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17:1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泥塑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泥塑教案

篇1

——献给亲爱的安东尼和有梦的少年们。

【一】亲爱的安东尼

你说,“现在 读到这些文字的人 我会好奇你是什么样子的人 实在想象不出选择这样一本书的人会是怎样的 ”

嗯……那么,亲爱的安东尼。你猜,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开始之前 写在 结束之后

似乎只有吃饭和上厕所的时候,才是思绪最清楚的时候。

脑海中游走着无数平淡的词语,然后随意组合,拼凑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小句。

想记下来时却发现没有随身的笔纸,然而过后就忘记了。 上帝总是挑一瞬间附体,让人只在片刻间感受那些原本只属于天上的文字,然后记住了就是你的了,记不住,就会被上帝带走了。

似乎大多数的开始写作都是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然后才慢慢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现在的我,便是。

但也毕竟写了那么多年,即使是模仿着来也会加入自己的个性。

可能就像何老师说的,自己刚开始主持的时候,就是模仿刘纯燕的,因为那是自己喜欢的偶像。后来,被别人点破,便渐渐地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在里面。最近,听说何老师获得了“金鹰最佳男主持奖”,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但毕竟模仿并不只是单纯的copy。

喜欢安东尼的文字和风格,那我的写作就不再加标点了吗?还是,只加句逗而已呢!

到了现在,也许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少年了……

【三】永远的少年

我抬头看着天空,这方头顶上的自由。突然间感觉到,我竟在这不大的校园里生活了近三年!并且开始懂爱,懂未来。

那么喜欢你的我,面对你,也总会不知所措,不敢看你的眼神。但这并不叫懦弱,我觉得。

曾经的我,只想过自私的拥有。现在看到你们的幸福,一切都好。再见了,哪怕是在梦中见到你。我们亦是朋友,只不过不会再想入非非。

是不是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体谅,便与世无争。也许就像魏晨所说的,当年的他们见面都是仰着鼻孔的。

那或许可以疯狂的做一个十八岁爸爸吗?

年少的,我们。不该轻狂一下吗?

就为了爱,而痴狂。

雪飘落,便待风吹。到何方,却不曾知。

岁不变却人易变。旧时的你我,但现在,也不过是 陌生人。

突然,我发现自己变了。开始懂得爱与被爱,开始去感受现在与未来,开始喜欢安东尼的故事,开始……

但终有一天,我醒了。这一切的一切,也原来只是一段美好而又冗长的梦境。

我,还是我。也只是我。

我有憧憬过未来,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糖果盒子。里面是美好的一切!后来,自己也渐渐地融入了一切之中。想过未来的安逸,还有一切的一切……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午后,躺在绿丛丛的草地上,看我喜欢的文字,听我喜欢的歌。我想,之所以喜欢安东尼,也许是平淡中,才有真情吧!

当有一天,我老的不能够再老。却突然发现自己曾有过好多好多的假如,我想,即便是再丢人,我也会不顾一切的鄙夷和嘲讽,肆意的痛哭一场吧!止于此,我终是一个有梦的少年。永远的少年。

【四】生活,正像一团乱麻

我的天空是深蓝色的,偶尔会有几只飞鸟飞向远方。偶尔会有一个红色的气球闯入我的世界……

亲爱的不三:

你看刚才还只是有些阴天,可是现在居然下了巨大的雨。

雨能够洗涤了世间的万物吧,那它能否冲刷了我内心的躁动不安呢?让我不再思念和牵绊,静静地清凉下来。能不能痊愈了我内心的旧伤痕。

你看,这么大的校园可我却找不到一个能够给自己安静的角落,找不到一个能够倾诉的对象。我一个人走在这过于陡峭的楼梯上,似乎一个不小心就会从上面跌下去……

你说:这么高,会死人吗?

我想,还是不要了好……

——2010.6.9 pm.7:20

亲爱的不三:

你看,天放晴了,但却黑了。

这两天下了很大的雨,下午的时候停了一会,天空中有一层薄薄的雾气。白蒙蒙的,像极了你的肤色。

你口中的爱德华是哪一个呢?是那个黑夜的王子,还是沉默的炼金术士?

——10.6.25 pm.9:00

亲爱的小鬼:

不知道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反正我在这边并不是很好。

学校里开始补课了,为高三。

每天的课很多,很长……总之,一天下来我打心眼里感到很累,很疲惫。

北京的天气还和往常一样,像小孩子的脾气。时好时坏。但最近下雨了,很大的雨,好想也让你看到。从昨天一直下到了今天,也没有停下来的打算。

你说,是不是下了雨就不再孤独?那为什么我还是感觉不心安。

我对不三说:亲爱的不三,你看我一个人趴在六楼的矮窗边向下面探。是不是如果有人不小心推了我一把,就不再痛苦了呢……

但我并不是那样悲观的我啊!

你不知道的是,在你去了南京之后。你的位置让我替补了,现在坐在我前边的是小许,他偶尔会挡住我的视线。虽然看不到黑板,但心里却莫名的喜悦,因为这就是你曾经的视角呢。然后就感觉,其实你还在的样子,然后你回头,抱怨着这节课有够无聊……

我想,你在那边应该也不是很好。但要记得努力!

