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6 16:2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墨画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青蛙;教学案例
中国分类号:G613.6
1.案例背景
美工课一直是幼师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作为技能课,课堂练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课堂练习需要让学生能充分掌握练习的内容和步骤。而对于教师来讲,课堂上只能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有效的示范,不能占用过多学生的时间。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的示范无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练习要求,而个别指导毕竟时间有限,无法解决全部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学生的数量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求与教师的精力出现了矛盾,这就经常导致我们美术技能课上有学生在练习时“瞎画”,课后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
针对这个问题,姚老师在本次公开课上做了一个尝试,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否能够让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能不能够解决一直困扰我们美工老师在技能课上的矛盾呢?
2.案例呈现
按照正常的上课流程,姚老师在理论知识的新授完成后进行了儿童水墨青蛙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开始练习。这时候,明显有一部分学生还呆呆地看着老师,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显然是将老师的示范过程有所遗忘,无从下手。对于这个现象,姚老师早就有准备,说道:“大家在画的时候可以看一下PPT上的视频。”学生一听,都充满好奇地抬头看,原来那是姚老师课前就已经录下来的一段青蛙水墨画绘画步骤的视频,由于老师在视频中和现场示范画的是一样动态的青蛙,学生一下就回忆出来绘画的步骤。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被激发出来,原来略有“迷茫”的同学也开始准备工具材料,跟着视频一起画。显然姚老师在课前准备的视频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老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个别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辅导。练习了一段时间,甚至有同学举手展示自己的作品,说:“看,老师,我画比您好!”“非常好,这位同学已经可以把青蛙画得活灵活现了呢。”姚老师的表扬让班级学生顿时“砸开了锅”,纷纷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有更加投入的练习,争取能够赶上同学。
当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的绘画蹲着的青蛙时,姚老师提出:“同学们,我们来画一画跳起来的青蛙好不好?”学生们都积极地回应:“好!”此时姚老师并不着急做现场讲解示范,而是继续打开另一个视频:是课前准备好的游动的水墨青蛙绘画步骤。
“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归纳和视频,大家能不能自己练习呢?”姚老师接着问。
“可以!”显然有了第一段视频的基础,学生对于学好该内容充满了信心。
看着同学们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姚老师的课前准备已经完全达到了目的,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十分钟。
3.案例评析
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三者一直是存在于技能课上的矛盾,老师的精力和注意力无法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练习,常常导致学生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老师们不断进行探索,而姚老师的这次微视频尝试给技能课授课形式上带来了新的突破。
1、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掌握课堂的节奏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而要能够很好的让课堂节奏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既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该课程的认识,能够预设到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从而在备课时就将其考虑在内,那么,课堂节奏将是一首完美动人的旋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课堂内容的风景,并融入这个风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正是因为有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了解,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学的灵魂,技能课中,这个灵魂就体现在学生的练习中。如果教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问题,不如就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发现问题。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教学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授、示范中加入多媒体的使用,就如本课采用的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微视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反复播放的功能让学生可以边学边练,不断地进行修改、进步,甚至探索。而教师也无需担心课堂练习时顾及不暇,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中寻找或好或坏的典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微视频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指导,学生投入了学习激情,自然能够收获学习成果。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达到双赢的效果,技能课的效率还能不提高吗?
3、包容学生适度的“嚣张”。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我们不能绝对的赞同这句话,但是放在当今课堂中,不无道理。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无信心”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说出一些“出格”的话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足学生面子,并能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不仅给与学生肯定,让其增加自信,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好胜的心理,增强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中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抛开传统教师为尊的观念,走下讲台融入学生。
篇2
去班主任家做客
大家都知道去朋友家做客,少不了大吃大喝。而我去班主任家做客,却与众不同,还让我觉得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特别开心,是因为我参加了英语竞赛,结果考了第一名,所以我们的班主任白老师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这不,我正准备去呢。班主任家在离学校不远的平房里。来到白老师家里,我放眼望去。哇!白老师家里陈设真是简单:右边是沙发,沙发前面有着一张用玻璃做的桌子。左边是老师的办公桌,在桌面的右上角有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字典上面摆放着英语科的教案。桌面的正中间有着一盏台灯,台灯旁放着白老师已经改过的本子。桌子旁边的墙上挂着一个时钟。时钟的两侧贴有几幅水墨画。沿着一侧的水墨画再往里看去,有两个房间,我想:一个是卧室,一个是厨房吧!这时我留心一看,在卧室门旁的墙面上竟然还贴着好几张奖状。我走近一看,一张、两张、三张、四张……真多啊!没想到白老师竟然得到了这么多的奖状。一张是在二零零八年,白老师在本校获得的优秀教师;一张是在二零零九年,白老师获得的地区特级教师;一张是在二零一零年,白老师获得的地区“三好”班主任……
