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0 10:1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案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1教学案例

观摩了湘潭市风车坪小学四年级丁老师的一节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例五: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定义和关系。教学过程,由学生齐读后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学信息并通过数量关系式计算得出结果。全班学生齐读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教师带读书本上的定义: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2案例反思

本节课选《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时为第三课时,主要通过体现实际生活应用习题案例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数学公式。应用题案例以数学语言叙述,需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摄取信息。整节课,授课教师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复习回顾知识是让学生回忆背诵数学公式并复述的方式。二教学应用题型,首先让全体学生读题目找信息,即是让学生找到解题关键、找到条件,全体同学齐读后,个别同学汇报信息。三通过对关键信息的解读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读定义。四让学生读数量关系式,熟读会背诵。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方法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加深学生运用正确的数理逻辑的体验。

3数学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获取、加工材料,摄取信息的过程,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透过数学现象看本质,根据条件得出结论等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理解。阅读是自我学习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朗格朗的终身学习教育需要通过学会阅读来实现。解决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读两种。浅阅读停留在浅见的、浅显的层面上,而深读则是需要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现数学信息、探求数学问题。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文本获取数理知识、理解数量关系、感知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数学阅读教学,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文本获取数学信息的智育活动。

4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学理分析

很多小学生由于数学阅读意识还没有形成、数学阅读习惯还未培养,未能掌握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于应用题的信息看不懂题目条件、看不出逻辑关系,这些都说明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同时,很多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呈现“为了解题而解题”,的现象。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学理分析。其一,从认知情况分析来看,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发展。其思维主要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求知欲强烈,受学习经验和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还不够强,学习方法方面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学习习惯还处于塑型时期。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二,从小学数学特点方面来看,小学数学主要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关系,简单的图形问题等,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基本的初步认知,教学内容和方式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但表达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方式大多选择直观教学,教学选取简单的、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的内容,数学知识大多需要详细的文字解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适合用阅读教学,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考虑因素

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主要受教师教育理念、授课类型、小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5.1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渗透在其教学计划和课堂组织之中,决定课堂教学过程时间的分配、方法的选择、问答设置、互动交流。教学穿插数学阅读教学可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关注学习相对较困难的学生,增强小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5.2授课类型的影响

数学阅读教学受教学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授课类型的不同,这种教学方法所占教学时间分配就不一样。按照授课类型可以把数学课划分为:讲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讲授课和复习中教学设计时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运用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逻辑思维的运转。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主要讲解题目,但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阅读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题目安排,典型问题着重用这一方法去分析问题、加深印象。

5.3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

小学生原本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数学认知结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学习情况都是数学阅读教学实施考虑的因素。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是他的知识储备,数学阅读教学需要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对新知识产生认知。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影响着思考数学问题方式,实施数学阅读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数学认知结构具体安排。学生的阅读心理对阅读是否有兴趣,是否排斥、抵触。

5.4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的影响

从教学环境来看,学校的整体教学氛围潜在地影响着数学阅读教学是否可以顺利实施。一般而言,学校的同一学科教学风格相似,所以一所学校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讲解教师为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亦或二者参半,决定着数学阅读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可以顺利实施。因此,不同的学校教学氛围不同所实施的数学阅读教学情况也不一样。

6合理安排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6.1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数学阅读教学共同体

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方法,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渗透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为了实现更好地教,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学校打造数学阅读教学共同体,让数学老师在集体的帮助下加深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学习和理解。加强数学阅读教学,减少师生课堂交流误解。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多次磨课,带动学校教学氛围,促进数学教学优质化,落实数学阅读教学。

6.2完善数学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数学阅读教学设计其中并付诸实施尤为重要。进行课堂教学环节预设,对阅读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注意追求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能太过于低效率。教学计划中运用阅读教学方法要适当,计划一定的时间,太短或次数太多则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首先,需要正确解读数学语言,再结合问题训练。其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关键信息标注记号。学生掌握了具体的信息条件,弄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标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

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 阅读材料 学会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11

笔者曾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材料少等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阅读状况不佳呢?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学生阅读状况不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缺乏图书资源,二是缺乏引导。那么,该如何有效设计、安排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借助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材料

