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5 12:0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桥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在二万五千里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在二万五千里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那么,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勇:
“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的英勇无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战士。(播放课件,自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入):湍急的大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峦之中,这些山和喜马拉雅山相连。青海是一片只有高山、沙漠和森林的荒原.大渡河水流湍急,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然后东折,泻入成都南边长江的一大支流岷江。大渡河两岸峭壁耸立。对—支军队来说,又是出奇的艰险——渡江艰险,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艰险。河并不宽,但其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游涡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个危险的去处。战士们浑身淌着汗水,伏在铁索上一节一节地向桥那边爬去,谁也不去看下面翻滚着的激流。一节又一节,一尺又一尺,艰难地向前移动着。三连的战士拿着新木板跟在突击队员后面,一边往前爬,一边把木板往桥上铺。前面,士兵把煤油浇在没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突击队员,他们继续向前。到了桥的那一端,他们爬上敌人来不及抽走的桥板,在浓烟和烈火中发起强攻。他们一边跑,一边端着冲锋枪猛射。当被烟熏黑、衣服也着了火的战士冲上对岸时,守军逃跑了。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而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将以胜利告终。自由读6-8自然段,然后指名读—评读。
(三)小结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受到了奖赏。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这是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比金质奖章要好得多。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
(“飞”一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小组内展示)
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2、提出学习目标: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
1、学文悟情展示(一)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自由谈谈感受;
②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2、学文悟情展示(二)
⑴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抓住: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抓住: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简单介绍李博士。
⑶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文悟情展示(三):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从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中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提、移、救
篇3
1、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意志。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草地、高跷
四、设计思路: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五、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探索高跷的玩法。
3、集体活动,我们去旅行
篇4
关键词:桥面铺装;钢箱梁; 沥青混凝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 steel box girder of two kinds of bridge deck pavement scheme (ZXWP waterproof layer + pouring type GA10 + SMA10 scheme and reaction of the epoxy resin double SMA10 scheme waterproof layer +) the character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a canal bridge steel box girder bridge deck pavement scheme.
Keywords: bridge deck pavement; Steel box girder; Asphalt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某运河大桥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全桥长1.371km,主桥为独柱斜塔空间扭面背索斜拉桥,主跨220m(钢箱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设计车速为60km/h。
2桥面铺装设计使用条件
2.1 桥面铺装使用条件分析
区域的气候与交通条件等是决定桥面沥青铺装材料和结构类型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及交通条件决定了材料的选择,并且对材料性能试验的技术指标具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桥面铺装竣工后验收的不同的标准,所以必须认真的考察区域的气候及交通等条件。
2.1.1 气候条件
济宁市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天气酷热,降水集中,,极端最高气温43.1度,最低气温-22.3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7.4度,最冷月平均气温-2.4度。
2.1.2 交通条件
该桥是该市从市区向外延伸的一条主干道,因此交通量会逐步增大,预计建成后大桥的交通量相当繁重。
2.1.3 其它条件
桥面防水体系对于桥面铺装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钢结构,一旦防水体系做的不完善,水份的侵入会腐蚀破坏钢结构,严重威胁桥梁结构的安全。
2.2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要求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桥面铺装研究概况的调查总结,结合该大桥使用条件(气候、交通荷载等),提出了此桥面铺装的设计要求。
2.2.1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要求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
梁济运河的交通量及重交通荷载都比较大,极端最高气温也比较高。因此,如何保证桥面沥青铺装层在高温条件、重交通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以期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延缓沥青铺装层车辙的出现,是沥青混凝土铺装设计的技术关键。
2.2.2防水粘结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对桥面板的保护作用
交通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层与桥面板要同步变形;气候环境条件作用下,沥青铺装结构层以及桥面板要产生不同的温缩变形,这使得各结构层(包括桥面板)之间产生较大的弯拉应力和剪切应力,并导致层间脱离,引起铺装层破坏。良好的粘结性能也可以提高铺装结构具有良好抗震稳定性。因此,要求防水粘结层使得沥青铺装层与桥面板之间达到有效的粘结。
2.2.3桥面沥青铺装层要求具有良好的随从变形能力及抗疲劳开裂性能
在重交通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层要随同桥面板变形而产生反复的挠曲变形,特别是在纵横梁(加劲肋)顶部对应的铺装表面将产生反复弯曲应力(应变)而开裂。因此,对于桥面铺装设计,要重点考虑沥青铺装层的抗疲劳开裂性能。
2.2.4沥青铺装层要求良好的耐久性
由于该座大桥开通之后,交通量大,中断交通困难,维修更困难。铺装设计应尽可能考虑铺装层有良好耐久性以减少维修,同时,也应考虑减少桥面铺装结构的整体翻修。
2.2.5沥青铺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济宁地区夏季暴雨、阵雨现象较为常见,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桥面湿滑,面层抗滑性能降低,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桥面铺装设计应考虑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以确保交通安全。
3桥面铺装方案推荐
