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0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实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实验教案

篇1

关键词:解剖 科学 大学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50-01

1 摆正实验教学的位置,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

过去实验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沿用老习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附属品,学时不够就砍实验,把理论课的内容放实验课上讲,学期结束时,对实验不作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全由期终的理论考试代替了,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较差,出勤率低,操作不规范,仪器不熟悉,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面对这种局面,教研室经过反复讨论,统一思想,一致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在巩固基本知识,加深基本理论理解方面有公认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有不容取代的特效功能。因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不应是从属关系,而应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相辅想成的。

从实践中找出要观察和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智力活动提供良好的心态环境实验课堂教学通常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内是学生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方。加涅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学习者环境里的各种条件,使得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激化、支持、增进和保持。”

2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置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实验目标课堂的导向,实验课堂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及教学计划根据每学期的情况安排20~26个实验,观察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必须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越明确学生感知就越清晰,观察实验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目标仔细分析,认真领会,确认其主次,使学生明确意思到每一实验目标的指向性,以便更好地实施达标教学,明确实验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要学习掌握哪些基本实验内容在单元实验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消化系统的实验目标护理专业:“在活体或尸体上划出胸腹部的标线与分区,在活体上指出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界限和主要结构,结合标本或模型描述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形态位置及口腔腺、肝、胰的形态、位置和导管的开口处。在活体上指出肝、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光镜下辨认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和胃、小肠、肝的组织结构。”从以上专业的目标看出,单元实验教学目标也只是一种“指令性”规定,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把单元目标分解为课堂实验教学的行为性学习目标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规定的知识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只要求学生获得对该领域规定知识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对某一实践技能目标,学习水平要达到的程度和精确性各专业的规定一般是不相同的。例如,感觉器官皮肤,护理专业要求在镜下辨认出皮肤的主要组织结构,皮下注射的位置。由此看来,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所要达到的掌握学习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

3 确认实验材料,加强课堂指导

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的教学媒体,是完成实验目标的基础。实验材料选择愈正确、愈适当,实验就愈能顺利进行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或直接向学生说明该项实验内容所使用的各种挂图、标本、模型、并说明在此类挂图、标本或模型上都可观察或确认那些结构和内容,以便学生根据目标能准确迅速地找出所要观察的结构。例如:在心脏一节实验时,可向同们介绍,成人男性半身模型和已打开胸前壁切开心包标本可观察心脏的形成与位置及毗邻关系、形态及心的大血管;打开心壁或已切开心壁的模型或标本可观察各心腔的结构及出入口等。这样学生不但能迅速找到观察心脏使用的各个标本实施达标教学,同时也能探索出观察食物的一般规律。

4 加强建立实验考核制度能力培养

平时实验成绩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的预习、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态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其考勤等,逐项作考勤登记,每个实验评定一次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提出期终实验考试主要是相关的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我们把有关的实验内容分为几个小组,预先设计好各组的考核项目,主要是现场操作,结果观察及处理,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以抽签的方式到指定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面试,限时完成,当场评定成绩。凡实验考核不满10分,即为实验不及格,实验不及格要和期末理论考试挂钩。

5 实验课模型、仪器定人管理,培养严谨工作作风

教研室共有两个实验室,每个紧容纳30人,每个实验所用仪器用频率高,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经常模型、精密仪器的损坏,某些仪器附件的丢失。一则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二则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学生实验中所用仪器分配到人,实行定人管理责任制。我们把每个实验仪器在做该实验前发到各个实验台上,每个实验台个人,要求实验前清点仪器,建立登记手续。实验中如有破损,及时报告教师并填写仪器赔偿单,实验后必须将所用仪器、模型由教师清点后在登记本上签名,才能离开实验室。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大了,但教具损耗减少了,实行此项制度后,教学秩序井然,提高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仪器,促使她们操作规范化,克服不正确操作,既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6 结语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已有10多年的实践,取得较大的成效,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改革,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迎春,任占川.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完善对策[J].新西部,2010(2):217.

