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1 05:4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转眼间,寒假和春节就要来临。为了保证同学们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寒假与春节,希望同学们在假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盗、防火、防触电。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关好门窗,如果有陌生人敲门的话,千万不能开门,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注意室内电器、煤气等的安全,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家电器不要随便碰触和使用,以防触电、火灾和煤气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二、 要强化自我管理。
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三、防交通事故、防拐骗。
寒假期间,正逢春运,交通比较拥挤,人流量较大,因此同学们在外出时,要尽量结伴而行,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去乘做未经交通部门检验通过无证、无牌及违章超载的车船,避免人身和财物的意外损失。家中有车的同学,要提醒家长驾车时不超速,不超载,不疲劳驾驶,文明行车。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聊天,更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如果遇到困难直接找警察叔叔帮忙。
四、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餐宴会较多,同学们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醉酒,酗酒,注意身体健康。
此外,不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从小养成“崇尚科学,远离”的良好习惯。
五、不放烟花爆竹,防止炸伤、烧伤和火灾。
特殊情况下要放的,也要注意安全,要在长辈的陪同下燃放。燃放时首先应注意的是要选择在空旷的地方燃放,防止引起火灾,避免伤到行人;第二:在购买烟花爆竹时一定要选择在正规的经过批准的店内购买,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可靠,燃放时才能减小意外的发生;第三,在燃放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使用,切不可对人、对物燃放。
六、下面是几个常用紧急电话,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警情110、火警119、急救120。
篇2
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各督学责任区:
为进一步强化我县学校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充分发挥督导的导向、激励作用,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县教育局各股室配合协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经常性督导。现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督导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实施。县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工作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全县中小学经常性督导工作。
组 长:陈 君
副组长:武 锐 王守让 刘丽君 郑田福 凌仲德
成 员:蒋 评 李振和 何长剑 吕 刚 郝家峰 刘万章
马利强 顾满昌 席 祥 谢 勇 刘长春 陈颍辉
罗 欣 崔 进 王家良 王孝全 马 群 李智颍
李振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中小学经常性督导工作以各责任区专职责任督学为主,或会同中心校共同组织实施,也可邀请兼职责任督学参与。县成立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工作巡视组,巡视组由县教育局领导带队,抽调教育局责任区兼职督学陪同,随机督导全县乡镇学校及责任区督学工作开展情况。
三、督导原则。随机督导,现场调研,改进工作作风,注重督导实效,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常态化督导机制,着眼于督促推动,立足于导向激励。
四、督导方法。经常性随机督导,即督导工作常态化,事前不通知,不打招呼。主要采取突击查岗、推门听课、随机巡视、现场调研、明查暗访、校园巡视、问卷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并现场录像拍照。
五、督导内容:见附件《颍上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指标》。
六、结果运用
(一)督导结果作为乡镇学校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学校,将采取连续跟踪督导的方式,找准原因,深入解剖,督促整改。