这时,白老师把我叫了过去,递给我一个苹果,并且让我坐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虽然在这次英语竞赛上取得了第一名,但不能骄傲,成绩只代表过去,接下来仍要虚心学习。你作为班上的英语课代表,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要帮把英语不好的同学成绩提高上来。希望你继续保持你的优点,发挥你的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做好事,争取获得地区优秀中学生。”接着白老师又说:“英语要想学得好,必须要做到:单词写会,句子读通,课文背懂。上课认真听讲,多做笔记,按时练习,适当时多看看课外书……”我听了后点了点头,说道:“谢谢白老师。”不知不觉回家的时间到了,临走前,白老师送给我一本用英语写的童话书……
在回家的路上,白老师的话在我的心中回荡,耳边萦绕,让我难以忘怀和受益匪浅。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教学;诗词教育;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57-01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比三十年前提高了很多很多,这是必须首先肯定的。认识到这一点,肯定了这一点,才有信心,进一步改革才有基础。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学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从当前语文教学的成果来看,不能说与这种要求很相适应,在有些地方或者有些方面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这个差距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无论在教师方面,还是在学生方面,花在语文课上的时间、精力与它的效果是不相称的,其结果就是达不到学以致用。我们不少中学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乃至大学毕业生还不善于说他所需要说的话,写他所需要写的东西,阅读能力也与他们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不会处理公文;作为一个财贸、医务工作人员不善于写总结或治疗处理记录;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或科研工作助手,不善于写实验报告;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善于向被采访的人提出恰当的问题,不善于写访问记等等,当然不是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都是这样。能说得好、写得好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我们不是也有演讲队、辩论队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优胜吗?不是也有学生参加国际作文比赛拿回金牌来的吗?但从数量来说,语文还是不过关的,语文知识不够用。
1.有效教学的实施者不仅是教师和学校
还有家长和社会。目前,我国大多数人把语文教学的失误完全归咎于教师的做法就是违背有效教学的最大障碍。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执行者,而社会、国家教育主管机关、教研机构、新闻舆论、家庭是实际执行者。新课程标准无外是社会借助行政法律手段约束教学的杠杆。它的导向直接影响有效教学。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关系到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应试教育就是传统评价体系的产物。充满灵性的语文岂是一张试卷、一堂语文课所能评判的?许多语文秀便是迎合人们口味的闹剧。热闹的教学后面,学生的心田依旧是干涸的。因为秀脱离学生实际,是教师自身操纵的以学生为道具的戏。
探究式教学应当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去感悟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用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算。许多语文秀实质是某些名师借探究教学来展示自身的舞台。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扭曲了语文教学。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合理的管理机制、正确的评价体系、学校教师的探讨与探索、家庭的支持是落实有效教学的良好环境。惟有和谐氛围才能共创有效教学的美好未来。
2.学生最迫切需要学习、掌握的母语知识是什么?
这里只就词汇、语法方面说些意见。就词汇、语法方面说,学生最需要的是两方面的知识,一是词语选择 和句式选择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虚词的知识;此外,还需初步具备一些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技能。其他有关 词汇、语法的知识都是为上述目的服务的。
词语的选择,包括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个词语、不该用哪个词语以及用哪个词语最为合适这两个方面。 简单一句话,包括词语的选择和词语的锤炼这两个方面。通过语文教学,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 文里可以用哪些词语,最好要用哪个词语;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文里,为什么可以用这些词语, 为什么最好用这些词语。在词语教学中,人们常常举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又”一说“自”) 里“绿”的使用作为实例。这无非是说明在说话写作中注意词语选择和词语锤炼的必要性。
3.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教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执教《水乡歌》前,我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到诗文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精致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我在课前制作并多次修改课件,力求能通过课件,让我的学生体会到水乡的美。
篇4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以下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篇5
一、心在原点处坚守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的“原点”。教学,对于我这个出身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半吊子”来说,可谓举步维艰。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经验丰富的同事、来校讲课的名师,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学》等书籍,成了手边翻得最多的读物;网上的英语课堂、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成了我模仿、提高的榜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我都认真设计教案,精心设计导言,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勤学、会学、乐学。我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为此,我不仅注重研究课本,还特别注意研究学生,我喜欢找学生个别谈心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不仅补学习,而且补思想,我坚信“一吨的外力不及一两的内力。”只有点燃孩子内心的动力,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刘畅,刚进初三时英语成绩是96分,常与老师发生冲突,一有机会,我就找他谈心,让他尽情倾吐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忧愁。我借帮助他“讲解试卷、默写”等形式,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进行沟通,倾注的心血没有白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刘畅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课余休息时间,我看到他埋头思考的样子;自由活动时间,我看到他问问题的身影,“勤问、善思”成了他学习生活的主旋律。至今,我手机上依然保存着他中考成绩揭晓之后发来的短信:“顾老师,承蒙您一年来春风化雨,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中考英语146分,您谱写了一名英语垃圾的进化史。您不仅教会了我知识,还教育了我做人,您是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用人格树立起学生的精神榜样,用文化浸润心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生。
