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12:4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叮叮当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2、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用黄豆、树叶若干。
3、小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感知声音。
1、玩铁罐。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级里来了许多铁罐娃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做游戏吗?每人抱一个铁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玩铁罐。
二、交流讨论,了解声音。
1、讨论自己的探索过程。
师:刚才你是怎么和铁罐娃娃玩的?(有的单手摇、有的双手晃动、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滚动、还有的用脚踢……)
2、了解声音。
师:你在玩铁罐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或者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听辩声音。
⑴老师选出分别装着石块、沙子、米粒的铁罐。
师:在摇动时,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不一样)
⑵老师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辩。
师: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用哐啷哐啷来描述石块发出的声音,用滴沥滴沥描述米粒发出的声音,用沙啦描述沙子(发出的声音同时依次让幼儿猜猜看铁罐里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⑶教师小结。
师:原来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⑷摇动装着树叶的铁罐。
师:你听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听到)铁罐了有么有东西?(没有)教师打开铁罐,出示树叶,铁罐里装的什么?那为什么刚才你什么都没有听到呢?
⑸教师小结。
师:有的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师:你们用什么来听声音的?(耳朵)老师摇动装沙子的铁罐,请幼儿捂上耳朵听一听。师:沙啦的声音听得清楚吗?(不清楚)
四、游戏:谁的耳朵灵。
⑴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开音乐会,想请我们班耳朵最最灵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不想去?(想)
??小动物:小朋友,请你们戴好头饰,蒙住眼睛,竖起小耳朵。
⑵老师帮助小朋友戴好头饰。
师:我们可以学哪个小动物走路?(小猫)怎么样走?(轻轻地)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路?(脚步声音太响了,我们的耳朵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会走错路的)
篇2
【摘要】医学临床课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将病案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教学之中,通过选择典型病案,设置临床情景,将学生引入临床中,收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病案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较,有许多特色,尤其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教与学方面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儿科教学应用体会
病案教学是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组织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得出诊断及治疗措施等。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如何提高儿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从事临床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儿科教学中充分应用病案教学,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病案教学的方法
1.1 病案导入法这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在讲“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这个课之前,笔者先讲一个小故事:一家长带一9个月大的婴儿到我家去玩,我看到孩子,并未问病史,也未作体查,就对婴儿家长讲了一句“你小孩很可能有佝偻病,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家长听后很惊讶,说:“你凭什么讲我的小孩患有佝偻病呢?”。 带着家长的疑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佝偻病”这一儿童常见疾病。刚才这个案例中为什么我这么有把握呢,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枕秃”、“方颅”体征…,由此导入“佝偻病”课题,同时用投影仪展现佝偻病病例典型体征的几幅图片,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起来……
1.2病案讲授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对病案进行剖析,渐进式讲授。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结合病例讲解,逐个解决问题。另一种方式是展示典型病例,结合病例特点,逐渐展开,不断提出新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讲授“缺铁性贫血”这一儿科常见病时,笔者先给出一典型病例,设计第一个问题:“该病儿该作何诊断?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找到诊断依据,做出正确诊断;接下来设计第二个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检查手段;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该病患,你觉得她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预防;最后设计一问题:“对该患儿,应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由此介绍该病的治疗。这样层层提问,使学生具有比较清晰的学习思路,能较好地把握疾病的临床特点,同时,通过病例的逐层剖开,学生感受到如同自己在临床诊疗病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病案比较法 儿科的某些疾病特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同一系统的一些疾病,学生很容易混淆,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急性肺炎有时就不易鉴别,其中一个听诊的鉴别点是肺部闻及“可变的音”(支气管炎)和“较固定的中、细湿音”(肺炎),笔者在讲授两者区别时,常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病例的比较,很容易就抓住鉴别的关键,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把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还不容易遗忘。
1.4 病案回顾小结法在介绍系统疾病时,讲完一个疾病后,如果时间允许,笔者常利用课上5分钟时间进行小病例分析,以此对刚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对课堂上所讲内容掌握得更牢,收到很好的成效。
1.5 病案讨论法病案讨论法是儿科教学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的医学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有一套行之有效、相当规范的操作模式,成功培育出理论联系实践、临床思维能力强的优秀医学生。实施的方法如下:教师在理论课后即给予学生预选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重点解决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治疗原则、怎样解释临床出现的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争论。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自我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主持、引导、答疑和总结作用。笔者在儿科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对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在此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对教与学都有很好的促进。