要知道在北京城里还有一群同学惦着你呢。

天晚了,我睡了。安。

——2010.7.10 pm.11:20

【五】停不下的想象

我在想:

是不是我们开始爱,便懂得了未来。

是不是我们开始旅行,便懂得了生的意义。

是不是我们的分开,便让我们开始懂了珍惜。

是不是……

我不是你,无忧无虑的安东尼。(我知道你是反感无忧无虑这个词的。因为你也有烦心的事。很多人都留言说羡慕你的生活,但你说,其实你们只是看到一个方面。)

又怎样。

你这个爱着生活的二十几岁的大男孩,享受着生的意义。

羡慕你有那么多的朋友,天南地北。你们一起旅行,看沿途的风景。

我总在烦躁,有些是那么的莫名其妙。

最近的地理课在讲地球的经纬线。这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蓝绿相间的美丽世界……

这世界最神奇的时光。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享受着来自亿万公里外的阳光。

正因如此,我们才应更加的珍惜,用心去爱这束寻了我们好久的光……

当我闭上眼睛,用心享受着大自然的给予。那我是不是便乘着多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了过去……

地球不停转。

你看,现在的我们是23点。而在墨尔本的安东尼,却早已进入了新的一天。

有时,我想乘着飞机,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一直到地球的另一面。如果不会停歇,是不是如此的我,就这样不停地回到过去?我沉默,是因为我知道,这只是逃避。

走了那么久,那么久。睡了,醒了。已经过了大半个地球。

【六】有梦的少年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想飞的少年,有着属于自己的梦与理想。

但现实与梦的距离太过遥远,有时会让人忘记了呼吸。

有时候在想,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安东尼?那个写文字可以让我感到寂寞、快乐的大男孩。我想,不三和不二或许会成为好朋友,也说不定呢……

你说:“不过 如果一个我这个年纪的人 写了即使一本不深刻 但是很真诚的 记录生活的书 我是很有兴趣读一读的”。

那么,如果我去写一本呢?我也真的好想写一本,送给你,送给爸妈,送给璇,送给雷,

送给小鬼,送给小齐……总之,我要送给好多好多的人呢!

这样的我,你能感觉到吗?哪怕是淡淡的,一点点的,一丝丝的……

如果可以见面,想给你一个同样灿烂的微笑。然后耍帅的向你伸出右手。吹起一个泡泡,破掉。再吹起,再破掉……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七】我说

1、我们可以躲避一只大象,却躲不过一只苍蝇,想一想,困扰我们的竟都是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而已!

2、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有一颗最亮,我猜它是北斗星。可是,它却在南方……之所以很亮,应该是离我们很近吧。那…在那个星系的你们,不管是小王子也好、酒鬼也好、科学家也好、国王也好……总之:请多关照!

3、如果同意。我愿用大片大片的暖色调续写爱情。悠扬的小夜曲不知疲惫,即使萦绕整个夜,也不会累。

4、拉斯维嘎斯的表演永不停止,周而复始……但我的生活,却不能永远停在某个角落。只能前进!

5、北京,是一个可以让你有故事的城市。

6、安东尼的兔子不二深深地窝在红色的沙发里,让我想起了,你到是沉默的术士库洛里多?还是那个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的福尔摩斯?

7、学得长了之后头就变得很痛,就算再背也没有什么成效。思绪就开始涣散。那些有的没的,过去的将来的,开心的难过的,骄傲的还是衰的……我很开心自己的天马行空。

8、七夕那天,我在路上。天空明明是晴朗万分,可是很不可思议的下起了雨。雨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密集,但是每一滴都膨胀的可以。就这样,一大滴一大滴的雨点,洋洋洒洒的淋到了我。我很喜。

9、从机窗向外望去,是飞机的翅膀和大片大片雪白的云朵……

10、曾经你的离开留下了不痛不痒的遗憾,但到了现在,我们只会在偶尔想起你。生活还在继续着……不是吗?

11、病了便爱做梦。那些云里雾里的,不着边际的,大段大段的冗长的梦境……会梦到一些人吧!像是安东尼,还有他的不二!但醒来却早已不记得了。只留下满头大汗、大口大口喘着气的我。

12、这个有梦的男孩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他有看到,有大片大片淡黄色的羊群向绿油油的云朵飞去,然后消失在天际里……He said, I want to be a superman。

13、如果我是狐狸,那我一定不叫你走,我一定不会只在麦田的颜色里怀念你。那你知道了我已被你驯服,那你还会不会走?或许那个让我走出洞穴的脚步,便永远不会再有?……

14、原来梦醒来还是现实,我回头看到的不是灯火阑珊,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寂寞的回忆。一切都只在梦里,我才是主宰。那我真的希望这梦可以一直做下去……

15、在那个樱花纷纷飘落的季节里,大雄这个寂寞的乖孩子也从梦境中醒来。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大雄一个人的童话,这梦境太过于美好、也太过于冗长了吧!这世间也便不再有多啦A梦……那么,我也再不相信这世间还有童话。

16、下雨了。很大的雨,很响的雷。我似乎更喜欢这种天气,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听着外面淅沥沥的雨声。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完美吧!

