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1 10: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概念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概念教案

篇1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经验证明,数学知识几年不用,大部分就会被遗忘。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使人终身受益。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者认为:所谓教育,就是学生忘掉所有“书本知识”以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向学生传授的只是书本知识,长期不用,几年以后学生就会一无所获。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语言上的,最主要还是行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感染力,即使是每节课老师站在讲台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我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我在每节课前除做好教案、教具准备外,尽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努力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只有教师的情感到位了,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适应儿童的学习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身心需要。我们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如讲“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带学生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唱后问学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吗?为什么有时是366天?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一首歌引起了诸多的为什么,引起了诸多的新奇和诧异。同学们带着许多的疑问、好奇,积极地投入到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的求学活动中。当正式上“年月日”一课时,同学们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所获得的有关知识。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被学生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想说,就让学生多说。

好问、好说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课,看度数时,到底是看内圈还是看外圈的刻度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我找两个已经会量角的同学到黑板前来演示量角(由于没正式学习,多数同学都不大会量),我问男生:你看的是哪圈刻度?(内圈。)又问女生:你看的是哪圈刻度?(外圈。)我接着幽默地说:“看来要看哪圈的刻度还要分男女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时机成熟了,立即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有时看内圈刻度有时看外圈刻度呢?前边的同学指着黑板上的角,边演示边说,很快就讲清楚了怎样看内外圈的刻度。学生给学生解答,往往比教师讲还清楚,因为他们的语言更接近,感受更亲切,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在讲“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一课时,当课要结束时我问大家“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能不能说正方形是长方形进化得来的呢?”话音刚落,一男生等不及举手站起来便说:“进化是指活的东西,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变化。正方形不是从长方形进化得来的。我认为,可以理解正方形是通过长方形转化得来的。”我表扬了这位男生,并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自豪地回答:“常看书,书上的知识可多啦。”同学们向这位同学投去了佩服的目光。这位同学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并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感染、教育作用。

3.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服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通过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孩子越来越聪明。而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热爱学习,热爱数学。目前我们教育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丧失了,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学生们所厌弃的不是最基础的知识,厌弃的是人为地搞得复杂难懂的数学,厌弃的是教师提供给他们的一成不变的那套老模式。

1.要让数学适应学生。

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口味,是厨师要去适应顾客,而不是让顾客去适应厨师;一个好的演员要研究如何适应观众的欣赏水平,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他的演出。作为义务教育的小学数学,应该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恢复它质朴的、自然的、由繁到简的、生动有趣的本来面貌。

在学习乘法认识时,我让同学观察图形:(:::)怎样计算共有几个圆片,同学们除用加法计算外,还用了3×2=6,2×3=6两个乘法算式,并说明了理由。从此学生就明白了,两个算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来解决。我就没有让学生严格区分谁做被乘数,谁做乘数。减轻了学生不必要负担。因为对于严格区分被乘数、乘数,我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中学生不用区分,为什么数学专家都不用区分,非要让七、八岁的孩子严格区分呢?数学本身是简单的,为什么非要把它复杂化呢?复杂得让孩子听不懂、说不清,又用不上!如果我们总是让学生来适应数学,而不是积极改造数学,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就无法挖掘,学生创造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2.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

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篇2

近几年来,我校实行“以学教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编制以问题为主线的学教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以便促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学生暴露的问题为中心、为突破口,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随时和学生交流,真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发展的调控者。使用学教案教学,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高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数学课中定理、法则、习题等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但在以前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教学、课上只让学生看看课本,教师稍作提示,就让学生做例题和练习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案教学,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掌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按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学习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现在我们很好的利用“以学教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突出问题设计,加强问题解决,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突破数学中概念教学这个难点,利用学教案提出问题、驱动组员合作、组间合作和师生合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概念的生成过程,以使学生在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如鱼得水。故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在学教案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进行课前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初步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新概念所具备的特征,为学元一次方程这个新概念做准备。如:

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第31题“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2、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用多少艘?