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材料匮乏。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简陋的图书室,寻找合适的课外读物。图书室不大,图书也很陈旧,但仍然可以选出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整理了一份书目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速度制定读书计划,然后对照书目到图书室借阅。另外,我们组织教师和学生把个人书籍汇集起来,给学生互相传阅,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在办公室建起“园丁书架”,将自己的图书无偿提供给学生阅读。我平时常把自己的书借给学生阅读,还建议其他教师从自己的图书里挑选一些读物,放在“园丁书架”,学生可以随时借阅。这建议得到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拿出了许多自己珍藏的图书。第一次借阅,办公室一下挤满了学生,他们个个伸长胳膊,大声请求老师把书借给自己,不到十分钟,近百本图书全部借完,书架空空如也。借到书的学生如获至宝,边走边读,没有借到书的学生羡慕不已,眼巴巴地望着空书架。办公室里的其他教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被学生的求知热情深深感动,他们主动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读物,使我们的“园丁书架”充实起来,这些精选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另外,我发动学生把家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带到班里,指导学生把这些书刊报纸分类整理,打印书目,共享图书资源。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室里设立“图书交换站”,大家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同伴,从同伴那里换取自己想看的书。通过这种交换阅读的方式,我们把身边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利用起来。我把自己的做法介绍给其他教师,大家都很赞同。每个班都设立了“图书交换站”,教师组织学生交换读书材料,班与班之间定期举办“换书交友”活动,资源共享,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扩大了,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二、利用网络,多方挖掘潜在材料

我们一方面把身边这些现有的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多方挖掘潜在的图书资源。我们努力向学校、社会呼吁,征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鲜活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读书空间。

对此,我们对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向学校领导提交调查报告,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们提出的问题,决定尽力解决学校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马上为学生订了《语文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东方少年》《故事大王》等十余种报纸杂志,同时又购进了许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新书。

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反复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学业,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和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我组织学生订阅了一些阅读书籍。我们班上有八个小组,每小组成员合订一份,每个学生只需拿出很少的钱,就能读到很多好文章。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9-01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比较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3).

[2]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9).

[3]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8).

篇4

一、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语文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教研组,争取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 工作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教育素质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尽量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年。不仅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学生学生明白《课标》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课标》规定的目标奋进。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无论是教学多年的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a、 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b、知识、技能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c、 教法安排和语文实践活动及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d、重、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e、 版书设计使用、清晰、明了。

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原学,不勤学、不会学的观念”力求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其次,训练要落实:

a、 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单元有检测;

b、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

c、 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的公布答案了事;

d、加强阅读导引,切实提高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点拨,重视质疑、批判精神的倡导。

e、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做好教案定期检查工作。

f、 高度重视研究课学习,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本期在5、6周进行优质课评比。

三、 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计划,收交各类计划。

2、检查教案。

3、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考试。

3、检查教案。

4、校园读书活动。

五月份:

检查教案。

写字比赛。

六月份:

检查教案。

七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列。

2、期末复习及考试。

3、收交资料。

篇5

一、逐步抓实了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

一是落实了教育组提出的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十项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健全了教师每学期一侧的工作留踪记录手册。每位教师把自己一年来按工作任务、教学进度,把自己完成的各项任务,逐项几时归档留踪,是自己工作的每一环节都留下了踏实的脚印。

二是学校检查及时,做到了至少每月落实常规检查一次。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单元考试情况、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练习、作业和预习情况。

三是定期组织各年级的阅读活动,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做到了两周搞一次合班阅读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示热情。

四是抓实了单元过关考试,使教师在教学、辅导上有的放矢。通过单元过关测试和过关分析,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情况,对哪些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哪些学生能勉强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哪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底码清楚,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辅导,减少掉队学生。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抓实了课堂后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师评课交流,让教师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优缺点,写出自己的课堂教学后记,从而达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

