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5 01:4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星星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场营销指的是把某一种商品或者服务从生产者转交到消费者中的一种过程,市场营销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所谓的市场营销学,就是指关于市场营销的一门科学。市场营销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综合性,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市场营销的教学当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传统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无非就是死记硬背,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把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当中,不仅能够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负担,还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实践过程中加深印象。
二是能够活跃市场营销教学课堂的气氛。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使得整个市场营销的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市场营销当中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市场营销在教学形式方面属于“满堂灌”式,使得学生被动接受有关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市场营销案例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渐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二是在市场营销的教学当中,能够应用的具体案例资源十分有限;三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导致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四是在市场营销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应用规范;五是受学生人数的影响,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顺利展开。
3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某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在进行研讨会之后,决定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具体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该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是这样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的。首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案例,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对实际的案例进行筛选,选择的案例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教学的目的;二是案例必须真实;三是案例需要简洁有效。并通过多媒体制作好案例教学的课件。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先将这节课堂的教学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然后再把案例公布出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再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该校某班在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当中,选用的案例是某公司进行新产品的营销,该班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身份,进行现场营销演练。最后,教师要对这次的案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布置课后作业,尤其是案例分析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的课堂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
4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法的改进措施
该班在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市场营销的教学质量明显上升,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该校的教师又根据具体的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和改进。一是需要正确处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和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学校的案例资源库进行建设,充实案例资源;三是加强了对案例教学方面的师资培训。
5结语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教学效能
初中数学学科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促进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品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问题教学作为初中数学知识教学的课堂类型之一,在有效传授知识点内容、架构章节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当前新课改下进行典型问题教学活动进行简要的阐述,敬请指正。
一、典型案例要凸显情感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情感培养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感情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过程。问题教学作为进行知识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之一,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感悟问题条件内涵,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内容的生活性,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感,为更好地开展解答活动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典型案例选择和设置时,要将生活中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现象或问题与数学问题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的有效树立。
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内容时,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就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和“最近发展区”将生活中的“砌仓库”现象与数学问题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设置出了“单位计划在长20m,宽12m的空地中间划出一块长方形的平地建一间仓库,使仓库四周的剩余部分一样宽,并且剩余部分的面积是总面积的25%,求这个宽度”这一教学案例。学生在感知和理解问题内容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无处不在,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内容的情感意识,为有效地推进问题教学进程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典型案例要具有创新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理、消化、吸收、传授的过程。教师只有运用“创新”的思维,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二次加工”,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类型,才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的活动中,要善于运用甄别、加工的创新模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和学习要求,联系学生解题的实际,对现有数学问题进行“改造”,并将教学重难点渗透融入到典型问题之中,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求异意识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效地锻炼和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例题: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x0,3)。求(1)x0的值;(2)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此例题是教师在教授“一次函数”知识点内容时所设置的一道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此问题的设置过程中,对已有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联系课堂知识点内容与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内在关联,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加工整合,从而设计出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点内容的有效传授,而且能够使学生在问题条件分析过程中认清该知识点内容与其他章节知识点内容的深刻内涵,从而有效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三、典型案例要突出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是教师开展问题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归宿。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要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的要求。因此,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进行典型问题的设置时,要凸显学生能动特性,在问题的设置上注重选取具有实践特性的数学问题,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开展问题解答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例题: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交AC于点Q。(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2)当点P在AB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1/6。
上述例题是教师讲授“平行四边形”知识时,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在进行该问题教学时,抓住学生学习的能动特性,通过启示性教学语言,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问题解答探究活动,并根据学生解题活动表现和学习要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轨道上开展有效地解题活动,推动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篇3
一、安全第一,警钟长鸣
没有安全作保证,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零。安全工作太重要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安全格外成为家长关注的问题。所以,作为学校和所有的教师,都要在思想上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学校的工作中要突出安全第一,在教师的心里要警钟长鸣。要把这种安全思想,牢牢铭刻在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的心尖上;要把这种安全思想,广泛深入地宣传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使全体师生始终不能对安全松懈。只有这样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才会有良好的起点。
二、班主任是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主力军
