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05:4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观察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观察教案

篇1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关键阶段,为切实抓好这一阶段工作,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要求

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查找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教育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为整改落实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围绕征求意见建议,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四大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建议

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机关工作的意见建议,问计于民,求智于民,真诚接受群众监督。

1、征求意见的主要内容。征求意见始终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教育创新能力这一主题进行,重点就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服务大局、工作能力、服务基层、政绩观、党性党风党纪等7个方面征求意见建议。

2、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1)社会各界;(2)各级各类学校;(3)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联系人:两代表一委员180人,行风监督员10人;(4)局机关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

3、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

(1)书面征求意见。5月中旬,以征求意见函的形式向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联系人书面征询意见建议;

(2)民主恳谈会。5月下旬,召开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

(3)专题调研听取意见。结合课题调研,对基层师生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

(4)个别访谈。局领导班子成员找各科室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主动听取意见。

4、意见建议的汇总梳理。整个征求意见建议的具体工作由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6月初,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分类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会议主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教育创新能力这一主线,认真总结和反思局领导班子的工作实践。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列席会议。同时,邀请县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组和督查组的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2)会议准备。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进一步沟通思想、征求意见、查找问题。班子成员要针对意见建议和自身实际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3)会议时间。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6月中旬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要谈思想、谈认识,找差距,谈措施。

(三)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6月17日前,机关及直属单位支部(总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围绕“三查三看”(查大节,看党性观念强不强;查小节,看个人形象好不好;查细节,看工作质量高不高),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组织生活会记录6月20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报告的内容。对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并结合意见建议和局领导班子生活会情况,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同时结合2009年工作思路,确定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2、报告撰写工作由陈乃青局长主持,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撰写。

3、报告初稿形成后,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

4、直属支部(总支)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6月30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五)组织群众评议

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

1、评议对象。原则上与征求意见建议对象一致。

2、评议内容。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主要依据,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否深刻、查找的问题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透彻、发展思路是否清晰、工作措施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

3、评议方式。(1)召开社会各界、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的评议会,集中听取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2)向各级各类学校发放意见征求函,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

4、根据评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7月5日前,分析检查报告报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篇2

论文关键词:公安部,现场勘查考核,公安院校教学,改进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安工作中错案和疑案的产生都与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关系到检察院是否退卷、能否正常起诉。为了保证现场勘查工作在公安部门得到重视,勘查质量得到保障,公安部召开了《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提出了公安机关在侦查办案的过程当中应当落实“现场必须勘查、质量必须保证、鉴定必须准确”的工作目标[1]。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也为了推进现场勘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施,公安部连续几年举行了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考核,考核对象为从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公安局随机抽取的两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和人员。不但对现场勘查工作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而且对现场勘查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和技术规范进行统一。考核是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查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公安院校的现场勘查教学工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现场勘查的课程结构主要包括[2]现场勘查总论、现场指挥、现场访问、现场勘验和现场紧急措施实施、现场分析和现场重建、现场勘查

记录的制作以及各类案件现场的勘查。其中的各类案件现场勘查是在对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当中见的几类刑事案件开展的现场勘查工作。

一、现场勘查指挥环节的教学内容改进

现场勘查指挥是现场勘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因为在公安机关的现场勘查工作当中,实施勘查指挥的指挥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领导,不但熟悉刑事侦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对公安机关其他的业务部门也是内行,通晓治安、交管等其他部门的业务,能够根据案情果断采取适当的侦查措施。临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公安工作的督导能力是对现场勘查指挥员的基本要求。同时,一个合格的指挥人员还应当具备依法办案的程序意识、诉讼当中的证据意识和在情报信息主导侦查背景下的信息化意识。

公安院校的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当中,一是做不到对公安机关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重点的全面把握,二是対警力的调配没有来自一线长期工作的直接感知。弥补这些缺陷,仅仅依靠在基层一年两年的调研或者见习是做不到的,只有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请一线的公安指挥员在课程教学将要结束时到学校,开展警学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场访问的环节

