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21: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拼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拼图教案

篇1

一、民族图案与一次性纸盘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智慧型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各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内容中,我探究出校本课程《漂亮的纸盘》、《美丽的蒙古族圆盘》的教学内容,让孩子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去设计漂亮的纸盘。

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作品。在《美丽的蒙古族圆盘》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种蒙古族圆盘资料和民族图案的资料和图片以及一次性纸盘的用途。课上让学生汇报搜集结果,使学生在相互汇报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了解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也了解了环保和废物利用的相关内容。学生把用过的一次性纸盘清洗干净,利用学过的蒙古族图案对其进行设计,即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废旧利用的良好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设计出的蒙古族圆盘作品中,涌现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有创意的蒙古族圆盘。

二、蒙古族手提袋的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我们,如何设计一款自己民族特色的手提袋,如何巧妙利用废旧、废弃的手提袋进行再创造,也成为我校美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们利用家里用过的废旧、废弃手提袋进行再设计,同时结合民族元素,设计各种民族特色的“蒙古族图案的手提袋”,在我校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教学课节,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蒙古族头饰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让教师多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让孩子们在设计蒙古族头饰过程中,自己开发使用的设计材料,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创新空间。而且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多之又多,如何合理地处理好生活中的这些“垃圾”,一直以来也倍受人们的关注,也是世界各国要面对的难题。美术作为一个综合绘画、制作、欣赏等多元素为一身的一门教育学科,在学习用具的使用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学习材料,开放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创新思维,结合民族元素,如:蒙古族图案中的犄纹、盘肠纹、回纹、卷草纹云纹、水纹、火纹、几何纹等等。大胆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头饰,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生活中废旧物品的搜集整理和创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是否有高昂的积极性,并不取决于美术素质与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创作废旧物品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利用课前在家庭和社会中搜集了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在课上进行利用和创作,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完成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在学校展览中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

篇2

1.在活动中懂得珍惜友谊和亲情,初步学会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人。

2.在讨论中得出在发生冲突后,自己的错要主动道歉,他人的错要宽容体谅。

4.在情景表演中学会正确调整心情,并掌握一些处理的技能。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有了朋友,也懂得了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但是当学生间、朋友间、陌生同学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有可能失了朋友。所以对成长中的中年级学生,必须深入指导他们在遭遇冲突后正确应对,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发生冲突后,能做到自己的错主动道歉,他人的错宽容体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课题

1.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课前谈话)

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身边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可有时候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看图:……

3.你看到了什么?可以轻轻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4.是的,这些内容跟我们课前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像这样让人不愉快的小事件、就叫做“冲突”。你遇到过冲突事件吗?

4.同学们,生活就像个万花筒,有酸甜,也有苦辣,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却常常被身边时刻潜伏着的小冲突所打扰。那么当冲突发生后(板书完整),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活动2【活动】二.感受冲突后的不同心情,探究方法。

1.录像《冲突》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小事例。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好,刚才看到的两个片段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视频已经结束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不会结束,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甲和乙这两个男孩子的心情如何,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想到A和B这两个女孩子的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的心情会如何呢?(如果说到后悔,就引到“冲突发生时,他们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4.现在老师要郑重地告诉大家,他们俩在生气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件对不起自己的事,这话从何而起呢?

美国有个生理学家叫爱儿马,他通过毕生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个重大的发现:(仔细看,认真听)

人在生气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毒素,这种毒素毒性与蛇毒相当,野就是说人每生气一次体内产生的毒素是大量的,甚至足以毒死一只老鼠。

这种毒素会使血糖升高,脑细胞衰老加速,记忆减退,损伤免疫系统,使心肌缺氧,伤肝伤肺,皮肤长色斑……

孩子们,听到这些,如果你就是视频中的A和B,你会怎么样?