3.1 方案一:ZXWP防水层+浇注式GA10+SMA10方案
图1钢桥面铺装方案一
该体系由FD30防腐底漆、ZXWP喷涂式高分子防水膜、NJ17胶粘剂构成。FD30是防腐金属底漆,以0.2Kg/m2~0.25Kg/m2用量涂布一道。然后喷涂ZXWP防水膜,它是由高分子弹性体制成,主要功能是防护钢材结构,施工时必须使用高压加热的双组份喷涂设备进行施工,平整基面涂布量为1.5Kg/m2,干膜厚度一般为1.5mm。防水膜养护8小时后,施工NJ17胶粘,NJ17胶粘剂是由复合型反应性树脂组成的红色单组份液体,对ZXWP防水膜和沥青混凝土有极大的粘结力,是ZXWP防水膜和沥青混凝土层间有效的界面粘结剂,NJ17粘结剂涂布量为0.1~0.15Kg/m2。
其次,下面层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是沥青混凝土按照施工工艺作为分类标准确定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它属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它的特点是在施工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呈流淌状态,不需要用压路机,只需要用简单的摊铺整平机具即可完成施工,并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混合料本身具有细集料含量高,矿粉含量高,沥青含量高等“三高”特点,较多的沥青含量使骨料处于悬浮状态,它与热压沥青混凝土不同的是其空隙率很小,而且内部空隙不连续,以至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不透水。由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有较高的沥青含量,具有较好的抗低温开裂的能力,优良的抗疲劳性能,并具备对钢板变形较好的追从性。根据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这些良好的密水性、耐久性、抗裂性等特点,可以知道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特别适合于桥面铺装,特别是钢桥面铺装。
在铺装上下层之间,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用量0.3~0.5L/m2)以保证铺装上下层的整体性。在下层表面趁热撒布5~10mm碎石,撒布量为5~8Kg/㎡,以增强层间的粘结可抗剪能力。
方案一铺装结构优点:
1.铺装防水性能好
由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空隙几乎为零,因此铺装下层与防水粘结层共同形成保护层,整个铺装具有良好的密水性,这对于钢桥面铺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铺装抗裂性能好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整体性好,沥青含量高,其在低温抗开裂,疲劳方面均体现出了优良性能,面层采用SMA结构,可以满足高温及表面路用性能。
3.施工受环境气温影响小
篇5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应用途径
1.暗示教学法的原理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 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2.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几条有效的应用途径
2.1环境暗示法。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之中,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作出的反应。教学中的环境暗示,就是指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广而言之,社会习俗、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都可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暗示。
洛托诺夫指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需要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全部信息总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传递的,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通过教学情境的创立,可以排除学生因教学信息高容量而产生的困难感,又能激发学生掌握教材的动机,能引起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调动认知潜能,形成课堂知识传递的有效心理空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动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大多借助于课前的预习、教师的导入语、课前学生的听说读写短时训练等手段来完成。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手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多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更为直观可感,具体可闻的影象、图片等资料来完成,利用实物、图画、音乐、影像、表演、环境布置等学习环境因素,实现“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情境的创设。与传统的情境创设相比,具有更直观、生动、信息量更大、吸引力更强等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的课型的出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必将有更多更新的手段,但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完成学习前生活场景的设置,都必须努力做到:①与课时内容吻合;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③适度而不喧宾夺主;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⑤情境富于变化。
2.2体态暗示法。所谓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手段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 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2.2.1教师的教态是教师品格修养、学识水平、风度气质的外在综合表现,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十分注重“身教”的。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老师就是我们的楷模。他们的教态亲切自然,极富吸引力。他们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眼中总是饱含激励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师爱的信息,使学生如坐春风,心旷神怡,因而课堂气氛总是那么愉悦和谐,学生对他们的课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可以巧妙地表达出“弦外之音”,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学生可以把言语信号和具体形式结合起来。
2.2.3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应该注意蕴涵性、针对性、示范性。教师的体态言语具有丰富的蕴涵性,它通过表情、动作、姿势等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具有隐蔽性。因此,在体态言语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选择最佳手段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促进文内联系和文外联系的生成,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2.3语言暗示法。所谓语言暗示法,就是在课堂上,恰当、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暗示,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例如,胆小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老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说:“老师知道这个问题你会回答。”“你一定会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大家的。”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胆小的学生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另外,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用一些恰当的表扬和激励的语言,如“你表现得很好,再接再厉!”“你是积极动脑的好学生!”“你的回答总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调动学生在学习中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很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含蓄、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较好的暗示作用。再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如何写议论文时,对学生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孩儿也会作文。有一次,小孩儿说:“爸爸我喜欢你!”(论点)“爸爸喜欢我,不骂我,买豆奶给我喝,还讲故事给听,教我写字,数数。”(5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爸爸。”(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