现场访问是在案件发生后,在犯罪现场周围开展的及时调查工作,是调查询问这种侦查措施在现场勘查环节的应用。现场访问主要把握几个环节:一是调查对象的选择,二是访问的技巧,三是与被访问对象的沟通。现场访问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使用标准的访问笔录用纸,字迹必须清晰、易于辨认。在记录当中必须有被访问对象的确认语言“以上笔录我看过,与我说的相符”,在访问记录的正文之间与确认语言之间不留空白。笔录应当使用规范化的语言,用词应当采用标准的书面用语,排除地方性语言和方言俗语的影响,在改动的部分、数字和签名等处都应当有被访问对象捺印的手印。

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施现场访问的人员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全面。因为案件的场景是教师设计而成,对现场访问过程当中的被访问人员总是难以安排到位。对学生而言,语言和文字应用的基本功比较差,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也做不到与侦查结合,现场访问必须从侦查的角度出发选择被访问对象,排除被不符合标准的访问对象,更不能丢掉关键的证人。法律程序方面现场《询问通知书》、《证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关键文书的使用没有重视,这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意识问题。

三、现场勘验和现场紧急措施实施方面的改进

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场勘查技术由传统的痕迹、文件等痕迹物证的提取勘验发展到对生物检材、微量物证、空间信息的综合利用。检验鉴定也有对痕迹物证的单一检验发展到对全面检验鉴定关联应用的观念转变。现场信息由简单利用发展成为多元利用,综合利用。这些转变应当在反映到公安院校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逐步的渗透。现场的痕迹物证,首先必须做到全面、正确的发现、提取和检验。已经提取的现场要考虑现有的刑事技术有哪些可以对其进行检验。第二,现场的痕迹物证,不能想当然的进行分析,现场勘验人员是首先是一个信息接受的载体,全面接受案件现场的一切信息。这个过程是被动的、独立的。但是在接受信息的过程当中,又必须的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考虑现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三对现场出现的痕迹物证要客观分析出现的是否正常,从反常现象当中去寻找案件现场隐含的信息。不能想当然的做事。第四重视现场的空间信息,特别是在现场周围曾经出现过的无线电信号、气味和视频监控的内容等传统的技术手段不包含的内容。对手机通话记录的使用、通信基站的信息碰撞、ATM提款机上的视频采集等都是空间信息采集的重要内容。

现场勘查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侦查和刑事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侦查工作来推动现场勘查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及时调整,现场勘查的结果和内容及时向侦查人员进行通报,使侦查人员在现场访问时掌握更多的线索和依据,从而及时的对访问对象和访问重点进行调整。

现场勘查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杀人案件和盗窃案件,原因在于盗窃案件在公安机关接报的案件当中占最大的比例,对盗窃案件的侦查破案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公安机关在群众当中的威信。杀人案件是性质最严重的一种刑事犯罪,对现场勘查的质量要求最高,最严格。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当中,要根据公安机关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盗窃案件勘查的教学当中,首先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除了重视盗窃案件的意义以外,还应当从思想上克服见怪不怪的麻痹心理,盗窃案件串并案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要求在现场勘查的学习当中重视对现场物证的总结归纳,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从不同地区的不同案件当中寻找共同点,进行串并案。还应注意和重视归纳不同案件之间的共性,尤其是作案习惯这种抽象的共性。这才是真正负责的现场勘查。杀人案件勘查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要结合自己学到的法医学基础知识、刑事技术知识综合利用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要有对物证多重利用、全面分析的意识。还有扎实的刑侦基础知识,重视物证现场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虑到侦查破案对物证的线索要求,考虑到采取侦查措施时对物证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在将来刑事诉讼过程当中对证据的要求。现场痕迹的发现提取要考虑全面,视学习为实战,由单纯的对传统的痕迹物证的提取发现到对生物物证、微量物证和电子信息的综合考虑。学习当中对物证的登记要全面,包装必须科学,提取物证的过程必须合法。尤其是对于易腐、有毒和传染性生物物证等特殊检材要重视对勘查人员的保护,养成现场勘查过程中的良好习惯。重视物证现场分析的水平和能力,通过现场勘查科目的学习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公安业务素质和侦查破案的综合能力。