5.后悔药。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但要是给你一次后悔的机会,你会怎么解决刚才的小冲突呢?(贴上学生总结的法宝:道歉、宽容、体谅、大度、理解……)

小结:是的,如果是自己的错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人的错就宽容体谅,退一步海阔天空……

让我们齐读自己总结的法宝吧。

6.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法宝,让我们继续下面的活动。请看情景剧《换位思考》

7.情景剧《换位思考》

当昔日的好朋友发生小冲突以后,妈妈是怎么开导她的?

小红又是怎么做的?

小结: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这样的冲突发生后,我们还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寻找原因等)

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法宝都来读一遍。

(过渡):让我们牢牢拽住这些法宝,应对生活中时时袭击我们的小矛盾、小问题。

活动3【活动】三.指导实践

1.瞧,在公交车上……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孙,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2.再看,做作业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3.(小结和过渡):孩子们,你们运用自己的法宝,很好的化解了小冲突,真好!

4.我的冲突

朱老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我五年级时候发生的。我在班里有两个好朋友,好得不得了。有一天,我向小汪借了一块橡皮,用完就放回去了,可是小汪找不到了,硬说我没还。争吵中,我俩都说了狠话:发誓再也不理对方了。第二天,我还生气。可过了一段时间,我有些想念我们一起的快乐时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越来越难受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在心头上,我多么希望有人来帮我把这块大石头搬走啊!

如果,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呢?(请第三方帮忙,打电话,写纸条……)

5.后来,我就找到我们共同的朋友,请她在周六下午约我们两个一起去玩,起先见面还有些尴尬,但是我们的手又牵在一起的那一刻,我感觉无比的轻松和快乐,我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后悔和期待的时候,她也和我一样的难受呢!

6所以,如果你有过这样的冲突,或者以后遇到这样的冲突,没有及时解决又不好意思当面道歉的时候,你就可以……

7.4人小组交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冲突

8.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当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吹走心灵雾霾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充满了阳光。是的,今天,我们收获了解决冲突的法宝,我们就要和他们交上朋友,让我们都拥有阳光灿烂的美好生活。

活动4【活动】四.结束环节

1.做书签: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小诗,……

(“宽容就是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跟上。”

“宽容就是太阳被月亮无情地推下山,却又不计前嫌,把阳光再次撒向大地。”

“宽容就是瀑布之水从崖顶跌入崖底摔得粉身碎骨,却仍不忘带来壮丽的景观。”)

篇3

小组拼图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职高专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病例对照研究”为例,说明小组拼图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课堂教案名称:病例对照研究。本次授课共4学时,180分钟。

1情境引入(3分钟)预防医学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预防疾病首先必须要明确病因。流行病学揭示病因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理论性研究。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析性研究中的一种:病例对照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0世纪中叶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占主导地位,这些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该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揭示病因呢?

2展示学习目标(2分钟)

(1)学会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2)培养与人沟通能力;(3)培养忍耐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6)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能力;(7)培养文字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课堂教学设计(175分钟)

(1)分6个主题,提前一周布置教学任务。①何谓病例对照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分几种类型?③病例对照如何选择?④资料如何搜集?⑤资料如何分析?⑥病例对照研究有何优缺点?(2)采用小组拼图法分组讨论并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①初次分组,进行专题讨论(30分钟)。上课开始时教师先将学生随机分成6组,每组8人。教师将印有上述6项任务完整答案的学习资料(每张纸上只有一项学习任务内容)分发给对应的小组(第一项学习内容发给第一小组,以此类推),各小组分别学习、讨论本小组所负责的研习内容。②再次分组,进行所有问题的综合讨论(50分钟)。

从以上每个小组中每次抽取1人,组成1组,每组6人,共8组。具体操作办法是在所发放的6种不同学习内容的任务纸上,分别画上太阳、月亮、星星、大海、大雁、小鸟、香蕉、苹果8种图案,拿到相同图案的学生组成一组,共8组,分别称为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将上述6个问题综合起来,共同讨论,不明白处可以咨询教师。③小组提问,代表发言(30分钟)。

