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智能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17: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智能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能表;安装要点;校验;问题处理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mart grid smart meter installation and calibration FAQ processing elements are discussed for peer reference.
Keywords: smart grid; smart meter; installation points; parity; Problem
中图分类号:V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电能表是供电企业对电力用户使用电能量多少的度量衡器具,其准确性与否不但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信誉及经济效益。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电能表将大批量安装。针对智能电能表安装与校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达到提升智能电能表的使用功能。
二、智能电能表的安装要点
(1)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工作的方便程度和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根据规程要求,电能表不能安装在强磁场、湿度大、高温和腐蚀性强等场所。所以,第一步确定供电方案时,对供电企业和客户的资产分界点要尽量选择在适宜装表的位置,即能够保证温度不高、湿度适当、污染小、震动小的场所。对高供低计的客户,表计未安装在分界点的,也须对计量柜的位置进行明确,确保电能表的正确计量。
(2)计量柜、箱的安装要求。1)计量柜、箱的尺寸应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计量柜的二次计量室预留安装两块三相表计的位置,要求各类型计量柜的二次计量室深度至少为150mm但不宜大于400mm,宽度至少为800mm,高度至少为750mm。计量柜设计安装时,前面通道宽度要求不少于1500mm,双列并排(面对面)安装中间通道宽度不少于2300mm。2)电能表安装高度及间距。电能表安装高度距地面在800-1800mm之间;低压计量柜要求低压计量装置在总开关前。独立的计量表箱安装在1700-2000mm 的高度。3)计量表箱正面对应电能表应有可观察用的窗户,以便于抄读电量与观察表计运行情况,观察窗的大小应满足监视及抄表的要求,观察窗的位置可根据电表安装位置做适当调整。单相电能表视窗面积不小于135mmx135mm,三相电能表视窗不小于150mmx150mm。4)计量表箱门必须能加封,加封装置采用锁销螺丝。箱门采用门轴销(门合页),严禁采用外焊接的门轴销形式。计量柜、箱必须安装封印,必须封闭,防止窃电现象发生。
(3)表计在计量柜、箱中的挂接工艺。在计量柜、箱中,利用隔离板将表计和一次设备隔离,确保装、拆、校表人员的安全。隔离板的另一个作用是固定表计, 可利用自攻螺丝或螺栓固定表计。隔离板可以采用金属板、环氧树脂绝缘板。用金属板隔离时,则需要将其接地。用螺丝、螺栓把表计固定在既能够清楚读数,又能够方便换表和校表的位置。
(4)表计辅助设备的工艺要求。1)加装接线盒。利用接线盒等中间设备,避免装接过于频繁而导致互感器等桩头接触不良,影响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2)二次连接导线的选择。二次连接导线不准将余线绕成螺旋形,避免自励产生磁场引起误差。但又必须保证有余线,采用Z字形来预留余线。接线工艺一般要求横平竖直。3)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装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计量回路必须专用, 并符合准确度等级要求,接线必须正确。一般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110 kV及以上和0.4kV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即电压互感器接成星形;在小电流系统中(35kV和10kV系统),电压互感器采用VV形接线。注意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所有计量的二次回路都不得安装熔丝,以免因熔丝熔断后造成计量失准,从而影响供用电双方的利益。
(5)电能表的安装要求。1)三相四线三元件有功电能表的电压线圈每相应直接接到试验端子盒每相电源。三相四线三元件有功电能表的零线应直接接到试验端子盒的电源的零线。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其电压引入线应单独接入,不得与电流线共用,电压引入线的另一端应接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源侧,并在电源侧母线上另行引出,禁止在母线连接螺丝处引出。2)电能表端钮盒的接线端子,宜以“一孔一线”,“孔线对应”为原则,三相电能表应按正相序接线。门节点安装在计量表箱门内侧对应门锁的箱边,离下边框300±50mm处;3)所用电缆及导线要求。电源电缆:计量柜内应用铜质单芯绝缘线,截面积不少于2.5mm2;引出计量柜外时,应用铠装电缆,截面积不少于2.5mm2。控制电缆应用铠装屏蔽电缆,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1.5mm2。终端控制常开接点跟断路器的励磁线圈联接;4)信号电缆应用铠装屏蔽电缆,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1.5mm2。终端遥信接点跟断路器遥信常闭接点连接,接线端子以设备实际标注为准。门开关连接线。应用软护套线,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0.3mm2;5)交流采样电流电压导线。应用铜质单芯绝缘线,电流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电压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
(6)加强接线检查。这是装接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需要2名业务熟练的装接工完成。第一步,待表计全部装接完毕后, 对表计及各连接线进行检查,确保各连接点的可靠连接。第二步,将表计与电压互感器之间的电压连接导线分别拆开,用万用表“Ω”挡分别测量电压连接线,检查合格后将电压回路接线恢复正常。第三步,将表计的各相电流出线拆除,将电流互感器的各相电流进线拆除,共用接地线拆除,这样就出现表计U,V,W出,电流互感器的U,V,W进,以及U,V,W三相电流连接线共12个端子。然后将每个端子与其余的几个端子进行检测。第四步,对接线的端钮再次进行检查,防止连接线虚接现象。第五步,带电后的检查。经过前面的一系列检查后,可以允许通电。通电后,可以通过表计的自身显示功能来判断表计是否缺相和相序接反;也可以通过带固定的负荷,用秒表法来判断表计是否正常;再通过校验仪来判断表计装接是否错误,误差是否超标。