侦查措施的运用是现场勘查学习当中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侦查措施包括了现场勘查过程当中的现场紧急措施的采取和应用。侦查措施的采取必须因现场勘查而异,必须因案而异。充分重视网监技术、行动技术、刑事技术和视频监控等手段的综合使用。由于当前公安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去向存在不确定性,在教学当中既要考虑到侦查工作的保密性,还要尽可能的给学生讲述,不必要求在学习当中对各种技术侦查手段的原理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但是要求学生在脑海里有这些侦查手段的种类概念,在工作当中能灵活的加以运用即可。

四、现场分析和现场重建

现场分析是在现场勘查基本结束时临场举行的首次案情分析会[3]。为了现场勘查的方便,根据刑事侦查的需要,将现场勘查的目的分解为15项问题,只要回答了这些问题,现场勘查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但是现场分析的结论做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要发散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个体特征和背景的分析更是现场分析的重点,是在侦查过程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场勘查过程当中勘查见证人的邀请是法律对现场勘查过程和侦查过程的监督。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规定的履行法律手续,保证程序合法、文书规范和内容准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贵在养成,依法办案的信念必须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加以贯彻。

现场重建是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位置、状态、相互关系的考察分析,以及对物证的实验室检验结论和其他信息的利用,结合所获得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的加以抽象、形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点和条件的一项侦查活动。[4]在这个概念当中,已经阐明了几个要点:第一,现场重建的基础是现场的一切痕迹物证、与之相关的科学结论和其他相关信息,第二,现场重建的目的是模拟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的发生。现场重建的工作在重大疑难案件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督促工作人员认识犯罪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识别犯罪现场上的假象。在教学当中开展现场重建,可以让学生综合所学习的各个学科和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刑事犯罪发案过程中各种痕迹物证的产生、迁移和变化。养成在现场勘查的过程当中对痕迹物证和物品定状态、定位置、定方位的习惯。对现场上不符合常规增加或者减少的物品探究原因,避免现场勘查中可能出现的遗漏。

五、现场勘查记录的制作和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使用

在实地勘验的过程中,将犯罪现场上一切与犯罪有关的客观情况和勘验情况,用文字、绘图、照相、录像、录音等方法记录、制作而形成的所有文书或视听资料,统称为现场勘查记录。

在这个环节当中,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电脑的发展使得人们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下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写的文字和汇报当中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其次在才能是制作笔录当中的装订格式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描述条理清楚和记录内容完善。现场勘查笔录、绘制现场图和现场照相(包含现场录像)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记录痕迹物证的一致可以表明记录人员的程序意识、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这种意识必须在学习当中一点一滴进行培养。

现场勘查信息系统是公安部花了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起来的,这个系统的使用对提高现场勘查质量、规范现场勘查行为、提高现场勘查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金盾网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侦查模式转变,提高现场信息的利用率、增强侦查破案的能力有重要意义。现场物证的管理能力提高也离不开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科学预警和实现打防并举的公安管理模式同样也离不开这个系统。

在校学生电脑的操作能力普遍比较好,与电脑相关的知识接受很快。这些是深入推广这个系统的有力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录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因为任何信息系统要想很好的发挥作用,信息的比对和综合的基础就是信息之间的可比条件。因此对于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的练习重点就应该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在校期间就应该对学生的网上比对能力开始培养,网上比对意识也必须树立。

参考文献】

1. 2006年9月26日公安部《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2.高春兴苑军辉邹容合,《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公安部教育局编,《刑事侦查学教程》,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5月第1版,2004年2月第9次印刷),第86页。

篇3

关键词: 备课了解学情

写教案是上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新教材更关注人本教育,所以在挖掘教材之后,备课更主要还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

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爱好、兴趣、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程度,渴望得到此知识的欲望大小。

然后,在教材、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包括问题的导入,问题的分析,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设计,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同等重要,更是相辅相成。但都取决与学情。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管理者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齐全,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其实,写教案决不等于备课,备课也决不仅仅包括写教案。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教法和学法)。其实,这只是狭义的备课。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身备课,它以教学为核心,向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又包括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要重新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要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变“以教论学”为“以学定教”,使教案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案。

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几乎是最难的科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更主要的是兴趣不浓的学生多,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先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设计学法。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呢?