2 病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备课充分,精选病例在病案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知儿科学的教学内容,领悟教学要求,围绕教学大纲,精心准备病例,应谙知病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结合病例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病例的收集要典型、有代表性,并且病例的篇幅大小应与教学时间相适应。笔者在这方面也有较深的体会,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中专和成人大专、本科几种层次,不同层次的病案教学,笔者会区别对待。如针对中专生普遍基础较差的特点,在进行病案教学时,笔者一般从最基础、最简单的病种、最典型的病例入手,如“小儿腹泻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等,其病情单一,较易与理论衔接,学生分析起来难度不大,较易把握,不会感觉太大压力而放弃;而对成人大专、本科层次的,学生多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基础,病案讨论时,笔者一般选择有一定难度,甚至有一定争议的病案,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1 设计问题要准确,富有启发 病案中提出的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 多提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能联系临床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易适当,又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 课堂引导是关键 病例分析时,教师课堂引导是关键,教师要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好引导作用,切忌包办代替,一定要留出让学生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点面结合启发引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各小组先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重点发言,不足时由组内成员补充,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各组之间的表现形成了一定的比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学生在讨论发言中出现的某些观点和问题,笔者再进一步因势利导,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
2.4 创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让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换成一个自主学习者,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5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病案教学中,同一个问题,学生经常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此时,作为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培养其探索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一时不能回答,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可下次课时待查证后再作回答,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仅不会削弱教师的威信,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言传身教,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病案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较传统讲授法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也应看到,病案教学法不能作为儿科学教学的全部形式,传统讲授法对保持儿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病案教学法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师的把握程度合理选择,不可一概选用或一概不用,病案教学法只有与传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宁川. 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09,(9): 77-78
篇3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
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3、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
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篇4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篇5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教学; 案例模式; 思维
中医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1],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自2007年起,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模式教学的研究。该教学研究以肺脾系疾病为主要内容,在不改变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针对肺脾二系疾病增设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加强辨证能力培养,侧重用药技巧训练。通过为期2年(共2届学生)的试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该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到87%以上。笔者认为课堂案例模式教学是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使用。
1 教学模式设定及流程
1.1 病案的选择标准
选择与教材疾病的标准证型相近似的、临床真实而有效的较典型病案[2],目的是让学生对临床病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所了解,灵活掌握课本知识。
1.2 病案分析步骤
严格要求学生按传统的中医辨证进行病案分析,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从辨证点的归纳、相关证型的鉴别、治法、最佳方剂的选择,一直细化至方剂加减和药物的具体用量,并说清药物加减理由。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主证,如何进行辨证,系统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过程。
1.3 讨论与评价
对有代表性的结论进行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评价。目的是反复整理辨证思维过程、加强操作技巧和临床前实践能力的训练。
2 教学效果
2.1 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该类教学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完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讨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完成课后的案例练习,到课率几乎达百分之百。经过两个月短期培养,对于比较简单的病例,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辨证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思维基本清晰,处方及用药量等相对比较规范。
2.2 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不足
案例教学是以临床真实病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包括中医和西医两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采用独立或小范围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上内容。由于完成以上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必须要对所学过的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儿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习和整理,并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能最终得出结论;再经过教师的不断启发和诱导,如此反复操作,最终会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3]。该过程的训练对于疾病的证型鉴别和用药加减意义尤为重要,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在临床带教中,由于病例难易程度很难按需要的标准设定,临床训练自然也很难循序渐进,致使中医临床带教浮于形式,从而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恰恰可以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弥补中医整体教学之不足。
2.3 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批判求真精神
学生在大学中能够学到的知识容量是相当有限的,与这些基础知识相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体系的培养应该是更重要的。这一点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案例教学中,诊断及辨证是统一的,但由于中药品种多,处方用药完全有可能不同,只要符合证型需要的,配伍合理的,都应该是正确的。由于答案不唯一,势必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相近证型的临床鉴别,相近方剂如何区别使用,相近药物如何进行优选加减,相同的中药在不同病情时使用哪一种剂量更合理等等。以上情况通过案例加以呈现,就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辨析,在反复训练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求真精神。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借鉴他人的辨证经验,如何扩展知识外延等;同时,在审视或接受他人成果的同时,也会逐步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由于案例教学引发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求真的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作用远远大于该课程的本身。
2.4 增加学习容量,促进教学相长