教师赋予其中一个小组如星星组提问的权利。该组可要求其他任何小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没被提问的小组成员也可给予补充。教师也可提问,并最终点评、总结。④教学效果检验与评价(6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涵盖上述所有知识点的案例,以第二次划定的小组为单位讨论15分钟,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教小组拼图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邵爱玉(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师点评(45分钟)。⑤教师布置作业(5分钟)。

利用所学知识“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一个常见病或多发病的调查方案,以便查找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下次上课前提交方案,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法教学),成功后赴现场开展社区健康状况调研。

应用小组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4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教学;应用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讯、娱乐及自主学习。特别是以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互动学习时代。

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开展的移动教育,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讯网络无线接入,将真正地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这对于教育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帮助。

但在互动学习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最大潜能和功能?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

通过短信息,不仅用户间,而且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以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用户通过手机,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之上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用户手机。以此进 行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互通,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2 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

移动用户使用无线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可接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并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目前只能浏览基于WAP协议的服务器,还无法正常访问显示HTTP协议的服务器。

3 基于电子教案的应用模式

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电子教案,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人机互动优势,学生在使用智能终端阅读电子教案时,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文字、图片、视频的大小以方便阅读;在电子教案中使用音频技术,可以实现点读机功能的英语教材;学生在做电子教案中的练习题时,完全是一种互动模式,完成练习后立即可以得到反馈结果。

电子教案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不受内容篇幅的限制,相对纸质教材,可以更加全面直观地体现知识内容,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电子教案是智能移动终端不可缺少的应用模式。

4 基于快捷反馈系统的应用模式

快速反馈系统最早的形式是每个学生手持一个类似遥控器的终端设备,教师通过投影仪显示题目,学生使用Clicker选择正确答案,学生的答案可以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快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这种系统俗称“按按按”。现在这种快速反馈系统在平板电脑上已经得到实现,基于平板电脑的快速反馈系统比Clicker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扩展空间,除选择题和判断题外,平板电脑快速反馈系统还可以实现连线题、排序题、拼图题等更加复杂的客观题型的快速反馈。

快速反馈系统可以实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问题的互动,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方便。但是快速反馈系统不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只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和快速反馈,因此,这种应用模式具有通用性,无论在哪一个学习时代,快速反馈系统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必要的应用模式。

5 基于微博客户端的互动应用模式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作为课堂互动教学平台,老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客户端实时沟通,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这些评论都会直接显示在教室投影仪的大屏幕上,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6 基于教育APP应用的互动应用模式

基于教育APP应用的互动应用模式是最能体现平板电脑教育价值的应用模式,是真正实现学生一对一互动学习的应用模式,也是最吸引学生购买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模式。欧美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实验学校都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教育APP应用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能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得到普及应用的关键因素。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国内的教育APP应用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大高校也认识到了教育APP应用的优势和趋势,相继在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发与本校各大系统对接的APP应用,供在校学生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于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教育APP应用能够实现每一个过程的一对一互动学习,这种互动学习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是对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

7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

以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以丰富的微视频课程资源、科学精细的知识点分级体系、优秀的互动学习体验、全面的评价管理系统和学习进度管理系统,已经获得了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学生认可。

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在互动学习时代,学生在学习空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便捷地获得系统的学习方案指导,教师或家长的引导、评价和鼓励。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共同的自主学习氛围,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得以实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移动智能终端走进高校课堂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强大功能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课堂互动,让移动智能终端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教育》.2008(3)

篇5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开启数学这门学科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存在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问题是思想方法和知识积累、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 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选取常见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联系实际、巧设提问,力求做到情境新颖、具有新鲜感. 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比较能吸引学生,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解初一的“有理数乘方”时,导入的问题情境设计为“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马上进行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甚至动手做起实验来,3分钟后当我告诉学生结果为1678米之多时,学生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到会有老师说的那么高,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计算的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乘方产生探究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主动、更加投入,课堂效果就更好.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当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并用题组加以巩固提高,即将前面探究研讨中获得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特别是进行变式练习,以求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中点四边形时先让学生探究“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ABCD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再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① 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应对四边形ABCD添加怎样的条件?