三、智能电能表校验常见问题处理
(1)电量分析与判断。由于目前普遍采用红外掌机抄读电能表电量,并据此和用户进行结算,这样就会造成计量纠纷。例如,曾发现某用户智能电能表液晶显示电量为零,而脉冲灯在闪烁的现象。经现场校验人员现场校验查实,该用户实际存在用电情况,因火线反接,电量错计反向电量,导致智能电能表显示电量为零。针对这种现象,建议现场校验人员在校验电能表过程中,必须对液晶显示电量和红外掌机抄读电量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以上差错。
(2)电池电压分析与判断。在电能表元器件中,电池作为一个重要元器件,是外部电源停电后的备用电源,支持电能表时钟正常运行。由于电池本身容量有限,又因为元器件自身的耗电,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电池,电池总有失压的情况出现,导致时钟错乱。如某用户反映表计上时钟比北京时间快20min,而其生产按照避峰时段进行,自然会对电费产生异议。所以在现场校验时,应特别注意表计电池状态的检查和时钟的核对,检查电池电压值,若出现表计电池欠压指示或时钟超过合格范围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职责部门做好表计调换或电量退补工作。
(3)报警代码分析与判断。智能电能表对报警代码明确要求“报警代码应在循环显示第一项显示;当电能表运行出现异常(如失压、电流严重不平衡、断相、逆相序等)时,显示应停留在该代码上”。并将代码规范为故障类异常;事件类异常;电表状态和IC卡提示4类。故障类异常提示异常一旦发生,需要将显示的循环显示功能暂停,液晶屏固定显示该异常代码。智能表在故障时将异常代码直接在第一屏插入,通过轮显或掌机查看,还可以获得该报警事件记录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当时有功需量,且能反映最近10次的事件记录。如某用户违约用电,合同容量为1000kVA,计量装置倍率为1500。用户私自调换变压器后,现场实际使用配变容量为1250kVA。该用户为Ⅲ类计量装置,计量人员1年校验1次,在校验时可根据该异常报警记录对该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用表计内部事件记录及用电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可以看到该用户负荷最高达1530kW,并且存在长时间超负荷情况。由此可推测变压器容量大于合同容量,进行现场检查即可发现问题。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100条,该用户属私自超过合同约定的容量用电,应承担起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议现场校验人员应掌握报警代码相关意义,及时发现各种隐患,提高现场校验效率。
篇2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 基团 软段多元醇
聚氨酯弹性体的产量在PU材料各种制品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其品种之繁多、应用范围之广泛却是其他PU材料所不能比拟的。CPUE是PU弹性体中综合性能最好、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品种,在技术上CPUE也是最复杂的。因此CPUE的技术和工业生产是世界各国在新材料方面关注的热点,在CPUE领域中,新技术、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
一、基团对CPUE性能的影响
1.基团的内聚能
聚氨酯材料的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而基团是分子的基本组成成分。聚氨酯分子中,除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外,不同的聚氨酯制品中还有酯基、醚基、脲基、脲基甲酸酯基、缩二脲,芳环及脂链等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各基团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用组分中各基团的内聚能来表示。酯基的内聚能比脂肪烃和醚基的内聚能高;脲基和氨基甲酸基的内聚能高、极性高,因此聚酯型聚氨酯的强度高于聚醚型和聚烯烃型聚氨酯的强度,聚氨酯-脲的内聚力、粘附性及软化点比纯聚氨酯的高。聚氨酯材料的结晶性、相分离程度等与大分子之间和分子内的吸引力有关,这些与组成聚氨酯的软段及硬段种类有关,也与基团种类及密集程度有关。
2.氢键
氢键存在于电负性较强的氮原子、氧原子的基团和含氢原子的基团之间,与基团内聚能大小有关,硬段的氨基甲酸酯或脲的极性强,氢键多存在于硬段之间。据报道,聚氨酯大分子中多种基团的亚氨基大部分能形成氢键,而其中大部分是亚氨基与硬段中的羰基形成的,小部分与软段中醚氧基或酯羰基之间形成。与分子内化学键的键合力相比,氢键是一种物理吸引力,它比原子之间的键合力小的多,但大量氢键的存在,在极性聚合物中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氢键具有可逆性,在较低温度时,极性链段的紧密排列促使氢键形成;在较高温度时,链段接受能量而进行热运动,链段及分子间距离增大,氢键减弱甚至消失。氢键起物理交联作用,可使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溶剂性及较小的拉伸永久变形。氢键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材料的强度越高。
3.结晶性
结构规整、含极性及刚性基团多的线性聚氨酯,分子间氢键多,材料的结晶程度高,这影响聚氨酯材料的一些性能,如强度、耐溶剂性等。聚氨酯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软化点随结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伸长率和溶解性则降低。对于某些应用,如单组分热塑型聚氨酯胶粘剂,要求结晶快,以获得初粘力。某些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因结晶性高而脱模快。结晶聚合物经常由于折射光的各向异性而不透明。若在结晶性线型聚氨酯大分子中引入少量支链或侧基,则材料结晶性下降。交联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软段失去结晶性。在材料被拉伸时,拉伸应力使得软段分子链取向并且规整性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结晶性提高,材料的强度相应提高。硬段的极性越强,越有利于材料的结晶。
4.交联度