17、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18、也许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和努力,都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19、墙壁上的老挂钟,是被遗忘的旧时空。很多话你不必点明,一个眼神我就懂。十一月开始挂起凛冽的寒风,突然很想跑到你的世界去旅行。

20、如我青涩的文笔,可像一股夏日里的清风,给习惯了看虚假、浮华文字的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便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八】乱

听说,最近房祖名出了新专辑,取名就叫做《乱》。他说,是因为曲风乱,排版乱。那么,他应该是一个叛逆的大男孩。

这篇文章算是到了结尾,也许会感觉很乱。但我绝不是叛逆的少年。

特地选了自己喜欢的八来结束尾音,希望可以带来好运。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有着很多奇思怪想的少年。

生活仍在继续,理想依旧存在。

这条适者生存,不适则亡的道路上。谁又会记得,谁。谁。谁……呢!对吧。

——THE END

篇2

关键词:优化 提高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在以前,大多数人认为美术课上起来比较容易,只要将一幅图挂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就行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这样的课在现在的教学生活中已经退出舞台,取而代之地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美术课。《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实施,使美术课堂变得多元化,要上好一堂美术课还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多少课本知识,而要钻研教材、收集资料、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制作课件等需要做好课前精心的备课以及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通过自己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听了一些同行的课,从中收益匪浅,下面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1.欣赏传授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课中的欣赏名家作品了解新知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助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看、想、动、记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欣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读”就是读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主题;“看”体会作品的形式;“想”画中的问题,将艺术作品尽可能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使学生有感而发。“记”记住作品的主题,理解画家的创作内涵等。以往的美术欣赏课通常以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在小学教材中各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占一定的比重课,就是这种以欣赏传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么一种类型课程。例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材中《妈妈和孩子》一课的教学就是以“欣赏传授法”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母与子》、《洗澡》、《猴妈妈和宝宝》等艺术作品,通过“读、看、想、动、记”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通过欣赏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用直白和贴近的儿童语言,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通过读、看、想、动、记画环节直观感受艺术家作品的感染力,引导小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记住艺术作品的主题及作者名称,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记”的目的。

2.直观演示法:

此教法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到这种方法――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以较为直观的印象默记下来。以水墨画教学为例:如:小学美术教材《彩墨游戏(二)》一课的教学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水墨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而无法控制。在教学中如果运用直观演示法进行演示教学,教师流畅的板画演示将会很好的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先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及范画究竟是怎么样画的?运用了哪些中国画的技法?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在演示范绘画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不时的讲一些名画名人故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热情。在演示过程中的直观性制作,就可能很好的解决在绘画过程的注意点,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和方法,而且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3.课堂实践法:

篇3

摘要:随着社会对个人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高标准要求。美术欣赏课得以在各中学开设并发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绘画的认识,还能够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中学美术鉴赏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欣赏教学较美术实践教学更难,欣赏现代作品又比古代作品更难。特别是抽象艺术的欣赏,“因为不可见的东西正是抽象绘画描绘的对象”,欣赏艺术时的主观性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困惑。从心理发展看,中学生的认知虽然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不成熟。再加上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少,对这种取其本质,去其原形的艺术品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以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升美术欣赏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多样性

1.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j卷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二、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们把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为完善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而创造出了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像。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自公元前776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1-.,运动员全是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安置在神殿里。这样不但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而且希腊美术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不但没有了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而且还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来欣赏。

三、鉴赏课要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了情趣、学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欣赏课基本上以视觉为主,所以用大量的精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仅靠教材上的图片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我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会去找相关的大量的图片,然后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色彩、动漫、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篇4

加大教科研、教改力度,通过"课题引领"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促进教师的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学科和教研组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艺术教研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准备、有发言、有记录,做到内容充实,完整有效,通过落实常规,提高课堂质量。在活动中,大家学习理论知识,传授经验,相互探讨教学问题。全组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共同进步。各学科备课组长每月进行教学检查,其中包括教案编写、听课记录、教案复备等方面。要求教案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格式规范,反思到位。听课数量达到标准,听课记录填写得充实、具体。每次检查都做到认真、规范,客观填写检查记录,在组中及时进行反馈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更新教学理念,扩展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合作、探究、交流,在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学中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开展"学科创新"活动,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引进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及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营造创新情境,引领创新机会。

艺术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一起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发挥集体优势,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共享中心教研组资源,建立组内资料库,教师将所教学科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课件上传至资料库,实现组内资源共享。依托校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找到各学科的共性,开展"学科合作备课、合作上课、合作反思"的新教学模式,进行集体备课。

4、继续构建和完善两种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完善"探索——交流"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提倡小学教学中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知识获得、过程与获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学科,于是又构建了两个新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②构建"活动——体验"教学模式,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学习,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

(二)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艺术特色建设,提高学生素养,激发创新动力。

1、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创新空间。

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设计创新能力。利用每年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五月学校艺术节、十月学校科技节、元旦联欢会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挖掘他们的最大潜能,力争在各项市区级比赛中再创佳绩。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激励创新意识。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本学期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级、市级、区级的比赛,如北京市航模比赛、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比赛、朝阳区摄影、绘画、书法大赛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技能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激励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从而锻炼意志,增强耐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挫折中积蓄力量,慢慢长大。

(三)继续加大课题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励创新意识。

各学科研究课题如下:

人员安排:张老师负责开题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韩雪负责结题报告和资料搜集。

人员安排:赵老师负责开题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申琳负责结题报告和资料搜集。

人员安排:李老师负责开题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陈老师负责结题报告和资料搜集。

(四)继续以学校的特色发展为目标,打造品牌校本课程。

1、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挖掘创新潜能,课程实现规范化、系统化。

我组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调研等多种形式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制定具有学科特色、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开设《童声合唱》、《趣味指印画》、《泥塑》、《探索科学》等多门课程。依据我组自行开发的学科评价手册,力图促进校本课程实现规范化、系统化。从内容选择、课程申报、学生选课、课堂实施到评价总结及宣传展示,体现流程清晰、要求明确、规范有序。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期末整理全套材料,装订成册。

2、 以家校合作为手段,搭建创新平台,课程开发社会化、立体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组在拓展学科教学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身边周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开发家庭资源---让有兴趣的家长结合自己的特长申报特色校本课程(街舞)。高效资源——--充分利用工业大学的有效资源,聘请专家进行科技讲座;社区资源——--利用社区老年活动站,邀请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授课。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校本课程社会化、立体化。

篇5

关键词:民间资源 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只要用心去发现,美术的资源是丰富的。在我国的民间,就有许多丰富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探索和总结,将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丰富美术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让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1、什么是民间美术?