思想上对安全工作重视,并不等于安全工作就做好了。加强责任心是做好学校安全的关键。由于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谓重视是“捆住”学生的脚和手,尽量让学生少动。这种以牺牲班集体活动为代价的安全,是消极被动的。尽管,学生在严格管束之下,不会出什么事儿,但是,正因为很少“做事”,学生也就很难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获得自救自护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应该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隐患。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一是做好每天放学1分钟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叮嘱学生靠右边行走,不得散队,由带队班长负责监督以及适当管理。二是教育学生课间不得追逐打闹,不得在楼上或楼梯向下张望,出教室、下楼要有一定秩序,避免拥挤。三是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尽好自己的义务,做好督促工作。四是做好每周一次主题安全教育晨会、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五是适当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安全小常识,以便应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现实生活中,天灾和意外伤害往往难以避免,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学生的防灾避险教育,当灾害来临时,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 如:学校经常利用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通过这些主题班队会和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等方式,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学校定时组织一些防火、防震等演练活动,教给孩子们正确的逃生方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现场模拟,并在活动结束时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录他们真实的感受,从而深化安全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在于形式多样,还要力求扎实、有效,做好督查整改工作十分必要。一是在班级中,每天实行上课点名制度,让班干部报告人数给上课的老师。如果上课时发现哪一位学生不在座位上,就及时询问他的去向,如果没有按时来上课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弄清原因,自己做到胸中有数。二是每天放学的路队,也让路队长认真清点人数,并及时核对路队名单,进行评价;送路队时教育学生要好好走路,不要边排路队边打闹,不要在路上玩,要按时回家。三是小饭桌学生排队上楼就餐,队长点名组织带队,保证就餐秩序,培养良好习惯。四是课间派出安全小卫士监督检查,对于追逐打闹的学生做好登记,进行严厉的批评,给于适当的惩罚,对于不守纪律的学生,认真做好教育工作。五是学校定期对校舍、电路、体育场所和器材等进行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强这样的意识:关注生命。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现。对那些心理不安全的学生,学校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六、与学校就近的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营销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HU Zhong
(Meizhou Vocational & Technological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71)
AbstractIn the main channel of teaching process, case teaching promote study by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things, Due to current factors and restrictions' influence,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scheduled teaching goals. The author tries to starts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actual situation angle, to explore using campus marketing activities case to 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on marke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find the bottleneck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ment.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ness
1 校园营销案例应用于教学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校园营销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的内涵。关注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为营销教学提升实效带来了契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校园发生的营销活动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揭示营销活动规律、提炼营销理论,进而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营销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可见,校园营销案例教学在不断总结中职学校校园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专题的学习,有效补充和扩展营销学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在开发中职学生智力、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现已成为中职学校营销学的首选教学方式。
2 中职学校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不利因素
(1)使用教材因素。目前已出版的营销学案例教材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角度上编写,宏观性、理论性较强,普遍缺乏专门针对中职学校这个层次学生的营销学案例,所吸收现代营销的新成果和实际案例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就读学生因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但中职学生一方面在多年应试教育模式下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易适应要求独立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笔者所在学校生源主要是山区农村的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接触很肤浅,难以短时间改变;第三方面就读学生总体质素偏低,很多人畏学、惧学、厌学。
(3)在职教师因素。案例教学是必须以案例为主的教学内容,是辨证求质的教学过程。很多中职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课堂举例、讨论、分析、补充说明的阶段,所举世界级典型案例对中职学生而言陌生遥远,结果案例教学课往往易流于形式,师生互动困难重重。
3 中职学校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过程
3.1 师生多渠道沟通,筛选出最佳案例
企业校园营销活动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不都是能有效利用的,需要授课教师深入学生,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多渠道与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交流沟通,仔细研究搜集的信息,甑别筛选出最佳案例应用于教学。笔者认为校园营销案例的筛选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求熟悉原则。指选用的案例以学生知悉的内容程度多少为首要采用标准。学生个体的认识越多,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熟知的经验引出相关授课知识,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与学的氛围迅速营造起来;而且容易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每学期笔者都会将各种类型学生召集到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让他们对已发生的校园营销活动进行专题讨论并发表意见,从而创建学生校园营销案例熟悉程度评价调查表,以此为根据选用案例。
第二,求相关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以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程度作为参考指标。笔者在讲述企业产品策略时,精选了企业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电信翼机通,一个是春和堂凉茶,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本地,本身对梅州的知名凉茶――春和堂和中国电信业务相当熟悉,加上入校后又受到这两个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狂轰滥炸”,因此在分析这两个案例时,学生求知欲强,教学效果很理想。
第三,求浅显原则。指选用的案例内容以不超出学生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为限。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对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组织和市场运作较陌生,因此选材时应尽量避免那些专业术语较多、结构复杂、涉及面太广的案例知识,而选择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营销主题突出的案例内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笔者在讲到营销多元化的战略关系时,就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地知名企业――太平洋超市与学校食堂合营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第四,求新颖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尽量选用最新的校园营销案例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如讲到“新产品开发”这一主题时,虽然校园里每年推出新产品的案例很多,但笔者还是选用了不久前在校园做过推广秀的“零帕”。这个由华润怡宝新推首个具有“放松”、“调节”功能的舒缓型饮料案例来论证新产品开发独特的产品诉求、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等。
第五,求简化原则。指选用的案例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精炼简洁,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习惯和行为。例如目标市场选择之《校运会出现的企业》、合作营销之《本校各功能区的合作建设》、营销信息调研之《内宿生的违纪买卖商品行为》等,案例平均字数在300字左右,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例时,进行必要的缩减或分割,化繁为简。
3.2 精炼加工案例,设计案例结构
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按已选好的校园营销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精炼加工,并据此制定提纲,组织设计好案例结构。努力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收买学生、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有力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1)案例的标题。主题要鲜明响亮、醒目突出,必须要求与授课内容直接相关,引起学生对听课的兴趣。例如,中国移动应对中国电信翼机通业务推广、华润怡宝新推舒缓型饮料――“零帕”等案例的标题可改为《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零帕”失败之迷》等。
(2)案例的开头。往往是为了吸引学生,在引出话题的基础上“收买” 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采用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以提问引发思考、引用名言名句、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开篇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开头可采用以提问引发思考:“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围观的学生人山人海?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企业如此卖力?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零帕饮料没有几个学生买?节目不精彩?学生不口渴?”