② 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应对四边形ABCD添加怎样的条件?

③ 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应对四边形ABCD添加怎样的条件?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具有某些特性时,所得四边形EFGH也具有某些相应的特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体会问题设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改变学生就事论事地解题的习惯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情感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

探究性学习需要情感交流.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课堂气氛,设计优质的教案学案,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水位的变化”时让学生了解平均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警戒水位、长江三峡工程等进行国情教育. 又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节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情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我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请你用你手中七巧板的七个部件:① 任意两个部件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② 任意三个部件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画出你的拼图,标上各部件. 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拼出并画好图形. 我找了几个基础薄弱的同学先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拼图,后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拼图,标上部件名称. 在他们正确完成后,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引申拓展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

篇6

【关键词】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功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一共三册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其中的基础,而必修一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中的基础,前面学习了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接下来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只有这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必修二的减数分裂;必修三的兴奋地传递和激素的功能特点。同时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更多的深入,而且初三没有学习生物学科,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体验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一、课堂前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本次主要是运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引导探究,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小先生讲课,通过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做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烧杯分别装凉水和开水,同学上来操作,分别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用玻璃棒搅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引出细胞膜的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此部分大约用时5—8分钟。

细胞膜的这么重要的功能,与什么有关?究竟又怎样的结构决定的呢?首先要制备出真正的生物膜才能够是由有说服力。此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鉴于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显示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在脑中先预设实验,用问题串的形式将该实验需要的所有问题都引导出来。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这个实验呢?(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实验材料,依据是什么?

你选择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接下来你如何操作能够制备细胞膜呢?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细胞破裂后,如何才能将细胞膜取出来呢?用到了其他学科的什么知识?

制备了细胞膜,究竟含有哪些化合物?我采用的方法是沿着科学史的步伐,根据曾经的科学家们的实验,看看同学的分析能力。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为: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多糖分子。这些化合物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能够满足我们前面分析的细胞膜的功能?提供材料:塑料板,磷脂模型,蛋白质模型,多糖模型。

分组:同学们六人一组,进行拼图实验,看看你做的模型怎样才能满足细胞膜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的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反驳,你的反驳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边设计边订正,到最后同学自己说服自己,制作出真正正确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细胞膜要有这样的结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让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基础的部分+能力提高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查资料,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与人体健康。

三、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旨在对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文琪.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中),2011(2).

篇7

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我刚从很远的南方回到家乡。幼儿教育这个行业,对我是那么陌生,又那么充满了挑战,依稀记得当时的同事们,都盯着我,眼光里有兴奋、鼓励,或许还有疑虑,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步入了角色。

新手上任,自然是笑话百出。至今还记得,我在进教室说的第一句话是:起立!然后班上的十多位纯爷们没有一个像我想像中那样齐刷刷地站起来,最给面子的一个是抬了下头,毫无表情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玩他的玩具去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叫区角活动);在组织小班喝水时,我给每个小朋友倒了满满一杯,结果,那天中午我们尿湿了二十多条裤子;我得意地拿着我拼了一晚上才拼出的小公鸡,想在拼图课上炫耀一下,没想到不到十分钟,孩子们已经拼成了满地的机器人、大房子、小汽车,机关枪。。。。。当然也有小公鸡,只是把它往我的前面一放,我的劳动成果简直就是一只落汤鸡;开完新老师会我简直要崩溃了,带几个鼻涕虫还要写教案?还要写随笔?还要写论文?。。。。。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那一度,我觉得自己失败到了极点,在公司,我搞定了那么多南腔北调的技术工人,想不到来到这儿,二十多个走路都还摇晃的家伙,吃定我了。