笔者的案例教学是在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该教学过程是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的,一方面要完成课堂必需的授课内容,一方面又要加载案例部分。而案例教学的侧重点是落实在对病案的分析和诊断,并要求细化到方药,包括药味的加减及具体用量。该教学在不改变传统灌输的前提下,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所以需要多方位的支持,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对相关疾病的专业知识及目前治疗动态(包括正误认识二个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并通过分析做出选择和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学习容量。
由于案例讨论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中医修养程度不一,除公用教材外,还可能涉猎到相当一部分医籍,如经典和部分医家医案,以及目前形势下的用药特点等,这就人为地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外延,势必增加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沟通机会明显增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多样性,从基础到临床,从辨证到用药,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医到西医,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4]。为了满足学生的不断需求,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因此,从整个案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教学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在增加知识容量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相长。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课时有限,训练不充足
案例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体系而存在,属于临床前模拟训练范畴。我们目前的案例教学是在儿科学课程中设立的,由于不增加课时量,插入案例,就必须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而课程容量又是相对固定的。鉴于以上情况,案例教学在时间上的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这种案例教学只能在较为浅的层次上进行,难以进一步深入下去。由于练习时间过少,学生对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可以有所领悟,但对于思维体系的培养而言,还需要一个持续漫长的历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增加课后的练习力度,但也需要增加相应的课时量,这样才有可能加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2 研究时间短,缺乏病例标准
该研究进行时间较短,教学方法尚不成熟,效果还不十分满意,诸如如何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如何能更合理地进行案例切入等问题,均有待解决。目前案例教学的最大难点是案例问题。临床案例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适合于初学者使用的尚且缺乏。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而言,什么难度的病例最适合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项研究目前刚刚起步,确定病例的难度[4],对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病案过于简单,难以达到练习的目的;病例过难,学生难于把握方向,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适宜的难度梯度是增加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何建立有相应难度的、又与教材相配套的病案系列,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都广礼,文小平,马福良,等.方剂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98.
[2] 毛慧玲,张桂荣,于泉,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02103.
篇6
实验组采用教师课前发放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查资料准备,课中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如在肾病综合征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临床典型病例:一位2岁男孩高度水肿5天、就医当天发生口渴喜饮,腹痛、呕吐,面色苍白、神软、大汗淋漓、肢端凉等休克的表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一系列问题:该病例有何特点?诊断思路(诊断标准,病因,分型,并发症等)?该患儿已经出现何种并发症,入院后还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患儿以何种病理改变可能性最大?如何治疗?激素的副作用?预计治疗效果和预后如何?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和网络资源,课前1周交给学生准备。将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每组6~7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所提的问题,也可以提出困惑自己的问题,分工查找资料,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教师引导各小组围绕病史资料讨论,由教师指定1组或各组自告奋勇提出组内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及个人补充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最终建立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强调和总结该病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在CBL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采用了我们先前报道的分步骤情景反馈引导法[2],如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高度浮肿,首先提问学生应如何处理?由于对病情的把握不足,多数学生的回答往往只是简单地使用利尿剂,如呋噻米针治疗。针对学生这一答案,作为教师,首先不是直接告之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是以此为基础,再设定一个场景,如告之学生,现在按照你的医嘱,该患儿接受了呋噻米针静推,原无呼吸系统疾病,次日突发呼吸困难,请学生解释其中的病理机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呋噻米针治疗与呼吸困难这一设定的后果进行联系分析,认识到在肾病综合征中单用利尿剂有导致血液浓缩而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重大隐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利尿剂?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教师则就各种方案的利弊作出点评。对照组授课教师相同,上述章节采用LBL教学法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传统教学方案制作幻灯片,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学生参加儿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由同一人命题,难度系数一致,分别统计学生在呼吸、泌尿、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相关考题的得分情况,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课程结束后,对55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2结果
2.1理论考试结果
与往年采用LBL教学法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得分提高(P<0.05),采用CBL授课的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及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部分成绩也显著提高(P<0.05),而采用LBL教学法部分2组无差别(P>0.05)。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55份。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85.5%)、有利于知识的掌握(90.9%)病情分析与评估的能力(94.5%)、发现问题与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检索能力(92.7%)、自学能力(87.3%)、活跃课堂气氛(83.6%)等方面持肯定态度。
3讨论
篇7
**
活动目标:
1、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流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跟随音乐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两两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提问:这是一个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谁?谁和谁能做朋友
小结:池塘是蝌蚪的家,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小勺和小碗能帮助我们吃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原来生活中有的东西经常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找找身边的好朋友(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大胆表述)
(一)两个好朋友
导语:有一些图片要找好朋友,请你帮帮它们的忙,每个明友找一张图片,看,一看谁能做你的朋友,去找到你的好友,两个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
(二)换个好朋友。
导语:每个人都找到了好朋友真高兴,接下来的问题有些难,如果现在请你在这些朋友中换个朋友,你会换谁?为什么?