篇2

所谓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导案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课前预习、阅读文本和数学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产生困惑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内交流合作、班内质疑提升,师生共同解决疑惑,最终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的一种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山东大学附中数学组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探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由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海伦教授指导、校长赵勇、副校长陈立军挂帅、全体组员共同参与,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组成教学科研团队.自2011年9月起,提出并实施了数学课堂质疑式教学研究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现阶段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研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自下而上形成课题,其最大特点是因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而注重质疑过程,并将质疑对象分为三个层面:

(1)对数学问题本身的质疑,包括:1)对问题的题设的质疑;2)对问题的结论的质疑;3)对问题的解法的质疑;4)对问题的产生、性质、拓展、应用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

(2)对别人的观点的质疑,包括:1)对同学观点的质疑;2)对老师观点的质疑;3)对各类学习材料中的观点的质疑.

(3)对所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提出自己新的理解和看法:1)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2)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猜想;3)经总结思考,试着举一反三,举三归一.

山东大学附中数学组将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可概括为:

(1)自主预习起疑:数学问题来自学生,是真问题;(2)小组内交流合作、班内释疑再生疑,进行质疑提升;(3)师生思维碰撞解疑.所有问题的解决基于学生的元认知;教师因势诱导,适时点评、总结,归入系统.

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是:以导案设计――自主预习――问题展示――合作交流――质疑提升――个性超市――反思梳理七个环节组成.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将质疑又分为六个阶段:预习质疑、组内交流质疑、班内交流质疑、练习质疑、课后复习质疑、课后自学质疑.质疑相应地主要体现为导案文本质疑、课上板书质疑、即时质疑等多种形式.

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研究案例主要由预习导案和课堂问案组成.其中预习导案主要体现:学习目标、预习导航(问题导入――知识技能――思维延伸――拓展应用)预习反思、个性超市、归纳梳理五个过程;课堂问案主要设问题预设―师生互动、课堂疑问――解疑释惑三个过程.每一次的课堂问案表格由任课教师课下完成,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本案例研究最精华的部分,它既是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质疑过程的再现,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反思能力的集中体现.

2 案例及分析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1课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一节)

一、预习导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导航

(一)问题导入

1.如图1―4,AB、EF表示梯子,AC、ED表示支撑梯子的物体,BC、FD在地面上.你能比较两个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吗?你有哪几种判断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如图5,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1)B1C1AC1和B2C2AC2有什么关系?

(2)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1)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3)若∠A的大小改变,B1C1AC1怎样变化?(1)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知识技能

图6 图7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锐角A 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

明辨是非:

(1)如图6,tanB=ACBC( )

(2)如图7,tanB=BCAC( )

图8 图9

例1:(1)填空:如图8,①tanA=( )( )=( )( )=( )( ).

②tan =tan =BDCD.

图10

(2)如图9,在ABC中,∠C=90°,BC=8,AB=10,求tanB,tanA.并探索tanB与tanA的关系.同样的关系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吗?

(三)思维延伸

思考: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的正切值有什么关系吗?

已知:如图10,ABC是等腰三角形,AC=24,tanC=512,求BC.图11

(四)拓展应用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筑坝、开渠、挖河和修路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如图11,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l.

图12

(1)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与坡角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两数同号,则其和的绝对值是两数绝对值之和:

(±a)+(±b)=±(a+b)

正数没有与之相加的数,仍得正数,负数没有与之相加的数,仍得负数:

0+(±a)=±aa>0。

现在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被拿来作为正负数及其运算例子的是《九章算术》章的第8问[6]: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一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六羊、八豕,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答曰:牛价一千二百,羊价五百,豕价三百。

其解法为:

术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一十三负,余钱数正;次,牛三正,羊九负,豕三正;次,五牛负,六羊正,八豕正,不足钱负。以正负术入之。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若每头牛、羊、豕的价格分别用x、y、z表示,则可列出现代如下的方程(组):2x+5y-13z=1000,

