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9:4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了论文

篇1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一件事是,每个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因此锻炼的强度也要有所调整。若是贸然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对于一些身体较差的学生对于许多的剧烈的运动无法掌握,会造成他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安全是体育教学中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因为小学体育的教学中以游戏性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兼顾两个群体来进行教学和进行游戏。教师可能带领学生进行剧烈活动的同时,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无法进行剧烈的跑动的话。可以安排他们进行踢毽子活动,可以以踢毽子的个数加上其他活动的结果,共同计算总分。虽然踢毽子的活动量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踢毽子的过程中还是能够学习到踢毽子的技巧。也让他们为整个团体增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体能的基础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充分的体会到民主的意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体育课、真正的在体育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和体育习惯。

2、寓教于乐才能加强学生体育知识和团体意识

体育活动的作用除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同时还是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集体的意识的最佳途径。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的年代,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也是能够立足与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小学体育课一般都是一个星期一节课,数量明显不多。所以体育老师可以在课外多组织一些运动类的、竞技类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竞技体育中的快乐去。也能够在培养学生体育的热情和与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除了可以一年一度举办运动会以外,同时也举办了踢毽子大赛、踢球大赛、跳皮筋大赛等等。能够让男生女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跳皮筋的比赛,可以以报名进行组队,然后一起团结协作的进行游戏的闯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游戏与比赛结合,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为以后可以培养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爱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

3、结论

篇2

教师授课应注重游戏化、动作化、歌曲化、说唱式、表演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体验到学习所带给她们的开心和快乐。有朝一日,当她们走进幼儿园的时候,她们就能够把教师所教、个人所悟的一切,传达给普天下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各项本领和技能,也让她们的付出,能够博得家长、园长、同事的认可和支持,也让她们自己对自己满意,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感到无上的崇高和欣慰,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1.赏识教育发自真心地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做朋友,多鼓励、表扬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2.综合素质教育贯彻实施唱、跳、弹、画、做、讲、演、编、说、评、写、研等基本技能教学,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体验、愉快学习,培养多元智能,而不是一味地去教,只注重纯知识的学习和累积,学校教育和生活枯燥、死板、无味。3.动手、动脑教育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大肌肉运动,促进学生的小脑、大脑发育和身体的灵活协调性,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探究、思考和独立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欢乐教育课程设计

各科目的教学可参照下面的课程设计摸板来进行编排、设计,添加特色内容,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多姿多采,吸引学生能够很好地、很感兴趣地配合教学、参与教学、最终得到全方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如此一来,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教师不用再逼迫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做朋友,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施加教育影响。这个结局难道不是大家最好的心愿吗?活动名称:主题活动目标:2-4个活动材料:图片、头饰等道具游戏活动:1.开心导入:手指游戏、童谣、游戏、魔术等。2.主题教学:词汇、短句、童谣、儿歌等。3.教学游戏:律动、猜、传、表演等。4.重申重点:集体说、唱、表演教学内容。活动延伸:布置下课或回家后的再学习任务。活动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及幼儿表现作出评价。

三、欢乐教育教案的编写要领

各科任教师在辛苦完成课程设计之后,不妨在按照如下几点做一下课前反思,看看是否还存在不足、漏洞和疏忽之处?导入是否新颖、独特、有吸引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明确?教学游戏(每节课设计3个以上)能否围绕教学目标分层展开?互动教学能否体现教师、个别、整体的三者互动?教学内容能否做到游戏化、动作化、歌曲化、说唱式、表演式、互动式展现?活动材料(如教具、图片、音乐、道具等)是否准备好了?

四、欢乐教育试讲和自评

篇3

关键词:快乐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相关的改革内容已经明确表明,课改的针对目标应当是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课程改革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思想意识不在少数。机械的、僵硬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环境下的“快乐教学”

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快乐教学”理念,主要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快乐教学的实质确保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教育理念。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在其言论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这也就是再说学习应当形成乐趣,只有在形成乐趣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的知识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提出过来与“作为教师应当和善二快乐的教育学生”的说法。夸美纽斯认为,教师不应当殴打和体罚学生,应当让孩子在被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快乐的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快乐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的教育意义。更是现代教学课堂应当适中践行的一种教育理论。近些年,我国正在不断的时间快乐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为构建快乐教学课堂而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我国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快乐教学”方法实施办法

