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8: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二生肖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二生肖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彩泥的方法完成作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彩泥作品生动美观

三、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

超轻粘土、刀胶棒

、牙签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情境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你的年龄和父母年龄,能知道你们的属性吗?(学生说)

2.教师板演简画或出示图片让学生辨认说出其了解的情况

3.

课前预习十二生肖的排列:

十二生肖,我们也称作“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的11种动物和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没有钱读书的人,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肖像)排列顺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龙

6、蛇

7、马

8、羊

9、猴

10、鸡

11、狗

12、猪

(二)、引出课题:《十二生肖》

1.打开课本分析三幅不同作品,分别用什么材质什么手法表现十二生肖?

《1》唐-十二生肖俑:泥塑材质,拟人手法

《2》十二生肖邮票:夸张手法

《3》十二生肖剪纸:变形手法

2.本节课运用新的材质来表现十二生肖:

彩泥--超轻粘土

3.播放课前录制好猴子示范步骤过程-

4.制作步骤:

1.构思2.制作生肖基本形3.身体细部制作4.场景装饰5.整理完成

(三)、评价展示

将学生的彩泥作品小组上台展示

,进行自评,互评。老师进行最后点评

(四)

、回顾总结,布置课外作品

1.

回去询问父母生肖并制作一个送给父母

2.

课下收集不同类型材质树叶,下节课开始上《树指画》。

(五)

、拓展延伸

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六)

篇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教学实验在西安市环城西路小学进行,实验对象为五年级1班、2班的全体学生。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少儿趣味田径教学,教学实验后比较受试对象速度、力量、柔韧三方面基本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并有利于的提高学生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小学生 少儿趣味田径运动 身体素质

近年来,我国小学校田径运动和田径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改变。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其陈旧的教学内容、简单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对田径毫无兴趣,甚至有了抵触情绪,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田径锻炼中。

一、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相关概念及运动项目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是针对7-12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形式,且有相适配的成套器械。它力图把激情与娱乐融入少儿的田径运动之中,通过特定的方式向儿童介绍田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确保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田径运动。能使孩子在任何地方(体育场、公园、健身房以及任何可能的运动场地)参与一些基本的活动: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少年趣味田径是针对7-12岁的少年儿童设计的,根据年龄可以分成三个年龄组。7-8岁为一年龄组,运动项目有:速度阶梯、短跑/跨栏往返接力跑、一级方程式、交叉跳跃(十字跳)、立定多级跳、跳绳、限制区中的三级跳、跪姿投掷、越过障碍投准;9-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运动项目有:速度渐进的耐力赛跑、冲刺/跨栏/绕杆往返接力跑、后抛实心球;11-12岁为一个年龄组。运动项目有:1000米耐力跑、短跑/跨栏接力跑、跨栏跑、三级跳远、快速接力跑、跳远、掷少年标枪。

二、教学实验流程

(一)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3月至5月在西安市环城西路小学进行为期8周的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实验,每周3次,共计24节课,以验证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是否能改善小学五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实验条件控制

教学实验前对选取的实验对象进行了身体的基本情况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数据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这些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实验班的体育课教学由笔者担任,教学内容为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对照班的体育课教学由该校体育教师担任,教学内容按照小学田径教学大纲进行,为了避免实验内部效度的降低,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课时相同。

(三)实验班与对对照班教学内容的介绍

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是:跑的方面主要为短跨接力、速度阶梯、一级方程式、8分钟耐力跑等一些新颖的训练方法;跳的方面为十字跳、立定跳远接力、跳绳、限制性三级跳;投掷能力有跪姿投掷、少儿标枪、有靶投掷等练习手段;柔韧方面有模仿动物走、钻地道等练习方法。

对照组的教学内容是:跑的方面是50米快速跑、接力跑、400m跑、800米跑等教学内容;跳的方面有立定跳远、蛙跳、跳箱练习、单足跳等腿部力量练习;投掷方面是沙包投远、前后抛实心球、推实心球、打靶比赛;柔韧方面主要是传统的弓步压腿等拉伸练习。

(四)实验后测试

在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方面的测试,将两组学生的成绩如实登记,得到可靠的数据,来检验教学实验。

三、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一)50米跑实验结果分析

50米跑是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来测试速度素质的指标。在教学实验后,实验班50米跑的平均成绩为9.12±0.62秒,对照班的成绩是9.69±0.62秒,实验班比对照班快了0.57秒,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并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说明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对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其教学内容短跨接力、速度阶梯、一级方程式、8分钟耐力跑等一些新颖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成功的,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的效果一般,因此,我认为通过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50米跑的水平。