3x-9y+3z=0,

-5x+6y+8z=-600。

在这里“方程”的各项系数及常数项中都出现了负数,利用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

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在《九章算术》时代或许会遇到有关正负数的乘除运算,可惜书中并未论及,直到元代朱世杰在《算学启蒙》(1299)中才有明确的记载:“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同名相除所得为正,异名相除所得为负”,因此最迟于13世纪末,我国对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已经全面作了总结。此外,损益术是建立方程要用到的一种方法,“损益”即增减的意思,损益术相当于现今由关系式的一端向另一端移项,移项后由加变减,由减变加,相当于改变符号,这是常数项移项的情况[7]。而现今的移项就是变形,即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可见,中国古代的损益术就是移项变号的方法。总之,从正负数概念的引入,到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的形成,我国这些方面的成就都是遥遥领先的。

参考文献:

[1]郭书春。中国古代数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

[2]钱宝琮。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35。

篇3

一、课题的提出与理论假设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似乎是矛盾的二大问题:一是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我在课堂上己经讲了N遍了,可还是有的学生不懂;同样的题型稍加改变,就束手无策,真是气死人。”二是学生的困惑:“上课听得明白,也认真作了笔记,但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相关的知识点总是想不起来,唉!” 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还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其实不然。我认为主要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耐心倾听学生把他们的问题、想法说出来,也就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我们的教与学都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无法创新。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花功夫研究教学内容,更需要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训练、课后辅导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去研究如何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生有效交流,实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要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教学实践显示,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少不了和学生间的非常融洽的关系,真正做到了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师换位以学生的身份去交流、研究、合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可行性、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理念、价值观等去思考、认识、理解物质世界的习惯和意识,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给定的教材,而且都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教学也是单向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场所是封闭的,局限于教室、学校;教学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粉笔加黑板。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应是多元化,课堂是开放的、互动交流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成长走向个性化、成熟化、创新化、社会化。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研究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交流风格。

(1)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交流途径。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交流内容。

(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交流空间。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效利用载体,寻找交流契机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交流,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交流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2)突出化学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交流。

3、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思想的交流

(1)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的言行、表情,关注他们是不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2)在课外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思想变化、参加班级活动情况、交友情况、家庭生活等。

(3)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学生交流学习问题,也可以是学习以外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4)在教学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化学反应中守恒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中假说与论证的思想方法等。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识记和试题的解题技巧,忽视分析思考的过程、思想方法的渗透,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所学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孤立的。

2、化学知识的交流

3、化学问题的交流

4、化学语言的交流

5、化学实践的交流

6、化学课堂中情感的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摸底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教学立体――学生的中考或期末成绩、个性素质、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五方面进行了前测、统计,量化分析。

2、研讨课题与集体备课

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列为重点,纳入工作计划,教导主任主抓,使课题实施按计划进行。每月召开一次实验工作会,各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在课题实施进程中,“有效交流”课堂教学要做到:

(1)必须是情感化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

(2)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共同探讨。

(3)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内外结合,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教师认真研讨,达成共识,在集体备课中,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学生活动,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3、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

每学期组织讲课,说课,赛课计15节。课题组成员要求互相听,互相评,每节课都是实验课题的研究课,探索课。评议研究的侧重点是

(1)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

(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有效交流形式对教学效果促进了没有

(4)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进展如何

4、跟踪实验,总结规律

(1)选择典型学生做个案记录,建立学生个案库。

(2)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段及时记录,作好课堂反思笔记。

(3)积极组织引导研究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抓住灵感,撰写研究活动的经验体会。

(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个别交流、小组交流,课内交流、课外交流,书面交流,口头交流

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交流的话题,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化学实验。

四、工作基础和条件

篇4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案例研习课 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2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达国家通过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上维护其竞争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也应积极采取适应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以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践证明,我国不能再采取过去那种资源消耗型以及技术引进型的发展模式,因为资源依赖型是不可持续的,技术引进型是受制于人的,这两种发展模式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配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不仅表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设立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我国将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作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产权教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教育,早在198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就协助建立国际促进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学会,以促进知识产权教育事业的发展。①