二、爱在轴线上延伸
爱心,是维系师生情感的最好纽带,是师德的核心,我把对学生的爱倾注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陆蓉对我有着很强的依赖,喜欢与我保持着“热线”联系,有什么问题困惑总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也总是竭力的去释疑解惑、沟通、疏导,尽管她已毕业了好几年,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大一的时候,她与家长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念头,并且拒绝跟家人沟通,我了解情况后,通过邮件、手机短信慢慢与其沟通,一句话不理,一条短信不回,我就再发一条,终于在我发到第十一条信息时,她和我对上了话,我们一直聊到午夜时分,经过连续两天的沟通,她终于解开心结,重返课堂,后来还当上了优秀学生干部,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雅思。为人师者,最大的愿望是培养出令自己骄傲的学生,陆蓉就是我的骄傲。
在批改作业时,我喜欢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当孩子们把这些话语贴在宿舍里并写上“敬爱的顾老师语”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孩子们这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劲头从此便扎根在我的心中,成为记忆中永恒的风景线。一个个学生的进步就像一幅幅韵味十足的水墨画,我和学生们在这个空灵的境界里,悠然地飞翔在教育的蓝天上。我深刻地领悟到:用真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心灵回报。
三、美在曲线中升华
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作为一名教师,既需要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也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12年来,我始终保持着谦虚认真、不骄不躁、不推托、不抱怨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教好每堂英语课。我喜欢让莫扎特的音乐像皎洁的月光一样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我喜欢把一棵棵希望的种子播在孩子们激情澎湃的思想中;我喜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我的那份真诚与执著。
篇6
一、建立保障机制,营造科研氛围
1.人员保障。我园对于课题研究十分重视,课题组成员由园长、教科主任、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年龄结构合理,既有朝气蓬勃、冲劲十足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的老教师,他们都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规划课题的研究经历,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丰硕。同时这些老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她们的通力合作下,定能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制度保障。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论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教师的教科研考核之中,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的教师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权利,对在课题研究中有科研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3.经费保障。本课题研究与我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我园投入大量的必要的研究资金用于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各种现代设施设备的添置、成果推广等。同时提供充裕的研究时间,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实施,从而确保研究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重视实践研究,丰富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细致化。我们将课题进行细化展开,由教研组长负责二级子课题的研究,分别是《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美术欣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各班老师进行三级子课题的研究,分别从人物画欣赏、动物画欣赏、抽象画欣赏、建筑画欣赏、扇面画欣赏、装饰画欣赏、剪纸欣赏、陶艺欣赏、吊饰欣赏等与信息技术结合,针对美术的各个方面展开欣赏研究,每位老师研究的方向都不一样,各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现象。
2.理论学习针对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教师观摩几所市示范幼儿园的活动,还邀请领导、专家来园作专题讲座进行指导。平时,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形式,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名画欣赏中的运用》、《美术构图色彩的专题讲座》等,并要求教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研究之中。我们还聘请小学的教技主任来园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Flas制作的技能培训,促使每位老师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3.实践研讨常规化。为了使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使课题研究规范而深入地开展,我们将各种活动常态化管理。在课程安排中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特色活动课,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内容,正常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作为班级的特色,促使班班有特色、人人有课题。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与课题相关的活动,如经典作品赏析活动,课题案例分析活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比活动,我谈美术欣赏和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交流活动等,定期组织课题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将课题实施的情况汇报给课题组,并组织教师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和成果。每学年组织课程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实践课活动,将自己一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情况及时作出评估,使老师的科研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4.课题环境全园化。《指南》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课题组人员的筹备下,我们在幼儿园楼梯通道、美术室、走廊、班级墙面等区域,创造了丰富的美术环境。如:在美术室内,我们将国内外美术大师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凡・高的《向日葵》、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等,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体会大师在作画中大胆用色、抽象表现及创意等,然后开展多样性的创作活动。在西面楼梯道上,呈现幼儿创作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剪纸作品、扇面画、各种吊饰;在幼儿园长廊中,呈现幼儿的一幅幅水墨画,青花瓷装饰的服饰、纸盘、杯子等。这种用幼儿的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建构出的美术欣赏的大环境,既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有效地激发幼儿继续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