在我快要从这个行业消失的时候,我们幼儿园的宋老师一把把我给捞了回来。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到宋老师班上的情形,这个和小鬼们斗智斗勇了七八年的孩子王,自封“齐天大圣”,只见她哨儿一吹,那群猴儿们,就跟在她后面,屁颠屁颠的,哪像我,叫他们往东就往西,叫他们烧火就赶鸡!更让我惊的是,宋老师管这群猴儿们,是从来不说话的!她手上有一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只见她往前面一坐,空气中立刻飘起了美妙的乐声!四十多个孩子立马收拾手里面玩具,飞快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并把头整齐地倒向一边作休息状,原本热闹非凡的教室,十秒钟不到,就静悄悄了!这哪是幼儿园?这简直就是特种兵训练营!接着,《斗牛士进行曲》响起,孩子们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喝水,入厕,盥洗。。。。。像一个个小绅士!再看宋老师,她哪里像齐天大圣,她简直就是金庸笔下那个一弹琴就能让人脑壳昏的“妙手琴音”楚留香!那一刻,我对宋老师的的崇拜,立马超过了我的偶像周星驰!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跟着宋老师,从教学常规,到教学活动,从班级管理,到家园沟通。。。。我发现,幼儿教育原来是一门这么深的学问,和孩子们打交道,你的心眼要转得那么快;你得会吹拉弹唱,你得会妙手丹青,你得会三十六计。。。重要的是,你得蹲下来,变成他们那么高,学他们那样说话,用他们的规则,玩他们的游戏,你可以赢,赢完哈哈大笑,你也可以输,输完了耍赖!你就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

篇8

关键词:活用教材 精心备课 善于挖掘 多媒体教学设施 精讲多练

从教以来,自己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针对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认识,总结这十几年来的自己教学经验,再结合如今所提倡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策略是做到以下几点。

做到独具匠心。独具匠心就是不步入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体现在:

一、“活”用教材,精心备课

课前准备得是否精全、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备课,既备教材,还备学生。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课时任务而教学,而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个性,持续发展而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材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而教学活动的终端目标却是使学生这个动态因素得到有机的发展。至此,教师应在精研教材,剖析教材,渗透教材,把握教材时,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为着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的教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适应能力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掂量、摸索与总结,进而“活”用教材,将静态的教材进行人为的、科学客观的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态化,教材才能得到真正的使用,才能随着地域的不同,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个体的因异而有效合理地变动并适合学生的需要,发挥了教材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改变以往那种以一“材”套万人的落后的、僵死的旧局面,紧而演成以一“材”适万人,一“材”利万人的有效的、活现的新局面,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先导作用。功夫要下在备课上还应注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讲课时,恰当地设疑可以给抽象的语言增添催化剂,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疑——把问题设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及规律的探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通过各实际中的例子,把学生吸引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去,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

二、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操作演示的内容,如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可以自制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三、要把握课的重难点,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少讲,而是要讲解所授内容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归纳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例如本学期教《三角形的面积》可采取如下步骤:①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名称,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到平行四边形。具体做法是剪两张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通过拼图得到平行四边形,或用一张三角形纸片以任意一条边上中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80°,旋转前后的图形就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引导学生观察。④学生讨论交流:至此学生便获得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多练——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活动与操练中发现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数学知识的场所。因此,让学生在练中学、练中用、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是数学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多练——体现教师的习题设计;多练——体现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多练——体现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显现。 “多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学效果实实在在地在学生身上显现,要给足时间。学生尝试中的热身与试手、模仿中的熟练与入门、理解中的巩固与深化、应用中的举一与反三等等,都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操练、探索,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巩固和掌握。

四、多样性的练习实践,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学习环节:一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要做到融会贯通,方算学习的目标得以圆满达成。要使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建立课堂教学的质量保障,课堂教学不得不进行多样性的练习实践。课堂进行多样性的练习训练与实践,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是通过练习训练来达到学习目的的学生,还可以使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在寻同辨异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多样性的练习中发散思维,开拓视野,摆脱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而一味地机械模仿和简单的识记,克服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如有:拓展性的练习,指通过对题目进行变化、拓展,使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且符合学生认识过程与思考规律的练习。