(一)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不断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能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对语文课堂中的字词句的背诵上。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基于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快乐教学”方式则主要是通过创设令学生感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春天在哪里》一文中,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引导学生将教师布置出春天的景象,令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春天的气象。这种“快乐教学”的方式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

(二)积极创设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十分严厉,传承了“严师出高徒”的思想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样的思想理解上却存在着偏差。严师并不代表这板着脸,威慑学生,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因此,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心态,积极主动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快乐教学”的良好气氛。

(三)积极构建快乐教学的平台

有趣的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兴趣,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掘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情导趣,以趣激情,从而促进低年纪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多媒体辅助设备、播放录音、动手小实验、我来表演等,通过听、说、读、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徜徉于语文世界。

(四)“快乐教学”的创造性

再用传统方式教学虽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厌恶学习。因此,形成快乐教学的方法,并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技法学习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快乐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应当看到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开展“快乐教学”对于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面对小学学生语文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快乐教学本身就具有带给孩子们快乐的教学效果,更加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综合提升小学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唐辉艳.让孩子快乐、高效识字―――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1,( 34) .

篇4

摘要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时间,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关键词锻炼口语;听说能力;口语交流

根据新的教学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交流:

一、语文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二、更要利用语文教学时间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时间,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

三、给孩子们说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篇5

一、俱乐部模式的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

1.理论渊源。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对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而且很多高校安排的项目也比较单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抱有消极的态度,不能正确认识体育课的好处、不能正确的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为此,有很多一线体育教学专家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俱乐部模式。少年强则国强,一方面科学技术要强、另一方身体素质也要强。俱乐部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活动方式,其存在以运动者的自发的运动为基础,学校为运动者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设施,由学校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由专门的老师进行教学,将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运动的理念,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老师和学生存在隔阂的问题,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2.现实依据。高等学校中俱乐部之所以能够起到这些作用是由其的主要特点决定的:①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只有学生对某一项运动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后积极的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这样开展高校体育课的目的才达到了。同时,只有这样让学生感到身心舒悦以后,才能够坚持不懈的锻炼下去,从而逐渐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由于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合理,有些学校既缺少体育器材又缺乏专业的体育老师,还有一些学校学生人数很多,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这中体育俱乐部模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高校体育课瓶颈,使学生和老师都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②活动内容的拓展化。过去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是按照项目来分班,而且虽然制度上是实行选课模式,但是有很多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而被迫选择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从而导致兴趣的丧失。还有一些同学本身就有一些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学校却没有开设这种项目,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体育俱乐部项目充分体现了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项目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项目,而且每个项目都配备有专美的老师去辅导;③最终目的的综合化。过去学校发展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单纯的完成教学目的,现在的俱乐部模式则本着吸引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去努力培养终生锻炼的目的,实现了目的的综合化。

二、俱乐部模式发展的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实习俱乐部模式,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的不到解决,那么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就是一句空话、一句假话。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针对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及时收集开展俱乐部模式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使这种模式合乎正常的轨道运行,使这种模式符合我们预期的设想。把这种模式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国俱乐部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①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也不仅仅局限在过去一些传统的项目,而学校的老师所专业的学科依旧很单一化。要认识到俱乐部的教师和普通体育课的教师是不一样的,俱乐部的教师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导的作用,但是这种辅导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锻炼的意识;②基础设施缺失,体育经费投入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只注重科研成果,很少关注学校的体育发展,认为只要科研成果达标了,体育运动只要完成分内的任务就行了;③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不强,学校没有为学生服务的理念;④没有正规化的管理制度,俱乐部管理比较混乱;⑤课内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通用水平低。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而忽略了课外,很多锻炼场所在课外甚至就不对学生开放,这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表现。

三、俱乐部模式的意义和改革对策

1.俱乐部模式的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在高校中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是重大的:首先,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过去学生只能按照学校安排好的项目进行锻炼,而且学校在设定体育课科目的时候也没有综合考量学生的素质,就导致很多运动和学生自身不合适。其次,这种俱乐部模式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理念。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行了的俱乐部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锻炼,课下就荒废的不良局面。再者,这种俱乐部模式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国民体质势在必行,经济水平要发展,体质也要跟得上。最后,这种俱乐部模式可以高效的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目前许多高效的一些体育设施都处在荒废、闲置的状态。深入开展俱乐部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体育设施。2.现时期俱乐部模式的改革对策。对于我国俱乐部实行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的对待,深入分析、研究,笔者就改革我国俱乐部模式提供一下几点建议:①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水平;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③积极倡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同时学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④制定正规化的管理制度,俱乐部管理交予专人管理;⑤努力推行课内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教育发展平衡的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篇6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幼儿期、童年期的儿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兴趣来唤起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相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 