分子内适度的交联可使聚氨酯材料硬度、软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增加,耐溶剂性提高,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降低。但若交联过度,可使拉伸强度、伸长率等性能下降。聚氨酯化学交联一般是由多元醇(平均官能度f>2,多元胺或其他多官能度原料)或在高温时,PU与多异氰酸酯基团而形成的交联键(脲基甲酸酯和缩二脲等)引起,交联密度取决于原料的用量。与氢键引起的物理交联相比,化学交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形态及性能研究表明,交联密度越高,弹性体的300%定伸模量逐渐增加,扯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当软段内的化学交联网较完备时,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达到最高。
二、软段对CPUE性能的影响
聚醚、聚酯等低聚物多元醇组成软段。软段在聚氨酯弹性体中占大部分,不同的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性能各不相同。极性强的聚酯做软段得到的聚氨酯弹性体及泡沫的力学性能较好。因为聚酯多元醇制成的聚氨酯含有极性大的酯基,这种聚氨酯材料内部不仅硬段间能够形成氢键,而且软段上的极性基团也能部分地与硬段上极性基团形成氢键,使硬段相能有一部分分布于软段相中,起到弹联点的作用。在室温下某些聚酯多元醇可形成软段结晶,影响聚氨酯的性能。聚酯型聚氨酯材料的强度、耐油性、热氧化稳定性比PPG聚醚型聚氨酯材料的性能高,但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型的差。聚四氢呋喃醚(PTMEG)型聚氨酯,由于分子链结构规整,易形成结晶,强度与聚酯型聚氨酯不相上下。一般来说,聚醚型聚氨酯,由于软段的醚基较易内旋转,具有较好的柔顺性,有优异的低温性能,并且聚醚多元醇链中不存在相对易于水解的酯基,其耐水解性比聚酯型聚氨酯的好。聚醚软段的醚键的α碳容易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自由基,产生一系列的氧化降解反应。以聚丁二烯分子链为软段的聚氨酯,由于极性弱,软硬段间相容性差,弹性体强度较差。含有侧链的软段,由于位阻作用,氢键弱,结晶性差,强度比相同软段主链无侧基的聚氨酯差。
三、硬段对CPUE性能的影响
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由多异氰酸酯与扩链剂反应后组成,含有芳基、氨基甲酸酯基、取代脲基等刚性和强极性基团,通常芳香族异氰酸酯形成的刚性链段构象不易改变,常温下伸展成棒状。硬链段通常影响聚合物的高温性能,如软化、熔融温度。异氰酸酯的结构影响硬段的刚性,因而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芳族异氰酸酯的分子中刚性芳环的存在,以及生成的氨基甲酸酯键赋予聚氨酯较强的内聚力。对称二异氰酸酯使得聚氨酯分子结构规整有序,促进聚合物的结晶,故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制备的聚氨酯的内聚能比不对称的二异氰酸酯所制备的聚氨酯的内聚能大,模量和撕裂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高。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由于硬段含刚性芳环,因而使其硬段内聚强度增大,材料强度一般比脂肪族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大,但抗紫外线降解性能较差,易泛黄。脂肪族聚氨酯则不会泛黄。不同的异氰酸酯结构对聚氨酯的耐久性也有不同的影响,芳香族比脂肪族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抗热氧化性能好,因为芳环上的氢较难被氧化。
四、微相分离对CPUE性能的影响
由于CPUE分子链软段和硬段之间的微相分离及其后的软段和硬段各自通过分子运动调整其形态,最终形成了两相结构:软段相和硬段相,实际上形成了复合结构的材料。在大多数情况下,CPUE的软段相呈无规卷曲的无定形结构形态,是这种复合材料的连续相,软段相为橡胶态,为CPUE提供了低温性能、伸长率和弹性;硬段相呈玻璃态或结晶态,也可能两者并存。硬段相分散在软段连续相中,呈海岛式分布,在CPUE中起增强填料作用,为CPUE提供模量、强度和耐热性能。CPUE的两相或多相结构形态决定了材料的各项性能。前人对CPUE微相分离结构的研究表明,和热塑性PU弹性体(TPUE)一样,微相分离所形成的多相结构形态决定了CPUE的各项性能。微相分离程度高的CPUE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低温性能优良,其Tg可接近原料软段的Tg;强度和模量高;而耐热性能优越,提高了热分解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力学性能的保持率;回弹性高,动态力学性能优良,内生热小,耐溶剂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外科护理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74-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在临床尽快适应工作。该院在2014年把外科常见病编成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某高职院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级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师准备
教研组教师集中编写该课程所有教学用的案例分析库,以供在教学中采用。根据授课内容准备案例,设计问题。每个案例教学法总学时分为4个学时,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占1学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占1学时;案例分析占1学时;补充和总结占1学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要交1份案例分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分数,了解学生对知识得掌握情况。
1.2.2 学生准备
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查找资料,并预习该次课相关内容。上课前5 min,学习委员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同学13人坐在一起,并选一名组长和副组长,且有自己的组名。接到案例后,小组每个成员要根据提前制订的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查找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准备发言。
