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0 23:5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雪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 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块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4、奖励星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指其它的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
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二、 探究新知:
1、 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
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
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
3、 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
4、 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 A墙面积大B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 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 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
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
面积的认识
面积:面的大小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周长: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2:
面积的认识的表面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认识》教案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结算;实施方案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其课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包买票据业务等贸易结算方式和侨汇、信用卡等非贸易结算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票据和商业单据等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但内容庞杂,而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本身知识量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也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国际结算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国际结算的学习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启发性及突出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紧密结合,如果单纯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国际结算课程的难学,既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也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更无法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应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通过学生对不同贸易、结算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概念与惯例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业务的流程,更可以提前面对结算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国际结算的教学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各种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还包括结算过程中应用的国际惯例与各国法规,课程内容的千头万绪往往令授课教师感到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讲的过多过细则课时不足,讲的过少则内容空洞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知识。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枯燥,不仅概念和国际惯例非常多,而且其识记要求十分精确,理解上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案例教学能够生动的解释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的完成知识的传递,如对于理解信用证是自足性文件与单据化文件这个特点上,可以用一个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而被拒付的案例来说明,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记忆与认识。
三、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在日常的教案准备和课堂讲授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实施手段,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专业区别
在教学案例准备的过程中,应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挑选合适的案例。如所教学生是金融学专业,应在银行实务中有所侧重,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商业银行为主,着重选择银行办理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制作和信用证下交易所的审核中的案例;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则应侧重贸易实务,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为主,着重选择各种结算方式中如何防范贸易风险和制作各种单据的案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实际工作的氛围中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二)重点适用
在案例的安排上,应根据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侧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案例的讲述。笔者往往以案例为引,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思考,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由浅入深,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问题设计
在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应当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梳理好案例的层次关系,设计好案例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兴趣。如在托收的付款交单方式的讲叙中,应用如下案例:某出口商A拟采用D/P即期的方式出口商品。但进口商B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相反却要求采用D/P60天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要求由进口商指定代收行。问如果出口商答应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进口商B是否会获得好处?通过让学生分别从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度来切入问题和回答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可以通过相熟的代收行凭信托收据提前借单,收取货物,避免资金的占压,有利于本身的资金融通,而出口商则是在进口商商业信用的担保下对其进行了融资,相对即期付款交单而言风险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种付款交单方式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到这方面的风险。
(四)动态更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应与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新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最新动态。如2006年11月,国际商会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正式了有关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简称UCP600),并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实施了长达1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简称UCP500)。UCP600的公布和实施无疑是进出易领域十余年来的头等大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在信用证案例的选择中,要体现UCP600的特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之处,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授。
(五)教学辅助
在案例教学的实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如案例相对简单,且只起到说明作用,可以随堂口头简述,例如各种本票汇票的伪造案件;如案例稍微复杂,则可以在PPT中展现,让学生阅读思考,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例如国际结算方式中各种违约案例;如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较长,则可以在PPT展示的基础上,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且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切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结算方式中信用证、保函和保理业务中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案例。
(六)深入实践
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对案例讨论的汇总,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验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环境,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以图1示之。
从图1可看出,在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辅助,其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指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思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案例情景,基本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讨论案例,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时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使教师教的清晰明了,学生学的轻松透彻,不仅让学生课堂知识学的牢固,还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工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55-56.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48-149.
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案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有效自学、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全班式讨论、甚至争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纠正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可能生成新的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二.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分析了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不同特点后,再让学生观察其图像,并作出分子间的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图像。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在不同范围内的特点,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学会如何用图像来表示某个变化的量,这对提高学生用函数图像表达、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学情分析:
1、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设计好教科书中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图像,学生首次遇到在同一坐标系中表达两个方向不同在变量问题,也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障碍难点。
四.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指导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并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案内容完成情况,针对不同看法相互讨论并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展示、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拓展延伸:
4.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5.测评训练、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处理比较好的地方是上述第3个环节。首先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
(1)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让学生甲提出一实验现象,提问学生乙:“该现象反映了分子与分子之间哪种特点?”。例如:甲问:“扩散现象”;乙答“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2)根据课本图象和课本“思考与讨论”要求做出的分子所受合力的图象总结分子间作用力的规律:①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②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0;③当分子间距小于r0 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④当分子间距大于r0 时,引力大于斥力,其合力表现为引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先减小增大后减小至0;
在这一环节重点讨论了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然后针对本节重点和难点,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3)根据大家总结的规律再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图像
多名学生展示并进行评价:略
问:“怎样可以又快又准地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图象呢?”