1.1、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种类有很多,例如: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建筑石雕、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1.2、中国十大民间艺术

1.琴棋书画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2.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传统剧目数以万计。3.皮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4.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5.泥塑艺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泥人张,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并且传承着中国的美好文化。6.编织工艺最指中国结。7.木偶艺术8.杂技指对祖辈留下来的技艺得到一定的传承,并且永久的传递下去。9.风筝10、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广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也在中国人民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

2、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小学教师将美术教学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对美术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画画内容的布置。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不能支撑其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不进行讲解,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临摹、效仿,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于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更是意识淡薄,不予应用。

2.2、小学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有待改善

大部分小学教学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而言掌握语数外是重中之重,忽视了对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单纯的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案,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学生进行画画为主。小学美术教师没有向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进行创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有待改变

3、小学美术引入民间资源的有效策略

3.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民间作品

民间作品是促进小学美术知识具体化的重要工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民间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是对民间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客观展示,有的是对民间故事的扭曲和神话阐释,因此教师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影视作品。例如,与《会动的小纸人》相关的民间作品是皮影戏,皮影人物造型应该选择对学生有积极向上影响的人物造型,避免迷信、丑陋等人物造型在小学生思想还不定性的时候对其美术作品产生影响;同时,在这节美术课中,教师还需注意美术作品呈现的层次性,首先应该展现皮影的人物造型,引导学生产生视觉感知,引导学生动手裁剪喜欢的造型,这是美术作品的基础性创作,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皮影或者同伴合作的皮影开展皮影游戏,增加学生的动态感知。

3.2、多途径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多元化的人文资源使我国民间美术呈现出精彩纷呈争奇斗艳的艺术形态。以广西为例,壮锦、绣球、民族头饰、蜡染花布等等,都N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也为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教学资源。当前,国家对民间文化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比例也相应拓宽,如人教版的三年级《美术》就编入了“民间玩具”这一内容,详细介绍了江苏无锡泥塑大阿福、陕西千阳布公鸡、北京沙燕风筝等民间玩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美术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仍较少,因此,还需要教师做好“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民间美术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让学生欣赏到更能多更丰富的民间美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对此,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优选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并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资源,以做到《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以中小学生发展为本”,如一些比较简单的竹编、草编、剪纸等;

3.3、大力组织民间艺术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地欣赏些民间美术作品,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欣赏不能停留于对图片表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挖掘自身的灵感,从而尝试创作出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进行“撕画艺术”的讲解中,笔者组织了“撕画民间艺术活动”,鼓励小学生自行动手撕画,不要求难度,只要小学生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挥想象,撕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即可。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撕出了小兔子、小狗的形状,有些学生喜欢花,撕出了花朵的形状,虽然这不是逼真的艺术作品创作,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其获得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

3.4、鼓励学生亲自投身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

民间美术资源正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一些学生对民间美术依然保持着兴趣,只是教师对他们的引导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多在美术课上带着孩们练习剪纸、多放一些民间美术资源的幻灯片,这些都会提高孩子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加大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这对于目前我国民间美术的现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民间美术资源是历史遗留下的瑰宝,值得每个人去呵护、学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生实习 问题 对策

一、实习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职业素养和表达能力欠缺、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等问题。

(一)幼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比较欠缺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都是2~6左右的孩子,教育对象年龄较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需求。如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耐心和坚强的毅力、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成功与挫折;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与家长、幼儿园、及幼儿的关系融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然而,我校学前教育专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以上几方面的职业素养都相对欠缺。

首先,我校部分实习生吃苦耐劳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良好品质比较欠缺。吃苦耐劳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对于从事任何职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必备品质。然而,在巡视幼儿园期间,据实习单位反馈我校学前教育专科实习生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怕苦怕累、做事缺乏毅力、在带班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等幼师的必备品质。而这些品质无论对其今后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学生却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所调研的14所幼儿园中,有实习生不到三天就因为园方提供的食宿条件差而到外面去租房子居住,而不到2周便向园长提出离开该幼儿园转而到其他地方去实习了,实习单位对此非常反感。这些实习幼儿园的园长一致认为:实习生们年轻,缺少生活阅历及人生经验不足,这都不要紧,只要能够吃苦耐劳、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对待幼儿们,并且能够在实习期间坚持不懈地跟着指导教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那么,他们也是非常乐意帮助和指导这些实习生不断进步的。

其次,社会交往能力比较欠缺而显得不够主动和灵活。社会交往技能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社会交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社会关系的好坏、事业的成败以及人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别人对他的满意度。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技能所导致的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和取得学业、工作成功的必要前提。然而,我校学生在实习时,多数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例如,一方面,实习幼儿园反映实习生跟着指导教师带班时,看到指导老师忙不过来,也不知道主动上前搭把手。而另一方面,实习生也反映他们确实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如何与同事及幼儿交流、如何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如何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她们管教幼儿的工作等。

再次,职业定位不明确并对幼儿事业缺乏一定的热情与对策。职业定位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定位可为他们将来择业提供一定的基础,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校学前专业专科生在校期间尽管有职业规划的课程,依然有部分学生在前2年半的时间里没有明确就业方向,这样他们就根本不清楚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不知今后要做什么以及能从事什么职业。因而即使到了幼儿园实习,要么表现出“人在曹营心在汉”,要么表现出漠不关心或随便应付了事的姿态。