为了唤起儿童的语言兴趣,往往又要依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过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想象,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同时我们看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还会形成儿童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以及活泼的个性。 

快乐活动性原则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群体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变化。不同的群体,语言的特征不尽相同。儿童的语言必然带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单音节词为主,善长于韵律儿歌,歌曲。此外,由于儿童的生活是准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欢富有幻想的儿童故事以及拟人化的动物故事。童年期的儿童还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儿童对角色游戏、角色语言最有兴趣这一特点来组织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 

综上,快乐活动性原则,是儿童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快乐活动性原则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期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是儿童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识、故事、歌曲等。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将以上内容传授给儿童,还须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快乐活动性原则,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变儿童外在的语言兴趣为内在的兴趣。 

(一)歌曲、韵律儿歌法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andGren的小诗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还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语。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正在进行时”,我们可运用歌曲Are You Sleping?The Bus Is Waiting来引导与帮助儿童掌握并理解这一时态。如果再配上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动作,边唱边跳,效果会更好。 

(二)游戏法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教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amI?”学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游戏的生动性和竞争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又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愉快协调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儿童英语教学尤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观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时,运用直观教具,例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在最短的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2、用图片叙述故事 

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在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打电话、生日晚会、买水果、在动物园里、在百货商店、吃午饭、看医生、去学校、下课后等。 

篇7

     [内容提要] 本文以作者研制开发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实践为依据,对比分析了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阐述了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乐器法 教学软件 多媒体CAI 超媒体结构 人--机交互 个别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领域当中,各类不同课程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提出要求:“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①。1998年4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我申报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电教“五个一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2000年1月,得到了省高教厅CAI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0年下学期,我将这一研究成果试用于我系(华南师大音乐系)97级和自学考试98级“管弦乐队乐器法”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上述实践,试就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乐器法的教学有它特定的需求:学习者最好既看到乐器、乐谱、文字,又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要共同发挥作用,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乐器法的教学实际情形不是如此,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媒体单一化

    

    学生有了书本,却不一定能找到乐谱;有了乐谱,却不一定能找到录音,听不到声音;有了录音,却不一定能找到录像,看不见演奏。

    

    在音乐学院里,有些教师在讲授某种乐器的乐器法时,请管弦系的学生来做演奏示范,可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不是随时可办得到的事情。在师范院校里,这几乎成了奢望。

    

    无奈,不少学校的教师要么只带上书本,讲讲理论知识,看看书上的谱例便罢;要么只讲讲理论知识便罢;甚者干脆将乐器法内容一带而过。一本书,一块黑板,便成了承载乐器法教学内容的全部媒体。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线性化

    

    传统的乐器法教材,无论是文字教材、录音教材或录像教材,都是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中,大多是完整曲目的连续演奏。若全部播放,针对性不强,并且浪费很多时间。若要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片段来播放,又非常麻烦。检索、重播困难,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散联想、即时显像。

    

    三、习题呆板,阅卷麻烦

    

    数十种乐器的外文名称、音域音区、音色特点、演奏技术都是一个要求:背。学生们都觉得枯燥乏味。教师批阅数十本作业,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价值很低。

    

    四、教学不便,浪费时间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即使书本、谱例、录音、录像都有了,那么,上课前,带上书本、录音带、录像带,搬来录音机、录象机或CD机、VCD机;上课时,板书文字、谱例,频繁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等等,耗费了许多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五、自学困难,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全国音乐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应运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上课时数少,主要靠自学,看书。老师来辅导,也只是讲讲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上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教和学两方面都是把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乐器法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媒体的应用单一或散化,导致阅读、聆听、观察、感受、思维难以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教和学双方都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纸上谈兵。对于乐器法的教学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此,乐器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优越性

    

    乐器法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界大量事实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跟上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则显得十分单一,往往只使用了Cakewalk、Encore等引进的软件来进行音乐制作和记谱,可应用于各类不同课程的教学软件十分匮乏。就乐器法教学而言,与之相关的资料性的CD-ROM如“Musical Instruments”、“震撼--世界音乐宝库”等只涉及各种乐器的常识,技术性不强,适合于普通音乐教育,不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