三、注重反思总结,提高科研成果
1.教师的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研究成果总结,每位课题组人员每学期围绕自己的子课题撰写有关总结、心得,每学年完成课题论文一至两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如野兽派马蒂斯、点彩派修拉、现代派画家毕加索、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剪纸发展史等美术欣赏专题培训,老师们了解了各种时期、不同画派及风格的代表画家的生平事迹,了解了不同画派的作画特点及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美术欣赏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互帮互学蔚然成风,一支“观念新、理论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2.幼儿的发展。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喜欢、乐于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便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展开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活动,使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欣赏,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感和自信心,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美术作品展”中,孩子们作品各展其能,各具特色。同时将幼儿绘画的优秀作品进行保留,在本园网站上开辟专门的幼儿美术作品展示版块,让孩子、家长、社会各方面都能看到孩子作品,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作的自信心得到有效的培养。
3.幼儿园的发展。美术欣赏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的办园特色。我园注重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的整合,以科研促特色。多次向幼教同行开放特色课,展示办园特色,获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我们汇编了《课题论文集》、《课题教案集》、《课题专集》,收录了上百篇有园本特色的优秀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分析、研究论文,刻录了多个课题研讨活动光盘,收集了大量的幼儿美术作品及几十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大大丰富了园本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课程资源库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梁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华夏出版社,2003,11.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 信息化教学 诗歌专题设计
在传统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老师,面对基础薄弱的中职生,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语文课堂中,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教学改革目标相距甚远,这样一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选编《荷花淀》《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永远的蝴蝶》《情人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歌咏人世至爱真情的文章,一改过去中职语文教材面目陈旧、索然寡味的状况,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选入爱情题材作品是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爱情观作为学生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可或缺。
随着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已经在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确保了学生在多种时空下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时空,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教学模式和语文单学科独立模块个体作业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诗歌鉴赏学习理论的支撑下,我们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古代爱情诗专题进行了设计。
1在信息化教学中诗歌专题系统设计
中职教材中古代诗歌专题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本专题信息化的核心。本专题是师生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下的教学研究课程。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形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总是把抒发饱满浓烈的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又是以爱情题材为主,此时既不能抛开语文学科特点,更不能让语文课堂变成谈情说爱的地方,如何有效适度地进行爱情教育,就应该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学生“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为出发点。是以先进的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1.1分析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应侧重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向学生提供较为复杂的真实问题,帮助学生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本专题的教学内容依据职高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4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教学网站创设情境,确定学习要点,优化学习内容,培养专题研究意识。(2)利用软件,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3)通过对爱情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
1.2确定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网站的设计思路:即利用网站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体会古代爱情诗词的韵味,培养高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
我们专题网站设计流程为:网站需求分析一网站功能定位一学习者特征分析一专题内容选取一知识结构体系设计一信息资源选取与整合一学习模块设计一页面美工设计。
本专题是师生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下的教学研究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宗旨,涉及朗诵教学和赏析教学等诸多层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一系列合理而完整的设计流程,构建出网站的总体框架。
1.3具体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中职教材中古代诗歌专题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理念出发,把网站分为九个模块(见图1):
(1)网站首页。水墨画配上古筝弹奏的“梅花三弄”,把学习者拉入了诗歌的古典意境,画面上游动的小鱼灵动可爱。左侧是九个模块,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右侧是展示内容的平台,上方是专题的LOGO,也是以水墨山水画为背景,整个页面富有古典韵味,体现了现代技术与文学意境的完美结合。