(二)实习生表达能力欠缺

首先,多数学生普通话不太标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班的学生有95%是海南人,他们的普通话确实不够标准,在实习期间经常遭到来自幼儿而不是家长或指导老师的嘲笑,这对实习生来说是无比大的打击。而根据学生反映,尽管他们在校期间也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但在考试之前他们没有进行训练,比如,跟着视频或教学软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等。因而,即使获得了普通话的相关等级,但依然很多音发不准确。

其次,姿态表现能力欠缺。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比如,幼儿舞蹈,需要展示学生舞蹈的基本功,动作协调、灵活、舒展而优美、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及童趣等。而这些技能也是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然而,据实习生反映他们有些幼儿舞蹈的姿势根本就做不来,因为在校期间的幼儿编舞、排练及展示都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因而在实习期间只能边学边做。尽管多数学生都会根据幼儿园的教材来设计教案并进行编舞,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训练功底,靠零时抱佛脚编排的舞蹈,在第二天教孩子时其姿势也比较僵硬和不协调,总是引来孩子的嘲笑而感到异常的尴尬。

(三)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幼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其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学习过,并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在一线教学时信手拈来加以运用。然而,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要么缺失幼儿园所必须的一些专业技能课,要么所学课程与一线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脱节。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而导致学生实习时很多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课程设置中,涉及幼儿教育的理论课程比较多,因而学生在校期间也学习了较多的幼教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更难以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和技 能灵活有效地运动到幼儿的课堂教学和常规管理中去。也就是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衔接能力存在极大的问题。

其次,幼儿教材方面的课程严重缺失。比如,幼儿编舞、幼儿儿歌、幼儿泥塑、幼儿英语、数学和语文。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直接的影响便是学生实习时根本没有办法上课,而只有在经过幼儿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做这些工作,这一点既令实习单位失望,也令实习单位感到棘手。

再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幼儿园教材研读这类课程。目前,我校教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当前幼儿园使用的最新或最流行的幼儿教材。比如,幼儿五大领域的教材,教科院没有为学生订阅,学校图书馆也没有为学生订阅,更不用说在校的三年或四年期间,经常有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当前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研读、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教学观摩、反思并加以修改等提升其幼师专业技能的教学环节,因而学生到了实习基地,对当前所使用的幼儿教材一概不知,比较茫然。

二、对策

(一)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主要由其认识、习惯和情绪等因素决定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今后我校教师们在上课期间,也要客观地给学生分析幼儿教师的辛苦,让学生有个较为恰当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味鼓吹教师的好处等。当然,在学生去实习之前,拟定一些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政策制度,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轻易离开实习单位,否则将有较为严厉的惩罚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训练。

针对学生缺乏与家长及其他同事有效的沟通交流技能,我校在培养幼师时不妨采取示范模仿的方法。教师在示范模仿教学中,可以事先把幼儿园常见的社会交往技能分成具体的几个小步骤,按序用课本或图片、影视及学生编排的节目来呈现。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教练式训练的教学方法,即先将历年实习生遇到的社交困惑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然后研究出解决措施,并有计划地培训学生并提供机会与学生一起练习,然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复习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针对学生职业定位不清楚或不够准确,建议学校修改培养方案,最好在大学一年级期间都不分专业,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后,让学生自行选定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调配具体专业的学生名额。当然,目前在校生今后也将会走向实习或就业岗位,针对在校所有学生,在实习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与今后想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单位去实习,不一定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到幼儿园实习。这样,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及已有的实习基地都可以供不同学院的学生共享。

(二)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我校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来帮助学生。一是学生在考试普通话证书前,要组织学生进行培训,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同时也能纠正其发音的有效方法,如集中时间让学生跟着普通话视频或教学软件读字词句,并及时录音,然后师生一起听录音并帮 助学生找出其发音不正确的字词句,调整口型及舌位后再不断练习与纠正。二是可以与实习单位共同拟定合作方案,让他们在实习期间能够得到实习老师的专门辅导。比如,我们所调研的一些幼儿园就专门要求指导教师每晚抽时间训练其实习生的普通话。虽然这些幼儿园没有与我校有这样的合作培养方案,其目的纯粹是因为实习生做事踏实、认真,希望她们毕业后能够留在该幼儿园工作,但从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而有的幼儿园却没有这样的专项技能培训措施,因而要想实习生们在幼儿园一线工作期间能够拥有一口标准的与幼儿园教学用语密切相关的普通话,我校与实习幼儿园签订长期的合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加大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力度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及课时分布。为了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的需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加以调整,增设一些目前没有但幼儿园又切实需要的课程。比如,泥塑、幼儿编舞、社会交往技能等课程。不仅如此,还应逐渐调整已有课程的课时分配。比如,可以将专业技能课的学期安排提前至第一、第二学期,其中,适当增加基础技能课(泥塑、手工、琴类)和艺术实践课(儿歌、编舞、戏剧、专业技能汇演)的学分。当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材,同时观看一些教材教法的视频,并加以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教材研读及其教法课程,最好设在学生实习前,这样学生实习时可以加以有效地运用。而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汇演并将设置学分,这样既可以及时展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也能够很好地展示学生在“弹、唱、跳、书、画、说”等几方面的技能,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培养目的。