《Go For it》这套英语教材似于学生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与农村学生生活还有相当距离,我认为是“英语习得”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只是课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完成如此内容杂、知识点多、难度大的教材内容呢?

记得有一次,我在第一个班上八年级英语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没有学生能说出自己的“trip”,经过我汉语和英语的反复解说,最后才有几名学生说了自己的外出活动和感受。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郊游和外出旅游,发言的学生也是鼓起勇气说了自己的上街购物和自己随父母串亲戚的经历。后来我还了解到,那些同学当时生怕被人笑话。所以这节课后来的内容只能照本宣科,本来安排的写作训练“My Trip”也只能改为教材内容的改写: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短文。而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当我说今天要来了解一位朋友的郊游时,下面就有学生窃窃私语,我想他们也在议论自己没有郊游吧,当我正要照本宣科的时候,班里平时爱发言的一男生举手,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班里同学都喜欢郊游,前几周他们一帮还骑自行车去“白雀寺 ”,在家住那儿的同学的家长带领下还爬山、野餐、照相,他们玩得开心极了。这不正是How was your trip?的内容吗,我就趁机再问,谁还想说说自己的郊游,于是,争先恐后的发言就开始了。有说去华山的,也有说去野生动物园的,还有去法门寺的,等等。后来我引导他们学习课本内容以扩大描述郊游的词汇,最后顺理成章的进行了原定的写作训练“My trip”。 因为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所以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率高,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学生情况竟然大不相同,更何况同一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兴趣、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是上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即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话题,教学要教到学生的心上。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天地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面对七十多个人的班级,我们该怎么去了解学生?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关注学情更是我们科学施教的重要保证。我们说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便是认识到“儿童”的存在,认识到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意味着一种学情。

如果教师没有尽全力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没有针对学情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如何保证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方法呢?如果教师不能切实地关注学情,不能做到“对症下药”,甚至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教学预案,那么,教学活动极有可能落得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尊重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等等,又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呢?舍弃学情,不关注学情,教学便没有了“抓手”,由此,再多再好的理念和口号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沦为无的放矢。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的实效。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学情调查就在我们身边,关注学情的理念可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一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时刻都在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洞悉学生的真实需要。试想,一面是一群频频点头、面带微笑、听得十分入神的学生,一面是一群目光呆滞、神情木然甚至鼾声如雷的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要有所不同的“作为”――对待前者必然大加赞赏“乘胜追击”,对待后者也不可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其实就是关注学情。

观察、倾听、询问、问卷都是了解学情的方法。上课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否有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平时观察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能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彼此支持、没有对抗和拒绝;提问时观察学生的认知状态,学生是不是在动脑筋,进行深度思考;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学习在真正进行。

教师要学会倾听去了解学生。课余要有意无意地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言谈,询问他们的家庭、学习、生活、喜好、困难,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与他们交流学习方法,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可以请他们帮忙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请他们为我们出主意解决困难,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情。

对于每一级学生,开学能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学习方法,知识的难易程度等。

说到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在这里面对面地交换信息和情感,其间所显示出的学情是最为鲜活的。只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进而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关注学情就不再遥远。

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了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课后,有人发现他上课没有教案。在提出疑问后,这位特级教师回答道:“虽然这节课我没有写教案,但为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生。”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以毕生的精力,全部的观察力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为学生的发展而施教。

参考文献

篇4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如何让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中的小主人等等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

一、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1.幼儿的涂鸦现象

在美术活动中,往往有很多幼儿出现乱涂乱画的现象,一张白纸发下去,没几分钟就涂满了,这样的情况在小班幼儿的身边普遍发生。然而,小班幼儿的绘画正处在涂鸦状态,因为他们的观察和绘画能力都很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看明白,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才能挖掘出宝宝“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更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从而可以对他所描绘的“作品”进行补充,提高对“作品”的要求。