(3)案例的主体。主体应合理安排、层次分明,要遵循校园营销过程的“六要素”,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可运用板书或投影将案例的六要素进行整理:“组织――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干扰――反馈――”,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分析理解问题。
(4)案例的补充。可应用适当的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等,以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案例表象。有时还可借助视频加强学生对案例的感官体会,对案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这些都是展示案例的重点和关键,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巧用态势语言,讲述启引案例
授课时除了“讲”和“听”之外,还要注重“演”和“看”。如教师的目光、表情、手中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等。授课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态势语言,对案例进一步的剖析和分解,将平面的文字内容转化得更为形象和立体,才能使授课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感染力,增强授课的效果。
(1)态势语言要准确、恰当,与讲述相得益彰。态势语言节奏要同有声语言的节奏同步,随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出现,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增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的表达效果,使之更富于感染力、表现力,更好的表情达意。
(2)讲述案例应具有故事性、情节性。一个好的案例讲述,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点评的结合。在案例《“零帕”失败之迷》里,教师可参考把以下资讯补充到里面――零帕的目标顾客、零帕的产品概念和定义、零帕的上市会、零帕的战略目标、零帕的分销渠道等。
(3)案例思考题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案例思考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启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导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当中,提出“在这件事上,中国移动为什么“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中国电信全力推广翼机通,这么做值得吗?”“中国电信应如何应对中国移动?”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思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辨析、探索、答疑。
3.4 师生展开对话,交流讨论案例
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能让学生在对抗与合作中学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笔者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1)自由发挥式。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不能陷进追求所谓标准答案的误区里。笔者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出主意策划“如何才能使中国电信翼机通品牌真正成功推广”,并结合营销理论知识,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和补充。这种方式的缺陷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否则效率低下、学生发言容易脱离主题。
(2)分组讨论式。分组讨论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学讨论按照:“问题一循序一举例一滚雪球”步骤进行。如《“零帕”失败之迷》案例采取分组讨论方式能有效地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注意根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分组时把握一定的均衡和对抗性。
(3)组队论辩式。对校园营销案例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可组织学生分成两个或若干个论辩团队,各自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质疑、反驳对方观点,找出对(下转第140页)(上接第33页)方的错误,使学生在有效的论证和争辩中,逐步让实质问题最终暴露出来。采取这种方式要注意掌控课堂的气氛和节奏,适时引导论辩的主题和方向,防止论辩偏离主题。
(4)角色模拟式。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案例《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里,笔者曾安排学生模拟中国移动的营销经理、客户经理、总经理等角色,分别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商谈不同的业务工作事宜,并策划推广活动的各项内容和程序,使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5 总结讨论结果,准确评价案例
课后的每次总结讨论结果不是对授课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一个让学生获得比较完整、深刻认识以及提炼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学生对讨论的案例内容有准确的评价。这里应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检查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认识和理解,必要时可借助图表的辅助;二是引导学生反思,把本次课的案例进行回顾,个人分析、讨论、小结获得的感受,评价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
篇5
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有所得,而且这种获得是和授课者密不可分的,那种老师不讲学生也会,讲了也不会的,就不能从属于学生所得这一类。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达到有效性?笔者试仅从两点分析:
一、 教学知识的有效性
案例一:高二新课程中《看社戏》,老师的问题技巧就很值得揣摩。
老师问:“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中,自己对豫剧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位学生回答:“情感是同情。”
继续第二位学生回答:“情感是喜爱。”
老师:“很好,自己的情感变化就是由喜爱到同情。”
剖析:其实,学生有没有真正懂得答题技巧和自己的症结所在呢?没有。因为刚开始时,该教师知道学生答得不对,但并没有指出学生失误所在,而是又请后一位回答,第二位又答了另一种情感,老师把这两个答案拼起来复述了一下,学生就认为这是正确答案了。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提问,学生还是答不好,因为根本不知道症结所在。这题解答的关键是在“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事实上是需要分析情感的变化过程,先由甲然后到乙……教师没有及时引导,这样让学生变成了机械地抄笔记,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新的收获。
案例二:同篇课文,另一问
老师问:“第一部分有哪些对比,这样对比的有什么好处?”
分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答“唱戏的人平日的农活时的辛苦和唱戏时的兴奋、开心对比。”
老师问:“就这些吗?”
学生很自信地说:“没有了。”
老师说:“大家答对,但没有答全,看我的题目是问了哪些,那至少是两个,而你们只答了一个,另外我又问了有什么好处,你们的答案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要再想想?”