在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是在高等院校开展,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法教学。由于知识产权法教学质量决定知识产权的教育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质量,在高等院校如何设置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哪些课程、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等问题就成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单位和授课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目前,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法课程设置在不断体系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例如不仅有基础理论课程,还有案例研习课程、研讨课程以及诊所教育课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固然重要,但是课程设置后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开展教学,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决定我们知识产权教育的质量。

作者认为要提高知识产权案例研习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案例研习课设置的意义和目标

知识产权法不仅是法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也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应用制度,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知识产权法理论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必须结合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得理论与实践优势互补,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吸取实践的营养,从而促进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基础理论是抽象的、相对固定和僵化的,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法律往往是滞后的,甚至缺乏可操作性的,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变幻多端的,通过案例研习,可以升华基础理论,丰富和发展相关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另外,案例研习还可以将学术上的评论分析和观察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直接挂上钩,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案例,可以克服他们最初对法律课程的恐惧感以及厌恶感,逐渐地,学生会真正有滋有味地来学习法律。③通过案例研习,使学生感到知识产权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生动的、有趣的、吸引人的实例。基于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在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案例研习课,并且案例研习 文献标识码:A课的设置要达到如下主要目标:

第一,通过案例研习,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基础理论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也就是说,通过案例研习,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一些疑难、复杂的问题,案例研习尤其重要。

第二,通过案例研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批评和分析的机会,发现基础理论的不足、法律滞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等问题给实务带来的困境,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完善理论、完善法律制度以适应实践的需要等问题。

即通过案例研习课的设置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2 案例研习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传统法学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师能够教多少,但是往往忽略学生能够学到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弊端。而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能够解决上述弊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作为课程的主导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会使每个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学生会认真进行课前准备、自主学习,以应对课堂上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批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深入学习研究的过程,最终使学生真正学到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正如查尔斯·L格莱格教授所说:“教学是一门社会艺术,必然会涉及人际关系;教师在其教学艺术实践中要获得成功,就要靠他拥有的思维能力或态度,使他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不能只教书,学生也不能只学习”。④

作者认为,知识产权法案例研习课应采用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研习案例的选择。研习的案例需要是典型的,复杂或疑难案件。可以由老师向学生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

其次,是学生人数的限定。案例研习课学生不宜超过25人,否则会影响研习的效果。因为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案例研习,而案例研习课通常只有36学时,如果学生过多,就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再次,是案例研习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个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在进行研习时,要求每个小组首先向同学和老师详细介绍案情,然后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知识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法官对案件的最后判决以及判决依据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最后阐述自己对案件的观点,包括对法官判决的评析、甚至批判。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论证,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法律适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明确、清晰表达和论证能力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过程。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在研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扮演原告的,有扮演被告的,有扮演律师和法官的,这样不同的角色会为其不同的目标而进行充分的论证准备。

老师特别需要向学生强调和提示的是,在分析和研究案例时,不要过多地关注案件的判决结果,判决的结果对案件当事人来说很重要,但是对研究和学习者,判决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法官的逻辑思维,分析法官是否正确以及如何适用法律的。实践中有的法官有很多闪光的、深邃的思想值得在理论研究中得到重视和学习。西方法谚说:法律是法官的唯一上司。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法官,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有的案件需要法官的智慧,填补法律的漏洞。美国大法官卡多佐说:裁判结论是多种因素酿成的化合物,既有成文的法律规范,又有影响裁判结果或者作为裁判依据的法律原则、习惯、学说及其他司法资源。⑤

3 案例研习课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无疑是提高案例研习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认为,案例研习可以利用一些相关视频(例如庭审视频)、图片和实物(例如,商标标识、专利产品实物、享有著作权的小说、剧本等作品实物)。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无疑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篇5

——谢宝凤(生物科学)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万象更新的开学之际,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联同特邀工作室顾问——皇岗中学沈志良校长、教科室高山主任及于杨老师,在皇岗中学会议室欢聚一堂,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工作会议。