其次,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体系。比如,“全实践”的见实习体系,即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这种实践方式将所有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在现实的幼儿园实践场域中去。全实践体系,具体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分散在各学期的见习和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等环节。当然,构建有相对固定指导教师的“全程见实习”的见实习体系也是“全实践”的内涵之一。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科生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妨适当调整其见实习的时间分配,将学生的见实习分散在其求学的整个3年中,构建有相对固定的“全实践指导教师团队”。这种实践模式可以先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某个年级进行试点,具体操作是在大一新生时,将该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人,配备1名指导教师和一位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组建一个12个人的见实习小组,然后由教科院教师及幼儿园园长、指导教师等一起商讨学生见实习的具体内容并编制成册,由我校带队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见实习,并在此过程中收集整理见实习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加以研究,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试点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推广。以此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训练我校学前教育专科生在各方面的实践技能。

篇7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破解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毕业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反思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脸谱、彩绘泥塑、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篇8

关键词 中学 美术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5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在我国中小学全面铺开。美术新课程标准也随之推广开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广大中学美术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突破现行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局限,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美术课程资源。

1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并利用好美术教材

课程资源开发不只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作为中学美术教师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美术教师不能只以课堂的课本为主,还要面对课堂以外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

中学美术教材是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把美术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与补充。实际上,学科专家对中学美术教材的开发只是做出普遍性的假设,最终需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相应资源的开发,即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内化和建构,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形成经验、建构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关于美术教材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科书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自1986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即“一纲多本”的原则以来,我国中学美术教科书的建设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各地区相继出版的教科书多达十几套。这些教科书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不同美术思路。

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中学美术教材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简明地反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美术教育内容,并能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建议,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提高综合美术素养。

2开发并利用地方特色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资源

2.1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美术课程资源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中学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发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构造地方或学校的中学美术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美术课程应该要有地方特色,如历史古城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现代城市则可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广场、青少年宫、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旅游景区可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来开发课程。在同一地区,城市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而农村及民族地区学校则可利用本地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如剪纸、年画、泥塑、湘西苗族银饰、刺绣、蜡染、挫花、傩面雕刻、土家织锦、凤凰纸扎等具有浓郁传统的乡土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各地的学校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自己的美术与教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的地域优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将校园、教室等场地作为美术课程资源之一,如利用学校建筑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寝室、操场、美术教室等处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显著位置安置著名教育家的雕像等形式,发动教师与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艺术角”、“才艺展示”等栏目,创造可观赏且受审美熏陶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促进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成长。

2.2积极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学乡土教育课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自然、社会的大课堂拓展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传统壁画、历史古迹、博物馆、美术馆等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感受、获取相关的美术信息。其次,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拓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04页)公园、路段、社区等环境中的美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强烈愿望,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的设计草图或制作模型来解决问题,或为公共设施设计标志,给各种社会活动制作宣传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域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美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和自然资源,例如雕塑、壁画、岩画、宗教建筑、园林、名宅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可开发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些课程在传播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文化底蕴、培养文化认同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有的初中开设了“剪纸”课,把本土传统手工艺引入课堂,甚至聘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古老的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美术教育现代化可以凭借的资源。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美术教师在中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同时改变以往狭隘的美术学科观念。所以,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与联系,又要体现出中学美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中学美术教师一定要从理论上认识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步骤与利用方式,同时,还应进一步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中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本文为2014年吉首大学师范教育综合改革课程建设委托项目《中学美术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14JSUKC02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明华.阳光・雨露・清风――感悟新课标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建设 [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2] 范向军.对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

[3] 谢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林钰源.艺术考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三备两磨 文化价值 多元评价

2013年12月,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历时10天,主要内容是基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课例研究。按照研修要求,参训教师共分成6个研修小组,每组13人。整个研训活动按照“确定研究计划――备课(裸备)――一次探讨磨课――二次备课――二次探讨磨课――制定观课量表――课堂实录――总结反馈”的模式进行。本次研修是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次集中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就热点问题针对具体课例进行打磨,以配合山东省暑期初中美术教师远程研修,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课例资源。

过程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本次研修中,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组确定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两个研究问题:(1)处理好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一要解决单纯的强调技能、技巧学习,忽视美术的人文性;二要解决过于强调文化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科本位的现象。(2)探索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单一和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两个问题,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目标:(1)使学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在文化情境中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2)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通过积极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激发创造,体验成功,彰显个性,促进发展。

过程二:确定研究课题

依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壶中日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磨课课题。

《壶中日月》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这一课属于文化含量较高的课型,散发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课标》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教学设计中,立足于解决研究问题,我们既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在情境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又要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渗透人文色彩,引导学生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创意表达的意愿,展开造型表现活动。另外,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也是本课的一项研究任务,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针对本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发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评价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和有效落实。

过程三:同伴互助,共同打磨

课例经过了授课人的三次备课和研修组成员两次合作打磨,俗称“三备两磨”,最终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例。本次研修中,笔者承担了这一课例的授课任务。

1.迷茫的“一磨”

一个好的课例需要精心打磨。基于问题的研究,在“一磨”过程中,同伴们对我的“一备”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分析学情。课前对学生情况准确细致的分析了解,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在课前更好地了解学情,老师们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如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课前做一个学前问卷等等,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情。

(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作为总则,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位。

(3)细化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要“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中,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单纯学会用泥塑的方法制作一把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文化认知、材料感知、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创作出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装饰新颖的壶。

经过团队的精心推敲,调整后的“二备”教案相对“一备”要合理了许多。但是具体实施效果怎样,一切在迷茫和期待中。因此根据“二备”我们组织了一次试讲,研修组成员观课。每位观课成员分别被安排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记录。比如,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观察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等;课后,我们对这些记录进行汇集和认真地分析总结,以便为进一步的磨课做更充分的准备。