二、抓实了教研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

1、本学年我校听课实行了听、评、教学面对面。也就是在教师讲完课的同时,听课人就在课堂上与被听课教师,在课堂现场,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直面交流,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用语、教态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加深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认识的进一步提升,使教师的受益得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空课、网上优秀课实现有机对接。本学期我校除及时收看县空中课堂播放外,学校从网上下载名师名课,统一存放学校名课库,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随时观看,同时也解决了小学校教师同时听课难于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求教师看后学习其精华,应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自己满意的与空课对接的模仿课,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能力与素质。

3、学校要求五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要参考成教案、网上优秀教案,写出自己的教学教案和教学后记,促使教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和运用教材。学校检查教案的同时还要教师说说某一课教案设计的理由,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材的开发、运用能力。

4、新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共同提高。本学年,骨干教师分别与新教师结为教学对子。做到了定期和随时听课,这样也解决教师听课前的有意准备,突出了常态课的特点,也更有利于解决常态课的问题。

5、中老年教师着重解决了,备课希勒糊涂的现象。对中老年教师使用的成教案、网上优秀教案进行月检查,均做到了“圈、点、勾、画,加批注、加修改。是老教师的老牛干山的做法得到了遏制。

三、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一是加强了阅读课和课外阅读的活动,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一至六年级穿插合班阅读展示。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是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增强了本资。料来源于文秘范文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了课堂常规教育。学校统一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各年级的课堂常规,各科教师严格按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促习惯的养成,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四、抓实了学校、班级的文化氛围的不知,改善了教师、学生的办公、学习环境,同时也发挥了隐性教育的功能,是学生处处能见到行为的提醒、警示。

本年度,布置了橱窗,展板,楼道和教室,增强了育人功能。

五、落实了两课、两操、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有条理,讲效率的精神。

一年来,我校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从不间断,只要能做就坚持做。并定期组织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比赛,是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加强了音、体素质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打出了学校的知名度。

小篮球和艺术队坚持常年训练,学校小篮球连续几年在全县篮球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艺术汇演连续几年获得县级奖励。实现了学校有歌声、天天操场有运动,使学生在学校生活,有规律、有秩序。

七、存在的不足

1、在美术学科上由于师资缺少。学生的美术素质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只是学生在此方面的欠缺。

2、学校的各项检查工作有时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存在抓得不实、不透的现象。

3、后进生的辅导还欠力度,辅导措施有不到位的现象。

4、个别班级还有不管理不到位现象,学校检查就搞,不检查就拖。在一些教师中还存在懒惰思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使各项工作抓实、抓深入,把工作做好,是Xx小学的各项工作再创佳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6

一、进行备课改革,探索单元集体备课

要想使课堂高效,教师备课是关键。我们提出“一课两案,个案实教”的备课模式,在我校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采用“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课和执教,具体做法是:教研组长提前依据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分配给本组教师,确定好每个单元教学的单元主备人,每个单元各主题的主备人,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集思广益,形成“通用教案”。

主要流程:确定单元主备―单元集体备课―个人初案设计―初案集体研讨―个案补充修改―进行教后反思。

单元集体备课、“一课两案,个案实教”的实施,确实减少了教师费时低效的摘抄教案行为,引导教师把精力转移到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益。为将这个备课方式落到实处,我们除了制定相应的制度外,还实行教学领导分学段参加集体备课,明确职责,认真指导集体备课的全过程。

二、开展观课议课,提高教研实效

构建高效课堂,同伴互助尤为重要。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每学期开展“每人一课”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采取“主题教研课”“同课异构课”等形式,在同组范围内公开执教,观课教师结合高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进行听课评课,然后结合本组教研主题,展开有针对性地交流研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客观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以便于及时改进,总结提高。同时,还组织开展新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引路课、精品课的观摩研讨活动。

三、深入课题研究,引领带动改革

课题研究是改革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素质,取得课堂高效的途径。我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市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已经结题,现在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预习、指导与检测”三段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十二五规划省级立项课题《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研究》;十二五规划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区级小课题《中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等。

四、探索教学新模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助力

我们从改革预习结构、改革课堂结构、改革课堂教学过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入手,探索“语文三段七环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构建自主高效、灵动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延伸”三个阶段;语文的三段学习,是让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开放,分阶段做好课前准备性学习、课中自主性学习、课后拓展性学习,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读书、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多向交流、拓展实践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并个性化地学习。