一、立足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皇岗中学沈志良校长致辞,充分肯定工作室上学年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显微镜的认识与使用》福田区中小学科学工作室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效果显着,受各级部门领导及兄弟工作室好评;工作室与大墩中学交流活动中通过研讨课活动切实帮助年轻教师解决调入问题,成绩令人欣慰。新的年度,新的气象,希望工作室以发展教师培训,传递老教师经验,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为方向继续努力。鼓励工作室的全体研究人员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出成绩,为自己的工作积累更多成果。立足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发挥团队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工作室主持人谢宝凤老师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感谢领导对工作室建设的关怀和指导,表示新的学年发挥团队的智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立足课堂,进行做中学实践研究。确定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各项目负责人,鼓励大家发挥各自的智慧,构建高效课堂, 分享教育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三、立足课堂研讨,开展“做中学”课题研究

工作室助手张晶老师整理上学期工作室工作总结。分别就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研讨课、做中学实践活动、教师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工作室间交流、外出交流学习几个方面做出了总结及建议,认为应该把教学研讨课作为工作室发展重点,对优秀课、有亮点的课应推广成区级、市级公开课,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提出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让大家好好打一场有准备的战。

四、隐形的翅膀——团队支持的力量

由沈晖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有趣又深入内心的团队拓展活动。活动涉及“隐形的翅膀”——团队支持的力量”以及“给自己的情书”等六个环节,活动历时90分钟,这次体验式活动令工作室成员对心理学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在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团队的建立有以下必要条件:

1、在团队建立初期,大家都很陌生,需要一些优秀的团队组织和活动,提供一些团队积极体验。

2、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每个人的自我开放。

3、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我们对不同特点的团队成员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接纳。

4、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5、建立一个良好团队的领导者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支持。

大家在活动中逐渐打开心窗,感觉与同伴更加紧密相连,在“隐形的翅膀“环节中都因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而深受感动。同时也感受到在有了团队的支持时,自己也更容易为生活的烦恼找到解决之道。大家为自己写下一份不必公开的情书,意外地收获到一些可以让自己充满力量的方法,让幸福成为可能。

篇6

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引入中国高校。案例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提炼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建筑力学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分析、工程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建筑力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职业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单招生招生人数的增多,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隐患,大部分单招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不强,旷课现象频繁,沉迷网络,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卑心理较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筑力学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包含三大力学,该课程公式推导涉及诸多数学知识,是大家公认的一门教与学难度均大的课程。目前建筑力学理论教学课时大幅度缩减,以前建筑力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因教师介绍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开始兴趣还比较高昂,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与总结,学生会慢慢感觉无聊、枯燥。以前的坏毛病又体现出来了。因此,在建筑力学的教学工程中如何使复杂的力学理论深入浅出,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案例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二、建筑力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实际工程案例场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它通过师生互动,一起分析和讨论工程案例,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力?W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机会[1]。

2.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力学的任务是解决结构安全与经济的矛盾,该课程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工程事故案例,能提示启发学生思考,除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说其成因是什么?通过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学生们都能很好的认识到:“不负责任”,“水平低”。由此认识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而培养责任心就应从现在做起,首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学习才是负责任。同时,也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水平”[2]。

3.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筑力学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所学内容解决工程中的各种力学问题。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解决工程结构安全与经济这对矛盾。工程事故案例包含有丰富的力学知识,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工程结构的不同型式、结构的不同几何形状与尺寸等均与力学知识有关,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了对力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4.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师成长的阶梯。案例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活动是处于主要地位,但教师却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可能费时过多,亦容易产生盲目性和失去主动性。因而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懂得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利用身边一切有益的媒体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重视与外界交流[3]。

三、建筑力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作为建筑力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建筑力学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教学应与建筑力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如果案例与建筑力学内容不相符,那么这样的案例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一点是建筑力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由于很多高职生沉迷网络,所选案例应具有新颖性,对所有学生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为今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差,选择的案例要注意案例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不能太难,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分析与讨论,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1月,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连阴雨雪,部分地区持续冻雨天气,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凌一层又一层地包裹高压电线,致使电线上冰的厚度都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最终被电线拉断,铁塔倒塌。

问题:连阴雨雪为何压塌高压线铁塔?