2.幼儿不肯动手画画

活动中不难发现,有个别幼儿对绘画似乎不感兴趣。然而,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幼儿不是少了兴趣,而是缺乏自信。在同一阶段的幼儿,绘画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在活动中就缺乏自信,教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在活动中重点指导,降低对孩子作画的要求,在一旁提示和指导、鼓励和表扬、保护他的自尊,培养他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同一块区域出现乱七八糟的色彩

成人的世界里,对于看待事物的颜色单一,像香蕉是黄的、苹果是红的等,然而在孩子的眼中,色彩却是丰富多彩的。保护孩子对色彩的选择,教师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对色彩的运用。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色彩,孩子在涂法上面,只是缺少一些手段,教师可以将多种涂色的方法传递给幼儿,保留幼儿喜欢的色彩,保留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作品在喜欢的颜色上,变得更精彩。

4.模仿老师、身边的幼儿

美术活动中,有很多幼儿会经常模仿老师或者是身边幼儿的作品,去描绘自己的作品,对于这种现象,我想说的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尤其重要的。

二、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1.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观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观察的对象,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如:教幼儿画“蝴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特征后,又让幼儿欣赏不同颜色的蝴蝶在空中飞旋、在花瓣上休息、在花丛中嬉戏等不同姿态。教学时,根据教学上的难点,重点示范某一部分,启发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蝴蝶,从颜色、动态、数量、构图上引导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不同的效果。

其次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机,随时随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对象。有一次户外活动,有一位幼儿发现地上有很多蚂蚁在搬运东西,大喊:“哇,快来看,地上有蚂蚁耶。”顿时,所有的幼儿都产生了好奇心,都跑过去看。借此机会,我马上去科学室借了放大镜,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颜色和蚂蚁不同的活动状态。下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正好要求幼儿用西瓜子拼贴蚂蚁,这为活动垫下了很好的课前准备。

2.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发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在一次公开课美术活动《拼拼贴贴》中,我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教案一:教师:“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

幼儿:小兔子

教案二:教师:“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它会去找谁做好朋友呢?

幼儿:圆形、三角形、梯形……

教师:“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会变出什么呢?请幼儿大胆动手尝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拼贴方法,达到不同的拼贴效果。

幼儿:太阳花、毛毛虫、人……

教师在设计教案一中,以框框的形式,局限了大部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导致幼儿在操作时,去模仿教师的作品,能力弱的幼儿去模仿周围幼儿的作品。然后教案二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想象,动手尝试,动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5

关健词 学案导学 中考复习 思维训练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学案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运用“导学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即学习知识的过程)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中考化学复习时如何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呢?

一、 在中考化学复习中,学案导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每节课的导学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下预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到了。

二、学案导学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

思维是智力核心,教育竞争就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而要注意导学学案注重诱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案设置的“预习”,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创设的种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桥。在“导学导练”的过程中,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去探究、去认识,起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并进行信息加工,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并自主组建新的知识结构。

三、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眼睛盯住教材的缝隙,编制导学学案时,应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首先要发挥化学学科本身所固有的长处——趣味性,调动学生阅读教材的热情,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在编写学案时,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如在设计《分子》学案时,我就设计了“分子大还是原子大”这样一个教材中并未出现的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阅读教材不细,理解不深不透,就会象“哥哥大还是弟弟大”一样难以回答。

四、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设置恰当的情境(煽情),掌握好演示实验的最佳时机,当学生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进行观察,观察后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如此、满足的、成功的感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要细、描述要准;其次应当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将小组每个成员的观察结果进行综合。第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要实事求是,不想当然、不盲从、不受书本的影响,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如观察氢气火焰的颜色时,看到的明明是黄色火焰,但有些学生受教材结论的影响,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淡蓝色!第三,要适时地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不明显的现象放大、将稍纵即逝的现象用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再现”出来,加深印象。