学生立刻醒悟过来,也迅速补充全了答案。
剖析:熟悉语文主观题的老师都知道,若按4分题评分,学生先前的回答只能得一分。刚开始时这个题目的要点学生根本没能分析清楚,要回答哪些,那至少有两个,有什么好处还要回答出来。经过老师的提醒,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漏洞,因而能迅速由1分提高为4分。
应该说这两例中,学生刚回答出问题,完全是凭借自己初中的知识技能,在高中老师的课堂上第一例学生没有能力的提升,但第二例中学生审题和语言整合和组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果都象第一例,那是初中课堂的重现,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知识并未增长,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些都只能成为无效的教学时间。
二、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案例三:高中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有一段“丛林漫步”的描写。海伦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这个丛林,让所有耳聪目明之人感觉到世界的美,更让我们汗颜。
教师:以景物描写为写作的重点,按照景物分类,但启发学生所有的景只有触觉和听觉,没有颜色。大家一起来描绘吧。
学生:分小组接龙进行更细腻的描摹,白桦树、松树、蓓蕾、花朵、小鸟、溪流……
第一小组:白桦树――一片白桦林在阳光下泛着白光,有些刺眼,一阵风过,笔直的树干上飘落的几片褐色的树叶,落在我的肩头。
第二小组:蓓蕾――清晨,几朵茉莉蓓蕾头顶晶莹的露珠,在青色的薄雾中含苞待放,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淡淡的茉莉花香。
……
在学生描绘结束后,老师用课件穿插些丛林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语言创造的精彩世界。
剖析:海伦・凯勒笔下无声无色的世界在每个学生的眼里、口里得到重生,多了色彩、多了身形、多了姿态……在启发下,学生还为丛林增添了池塘、蝴蝶、云彩、阳光、清风、天籁之音。
从课本延伸开去,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既了解了作者对世界、对光明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审美享受的同时,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对景物展开描写的技巧,从多角度去观察,它们的外型、色彩、状态,它们的质地、动作、味道……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在教学中怎样在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正是启发式的用武之地。
篇6
一、校方的原因
学校的课本更新速度较慢。同一本英语教材一用就是几年,甚至连老师的课件也是数年如一日。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更是瞬息万变,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领头人的大学生却落后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将来又如何领跑社会?在进行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因硬件的更新跟不上,致使学习系统软件十分落后,许多的学习资料无法在课上分享。至今,我们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找到网上都快销声匿迹的“许国璋英语”、“走遍美国”等英语教学视频。
中国人口众多,占到世界人口的20%。庞大的人口不仅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还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超大的班容量就是明显的证明。至今大学的班容量也在影响之列。以英语口语课的班容量为例,平均每班有三十五至四十个学生。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说”,过大的班级容量是英语学习的一大硬伤。
二、 教师方面
因部分教师本身的发音在最初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不能保证完全标准,学生在练习口语的时候就延续了不标准的发音。此外,教师缺少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所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能恰当地采取鼓励的方式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沮丧。再有就是有的教师自身缺乏教学激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
很多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以记录为主,开口的机会不多。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是一根粉笔解决教学,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严重滞后。
三、学生自身原因
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较低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身,以下将举例说明。
英语口语的学习与听、读、写不同,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地道的英语表达、常用俚语,更要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史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中式英语。例如:Keep your chin up.(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It takes two to tango. (孤掌难鸣); There i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s).(众口难调);have egg on my face.(丢脸)。中国的学生大多习惯于高中的学习方法,甚至在口语学习中也用这类方法。而对新知识的吸收速度慢,如果遇到翻译地道的表达时,学生会惯性地用熟悉的单词组织语言,而不是选用学过的地道表达,新单词的使用概率低。于是,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变成了“啃老族”。如此恶性循环,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变得更窄,知识储备也难以突破这个瓶颈。
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很多大学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英语口语。外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纯正、地道的发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聆听和学习外教纯正地道的发音和表达,增加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交流机会,以及直接接触和了解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四、以实例论证外教教学的有效性(Lacey的选修口语中的一节课)
1.学习目标:Differences in College Life between China and USA
2.学习步骤:
(1)Introduce the college life in USA
(2)Typical Day
Wake up at 6:30a.m
Class at 8:00a.m
Class at 9:00a.m
Class at 10:00a.m
Study after lunch
Class at 2:00p.m
Part-time job 2-5p.m
Dinner at 6:00p.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orority,Campus Crusade,Part-time Job)
Free time
Study/Homework
Time with Friends 7-9p.m
Study 9-2a.m
Go to sleep at 2:00a.m
(3)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life between China and USA
(4)Conclusion
(5)Show some pictures of her college life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浓厚。尤其是讨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大学生活的不同时,学生积极发言、高度参与,现场的气氛很热烈也很轻松。其实在课堂中,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
虽然外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语言、思维方式上。外教的口语教学中关于这两方面问题都有,因此外教教学时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跟不上、师生交流不畅等问题;此外,还有知识的不对等现象。如外教告诉我们一本中国出版的《美国常用俚语500句》中,许多的俚语他们都不再用于交际中了。另外大学生的英语素质不同,单词储备量不同,对外教口语课的接受度就相应不同。
参考文献:
[1]秦晓情.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6-79.
[2]周之难.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策略实证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0.
[3]贝莉.口语教学与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21.
[4]范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应措施[J].英语广场,2012,09:12-13.