    

    本人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 ,研制开发了多媒体CAI《管弦乐队乐器法》系列教学应用软件之一“小提琴”(含弦乐组各种乐器的共性问题),在探索乐器法教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非常合适,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管理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

    

    一、教学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也就是说,利用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拨弦奏法”的知识时,页面上有“拨弦”技术的文字解说、演奏法记号;点击“喇叭”,可听到拨弦的范例录音《拨弦波尔卡》;点击“摄象机”,既可见到用拨弦演奏《新疆之春》的谱例,又可同时看到录像--演奏员拨弦演奏的动作。而且,这一切都来得十分快捷、轻松,界面美观、友好,令学生们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十分乐于接受。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超媒体化

    

    我将“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动用一些文字、图像、谱例、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来加以解析、演示……。内容的分解大到一首完整的乐曲,小到一根弦的音色或一个演奏动作,非常细致。由于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超级链接功能,从目录可任意进入某个单元,从单元页面可任意进入某个知识点,从知识点页面可任意点击某个热字或图标,打开谱例、音频或视频页面……。单元与单元之间可相互跳转,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媒体可同时呈现,各种媒体(如音频或视频等)可反复播放。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作初次演示、也可作复习演示。

    

    由此可见,该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完全实现了非线性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结构。由于它传递的信息多媒体化,因而它实际上已构成了超媒体结构。这种超媒体结构,对于乐器法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要反复听、反复看、细心揣摩,发散联想等需求而言,十分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现与迁移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练习趣味化、评估实时化

    

    仅小提琴一种乐器,我就为它设计了数十个练习题,有选择填充、对应连接、“对号入座”、“飞箭中靶”等多种题型,它们大多被设计为动画形式,移动物有小提琴、音符、箭头等,带有音乐“游戏”性质,增强了习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批改作业无需老师动手,计算机会自动作出正确的评判,即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大多用音乐作为代码,如:错了--毫无表情的单音,对了--清脆悦耳的音乐片段。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音乐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听到单音,会发出自嘲的笑声;听到音乐片段,会立即雀跃欢呼。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人--机对话。

    

    四、信息集成化、储存光盘化

    

    由于有关“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个教学软件之中,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携带方便。教师上课时,只需控制一只鼠标,轻松自如,故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提高效率。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之匆忙,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之费时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在这里,教材的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本书,而是这张现代化的、多媒体的CD-ROM。

    

    五、对象大众化、学习个别化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提供了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等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又可由操作者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所以,这个教学软件完全适合个别化学习,使无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大、夜大、函大、自考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计算机这位教师 “面对面”的不厌其烦的指导,自学的效果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风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② 。在传统的乐器法教学方式中,我们难以实现这一点,而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和应用,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CAI的确使乐器法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CAI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一、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学的形式之一,不是乐器法教学的全部形式。如:在乐器法教学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写作的要求,即为各种乐器写作一些符合其特性的独奏的旋律,并要求标记演奏法。这是创作,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法用计算机事先设定程序,并自动、逐一地评价和修改。

    

    二、多媒体CAI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展开来解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来作适当的调整;计算机呈现出来的乐器图片、谱例、音频、视频,主要观察什么、分析什么,要不要重复、重复多少次等等,都需要教师来把握。

篇8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 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我是这样创新设计的:

在课本演示实验装置上,我加装了一根装有医用酒精的密封口的试管。上课时,有同学就惊奇的喊:怎么和书上的不同啊?我便卖关子道:这就是老师的发明创造了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这样会让这个实验更精彩,更挑战大家的智慧。果然,在整堂课的实验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漫不经心,都是积极的动眼动脑动口。不仅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六个问题,还探究完成了如下问题:①烧杯中的液体没有沸腾,而试管中的沸腾了,为什么?此时,这两种液体中的温度相同吗?它们还会升高吗?②试管中的液体少了很多,怎么解释?若把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③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吗?为什么?如移去酒精灯,让水沸腾,有什么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更强烈的求知欲。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2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气一届不如一届。实践证明:那些长期坚持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分组实验的班级,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物理分组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更好理解有关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入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现象与规律相悖、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体现了老师的“高”水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思维,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期刊目录杂志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规范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有几组学生将线路连好后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仔细检查,排除故障。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小灯泡亮起来,完成了实验。而且这几组同学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局部短路的方法排除电路故障(该知识点当时还未学习),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好课外实验探究,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创新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用注射器来做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橡皮筋来做振幅与响度或频率与音调的探究;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空气清新剂和激光笔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等等。