二、提出问题,感受特征

在学教案上设置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究:①在以上的每个问题中,有哪些相等关系?②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

通过观察,并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得出过程,学生很容易建立起对二元一次方程本质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作为生长点即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对新学到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内化,同时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向学生自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学习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三、抓住时机,适时命名

在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抓住时机,适时命名:即像x+y=35,2x+4y=94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然后让学生归纳、提炼、叙述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他们很可能会得出: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每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四、提炼总结,规范定义

由于学生认知的肤浅、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知识上的错误,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尝试错误,充分暴露知识上的缺陷。同时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在学教案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在尝试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根据学生对新概念的一些特征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学教案上设计以下一组练习题: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1)3x+2y

(2)x+2=0

(3)x+xy=1

让学生逐一判断,并找出每个题目判断的依据。特别是对(3)中“xy”这一项,学生会提出质疑。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揭晓谜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课堂上很自然地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烈讨论氛围。然后通过教师引导,最终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完善对二元一次方程定义的认识: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教师板书,并把“项”用红笔写出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归纳总结、自己去获取正确的认识。此教学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标。

五、定义剖析,抓住本质

为了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可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在小组内通过出错、比较,学生会更深刻的说出依据,并把“两”、“项”和“1”这几个关键词挖掘出来。由此定义就会剖析的更深刻,抓住了定义的本质。甚至可以举反例或变式,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数学概念,突出对象中隐蔽的本质要素,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六、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实践,由实践到抽象的循环往复过程。学生是否真正透彻理解和牢固的掌握了概念,需要通过实践去体验,也就是说理解了的概念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它,只有通过反复的灵活运用,才能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此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已知方程3xm+3一2y1-2n=0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求m和n的值?

2、已知方程(m-3)x|n|+1+(n+2)ym2=0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和n的值?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类型

一、初中数学采取学案导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从上世纪末引用到教学以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日益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之焦点。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将数学学案作为引导的合作学习、自主创新方法有助于克服初中数学传统上教学存在的不足,大大促进师生、生生的合作和交流。数学学案和教材担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思路的作用,在数学学案引导下,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升,进行自学和自练,独立阅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新教育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得到建立。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指导互相结合,实在是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师生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前提,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指导基层,达到了师生相互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类型

根据分类标准的差异性,学案导学教学法可以分成不同类型,每一类型都各具特色。根据现有的分类方式,和相关的调查访谈,现将学案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划分:课程进度、课程类型、以及问题设计。

1.课程进度类。依据课程内容进度的不同,学案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其一,新授课是以新知识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结构改善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进行学案的制定,体现注重知识的连续性、进行基础的配套练习等特点。在学案当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上,要具体、完整、规范。其二,复习课目的在于巩固、加深课本的知识,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转化辨析,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提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选择体现学科的能力点、知识点、学科思维特点的题目作为学案的配套练习,例如经典题目、历年中考试题等。其三,习题课作为学生进行概念巩固、公式演练、提升能力的“主战场”,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主要体现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景设置上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体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和学生进行事物认识的规律。习题课的学案,在选题上十分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有针对的精心选题,所选的题型应当具有代表性,其思路方法则具备一般性,联系知识上则具有广泛性。

2.课程类型类。初中数学课程类型一般分为概念课和命题课,不同的类型所使用的学案各不相同。前者的学案侧重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在已掌握的概念基础之上进行新概念的同化,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概念的理解掌握;后者更为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训练,将锻炼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作为重点。其一,对于概念课,学案材料一般丰富生动具体、习题的形式多样。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概念具有的抽象性,从感性的图形、定义当中概况本质特性,让学生对于概念的来龙去脉充分了解,以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例如,“棱长相等的长方体称为正方体”这一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抽象出概念的基本要素——角、边及其相互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让学生真正掌握概念本质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来。其二,对于命题课,在学案编制上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课前预习与前测学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关系确定,从而找到数学命题本身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定理生成的过程,为学生加深理解、认识创造条件。例如,在等式性质课程当中,学案首先阐述学习数学命题——等式性质的必要性,给予已有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尔后再引入具体的课程知识。

3.问题设计类。由于不同学校的教研形式、教育理念、师资、生源等等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各个学校的学案设计不尽相同。然而,在学案的一般结构方面差异不大,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则有根据学生特点而设计学案的例子,也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问题情境的学案设计。一般情况下,存在教案改编式学案、自学点拨式学案、问题探究式学案三种类型。第一,教案改编式学案指学案是将教师在课上说的转变成学案所写,学生由听转为看,能够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在学案中完全呈现,学生认真地完成学案的内容便能记住全部的知识。然而,由于这一方法缺失数学思想上的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第二,自学点拨式学案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的对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当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新知识,从而主动的构建知识框架。此种学案的题目难度的梯度明显,由易到男,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例如,设置2-3道重点难点内容的典型题,设置1-2普通知识点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第三,问题探究式学案关注经验学习,围绕现实的生活当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篇4

