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6 13:3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的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舞蹈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这个幼儿舞蹈

2.

技能目标:手位的准确性训练

3.

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幼儿舞蹈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训练内容以幼儿舞蹈为主,为二年级上学期的见习做准备。

三、教材分析:

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中的幼儿舞蹈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的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

音乐,练功服

教学活动:

1.

开始部分:整队,点名,师生问好

2.

检查出勤率

3.

检查仪容仪表

4.

简述本节课和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中间部分:

一、热身:

1.

原地纵跳100个

2.

趴青蛙

3.

跪脚背

4.

压膝盖

二、腿的练习:

1.

压腿:前、旁、后

2.

踢腿:(1)原地踢腿:前

(2)行进踢腿:旁

(3)把上踢腿:后

3.

搬腿:两人一组

4.

下叉:竖、横

5.

踩胯:两人一组

三、腰的练习:

1.

肩:开肩,甩肩

2.

小腰:每人五个

四、复习:

1.《吹泡泡》

2.《月儿》

3.《玩娃娃》

4.《娃娃》

五、新课《我不上你的当》

1.舞蹈表现内容

由儿歌小兔子乖乖,演变而来,说的是兔妈妈不在家,大灰狼来装成收电费的来骗小兔子开门,吃掉它们小白兔们尽管很害怕,但也很聪明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

3.

表现手法

小白兔天真可爱活泼,大灰狼凶狠

4.

舞蹈风格

嘻哈欢快的

学习舞蹈的第一部分

歌词,他们都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儿再好吃的东西,我也不理不睬,如果家里没人,只有我一个人在陌生人来敲门,我怎么也不开

注:这一段是表现小兔子天真活泼的一面,做动作时要注意表现力

六、二年级内容

二年级上课内容还是学习如何创编幼儿舞蹈

七、就业指导

这个幼儿舞蹈适合大班的小孩儿跳,做动作时,不要单纯的做动作要注意表现里

结束部分

篇2

传统课堂教学耗费师生许多的精力、时间等,但教学却效果极不明显,总是事倍功半,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以致于厌学现象严重,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供了辍学、流失的温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是广大教育者始终探索研究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学导生的学习,学导案”教学即“学案学导”。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指学导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学导案”教学以“生”为本,以方便“学”为出发点,其核心在“学”,教师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学导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学导案的编写

那么,编排优质高效的学导案就非常重要了。如何才能生成优质学导案呢?

1、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学导案的质量

学导案是教师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几个目标、问题的文字文本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学导案设计者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认知,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科学逻辑体系的理解。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生成优质学导案,那时学导案就只能成为学生的枷锁,徒有形式而流于失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学导案的保证

首先,学导案从组成部分看包括自学指导和课堂活动两块。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习活动的导航,那么学导案必须做到高度的条理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就应运用不同的学导方式、以让学生事半功倍。

比如,学生学习“红外线,紫外线”“电流电压单位”、“物理学史”等事实识记类知识时,就应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引学导生“查、看、忆、记”。如果基于一些概念建立、规律发现的目标达成,那么问题的设置就应能将学生带入情境、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例如在教学“比热容”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一:钢勺和木勺同时放在一碗热汤中,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问题二:你认为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三:研究不同物质吸热后的温度升高情况需控制哪些变量、选择哪些器材?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探究,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为主。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导案中问题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先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笔套、纸、尺等)发出声音,然后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问题一: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问题二:同一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问题三:你现在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显然,这样的问题组合教给了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授人以渔”既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又包括对方法的发现与研究。

三、课堂交流评价,推进课堂高效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其要点有二:

其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普遍具有内在潜能,也具有自动发展自身潜能的能力。

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觉到别人的关注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能力的。

学导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前课堂自主学习,已充分体现了要点一。至于要点二,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同时,要通过生生交流评价、师生交流评价、自我评价等环节不断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应用之测电阻”时,不要限制学生的器材选择,让学生放手设计,然后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

篇3

一、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将预习真正提到高度,并可以落到实处。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先预习再上课,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提前几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利用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预习,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和以往只是口头提倡预习相比,这些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和具体内容、步骤,所以有利于学生有方向的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把一些学生随手就能做的小实验、生活现象的分析放在预习要求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针对性。

