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8:1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科技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有效而恰当的提问是对学生已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检查;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的掌握是一种帮助;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师生情感的交流,对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进行良好的创设,对提问情境进行精心设计,提出带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得以充分的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原因
(1)教师有着学生要升学的巨大压力。面对校方要提高学校升学率等个方面的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都尽可能的把所有知识点、题型灌输给学生,多讲解重点、难点,没有时间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之间有着竞争的压力,导致教师要把学生逼出成绩,还以此来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使学生的作业量加大,延长了学生做题的时间、学生的听课时间变短了。
由于物理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数不高,每周安排的课时很少,而教师的教学量又大、教学任务重,致使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课堂提问。
(2)有些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一是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快理解;二是教师缺乏综合性的知识,使物理课堂没有活力过于呆板,没有创新性问题提出,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三是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缺乏,使教学缺少预见性,导致盲目性增加,对课堂的驾驭不够灵活,对学生的提问抽不出一定的时间来。
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论知识,使教师认为学生掌握知识、能够取得好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就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更是忽视了课堂提问的作用。
(3)课堂有效提问技能的缺乏。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却少有效提问的技能,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差。
2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1 减小教师的压力,改变评价制度、增加课时
(1)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评价制度,落实素质教育,用素质发展评价取代升学考试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教师工作实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从升学率中解脱出来。
(2)改变以往的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绩这一单一的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转以教师的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使教师在师德师表、教学、育人、教研、合作、管理等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减少教师的压力,使其能够积极、自信。
(3)适当的增加一节物理课教学课时,使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2.2 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教师知识
(1)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2)教师要加强自学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学,不断增强学科知识,开阔学术视野,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游刃有余。
2.3 有效物理课堂提问技能的掌握
(1)提问的目的和目标要明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拥有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提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能够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很好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要能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应偏离教学目标,不能成为无效提问
(2)要具体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关键要害处设置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范围不能有随意性,要以教学需要为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需要进行提问的要问不可少,还要精心设计确保提问的效益,不必要的提问就不用问了,以免画蛇添足;二是要保证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应该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三是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清晰简明,使学生听了以后,就能了解其内容,把问题记住,通过和综合知识信息的思考做出正确回答;四是问题的设计要在新颖、奇特中包含疑点,能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造成他们的认知失衡,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努力搜寻信息来解决疑问。
(3)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一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提问。如学生在因旧知识的影响不能顺利的把知识迁移过来时,学生疑惑、一筹莫展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时,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二是根据教学视角、教学的进行状况来加以把握,进行提问。
(4)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全体学生中随机叫学生回答,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有不同的等候时间。
篇2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篇3
以色列研究人员找到一种让截瘫人士和“闭锁”综合征患者与外界沟通的方法,甚至还能利用他们的鼻子操控轮椅。
研究小组利用一个可以将鼻压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设备,成功地令“闭锁”综合征患者在不依赖刺激物的条件下书写信息,并能令截瘫患者有效地操纵电子轮椅。
这种“鼻息控制器”通过一条橡皮管戴在鼻子上,这与医院病人用于吸氧的管子没有什么不同。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鼻压装置,因为研究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有1/4的人对软腭的控制不足。软腭是鼻腔通道的一部分,可以让你控制吸气强度。但对那些有着足够软腭控制能力的人来说,鼻息控制器能让试验对象享受到新的自由度。
研究者先对36位健康者通过控制鼻压来玩电子游戏的反应时间和精确度进行测试,同时测试他们使用鼠标和游戏控制杆的能力。研究小组发现,对软腭拥有良好控制的人,其鼻息控制的可靠度与熟练使用鼠标和游戏控制杆的可靠度相当。
研究小组对3名“闭锁”综合征患者进行试验,这种疾病使患者只能通过眨眼睛来和别人交流。其中2人很快就学会利用字母选择和组词程序进行沟通和表达。
对那些有着行动或交流障碍的人来说,鼻息控制器能为他们提供一种使用各种设备的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小腿粗老人患心脏病几率低
法国科学家发现,小腿粗并非坏事,这可能预示着心血管功能良好,发生血栓和心脏病的危险也越小。
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的・苏里克博士及其同事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
专家调查了法国第戎蒙彼利埃及波尔多的6200多名居民,其年龄在65-84岁。