(2)课文学习。这是主体教学课程。老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参考并利用“课文学习”模块中的大量素材。根据三首诗歌内容分成三个部分,配以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一些辅的学习资源,每首诗歌的学习分解为“原文译文”“文学背景”“教学FLASH”“同步练习测试”四块内容。本模块是整个网站的基础,是教学性最突出的部分。其中“同步练习测试”特色在于用VB编程制作并嵌入“课文学习”模块,实现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既可作为学生自学时检查课前预习的工具,也可作为了解课后学习效果的工具。
(3)名家评价。有关爱情诗歌方面的视频赏析,从名家讲评中体会古代爱情诗词的韵味,加深对古代爱情诗词的理解,例如百家讲坛等。将教育性和趣味性结合,注重诗歌欣赏的深度挖掘和广度探求。
(4)先睹为快。为满足老师不同需求,教学中也可直接进入“先睹为快”模块,利用教学FLASH和观看与诗歌相关的视频文件,理清教学思路。控制按钮清楚明了,易操作,易查阅,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教学效度。
(5)美图美看。“美图美看”包括名人图片、诗歌故事版画、剧照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比如与《钗头凤》相关的《沈园故事》图片,从中可以看见隐藏在文章背后的丰富内容,以各种形态直观呈现给学习者,提高其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6)美文美读。诗歌朗诵也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在FLASH中插入以外,另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模块,方便同学和老师们欣赏学习。
(7)扩展阅读。“扩展阅读”让学生既可以进行爱情诗歌比较阅读,也可以了解其他经典爱情诗歌作品。还增设友情链接,当网站实现动态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都大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专题的认识。
(8)学习笔记。这一模块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纳反馈意见,这个模块把学生、老师和电脑三者高效结合起来。学生的信息进入数据库保存,教师可以留言,网络用于动态时,学生可以进入数据库,这样即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让学生得到及r的反馈,实现师生的互动。
(9)留言板块。使用这个多媒体软件的学校或教师个人,在有服务器设备的条件下,只要实现动态网络即可交互信息,在线师生互动,甚至做到在线实时解答,就像现在网上医生实施的网络问诊一样。
网站还非常适合远程教学和学生自学。本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完全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理清思路,达成自学。以《钗头凤》为例,原文译文,背景资料都有呈现,动态的FLASH设置情境增加了趣味性,美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学会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实现语文诗歌教学的初衷。
在这个学习型多媒体网络中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它与普通多媒体教室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问题学习,协作学习。其次,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在计算机上自主学习,再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辅导和调整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不能做到的功能。
2本专题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特色与关键技术
(1)本课件中要求用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特色在于用flash课件代替了以往的PPT课件,用Dreamweaver和Flash相结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兼容性好,嵌入在学习网站当中,是我们尝试进行多媒体教学革新的新成果。
(2)应用VB编程设计人机交互智能部分,学生可以自由输入内容,对错由电脑给出提示,体现了教学软件良好的交互功能。本课件中要求用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教师在完成课文讲解后,开放控制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可以自主学习,另外不明之处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体现了教学软件良好的交互功能。由于用VB编写这一部分软件较容易,且兼容性好,是我们尝试的一个多媒体编程方向。教师可通过网络公开分析讨论学习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线学员都可进行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
(3)由于用Dreamweaver CS3和Flash CS3 Pro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兼容性好,使用Flash课件动态效果好,有利于达成情境教学的高效性,这也是我们尝试的一个多媒体教学新的方向。
篇8
在今天这个急剧变化的网络时代,一个人在少儿时代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可能决定他一生的品质和方向。今天向读者介绍大马美术活动基地,就是一所开启孩子智力和审美教育的殿堂,可以说:这里的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无数的奇思妙想。
本期刊登的一组儿童画,就是大马美术基地和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及几位研究生,共同做的一次非常有文化意味的写生与交流活动。当孩子面对两千多年前古人创作的画像石,做一次穿越时空“对话”的时候,老师已悄悄的将美好的文明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中。当孩子用手中所掌握的材料,对所见和未知的一切,洋溢着热情、充满着好奇,在想象中创造、在自由中发挥的时候……,我想他们将会从这里打开一扇通往更辽阔的文化之门。
采访地点:大马美术活动基地 汉画像石艺术馆
受访人:李国栋、顾慧慧(大马美术活动基地负责人)
采访人:李英梅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导师
美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美术教育研究生
大马基地的工作台上整齐的码着一块块黄河泥,我们的对话也从这透着醇香的自然材质开始……
SHMJ:这些泥手感很好,有韧性又可塑形,是从市面上买的吗?
李国栋:这是黄河故道河底的泥,让做花盆的朋友专门加工的,比卖的紫砂泥成型更好,带着泥土的芳香,黄河泥用了还能美容呢,哈哈……
SHMJ:徐州本土汉文化丰厚博大,可以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中整合,课程的提升与孩子美感与心智的成长互为生发。可以开发一系列汉文化主题课程。
李国栋:是的,孩子感受徐州传统文化的机会太少,我们准备把徐州汉画像石――汉墓――汉桥――黄河故道――古民居这些课程深挖,做成一个徐州本土的美术课程。
SHMJ:可以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对汉文化中的信息符合进行解读。
李国栋:对,学会讲述图像故事的能力,将汉画像石艺术中的信息符号、图画符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再通过美术创作去影响其他人,进而拓展和延伸,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都终身有益,也从侧面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目的,取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
顾慧慧:我们过汉画像石的专题,每年会有一段时间组织各类活动:宣传海报、讲故事、T-shit设计、帽子等材料的选择性比较高,各类材料也可以相结合,例如将丝网版、即时贴、剪纸相结合,一家三口一起制作家庭T恤,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SHMJ:嗯,是的。让学生手绘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宣传单、手绘日记、手绘地图。还有新媒体定格动画,针对不同年龄进一步拓展。传统与现代视角相结合,开拓虚拟空间。利用汉文化的元素进行绘制“手绘大马美术培训机构的手提包”等。
SHMJ:对,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注意课程的整体考量,多注重传统文化对课程的充实。
李国栋:我们现在正整理一份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课程。有些是借助民间趣事,比如我们春分有的地方有个传统“竖蛋”,只有这一天鸡蛋可以树立在桌子上。借助这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的课程让孩子在鸡蛋上画画或是直接让孩子剥鸡蛋吃掉鸡蛋,用剩下的蛋壳拼贴。初衷想让2-4岁的孩子对自然节气的现象感兴趣,至于为什么我们不希望老师告诉原因。留一个问号伴随孩子成长,也是让孩子的好奇心留久一些。