2.黎明前的“二磨”

“一磨”后,通过对各个观察成员记录的总结分析,我们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对研究问题和目标也更加清晰。针对存在的问题,各观察成员分别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内容确定了更明确的策略和目标:

(1)情境创设比说猜想重要。万事开头难,一个新课的导入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这个课题的导入环节,很多老师通过对材料的触摸,猜猜是什么等方法导入课堂,但这种导入不能体现出在文化情境中学习这一理念。针对这一问题,研修组成员建议增加一些文化的元素,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办法。如现场泡茶、沏茶,在沏茶、泡茶的过程中,体会茶艺的韵味;播放茶艺表演、茶道表演;通过布置教室的环境营造气氛;在服装上要跟茶文化相关,再配上古琴背景音乐等等。无论何种建议,其目的都是创设一种浓厚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炼概括比贪多重要。由于中国壶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壶文化的欣赏和知识的传授如果占用太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作业质量;毕竟是在造型表现领域而不是欣赏课。为此,研修组成员也给出了好多建议,比如:可以根据历史的发展,追踪壶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欣赏各个时期的壶作品时,利用比较的手法概括出各个时期制壶的审美特点,如古朴之美、典雅之美、时尚简练之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引领把壶文化的历史贯穿一遍,这样就对各个时期的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引申出壶中精品――紫砂壶。之后,再引导学生认识壶的结构,为下面学生制作做好铺垫。同时,要准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一把好壶的造型要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独具美感而无累赘之处。有了这个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制作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创作目标。

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是境界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文化的厚度,创设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文化情境,多维度的感知文化魅力;或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引领,进行文化、历史的脉络传承;寻找壶与相关美术作品的联系,拓展人文视野,以此解读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与此同时,通过挖掘壶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明确艺术与生活、与文化、与自然间的关系。

(3)体验比说教重要。在陶艺技法的学习掌握中,一开始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用一张图片总结了陶艺的三种技法,但这种方法比较间接,学生接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改用让学生直接动手体验,先自己动手做最简单的尝试,如搓泥条、压泥板、盘泥条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发现原来技法并不难掌握,增强了自信心的同时,学生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迅速突破了这个环节的教学难点。紧跟着下一环节,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搓出来的泥条可以用在壶的什么地方,压出来的泥板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茶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装饰?这样学生有了体验了的过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从后续的作业效果看,这些方法和策略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特色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近年来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定,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一课题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用“爬格子”方法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评价和激励方式。所谓的“爬格子”,就是每个组一个跑道,用一种颜色的纸片代替,如果回答问题积极准确就可以上升一格。由于本课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用“爬格子”的方法对学习过程即时评价,即直观又实用,一目了然,学习相对积极的小组胜券在握,相对落后的小组摩拳擦掌,大大地增强了学习效率。

(2)利用“小组作业自评量表”进行终结性评价。“自评量表”的内容不但包括构思创意、制作方法、造型美化等造型活动方面的要求,也包含小组合作学习、自评陈述等学习表现方面的要求,通过自评表,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知识技能掌握、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3)六个评价视角的确定。六个评价视角是作为教师整体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和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一个有力参照。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和学习,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评价视角:第一,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状态做出的评价;第二,针对学生互动(合作・竞争)做出的评价;第三,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的评价;第四,针对学生作业・作品的评价;第五,针对学生情感、意志的评价;第六,针对学生的发表过程的评价。有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积极有效,必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充满趣味,学习效果也会有一个更好的保证。

本次研修磨课历时10天,通过同伴互助的“三备两磨”,我们最终完成了最初确定的两个研究问题,并呈现一个比较理想的课例。在这个课例中,我们探索了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中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个很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本次研修,我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节课的财富,更是从教学方法到理念的一个质的提升。思维只有碰撞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尽管锤炼课的过程是汗水与泪水并存、观点与观念争锋,但因为有了同伴的真诚互助和交流,研修磨课过程中所有的困难都不是无助的。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为课堂交锋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篇10

关键词:幼儿;图画教学;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54-02

幼儿教学中的图画是指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包括培养幼儿进行绘画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图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笔者将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称之为幼儿图画教学。研究表明,幼儿图画教学是幼儿形象思维产生和发展极其重要的途径,其有效实施可为幼儿未来整个人生的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幼儿阶段形象思维的基础如何,决定其将来的思维程度如何。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基本上是形象思维,而图画教学是靠形象思维和幼儿视觉冲击进行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常常对幼儿大脑及其活动特性产生没有充分认识,从而没有自觉地采取图画教学这一积极的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孩子思维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3~6岁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用各种已经认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创造图形图像的活动来进行思维。虽然幼儿这些内在的思维活动还远远构不成思维定式或模型,但是图像通过他们的视觉神经进行传输,从而进入大脑进行组合,最终使其思维显现出了创意性和随意性这样的形象思维特征。对此,有研究者已经指出,幼儿的创意思维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美术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1]157。从外部看,这些创意性和随意性似乎天马行空,且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然而这正是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标志。可见,图画教学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科学认识已为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充分反映。仔细研究《指南》,可以发现其中的五大领域都含有图画教学的内容,以下选择较为明显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一、艺术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幼儿图画教学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很广泛,美术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所以笔者以美术为例进行讨论。近年来,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学校对特长生倍加关照,在此背景,幼儿美术教育纷繁芜杂,各种培训班粉墨登场。对此现象,研究者们的看法各说不一。有的人认为,让孩子从小学画画,可以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提升艺术修养;有的人却担心,中国式绘画教学重技法重临摹,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来对待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及其思维呢?对此,《指南》的科学态度是鲜明的,教学实践要求是实际的。例如,它根据幼儿教学实践,从科学的高度,对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图画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艺术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该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在3~4岁时要能用笔涂涂画画,4~5岁时能沿边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且边线吻合,5~6岁时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等。此外,相关的要求还体现于“表现与创造”这一艺术培养目标中,它要求幼儿应该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具体就是:3~4岁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4~5岁的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可见,《指南》是重视幼儿思维发生规律,重视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的。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指南》在教育建议中,要求整个教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协调性。例如,要为幼儿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其实,《指南》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途径是很详细,也是很科学的。幼儿图画教学就是要充分运用好美术教育这一平台,融入各种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以美术为代表的图画教学活动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通过形象活动,激发、维持和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幼儿最初的探究活动中,在信息整理和处理方面,其大脑往往是主动的。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极为集中而富有创意的,这就是为什么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活动常常作为幼儿所使用的记录手段的原因。而且,科学表明,幼儿这一认识过程主要发生于右脑,“三岁幼儿脑细胞组织形成约70%左右,左脑还未定型,而所有的认识活动都主要以右脑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为主,即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3]111这就是幼儿图画教学的脑科学依据。根据幼儿这一思维发生规律,就可以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了。例如,让幼儿用线条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用符号记录天气变化。此时,虽然他们画出的图像可能很简单,但却能生动地描绘所观察的景象,而不断重复和训练这些内容,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和强化幼儿不断观察和不断探索的右脑思维。