语言暗示是一种特殊语言表现形式,掌握了它们特点,对引导学生更积极融入课堂,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丰富自己的语言信息量,发挥语言艺术品的特点,加强想象能力培养,对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其分析理解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4人格暗示法。这种暗示,也可称为从教威信暗示。教师的从教威信主要来自于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模糊评价,这个评价是教师本人的师德修养、思想境界、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和成就水平的综合反馈。威信高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往往在课后落实得好,其原因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敬仰,教师的威信越高,给学生的暗示也就越强烈。人格暗示的强弱与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关。同一教师,由于与学生相处的关系不同,暗示效果也会出现明显差别。坐在教室前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强,坐在后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弱。因此,不少班主任常把在后位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以增强其接受暗示的强度,使纪律意识得到强化。再有,教师在和不在,其人格暗示的强度也有很大区别。教师身在教室时,暗示较强,教室很安静;教师离开教室后,暗示会减弱。当教师再度出现时,其暗示又会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教师的近体距离暗示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在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大功夫,只有做学者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以你为师,从而把更多的健康暗示带给学生。
2.5自我暗示法。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形象就像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编排数据和输入程序。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排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维方式的自我意向。是谁在为你控制操作?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方式主要有:写名言警句提醒自己、自我形象设计、经验总结、教训启迪、自我激励等。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善于运用暗示手段,给予激励和引导,激发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例如面对考试,我们也不妨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是最棒的!”“只要我保持冷静,我肯定能做好这份答卷。”
总之,教师要及时地、不断地暗示学生坚持与放松,用良性语言激励自己奋进。通过一次次反复地自我暗示,同一思想的不断敲击就会使它铭刻在潜意识中,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学生将会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奋进。
3.结语
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暗示能使人意识中最有力量的意念转化为潜意识,从而产生有所为或有所不为的行动力。暗示教学中的那种积极暗示,没有命令和强制,因而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潜力,使他们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反之,对学生讥讽、挖苦、侮辱、漠视,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暗示。我们的学生很需要别人的认同,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家长、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给学生于消极暗示,学生在经历数次失败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自我否定的后果是严重的,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警惕和注意。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暗示作用主要体现在暗示时机的选择、对象的选择、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傅荣.暗示心理学研究在中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 年
[2](美)唐纳德.H.舒斯特等.《暗示速学法》,新华出版社,1989 年
[3](美)珍妮特.沃斯等.《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
[4]沈开木著.《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出版
[5]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526页
篇6
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上课缺乏思考,考试时机械应考,成绩与实际能力不相称,有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太适合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当面临各种新变化和背景复杂的情况时,传统的知识不能迅速转化为能力,难以很快做出决策。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并推广,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严密推理、判断、表达及解决问题等实际管理能力。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早期应用较广的工商管理案例,将实际发生的事例,包括各种确定和不确定的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路桥施工背景、事故、隐患、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行业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其他专业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科学有序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决策处理能力。
二、促进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教学
国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质量兴教,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个人和企业及项目都是非常有益的。路桥施工安全是交通高职路桥类专业群中重要课程之一,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的,而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施工安全课程正是从探究这些原因而展开的,而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完成事故前因后果的展示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越显重要。安全意识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路桥施工场面宏大,涉及材料、人员、用电、机械设备、高处作业、水上水下、季节性施工等危险因素,必须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要。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案例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对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也有较好帮助。应当充分地消化吸收基础理论,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他们的真情实感和高质量分析推理,促进学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的选取
(一)根据课程内容