SHMJ:这样课程可以分四季、节气、时节,让孩子以绘画的形式体验自然界节律变化。这些作品材料选取很丰富,注意到绘画语言表达与材料选择,不跨年龄教授孩子不适合的课程。
李国栋:我们会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的行为、认知、语言等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根据主题设定课程的绘画语言,然后选择绘画行为和材料。木炭、木块、卡片、白胶、树叶、纸盒、羽毛、乒乓球、报纸、棉线、胶带、硬纸板、橡皮、回形针、印章等,都是我们这里再常见不过的了。孩子极具创意的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版画、油画、水墨、线描、剪贴、色粉、综合材料雕塑等,让每个孩子在孩童期就可以体验艺术家创作的条件和环境。
SHMJ:材料的丰富多彩为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把每个孩子的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记录进美术档案袋,从而能让家长和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美术学习成长历程。还有开拓孩子的创造力,例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激发孩子们的创意进行创作。
SHMJ:美术教育活动应随社会、艺术不断更新发展而完善,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工具,多带领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满足他们越来越强烈的艺术学习和探索的需求。通过美术教育拓展孩子眼界,丰富文化视野,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顾慧慧:大马美术既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搜集、整理丰富多元的材料给孩子使用、尝试,激发孩子整合、创造的能力。也努力在传统艺术材料上挖掘新的使用方法和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印刷图册、电子资料,设计欣赏等,组织孩子通过临摹、探究的方式了解汉画艺术。希望孩子们经过多年的艺术熏陶,成为乐观、豁达、有独特美感力、创造力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4月21号中午,研究所师生和大马基地老师都没休息,吃完快餐在汉画像石馆厅里交谈起来,骤然降温天气很凉,但这里却暖意融融……
SHMJ:经过一天半的跟踪,大家都深有感触,通过画像石这个点进行拓展教学,强调孩子对文化的认识、对审美的认识。有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的课程会越来越深化。王晔,谈谈你的看法。
王晔:老师导览讲解的过程非常好,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人文礼仪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着重强调学的审美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SHMJ:我觉得汉画的题材还可以进行主题式深入性研究。
顾慧慧:对,拓展的门路还需要多一点,呈现的作品的样式还可以再丰富。将在以后的课时安排中进行以汉画像石艺术为主的主题式美术教学,并且注重使用材料的丰富性。例如这次黄河泥的尝试,是我们第一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效果很好,虽然由于季节原因比较冷,但孩子们还是很愉快的完成了任务。
SHMJ:不是说一个课程结束了就结束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开发这种有地域文化底蕴特色的课程资源、教材、校本课程,并争取在全国做出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典范。带有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会更好一点。
顾慧慧:是,有些课程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也想借助艺术活动将徐州本地的乡土文化渗透给孩子,让他们将传统的艺术图形、图式渗透进血液里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会有适合生长的种子和土壤。
SHMJ:我们根据这个题材进行深化研究,做出一定的成效来,可以在钱初熹教授的带领下,将我们的课程进行全国性的推广。对于汉画像石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应该是双方互动的,我们研究生可以制定课程教案,由大马基地的教师课堂实践,成果反馈,然后教案修改,这样反复的教案修改、课堂实践,整理出相关的材料。
李国栋:我们基地做过调查,50人中不超过10%的人知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5%以内对汉画像石艺术有所了解。汉化教育不受重视,当下家长支持这类学习的不到20%,我们的馆校结合不够完善,整个社会、教育者、文化部门等各个方面对徐州汉文化美术教育的关注程度都有待提高,发扬本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来努力,挖掘我们的汉文化之“根”。汉文化是抽象的,但将汉文化赋予在具体的汉画像石、汉画上却是具象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来了解、关注、传播本民族的文化。
SHMJ:对,这方面需要重视。我们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努力改善下这个环境,这方面可以挖掘的东西特别多。今天我们的团队力量越来越壮大,今年我们又招了七个研究生,将会有更多力量加入我们。我早上出来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或者说想做什么,跟踪的时候也要规划好,找一到两个孩子仔细的观察一下,包括孩子的情感反应,什么时间投入,什么时间走神。我让他们有意向的录音、拍照,包括对孩子的记录,等回去我们再整合一下,整理好以后,我们再给顾老师,其实,你们应该保留一些资料。
顾慧慧:我们还没有这么全方位的记录过,其实这也是帮助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做好准备,收获就会越多,如果只是抱着看一看的态度没有痕迹的就走了,因为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着痕迹来。
SHMJ:今天早上,我们有五个同学跟着顾老师。袁,你上午主要跟的顾老师吗?
袁:上课形式很好,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有的喜欢绘画,彩色透明胶带透明度太强,在黑色卡纸上效果不明显。有的喜欢手工制作。但要注意学生的座次安排,将学生的学习资源分配好。
顾慧慧:对,这方面我也考虑过,我们需要将汉画像石基本元素描绘出来,将会做更好的延伸。因为今天是户外活动,材料有限,为了使孩子们可以手工制作选择了这种透明度相对低的彩色胶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完善材料,完善教学。我们将会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理,将其由点状的连成线状的以后构建网状的课程。
袁:教师的引导很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品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牛耕图”展现了一幅农民牵着健硕的耕牛在犁地的场景,耕牛夸张的造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老师在讲解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的时候学生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可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兴趣点与之不契合。
SHMJ:前期的导入和情境设置需要更充分一些,例如有些小故事等等,渲染一幅汉代生活的历史画面。申茹,来谈谈你的想法。
申茹:汉画像石资源应形成一系列的课程,例如,写生前的欣赏课,写生后的学生作品欣赏课。写生课结束后也应进行简单现场教学评价、并进行一节欣赏课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写生活动前给孩子们培训参观场馆的相关知识,而且需要与家长沟通。
顾慧慧:孩子们对于汉画像石的理解会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小龄孩子的理解是需要反复的过程,是需要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师大的学生对教学的理论知识更系统一些,大马的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更多一些,多观察老师与孩子的互动。
SHMJ:这次活动后,研究生回去创作作品。将研究生的作品与儿童的作品进行比较。
SHMJ:有个个子高的男孩,观察仔细,认真的去做了,刚开始他老是跟旁边的女孩说话。
顾慧慧:这个小孩有时候兴趣点非常多,有小女孩说说话就容易吸引到他。
SHMJ:前边的几个小女孩特别听话,照着老师说的去做,后面能很完整的做完,能看出性格。下午那个色粉是李老师带的吗?