老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利用导学案教学特别有利于做好备学生这一关。学生将预习后的导学案交给教师,教师要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由于在课前教师通过导学案已经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即哪些内容学生已经理解,哪些内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哪些内容是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那么在课堂上就有利于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大面积的参与,有利于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使用导学稿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为此以小组为单位对座位进行了调整,然后课堂上的主要程序首先是以组内根据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为核心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由于学生已经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预习,带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疑惑参与讨论,容易引起思维上的共鸣,有主动参与其中的兴趣。然后课堂上以学生展示、点评,老师引导、点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传统课堂上学生讨论、发言相比,学生几乎是全员参与,特别是在目前大班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合作讨论,交互学习,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不到位,严重影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

预习不到位,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预习不到位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和预习指导。查阅资料发现,应用导学案教学比较成功的学校大多是住宿学校,学生在学校时间较长,比较好安排学生预习时间以及老师的预习指导,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开始,大家都极其重视预习问题,因为它是采用导学案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和依托。但是因为课时有限,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预习只能让学生课后回家完成,监管和指导不到位,并且几门课都会留预习作业,学生分配给每一科的预习时间也有限,所以实际的预习效果并不好。

另一方面,针对物理这一学科,预习的内容往往不好把握。物理的学习内容有许多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所以一些内容的预习没有深度,比如物态变化、光的反射、折射等章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环节就不可能触及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要知道预习绝对不是只让学生事先了解概念和结论,如果不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那么反而容易误导学生轻概念的形成,重题型的归纳、整理与重复训练,不易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和科学素养。

2.合作探究是否真正有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小组10分钟左右的合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针对课前预习时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三、几点反思

1.导学案的教学方式确实有它明显的优势,给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中,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预设及掌控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还要对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进行规划,编制的导学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能真正达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整个教学程序而没有其实质,那么它的优势反而会变为弱势。

2.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它对教学的要求是一个整体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比如评价方式、作业的形式等,只有每一个环节都有了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3.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如何能将这种科学探究的思想融入到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及实际的教情、学情,后来我们将教学内容大体进行了分类,对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或缺少生活经验,或需要实验探究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的,采用课前预习,课堂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式,比如“熔化和凝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容”等知识。而学生有一定的感受、有一些方法基础的课或实验要求相对较少,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完成的内容通常会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比如“功率”这种学生有一定学习方法的内容、章节的复习课等。

篇4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9-02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中学教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怎样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其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无效的教学时间,为了能确保起到培养人才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相关的教学方式,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去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尽量去缓减学生学习的强度,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起到相应的提高[1]。

一、高效课堂的产生

通常来说,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并不是经过感觉或交流被动接受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学习,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学习只有是经过主动方式建构起来的,我们才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有,为了进一步确保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进行教学的目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适应学生各种学习需求,同时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前提下,在进行教学的规定时间内,教师尽可能地去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与发展的课堂教学,通常我们把这称之为高效课堂[2]。

二、导学案的概述

1.导学案的含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按照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精心设计其教学的内容,同时需要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进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准备的导学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3]。

2.导学案的意义。①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以及组织,这主要是需要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展开。主要包括:a.在特定氛围下,对做事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做事的能力;b.在特定的环境中,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求知的能力;c.在进行实际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学习与他人协助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共处的能力;d.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要对其生存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需要对其做人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会发展的能力[4]。因此,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以及尽可能地去完善其人格培养,这就是导学案的意义所在。②导学案能充分体现学业的高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进一步去发现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并在课前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同时对出现的疑惑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尽可能地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果能够较好地去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严重的学习压力,同时这也能体现出导学案对于学业学习的高效性[5]。③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以进行忽略,同时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进一步的落实。当然,如果不能较好地去落实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容易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启发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成为目空一切的讲解者,而且也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6]。

三、生物学科导学案的实施要求

1.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①完成课前的预习自学的要求。首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查阅资料以及探讨等多种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这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有效预习活动,学生可以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心中有数。②课中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学会聆听、大胆质疑的要求。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进一步利用两种的状态。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动口动手: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探讨中,在整个合作小组内,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同时,与合作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相关探讨,经过探讨后,在所有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其次是需要进行的是动耳动脑:在进行合作小组探讨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同时还需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点评,并且进行积极动脑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根据已有的初步探讨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③课后及时巩固、归纳反思的要求。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的高效,而且还需要对课后的高效进行分析,对于课后的高效主要是表现在复习巩固方面。

2.生物学科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①课前及时批改导学案并及时反馈。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批改,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这将是进一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课前,教师可以全面分析在预习案中学生所遇到的疑惑及其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进行反馈或深入探讨。②课中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展示点评。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其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是生物导学案中的《探究案》,在进行实际讨论交流活动时,通常来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进一步达成共识,最终进行小组展示以及点评工作。③课后进行导学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进行学法指导。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检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督促作用,通过这种有效的监督,可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整理和反思的好习惯。