(二)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县教育局将认真研究各责任区责任督学总结的经验和反映的问题与建议,向全县教育系统进行通报,对一些学校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给予肯定表扬,对问题突出学校给予通报批评。
(三)督导结果向领导小组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领导汇报,作为掌握学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便领导决策。
七、督导纪律。督导人员要廉洁自律,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文件规定,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准在学校吃喝,不准要求学校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务,更不得接受礼金、礼品及有价证券等。一旦发现或有检举,将严肃处理。
本方案自下文起开始实施。
颍上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颍上县教育局
二一四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
颍上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指标
一、校园环境
1、是否规定正常升降国旗,有无国旗破损。
2、办公室是否杂乱无章;门窗、玻璃及班牌、伟人像、名人名言、文化图版、宣传栏、主题教育园地等是否破损;破桌子、凳子、扫帚头等是否墙角随见;教室、办公室、楼梯等是否纸屑垃圾遍地;墙壁是否乱涂乱画、牛皮癣;学校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教学用房是否灰尘多多;校园内是否乱堆乱放,或占地种菜;厕所是否不及时清扫冲洗;校园内有无卫生死角。
3、花池苗圃是否踩踏毁坏,荒草是否清理干净,纸袋果皮是否随处可见;宣传栏、黑板报内容是否陈旧,没及时更新;校车、私家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电瓶车等是否乱停乱放,扎放不整齐。
二、校风校纪
4、上班时间是否实行全体人员在岗坐班制。当日校长和其他教辅人员是否在班在岗;教师出勤是否考勤,有无记录统计和奖惩措施;乡镇、学校之间是否有擅自借调教师现象,不在岗人员是否有请销假审批手续,上班时间是否有中途无故离岗情况。
5、学校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是否打牌、下棋、上网玩游戏(包括聊天、游戏、炒股、看影视剧等)现象;工作日中午是否饮酒;师生校园内是否吸烟;教师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校园内是否有衣冠不整、语言污秽或课堂上有大声喧哗、玩手机、睡大觉等情况发生。
6、学生出勤是否统计公示,对无故旷课、擅自离校的学生是否有跟踪措施;学生在校园内有无追逐打闹、在楼梯扶手上骑裆滑行、攀爬栏杆、翻越围墙等危险行为;下课和放学时学生下楼梯是否推搡拥堵,校园内骑自行车(电动车等)是否横冲直撞。
三、办学行为
7、校务是否公开,开支账目是否每月公示一次;教师绩效工资量化考核结果是否公示。
8、“义保”经费使用是否违规,理财小组是否形同虚设。
9、是否违反规定巧立名目乱收费、乱办班补课、乱发教辅资料;是否无学籍却“空转”学生,在招生工作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是否存在非本学区学生因无序招生造成大班额的问题。
四、安全保障
10、学校门卫室是否有人值班,大门是否有专人看护,视频监控是否能正常使用;校车是否是“三无”车,社会无关车辆、闲杂人员是否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校园,校园内有无饲养牲畜、家禽等;社会不良青少年有无在校内或大门口聚众滋事、打架斗殴。
11、学校或周边,用电、交通、校舍、围墙、楼梯、栏杆、沟塘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无安全警示标志;学生宿舍、电教及体卫设施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学校在建工程,工程区与学生活动是否严格分开,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12、学校食堂、营养餐、饮用水等工作人员和卫生状况是否合格;校园门口或校园内是否有食品店或流动小摊点,食品、饮料是否是“三无”产品。
五、教学常规
13、是否按课程表上课,是否有擅自调课换课、空堂现象,教师制定的计划是否按期落实;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是否按计划落实,有无正常记录。
14、班子成员是否代课;教师上课是否迟到、早退、接打手机、随意走出教室,或不带教案上课;教师教案是否脱编、漏编、少编或过于简单;教师上课是否不管学生,课堂秩序是否混乱,教师(含班子成员)听评课情况是否真正落实。
15、学生作业是否有布置无批改,或只批不改,是否有错批、漏批、累批、隔批、少批现象;是否存在课堂作业不订正讲评,课外作业不辅导批阅,质量检测不分析总结情况。
16、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班班通”、空中课堂和教学点数字化等)是否应用;学校图书是否借阅;实验室、实验器材,艺体器材是否添置并使用;大课间活动或课间操(眼保健操)是否组织并有效开展。
17、教师“三个一”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效果如何?是否有计划、活动记录或深层体现?