李国栋:色粉是大一点的孩子,他们来过多次,会对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要求,现在偏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来的次数多,熟悉了,基本上有时候是讲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找,今天下午是一些大孩子,他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即使老师给他们安排一种形式,他们也自己说要画成另外一种形式,一般情况就是让学生按自己想的去画,以后在画室里,就像水墨画,他们的自主性就更大了,他们也愿意尝试。
李国栋:那边光线不是很好,回头带他们转一圈,重点还是放在两个偏厅,然后去找一找色粉的感觉,小的孩子,我们都会给3种,让他们自己去选,今天我们画的那个凤鸟,是正面。4-5岁的小孩特别好画的就是那个房子,基本上所有的小孩都能表现出来,房子的形象比较简单,5-6岁的小孩,画的都是房子。
SHMJ:还有房子里的人物。
李国栋:这个孩子我看他表现房子里的人物更强一些。
SHMJ:所以,我们都可以比对,比如说上午跟下午的画,绘画特征有哪些不同。李洁,你有什么收获吗?
李洁:我第一次接触,我以前学设计,平常没有和这些小孩子接触,我觉得还挺好,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拿一些墨水、蜡烛、蜡笔什么的乱涂乱画,这些小孩的创作挺好的,以后争取多了解一些吧。
SHMJ:张成,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李国栋:这是小老乡。我跟李老师说了,张成是泰安人,我的祖籍也是泰安的。
张成:第一次参加,就觉着这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接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觉着这样的活动很好。教师应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看得见、摸得着、体会深、形象化的资源走进课堂,让美术教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当学生的美术学习真正的与生活结合时,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度真的会大大提高。
李国栋:你觉着哪个最好玩啊?
张成:我觉着泥塑挺好玩的。
李国栋:那你玩了吗?
张成:没有,我一直在跟踪孩子。哈……
李国栋:那你下午玩一会,哈……
顾慧慧:有些课呢,是你觉着好玩了,做了,然后用来给孩子做,孩子也能玩,有时候是有这个初衷计划的,把材料准备的更完整一些相对成形的,就像爬坡一样,到了一个台阶,你给他再垫一个台子,让孩子上去,让他自己也能完成,因为有时候,现在很多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也是出于好玩,去做了,咱们给孩子也是这样,我们做这个也不单纯是老师了,有时候我们做一些部分作品,然后把部分作品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大作品,其实也是在做另一个作品吧。
SHMJ:美术创作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协调孩子的身心、情智、美感和态度。
李国栋:在活动的过程中,比如说汉画像石,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对汉画像石有一个认识,也是对孩子的耐心、专注度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很自然的都实现了,我说美术是很好的一种途径,一件事情,可以实现多种孩子成长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新的美术教育的研究,后面可能会大有所为。
SHMJ:今天上午有个叫孙一可的女孩,她的妈妈认识到美术对孩子生活的帮助和影响。
李国栋:这个小女孩,也是很小的时候来的,4岁左右,她特别投入。其实她的妈妈也喜欢设计,她自己除了工作以外,也做一些设计,她对这一块的理解就更深入一些,每天晚上上完班以后还会帮朋友发一些照片,按照照片的颜色、整体做出一些像素的模版,加工出来,还为小孩做一些成长的资料,挺好的。
SHMJ:包括这种自然的素材,孩子喜欢了以后,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自己探索的能力其实都能实现。
李国栋:这种自然界的东西多了,想象的空间就更大了,电子产品接触的越多,空间就会越狭窄,那天我跟一个学生的家长讲,他说:“我们离死不远了。”我说:“这话怎么说啊?”家长说:“你现在看看这种科技的发展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当这种东西都被用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离死不远了。”
SHMJ:所以说,我们古代人很多拥有的,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以汉画像石为题材,现代人与古人的生活有共鸣,通过孩子们的眼睛观察并创作绘画作品,还原古人的生活。
李国栋:还有就是什么,古代没有电视,古代人就可能有时间去做一些事情,干扰人的东西更少,其实有时候,我觉着我们研究生,其实不要关注的太多,关注美术教育就行了,或者某一阶段,能够做进去就相当好了,我们现在社会干扰太多,周边环境,比如说我今天没事干了,我可以去看电影、上网,也可以玩会游戏,甚至和朋友打个电话,电话打不通,我可以用微信就能联系上,我们有太多能打发时间的时候,所以说当没有打发时间的时候,时间都是零碎的,很少能有一个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
