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21:1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蜗牛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蜗牛教案

篇1

关键词 小组实践 教研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选材范围更集中了

以往上教研课老师们比较头大的是选材的问题。因为一节好的活动离不开适合的题材,而到底怎样的题材才是适合中班幼儿开展集体活动的呢?因为绘本比较多,可选用的教材也很多,因此教师往往在选择合适的绘本上也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今年在阅读组组长陈惠以及各年龄段核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讨论下,为我们每个年龄段选出了3-5本较为适合的绘本供大家参考,这样一来,就节省了我们很多原本用于挑选绘本所用掉的时间。而中班组最后定了三本适合的绘本,分别是:《小船悠悠》、《蜗牛和苹果》、《三个机器兵》。

2朋友多了,思路宽了

三本绘本都不错,但当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正值刚刚进入秋天,笔者觉得《蜗牛与苹果》这本绘本更适合这次的集体活动。

2.1活动后的小组研讨

(1)第二环节在集体阅读绘本时,笔者的提问“小蜗牛现在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而孩子就是单纯地根据画面上小蜗牛的动作(和苹果手拉手)以及表情(笑嘻嘻)两点进行讲述。活动中的孩子情绪并没有高涨,虽然回答了正确答案,但似乎还缺些什么。

(2)“苹果生病了,小蜗牛会怎么做?仅仅是立足在绘本上,这样让幼儿讲述似乎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很难让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解决,提问题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这样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感受到蜗牛生病就好像是自己的朋友生病一样,这样才能调动出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无论是情感上或是方式方法上让孩子有话可说。

2.2活动后的小组建议

(1)在“小蜗牛现在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问题之后可以再增加一个问题:“你们遇到自己的好朋友,会怎么做?”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说说、做做来体会有朋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这个小环节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孩子动一动,这也更加符合中班第一学期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了整个活动幼儿都坐着不动容易走神的弊端。

(2)“苹果生病了,小蜗牛会怎么做?”改成“朋友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这样从绘本联系到自身,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已有经验,使得孩子变得有话可说。

针对第一次的研讨后,笔者又快速地做了调整,并进行了第二次的试教。

第二次试教后,同事们都觉得这样的提问和师幼间的互动更适合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从游戏中直接感受、体会有朋友的快乐。情绪也被老师的问题以及大家的肢体语言充分地调动了出来,大家都玩的很开心。比如:你们遇到自己的好朋友会怎么表示?有的孩子说“抱一抱”、有的孩子说“亲一亲、有的孩子说“握握手”、还有的说“请她吃好吃的食物”等等。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一方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情绪上变得更开心了,另一方面也是为活动后半部分,苹果生病了,蜗牛那种难过的心情做铺垫。只有活动前半部分充分感受到有朋友的开心心情,才能更加真实地体会到将要失去朋友的那种痛苦心情,如果前面的部分没有做足、做透,那么后半部分心情的转变也就没有可比性了。

两次的试教,虽然忙碌但却使笔者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伙伴们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帮忙听课、磨课,使活动线索更清晰了;另一方面两次的试教也使活动的内容包括活动前的思考更全面更透彻了。

篇2

今天的中班好不热闹,来到幼儿园,见到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开联欢会,来迎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这次联欢会是由我们两个实习生主持的,小朋友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有的唱歌,有的诗朗诵,更有的小朋友还练起了武术,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紧接着园长就组织召开了离园座谈会,同学们都就着这一个月来的收获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当然我的心情也非常的激动。

一个多月的见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姜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我发觉小孩子们独立性很高,我起初被分配的是小班,我原以为那么小的年龄段孩子们一定什么都不会做,管理起来也非常棘手,可到了班级事实却和我所想的大不相同,小朋友们不但会独立的盥洗,还会主动的帮助别人。有一次吃完午饭,老师开始组织小朋友们吃香蕉,孙煦程没等老师说,就主动去洗手间拿来垃圾桶把小朋友们吃剩的果皮收好投进了垃圾桶,这个举动深深地感染了我,可以说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成人都很难做到,不满三岁的小朋友却做到了。

我很庆幸能够跟小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两位带班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李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我自己总结身为幼师要具备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既要具备对工作的热忱,还要表现出教师的身份,要树立威信,要知道小孩子是最喜欢欺负人的;再有,小孩子有不明白的事要耐心的教育和解答,不要不耐烦;更重要的一点,要具备足够的责任感,把班级的小朋友当成自己家的孩子,裤子弄脏了要给予及时的清洗,好好的呵护每一个幼儿。

篇3

一、对园本课程的认识

园本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幼教改革中颇为人所瞩目的一个热点。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

二、园本课程的内容

园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应是包括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有关落实课程的具体问题,例如:我园在确定了走花园式特色的办园方向后,开始引进有关花园式课程教案,比如:“有趣的西瓜虫”、“认识黑心菊”、“认识荷兰菊”、“坚强的白蜡树”、“树上的蝉”、“油菜花”、“蚂蚁和蚜虫”、“小蜗牛”“我给小鸟安个家”、“认识月季花”、“好吃的花生”、“认识国槐”、“不怕冷的冬青”等。确定了花园式教育特色的总目标,并且对花园式教育课程的开发、内容的确定、实施的措施、可行的策略以及评估的依据等也做了一些探索,力求形成以各种花、各种树、季节蔬菜、季节昆虫等为主要特色的园本课程。由此而言,园本课程的构建,它具有一个系列性体系,不是一个教案,也不是一个单一活动的讲义,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1.教育理念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 5.课程策略6.课程评价。因此,我认为,在研究上要避免出现单一、零散等现象,要体现出“园本”的针对性,要反映出“课程”的系统性。例如:在认识课程的实施中只重视教法、手段、知识的研究,而忽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研究,忽视了幼儿品德的形成,忽视教师创造性的开发课程,忽视和科研的结合,就不能形成一个课程。我园教师骨干张娜老师到上海学习带回来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产生园本课程就要寻找突破口,要敢于创新,走“人无我有”的改革路子。

三、教师也是园本课程的收益者

当一个园本课程形成了,可以推广了,这个老师已经是集资源开发、学习、实践、研究、实施以及培训之大成者了。完全有助于她提升全面素质,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了。

在课程园本化中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从理论专著中学习一些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观察、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但学习之后还在于创造性的运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以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以科研为先导来推动园本课程的创建。

笛卡儿曾经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借用他的话,就是“我研究,所以我存在。”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标志,是支撑生命价值的基石。

三、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做一个勤于实践的实施者

在实施中尝试方法开发课程。课程园本化,教师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权和自,教师的自由已经大到可以由自己决定教学需要哪种课本和哪些教学资源,幼儿园给教师的只是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在实施中教师不仅要平衡、扩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思考活动的延伸,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同时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再次,研究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最后,在成果的表达上,要追求实践风格,采用“故事研究式”,或者说是叙事式,只有将整个研究过程加以科学的记录,给大家提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中发现真理,这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能盲目追求理论的升华。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再次,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引导帮助幼儿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

四、做一个能够传播的教师

在传播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幼儿园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

参与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向同事传播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有效经验以及收获,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外,还要积极的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