篇3
一、领导重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校委会高度重视是我校安全教育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校专门召开校务会议部署安全日活动。由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牵头,由德育处具体落实,各处室通力配合,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亲自在3月27日国旗下安全教育日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
二、全员发动。安全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更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此次安全教育日活动,由德育处具体操作,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举办了消防知识讲座与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尤其是班主*任在这次安全教育日活动中表现突出,不仅按照学校部署,如期落实各项工作,积极撰写安全教育教案,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开展了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校园暴力、放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教育。并把安全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校园的平安。
三、工作落实。根据校务会议部署,德育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并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予以贯彻实施,自3月30日到4月3日,我们完成了以下工作:
1、如期举行安全教育日活动的起动仪式,*校长作了动员报告,对安全教育日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2、召开了班主任会议,部署落实具体工作。3、组织全体师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利用学校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了《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影片》。
4、以班为单位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5、学校举办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6、组织了一次逃生自救演练和灭火演练。
7、各班出好安全教育黑板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集中播出安全主题广播稿。
8、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知识竞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6名。
9、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教育责任书。
10、各班对安全教育日活动进行了书面工作总结。
四、回顾和展望。回顾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对上级的要求相差有一
篇4
一、艺术教育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应试教育下的艺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取士的传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就实质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加之在选择人才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筛选的,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艺术教育课则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因为教学设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难以开展。鉴于上述情况,校长不能完全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能开展以升学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课程教学、课外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教育
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学率从城市、县镇到农村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艺术教育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的人来说,环境艺术,尤其是人造景观是一种奢侈。在我国,农村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甚至玉米,尽管它的古代园林闻名于世。在英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中上层阶级乐于谈论花园的优美雅致,而平民阶层想的更多的则是怎样维持生活。“景观为大众服务”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和专家谈论的话题。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过对艺术教育发展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研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了理论准备。
二、研究对象
(1)安顺市周边农村经济情况
以安顺紫云县为例,紫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现状与紫云相似。条件恶劣、起点低,但通过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有较大潜力的,紫云县的经济发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决好农民的知识技术问题,加上结合实际,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早日完成,农民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紫云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模式如图所示。紫云县的农村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大山中,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上农民思想的落后,知识水平不高,制约着紫云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结构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
(2)安顺市周边农村教育条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艺术课使用的各项设备、器材无力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师资严重匮缺,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两到三门以上的课程,没有更多地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做深入的研究。对此,学校领导在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条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与别的学科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3)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与其他学科相比,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最为薄弱。据调查,安顺农村艺术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仍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主要科目,而体育、艺术、地理等科目的师资则缺编严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很多科目难以开齐。为了完成“一师多科”的重任,多达80%的农村教师不得不工作8小时以上,40%的教师需要完成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一些教师的周课时数甚至超过25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师,还有些学校根本没开设美术课,有的开设了美术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工资待遇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吸纳来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在职后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安顺市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仅在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而且县、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差,教师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已成为安顺市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长此下去,势必会加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导致骨干教师流失或另择他业。
此外,当前很多艺术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笔者对一些将要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5%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3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原因是,他们觉得农村条件太差,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留恋大城市,认为做教师太穷、太苦,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不愿到中小学工作,导致师资队伍的脱节,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艺术教育的解决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该地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家长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很难开展艺术教育也很难将艺术教育涉及到每位学生。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搞艺术教育是城里学生的事,农村孩子没有搞艺术的资本和天赋,甚至还认为教师热心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会误人子弟,学生热心艺术教育是走歪门邪道,只有认真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题名和出人头地。同时,由于受农村经济收入的制约,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学生艺术教育上搞艺术投资,甚至抱怨学校为他们的学生订了些没用处的书(音乐、美术教材),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另一种是:由于我国由来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教育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这在无形中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素质教育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体性、群体性、潜在性为目标,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我们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过程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把艺术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之中;把教师艺术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估之列。还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艺术教育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的时候把艺术教育作为的重要内容对待,使评价管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才能调动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艺术教育督查,要督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艺术教育事业与其他学科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持平、和谐发展,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后,各级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依照安顺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应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则也应适当承担小部分的办学经费。再次,有关部门要对艺术教育经费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量发放,教学设施的充足。