一、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力争从学生角度出发,使所学知识学生能充分理解,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新概念的引入。怎样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解释这个概念,使学生由此及彼,容易理解;怎样创设情景,使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怎样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怎样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这些都要紧密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用结合,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前提。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的思想、意志、情绪和行为方式得到尊重,并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才华,表达思想情感,学生才能对政治学习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平等师生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家指出,良好的心理氛围胜过任何教育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政治教师要以和蔼的姿态、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师生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要注意政治课内容安排的艺术性,根据讲解知识需要,选择相关的资料、挂图、录音、影象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避免了政治教学的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一、概念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设置疑问和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引入方法。导入新概念时设置疑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授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寻找学生喜欢的方面,从而切入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上呈形象思维,对抽象性的概念理解起来都有些费力,而情境的建立则会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倒数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学出乘积是1的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能写几种形式就写几种形式,教师将学生所写的算式汇聚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思考可以分为哪几类?(分数乘分数;整数乘分数;整数乘小数等等)每类算式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或关系?从而归纳出倒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数学能力,同时也牢固、透彻地掌握了所学概念。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通常根据直观形象实物解决数学问题,对于纯数学的符号运算却很吃力,不同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断发展,解决数学问题时对具体事物的依赖程度降低,可以抽象概括并进行判断推理,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思维活跃不受刻板规则的束缚,因此,教师不宜采用过多的模式化教学,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应用题,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计算题教学中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有序性

小学计算题教学中,学生常常苦于思路闭塞,因此,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分析,寻求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求解的途径,并从中找出捷径,也就是简便算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计算(11-11/36)+(9-11/36×5)+(1-11/36×3)+(5-11/36×9)+(3-11/36×7)+(7-11/36×11)。在?@道计算题中,如果按部就班先算出每个小括号内的结果,是很麻烦的。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个小括号内的被减数和“减数”,通过分析,马上会使学生想到去括号,并灵活地将被减数和“减数”重新组合起来:

原式=(11+9+7+5+3+1)-11/39×(11+9+7+5+3+1)

=(11+9+7+5+3+1)×(1-11/36)

=36×25/36=25

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有序性。

四、灵活设计教案,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有的学生白天学过的知识到晚上就想不起来了,因为通过灌输和紧凑细致的指导获得的知识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而通过深入思考获得的经验和体会才可能长远留存。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是学生掌握感悟数学方法的过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记忆和思考,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机会,特别是学习过后再好好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每天都有进步。故此,数学教师的教案要根据教学形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环节灵活设计。对于“0”的意义这一课的教案设计,把思考融入进去,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学习,然后分析整理,接着同学之间交流小结,最后才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0”的意义进行总结,同时对整个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表扬激励。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和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深入的思考,进而自己发现规律。学生自己思考多了就有了积累,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关数学的见解,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教师还需要耐心地启发与诱导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微能力。

五、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家庭教育的缺位或缺失,学校要组织建立起家庭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经常组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学习交流,特别是要邀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家长讲座,使这些家长和监护人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作用,一起参与到数学思维培养的活动中来。在家的时候配合孩子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能够培养数学思维的题目,并鼓励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在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去发现答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深刻理解解决问题,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

篇6

“上午投简,下午面试,第二天上班”,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身上。一切就是那么顺理成章,开始了我的“澳美加”生活。

初来乍到,是被当成咨询老师的,所以,对外宣传成了我最初的工作内容。跑书城,做调查,打电话等一系列的活动做下来,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真的是累到挂。跑书城的那两天,我深深体会到人情世故的艰巨。虽然有很多好心人会帮你完成任务,但还是有好些学生看到表格就会条件反射性的抗拒,甚至直接拒绝填写。要面子的我被凉在原地,那种滋味不好受,像是被人唾弃。所以自打那次以后,路上遇到一些做调查的,我都会很配合他们的工作,因为我知道,被拒绝真的不是件好受的事。

说来惭愧,一开始只是为了应付“实习报告”才匆忙找到这份工作,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工作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温州市澳美加外语培训学校创办于XX年,隶属于心桥教育集团。享用上海澳美加来自美国教育服务集团的一切教育资源,结合温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办的。以其先进的理念、优质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羰,打造好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基础,是澳美加外语培训学校的办学宗旨。用心呵护,全新肓人,使真正的素质教育得以实现,让您的孩子与世界同步学习,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温办学已有五年左右历史的澳美加,具备培训的各种资质,是温州很有口碑的民办培训学校。