1.2.3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方法、课程导入、知识讲解阶段。授课内容以肠梗阻为例。教师首先把案例内容告诉学生,比如:一名患者突然腹疼,伴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和排便一天来就诊。设定问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然后教师从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因病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和治疗方法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第二阶段,采用护理计划的模式对该病例进行整体分析。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是否还有补充内容?假设将患者收治入院,采用角色扮演法,一个学生作为“护士”接诊患者,另外一个护生扮演“患者”。让“护士”与“患者”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患者除了这些临床表现还有哪些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急腹症患者有哪些区别?如果做辅助检查有哪些阳性结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思考,巩固所学知识。让扮演“患者”的学生体验到作为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第三阶段,这一环节为肠梗阻的治疗、护理加强巩固阶段。根据患者的健康史、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列举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护理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诊断提出该患者的护理预期目标是什么?护理措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护理?有什么注意事项?护理评价:从哪些方面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是否达到了护理目标?每组派代表抢答问题,其他组学生的代表对问题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总结并补充整个案例的讨论内容。最后进行延展内容介绍,如,介绍该疾病的预后与预防、怎么样预防患者复发等。
2 结果
2.1 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编写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拓展知识,而且还要和临床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不断从临床实际中选取适宜教学的经典案例[1]。
2.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外科护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中,督促护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护生分析病例及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仅起着指导和总结的作用。以小组为一个团体来进行讨论,锻炼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制定护理计划,结合临床实际思维模式去护理患者。
2.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整体护理运用能做到活学活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病人的感受,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关爱病人,有助于总结综合知识。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体现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足的是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4 案例教学法不足之处
所需课时多,课时紧张,需要多个教师配合。适合部分章节内容使用。个别学生讨论不够积极,有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心理。
3 讨论
3.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正确选择典型案例,做好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案例进行细读,深度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总结。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独立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明确,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自己的身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讲授者”[2]。教师要首先分析学情,根据高职高专护生水平设计经典合适的案例,并定期根据医学发展更新案例,科学设计课程实施过程,准确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教学的课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使学生能迅速关注案例,并能按照设定的问题,一步步对所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3],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目标。
3.2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案例讨论分析中,让学生主动思维,发挥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针对个别学生讨论不积极,可以采取教师和组长共同鼓励学生,分组时明确到人,规定每位同学都要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讨论中。学生抢答的施行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小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最后教师对该次课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2] 邓安春,杨桦,梁小军,等.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2.