小结:云朵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可以和太阳做朋友(可以和……),原来好朋友可以不止一个。
四、给大树找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导语:现在有一棵大树很孤单,没有朋友,谁能和他做朋友呢?
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大树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会感到孤单,大树有了小鸟和鸟巢才会觉得自己本领大……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五、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好朋友,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创新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填鸭式”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弥补这一弊端。笔者从2012年应用案例教学已有三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2011级护理159班和160班为例,现回顾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160班63人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护理159班6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间为2013年3月~2013年7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是2014年3月底~2014年5月中旬。两个班的儿科护理学为同一授课老师,两个班学生均为女性,试验组年龄为(18.2±1.1)岁,对照组年龄为(18.3±1.0)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1.2.1.2试验组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提前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收集好各个系统的真实病例,病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病例要经过加工处理成案例,难易度适中,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重点、难点相联系,但不失真。以案例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结合典型图片、动画,表现更加直观、生动,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病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选择典型案例,贯穿一次授课内容始终:在一次授课中,用一个案例贯穿全部授课过程。运用一个案例说明不同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比如新生儿黄疸案例:患儿,女,3天,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以“皮肤黄染3天”收治入院。全身皮肤严重黄染,巩膜发黄。今查血清总胆红素373umol/L,其母血型为O型,患儿血型为A型。在此案例中说明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该患儿是病理性黄疸,因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学生一定要学会鉴别,因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二是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间:生后24小时内;三是该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溶血症。四是黄疸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373μmol/L,大于221μmol/L。(3)案例教学过程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职业的准入门槛,授课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是学生的刚性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均采用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型试题。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4种题型,单句型题在考试题中约占20%[2],而病历分析题约占80%。教师授课时以考题为例,便于学生掌握疑难知识点[3],有助于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比如上述新生儿黄疸案例,在讲解完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后,教师提出问题:病例中的宝宝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为什么?在讲解完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后,提出问题:引起该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这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常考点。(4)分组讨论:讨论环节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讲授新课,在讲解完和每一个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后,重新回到案例,明确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每组6~8人,根据讨论结果由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员或教师补充。(5)归纳讲评案例:教师以案例为中心精讲点拨,对本章节重点内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强调和总结,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1.2.2评价方法
1.2.2.1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期末考试,为100道选择题,题型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难度低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时间为80分钟,试卷由带课教师统一评阅。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者为优良,60~79分者为合格,<60分者为差,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
1.2.2.2学生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统计对每项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及百分比,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评价
两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均参加学校组织的2014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集中辅导,由原任带课老师担任辅导,辅导过程中两组学生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为2个等级,通过与未通过,比较两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收回的63份不记名调查问卷中,95.24%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7.30%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促进主动学习,98.41%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理论联系实践,92.06%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临床应用,84.1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创新能力,93.65%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沟通协作能力,96.8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讨论
3.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穿插案例及问题,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状态,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了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临床应用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病例,更谈不上有临床经验了,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也限于理论层面上的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则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案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实际事件,案例讨论的结果也略有差异,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她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试验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2014年学院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平均通过率56.69%,高于2014年全国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50%。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罗丽芳 卢玉彬 曾辉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启莉,李敏.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7:66-67.
篇9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
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
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二、自学例1。
(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
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二)建立1千克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
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
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
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导学要点:同样1千克鸡蛋,鸡蛋越小个数越多,鸡蛋越大个数越小。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约有几个?
(三)感受几千克。
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2.5千克;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并拎一拎。
三、分层练习。
(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为什么?