在了解到自己身在那么优秀的地方工作,心情就会大好。仅仅三四天,我就被委以重任――新概念第一冊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自己上的第一堂课。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可是在上课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地给自己鼓劲也无济于事,连笑容都似乎显得僵硬难受。“good afternoon,students。”我机械得重复了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一个劲地重复着教案里的内容。起先,眼睛只敢盯着教案,生怕漏了一个字,哪怕教学的内容早在上课前已经在脑海里演练了许久。深呼吸后,渐渐进入佳境,备课时设想的提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一在课堂上实现。很快下课铃响了,这才发现,我“竟然”完成了我第一个教学课时。一节课下来,达到 “宾主尽欢”的效果。

对于“处女课”,我感受颇多。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还是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毕竟我不是师范类毕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便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取经,并且请她们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帮助修改教案。她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

久而久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开始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文章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取舍,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

二、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外教jack。我听了很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老外上课的要领。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用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他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听完课之后,把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有时候外教课的内容能融入到我的新概念课去,我就会搬照jack上课流程。从中,我深深意识到,老外开放性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孩子兴趣是关键。

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都说实践才能出真知,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教育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才发现以前都只是纸上谈兵,而老师们对素质教育深刻的独到的理解都让我们受益非浅。校长一直向我们强调,无所谓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无论是上英语还是数学,我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五、积分礼物鼓励制。

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非常注重鼓励他们。毕竟是学生,还是会对礼物有一定的兴趣。这便是“澳美加”的另一特色。每次上课后,教师都会给每个学生本堂课的表现一个积分。每四次积分中取最高分,以换取相应的积分礼物。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有礼物拿的感觉。

六、是老师亦是朋友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渗透

我国当前对数学史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现阶段,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内容多是从教学中得来,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及新课改的趋势,数学课堂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方法.

一、教师在备课环节渗透数学史

(一)通过分析教材挖掘数学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最根本的依据,分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教材研读是教师更好地渗透数学史不能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哪个内容在哪一章,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的过渡,教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才能从课本的知识点中提炼出数学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在基本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数学思想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史的渗透,从知识中提炼教学思想,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达到课堂渗透数学史的目的.

(二)通过确立教学目标体现数学史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会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学是基于这几方面对一节课的展开进行教学设计的.它能把握教学的方向与预期达到的效果.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都要自己先熟悉教材,编写教案.教师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实现数学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建立适合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针对比较突出的数学问题,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把相应的数学史融入教学目标中.把数学史与教学目标相互结合,教师能够实现知识教学与数学史并重,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史.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一)通过形成新概念渗透数学史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在数学中,作为一般的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对所学的概念进行数学史的渗透,在抽象的数学概念中贯穿具体的数学史.

(二)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渗透数学史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时候实际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用图形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表现出来.教师把一些具体的实践内容融入课堂,在实践中渗透数学史.

(三)通过探索规律渗透数学史

在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这些规律让数学知识更加具备逻辑性与严密性,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寻找知识中存在的规律,从中渗透数学史,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规律这一词的内涵,还可以了解规律带来的效应.

(四)通过解决问题渗透数学史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这种形式,也可以实现数学史的渗透.在学过的知识中发现规律,学习新知识,实现数学史在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中的渗透.

(五)在归纳总结与反思中提升数学史知识

每学习了一定的内容,教师都会与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与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数学史的渗透也一样,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进而对其中的数学史进行分类.可以通过分析题目、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数学史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三、学生的课前、课后渗透数学史

(一)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渗透数学史

课前预习是教师在教授一节新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的一个基本教学环节,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它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一些有明显的数学史的知识点,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预习与发现的空间.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预习目标,寻找数学史,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通过学生课后生活渗透数学史

家庭作业是学生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之后对当天所学内容的一个复习与巩固,也是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听课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渗透.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对数学史进行归纳,在思想上更好地理解数学史.“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思考、抽象、A测、推理、反思,亲身感悟归纳的思想和方法,逐渐积累归纳的经验”.

总之,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寻相关数学历史、拓宽视野的同时,还可以让数学知识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的历史厚重感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使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2]熊惠民.数学史方法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3]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5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篇9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决定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自然、流利地使用英语组织和开展幼儿的日常游戏、生活、歌曲和其他活动,使幼儿的对英语的使用生活化、日常化,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和以后的发展。然而,很多从学校出去的幼儿教师,知识和能力存在与实际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基本上没有幼儿英语实践教学经验。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在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中,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与活动围绕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把知识传授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使用各种手段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在学校里,我设计一些项目教学,设计一些模拟实际教学的情境,进行英语场景教学、案例英语教学、模拟英语教学和岗位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学校和本地及外地很多幼儿园签订了校园合作协议。我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实行工学结合,定期让学生们到幼儿园听课或者顶岗实习,进行实际工作的学习和实践。我亲自指导学生写出英语教学教案,帮助学生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组织幼儿英语活动等。实习之后,并请幼儿园的老师和领导给出职业教学能力和素质鉴定,让学生自己写出总结,明白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差距,回到学校再学习提高,再实践,再提高,达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使教、学、练、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成为英语专业突出,综合素质具备的合格老师。