课前预习:关注学生学懂了哪些知识,遇到了哪些困惑,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中指导。

课中指导(七个环节):激情引入―检查预习―合作学习―体验感悟―质疑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检测

课中指导主要以小组合作为基本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思考、交流、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实现自我学习。

课后延伸:主要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如:读写结合训练,拓展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感悟等。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探究

学生拥有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设计或者研究情境脉络,不应该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情景构建,从而使教学中单向的交往实践转变成双向的、对话式的交往实践模式。以下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语文阅读学习现状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年龄在6-12岁左右,从思维特点上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属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是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在没有具体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继续进行逻辑推演。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最主要的是抽象逻辑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直接寻找结论而是要通过现有的材料对所遇到的情景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用逻辑性进行分析并验证,最终进行判断。

2.现状分析。从当先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老师所承担的希望及压力都是较大的,尤其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使得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产生了不小的改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情况,这种情况决定了当前的阅读课堂依然是传统模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个性及创造性思维,也可以说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忽视了小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而不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也缺乏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在进行教学何总的啊多数以实用性为主。这就导致了阅读课堂上教师对于文章的理解停留在单一的思维上,与时代感相差甚远,也同样缺乏个性。在人物的解读上用陈旧的思维及观念去衡量,对于当前的教育对象的时期需求及所处年龄特点都不加以考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1.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的进行解读,可以不理会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完全随心所欲的进行解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强调价值观,学生要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优秀内涵,需要在现实意义下进行内容的解读。

2.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成就学生的成功喜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理解、自我体验的审美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智慧,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到作品描绘的场景中来,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也正因为此小学阅读课堂小学生应当充分的探讨语言文字的美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生命,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使学生与作品直接能够产生一种情感的联系,或体会、或感悟,真正理解作者的爱憎,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才是阅读最好的效果。

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对教案的预设,一般喜欢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教案中以几个问题解决某几个目标,几个板块解决某个目标,详尽而缜密,而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会提出预设外的问题不作多大的思考,即使在课堂中发生了也视而不见,避实就虚,依然坚决地“将预案进行到底”。这无疑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相违背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策略

1.积极主动地阅读。对探究目标的自主建构强调以一定的社会协商为背景。在面临探究情境时,常常需要把学生引入共同体,引入共同体的社会协商中,引入共同体建构起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只探索自己个人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问题,学习的主题可以由自己来。

例如小学教师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预设的目标内容有三条:①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②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③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写春天的这一部分,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部分。这样的目标拟定较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更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紧密结合。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兴趣是读书的前提也是激烈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兴趣是要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面对课文时有主动阅读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汇总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这个过程不应当花费太多时间,通常情况下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都能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主要能够恰当的选择,并加以生动的描述就能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一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时提出来,之后再带着提出的问题返回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结论,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对重要问题深入的研读课本,细细的品味作者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之后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自我阅读的过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了相关的阅读经验。

3.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角度下,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这个预设应当是心中有人,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改变为多种假设方案,且假设方案应当包括了教案、学生、情景、生活以及自己,此外还需要对与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加以准备,推敲中演绎个性,增加教案的宽度、深度以及广度,多样的预设演绎课堂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精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篇文章目标内容有三条分别是: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这三点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第三条,写景作文是本册课本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写景作文的教学打好基础。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透彻的来解讲。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想,创造了和谐的师生研讨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小学高段语文

语文学习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高段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立足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效率。

一、农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现状

1.盲目增加教学时间,实际效果差

小学语文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占所有学科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还有不少教师为了语文教学的开展,占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时,延长语文教学时间。教师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将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对语文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厌学情绪。

2.不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农村还有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停留在照抄教案、上网搜集资料的浅层次,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而学校相关的语文教学研讨小组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工作。

3.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经济条件、时间限制等不能及时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教学理念陈腐,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老旧,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目前,农村语文教师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老年教师,虽然教材一直在更新换代,可是他们依旧遵循过去以分析讲解为主,分析到段,讲解到句的教法,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