篇7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背景;现状;可行性方案
面对时展的严峻现实,面对扑面而至的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校都开展了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对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形成共识,尤其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最为强烈。
1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
从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看,人类社会发展在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质的提高。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将和谐的人文原则以及对人类进行长远关怀的人文精神贯彻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而教育更需关注人的生存和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自觉承担起培养一代新人的时代使命。
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看,教育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事业,其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经济发展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并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出善于学习并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的人才。对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意识”而忽视教育的“教化意识”,过度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人才的知识面窄、人文底蕴薄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必须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唯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担当起“科教兴国”的时代重任。
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看, 20世纪末产生的新的文化思潮——科学人文主义,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是对立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并不排斥科学。教育应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兼容与和谐的理念指导下,培养现代人的完备的人格,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发展之需要。
2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
许多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错误地等同于人文知识教育。事实上,人文素质并不是单纯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叠加。开设了人文知识教育课程、开展了人文知识活动,并不等于受教育者或参与活动者就具备了相应的人文素质。人文知识并不等于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也不仅仅指人文知识。你是一名文学博士,而却可能一点人文素质也没有;你是一名物理学家,但却可能拥有深厚的人文素质。一个人要拥有人文素质,当然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但人文知识要转化为人文素质,除了人文知识教育之外,人文教育的约束与导向、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能否把握使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的动因等等,显得十分重要。
2.2 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无疑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基于后天的人文素质教育。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尽管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受教育的范围也几乎涉及到不同学科的所有学生,但由于考核方式的约束与导向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很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目前,人文知识教育主要侧重于测试受教育者对已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而人文知识教育对学生产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影响,人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往往却被忽视。由于这种考核方式的约束和导向,人文素质教育也就只是停留在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上。
2.3 人文环境的退化、失缺问题
从高校自身层面而言,近几年高校规模急剧扩张,原有的校区已经难以适应各种需要,于是,许多高校都纷纷通过置换老校区来建设新校区,宽阔、整齐、美丽的高校新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高校新区往往是多所高校集中在一起,形成相对集中、独立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利于营造总体的高教园区文化氛围,但同时,各所高校自身的特色往往很难得到体现,独特人文素养的形成也受到了相互的干扰。
3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方案
3.1 以人文精神蕴涵为中心,通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改革课程体系
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不必固执统一的模式,只要有利于传导人文精神,都是可选择的。但是,不论如何安排,必须考虑到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与避让,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具有明显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特征,它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精神培育方面起着灵魂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当以精神的传递为重心,在课程设计上,还应当尽量避免单一学科设置,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特定主题进行多学科整合是较好的做法。如有些学校开设了“科技与社会”课程,涵盖“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学”、“科技伦理学”等内容,这种安排笔者认为值得肯定。
3.2 以对社会和谐性的观察,反思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促进和谐发展
要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他人关系之和谐的认识与实践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文素质,不仅在知识习得的基础上的建构,更需要内化主体的思想观念,外化主体的积极行动。这要求教育者必须将受教育者的行为与社会实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实际联系起来,将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行为情境联系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处理他们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实践中,巩固已经习得的人文知识和思想观念,并逐步促进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此,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以和谐性为标准去观察社会,发现与和谐理念背道而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努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与此同时,促动他们反观自身行为,从而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他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有所贡献。
3.3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发挥校园环境“化育人文”的优势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增添学校的人文气息。学生置身于人文环境之中,耳濡目染,心灵会得到净化,境界会得到提升。报告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读书节、文化艺术节以及校园人文景观、校史陈列等形式远比课堂上的课程学习效果明显、直接。同时,校园文化实际上也以隐性课程的形式承担着教育重任。高校要着重通过校园文化培育、校园环境设计等途径,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的功能,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起点,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3.4 以人文精神的展现为目的,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方式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2-0027-03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
一、发现问题
近年来,随着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完善,2011年,我校还曾为安全教育分配了0.5个学分。目前公开发行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一般都涵盖了法制安全、实验(实习)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求职就业安全、社交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救护常识、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等。然而,这些安全内容却并不是高校安全教育急需解决的。笔者曾对往年校园报警案件进行了整理(这些案件来源于公安机关警情通报),发现每年校园盗窃、网络诈骗给师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较大。以2013年为例,全年涉校案件73起,造成经济损失合计301444.99元,折算下来平均每5天就有4129.4元的损失(盗窃33起,案值161590元,占53.6%;诈骗38起,案值139854.99元,占46.4%),如表1所示。安全教育内容的面面俱到同高校多发的侵财类案件“一枝独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二、分析问题