学生归纳作图的要点:①当r= r0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②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③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4)分组实验:拉断绳子,体会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拉断的绳子不能再复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
(5)新生成的问题:①分子间的合力什么时候最大?②r0大概是多少?③从图象来看,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将趋近与0,那大致到什么位置分子力接近与0呢?
这些新生成的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给出结果。
五.反思与总结:
1.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充分发挥学案的功能,真正做到"不学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就可以杜绝以往填鸭式的满堂灌模式,彻底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权利。
2. 《学记》中早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甚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相互交流,我认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
篇5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多方培训,每个人都知道要转变学习方式,开课时都积极组织探究活动……似乎已做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问题不少。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乱”。实践中还出现感觉课时不足、学生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在转变学习方式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和解决。
二、有效转变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1.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发展个性。
学习方式的优化是以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创新,即可持续发展为长期目标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探索、实践,需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
勇于在课堂中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渐渐养成乐于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教学习惯,如果能不断将实际实施的教学方案与原有的、经验中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改进和反思,那么一定会成长为熟练驾驭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型教师。
2.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重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我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觉得,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可以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才更愿意去学习,夯实基础。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要特殊对待。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制订比较小的目标让他们经过努力就能实现。一般情况下,学生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学生从中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
3.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现代教学主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进而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薄弱,都会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障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虽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对外部条件要求较低,占用的时间少。一些孤立的化学事实、抽象的概念和化学符号等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效率可能会更高。
篇6
一、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结合学校“安全伴我行”活动,制定本学期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二、目的要求
1.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注意安全。
2.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3.深入理解“六个安全教育主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预防自然灾害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预防、消防安全的意义和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注意安全。
2.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3.深入理解“六个安全教育主题”的意义和内容。
四、教学内容安排: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对的管理。
2、防溺水、电信诈骗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电信诈骗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溺水者的救护;如何识别举报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防触电、森林防火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预防触电、森林火灾的发生以及对触电或森林火灾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4、防暴恐、校园欺凌、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请市特警、东风派出所民警、东风卫生院医生来校进行防暴恐、校园欺凌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提高师生防暴恐意识、学生之间出现校园欺凌以及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防病、防体育运动以及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事故的发生。
6、防火、防盗、防震及消防安全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震、消防安全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五、教学设想
1、通过看和课堂讲述等主题班会的渠道,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围绕“防震安全演习”出好安全黑板报。教育学生加强安全防震意识。
3、平时重视交通、饮食、体育、人身、用电等安全,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努力营造“平安班级”,做到无意外事故发生。
六、教学安排
20**至20**学年下学期每周安全课安排
周次
时 间
安全课内容
备注
一
开学安全第一课
二
防溺水、电信诈骗
三
防暴恐、校园欺凌
四
防交通安全
五
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六
清明节假
七
防溺水安全教育
八
防范校园欺凌教育
九
防震安全知识教育
十
劳动节假
十一
避震疏散演练教育
十二
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
十三
校园安全全面教育
十四
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十五
防范校园欺凌教育
十六
端午节假
十七
交通安全教育
十八
校园欺凌安全教育
十九
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十
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
篇7
拼音的学习关键在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要多听录音带,认真听老师的发音,而且要会听辨。多听不同的人的发音,辨别发音正确与否。而合作学习就创造了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听,都读。齐读拼音有滥竽充数的,个别指名读只能让少数学生动口、动脑。而两人合作学习则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学生在互相听、互相读中学拼音,发展能力。
说的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两人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班
四、五十人,每个学生说一句,一节课的时间可能就差不多了。两人合作学习可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和权利。特别是拼音教学中遇到拼音字形、拼音插图、看图讲故事的想像练习时,孩子们人人想说,都有各自的看法。这时合作学习就利用了课程资源中学生的人力资源,让孩子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当听众又当演说家,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两人合作学习,有效地体现了面向每个学生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提供给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很多学生举手了。他们都想参加,但能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或几个,其他的学生只能坐失良机。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现在提倡的小给学习给那些希望表现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但一个小组四五个孩子中总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尤其在低年级这种现象更严重。面向每个学生的目标是达不到的。两人合作学习则比较有效地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特别是刚开始课堂学习的孩子先让他在一个较小有范围内(两人)开始合作学习,这对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如拼音教学中,同桌两人一个读,一个听,两人都在复习巩固。一个问一个答,两人都在思考。两人一起做游戏,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所以两人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动口、动手、动脑,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08-01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 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篇9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
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导语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1.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
[板书]
+5,-5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板书]2.3相反数
【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相反数.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相反数,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相反数?(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相反数.
【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2.理解概念
(出示投影1)
判断:(1)-5是5的相反数()
(2)5是-5的相反数()
(3)与互为相反数()
(4)-5是相反数()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相反数“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0的相反数是0.