第二,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学活动,能让幼儿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最终塑造一种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思维能力。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图画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它或者能把枯燥、深奥的知识变成具体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创作活动,或者使很难理解和说清的经验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创作,从而使幼儿头脑中的感性知识得以积淀。例如,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名为《大树爷爷换新衣》的主题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各种大树,收集许多不同大树的图片、照片,然后让幼儿根据各种大树形态的差异,以及树干的粗细大小,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大树的衣服。其次,让幼儿进行创作,把撕碎的各种彩纸想象成大树不同的美丽的衣服,粘贴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由于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符合图画教学的规律,因而其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常常被许多幼儿园广泛使用。从思维的角度看,这些活动是符合幼儿形成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科学规律的,即: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感性材料,并以绘画等形式激发头脑中的思维神经,这些脑神经又传递着孩子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最后通过各种表情神态或语言表达出脑活动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还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愉悦或惊奇的情绪。

总之,图画教学方式不但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让孩子将内在的灵感用外在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力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二、科学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在《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图画教学内容不少。例如,“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学建议。该建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幼儿的探索与发现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训练幼儿能够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等活动。《指南》之所以做出这样详细的建议,其内在的根据就是基于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即:在这样的图画教学中,当不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时,其实就是在通过图画式的记录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性观察,以便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起来,科学领域图画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将图画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为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科学基础。所谓的科学性,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的形象,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所谓艺术性,如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从而使幼儿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等。《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有着如此丰富的图画教学内容,一些人不太理解,常常认为图画教学仅存在于艺术教学活动中,与科学无关。这一误解的原因在于,在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出现的,所以它不太容易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注意,也就不太注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但事实上,图画教学活动常常是两者结合的活动。例如,在给孩子们组织《拉手风琴》这一美工活动时,首先,孩子是被这个奇怪的箱子吸引的,然后老师告诉孩子说“这是手风琴”。这里,老师的“告诉”,属于科学知识的内容。其次,当老师一拉一合进行演示时,由于产生气流,于是琴键就发出了声音,从而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这里,当教师进一步展示出拉、合的优美动作时,孩子们被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所吸引,产生好奇心,觉得很神奇,大脑活跃起来了,于是欢呼起来了。这一的教学活动其实是顺应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是将科学与艺术也结合起来了。这样,孩子头脑中的形象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知识,这无疑为孩子未来的科学理性思维打下了基础。

第二,激发幼儿对形象的心理情趣,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美国的艾略特・W・艾斯纳在《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指出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做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4]331这话当然有其局限性,但它亦表明了一点,在幼儿教学中,当把美术与科学进行整合时,应当以美术为主线,把科学知识融于艺术中。换句话说,要以科学的探究来丰富美术活动内容,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增添科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某一幼儿园在策划一个叫《有趣的竹子》的教案时,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规律。首先,它很好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即引导幼儿根据竹子、竹叶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其次,明确竹子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竹叶的变化作为教学内容,策划熊猫吃竹子的情景,让这种情景再现于幼儿的头脑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总之,在科学领域中,也可以运用图画教学,即:以美术活动为依托,以美术表达为手段,把幼儿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进行艺术再现,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形象思维内容。

三、幼儿图画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上述以《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旨在阐明幼儿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形象事物,通过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达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目的,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对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要把握图画教学的宗旨,即一切为了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着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二是,对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要尽可能的支持和保护,要积极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三是,要积极引导幼儿的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并且提供宽松的作画环境,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第二,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识到图画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图画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图画不但能让课堂简单有序,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游戏内容的材料,能创造良好而多彩的幼儿学习环境。不过,此方面还要注意的是,要正确选择图画教学内容,且图画应当新颖别致。二是,综合应用多领域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科学与艺术要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幼儿对生活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让他们能够看懂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三是,因材施教,分段教学,即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根据《指南》,在语言领域进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教学实践时,对于3~4岁幼儿,只要他们能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于4~5岁的幼儿,则是要培养他们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对于5~6岁的幼儿,则是要达到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参考文献:

[1]汤丹.论创意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前教育,2012,(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