结果发现,与小腿细的老人相比,小腿粗的老人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几率要低29%。
专家指出,小腿的粗细与向大脑供血的关键通道颈动脉密切相关,小腿越粗,颈动脉出现斑块或阻塞的危险就越小,发生血栓和心脏病的危险也越小。
专家已将小腿周长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新指标。
上班路途遥远易出现疼痛焦虑等健康问题
上下班路途太远,耗时太长,是许多大城市上班族面临的问题。一项调查指出,上班路途远近,与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者调查了近千名公司雇员,结果发现,上下班时间单程多于90分钟的人,超过1/3经常出现脖子疼或背疼。而交通时间短于20分钟的人,只有不到1/10的人会出现此种情况。此外,上班路途遥远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对此,研究者建议,上下班时最好先步行一段路,再乘坐交通工具。(李姜)
英国研究发现重色轻友是普遍现象
篇4
一、注重联系性
l.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国化学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布里斯罗指出:科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科学在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和改善健康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科学理论从发现到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大量高科技产品的涌现,特别是人类遗传基因密码的破译,科学中的化学起着关键作用。
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但是,科学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却是越来越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才能圆满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
如初中化学有一道常用的练习:如何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特别方法除了化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试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从初中的知识层面来看,应该找出近十来种方法。
再看下面的实验题:广口瓶中盛有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U形管的a、b两端液面有什么变化?这道题目,与NaOH的性质有关,同时也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气压变化等问题,打破了单一的学科界限。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摆脱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局限性,提高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概念和定理的教学,并将科学描述成中立的、客观的和不受个人偏见影响的学问。事实上,科学脱离人类社会就可能被歪曲。也许就因此而使那些对人类和与自身有关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失去对科学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科学学习更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
质量守恒定律最初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通过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锡的实验发现的。然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德国化学家朗多耳特及英国化学家曼莱,又相继重复或改进了上述实验,用更精确的实验数据(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1860年确立的原子——分子学说,也从物质结构的观点,支持了这一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化学实践的正确指导。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为人们的判断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质量守恒定律也为我们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课。教师给每组同学m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粉末,要求制取尽可能多的氧气,并做氧气性质实验。每组同学基本上都收集到三瓶多四瓶不到的氧气。利用装满氧气的三个集气瓶,完成了三个氧气性质实验。这时,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能否利用本次实验的数据,来测出氧气的密度?课后思考方法和原理,下次再进实验室来解决学生。学生意犹未尽地下了课,实际上又进入了一种新的“愤悱”状态。求算气体的密度,必然要知道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体积。而实验中氧气质量的求算,就要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下节课,当学生算出自己的“氧气密度”时,对照氧气的实际密度,又会进入新一轮思考。
二、注重实用性
初中科学新教材以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为背景,以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综合性,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与旧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等方面有很大进展。我们不妨试试让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下列问题。
用自来水直接注入金鱼缸,不久,金鱼的鱼体会发生溃疡;时间长了,金鱼还会死亡。但是,如果将自来水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金鱼缸,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为什么?中国家庭一般都使用铁制的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铁锅有益健康,向全社会推广使用铁锅,为什么?家中热水瓶长期使用后,在瓶胆上会沉积水垢。用微热过的食醋倒入热水瓶,浸泡一段时间后,水垢便能除去。什么原理?到菜场买菜,怎样才能买到新鲜放心的肉食品呢?有一种非常简便实用的方法-PH试纸法,只要将肉的渗出液滴到试纸上1秒钟,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若显橙色或淡绿色,说明是鲜肉;若是蓝紫色,则已变质,不能食用。什么道理?这些知识很实用,又联系了科学中的水、NaOH、酸、PH等内容,使科学知识在学生面前少了几分乏味感,多了几份生活的亲和力。
三、注重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开放,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主从关系,建立起互动的交流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打破一味闭门造车的老框框,做到既有课堂,又没有课堂。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能体验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探讨中,相互诱导,相互激活思维。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多媒体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充分沟通学科与世界的联系。网上与网下结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次,要设计开放式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放式教学问题既可以是实验题型,也可以是情景题型。这类问题开放不封闭,问题材料立意新颖,条件充分,问题的切口相对比较宽泛,给学生从多角度打准切人点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样性,能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多个层面审视。选择最佳途径,获得正确结论。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可能呈现不同条件下的不确定性。看下面例题: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1980年我国已制成了燃氢汽车,该车可乘12人,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40公里。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可否利用电解水或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作为氢气的来源?较经济的可供开发的制氢方法有哪些?