(一)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什么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怎样才算有效教学,是以达到设定目标为标准,还是以技能取向为标准或者以最终成绩为标准,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对安全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安全教育手段落后和内容陈旧两个方面的原因[2];对于如何增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有学者从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阵地四个关键点上提出了建议[3];对于改进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范式,有学者引入了物理学“效能”的概念,提出了內外结合的改进范式。[4]
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并不是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或技能操作水平来衡量的,而是由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受到了人身侵犯或经济损失来衡量的,这一现象可以用公式加以说明,即100-1=0,意思是说日常安全工作再规范,在1起严重事件面前,所有的工作都是0。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4年8月多起女大学生被害事件,人们在强烈谴责这些严重犯罪的同时,总会质疑大学生安全教育出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事求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要真实反映学生案件防范需求,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全。二是效果明显,要让校园发案率有所降低。
(二)什么样的安全教育内容能引起学生重视
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学生安全意识的得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哲学上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套用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说,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安全事件在头脑中的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安全案例更有存在感,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研究在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对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来说,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不能给予他们直接的冲击和安全意识提高的正面刺激。对学生更多的刺激来自因财产安全意识薄弱、轻信他人、财务保护观念差等引起的身边发生的盗窃和伤害的事件。[5]
以往由于考虑到受害人心理影响,或者由于讲授安全教育的老师本身缺乏接警经验,以及对校园案件梳理不充分的原因,本校发生的真实案件没有在安全教育中得到详细的讲解,这也导致了某些诈骗案例在校园中“长盛不衰”。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一定是“校本”的,本校反复出现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保卫干部要通过认真分析,将手法相近或案发地点相同的案件进行归类,把握防范要点形成安全教育材料,通过学工辅导员将警情及时通报给学生。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或许效果更好,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对如何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展开了行动研究。
三、实施行动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教育实践中使保卫工作者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由此做出具体的解释与指导。“改进”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它既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6]
(一)行动的实施与改进
本次行动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5年7月,主要对73起案件进行分类,从中筛选、组织案例教学内容,并于9月份开始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增加了对校园案件的讲解,相关内容还由学工处筹集经费印刷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宿舍。截至2016年4月,从公安机关反馈信息得知,2016年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比2015年第四季度37起(盗窃8起、诈骗28起、其他1起)的发案量有所降低,我校保卫处也因此获得了驻地派出所的奖励。通过对本阶段工作的反思,对安全教育提出两个方面的改善建议:一是案例需要更新。第一阶段主要案例来源于2013年校园案件,是否能反映出最近2年内案件情况有待验证。二是校园案例防范材料需要印发到每位同学手中。第一阶段由于经费有限,仅能保证每个宿舍一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拿到材料。
解决了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我们着手开展第二阶段行动。第二阶段持续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次入选安全教育的案例是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发生的315起校园案件,安全教育内容时效性更强,更能反映出案件变化。第二阶段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仍然主要是借助新生入学开办安全教育讲座,辅助发放印刷材料供学生自学。学工处增加经费预算,将辅助学习材料《安全警示录》由原来的每个宿舍发放一本改为每位学生一本。
(二)行动结果与实效性的检验
2017年1月,针对我校2016年全年发案情况,我们对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检验。2016年校园第一季度发案30起(盗窃9起、诈骗20起、其他1起),第二季度17起(盗窃2起、诈骗12起、其他3起),第三季度15起(盗窃8起、诈骗7起),第四季度18起(盗窃14起、诈骗4起)。这些数据经过Excel处理得到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校园案件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得出结论:2016年诈骗案件连续4个季度下降,R2=0.9924说明诈骗下降趋势线非常可信。盗窃案件下降不明显,这种结果由盗窃与诈骗案件无区别导致。2016年校园发生的盗窃案件主要是办公室入室盗窃,主要问题并不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在于楼宇防范缺位造成的。诈骗案件主要是嫌疑人通过网络媒体、手机电话等媒介,通过一定“话术”,使受害学生陷入其预先编制的剧情比如冒充老师要求转账、冒充亲友汇款、购物需要重复交易等来完成犯罪,学生如果能事先了解剧情,就能有效识别诈骗。因此,以校园真实案例为安全教育的内容对诈骗案件防范的针对性更强。
经统计,2015年我校全年发案134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1421541元。2016全年发案79起,涉案直接经济损失442014元。总的说来,本次以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遏制住了校园案件高发的势头,如图1所示。
四、对策与建议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教育情境,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变革,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小范围推广。通过行动的实施与改进,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案,提升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拒绝泛化,构建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同“公共危机”应对的内容相重合的趋势,安全教育仿佛就是一个框,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泛化”,甚至一些专业性强的实验操作、食品安全、运动安全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也都归于安全教育。这种泛化的结果带给安全教育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内容不完善、队伍不规范”。不仅如此,安全教育内容泛化还使安全教育脱离了具体教育情境,因此实效性很难提升。要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使其回归具体教育情境,例如,运动安全要回归体育课程,实验室安全要回归教学科研管理。
(二)注重实效,重塑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供给链
安全教育内容不是一场讲座、一次考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个教育传播过程,安全教育内容的生产、传播、反馈应该形成一个环形链。学校保卫处要主动担当,发挥熟悉校园发案情况的优势,占据安全教育内容“供给侧”,遴选与编制安全教育内容,提供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能从中凝练出典型案例的防范要诀。目前安全教育内容良莠不齐,例如遇到火灾是“逃”,还是留在“火场求生”,网络上就有不同说法,这些都需要具体分析。我们期待高校保卫工作者在供给侧拨乱反正,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三)立足实际,探索孵化安全教育团队的新模式
應当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保卫处责无旁贷。但从规范大学生安全教育角度考虑,学校应该组建一支安全教育团队,除了负责制作优质安全教育案例,团队还要掌握教育“渠道”,能够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内容以公众微信号等“线上”方式或讲座、班会等“线下”方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同时,团队要有“反馈”,既能通过安全教育竞赛、安全讲座认证、安全志愿者认证等形式给予学生激励反馈,又能接收学生的信息反馈。
五、结语
高校安全无小事。近年来,多起大学生受害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有2014年多起女大学生失联被害案件,2016年多起大学生遭电信诈骗导致受害人猝死以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如何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行动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截至2016年12月,笔者所在高校诈骗案件连续4季度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通过行动研究,达到了改进工作的目的。笔者认为行动研究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是推进大学生安全防范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值得深入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蒋津辉,钟之华,胡俊杰.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41-43.