二.发展创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英语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英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能够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学会如何选择、使用和编写幼儿英语教材,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教案并进行幼儿实际英语教学;熟悉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掌握进行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方法;掌握幼儿英语游戏理论,掌握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游戏;掌握幼儿英语歌谣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歌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掌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故事内容,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故事;了解幼儿园双语教育活动。针对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我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我大胆地对我们使用的教材《新概念英语》进行教学改编,增加了幼儿英语词汇教学,幼儿英语语法教学,幼儿英语教法教学,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幼儿英语故事,幼儿英语歌曲教学等内容,删去了不适合英语幼儿教学活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增添了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来充实我们的英语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且,利用课余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课前自由谈,英语板报设计,课堂模拟授课教学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水平、英语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英语教学技能,通过尝试,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发展,能够胜任幼儿英语教学活动。

三.改革创新专业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改变了以往试卷考试的模式,围绕社会需求,采用以测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并把平时的专业竞赛成绩、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成绩等按百分比折合在内,全面、立体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总分为100分,卷面知识题成绩占30%,作业占20%,平时各种专业竞赛、实习表现、实习评价以及教学设计及模拟等占50%,从而突出学生的技能考核,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适应国家和当地幼儿教育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篇10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材料,学习或研究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词汇学是日本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日本语言文化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同化其他外来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日语词汇有其鲜明的特征,学生通过学习日语词汇的来源,词汇的结构、类型、词义以及词语的语感,可以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日语词语的目的,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深造打下理论基础。

与其他理论课一样,词汇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上课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会有以下弊端:课堂气氛沉闷,教与学之间缺少双向交流,即使教师努力提出一些问题来与学生进行讨论,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和综合研究性较强,有些新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学生课前未做好预习和资料查询,也很难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调动积极性。学生的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无从培养,使该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这些不足和问题,有必要在本课程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词汇学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研究性较强的课程,这种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长期被动听课心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而由于该课程多为高年级开设,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一定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布置预先自学的内容和思考题或讨论题,学生课外查阅材料,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做发表,并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在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方式下,每次参与授课的学生是不同的,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必须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备课、撰写教案、制作PPT,这样,由于身份的转换,不但提高了授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其他学生听讲、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通过交互学习、讨论,查漏补缺,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透彻。同时,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法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的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

本课程在改革中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的优势,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负责指导和协调,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具体的实施方案

该课程教学改革将课堂分为学生发表、讨论、练习和教师讲评、实际运用。学生可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3~4人,每个小组负责的内容可在学期开始就规定好。第一次课由教师做示范讲解一章内容,说明发表的流程、时间的分配、PPT的演示方法等,并讲授一些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如搜集资料常用的网站、语言学的方法论等等。同时确定好每组学生所负责的章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负责的章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做好做好所负责章节的备课、撰写教案、制作PPT、组织学生练习等环节的准备工作,通过交互学习和自主授课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每个成员的综合能力。而为了避免学生只学习自己负责的章节,其他内容都不管的弊端,在课堂中设置互动讨论环节,发表过程中向听课的同学提出一些问题,请其作出解答或双方讨论。

时间设置方面,每章大约为两个课时,90分钟,负责该章学生的发表大约为45分钟,发表期间可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发表结束后,由负责该章节的学生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练习,大家可以对一些语言现象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大约20~30分钟,此过程中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方向性指导。剩下的时间由教师进行点评,或补充一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当然,全程都由教师进行监督,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高的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实际运用经验,所以必要的时候教师必须给予建议和指导。

当然,词汇学课并不一定每节课都采取讨论的模式。一些理论性强学生自学有困难的教学内容采取讲授形式可能会更好些。有些教学内容则可以放到课堂外的地方,搞第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惯用句”时,可以把运用课跟课后的“日语角”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日语角组织一些语言游戏,通过运用来增加印象,加强记忆。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考试的方法也应改革。词汇学考试不仅要衡量学生对词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词汇领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此,除了出试卷来测试学生的知识外,可以采用提交小报告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词汇现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词汇学课题产生兴趣,培养对词汇现象进行独立观察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