分析:由于铁的密度是7.8g/cm3,冰密度是0.9 g/cm3,而冰的厚度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所以电线的自重相当于增加了0.5倍,电线的实际承受荷载超出了它的许可荷载而最终被拉断。支撑高压线的铁塔被厚厚的冰块包裹,加大了自重,并承受着比平时高若干倍的高压电线拉力,而最终倒塌。

电线拉断是轴向受拉破坏:电线因结冰而沿轴向的拉力增高若干倍,而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抗拉强度大大降低。

铁塔压垮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压杆失稳造成的:铁塔是钢结构的桁架,主要由受拉构件和受压构件组成。受压构件受到的轴向压力不断增加,超过其临界力而局部失稳,从而导致整座铁塔倒塌[4]。

案例二: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各队负责人在选择参加比赛的队员时,首先选择一批力气大的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拉力把对方拉过来;然后在力气大的队员中选择体重大、鞋底表面较粗糙的队员作为最后的参赛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使脚不打滑。

问题:除了上述条件外,为了赢得比赛,为什么人体用力姿势要往后倾斜?(如图1所示)

分析:物体在力作用下,除产生移动效应外,还会产生转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是用力矩来度量,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本案例中摩擦力足够,脚不打滑,只能保证人体不产生移动,但不能保证不输。因为当作用在人体上的拉力与人体自身的重力不变的前提下,人体如果直立,则拉力的力矩大,重力的力矩小,由于力矩不平衡而导致人体向前倾斜(即转动)。所以为了增大获胜机会,人体用力姿势必须适当往后倾斜。

案例三: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砖混结构严重破坏(如图2所示)和人?T重大伤亡,令人痛心。从建筑和结构上来说,砖混结构建筑由于墙与梁、柱的相互约束较弱,这就决定了此类建筑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

问题:同样地震烈度下为什么砖混结构破坏严重,而刚架结构却较少破坏或局部破坏?

分析: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前,为了使计算简便,需将原结构进行多方面的简化,得到一个代替原结构的结构计算简图,砖混结构的内部杆件相互约束较弱,杆件连接处通常简化为铰链连接(即铰结点),铰结点的受力特点是,不能承受弯矩与传递弯矩,所以对结构强度起决定作用的内力―弯矩分布不均匀,结构上最大弯矩较大,由于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该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所以结构最大正应力大,应力越大,越接近材料的极限应力,强度就越低,材料就越容易破坏。刚架结构中梁与柱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相连接,这种连接点称刚结点,其特征是,杆件连接牢固,结构变形前后,汇交点处各杆之间的夹角不变。因此,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弯矩,因而在刚架中弯矩分布较均匀,最大弯矩相对于同样尺寸的砖混结构要小。所以其强度大于砖混结构,不易破坏。实际工程中的刚架结构,杆件用刚结点连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具有若干多余约束,该结构局部破发生破坏,一般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

篇7

1.怎样帮助智障儿童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

2.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实现学习数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背景描述】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缺陷而造成各种功能障碍,他们注意力短暂,抽象思维能力极差,因而数学学习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难度太大。多少年来,特教老师们多倾向于生活语文的教学,而数学学习点击率极低。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需要数学知识,例如买东西需要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需要学习数字;生活离不开时间,了解时间需要认识钟表。因此根据智障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选择学习认识整点,对于智障程度较轻的孩子可以延伸学习认识半点。我班学生均属中、重度智障儿童,调皮、多动,注意力比较短暂,好奇心较强。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选择了整点的认识与学习,通过认识钟面,A、B类学生能正确识读钟面数字,并能正确区分时针、分针与秒针,基本具备了学习整时的能力。为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学习内容生活化,把课题确定为“认识整点”,为真正抓住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利用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认识整点,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整点,能熟练地从钟面上识读整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能正确地在钟面模型上拨出整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A、B类学生)

2.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A、B类学生)

3.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认识整点,指导拨出整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懂得按时作息,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意识。(C类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学具准备:钟表模型、整点卡片。

教学重点:正确识读整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认识了钟面,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缺失数字和指针的钟面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缺少了什么?