(二)立定跳远实验结果分析

立定跳远是充分体现学生下肢力量的项目。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48cm±14,对照组的是142cm±13,实验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比对照组多出了7cm,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在少儿趣味运动教学项目设置中,对传统体育课中的跳跃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和创新,丰富完善了跳跃练习的形式和内容,例如限制性三级跳、立定跳远接力等项目。这些项目多是集体形式进行的比赛,这种以赛代练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坐位体前屈实验结果分析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人体柔韧素质的一项主要指标。实验班学生通过八周的少儿趣味田径及趣味性游戏教学实验后坐位体前屈的值为4.99±5.86cm,对照班为4.68±5.76cm,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71cm,优势明显有着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教学注重练习内容的选择,选择了如“模仿动物走”和“钻地道”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体育练习可以提高各个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提高了学生的柔韧素质。

四、结论

(一)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内容新颖、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加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学校田径教学中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一、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以往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孩子们的有意注意,诱发幼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打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从而推动他们的学习。例如:小班教学活动,小熊吹泡泡,要求掌握5以内的数数。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两种:1、图片操作,在黑板上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示几个泡泡,让孩子们点数。活动过程机械化,幼儿表现缺乏兴趣。2、实践教学:带幼儿到户外玩吹泡泡。幼儿的兴趣挺高,能感知泡泡的颜色和形状,但由于泡泡的数量和呈现实践无法控制,以至于幼儿不能正确点数,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很容易客服这两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病,使教材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爱的小熊和色彩鲜艳的泡泡,配上愉快的儿童音乐,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轻松的游乐环境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育目的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二、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资源,使活动回归生活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的呈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幼儿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有限的手段向幼儿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例如:小班幼儿关于图形的感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出示各种图形图片了解它们的名称,然后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并让孩子们找找教室里哪些物品是相关图形。活动中所提供给孩子的教育信息非常有限,内容显得较为空洞,其实在生活中有关图形的运用比比皆是,然而,用传统的图片形式很难将这些内容一一展示。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网络,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更能将生活资料真实的展现出来,让幼儿从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中找出与图形有关的东西,加深幼儿对图形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寻找、绘画图片的烦恼。

三、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探究性

多媒体最大的特征是集成性和交互性。充分发挥电脑的交互性将使我们的教学受益匪浅,幼儿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感到好奇。多媒体它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无疑更能受到小朋友的喜爱,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每个幼儿动手操作鼠标带动画面上的变化,感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乐趣,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例如,中班数学教学活动,6以内数的形成,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可参与性,教师在活动中设置情境问题,让幼儿根据各个图形的特点,通过添画的方法,帮图形宝宝变身,操作鼠标为图形宝宝找朋友,进行任意图形重组,并点击相关的数字,当问题回答真确时,电脑里会发出阵阵掌声,幼儿在活动中兴致盎然,情绪愉悦、充满自信,比传统教学中的单纯摆弄图形,然后等待;老师检查的效果更直接更便捷,不仅使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发展,而且掌握了像拖动鼠标、敲击键盘等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数学教学活动整合于主题活动中

《课程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要突出课程的整合,要求结构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发性的特征。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而是整合在各个学科之中,融入于幼儿的生活、主题活动之中。而数学概念往往是对表象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些主题活动中很难深入,往往只能象蜻蜓点水那样触摸一下,这也是现在许多数学活动研究者觉得很难融入主题活动中的原因之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记录主题活动室的情景,便于回顾和梳理,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摄影和数码相机。例如:在理发店这一主题活动中,要帮幼儿梳理有关理发用具的用途和分类。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感性的经验,让孩子们去参观了理发店,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时间的影响,无法及时的帮助他们梳理概念,于是通过摄像的手段,将参观的过程录下来,并用特写的手法拍下各种理发用具,在参观之后回放这段过程,一来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巩固,二来便于理解各理发用品的用途,分类也就不成问题了。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理解,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概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可观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例如在大班开展“十二生肖”这一活动时,难以让幼儿掌握十二个动物的排列顺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各个生肖的图片,让幼儿记住它们的顺序并按顺序进行排列。为了帮助幼儿记忆,还会采取儿歌形式,记忆方法都比较死板,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flas游戏,十二生肖大转盘,通过点击鼠标转动生肖转盘,停下来时可随机出现生肖空格,让幼儿按顺序将周围的生肖移入正确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灵活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庞大的书库也是有限的资源,况且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就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就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输入相关内容一搜即可,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让老师和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开启了下一步学习的大门,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个别辅导式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七、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使用技能