五、学案导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由于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抽象性比其它学科更为突出,且受学生形象思维层面和能力的限制,对观察到的现象往往囫囵吞枣,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这些现象,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并进而发现更多更新的知识。在设计学案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要循序渐进地设立一个个台阶,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走上去;对那些与教材描述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实验现象,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通过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讨论,找出原因,并尽量再设计新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以实验形成一条明确的学习主线,学生沿着这条主线去探究、去发现、去更新知识。如为了让学生真切地看到氢气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显然不行,为此我设计的学案中就及时地提出了问题思考,征集改进的方法。

“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篇6

“磨”听起来就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但我却在这次磨课中收获颇丰,而且越“磨”越轻松,越“磨”越自信。在本次的磨课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我将结合本次教学过程中地球仪的选择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片段一:

磨课重要的一环就是磨教案,本次活动教案确定后,我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教。第二环节是看一看,认识地球的面貌

1、出示地球仪,感知地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

我向科学老师借了个地球仪,也没多想,直接拿到课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是这样的:

师提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仔细的观察后,学生发言。

生1:我发现地球上有很多线?

生2:我发现地球上国家,和不同的形状?

师:是啊,这些国家都在陆地上,那地球上有哪些呢?

生1:有红色,粉红色,紫色。

生2:还有黑色。

我都不知道怎么接下来了,我想引导的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在这个地球仪上体现的一点都不明显。那么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无法落实了。课后我马上进行了反思,发现教具的选择不但对本节课没帮助,还给了学生错误的引导。于是我连忙联系科学老师,又重新选择地球仪。

片段二:

第二次,我要在另外一个班试教。这次我认为自己选择的地球仪应该没有问题了,地球仪是这样的:

上课了,我出示这个地球仪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地球仪,你发现它的形状、外表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的兴趣很浓厚,讨论得也很激烈,学生开始发言。

生1:我发现地球是圆的。

生2:地球上有很多小岛。

生3:地球上有很多线和海。

师马上追问:那海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地球上还有别的颜色吗?

生1: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还有白色。

师:你们知道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吗?

学生:高山、草原、海洋、沙漠等。

学生回答的都很精彩,上课的流程也很清晰流畅,本次试教后,磨课的老师们对本堂的教学都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但是总体还算不错。回到房间,我对这次试教重新进行了反思回顾。发现学生在观察地球仪时,虽然经过引导,学生能按照我的教学预设进行学习,但是引导时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且学生总是对自己的第一次发现印象比较的深刻,后来老师引导的部分,有个别学生印象不深。地球的地貌虽然是多姿多彩,但在光滑的地球仪上怎么体现呢?是不是该换个凹凸不平的地球仪?于是我又把自己的想法和磨课的老师进行商讨,她们都认为想法不错。于是我又联系科学老师,自己亲自跑到仪器室,果然让我找到了一个专门反应地球地形地貌的地球仪。

片段三:这次的地球仪是这样的:

1、出示地球仪,感知地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

学生通过眼睛看,小手摸,课堂学习气氛相当浓厚,积极性很高。

师:这是地球模型,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地球仪,你发现它的形状、外表有什么特征?

A、我发现地球是凹凸不平的。(是啊,地球上有很多的地貌,所以地球也是凹凸不平的)

B、地球是圆的。(地球虽然是圆圆的,但是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它的形状是球体)

C、地球表面有很多的颜色,(看)

师:你知道这些颜色代表什么吗?

生:绿色代表森林。(只代表森林吗?)

生:还有草原,还有牧场。

生:田野也是……

生:蓝色代表海洋。(还有补充吗?)

生:湖泊,河流,江水……

篇7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及学生的现状,预先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生成,但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预设”是“生成”的立足点,没有事先的“预设”,也就没有课堂中的“生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这一矛盾优势互补,有效整合,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的魅力。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生成的基础,离开了预设,生成无从谈起。

我在执教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的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尝试用磁铁去吸不同的材料(很多材料都是课前准备的,也有一部分来自幼儿),汇报交流了,我说:“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好吗?”