篇4
本次抽查在合肥市、滁州市、芜湖市和蚌埠市共抽取了30组样品,经检验,28组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93%。
根据《家用太阳热水系统产品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及GB/T 19141-2003《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标准,本次检验项目涉及热性能、水质、耐压、过热保护、电气安全、外观、支架强度和刚度、贮热水箱、安全装置、空晒、外热冲击、淋雨等12个项目,抽查结果显示,产品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容水量等指标上,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产品热性能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热性能是衡量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技术指标。日有用得热量(单天)是在一定太阳辐照量(8h,≥17MJ/m2)下,贮热水箱内的水温不低于规定值(45℃)时,单位轮廓采光面积贮热水箱内水的得热量。导致日有用得热量(单天)/平均日效率不合格的原因:一是产品设计不合理,采光轮廓面积大、容水量小,致使容水量与采光面积的配比过小;二是产品设计中片面追求温升,将容水量与采光面积的配比设计得过小;三是真空管数量少,增大了相邻两管之间的管间距。
2.部分产品容水量与标称不符。国家标准中规定标称的容水量应为用户实际可用的水容量。本次抽查中有的产品容水量标注偏差最大的达到-22.9%,超过标准要求偏差±5%(出口敞开式)的4.6倍。
3.部分产品采光面积与标称不符。国家标准中规定标称采光面积与实际轮廓采光面积的偏差≤3%。本次抽查中有的产品采光面积标注偏差最大的达到-29.9%,超过标准要求偏差的10倍。
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育;智能强项和弱项
谈及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首先要明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制定教学策略,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对音乐教学课堂进行创新。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在国外的教育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应用,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加强了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并鼓励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将这种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领会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音乐水平。
一、阐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提出,顾名思义是指人类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并且每种智能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潜力。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所不同的是,传统智能理论判定一个人智商的方法比较局限和片面,不能全方位多层次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更别说挖掘潜在能力了;而多元智能理论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智能判别体系,对个人的逻辑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节奏能力、自省能力和动觉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个人与生俱来的这些能力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调用这些能力来进行。[1]因此在教育研究中,通过研究人的智能判别体系来促使人的各项技能相互协调,发挥潜力,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在对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探索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应用到音乐教育当中。
二、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想要将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应用到音乐教育当中,首先要明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的是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制定教学策略,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育中,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领会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使音乐成为他们的一项受益终身的兴趣爱好。[2]
(一)在音乐教育界普及多元智能理论
首先,需要教师理解并认同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增加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认识,真正理解多元化智能的含义,并能够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3]
(二)了解教育对象的智能强弱项
想要合理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必须要因材施教。要了解教育对象的智能强项,然后利用教育对象的智能强项去发展带动智能弱项,这是想要高效发挥多元智能理论作用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人的8项智能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调用这些能力来进行。
(三)探索音乐课程全面提升智能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能力都能得到调用,因此也都可以得到提升。在教师准备教案时,应当将这8项能力一一列举,然后合理制定教案,争取这8项能力的调用在教案中都能得到体现。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将学生划分小组,对音乐的感情主旨进行探讨;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探讨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演唱;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省能力,让学生对别人的演唱进行评价,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更加深刻领会到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领悟能力,又在音乐学习中锻炼了8项能力。[4]综上所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并且锻炼了学生的8项能力,反过来这8项能力又会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音乐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嘉璐.“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戏剧之家,2017,(01):215.
[2]才剑奇.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11):162.
[3]侯敏.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前音乐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6.
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知识模型;学生模型;教师模型;智能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2-20ppp-0c
The Research of the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of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Web
QIN Yue-xing1,2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Qinzhou College, Qinzhou 535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neglect of the students' leading role and differences, the traditional CAI teaching pattern couldn't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While ICAI pattern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oriented, student first", with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ulfillment of the self-adapted teaching, it respects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ents' central rol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ICAI,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tructural model for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of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Web.