五、合理安排练作业,准确反馈信息

篇9

一、完整的数学专业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掌握与应用数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数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个完整的数学专业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中学数学与近代数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白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能较好地运用近代数学的体系、思想、观点来理解中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学生轻松地学习好数学。在讲课过程中尤其要明白数学的中心概念和原理(如代数、函数、几何、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等),熟悉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步骤(如审题、假设、建模、推理、结论、解释、分析等),明白数学计算的规则、步骤和方法,熟悉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所讲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具有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授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才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处理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二、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是中学课程中最重要和关键的课程之一[1],然而一些中学生却不愿学数学,甚至害怕学数学,听到上数学课就感到头痛。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数学语言抽象、难懂难学,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因为教师对数学语言不熟练,缺乏必要的锻炼,没有经验,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轻松进入数学王国。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佩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会备课,能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策略,撰写实用教案,关键是能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教更有效,学会尊重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能驾驭课堂,在课堂上有效的讲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关键在于巧设问,教师精妙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做到吐词清晰、用词准确、语句精炼、叙述严密;三是板书文字和常用的数学符号要正确、清楚、工整、规范、美观,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是讲课要音量适中、节奏鲜明、叙述流畅、形象生动、幽默感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五是要广泛接纳学生的观点并加以正确的评析,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鞭策,表扬应注意多样性和有效性。

三、丰富的教学生活实践经验

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科学。要想把数学教好教活,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数学生活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讨论等活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例如:利用比和比例知识来设计国旗、绘制地图,利用物理的位置知识来进行拼图游戏,利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来判断两地之间的距离,利用圆和长方形的知识设计学校的运动场,利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会节水积少成多来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品质,利用利息计算的公式等知识进行合理的理财等,只有博览群书,积累渊博的知识和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才能把数学与应用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师与众不同的的基本素养。

四、灵活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许多弊端,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教师运用现代化教?W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基本的是要熟练而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而且还可以处理好数学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直观、简洁、适用,紧扣主题,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莫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相反的作用。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篇10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或称导学方案。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体,是将上课意图、学法指导、重点考点、达标训练、测试内容等在课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教学文本。导学案的核心主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导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会有预习环节、探索新知环节及巩固拓展环节,下面针对这三个环节结合等边三角形一课的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是传统教学中所没有的环节,是导学案实践中的一个新生环节,是学生在老师的预习引导下开始自学、接着自测并小结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配合着的学,而导学案中预习环节的设置则是充分相信孩子,放飞他们的思维,以他们自学的状况尤其是自学小结来决定教师后续教什么,如何教,真正做到教师的教配合学生的学。

我所执教的“14.7等边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是这样来设计预习环节的,分成三部分:第一预习引导,第二预习自测,第三预习小结,这三部分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预习引导:预习引导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要为学生开展自学指明方向。在本课中我设计的预习引导是三个问题:(1)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除了这些性质外,等边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3)等边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一个新图形往往分成三步:定义、性质和判定,而这三步既是对学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回顾,又是后继学习四边形的一个模式,也是这节课的一个流程,同时也渗透类比思想。预习引导中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凸显这节课的重点要点。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题的设计旨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自测的情况定夺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以学定教的原则。我觉得预习自测题的设置要注意两点:(1)涵盖面广,如,我设计的预习自测中既涵盖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也涵盖了它的多个判定。(2)以浅显为主,因为自测题毕竟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信心和能力,而不是要给学生当头一棒,所以自测题的设计教师一定要把握住难度,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轻松感与愉悦感。

预习小结:预习小结的设计旨在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让学生做到学有所思。预习小结中可以突出一些关键字让学生填空,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1)___(2)___(3)___我在预习小结中还大胆设计了问题4:“通过预习,我还有如下问题:___”。正如预期的一样,学生果然有填到“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类似?”“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还有哪些?”“等腰三角形有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具备吗?”“等边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就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为我上课怎样导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帮助。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等边三角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用几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见,这孩子的思维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对拼图很感兴趣,预示了这孩子学习的潜力。