总之,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三维目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升能力。导学案作为课堂的导航仪,能充分发挥其导学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预习、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听课、学会大胆质疑学会创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知识的“高效”、能力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斌艳,吴刚,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崔鸿,郑晓蕙.学科教学论系列一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1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而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导学案是“导学、导思”的载体.因而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物理导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而差的导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物理是一门探究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导学案的设计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形式要多样、灵活,结构要新鲜、新颖和简明扼要.要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多讨论交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导学、导思”原则.导学案做为导学的载体就要求我们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一个“导”字,导学案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问题的解决,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论,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身边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产生新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有所深化与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的学习情境,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3)梯度原则.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4)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注重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在把握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方面,应该注意两个条件:一是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并与已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二是要有特别要求、新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忽视层次性原则,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使部分学生消极应付,甚至讨厌导学案.

2物理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2.1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目标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量,并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使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2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只有学会思考,才有可能创新.导学案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抓住矛盾的关键,发现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使学生创新求异,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要寻求多个不同的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来诱发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并尽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逐步学会联想和想象.

2.3指导学生学会迁移知识

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任何新内容的学是建立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阶段的内容,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善于找出“障碍点”,并设计一定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如在学习功率、电功率时,可以利用学过的速度来学习功率和电功率,通过对速度、功率、电功率的比较,就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归纳,寻找规律,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如在学习天平、杠杆以后,对于天平横梁的调节以及杠杆平衡的调节,学生很容易搞错,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成哪端高往那端调;又如在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时,可归纳成同向小,反向大.只要常小结,勤归纳,找规律,多积累,口诀,顺口溜也就多了,而这些正好能使学生巧学、智学、易学和乐读.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和负担,有利于保持持久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3物理导学案使用的具体方法

篇6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02-01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并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学习模式

1、通过“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使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更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并且这也是“导学案”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预习中标记清楚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停课,从而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该环节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在无形之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导学案”中重要环节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体现出学案的导学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通过“导学案”开展课堂讨论

在学生做好课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这时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进行猜想,这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想和问题,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析出的新观点和问题列举在黑板上,然后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分类整理,寻找出问题间存在的共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共用研究和讨论,最终得以解决。教师还应在学案中设计部分开拓学生思维的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做好学习方法的笔记,便于日后复习。

3、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

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课堂反馈练习的环节,在进行反馈练习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完成的时间,并将解答及时给出,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适当的训练,适当当堂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及时的巩固,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所用。在课后,教师还用解决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的问题,及时的整理、消化和补充学案,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时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练习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要仔细的检查和审阅作业,如果发现共性的错误必须及时的解决,是学生发对多学知识更牢固的掌握。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督促、引导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大胆的思考问题,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讲解相关的知识和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掌握有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导学案”教学中所体现的就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是相对较多的,同时也能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入手,要重点考虑学生已经掌握和还未掌握的知识,对于学生已经通过思考和探讨过的但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和交流,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逐渐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篇7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

1.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高中生的基本学习心理倾向

高中生正处在学习习惯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相对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

1.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我国当下高中正在持续推行新课程改革,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引进会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可有效提升其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也符合素质教育标准。

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理论实践双发展的人才

我国当下需要理论知识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均衡发展的人才,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注重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能力素质培养与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获得良好的知识素养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1.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全面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目的还是充实学生的人生,使学生能够具备各种良好的品格素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有效性与质量,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策略

2.1科学进行生物导学学案的设计与优化

导学案策划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准备工作,教师应当根据所要教学的基本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方案。比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收集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事物,引导学生科学进行生物实验以及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2.2鼓动学生深入生活实践,收集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将“导学案”印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知识。上课之前,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提出本课所要讲授的重要知识,针对学生的疑惑点展开讲述,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讲课与小组交流讨论。

2.3教学过程中加强各项教学引导策略

首先上课开始时就向学生交待清楚学习基本内容;然后由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出示与本节课相关的重点问题;之后,教师为学生解答疑惑,兼顾每个层级的学生;最后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就各种疑难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思考、讨论、分析。

2.4在课后师生之间应继续保持沟通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当持续到课下,生物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科学为学生设置一些课外生物实践项目,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知识学有所用的同时,加深巩固教学效果。

3.结语

篇8

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重点

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难点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

教具

演示

两节干电池,学生电流表一只,电阻定律演示器一套,接线板一块,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

片段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二.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三.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1:图7-1

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4: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的关系

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

阅表P92,用途: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选择材料)。

6.想想议议。

7.小结

8.练习

9.作业

前面我们知道到了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任何一个导体都有电阻,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现在我们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我们是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及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电压一定)来辨别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得知电流受阻的程度.