[2] 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5-67.
[3] 安春元.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4-46.
[4] 田虎.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范式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1):15-18.
篇9
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及其实施策略,以期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效性
教育学是高校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师范院校开设公共课教育学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只注重理论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性,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脱节,教学内容多是基本原理和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单一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少积极参与性、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学生也普遍反映对现有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法落后,学科本位思想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动机,忽视对学生教育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枯燥的理论又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教育学无用。
因而要注重将教育理论、操作技能、人际交往融为一体,实现在其教学的重要突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能够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来分析说明教育理论,强化教学互动性,增强吸引力,突破了教育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困境,建构了与实践问题相连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育学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效果良好。
一、案例与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其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源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开创性使用。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描述,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对这些特殊教育实践情境进行讨论探究,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是指在教育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指导学习者的独立研究以及人际互动,提高学习者面临复杂教育情境,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行动能力的教学。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分析,构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链接,实现由原理到操作的转移,加深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师生观、教学观。
二、当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难以适应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一些教师组织引导不利,师生配合讨论缺乏默契,时常出现“冷场”。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教学成为讲授法的“翻版”,并未展开实质性的讨论,无益于学生有效知识的建构。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具有制度所赋予的形式权威,尚未完全形成知识上的实质权威。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普遍适应性不强。
(2)教师缺乏对案例的选择能力。表现在:一是许多案例牵强附会,与课堂内容不对接。二是案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许多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已是耳熟能详,时代性不强,没有及时更新案例。三是不能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
(3)缺乏对案例的全程引领的能力。一些教师把案例教学理解为仅仅是在教学中举几个实例而已,不注重对学生思考、争辩、决策和判断选择以及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的引导,忽视学生的问题情境及兴趣,也不重视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品质成长的深层策动以及学生的独特经验及个性特殊性,学生难以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致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2、学生缺乏参与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氛围
(1)学生缺乏知识、经验的准备。很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了解甚少,因而在参与案例讨论时,很难用科学的教育术语表达,更难以根据已有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对案例中的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预想、预设或假说;或提出某种行动计划和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只能是一些对教育现象经验化的描述,这将严重影响案例分析讨论的实质性展开。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在“应试教学”的驱使下,课前没有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查阅资料,熟悉、阅读、分析案例等学习准备活动,难以做出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课堂上,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薄弱,缺乏认真分析、探究研讨问题的主动性,课后未能及时归纳总结。这将严重制约着案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3、案例教学缺乏必要的保障
(1)教学案例匮乏。审视目前的公共教育学教材和相配套的案例教材较少,其开发与研究的相关成果也极为鲜见,以案例为本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教师仅凭知识储备和对各种信息的主观判断与整合来选择教学案例,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实施案例教学的质量及其特色。
(2)教学内容较多, 但课时偏少。公共教育学的总学时一般为48或54学时,每周大约3学时。当前公共教育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既不能只讲授理论,也不能只讨论案例,特别是组织案例教学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的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处理好理论讲授和分析讨论案例的时间分配,统筹兼顾。
(3)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高校扩招后,班级人数剧增,班级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院校公共教育学均采用合堂大班化教学,严重束缚了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一般以15―40人左右为宜,保证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讨论。
(4)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目前教育学的各类考试仅仅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教学的设计
在运用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等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调整和选择。以全国十二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材为个案,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一学期54课时为基准来对公共课教育学的案例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应用尝试。
从基本内容可以看出,《教育学基础》分别是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学期的总学时为54学时(每次课3学时)。总学时有限,考虑到学时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时间以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为宜。
在教学中应偏重理论教学,侧重系统讲授,使学生对教育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刚开始进行教育学教学时师生双方不了解、不熟悉,此阶段就不适宜用案例教学。第5―12 章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主要探讨师生、教学、教管等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中应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每章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案例教学。考虑到课时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教育学案例教学的时间以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为宜,即18课时,而高师教育学教学每次课3课时,案例教学的次数大约为6次,教师应准备7―9个案例。与实践关系特别密切的第7章当代教学理论和第8章当代教学策略,可适当增加1―2次案例教学。以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等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实施章节,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主题设计进行适当的整合,确定突出的教学主题,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实际需要自行设计调整案例在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此外,作为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和选用一些真实的、有启发性、系统性和本土化的教学案例,重视案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意避免案例选择的随意性。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选择最佳案例呈现与分析方式,增强案例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要注意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讨论的引导者,学生发言的倾听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研讨,对学生的讨论适当分析总结,提升案例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围绕教学的效率、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学生的参与度及其学习效果、教师问题处理,矛盾化解的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由学生、教师、学校领导等多元主体完成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3.18―19.
[2]马治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02.
篇10
[关键词]A型肉毒素;面瘫;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2-0151-02
Evalutio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
WULAN Ha-si1,BAI Jin2
(1.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on Surgery,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2.Plastic and Cosmetic Surgical Center,The Armed Police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tio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n the treatment of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 to get a fine result of appreance and find an ideal way to cure facioplegia.MethodsAfter assessed the allocation, we injected BTX-A with low dose to uninjured side of face at many points.Waiting for 3~6months, we injected BTX-A at the same points again.ResultsThe treatment was effect to 18 patients after 48~72 hours,and they were duplicated injection after 3~6months. Follow-up 6~18 months, They got fine results of facial appreance. ConclusionThe way to cure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fixed-point and fixed-quantity has many advantages:safety, effect, easy and less complication.It may be an ideal way to cure facioplegia.