最后,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同样,还要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成为升学考试中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教学方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63-03
一、引言
市场营销专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而案例教学法作为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主导型的教学过程。然而当前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案例教学受西方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启发而引入,虽然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但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缺少管理经验、缺少优秀案例、师资不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效果。虽然也有学者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3],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案例教学的模式。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促进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改革。
二、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应用于商科教育起初主要定位于研究生教育,而并不涉及本科教育。但是,市场营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这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等教学特点,因而在本科层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
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制约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案例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克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忆背诵的传统模式缺陷。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可以将市场营销学科新的理论融入于复杂的社会经济事件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处于一个真实场景之中,让学生能够站在领导者或执行者的角度直面具体而错综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通过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提出解决方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使学生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最后,学生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获得解决复杂营销问题思路、步骤、程序,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实际营销工作的风险并吸取到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决策失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
1.课堂案例教学组织方法。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通常包括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所谓层层递进法是指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根据案例的素材提出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定作答,通过这样不断的问答方式,使得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断深入,直到学生最终自主地寻找到案例所要表达的核心问题或理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层层递进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掌控整个课堂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进度,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该组织方法的劣势在于对教师的营销知识水平、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但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小组分析法是指学生分组对营销案例展开分析并展示结果,再由其余各组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提问,由该小组学生回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分配各小组不同的案例,也可以提供相同的案例,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组织课堂,学生也能进行连贯性的思考。同时在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小组成员的“搭便车”行为,也即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这使得部分小组成员未能充分参与。因此在市场营销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将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是一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体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这会使学生易于迷信权威,导致其创造性不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交往的主体关系。营销案例讨论中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交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推动者,而非课堂的操纵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引导讨论不断地深入发展;制定学生作答并控制讨论的进度;通过反复地诱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而在案例教学中,受教育者的角色也从传统的“学生”演变为“参与者”,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案例教学应是一种“参与式教学”。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主持人和教学进度的控制者。在案例讨论前,教师应确定课堂案例讨论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并保持中立的立场。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明确所需的问题及时间安排,并给尽可能多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进度避免讨论偏离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不同的观点交汇和融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又会促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达到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激发出灵感的火花。这种思想的碰撞过程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这种参与式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结论与启示
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本科市场营销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将企业营销的实践引入到课堂之中,通过对营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进入特定的营销情境,带给学生以真实而深刻的营销管理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现今案例教学在本科市场营销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1.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最好还应有企业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所深入企业开展考察和咨询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同时,也应将实际管理者从企业请进高校作为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向学生和教师讲授各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提高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学时比重,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并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
3.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及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的编写与选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外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或是二手资料的营销案例很可能并不适用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因此,应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工作,鼓励教师投入到案例的编写工作中去。同时鼓励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营销决策的情境,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117-118.
[2]王扬眉,鞠芳辉.基于管理理论构建的案例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140-143.
[3]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篇6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初中数学学生