(出示投影2)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
2.分别说出9,-7,0,-0.2的相反数.
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4.的相反数是什么?
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
【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3、4题是对相反数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相反数”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相反数是.”
[板书]a的相反数是-a.
师:的相反数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
.
.
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相反数,-(+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教法说明】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相反数是,那么+5,7,0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5),-(-7),-0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尝试得出结果,突破难点.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是_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2.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3.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4.是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板书]
如: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
【教法说明】根据以上题目学生对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的相反数和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本身都已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做题情况要学生及时分析观察规律的存在,这样可以从学生思维的不同角度,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同时也暗示学生在做题时不是单纯地演练,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巩固练习:
1.例题2简化-(+3)-(-4)的符号.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3.自己编题
学生活动:1、2题抢答,3题分组训练.1、2题一定要让学生说明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有助于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3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相反数,归纳如下:
1.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2.表示求的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空中内容由学生填出.
【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形式归纳出本节的重点.
(四)回顾反馈
1.-1.6是__________的相反数,
__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0.3.
2.下列几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对为().
A.和B.与C.与
3.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则;若,则.
5.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
学生活动:分组互相回答,互相讨论,3、4、5题每组出一个同学口答.
【教法说明】1,2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3、4、5题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一个提高.
八、随堂练习
1.填表
原数
相反数
3
-7
倒数
-1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B.两个符号不同的数一定是相反数
C.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零
D.的相反数是-2
(2)下列各组九中,是互为相反数的组数有()
①和②-(-1)和+(-1)
③-(-2)和+(+2)④和
A.4组B.3组C.2组D.1组
(3)下列语句中叙述正确的是()
A.是正数
B.如果,那么
C.如果,那么
D.如果是负数,那么是正数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1页A组2、3.
(二)选做题:课本第62页B组1、2.
十、板书设计
2.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2.0的相反数是0
3.的相反数是.例,……
随堂练习答案
1.略2.CBD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
1.(1)1.6,0.2,(2),3
2.16,-20,50,8.07,
(二)选作题:
1.(1)6,(2)9
2.(1);(2).
篇10
(1)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滋生环保意识的“冲突型”审美情境。
要让学生真正产生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一定要有一个丰富而真实的情境作为其体验的依托,而这个情境不仅要给学生带来对生活中具体环境鲜活状态的“第一接触”,而且更需在思维与视觉感官上形成与他们常规美好生活截然不同的“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在身临其中感受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灾害时,激发起因人类美好生活的破坏而愤慨的情绪,并滋生改变这一现状的环保设想,特别是为后来个性化形成视觉型的解决方案,奠定表现语言的原发性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周围某一真实环境问题的引入,来诱发学生产生利用环境中令人关注的材料来畅想与探讨改善具体环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想象加以绿化、生态化后可能会出现的美好生活环境等方面创意表现的学习行动。如《瓶的联想》一课,首先让学生置身于乱扔酒瓶这一触目惊心的生活现实场景之中,于是学生一下子进入到“看了乱扔酒瓶这一现状你有什么感觉?你将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的酒瓶来达到变废为美的目的呢?”等问题的探讨之中,从而自然而然触发他们产生联想与装点旧酒瓶的原初冲动,这种学生“先入为主”的教学导入,使后来的探究、尝试、欣赏,乃至创意表现,变得“水到渠成”。从学生课堂作业的分析来看,不仅呈现出了综合运用与个性表现占73.3%、简单应用仅占26.7%的较好表现,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每一幅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有利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产生与发展的审美教育情境,对于环保美术教学来说,确实很重要。而这个情境应该是“冲突型”的,并能够让学生的环保情感不断滋生、卷入其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寻找审美与环保的合理结合点。
环保美术课中审美与环保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找到教学的合力。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找结合点一般来说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材料的环保处理与审美表现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上,有意识地把环保与美术加以结合,通过利用废纸箱、废铁罐、废布料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品,引导学生进行巧意创作,促使他们获得“变废为宝”的审美体验。几年来,我们通过《用捡来的树叶美化生活》、《瓶的联想》、《还我清清水乡》等课的设计,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及其相应材料的环保体验,促进了他们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式审美观的形成。二是发现作品的美感与强化环保意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通过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环保美术作品中美的发现能力,及其发展他们解读蕴涵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作品中的环保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如《拼拼贴贴造美景》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作品时思考:这些作品是用哪些废旧材料拼贴成的?这些废物如果到处乱扔会造成什么危害?而利用这些材料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正是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进行的欣赏,才使后来学生的作业既做出了造型各异的美景,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也表达了他们的环保思考。
精品范文
1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