幼:磁铁能吸铁钉、大头针、回形针

师:其他组是否也都能吸呢?

幼儿齐说:都能。

师:还能吸什么呢?

幼:还能吸桌子铁的部分

幼:还能吸一元的硬币和五毛的硬币

……

幼:还能吸一毛的硬币。

我一愣,一元的硬币是镍,都能吸,五毛的有些行,有些不行,可是一毛的硬币都是铝做的,课前自己也试过了,都不行。于是我不假思索就否定了他:“不会吧,你自己搞错了吧?”话刚说出我就后悔了,应该让他验证一下。其他的孩子也都喊起来:不会的,不会的,一毛钱的硬币吸不住的,我们早就试过了!因此在我的教案中早就确定一毛的硬币属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一类物体。没想到他居然也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大声说:“一毛的硬币的确能吸,你们瞧!”他举起用磁铁吸住的一毛硬币的一霎那,我的尴尬使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怎么办?教师的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沉默几秒之后,我才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科学就是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谢谢这位小朋友!”我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拿起他的一毛硬币一看,原来是二五年新版的一角硬币,也是镍币,我还没在市面上看到过呢!看来我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啊。

在这个片段中,幼儿有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因为科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教师的设计意图看,只要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知道铁一类的物质能被磁铁吸引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教师的预设与学幼儿的探究出现了矛盾,根据教师的准备,一角硬币是肯定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此时如何处理?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让这位幼儿在大家面前验证。虽然最后的结果证明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我从幼儿那里懂得了:我们备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该备好学生;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幼儿什么都不知道!有时侯幼儿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钻研的不仅仅是教材,更应该好好钻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因为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过时了。在充分的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游仞有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充分的预设准备正是很好地处理生成性问题的前提。

二、生成是预设的提升

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常会生成一些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其中既有教师预设的成果,更多的是预料之外的“生成”,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这种意料之外的“生成”要比预定的、计划的更加生动、活泼、丰富。

科学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开放场,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有人非要解决另一个问题,这说明他们被更重要的问题所吸引,迫切希望先解决那个问题。这时如果转而引导幼儿围绕他们的问题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疏忽失误,很多是教师难以一一预测的,而成为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认知错误,用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加以点拨,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谈话,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交流。

在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我在让幼儿想办法比较叶子时,巡视发现他们的比较方法有很多,有的比较颜色的、有的比较形状的,还有比较大小。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摆弄自己的叶;有的认真地端详着,靠视觉分辨叶的大小、颜色;还有的组在量叶的宽窄以比较大小;更多的组则将几片叶子重叠起来进行排列……在汇报的时候有一小组提出了疑义:“老师如果我们在野外没有工具,那我们怎么观察呢?”对呀,这得想一个好办法。幼儿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用手比划,有的说用手去量,有的说捡些石头什么去量,有的说用指甲盖去量。幼儿的回答真叫老师惊喜。是的,科学课学习以来,幼儿已逐步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他们随时随地地进行观察,如果没有工具就要自己想办法去寻找身边的材料去观察比较。课堂紧紧抓住这一生成资源,鼓励幼儿向他学习,这要求我们正视这每时每刻不断生成的东西,渐渐地积累、改造和更新,从而建构起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也只有时时保持着“非预期”和“多种可能性”的意识。

三、预设与生成的整合

篇8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渠道是物理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物理教师必须做到:

1依“课标”扣“课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课程标准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2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物理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物理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3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物理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4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物理实用技术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物理实用技术教育,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结合点,加强物理实用技术教育是实现物理教学高效率的必要补充。

5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48-02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活动一般由备课(教案)、上课和说课三部分所组成,其中上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从广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活动又是由备课(教案)、上课、说课以及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且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这些因素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分析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课堂教学分析的一般概念和意义

简言之,课堂教学分析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诸种因素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给予分析。它是研究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对教研部门来说,通过课堂教学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制定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课堂教学分析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观察的重点和广度不同,因而在分析的方式上有不同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教师的个人分析和同行的评议分析两种方式。评议分析还可分为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分析和某项教学内容的专题分析。