生:缺少了数字,还缺了时针、分针、秒针……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缺少数字的位置并说出缺了哪些数字,指导学生拖鼠标填补数字。运用寻找钟面缺失数字和指针的游戏复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课认识整点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一)J识整点

师:同学们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钟面知识,今天咱们继续认识钟表,学习时间。

1.课件出示一组整点钟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整点,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你喜欢的钟表,你发现它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几上?

生:我看到熊猫钟表的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8上。

生:我看到猴子钟表的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9上。

……

师: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

(此环节设置了三块动物钟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钟表上的时间分别是学生在校整理卫生、上课、大课间时间,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引导学生大胆描述,充分让学生试着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后总结说出认识整点的规律。)

2.课件出示动态钟表,教师自如拨出整点,采取比一比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说出钟表上表示的时间。重点强调12点,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生:它们在一起了

师:时针和分针重叠在了一起,这时是12点。

(通过此环节的趣味练习,让学生从动态中认识整点,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整点,同时轻松突破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指针在不停运转,时间在不停地变化。)

(二)连一连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认整点有快又准!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块钟表,不小心把下面的时间放乱了,你们能帮老师把钟表与正确的时间用线连起来吗?

课件出示一组整点钟表和一组打乱顺序的时间,让学生把钟表与正确时间连线。

(此环节通过学生连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对整点的认识。)

(三)拨一拨

1.教师用课件拨出整点,学生读时间,在自己的钟表模型上拨出相应时间。

2.教师说整点,学生拨整点。

3.学生任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点。

(此环节利用钟表模型指导学生拨出整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整点的认识。)

三、巩固小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认识整点,而且还会在钟表上拨出整点。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运用时间,知道不同的时间应该做不同的事情。

观看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片段,帮助学生建立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课件中学生的生活片段说出时间。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会做不同的事情,初步建立时间联系生活的意识。)

四、思想教育,回扣课题

师:(正如刚才歌中唱的那样)时间像小马车一样不停地奔跑,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遵守时间,按时作息,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课题,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遵守时间,按时作息,和时间交朋友,回扣教育教学主题。)

案例反思

通过实际教学,我有两点非常深刻的感触:

第一,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创设了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学习的被动感和紧张感。

复习导入部分缺失数字和指针的钟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伴着优美的音乐不同的数字从礼盒里面飞出来,学生发出了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而“拨钟表”的活动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创作,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地拨出了自己喜欢的时间,并且还说出了在这个时间他喜欢做什么。

篇8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篇9

【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 学案式 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我们对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应用做具体分析。

一、学案式教学

学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其实质上是教学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重要作用。学案式教学以问题为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在实施过程中要有一段适应过程,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此教师应积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定势,改变学生原先的学习方式。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学案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科学进行学案设计

1、学案设计原则

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应遵循主体性、系统性、具体性、梯度性、探索性、生活化、方法化、人性化等原则。制定清晰、明了的学案,以学生个人意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主要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整体的建构,同时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学案设计内容

学案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问题导学、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课堂练习等。明确的目标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新课改要求,通过对教材、学生的全面了解进行,一般是教师深入思考、深思熟虑的结果。问题导学就是提出一些导入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是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或是提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法指导就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学案式教学实践

1、使用学案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在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师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其次面对具体教学情境,应对学案进行适当调整,使学案更能发挥实效性,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学案实施的具体过程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学案式教学时,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有序进行。

2.1教师引导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本章节所学的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等进行简单明了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形式应多样,比如在讲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视频、图片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刺激,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深入的进行课堂学习。