点拨: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板书:看标注)
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比较项练习。
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出:生活中我们再称一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
引伸: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创编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2)1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
(3)1千克=1公斤。(
)
(4)2袋奶粉约重1千克。(
)
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2.口答: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
点拨:求部分数用减法。
四、课堂总结
篇10
【关键字】:导学案;弹唱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育模式,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生源的质量、职业的需要而有所继承和创新。同样《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导学案的产生也不例外,它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实践行动过程,更是完成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转换。
这里所谓的“导学案”,也就是指以《儿童歌曲弹唱》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弹唱指导训练为主导,学生弹唱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儿歌弹唱综合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的“主体”和“主导”,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核心原则
如果我们单从学的方面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其角色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帮助者,责任是帮助学生比自然状态下学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发生作用的,同时强调教师导学作用的重要性,师生互动构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它是“一”,而不是“二”,也就是我们不能单独的去拆分“教与学”的任何方面去研究、去实践。就像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和杜威的“学生中心论”,都是夸大了“教与学”的某一方面,而有所偏激。
二、最优化分析学生能力,取长补短,协作重组,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关键。
最优化,源于拉丁语“optimus”其意思是“最佳的”归纳其实质就是追求低消耗、高效能,即“低耗高效”或“事半功倍”,也就是通过选择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
在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中显:78%以上的学生不重视儿歌弹唱的学习。85%的学生儿歌弹唱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培养目标要求。识谱能力和琴法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良好的练琴习惯,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儿童歌曲弹唱的教学实践环节基本上与见习、实习脱节,无法胜任未来复杂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工作。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际的《儿童歌曲弹唱》学案设计中,主要对学生因素进行了分析:思想品德修养水平、文化教养程度、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学习技巧等。
对14级学前教育1班二十四名学生进行重组编号,分成A、B、C、D四大组,每组六人。同时把14级学前教育2班作为实验对比班进行实践研究。
根据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组员的现状,对《儿童歌曲弹唱》课程实施的几位教师因素进行分析: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是否具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是否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课程实践,对四位研究组员进行了分工:教师1负责钢琴基础导学案的内容研究实践;教师2负责声乐基础导学案的实习实践;教师3负责“弹唱”导学案设计”与模拟教学;教师4负责“院”、“园”、顶岗实习实践。
三、让学生从被动学学习变成自主学习,永远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难题和突破的主线。
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追问,即“审问”,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吹毛求疵,向文本及权威挑战.在“找”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紧张、激烈、亢奋、挑战的思维活动却会给学生以探究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审问”的成功在于过程。“点评”――重在诱导“成功”。
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择业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的、循循善诱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我们这一课程实践的关键。《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在学案中学习的行为变成群体效应,以导促学,以学定教,给每个学生设计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分解技能重、难点,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一体。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突出课程的项目和主要完成的任务,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单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分类设计。
《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重点、课程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它的实施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三个环节。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目标 2、单项能力目标 3、综合能力目标 4、岗位实战能力综合目标。这样的设计是综合了传统教学能力目标不足的设计,既不否定知识目标的重要性,更要加强能力目标,由浅到深最终过渡到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目标上。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学前教育这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是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双层体现。
课程重点、难点的引出必须是实际工作的某一个具体活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项目的分解,最终为学前教育实际的教学服务,这也是我们设计这种课型和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忌讳麻木的乱编乱造,形式主义上的所谓创造和创新,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很重视和注意一个原则。
我们把考评期末的成绩占25%。平常成绩占75%,是由预习情况、课堂合作探究情况、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情况、“院”、“园”、顶岗实习(一个月一次)拓展延伸情况等的每个月的月评积攒起来的。所以除了导学案,还包括四组学生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考核记录手册,在不断的重复训练中,量化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到达横纵的质量飞跃。
(四)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院”中 “园”的理想实践环境,是具体实施《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的关键和培养学生成才的保障。
学院领导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投入,在2015年的全国职业院校的不完全统计中排在第二位,我院从2007年开始建立校园网,2014年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拟建和实施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网络教学体系,每个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装有电视机、摄像头,并配有大量的教学VCD碟片,师生借助图、文、声、动画等多种手段,教学合一,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园”(学院实验幼儿园)交互,设备齐全,实训场地丰富,现设有钢琴室230间,电子琴室78间,手风琴室78间,舞蹈室3间,画室40间,大型展室1间,富媒体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10间,大型舞蹈排练室2间,大型电钢琴室2间。整个院中园占地3.8万平方米,上下四层,软硬件设施完善,师资丰厚,正教授2名,副教授比例占78%,这些实训场所足够满足课程实践的各种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岗. 我国学案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