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目标的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新教育背景下不仅仅要求学生知识方面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教育界也就提出了“以生教学”、“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基于此,导学案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手段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受到良好效果,它能够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显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到极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导学案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个传递,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自我素养,进而推动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作为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笔者认为想要确保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导学案观念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即:要以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来构思教学计划、运用导学案来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力争变传统的的“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知识、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增强自我技能,要充分突显学生的重要性,进而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很容易行使主动行为.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导学案的顺利有效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初中数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追求而采取“双基”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使得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难学的,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大都源于生活,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尝试引进课外知识以及数学故事、数学谜语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以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为案例;在讲“一元二次方式求根公式”时,笔者引进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等课外知识;等等.
生活中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改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
三、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自我能力实践的最佳手段.导学案最大的特点是“依案自学”,然而初中生对于自我学习目标的探究、设计等能力还很匮乏.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一般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导学案,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教材与导学案的融合性,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地探究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而总结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
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案教学 设计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即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教学中只有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形成方法、培养态度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学案的设计
我校生源的实际状况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设计学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学法指导,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力争做到:
注重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增强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问题之一就是“布置不同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一种公民民主监督的途径,课上分别展示,并逐一分析各种途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学生们准备得很充分。
强调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构建和谐的课堂。
体现探究性—通过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识别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另一问题就是“作为石家庄市民,你看到你所在的地区存在哪些问题,打算采取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课堂上,学生们抢答积极、热烈,建言献策,形成了一个。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我们政治组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包括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⑴填空式学案。如在自主学习部分,由于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填空,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⑵问题式学案。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式学案。
⑶习题式学案。在拓展提高部分,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特别是选用当年的高考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
课堂上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下发学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阅读自学教材及相关知识
(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①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取得最佳成绩。②师生互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指导迁移或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最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较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③搭建平台,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小组出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④教师精讲点拔。点拔关键处,重点问题精讲,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悟为果,力求生成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政治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乐学”“会学”的转变。在教与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增强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磨砺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适当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境设计,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兴趣和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针对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
案例教学在国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被公认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好办法。因此,案例教学如何与政治教学相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有待于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课程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过,还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和研究案例及其问题,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案例做出分析,首先,应该是课前的充分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其次,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引入课堂,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案例,最后做出总结性评价。
1.案例教学的准备
主要指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选择案例时,要体现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选取的案例语言要精练、生动,内容要有典型性、开放性、趣味性。
2.案例教学的课堂操作
当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就可以以某种适合于教学内容及学生需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1)案例呈现。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课所讲授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课前尽管己经预习过,但教师也必须给予学生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案例讨论奠定基础,能使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紧紧联系课本,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它与传统讲授法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是不同的。讲授法的讨论是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临时插入的一个小片段,而案例教学的讨论则是师生通过案例分析,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它伴随着整个课堂,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主要指课堂教学评价,由于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因此对课堂评价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为标准,对学生是以其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自下而上进行的评价,它的功能是测量学生,带有技术理性色彩管理主义倾向,追求效率和控制,导致课程评价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妨碍了学生与教师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强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案例教学的评价就是对学生案例讨论的评价,及时总结讨论其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点拨,不断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
三、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建议
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推进中职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运用与推广价值。但同时,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全体教师及有关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
1.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
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往往并不相同,学生习惯上被划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应该以中间为主,促进两头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以中间为主,并不是忽视优秀生和后进生,特别是不能漠视后进生的存在。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深感难以处理的是如何把后进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进生即所谓的“差生”,由于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常常带着自卑心理,不想或者不敢参与到讨论中来,仅仅做发言同学的听众,甚至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了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后进生的情况,全面分析每个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对他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当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新的意见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2.建立完整的案例教学资源库