2.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案式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教材阅读、问题思考等,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整理。比如在讲述《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一课时,通过提出“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绿叶中只含有叶绿素吗”等问题,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解答。

2.3讨论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充分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学习内容本质。比如教师在讲述《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韭菜、茶花、览菜等植物,通过清水、丙酮等进行试验,然后对学生“滤液细线是否初级层析液”等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

2.4精讲点拨 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点拨时言语应简练,能一语击中要害,并要注意乘机对学生进行启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比如在讲述《细胞的增殖》一课时,学生容易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DNA数量的变化掌握不深刻,对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内容对其进行有效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该点的重点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牢牢掌握。课下,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促使学案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积极实施“学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教学策略 组织策略 激励策略提问策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为了保证并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教师的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策略”(杨雪燕,2003)。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我们广大的英语学习者缺乏学习语言的社会环境,因此,对课堂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就更大。所以,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

二、理论综述

教学策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38,转引自王笃勤,2002)。根据教学策略的特点,教学策略又可分为普遍性策略和具体性策略。普遍性教学策略指适用于各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包括: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和评估策略。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任何课堂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激励策略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交互活动。问题的种类、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估,以及对回答过程的控制,决定了提问的成功与否;课堂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监控策略。它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学生的背景不同,学习风格有别,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加之学习目标、课程设置有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优化组合。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宁波大学公共英语06级朱音尔老师的一个组合班为观察对象,通过2节课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指出该教师在这两堂课上了运用普遍性教学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激励策略和提问策略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并分析了其优点和尚待改进的地方。

1.课堂观察过程简要描述

课前:老师一进教室就和同学们说说笑笑,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

上课步骤:

(1)词汇巩固。在PPT上展示8道词汇选择题,分别随机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对于较难的题,老师先通过举例、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熟悉四个选项的意思,然后再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2)上新课第三单元。通过PPT的展示,先让学生明白这次课的教学目标。

(3)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美国文化,教师以提问为主要的师生互动方式,从中国孔子的教学理念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到与美国学校教育文化的对比。

(课间休息:给学生放英文歌曲。)

(4)继续通过提问、图片、关键词等手段深入对课文正文的学习,在这过程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译的训练。

2.课堂观察与分析

(1)组织策略

该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表现在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师生互动总体上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教师对整个教学进程的把握得当,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对多媒体操作技术娴熟,对课堂的驾驭力强。但学生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很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教师主要站在前排,与坐在前面的学生互动较多,而忽视了对坐在后面的学生,尤其是对最后一排学生的关注,他们中有些学生在开小差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未被老师制止或惩罚。

(2)激励策略

该教师上课激情饱满,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与学生经常有目光交流,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活动,能吸引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能利用提问、解释、讨论、多媒体等途径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善于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使其不会担心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批评,从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提问策略

在该教师共提的15个问题中,聚合性问题占了9个,发散性问题占了6个。老师所留给学生思考和组织答案的等待时间,多半在2到3秒钟左右。提问之前老师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而是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感觉老师在面对自己说话,这样做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积极的思考。老师对学生作出的回答能及时评估。在15个问题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认可的有5个,部分认可的有7个,不认可的有3个。评估方式主要采用表扬和鼓励的形式,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老师常用“very good”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与表扬;对学生的错误的回答比较宽容,如用“maybe you are right”等鼓励性的语言;在学生给出的回答不完整时,教师进一步追问的情况有三处。引用学生的回答引出新的知识和更多信息的有两处。在转入新的话题时,教师提供线索、暗示的有四处。当被提问者不能回答出问题时,老师没有马上将机会转给别人,而是稍作几秒钟的等待,但没有给予提示帮助被提问者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这个学生还是回答不出问题,老师即转向叫其他同学回答,这种情况共出现了6处。建议最好是增加等待时间或给予提示与帮助,但最多不宜超过20秒。

四、讨论

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使用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采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实现英语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陈秀梅,2004)。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观察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秀梅.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微探[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