4.教学创新注重形式,缺乏内涵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许多现代教育理念也被农村教师接受。

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表演等被引入农村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但是一些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只是一味地套用,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5.阅读量少,缺少语言材料累积

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情况普遍较差,虽然新课标规定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100万字,但是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完成,大都是教师要求读就读一下,不要求就不读。农村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也不会进行真正的阅读,导致语言材料积累少,在作文过程中下笔无物。

二、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效率

1.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时效性衡量标准

农村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关注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能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得认不认真。

2.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不上没有准备的课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不是简单地抄教案、读参考,优秀的教师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在上讲台前充分修好内功,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农村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深入理解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在课堂板书时不断创新,帮助学生理清重点难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划分,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将备课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课堂

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学习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善于借鉴,灵活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借鉴他人的教学手法绝不是简单的照搬照套,那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特征,从自身的教学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提高阅读能力,进行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点,而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农村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但是农村学生接触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学生,校外阅读时间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在校时间,充分利用报纸等媒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学生如何读,让学生把阅读习惯带到课堂之外。

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研究工作,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大纲,积极探索,不断探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下面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一)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狼和小羊》(小学第三册)结尾时,我微笑地问学生:“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结果怎么样?”

“狼向小羊扑去,用力太猛,碰到石头撞死了。”

“狼向前扑去的时候,小羊一闪,狼掉到溪里淹死了。”

“正在危急时刻,赶来了一个猎人。他开枪把狼打死了。”

——想不到学生有这么多奇思怪想,可我的教案里写着:“小羊被狼吃了。”

看到还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下课的时间又快到了,我便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学生用笔记下。

课后,我反复思考,似乎觉得这样处理不妥。

(二)

对课文《宋定伯捉鬼》(初中第一册)的主题讨论几分钟后,学生的意见大体一致,但我还是再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大胆发言。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他说:“文中的鬼,憨头憨脑,自始至终没有一丝一毫加害宋定伯的意思。宋定伯说什么他都信,没有心眼,老实巴交。而宋定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要捉鬼卖鬼的主意,一路上使尽了欺诈的手段。”

——我不禁一怔,课本里“阅读提示”写着“一个人用智谋制服鬼的故事”,《教师教学用书》也说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想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否定这位学生的意见,但又觉得过于武断、轻率;要么对他的说法加以赞赏,又似乎一时拿不准。不过,有思考总比没思考好。于是,我先提议全班学生为他鼓掌,接着说道:“这位同学敢于思考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他的见解,非常独特,我也得再想想,等课后查找资料,下节课来与同学们交流,好吗?”但学生的目光还是流露出些许遗憾。

一下课,我就急忙走向资料室。

这两个案例,引发了笔者对课程改革要作更深的思考,对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或者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应该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宋定伯捉鬼》的主题,教参早有“定论”,但第二个案例中学生的看法不无道理;尤其是他那不唯书、不唯师的勇气,那新颖的看问题的视角,那逆向思维产生的独到见解,确实难能可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珍视”二字分量很重,蕴涵了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珍视”,即珍惜重视,不是一般地看待,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简单地用预定的“标准”答案去匡正学生的不同意见;“独特”,即独有的、特别的,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课文的意义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生成的,教师万万不可用自己(包括教参)的分析、结论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剥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上述第一个案例中,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不足,其主体地位则动摇、丧失了。再者,学生想象出的种种美好结局,饱含了孩子们同情弱小、扬善除恶的善良愿望(虽然与全文的故事情节及寓意不大相符),可惜教师未能充分地加以肯定,而是匆忙地把教案里的“答案”交给学生,取代了他们鲜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将渐渐变得懒惰、麻木,失却了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老师的答案是对的,只要记住老师的答案就行了。长此以往,何谈阅读能力的提高?何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何谈人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界谈论着报刊上的一则消息:“冰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春天。”——多么富有灵性和诗意啊!可是就因为它与教师教案里的“正确”答案(“水”)不一致,而被老师用红笔打“”了。——真让人啼笑皆非!这个红红的“”不仅仅画在学生的作业簿上,而且刻在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里;它不仅仅错判了一个出色的答案,而且可能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