Key words: BTX-A; facioplegia,;treatment;safety
面瘫的发生多见于单侧面部,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口角歪斜等症状,并且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既往有肌瓣法、悬吊法、神经移植等多种手术方式应用于面瘫的治疗[1],然而这些方法都可能存在手术造成的术后瘢痕和外观效果较差等缺陷[2-3],因此,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就显得很有价值。本文将评估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不仅不需手术,而且恢复快,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4]。自2005年8月~2009年7月,我们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矫治18例单侧面瘫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8岁;女性15人,男性3人。根据病程、发病原因及发生部位分类,包括:慢性期面瘫3例,面瘫后遗症期6例,风热型面瘫1例,病毒型面瘫2例,外伤型面瘫2例,原因不明有4例,均为单侧面瘫。
1.2.1 药物及注射方法: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为结晶状冻干制剂,每支50U,使用时以生理盐水稀释,每0.05~0.1ml中含2.5~5.0U为宜。注射时避开血管,垂直进针,准确注入肌肉层内。
1.2.2 标志注射点:首先在表情自然状态下于健侧颊肌处标出注射点。标记方法以估测双侧面部对称的肌肉动力学原因为依据,采取多点注射法,注射A型肉毒毒素2.5~5.0U,不超过5.0U,注射后不做局部按摩(图1)。
1.2.3 不良反应:在长期治疗中患者没有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药物过敏反应,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下水肿和瘀斑,绝大多数患者于10天内症状自行消失,仅1例患者持续15天以上,但在1个月内自行恢复,无需药物或住院治疗。
2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健侧面部均在注射后2~3天表情动作明显减弱,在动态、静态情况下,鼻唇沟纹均明显减轻,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双侧面部基本上能在静态状态下达到对称,在动态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3~6个月后需重复注射,随访12~18个月,外观基本对称,效果较满意。
3讨论
BTX-A通过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2],这种作用可持续3~6个月,随着神经末梢的芽生和运动终板形成新的功能连接,神经传导和肌肉活动得以逐步恢复,故为维持疗效需重复治疗。由于肉毒素的非毒性蛋白部分可导致抗体产生[5],文献报道,大剂量频繁注射是产生BTX-A抗体的主要因素,小剂量BTX-A局部注射能迅速与肌肉结合,极少量的剩余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会被迅速清除,不易使机体产生抗体[6]。本临床结果显示小剂量BTX-A重复治疗未引起疗效减退,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和症状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小剂量已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故建议应用小剂量BTX-A注射靶点。
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种剧毒药,一次注射过量可致人死命,但美容注射只用25~5OU,是人致死量的3%,属于微小剂量[7]。接受低剂量如≤2OU的肉毒毒素的患者几乎没有临床不良反应,而注射较大剂量的肉毒毒素(14O~160U)能引起毒素扩散,使远处的肌肉变弱,并导致非特异的亚临床作用[8]。主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临近肌肉变弱和眼睑下垂,较常见的是下咽困难或者不能吞咽,有的还有经常性的上呼吸道阻塞[9]。每次≤100U的多点注射可避免下咽困难,注入肌内后它选择性、高亲和力地结合在神经未梢,使肌肉松弛,几乎无多余的A型肉毒素进入血液或脑脊液,不可能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所以使用起来相当安全[10]。本研究借助于麻痹健侧颊肌,从而达到矫正口角歪斜的作用,疗效切实、可靠。
本研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皮下水肿和瘀斑,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在10天内自行消失,本研究过程中没有引起全身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没有患者无法耐受而停止治疗,不良反应减少的原因可能与注射剂量较小以及注射靶点调整的更加合理有关。综上所述,小剂量BTX-A重复健侧面部颊肌处局部注射是矫治单侧面瘫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因其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经济实效,可能成为当今矫治单侧面瘫的一种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保国,黄渭清.跨面神经移植及舌下神经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205-1207.
[2]陈辉,张继忠.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面颊部凹陷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4): 474-474.
[3]黄渭清,方柏荣,方薛泉.局部面部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面颊部晚期外伤性面瘫[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961-963.
[4]Li Y,Sherer K,Cui X,et al.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nthrax toxin-induced shock[J].Expert Opin Biol Ther,2007,7(6):843-854.
[5] McKinstry B,Hammersley V,Daly F,et al.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Bell's palsy: a case study[J].BMC Med Res Methodol,2007,28(7):15.
[6]Dirk Drssler.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ibody-induced failure of botulinum toxin therapy[J].Mov Disord,2004,19(8):92-100.
[7]刘勇,何国厚,刘琴.A型肉毒毒素矫正面神经麻痹患者口角歪斜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36-39.
[8]Hsiung GY, Das SK,Ranawaya R,et a1.Long-term efficacy of
num toxin A in treatment of various movement disorders over a 10-year period[J].Mov Disord,2002,17(6):1288-1293.
[9]Jost WH,Kohl A.Botulimium toxin: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blepharospasm and hemifacial spasm[J].J Neurol,2001,248:(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