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它不仅要求教师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更要熟悉案例教学的规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能够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案例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以教学组为单位或是以学校为单位组建教学资源库的话,一方面,会减轻教师在寻找、编写案例上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当然,如果能够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在全国或全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统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库,广泛征集案例,再组织有关专家集体研讨,最后由专人加工整理,编写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输入案例库,供任课教师选用,那对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推广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3.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实行案例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否定,也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弱化。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兼顾和协调教学内容的多方面要求,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摘?要:笔者经过对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华银铝业公司等29家广西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笔者用自己的教学案例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组织实施安全培训高效教学。
关键词 :安全培训?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近年来,不少中职学校依托行业协会力量,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为企业输送学生,解决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与指导,企业为学校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实现了平等互利、双方共赢,还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推进,大量“学生工”涌入工厂,笔者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一、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现状
历时一个多月,笔者奔赴广西各地,先后对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钦州金桂诺磷化工有限公司、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华银铝业公司等29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有企业人事部门主管、安全员、车间主任、生产一线工人、中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企业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都十分满意,但对他们缺乏安全知识及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表示极大的担忧。例如,每个企业在顶岗实习生入厂之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企业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时,从来没有人做笔记,到了车间任何事故都可能发生。安全培训已成为中职学校长期的痛点,亟待“刮骨疗毒”,才能轻装前行。
二、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事故一票否决,没有哪个学校不重视安全教育。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安全生产培训课教学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中职学校学生进入工厂后,就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分析影响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寻找提高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造成部分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因素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主要因素。学生对该课程毫无兴趣,一上课就睡觉,这与安全培训课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安全培训事故的案例具有不可实验性,例如瓦斯事故、触电事故等,很难开展实验或实训。面对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索然无味的法规、条例、安全操作规程,学生自然兴趣全无,昏昏欲睡。
教师的教学效能对教学的质量影响也很大,主要表现为:教学只注重法规、条例、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的生硬灌输;过分强调技术参数、极限参数,这也不许碰,那也不许动,讲授内容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不能用现代的教学理论组织教学,导致学生对安全培训课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另外,教学资源没有与时俱进,教师上课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没有提供相应优质的学习资源,也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三、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高效教学的实施过程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而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的有机综合运用正好符合冯?格拉斯菲尔德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经过笔者多次实践证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中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以笔者所在学校职业培训中心电工上岗证考证培训“触电及触电方式”课题为例,说明高效教学的实施过程。
1.学习活动一:视频导入案例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某演员家装修工人触电身亡 ,责任难分,死者家属讨要70万的新闻报道视频。装修工人在为某演员家装修时,意外触电不幸身亡,死者妻子及三个孩子聚在演员家门外,在墙上挂上了写满大字的横幅,在家门口摆上了花圈。
此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事故源于新闻报道,不是众所周知的陈年触电事故。
(2)该演员曾在多部热播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属于公众人物,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
(3)装修工人是意外触电不幸身亡死,触电方式比较离奇,与课本上介绍的均不相同。
(4)事故中的矛盾相当尖锐。
2.学习活动二:角色分配
老师担任主持人,根据案例中出现的人物,以及推断事后事故处理时可能会出现的人物,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分配角色。这些角色包括:装修工人、演员、装修工人的妻子、装修工人的孩子、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作人员、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法官,共七个角色。每个学生各扮演一个角色,7人一组,剩下最后一组若有刚好7人则不设观察员,若不足7人的则全部作为观察员。
3.学习活动三:分配工作与学习任务
分组完成后,布置学习内容,分配工作与学习任务,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学什么和做什么,具体见下表。
4.学习活动四:学习任务实施
角色扮演是人的天性,人们从小就学会了“过家家”,学生为了扮演好角色而竭尽全力。学生根据课本、老师提供的资料、网络等资源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每个人都为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而认真学习,努力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力图在表演中出彩。学习讨论也异常激烈,通过查阅资料、寻找证据实现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此时应巡回检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为后续的点评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使课堂学习热烈而有序。
5.学习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各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具体操作如下。
(1)每组各角色扮演者依次上台表演。
(2)其他角色扮演者作为补充发言人,进行补充发言。
(3)其他组可以提出质疑。
(4)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定学生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
(5)教师总结升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充分梳理,从案例处理中归纳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注意对德育因素的归纳,从而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思想得到启迪。
四、小结
教无定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有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课的教学质量。教必有法。在安全教育中要积极寻找适合现代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安全培训教学高效率运行。
参考文献:
篇10
【关 键 词】学校;教育暗示;因素;途径;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14-03
在学校中,既有“显性”的教育,也有“隐性”的教育。教育暗示可以称为“隐性教育”或“潜教育”。研究表明,教育暗示在学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学校教育应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互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之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高效健康地发展。因此,研究学校中的教育暗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暗示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
教育暗示是指教育者以暗示的方式或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无对抗状态下自然接受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暗示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间接性。教育暗示的目的、意图常常是隐含的,受教育者接受这种影响,是通过意会、感染、认同、内化、觉悟等内部心理机制转化,从而引起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它的作用具有间接性。(2)自愿性。教育暗示不具有强制性,并不要求受教育者一定要执行。教育暗示靠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来产生影响,受教育者是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接受的,是符合受教育者内在需求的,具有自愿的性质。(3)无意识性。教育暗示是教育者把有意识的信息隐蔽于意识阈之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改变了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因而其影响方式是具有无意识特点的。