Key words: teaching pattern; knowledge model; student model; teacher model;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会给人类带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过它学会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公共课程,它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而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上课主要是计算机+大屏幕投影,采用以同一本教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的“你教我学”的“演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呆板,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差,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学生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把教学内容“满堂灌”式地传输给学生,而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会感觉到课堂内容太浅,没有学习兴趣;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却又感觉课堂内容太深,上课听不太懂、跟不上,难以理解和消化。所以,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走出传统上课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旧有模式,学生过份地依赖于教师,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智能教学则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实现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本文提出了基于Web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智能教学并进行了系统的简单研究与设计。
2 智能教学概况
智能教学,也称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ICAI (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仿人类的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为媒介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交互教学。智能教学系统是以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动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实现了教育界提倡的“因人施教”“自适应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现了智能性。实际上智能教学就相当于是赋予计算机系统以智能,由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智能教学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具有自适应性。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进度自动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理想的智能教学系统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因人施教”,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优化组合起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环境,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随着Web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Web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利用网络的功能实现分布式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可以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教学资源,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3 基于Web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智能教学系统设计的构成
针对基于Web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系统的特点,本文采用4个相互作用的模块:知识模型、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和交互模型来设计该系统。
3.1 知识模型
知识模型将领域知识以一种特定的结构存储在计算机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知识库作为智能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表示教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问题的求解知识。实际上,知识表示是智能化系统首先要实现的部分。用于智能教学的教材内容的组织不是简单地将书本电子化,而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模块化来确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认知顺序。
本系统的知识模型模块,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知识库的表示,可以采用超文本表示方法,根据教学把课程内容分解成小单元,设置相应的内容链接。其特点包括:教学内容被组织成包含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集成的超文本文件(HTML)文件,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形象、生动、充实。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格式化磁盘或安装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硬件和时间条件的关系,教师不可能把上课所用的机子格式化后重装系统演示给学生看,一般都是口头随便讲解,草草带过。但学生对这些内容又比较感兴趣,这样,想教无法教,想学又没学到,教与学出现矛盾!但是现在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做成步骤详细的flas作品挂在校园网上,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反复多次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上,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通过智能教学系统,我们可以把一些在课堂上很难实现的知识很轻松、容易地教会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学生模型
学生模型是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的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征和个性特点智能教学系统要提供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做到因材施教,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学习对象,需要把学习对象的各种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用适当的数据结构记录下来,作为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学生模型在ICAI中构造了一种可靠的表示学生知识水平程度的数据结构,它记录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反映。学生模型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从试题库中调出相应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的详细情况存储到学生信息库中,方便教师模型对学生信息的调用。学生模型的构造目的是评估学生的认知状态,并发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本系统的学生模型模块主要用于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系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供学生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系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或课件,给出相应的学习指导。比如,如果学生选择传授式学习,那么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计算机导师的直接控制之下,相当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下的学习;如果学生选择探索式学习,那么计算机导师就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提示,学生自主地浏览相关网页内容,在这些问题和提示下,完成主动性的学习;(2)学生练习:学生完成一个单元或阶段的学习后,系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提交练习结果后,系统进行评估,给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如果系统评估不过,则学生要重新进行该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如果系统评估通过,则形成新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或者引导学生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同时建立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库,使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推理,形成启发式的自学策略。
3.3 教师模型
教师模型是模仿人类教师工作的一组程序,存放指导教学序列和教学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对知识模型和学生模型的分析,启动推理机工作,评价学生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指导的教学序列,并在最适当的时候显示最好的指导,进行启发式的高水平教学。