高职路桥类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训受行业特点影响明显。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弥补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的不足,综合考虑,提前选择,由于施工内容繁杂,案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很难在某个方面搞得非常精深,重点应是通过案例,促使学生形成安全员基本职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路桥工程安全施工内容庞杂,涉及的因素多,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房建及拆除工程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与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防火与消防工作,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职业健康;安全标识、标牌等各个方面,需认真加以分析,精心设计案例内容,构建教学路径,设置问题节点。
(二)根据案例性质
公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从现代路桥建设开始,国内外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质量事故,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取应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案例性质方面的选择上,首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在施工实践中的机械伤人事故、桥梁垮塌、触电、坠落等,要善于收集整理一些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典型意义的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评判和处理,对以后实践中遇到类似事件,熟悉其处理过程,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制止,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照。同时,对于参建单位的类似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对自己和本单位的类似行为作出预期,以规范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其次,要有一定先进性,结合当前国内推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建设,对做得比较好的和水平比较高的项目加以总结和提炼,应用到教学中,既推广了先进的经验做法,又使建设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还有,案例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相当于常规的安全培训,也是正常的应该做到的一些基本要求,不需求超水平发挥,随意发挥易导致不合格品,即会诱发事故,只有按常规要求,合理操作,才能把安全生产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三)根据教学需要
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师生互动的加强,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其他课程对本课程的影响也逐步有深入了解,这时候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相应的案例。重视并建成比较丰富的案例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教师客观地点评有效地帮助学生验证解决方案的价值和引导职业技能的形成。通过典型案例素材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典型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重在思路的构建与整理,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总结规律,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鉴于此,可以选取一些操作性较强、容易找到切入点的案例素材,加以整理研究,在课堂中使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案例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需要,更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一)素材的收集和加工
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习讨论[2],现在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发达,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路桥工程施工过程素材,加工成有用的教学案例。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施工中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疑难情境或一定的教育指导意义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也正因此,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课堂教学便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大量收集路桥施工过程中各个领域的事例,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事实证明,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对学生安全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好,这也是案例教学法范围广泛、久用不衰的原因。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作为案例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如安全用电、高处作业、季节性安全施工等。如果能够及时地将最近的时事新闻中安全方面的事例,较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会丰富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提高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加强了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吸收知识、增强能力,例如,央视大火案、上海大火事故。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通过感知材料背景,引发兴趣,才能提出问题,激活其求知的动力源泉[3]。案例教学由观看案例资料、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引导、归纳结论等几部分组成。例如,在讲授《施工安全管理》这门课的路基土石方安全施工时,先让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再提出问题切入到讨论的案例中,循序渐进分析个案,由学生自行归纳出正确答案。例如,案例资料之一:某年5月19日下午约16时30分,土方工程公司安排王XX进行挖掘机的操作,王在没有取得场内机动车驾驶操作证、现场没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在酒后情况下登机操作,在未确认作业区内无行人和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挖掘机倒行,把正在搬运钢管的水电工、电焊工压倒,造成一死一伤的事故。请根据以上资料探讨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讨论分析时,预先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指定一位小组长,各组在规定时间内由小组长牵头自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汇总。然后,由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进行口头案例分析,评价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师生一起不断地讨论与深入分析,适度扩大讨论范围,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找出符合情景要求的合理答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习惯。
(三)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案例教学背后的理念在于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追求[4]。经过实践,发现在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完成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很欢迎,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准备,考虑全面、规范,治学严谨,切忌没有考量,信口开河。善于启发学生,互动质疑,逐步深入,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问,才能使得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案例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应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案例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有利于安全技能的形成,克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增强毕业生对今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加强师生合作性,进而构建和谐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经过适当的设问和课前课后的互动,反馈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寻找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与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制定一定的标准,对案例教学的效果的进行评价和考查,用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程序,避免机械重复,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心理暗示;低年级小学生;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45-01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在接受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认识,“心理暗示”的本质在于,施加“心理暗示”的一方希望产生“期待效应”。