通过预习环节,我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有待教师的梳理、点拨,这样以学生自学的状况来决定教师的教才更有针对性,才更有意义,体现了导学案的核心主旨――先学后教。

二、探索新知环节

区别于传统教学,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新知”在预习这一环节已经知晓或部分知晓,所以,教师要利用先学的成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一起梳理新知,面面俱到不是美,“充分准备,有限呈现”才是真。

1.对于有些知识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为什么都相等,又为什么都等于60°呢?”这个问题用到了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所以有必要追根究底一番。

2.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及时

优化。

补充:如,教材上只提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只有一条。从预习小结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性质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吗?”问题由学生抛出,学生回答。其实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因此等边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性质等边三角形是否也适用?类似的问题学生就都能轻松作答,并能对预习小结中不够完善的地方作及时补充。

优化1:教材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而今后学生用得更多的是符号表达,所以,学生能否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是这堂课必须考量的一个知识点。“如何用符号来表达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作出的提问。尤其对于“有一个内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一概念我在黑板上认真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优化2:学生接受一些零星的知识并不难,难在如何把已学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作为教师的我们,通常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并运用。下图清晰地显示出有三种方法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记住这张图也就记住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判定。

三、巩固拓展环节

相同的教案甚至是同一道题目,有的教师似乎分析得很透彻,但学生仍不知所云,有的教师言语不多,在关键处点拨一二,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因此新的教学模式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定教”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恰到好处。点拨过多,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点拨过少,学生的难点没法突破,会打击学习的自信心。要设计恰当的问题系列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学生对于这类题可能会在哪里卡住,是因为什么原因卡住,需要如何点拨,这一障碍就能逾越过去,这需要教师一定的经验积累,同时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预习、探索新知等部分)中发现学生认知上的缺陷并加以引导。这也是体现导学案的核心主旨――“以学定教”的原则。

几何图形题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只要注重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困难终将被克服。如,“等边三角形”一课有这样的题目:

已知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一点,∠ADB=60°,E是AD上一点,且有DE=DB,问:AE、BE、BC有什么数量关系?

首先,培养学生“读条件,想结论”这点很重要,一些简单的题目读完条件,想想结论,题目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了。此题中,由条件马上得到DB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有三边相等,三内角为60°,不管这些结论对此题有无帮助,这些结论都应该被很快联想到。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严格论证。

问1:AE、BE、BC长度看似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AE=BE+BC。

问2:观察BE+BC可能与哪条线段相等?预设BE+BC=DC。

问3:如何证明AE和DC这两条线段相等呢?预设学生短时间思考。

问4: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预设等量代换、等角对等边、三角形全等等。

当前两种可能性被否定时,三角形全等似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这根救命稻草当学生去伸手抓时,却还差了一小段距离,怎么办?

问5:能否通过添辅助线来构造什么图形?预设全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问6:如何在图中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呢?

问题6才是这个题目的难点,我引导学生从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去尝试,延长DC到F,使CF=BD,连结AF,这样就构造了一个ACF与ABD全等,从而进一步得到AD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这个题目也就迎刃而解。

回顾此题的分析过程,问题串的有序提出,其实质是分析法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问题4的提出作用也不小,适时帮助学生归纳一些解题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碰到类似问题时能有一个切入口,能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互相讨论、师生互动的状态下完成此题。由于在找等边三角形时还可以延长EB到P使BP=BC,连接AP、CP,构造等边三角形PBC,再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推出本题结论;另外,本题还可通过过A点作AM∥BC交BE延长线于M点、连接DM等,所以,这个题不止有一种构造图形的方法,我在课堂上只讲解了一种,另几种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一题多解。一道好的题就是这样,耐人回味,具有挑战性,使学生思维的提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的选题很重要,教师的问题设计更是一门艺术。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是导学案成功实施的基础。教育就是一种有教师参与帮助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教师进入教育过程的身份注定了教师不能作为教育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状况安排自己的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应由传统的灌输者演变为适时的点拨者、引导者。要充分了解学生,预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和障碍,想好解决方案,并配备习题加以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