演示实验1知道,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

(1).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

演示实验2知道,由同种材料做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的电阻越大.

(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演示实验3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线,较细的通过的电流小,对电流的阻碍在所以电阻就大..

(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篇9

下面笔者以“楞次定律”这节规律课为例具体阐述导学案的使用.

一、教师出示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是教育改革下的产物,是将新课程理念付诸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有责任支持、尝试,并不断完善.学案导学所倡导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理念,无疑是进步的,它把过去教育关注的教师怎样“教好”转移到学生怎样“学好”上来,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当然,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什么样的新兴模式,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完善.教学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因此,学案导学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向学生出示学案,运用严谨的语言准确表述?W习目标以及学习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学案导学要想更好地应用于物理学科,既要符合其倡导的先进理念,又要结合自身特点做相应的调整,教师出示的学案是十分关键的,并且需要不断完善.

二、学生依案自学,教师依案导学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是时展的要求,是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实践的具体体现.实施学案导学,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自主性的探究能力培养得到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作用得到有效而有形的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借助于学案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教师依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分析学情,找出教学的突破口,明确引导的方法、手段.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演示磁铁在不接触铝盘的情况下控制铝盘的运动,与学生的磁铁不能吸引铝的固有观念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教师让学生重现上一节课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磁铁靠近和远离螺线管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一样,以及N极和S极分别靠近螺线管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设问: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物理量有关呢?学生通过对比不难给出合理的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原磁场方向和通过线圈内部磁通量的变化有关.整个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亲自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实现了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参与

当学生猜想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原磁场方向有关,还可能与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变化有关后,接下来就要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究竟遵循怎样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电路怎样连接?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判断哪些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如何根据现有器材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等.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是教师参与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目的决定实验方案,方案又是选取器材的依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及线圈内部磁通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目的出发考虑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需要观察和判断的物理量等.这样,学生容易考虑到可以用灵敏电流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条形磁铁控制原磁场方向和线圈内部磁通量变化.按照教材中利用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则需要提前用试触法弄清楚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否利用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并最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图1):首先明确螺线管绕向,然后观察和判断N极插入和拔出时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二极管发光情况,并据此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再把N极朝下换成S极朝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当他们探究出现偏误或碰到困难时给予及时指导,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四、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释难解疑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分析实验现象,并尝试总结实验规律.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由于楞次定律涉及因素多、关系复杂,且规律隐蔽,学生即便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与原磁场方向以及线圈内部磁通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很难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时需要教师答疑解惑,借助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进行总结.学生容易发现:当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螺线管内部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解释、整合这两条结论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接着向学生介绍楞次并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了定律,而是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艰辛探索才得出来的,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点拨或精讲.

五、学生达标训练,教师讲评矫正

遗忘从学习后即刻出现且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因此,当学生理解了楞次定律的内容,理清了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因果关系,熟悉了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后,教师应该立刻让学生进行达标训练.达标训练,不仅是学生运用和拓展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途径之一.正如梁富老师所说,巩固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标训练设置的题目一定要精挑细选,紧扣所学内容.以下面的一道题为例.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如图2,金属环上饶有A、B两个线圈,当S闭合瞬间,B中电流计中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的?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

六、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整合

篇10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只注重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使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当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引入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这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与教授相结合的基本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学的过程或者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学习的结果总结归纳,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一、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模式

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预习。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分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课堂之前的预习准备完成导学案中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开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主动分析课程当中的重点、难点,通过疑难问题的课上解决,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课前的预习环节在导学案的模式教学过程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地发挥导学案的功能作用,还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讨论环节,预习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充分的基础,针对导学案中的未解决问题、难题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思考,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展开设想。教师可以将学生设想的内容规划分类,对于其中存在的重点或者难点进行剖析。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课后的巩固环节,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反馈。课堂的反馈练习,物理教师应该尽量地在课堂剩余的几分钟之内完成,并且预留出解答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时达标,当场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同时,物理教师也应该对导学案中不充分的地方及时地补充、归纳、整理,引导学生阶段性地进行课后的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定期地整理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保证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实施最佳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实际意义

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创造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状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学习、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导学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当中来,其问题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在主动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掌握了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与目的,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展了课堂的知识,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使高中生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与学习的兴趣、激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探究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榱吮Vち己玫目翁眯率,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珍惜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设计,借助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与吸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的最后做出问题结论的归纳与整理,对课堂的教学情况给予评价。导学案的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进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芝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