(一)个人分析

个人分析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授课,在课后进行回顾和总结,也称作自我分析或教学反馈。个人分析主要把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落实情况、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及时总结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在教案的备注栏内记下反馈要点,指出哪些方面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反馈如何,课后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下阶段教学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样,教师不但能在课后查漏补缺,还能为自己得到一份可贵的教学资料,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个人分析毕竟是“一家之见”,并受到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理论素养等因素的限制,致使个人分析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往往使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和准确。

(二)评议分析

评议分析是指由同行之间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又叫全面分析。评议分析多应用于公开课和考核课。评议分析的主要内容有:课前,要研究教师的教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状况等。在教学过程中,看教师实践教学方案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体现怎样,教师素质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水平的发展怎么样,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后,要听该老师的说课和自我评议,组织同行评议,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等。

在进行评议分析时,具体步骤是:一般先由讲课人进行说课,说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包括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生的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及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等。之后,由评课人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标准,逐项展开分析讨论,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做好记录。最后,由评议主持人进行综合总结。由于同行们有着相似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因此,这种有准备的评议分析活动,往往是同行们的一次有意义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评议分析,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找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明确改进教学的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实际情况,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制定教学决策和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指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内容的单独观察和分析,又叫立项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参加评议分析的成员,事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评议计划,进行分工。

例如,对“卤素”一章中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课堂演示实验作专题分析,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实验前:①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②实验用品是否齐备,摆放在讲台上的位置是否合适、整洁,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实验过程中:①仪器的组装和拆卸的顺序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②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能否让大多数学生观察到;③有无对环境造成污染;④有无安排学生配合实验操作;有无给学生布置对实验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的问题,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简明;实验装置是否有改进,效果如何。

4.实验后,教师是否扼要归纳出本实验的教学要点,包括:①反应原理;②实验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气体验满方法;⑤实验注意事项。

三、课堂教学活动分析标准

(一)教案指标及分析标准

1.教学理念:是否体现新的教学观、实验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2.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

3.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是否难度适中,容量适当;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原理及学生认知规律;是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2)教学方法是否选择得当;是否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5.教案结构:是否格式规范、结构完整,可操作性强和可行性强;是否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化学符号、文字和图表是否工整规范。

(二)上课指标及分析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是否难度适中,容量适当。

3.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学过程是否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有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注重实验教学;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4.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是否通过朗读、思考、提问、讨论、综合、练习等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注意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实验教学:

(1)演示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富有美感;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时,是否能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形式进行教学。

(2)进行学生实验时,是否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明确实验安全守则、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等;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注意巡视指导;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实验结束后,是否扼要归纳出本实验的教学要点。

6.教师素质:

(1)态度是否亲切、自然、有亲和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2)口头表达是否清晰、准确;语言是否规范准确、生动有趣。

(3)板书内容和设计是否简明、合理、美观、实用性强。

(4)能否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7.教学效果:是否能全面、恰当地落实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说课指标及分析标准

1.教材分析:是否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意图、教材前后的联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全面;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

3.学生情况:是否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等。

4.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是否选择得当,富有启发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2)是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是否难度适中,容量恰当;是否反映最新发展观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运用了教学辅助手段;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4)教学整体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原理及学生认知规律;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阐明各环节的教学意图,并有理论依据。

6.教师语言素质: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字正腔圆、逻辑性强;是否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分析中,衡量教学中的优缺点,一般是从目的性、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实验性入手,其次再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得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知识五个层次水平的发展是否收到显著的效果。从性质上来看,课堂教学分析多属于定性评价范围。

【参考文献】

[1]唐 力.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一、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极不可取。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九年义务教育省编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胜。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下列设问:(1)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2)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例如,我县西双湖中学联系本乡地少人多,靠近县城的实际,改进生物课堂教学,结合植物学有关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花卉、食用菌栽培,蔬菜新品种引种。塑料大棚生产等实用技术教育,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他们的做法既促进了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是实现生物教学高效率的必要补充。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