教育暗示由于其独特的内涵、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会使个体积极从事某种活动,同时对结果有所期待。反之,亦然。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学生只有相信他有能力取得学习成功,他才会努力学习,并对取得学业成绩抱有期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当人确信自己能够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罗森塔尔效应很好地说明了教师的积极暗示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教育暗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扬、鼓励、让其取得成功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处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2]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暗示,可以启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无意识对有意识的调节作用,使无意识与有意识处在和谐的状态,因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重视有意识而轻视无意识对教学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教学效率低下。现代教学教育,应当注意克服这一缺陷,多运用教育暗示手段,使无意识和有意识共同发挥作用,以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实现教学教育的高效率。
(三)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塑造良好个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积极的情感能促进个体积极思维,加深认识;能调节意志活动,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它是人活动的动力,是健康个性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个体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往往与个体的情绪情感是否被触动有关。教育暗示具有自愿性,符合个体的内在需求,因而,这种教育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心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动,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
二、学校中影响教育暗示的基本因素
教育暗示产生的过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影响,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各种暗示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无对抗状态下自然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影响教育暗示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教师。在学校中,教师是教育暗示的主要实施者,学生有“向师性”的心理,因而教师是影响教育暗示能否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要成功实施教育暗示,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教师应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每个学生接受暗示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是影响其接受暗示能力的因素之一。当教师具有以上条件时,学生就会相信教师发出的教育暗示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贮存于潜意识当中,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其次,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关系。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敬佩,进而产生崇拜感,就会对教师施加的影响加以注意和模仿,从而实现教育暗示的效果。再次,教师要注意调整能引起学生非特定心理反应的因素。个体在活动中,一般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特定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内容,产生注意的心理反应,称为特定的心理反应。教师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姿势等,时不时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这种是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注意,这种反应,就是非特定性的心理反应。教师要发挥教育暗示的作用,不仅重视调整能引起特定心理反应的方面,而且还应注意调整引起非特定心理反应的方面,使这两种心理反应协调,才能达到教育暗示的最大功效。
2. 学生。在教育中,学生是受暗示者。教育暗示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暗示,主要受两类心理因素影响。首先,教育暗示应适合学生已有经验、智力水平等认知因素。教育暗示作为一种信息,必然会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活动,如果这种信息是不合逻辑或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以及学生目前的智力还无法理解的,这些信息就难以产生暗示效果。其次,教育暗示应与学生已有的需要、动机、情感、信念、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对个体都具有暗示作用,但个体不可能对所有的暗示都会发生反应,能引起个体产生暗示反应的信息,常常是符合其内在需要、动机、情感、信念及其个性要求的。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性,因而其接受暗示的能力也就千差万别。因此,实施教育暗示,不能忽视对学生这一心理因素的分析。
3. 暗示的内容与方式。教育暗示总是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其能否产生暗示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前所述,教育暗示的内容与方式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其次,教育暗示的内容与方式应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识心理活动是教育暗示实施的基础。无意注意是无意识地展开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教育暗示要发挥作用,应能引起学生产生无意注意。教育暗示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新颖性、富于变化以及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才能较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达到实施教育暗示的预期目的。
4. 教育暗示的情境。教育暗示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对教育暗示实施产生影响。首先,情境中某些因素,能对暗示信息进行强化,则暗示效果增强。如老师在实施教育暗示时,如果能创设一种能带给人欢愉的气氛,就会使教育暗示由于这种强化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增加其影响力。其次,情境中的立体化信息协同作用会增强教育暗示的效果。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通过人的多种感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如果这些信息不一致,就会产生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影响。因此,实施教育暗示时,应使来自周围情境的信息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再次,教育暗示应考虑一定的场合、时机进行。研究表明,人们焦虑、困惑、急于摆脱危险或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接受暗示。
三、学校中实施教育暗示的途径与方式
实施教育暗示应依据其基本原理,采取有效、科学的途径和方式进行。
(一)应使教师形成运用教育暗示的意识
暗示对个体的影响具有随时性、隐蔽性和长期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运用教育暗示的意识,随时随地持续不断地加以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暗示效果。教师能否形成这种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运用教育暗示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暗示发生作用的内在原理,懂得教育暗示在实际中的操作方式。其次,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品德修养,尊重学生,与学生关系良好,在学生当中形成威信,才能有效发挥教育暗示的积极作用。再次,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在运用教育暗示时,注意把言语暗示与非言语暗示结合,采用多种暗示方式对学生施加立体化的影响,使教育暗示的功效得以全面发挥。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因素入手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暗示是一种外在因素,这种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加工、内化,方能显现其应有的功效。积极的暗示产生效果依赖于个体良好的心理因素,同样,消极暗示的影响也依赖于个体的不良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暗示时,应对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的教育暗示,促进其成长。此外,在实施教育暗示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为实施教育暗示创设条件,使教育暗示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教育暗示的学校文化环境系统
学校文化环境具有暗示性,是教育暗示实施的良好途径。构建教育暗示的学校文化环境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每一空间、事物都能传递积极信息,陶冶心智。其次,形成良好舆论环境。健康的舆论对人产生良性暗示,当其具有一致性时,会产生强大的引导、改造和凝聚力量,使人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舆论环境的建设。再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演讲会、书画展等,形成动态文化环境。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在学校中,通过各种活动,寓理于事,寓教于乐,传情达意,能有效改变学生的逆反心理、厌烦情绪,使学生接受时感到自然,容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几种有效的教育暗示操作方式
良好的教育暗示操作方式,有利于发挥教育暗示的效果。(1)角色扮演。当学生扮演角色时,引导学生从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体验,久而久之,角色的内涵及其影响就会不知不觉融入学生的个性形成之中,从而有效实施教育暗示。(2)印象暗示。客观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具有深刻性、牢固性和先入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应重视这类暗示的作用。注意印象整饰,适当地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和塑造,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与学生的交往都尽可能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印象暗示发挥积极作用。(3)艺术暗示。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诱发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形成丰富联想,从而促使个体向往美好事物,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行为,这种教育称之为艺术暗示。艺术暗示由于其能较好触动人的情感,具有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其产生的暗示效果不容忽视。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其作用更加明显。(4)自我暗示。学生具有可暗示性,如果能培养学生自己对自己施加良性暗示,则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应使学生了解积极或消极的暗示对人的影响,使学生形成运用积极暗示的意识。同时,还应训练学生掌握积极暗示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