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其次,学生说出独特的、与教案不同的理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文化积淀无疑是一个挑战。按着教参讲,照着教案读,自然省心省力;一旦“开放”,一个头脑怎能应对50个头脑?对此,第二个案例的作者李涛老师(厦门市后溪中学)深有感触:“现在,我觉得比过去更累了,课前得想许多问题,看许多资料,以备学生‘刁钻’的提问、回答;但无论怎样准备,上课还是难免有卡壳的时候。”就《宋定伯捉鬼》一文,可能绝大多数教师备课时都未曾想到为“鬼”翻案,但课堂上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尖锐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的确难为了年轻的李老师。这也是对教师专业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的考验。它唤起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教师们沿用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受到了冲击。学生“遗憾”的眼睛,仿佛还在盯着站在讲台前的我们,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逼迫我们不敢松懈,必须继续读书,终身学习,不断地发展、充实、提高自己。

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第二个案例里学生与教案的不同看法,促动教师进一步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实现了教学相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第10期上的文章《〈宋定伯捉鬼〉析疑》,其观点与那位学生的见解大致相同。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不可低估学生的潜力与见识,不要有意无意地摧残了学生创新的萌芽。

再次,过去学生一般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现成答案)呈现出来,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学习,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因此,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教案的地位、作用和写法应该重新审视。

备课时,编写教案须明确教学的大体方向,确定一个或几个流程,既要强调共性的东西,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中不能把课堂教学变成教案的翻版,上课即上演“教案剧”,一言不差,一句不落,学生的回答与教案里预定的“正确”答案不相同便算错误;而应当面对50个活泼的生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视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相机改动教案。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而且,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案。

篇10

关键词: 情感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涌出,这些都是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提出的更适合学科发展的新型理念,情感教学正是伴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产生的,与其他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感教学是更符合小学语文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由“低效”转向“高效”,教师应注重情感在课堂中的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了解“情感”纽带

以情感为纽带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情感即态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们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直接性的态度体验,而道德感和价值感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具体来说,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情感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生存;二是情感可以激发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三是在人们心理活动的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情感这四方面的作用决定了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的重要原因。教师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在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自主地学习语文。可以说,发挥情感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催化剂的作用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此外,以情感为纽带意味着教师要对情感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情感因素,从而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积极而主动,帮助小学生丰富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策略

1.树立良好印象。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教师是十分尊重的,但同时一些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以情感为纽带,给小学生以亲切、友好、平易近人的印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多使用鼓励性、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给学生以肯定,这种语言的艺术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要学会通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动作,给学生以信赖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地与教师交流,在交流中使师生感情得以升温。同时通过交流教师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并给予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争执或与自己意见不同时,教师要有耐心,正确地处理并调节这些问题。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紧张感,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安其学而亲其师”的效果,促进情感与学习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教师通过自身积极正面的情绪给学生以良好的感染,起到带动作用,实施情感教育。

2.重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情况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明确课文的重难点内容,还要对文章创作的相关背景和历史做充分调查,深入研究分析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全面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人物性格。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为了达到“披文以入情”的效果,可以这样设计教案:(1)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把握文章中心,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3)寻求生命价值,积极与同学交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课文讲述的正是司马迁花费13年时间写成巨著《史记》的艰辛过程,由于司马迁是一个历史人物,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物思想,感受司马迁屈辱绝望的心情,教师要采取迂回的策略。首先可以进行导读,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借助拓展补充材料了解司马迁受到的刑罚,通过一次次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感情朗读,并在朗读中提升个人感悟,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让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了解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实现感情上的升华,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矢志不渝的精神。

3.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情感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寻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例如在背诵课文时,为了避免机械记忆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教师可以设置分组背诵、抽签背诵、接龙背诵等方式,为背诵增添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种“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被转化为提高效率优点。小学生都十分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可以说教师的鼓励是小学生前进的动力,为了帮助小学生在语文课中树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学生的错误回答,解除思维障碍,在设置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探寻解决方法,而不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这都是语文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情感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纽带,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重视发挥情感对学习效果的作用,使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樊爱军.以情感为纽带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4(34):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