2.由于氢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的化学性质,制得的氢气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和______。
显然,解决这类这种内涵具有发展性、思维无约束性的教学问题,需要学生查阅一定资料,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开放式学习。
再次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式教学评价模式,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设计开放式试题;答案尽量多元化,减少标准答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都给予肯定、鼓励,提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对学生参与课外科学兴趣活动,科学竞赛,撰写科学小论文等,也给予相应的评价,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是实践性的最重要载体,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脚”的机会。例如: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扩大实践的空间和容量;3.把某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例如:量筒为什么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可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定量的热溶液倒入量筒,冷却后,发现溶液的体积将有所变化,道理也出来了;4.加强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5.增强作业实践性,布置家庭小实验。如:用牵牛花或月季花的花瓣来试制酸碱指示剂。
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一些客观事物的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直觉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避免会遇到某些反常现象,出现与理论的某些差异,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受到心理受挫的考验。适时抓住这种挑战机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负面的心理影响,以促进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解决得好,挫折的经历将带给他们强烈的甚至是终生难忘的感受。
五、注重创新性
近代科学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层出不穷的历史。以化学药物的合成比例来说,无论是已有百年历史,曾被美国宇航员带上月球的阿斯匹林,还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的许多药物,都是由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出来的。
创新能力理论认为,正常智力的人,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力结构的不同。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犹如人的智力中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去训练和培养。在适当的教育下,学生的创新潜能,能够得到发展和显现。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以科学基础知识、基本功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为承载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其人格。
篇5
关键词:国家课程;化学校本课程;行动研究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5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26
一、为什么要开发化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资源实际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情感和学习兴趣。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是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国家课程开发受到社会技术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巨大挑战,一些局限性与弊端日益呈现出来。如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反映科技的进步成果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国家课程以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构建起来,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课程开发的核心位置是学科专家,许多课程中存在着学校专家与实际执行课程的教师相互脱节,教师处于被动地位,课程意图不能贯彻等。这些都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现实土壤和拓展空间, 它可以辅助国家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全面发展。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校本课程可以在此次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人于06~10年开设了《中学化学兴趣实验》的校本课程,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要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的原则
设置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不同学校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统一的国家课程很难满足不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开发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 如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探索溶洞的奥秘”、“指纹检查和蔬菜中维生素C测定”等内容。
2.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基础和发展性原则
中学化学教育的特点决定其是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校本课程也应立足于此,认知水平上多以了解,常识性介绍层次为主,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应与国家教育课程相平衡,不能独立于国家课程计划之外,独立形成课程,注意知识加深的程度,必须考虑总体课程知识体系和进度。如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探究燃烧现象、照明弹原理”、“如何灭火,自制泡沫灭火器,灭火实验” 等内容。
3.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要有与时俱进的原则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选择人类最新、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最近的课程资源,不断地将新科技、最近的生活信息等内容引入课程。如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里运河水质监测与污染处理”等内容。
4.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兴趣性的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选材和教学手段上要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开发,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如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玻璃雕刻―不用刀的雕刻”、“自制哈哈镜―化学镀”等内容。
三、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与策略