本系统的教师模型主要用于辅助教师编写教案。主要包括:(1)教案生成管理:系统根据教学知识模型和学生模型,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推理机制生成相应的教学策略,辅助教师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编写个性化的计算机教案,同时提供教案库的管理和维护功能;(2)素材组织:按照教学知识模型库将各种类型的教学素材(如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建立教学素材与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并提供与常见多媒体课件编辑工具(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的链接,能够在常见的课件编辑工具中有效地利用已有教学素材。
3.4 交互模型
交互模型实现学生与知识、系统之间的交流,是教与学双向活动的人机界面。交互模型包括学生交互界面和教师交互界面。
本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的交流工具:(1)教师信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教师之进行交流;(2)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是一个虚拟的协同的交互空间,供教师和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方式的交流。对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用户将其作为知识进行提取存储起来,供以后再利用。
4 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要找出一条适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有关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研究探讨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构造方法,希望能构造出一个高效的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真正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智能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邹立坤, 蓝岚.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
[2] 纪莉莉.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的探讨[J]. 福建电脑,2005,7.
[3] 谢忠新, 王林泉, 葛元. 智能教学系统中认知型学生模型的建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
[4] 李志平, 刘敏昆, .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2.
[5] 刘寅, 黄燕.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知识模型与学习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4).
[6] 王晶. 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1.
[7] 史玉珍, 陈和平.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 福建电脑,2005,7.
[8] 罗梅, 王万森. 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研究与设计,2006,22(9).
[9] 况少平. 基于事例推理的智能教学系统之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06,9.
篇7
北化智能工程研究室
智能工程研究室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的过程模拟、优化控制、故障诊断与系统维护、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由六位在职教师、几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团队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背景,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应用开发项目。
“彩色打印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走入社会中的人再次走人大学校园大都会发出类似“大学真好”一般的感叹,哪怕只是作为过客或来去匆匆或随便走走。校园是神圣之地,绝大多数人会对知名高校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权威的学术背景心生敬畏。走入北京化工大学,想到一会儿要到满是教授、专家、博士与硕士的北化智能工程研究室进行采访,不知为何竟产生了几分距离感。但开始采访之后,我与同事都感到轻松自然,原因是接受我们采访的李芳老师十分耐心随和,她与我们细致地交流了OKI C610dn带给她们的收获与感受。
在李老师的办公室中,共有包括她在内的八位研究人员在此办公,基本都是博士研究生。八名工作人员通过OKIC610dn标配的网络打印功能共同使用。在开始试用C610dn之前,此办公室中有一台打印速度为14页/分钟的A4黑白激光打印机,与其相邻的办公室中有一台打印速度为22页,分钟的A4黑白激光打印机,内有几十位硕士研究生在此工作,两台打印机只是基本保证了黑白打印需求。据李老师介绍,彩色打印在多项科研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OKIC610dn恰恰为实验室填补了空白,让研究室拥有了彩色输出能力。
“现在许多重要的、对文本质量要求较高的及彩色的文件全部是自己外出打印,价格高、耗时长、保密性差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显然,这是众多外包打印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实验中,哪些资料需要彩色输出,哪些不需要呢?”李老师回答“我们实验室的应用可以按照黑白与彩色的输出内容来区分。例如教学方面的教学教案与科研项目的预审材料,基本都是黑白打印,偶尔会穿插一些彩色篇幅;科研项目(也称纵向项目)与企业应用开发项目(也称横向项目)的申报项目材料、项目总结报告、申报奖项材料等都需要彩色打印,这些项目是我们实验室的重点工作内容,为了项目质量和研究室形象我们常常对此应用彩色打印。”说着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本项目材料,一本内容多为彩色篇幅由OKI C610dn打印而成,另一本为黑白打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彩色文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显示效果,图形生动细节丰富、曲线精细层次分明。一般情况下,无论哪种项目,相关报告与申报材料的内容总是比较多,众多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极易令审阅者产生阅读疲劳。彩色图文则可以优化读者的视觉体验,让大篇幅阅读变得更加简单有趣。而且,涉及项目的资料往往要求更高,如OKI C610dn输出的高质量彩色文件相对而言更加容易获得专家与合作方的认可。
随着采访内容的不断深入,办公室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也与我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李老师分别展示出附有彩页的教案、彩页手册及党政建设方面的报告材料,专业人士很容易辨别出OKIC610dn输出的文件,OKI特有的微精细高清墨粉让画面色彩饱满充实,呈现蜡质光泽。“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博士对OKIC610dn的打印质量十分满意,彩色教案是我尝试打印的,与以往的教案相比彩色教案更生动,无论对备课还是授课都是一种辅助;彩页手册展示了我们研究室的风貌,有利于树立实验室形象;另外,我们负责党政建设工作的老师十分乐于将此方面的材料彩色输出,因为这样能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作为科研工作者,李老师最后还向我们讲述了OKI C610dn有利于其专业技术展示的一个例子。“Virtual Reality技术,简称VR,中文含义即虚拟现实。其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我们表示对概念认识有点模糊,李老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初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某两种新型车上取得突破,首次使设计的新车直接从计算机屏幕投入生产线,也就是说完全省略了中间的试生产。由于利用了卓越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克莱斯勒避免了1500项设计差错,节约了8个月的开发时间和8000万美元费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进行汽车冲撞试验,不必使用真的汽车便可显示出不同条件下的冲撞后果。因此虚拟现实可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费用。此类的应用在建筑业方面同样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她继续说“在处理一些背景图片时会需要彩色拼接,所以彩色打印对我们来说真是有多重意义”。最后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张OKIC610dn打印的VR应用软件效果图,并在此对OKI C610dn带来的高质量彩色打印赞不绝口。
高速、环保、易用面面俱到
看到几位博士办公桌上一摞摞打印出的教案、项目资料,我们对OKIC610dn是否满足八位工作人员的办公应用发出了疑问。李老师给出的答案十分肯定“完全可以满足!我看了OKIC610dn的产品资料,我们对打印机的参数不是很敏感,所以彩色打印34页/分钟,与黑白36页/分钟我们感念不深。但我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十分快,比我们原来的打印设备快了太多。”坐在OKI C610dn远端的林博士说“我们几个人用很少出现排队的现象,偶尔出现也是很快消失。有几次我打印了十几页文档,还没等我走到打印机旁边,文档就已经都打印好了,这种速度我们真是第一次享受到。”李老师补充说“OKIC610dn标配的双面打印功能我们几乎次次打印都用,在我们单位双面打印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没有自动双面就手动翻页,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嘛!还有OKI C610dn的自动双面功能似乎没有影响到打印速度,同样十分迅速。”说到节能环保大家又聊了开来,李老师坦言“大学是非营利性机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意识上发扬,还为学校和部门节省开支,用节省下来的钱改善学校环境,添置办公设备都是对学校有利的实事。在我们眼中,OKI C610dn的LED打印技术、睡眠模式下的1W耗电量与鼓粉分离设计就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我们是做技术的,新技术高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不争的实事。”此时此刻我们从李老师的眼中看到了一位科研人员的认真与负责。