低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在六到八岁,这一年龄段决定了一二年级小学生仍带有幼儿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松散和注意力不集中,低年级儿童的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心理暗示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之间心灵交汇,从课堂控制角度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厌学的心理。在教育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此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全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序曲。它并非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而是为未来的长大成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学很有必要。其主要方式为:
一、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低年级的儿童离开父母后,觉得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
例如在表扬某同学认真学习的同时,用目光扫视做小动作的学生,就会起到一种调控作用;学生回答问题后竖起大拇指或是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鼓舞;老师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也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的运用能让学生在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或回答问题有误的时候,在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引导下正视眼前的困难,积极思维,思考出答案。适时的语言暗示本身就包含了对问题的升华,语言暗示的过程就是“移情”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师生间达成的“心理契约”的前提下以语言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智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处在“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达”积极思维状态,愉悦的心理体验能避免“阻抑效应”的产生,保证了课堂信息交流的畅通。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暗示是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心理暗示”手段。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语二册《要下雨了》一文,理解“潮湿”一词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语言暗示中除了包含鼓励、肯定的感情因素以外,还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方法等启发性的因素。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最佳的动机水平状态下,即使是难度较大的知识,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化难为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类比暗示
类比暗示的运用能让学生在类比性语言的暗示中,由彼问题的思考方法联系到此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在贴图片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类比性的暗示语言并辅之以教学简笔画,让学生注意找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与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类比中找出彼此的联系。这样,教师巧妙地运用类比暗示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做中感受、理解、掌握课文的知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就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中、在全身心投入的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完成。
四、情境暗示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情节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
五、角色暗示
即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沿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
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教师曾经一脸迷惑地问学生:“为什么左右会发生变化呢?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思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由此得到真正的提高。
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不止上述几种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心理暗示”手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育者要巧妙应用“心理暗示”技巧,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抓住时机,巧施“心理暗示”,方能“锦上添花”,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篇8
关键词:案例分析;职业中学;专业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熟悉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事餐饮、客房、导游等具体行业。而我国的旅游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由中专、职高等学校培养的,这就需要旅游教育事业的大力配合,努力完善餐旅专业课教学,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餐旅专业课的教学与基础文化课的教学是有一定差别的,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外,我们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学生在实践课上的表现通常也比较活跃,教学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但单调而枯燥的理论却会使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那么,怎样才能生动地上好理论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呢?
实践证明:巧妙地运用案例分析,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分析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将某些发生过的或常见的事例作为典型,通过对某一具体事件的仔细分析,得出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单向的讲授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案例分析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当作权威和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学会当听众,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陈女士到餐厅用餐,刚就座,粗心的服务员就把汤洒落在她的新毛衣上,陈女士非常生气。如果你是餐厅主管,怎么处理?