SHMJ:看古人,古代的艺人,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我们想是不是和孩子的这种状态,也有这种不谋而合的交融。
李国栋:嗯,小孩见一个人的时候,他们是能看到你的内心的,你哪怕笑的再灿烂,但是你心里有事,孩子就能知道,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是真的难过,你就跟孩子说一下,也不需要去掩饰这个,所以说小孩对艺术这一块,也是让我们感觉比较特殊的,以前对这些东西不太信,后来跟孩子慢慢接触的多了,虽然说像玄学一样,能表达一些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东西。
SHMJ:对,孩子对古人的阐释,包括在图上去画一些人物喝茶,我觉着肯定和我们成人去看是不一样的,我们已经固定格式去看了,孩子能穿越时间空间,和古人进行对话。
李国栋:今天我们讲的那个二层楼的那个,有个人出来,我有时候就开玩笑说上面的人正在看你们,小孩就特别高兴,小孩能够跟古人进行互动,估计如果跟他们大学生这么讲的话,他们肯定会说:“真幼稚!”孩子们就是在某个情境中进去。小孩呢,有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孩子会和父母说:“你们看有个人,看到没有?那个人出来瞧我呢。”在我们看来,小孩子很可爱或者说想象力很丰富,其实他们的链接更紧密一些,我们跟孩子的链接是有距离的。
SHMJ:以后做活动的时候,都可以回问一下孩子,孩子做某个事情,他画的是什么?或者说当时是怎么想象的,其实孩子非常清晰,比如说房子,这间房子做什么,另一件房子做什么。画二层楼的有个男孩说,那个女孩被人欺负了,正向她爸爸说,下边仆人正在煮茶水。
李国栋:对,当孩子画了汉画像石以后,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更多一些,以前也带过四五岁的小孩,他们来画汉画像的时候,房子也会按照上面的去画,而画的人穿的衣服就是现代的服装,旁边还放了一辆宝马的车、很现代的交通工具,我说:“为什么?”孩子会说:“他们要出门,马车多慢啊,我给在旁边放个宝马车,他们开着就能走了。”孩子就有这种穿越性的链接,有时候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就觉着蛮好的。那边有个小孩在画鸟的时候,他就会想:“我得给他们弄点吃的。”你就发现,2-3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做这种事情。
SHMJ:这些孩子以质朴的内心赋予线条以灵动,是天生的艺术家,就像我们成人用线,很多都在描了,他们就好像内心感受到了。
李国栋:有时候我们会让老师讲东西的时候讲完主题,然后具体画法就不讲了,之后就是让老师去观察孩子,就是不去讲绘画的造型,也不去讲创作的方法,只讲主题,把主题的各个方面讲透了,然后坐在那,只要孩子不是水桶洒水了或者需要换水,老师就不要动,3次课下来以后,老师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画画的这个情境会比我们想象的要优秀。那天有个老师跟我讲,有个小男孩,画的全是黑的、非常好看的黑条花纹,一个老师情不自禁的问了一下:“这是什么东西?”孩子回答:“斑马。”那个小孩画的花纹是所有孩子中画得最细致的一个。
SHMJ:他知道自己处理的过程。有时候孩子的脑中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图像,只是我们不知道。
李国栋:韩国人拍的那个视频,就发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把纸涂黑,先是老师发现的,发现以后,老师找他爸爸谈话,他们把孩子放到研究室里,一群人看着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完了。”因为给他一张纸,他就涂黑,一直在涂,突然有一个人发现了,说:“等等。”他发现孩子在涂黑的时候,每张纸会留出不同的空白,比如边缘等地方,研究人员把涂过的纸排列起来,发现是一条巨大的金鱼。这就说明,有时候,孩子可能看到的一个视角的东西,他可能不能通过语言来表现,孩子不像大人,孩子往往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我们要用足够的耐心去让孩子把这个事情讲完,孩子可能一天讲完,甚至一个月才能把事情讲完,在座的同学以后在学校里、或者在家里,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用我们理解一个事物的速度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理解事物的速度,有时候,孩子可能慢的超乎你的想象,有时候会快的超乎你的想象,需要我们更有耐心的去等待孩子。
顾慧慧:我们跟孩子接触多了,就会感觉这个孩子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就是80年代的产物,他们90后的人就是90后未来世界的,别看这个小孩今天做的不好,不能着急,孩子现在不会做这个事情,是他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你就会发现这个年代需要孩子具备这样的功能,他会按照这个年代需要的去学。
SHMJ:就像汉画像石,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对它也不是特别的了解,要给孩子讲授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就去找更多的资料,做研究,去关注,听更多的人去讲这方面的知识,慢慢的也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