为了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如:在学了声学后,我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的歌曲,放给自己听,来比较固体传声与空气传声效果的不同;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我引导学生利用透明金鱼缸装上浓度上下不均的盐水来再现海市蜃楼的奇观;在学过电学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如音乐贺卡、录音机等制作自己房间的门铃、可调光台灯等等。有些学生还会主动找我借一些物理实验室的器材回家做实验,这是我非常支持与鼓励的。经常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做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精神。

4 质疑,用实验来释疑,让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有时,学生使用的有些教辅资料上也有值得质疑的地方,这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例如用一套相同的玻璃杯,杯里盛上深浅不同的水,按水的多少顺次排列,就可以用一只筷子敲出优美的曲子来,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某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习辅导》一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杯子发出声音,主要是杯壁的振动,空杯时,整个杯都在振动,发出声音较低.盛上水后,振动范围主要是水面以上的杯壁,发出的音调较高.装上不同量的水后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整套杯子发出的音调各不相同,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了。

这一回答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表示出了怀疑。于是,我建议学生回家亲手做做实验,看看是什么效果。实践发现,客观结果恰恰与上述结论相反:空杯音调高,而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为什么呢?在于上述回答过程没有抓住发声体的振动部分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杯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的,在有水时,相当于整个杯子变厚,从而发出的声音较低,就像人的声带一样,男生声带比女生厚,从而说话声显得低沉―音调低的道理相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应该利用实验中尽可能利用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

篇10

本人西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中学二级教师。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尚德求真,自律自强,务实求新,奋进不止。一直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重视育人,认真教学。98年我调入公平中学以来,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等职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校级骨干教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和县级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主持主研了县级课题“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主持了学校新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工作。此间撰写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8篇,分别选编入重庆市教育论文大系、奉节县经验交流论文集或获奖。

一、师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坚持“爱是教育的工具,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从心眼里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反过来“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我尽力做到“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无话不谈;犯错误时是医生——治病救人”。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上,去关怀和体贴他们,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远离“误区”,用师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和谐、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重视对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我以身示范,高标准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响学生的言行。对学生我从来就说到做到,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无论是学生范了什么错误,我都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学生作耐心细致的教育,关爱学生,用行动和语言去感化学生,直到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为止。处理问题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行为的《六条禁令》,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也尊重我,拥护我,反应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常对学生讲:“我不是警察,你们也不是小偷”、“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也对学生讲:“我这人严如师,亲如兄,爱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坚持每天收看新闻,了解科技动态消息,利用每晚读报时间,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业精于勤”,强化业务能力。

“人活到老学到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的一个终身信念。在这五年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报名参加,紧抓不放。五年来,我一共参加过学校举行现代教育技术等业务学习达20余次;XX年,我和学校领导一起参加了巫山“电子说课”听课活动 ;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庆市开明中学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XX年5月,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中听课活动”;XX年10月,我又去参加了重庆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还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份)》,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为全校教师举办了题为《教师行为角色的变化》(XX年暑假)的讲座。这些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对提高我的业务水平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学基本功上了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在专业技术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作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还阅读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研究指导》等书籍,对提高我的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之余的时间,我还挤出了大量的时间“走访”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每年我都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杂志,每天定时阅读,向那些“名家”拜师学艺,对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XX年3月,我还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天定时上网学习,查阅学习资料,了解课程信息,听网络课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再认识,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学思想。

三、立足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为响应“二十一世的教师应是科研型教师”这一号召,我常在课后认真反思,细致总结,写好反思记录,这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五年来,我教过两届毕业班,每次毕业教学成绩都位居全县前列。培养了李倩倩、蒋彬彬、刘春梅等十多名优秀学生升入奉中,有张德志、匡东梅等十二名学生参加全国及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和市级等级奖。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峡杯”数学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李倩倩同学以满分120(全县仅有三个)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阶段,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动承担起了校级课题“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写了研究论文。XX年我又主动加入了我校县级课题“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并担任主研员。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常规教研活动,我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经常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们切磋,不耻下问,一道总结,形成经验。XX年秋,我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批准立项,组织部分老师正在实施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编著的《数学解题学引论》为纲,试图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思维程序,推动我校的数学教学。

四、奖励频频,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