始了。主持人将话题刚一抛出,大家便纷纷发表见解,往往是一条留言还没看清,一个页面就满了,不得不回头再看,可还没看完,新的言论又出来了。不到两分钟时间,就有二十多个孩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依依不舍,小郝说:“今晚的讨论让我知道了很多,我知道了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欢迎自己:一、男生不要打架,男生要有绅士风度和骨气;二、女生不要说脏话,要淑女一些。”金孔雀说:“我平时喜欢和别人打着玩儿,没想到这一点同学们很反感,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在这之后的许多天里,孩子们都有明显的变化。因为,在那场qq群讨论会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总有一句话敲击在他们的心头,总有一些留言会让他们照见自己。思考的过程,便是孩子们自我教育的过程。
所以,当问题出现时,老师不要越俎代庖,你只需要站在学生身后,给他们力量,他们就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心!
三、“大题小作”还是“小题大作”?
班级管理工作其实就是一场场与学生间的斗智斗勇。面对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大题小作”还是“小题大作”?在对待安全这个问题上,我是主张“小题大作”的。那次两个女生到校后私自外出买东西,回来后发现上课了便在卫生间呆了一节课。急坏了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也让正在下乡支教的我胆战心惊。尽管后来是虚惊一场,但我还是为此大动干戈,不仅前天晚上和家长进行沟通,第二天让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分析此事的利害关系,还利用课堂组织班级大讨论,让全班同学参与发表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最终做出了让两个孩子回家反省的决定。在那节课上,孩子们三年来第一次看到我流泪。他们都被震住了,老师的眼泪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在老师眼中,安全大于天,他们可以淘气,可以顽皮,可以成绩不优秀,但在安全方面,一丁点的疏忽老师都不能原谅。在那节课上,我可以忍住自己的眼泪,但我却让它肆意流淌,我就是要用眼泪告诉他们,永远不要以牺牲自己的安全为代价挑战老师的承受力。我的做法可能对那两个犯错的孩子来说严厉了一些,但为了班级更多的孩子,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必须“小题大作”!
篇8
一、启动器的作用、使用场合、功能及型号含义
通过解释型号含义,认识该开关的使用环境、控制方式、保护功能,使用方法,电气设备的防爆措施及防爆原理,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技术要求。
二、启动器的结构和各元器件的作用
1.结构特征
撬形底架、方形隔爆外壳、接线防爆空腔和主防爆空腔,主腔内有千伏级元件、折页式控制线路组件,前门为平面止口式。内部使用导线特征:红色-千伏级;蓝色-本安级;黑色-接地线;白色或其他色-其他。采用手指口述,图物对照的方法说明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启动器开门关门的操作方法,理解开关两个机械闭锁的作用
(1)开门关门操作。①按下停机按钮,将换向手柄置分断位置。②将闭锁杆旋入锁住换向开关。③左手抬起前门左侧开门关门手柄,将前门抬起30mm,右手轻拉前门右侧,旋开前门。④松开折页芯板右侧紧固螺钉,解开挂扣,可旋出折页芯板。⑤同④操作相反,固定好折页芯板。⑥左手抬起前门左侧手柄,将前门抬起30mm,右手轻推前门右侧,旋转前门贴紧防爆面。⑦按下左侧操作手柄闭紧防爆门。⑧旋出闭锁杆锁住防爆门。⑨按下停机按钮,转动换向手柄位置。
(2)两机械闭锁及作用。换向操作手柄和停机按钮之间闭锁的作用:保证主电路中换向隔离开关和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停电送电顺序。送电时先闭合隔离开关,再闭合接触器;停电时先分断接触器,再分断隔离开关。操作方法:按下停机按钮,才能转动换向手柄;换向开关闭合到位,停机按钮才能弹出。换向开关和前门之间的闭锁的作用:开门禁止送电;送电禁止开门。要求:将手柄闭锁在分断位置,才能打开前门;打开防爆门,手柄不能闭合。
(3)正反转控制操作和停电送电操作。①准备:将开关设置为近控或远控,接好电源和负载,接好控制线,闭合好接线空腔。②正反转控制:首先闭合上一级开关,按下停机按钮同时将换向手柄置正转位置。按启动按钮,电动机正转。按停机按钮停机。按下停机按钮同时将换向手柄置反位置,按启动按钮,电动机反转。③停机停电操作:按停机按钮停机;按下本机停机按钮,将换向手柄置分断位置。
3.启动器主线路接线方法
(1)按相序接电源线和负载线。(2)接线满足工艺要求。(3)电缆与橡胶圈的配合要满足防爆结合的要求。
4.近控、远控的接线和控制设置方法
通过实训掌握远控线的判定与远控的接线与设置,掌握就地控制设置方法,程控接线与设置方法。
5.启动器实验检查开关操作方法
(1)闭合上一级开关,闭合换向开关,电源指示灯亮。(2)将检查开关置于漏电闭锁,漏电闭锁指示灯亮,说明漏电保护继电器正常。(3)将检查开关置于运行位置,漏电闭锁指示灯熄灭,说明漏电闭锁无记忆功能。(4)将检查开关置于过流位置,短路指示灯亮,说明短路保护正常。等待10秒左右,过载指示灯亮,说明过载保护正常。(5)将检查开关置于运行位置,电源、过载、短路指示灯仍亮。说明过载、短路具有记忆功能。(6)按一下复位按钮,松开后只有电源指示灯亮。说明一切正常,可以启动。
6.启动器近控、远控和程控操作方法
(1)近控:闭合上一级开关,将近控远控选择开关置于近控,闭合换向开关,按本机启动按钮,启动。按本机停机按钮停机。(2)远控:接好远控线,将近控远控选择开关置于远控,闭合换向开关按远控启动按钮,启动。按远控停机按钮停机。按远控启动,按本机停机按钮停机。(3)程控:接好程控线,将近控远控选择开关置于对应,闭合程控开关,闭合换向开关按首台启动按钮启动。
7.启动器工作原理
启动前的准备过程,保护检测,就地控制,远方控制和自保及停机过程,采用先分析原理,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打开主防爆空腔,抽出折页芯板,在教师的监护下,观察继电器的动作情况。将理论与直观相互结合,加深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采用轮流讲述,教师指导的方法学会分析电路原理。
8.启动器保护整定操作方法
(1)根据电源电压正确选择主变压器一次接线端。(2)根据电源电压正确选择漏电试验电阻。(3)根据控制要求选择程控/单机开关位置。(4)根据控制要求选择先导组件上远控/近控选择开关位置。(5)根据被保护电机的额定电流选择电流粗调。(6)根据被保护电动机的额定电流选择电流微调W2对应时钟。
9.启动器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篇9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传统多孔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05-05
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是一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靠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此法手术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并发症较多,有诸多弊端。自1985年Erich Mühe实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因其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LC被迅速推广普及,现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标准术式[1-2]。在保证手术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更小的手术损伤已成为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自2007年Podolsky等[3]完成第一例无任何辅助戳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在其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其相较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仍存在不少争议。为进一步了解它的疗效,笔者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有关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有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1.2 一般资料
(1)研究类型:纳入所有用SILC和C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无论是否采用盲法。(2)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胆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不限民族、国籍、年龄、性别。(3)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SILC,对照组采用CLC治疗。(4)测量指标: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患者对腹壁切口的美容满意度;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1.3 资料提取
阅读全文后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的入选标准,样本与分组的方法和过程,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研究的条件,干预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对象,疾病疗效的判定方法,结局指标中连续性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二分类指标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字2检验对同类研究间的异质性进行评价,若P>0.1、I2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各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手术时间比较 有14项研究[4-17]对手术所用时间进行了报道,各研究的异质性较大(P
2.2.2 术中出血量比较 11个研究[5,7-16]对手术中出血量进行了报道,各研究的异质性较大(P