当学生看到案例后,马上会想到先向客人道歉,但下一步怎么办?这需要进一步思考。这时,如果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或赶进度而直接公布答案,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拿来”的坏习惯。当然,适当的提醒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如,“寻求其他部门的帮助”,他们自然就想到了客房部。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和其他学生则站在听众的角度,对方案提出疑问,让他解释。遇到不同观点,也可当堂进行辩论。
整个案例分析过程,教师只需对时间和环节进行控制,放手让学生来掌握具体的细节,而不要让学生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去走。要把主动权和支配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发言,愉快地接受并完成任务。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并逐步锻炼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理论知识
餐旅专业的理论课对实践课起到了指导作用,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不再被学生接受,只有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渴求,才能使知识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二:王先生在国际酒店预订了一间标准间,等他如期到达时,前台服务员却告诉他酒店已经“客满”。王先生非常恼怒,就找大堂经理投诉。如果你是大堂经理,该如何处理这起投诉?
学生拿到这个案例后,首先,判断是谁的过错。那么他必须对照客房预订的相关程序和规定,找出造成“客满”的原因,并判断饭店是否该为客人保留客房。其次,他要想办法让客人平静下来,并妥善处理,让酒店和客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熟悉投诉的处理程序和相关技巧。
以上涉及的理论知识,既抽象又繁琐,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是很难记住的,而且等到要用的时候,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而利用案例分析来学习、巩固理论知识是非常好的办法。因为,无论学生认为该案例中过错方是谁,应该怎样处理,他都必须仔细寻找相应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就会有目的地主动去寻求理论知识,并结合本案例,将单调的文字与生动的情节相结合,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不同于数学题目,它的正确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或考虑问题的思路不同,得出的解决方法就会有所差别,而我们寻求的是最完善的解决方案。所以,几乎所有的案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一步一步地推理,最终得出理想的解决方法。
案例三:饭店的老客户李先生今日住宿期满,到前台结账,但服务员在查房时发现客房内少了一个水晶烟灰缸。据服务员反映,李先生很喜欢这个烟灰缸,曾打听在哪里能买到。当被告知市场上买不到时,李先生很失望。请分析案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不到一分钟,学生就下了结论:为保障饭店利益不受损害,让客人赔偿。但这样武断地处理,无疑会引起客人的不满。两分钟后,又一个方案产生了:反正李先生是老客户了,就别和他计较了,让他结账离开算了。但这不但增加了饭店的成本,也不利于饭店今后的日常管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维护了饭店的利益,又不失客人的面子呢?在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组织了相对严密的推理,最终他们是这么处理的――第一步判断:李先生拿了烟灰缸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步处理:在没有服务员陪同的情况下,请李先生回客房检查一遍,并婉转地解释“可能是服务员没有找到,但若真丢失了,按照饭店规定是要赔偿的”。这个解决方案应该说考虑得就比较全面了。
所以,要多提供给学生案例分析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假设、推理,来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这样,不仅逐步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使教与学的过程进一步完善起来。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们知道,在餐旅服务中,经常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如果在校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经过锻炼,遇到问题时很可能会手足无措。而作为教师,如果不加重视,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就会像“听书”一样,不以为然,无法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目标。
有一次,我给学生放了这样一段录像:餐厅内有很多客人正在用餐,秩序井然。忽然,停电了,餐厅内顿时一片漆黑,客人开始发出各种抱怨声。放到这里,我停下来问学生该如何应付这一突发事件。学生觉得很棘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这不同于其他案例,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如果解决得稍慢一点,餐厅内肯定会一片混乱,可能会造成伤害事故,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学生的表情都很紧张。终于有学生发言了:“先向客人说明是突然停电,请求客人原谅,并表示饭店会在五分钟内用备用发电设备把电送上来。为了安全起见,请客人不要离开座位。”虽然这个方案有漏洞,时间上也慢了许多,但竟然赢得了掌声。当我询问学生有无其他方案时,学生都低下了头。
我知道,他们很少遇到这类突发事件,一时反应不过来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让他们先看一下书上处理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然后继续放录像――画面由暗到亮,餐厅内安静了下来。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服务员用餐车推出了一个个小烛台,放在客人桌上。餐厅经理说:“感谢各位今晚到本餐厅用餐,今天是餐厅的幸运日,今晚在此用餐的客人可享受八八折优惠。”此举得到了客人的赞许,大家继续愉快地用餐。而事实上,这只是经理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不动声色地把停电的尴尬转化成了意外惊喜,避免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放完视频后,我提醒学生:当我们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出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后来,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思考的时间缩短了,发言的人数也渐渐多了,提出的方案也更具可行性了。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吃透教材,精心地安排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各类突发事件中,使原本乏味的理论课变得充实起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案例分析,既解决了理论课枯燥乏味的老大难问题,又便于指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贯穿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服务于我国旅游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创设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情境进行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逛超市,大家并不陌生,在逛超市的同时学习汉语拼音其乐融融。教学ZCS时,我就先带大家一起来到了"我能行"超市。学生一听,情绪顿时高涨,又听老师介绍在超市里有很多水果和蔬菜,而且,买东西不花钱。再看到色彩明丽、形象逼真的卡片,学生已经控制不住要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热情。这时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都会动脑筋去完成,而且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整节课就这样用逛超市,买东西,答问题的形式,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