篇4

[关键词]构建知识框架;中药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4;G642.4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34-01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并直接接触的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理论性认识,更能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中药学虽然在教学主体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及复杂性,但是其教学核心及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精准掌握的知识范围普遍较广,长期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难免感到困惑,而不能掌握学习技巧的学生也难免出现抵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势在必行。

1 构建知识框架

1.1 以单一功效搭建支架

按照大纲要求,对于需掌握和熟悉的药物,应逐一详细地讲解,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其中某些功效多、应用广、理论深的药物,要深入浅出讲透;可采取同中求异的比较法,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需要作一般性了解的药物,只讲解特点,一带而过;自学的药物,点点药名、过过图片即可。

1.2 以类似功效搭建支架

中药学教材编写,是将教学内容分章节独立,传统知识框架偏重于探讨中药主治功效间的联系,而对药物间规律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教学时应注重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以重点带一般地讲授,使学生当堂即能记住大量信息。例如:讲“治湿”药物时,适宜地将几大类祛湿药物从药物性质的寒热轻重、功效特点及水湿停留部位进行比较,如湿在肌表,解表类中辛温发散的防风、羌活、藁本、细辛、白芷能以风胜湿;如湿在筋骨、肌肉、关节,祛风湿类的独活、防己、五加皮善治痹证;如湿在中下焦,有温化寒湿的化湿类药藿香、豆蔻、砂仁,还有清化湿热的清热燥湿类药“三黄”。

1.3 以案例搭建支架

为加深理解和记忆,可将传统教学法、知识框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既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精髓,又注重并努力形成现代教学理念;以实验课方式承载案例教学内容,且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如讲解补血药类,列举病案后附以药组作为备选答案;又如选录古今临床各科病案,要求作出初步诊断(中西医病名、证型)、开具处方、简要分析用药理由等。

2 知识框架的运用

2.1 知识框架运用于总复习中

运用归纳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以增强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从强化记忆、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归纳记忆(求异同、比反差)、图表记忆、联想记忆等方面突破。总复习时打破章节界限,在划分的特殊范围内,将药物与日常生活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产生记忆功效。药名:药名相似,如吴茱萸与山茱萸,豆蔻、草豆蔻与肉豆蔻,秦皮与秦艽,大蓟、小蓟与大戟,茯苓与土茯苓,川乌与乌头,香附与附子等;趣味药名,如十二生肖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牛蒡子、牛黄、虎杖、菟丝子、龙骨、蛇床子、马勃、羚羊角、鸡内金、狗脊、猪苓)等。

2.2 知识框架运用于个性化学习

应试教育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以考试来指挥教学,不可避免地催生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创新实践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收集和整理出一些适宜的实际问题。

2.3 知识框架运用于课题申报

以案例补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资料准备―分组讨论―课件制作―上台演示”的全程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思维、判断能力。继之,鼓励学生申报课题,引导他们构建课题的知识框架;恰到好处地帮助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开展实验―整理数据―结题―等操作程序,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创新能力。

3 知识框架的实践应用心得

3.1 板书设计的魅力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讲求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尺幅容万言”的效果。选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先进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课件,这是板书的另一种形式,要求结构更为严谨简洁,色彩搭配更为和谐。制作课件能从大量的板书负担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重点放在要点的讲解以及课堂气氛的引导上。因此,知识框架具体内容以课件形式表现出来,确能收到“层次递进教学法”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之实效。

3.2 以知识框架为依托的学生的学习悟性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的知识框架,不仅是教师智慧的精炼,其中更涵盖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知识技巧,因此知识框架也就是对教师教学效率的细化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构建的知识框架就越有针对性、越成功;相对的知识框架所展现的内容越全面,就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量,更要深入了解中药的实际功效,在将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科内容的不断升华及高效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框架的理论性认识,而学生本身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构建知识框架的需求方向。因此,构建知识框架,应当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入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及个人学习能力,构建有针对性的知识框架,以期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及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频繁交流,在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结构。

综上所述,构建知识框架是对知识的优化整合,而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也能以透明化的形式展现到学生眼前,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突出教学侧重点的同时,实现有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及培养,长此以往,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在掌握学习技巧的同时,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