由于经验的不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借鉴“行动研究法”的方法,采用了“课程研究开发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循环提升”的课程开发流程与策略,通过两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中学化学兴趣实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一本即将出版的校本教材。为使叙述更加明了,下面就以我们的具体实践为例来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与策略。
1.首先教师们认真研究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目标
我们认真研究了《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等相关书籍与资料,通过研究老师们认为应开发“中学化学兴趣实验”校本课程。因为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自感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情况下都需要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与使用;学生们早就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和极大的兴趣,充满了自主探究的渴望;还因为科学离不开实验,可以说,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所以,兴趣化学实验便成了校本课程内容的必然选择。
2.根据教学要求和课时进行课程的规划
良好的课程规划会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如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如下的规划。
示例: 课程规 划
【课程目标】
充分利用、发挥实验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兴趣得到满足、知识得到拓宽、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资源】
1.实验室的药品、仪器及活动场所。
2.教师本身的化学素养。
3.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科学素养。
4.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
【课程开设原因】
1.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化学知识的了解与使用能提高生活质量。
2.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和极大的兴趣,充满了自主探究的渴望。
3.科学离不开实验。
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综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佐证。不论这样的理论看起来是多么合理,在数学计算上又完美无缺,但是在得到实验验证之前,它仍不能成为科学的定论。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爱因斯坦说:“一个矛盾的实验结果就足以一种理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实验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自然科学的诺贝尔获奖情况统计,因为实验工作而得奖的项目和人数,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了科学实验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意义。
科学理论的建立虽然常常源于实验规律的总结,但它却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在理论的指引下,实验的探索往往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
4.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生活中各种化学现象的原理及实验探究。主要实验内容如:照明弹原理;火蝴蝶;自制泡沫灭火器;酸碱性测定;助燃剂;防火布;自制银镜;糖尿病的检查;小魔术;玻璃雕刻;黑面包;探索溶洞的奥秘等。
【课程主要形式】
理论探究――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教师呈现探究主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相关知识――探讨具体实验的原理及操作――学生实验――实验总结和实验改进―― 个人相关实验探究及个人小论文。
课堂时间分配:60分钟/课时,介绍本课时主要流程―5分钟;理论探究相关知识―15分钟;提醒有关实验的注意事项―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实验―30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理论探讨法;讲解法;讨论法;归纳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程要求】
1.积极思考配合老师理论探究。
2.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细节决定成败。注意听讲,否则实验不成功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3.自主探究实验要脑活、心细、动作规范。
4.认真完成实验记录并上交。
【成绩评价】
采用记录册,用来记载学生出勤、纪律、作业、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带材料等情况。并依据文章作品,实验产品,制作品等,及小组的集体表现情况。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实验探究中的主动性、合作性、规范性、安全性的表现情况及实验的完成情况;课堂的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实验探究情况。
3.在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教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同时设计相关的学生调查问卷找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以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校本教材示例如下:(由于相关内容篇幅较长,此处只展示部分内容)
课时四 如何灭火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火灾自救的方法。
2.了解灭火原理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3.了解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4.自制泡沫灭火器并进行灭火实验。
【活动重难点】
自制泡沫灭火器并进行灭火实验。
【活动用品】
演示:吸滤瓶,饮料瓶,试管(?准15×150)2支,橡皮塞,长导管,细棉线,铜丝,透明胶带,细长棒(如:一次性筷子)2根。
学生分组:自带:饮料瓶(瓶口大小适中),细棉线,透明胶带,细长棒(2根),小刀。
实验室准备:试管(?准15×150)2支,橡皮塞,长导管,铜丝,浓盐酸,碳酸氢钠浓溶液,洗涤剂(或肥皂粉)。
【活动内容】
1. 火灾自救
……
四、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
(1)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全面能力得到了发展,不仅没有影响学生学业水平,而且由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当年的中考,相关学生都获得了满意的成绩。学校也大力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了人员与物质的保证。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研究课程制度、理论、开发方法,还要研究探究型课堂的教学方法,锤炼教师教学技术与艺术。教师以现代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夯实化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知识视野,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教“活”起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也“活”起来,做到了教学相长。
五、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感想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所限,开发的内容往往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选编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有何作用不甚了解,很多情况下都是凭着以往的经验研究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新课程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仔细揣摩新教材编写的意图与呈现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