2.2.3 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7个研究[7-9,12-15]对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了测量,各研究的异质性较大(P
2.2.4 患者对切口美容满意度的比较 5个研究[4,6,8,11,16]对治疗后两组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各研究的异质性较大(P
2.2.5 手术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8个研究[4-6,10,15-18]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总并发症进行了研究,各研究的异质性较小(P=0.80,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SILC和CLC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9,95%CI=(0.90,1.85),P=0.17],见图5。其漏斗图基本对称,表明发表偏倚较小,见图6。
2.2.6 手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比较 5个研究[4,10,15-17]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研究,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6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SILC和CLC术后切口感染率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44,2.51),P=0.91],见图7。
3 讨论
SILC和CLC都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其二者相比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但亦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SILC具有几乎无瘢痕、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身体和心理创伤小等优势,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即可完成,操作难度较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低,又可避免经胃、直肠或阴道的感染问题,更容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19]。本文Meta分析显示,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SILC和C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CLC用时更少,更有利于手术的安全性,故在选择时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小创口而不考虑实际情况采用SILC。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方面,SILC更具有优势。
总之,SILC是微创外科发展的进步,有着不同于CLC的特点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数较少,且各研究异质性较大,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因此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全面评价仍需开展大型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化对照的RCT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Mühe E.The firs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Langenbecks Arch Surg,1986,371(7):804.
[2] John R R,David B E.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 overview[J].Surg Endosc,2009,23(7):1419-1427.
[3] Podolsky E R,Curcilloll P G,Rottman S J,et al.Single port access(SPA) surgery-initial experience of a novel minimal access approach applied across surgical specialties[J].Surg Endosc,2008,22(7):172.
[4]李栋,周旭坤,李平,等.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对比分析[J].中华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0-23.
[5]卢茂松,黄钲焘,曾鹏飞.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851-3853.
[6]黄居朴.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3,8(2):178-179.
[7]周共庆,鲁广恩,陈志军,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比较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1):64-65.
[8]张经中,李晓娟,陈刚,等.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部外科,2014,27(1):51-53.
[9]杨峰,莫立显,唐广松,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86-88.
[10]张振名,高鹏,屈鹏坤.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7):498-500.
[11]陈英,林琳,付庆辉,等.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比较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2):217-219.
[12]徐红方,赵立飞,吴钢群,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1):1199-1200.
[13]牛锦全.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8):621-624.
[14]张海江,闫军,王赢凯,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7):528-530.
[15]范宇华.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效果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9):1338-1340.
[16]谢炜.肖林康,张雷,等.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对胆囊良性疾病的疗效对比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9):1989-1992.
[17] Guo W,Liu Y,Han W,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Single?incision Versus 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5,128(24):3310-3315.
[18] Hadrien T,Serge K,Panagiotis L,et al.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for what benefit[J].HPB,2012,15(6):433-438.
篇10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出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
教案二:固定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抢救。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
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关节固定。
教案三:烧伤急救
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除外);
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
不要刺破水泡;
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用干净、无黏性的布盖住伤口。
教案四:休克急救
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
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厘米左右;
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
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及时向救护人员报告。
教案五: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您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
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
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
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教案六:腹部受伤的急救
止血。如果是闭合性伤口,应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
保鲜。如果是开放性伤口,应用水打湿上衣,包住伤处,不使其外露于空气中,避免细菌感染。
等待救援。受伤后尽量不移动,采取卧或平躺姿势等待救援。
教案七:心肺复苏
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
人工呼吸。抬下颌角使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未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