二、抓住儿童学的特点,变换各种学习手段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学中我变换了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对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识?quot;z、c、s"的字形,我是这样做的,认读z, 三根小棒摆"z",写"z";认读"c",手势表示"c",写"c";认读 s,用线绳摆"s",写"s"。认、读、写相结合,动手、动口、动脑,眼到、口到、心到,"三动"、"三到"相结合效果甚佳。
三、随时洞察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汉语拼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再让他们跟着老师从头学起,课堂上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失去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买蔬菜答问题时,我直接出示z让他们读,读的正确不仅可以得到蔬菜卡片,还可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样一来,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建立了自信,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的一句贴心话,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诚恳的眼神,都会带给学生莫大的帮助与支持。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基础差,有的孩子胆子小,我会对他说:"试试吧!你能行,我给你勇气,来握握手!"有的孩子不能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我走到他们身边说:"有礼貌的孩子一定会专心听别人讲话的,对吗?"即使在律动时也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根据学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篇10
营销技巧应用课程是综合运用网络营销、零售营销、广告与营销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来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经常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市场调研与预测、目标市场策划等。学生已经完成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程就是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企业营销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本课程在教学上应该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作为定位,强调实训的比重。根据课程的实训定位,按照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和能力导向原则要求,结合高职学生能力训练和技能学习的客观规律,本课程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四阶段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讲分为四个环节:经典案例剖析理论回顾案例诊断实训模拟课题实训。
1.1经典案例剖析。这一环节通过教师对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营销案例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掌握其中营销各种理论和工具的使用场合和要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1.2理论回顾。这部分要求老师对本章节和前述案例中涉及的营销技巧主要理论给学生作一些全面的介绍和回顾,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巧的适用场合、使用方法,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1.3案例诊断实训。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仅设定了问题场景,除去企业解决问题具体作法的真实营销案例,要求学生运用相关营销技巧和工具,分析营销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供该案例在实践中的具体作法和最终实施的效果,让学生加以对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从“应知”向“应会”过渡。
1.4模拟课题实训。这个阶段主要给学生布置营销课题,根据课题给定的材料和问题场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恰当的营销技巧和策略,进一步完善成为一个规范、完备的营销报告。这是要解决学生的“应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案例教学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营销技巧应用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用好案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强调校企合作,教学要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相结合。在选择案例时一方面要引入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情境和课题作为实训题目,尽量给教学营造一个近于实战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有企业营销专家参与教学实训,专任教师也应当深入企业营销一线,熟悉市场,形成涉及行业、领域和营销环节较多的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源。
2.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从实训课题的选择、界定,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处理,技巧选择以及方案确定,都应参照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来组织。同时,要结合学生情况灵活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剖析、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教学形式,充分运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
2.3强化专周实训。专周实训是在课程进行中用1—2周时间,让学生分组带着课题深入市场和企业搜集资料,调研企业营销环境,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营销问题自己动手分析,并写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策划方案来。这样可全面地训练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能力,也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