说起OKI C610dn的易用性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在OKI C610dn刚刚送到北化智能工程研究室的时候,几位对打印设备了解十分有限的办公人员着急体验OKI C610dn,竟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将一台崭新的OKI C610dn拆封并一步步安装、取掉附件、搬动相应开关,最终运行了起来。由此可见OKIC610dn在人性化安装设计方面的确十分到位。曾经我们对OKI打印机操作界面的印象是英文的液晶显示与控制面板,现在OKI C610dn全部采用了中文设计,“对我们这些不了解打印机的用户来说,OKI C610dn的中文界面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篇8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现代化;网络拓扑;电力电子设备;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132-0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旨在展示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期间推广的一些全新的技术项目己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其中一项叫做“智能电网”的技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整个世博园都成了它的实验场,也成为中国首个智能电网的示范区。智能电网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举例来说,上海世博园的能量中心是110kV蒙自变电站主变压器,不仅承担了浦西园区的电力供应,而且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再如,贴近百姓生活的智能电网应用就是分时电表,这是近年来为适应峰谷分时电价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电能表。它可按预定的峰、谷、平时段的划分,分别计量高峰、低谷、平段的用电量,从而采用不同的电价,发挥电价的调节作用,以合理使用电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智能电网所涉及和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本文旨在探讨智能电网的概念、特征及其关键技术。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概念上说,智能电网(smartpower grids)就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决策分析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也叫做“电网2.0”。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电网运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运行故障,能够有效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同时,智能电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对在不同情况下造成的扰动自动进行辨识和反应,保证人身和电网设备的安全。另外,智能电网的智能性突出表现在对电力供应的平衡能力上,能够进行及时的调度,平衡缺口,实现最佳的供电数量和质量。智能电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白愈性。白愈性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智能电网使用在线不间断评估方式进行自我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预备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问题,并能够自动采取修复措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智能电网的白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供电服务的中断,保证稳定的供电服务。
2.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的另一个革新是将用户也纳入到管理系统中来,从而更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保证系统稳定。通过智能电网,用户可以时时获知自己的电力消费情况,以及供电服务信息,并制定自己的使用方案。
3.数字化和信息化。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芯片技术等数字化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和手段将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专有自主分析功能的数字化芯片嵌入电力装置中,电网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4.全过程智能化。智能电网是全过程的智能化。发电上,主要是新能源的接入与智能化的协调。用户端,则与供电方实现智能化的互动协调,整体上实现“实时的需求响应”,用户将根据自己的电力需求,以及电力系统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来调整自己的电力消费,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建设智能电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坚强而灵活的网络拓扑
智能电网的推进离不开信息通信,离不开坚强而灵活的网络拓扑。一个布置科学合理的配电网络拓扑可以决定智能电网系统的优劣。配电网络拓扑分析是配电自动化和DMS高级应用功能的基础。配电网络拓扑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是邻接矩阵法和树搜索法。邻接矩阵法和搜索分析法同时应用于配电网的拓扑分析。邻接矩阵法应用在厂站分析中,适用于所有的主接线形式。邻接矩阵法应用于厂站的拓扑分析时,用节点消去法代替邻接矩阵的自乘运算,能够提高厂站的拓扑计算速度。
(二)高级计量体系和需求侧管理
由于能实现带有时标的多种计量,智能电表实际上成为分布于网络上的系统传感器和量测点。因此,高级计量体系不仅能为电力公司提供遍及系统的通讯网络和设施,也能提供系统范围的量测和可观性,被视为是实现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它既可以使用户直接参与到实时电力市场中来,又可为系统的运行和资产管理带来巨大效益。
高级计量体系由安装在用户端的智能电表、位于电力公司内的计量数据管理系统(MDMS)和连接它们的通讯系统组成。近期,为了加强需求侧管理,该体系又延伸到了用户住宅之内的室内网络(HAN)。这些智能电表,能根据需要同时实现多种计量(如kw・h,kvar,kw・V等),设定计量间隔(如5min,15min,1h等),并具有双向通讯功能,支持远程设置、接通或断离、双向计量、定时或随机计量读取。同时,有的也可以作为通向用户室内网络的网关,起到用户端口(Customer Portal)的作用,提供给用户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并实现对用户室内用电装置的负荷控制,达到需求侧管理的目的。
(三)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
通信支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接入是智能电网通信支撑的关键。由于EPON系统网络拓扑能够与电力配电网环形、链形结构完全吻合,能够节省光纤,能够实现站点到配电终端之问链路的1+1保护功能并且实现50ms保护切换,能够实现单纤双向高带宽业务承载,全程无源,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要求,因此EPON是智能电网通信接入的最佳技术选择,基于EPON技术组网是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理想通信方式并将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高级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就是大功率电力电子,以满足智能电网所要求实现的特性。这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还能提高系统的运作效率,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电力电子设备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介,也是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途径。
(五)可再生资源接入
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如今,电力和能源的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建设成本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新增发、输、配电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峰负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电力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要求发电、供电和用电之间必须随时保持平衡,电力系统内的发电容量和设备均需要具备相应的备用容量。电力系统对大规模电能储存技术提出了现实需求,大规模的电能储存技术可用于电力的“削峰填谷”,改善电力的供需矛盾,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各个国家普遍认为,太阳能和风能是解决 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下数字对此进行了说明:
每年流向地球的太阳能:5.46×1024J
每年全球的可利用风能:2.5×1021J
全世界石油总储量:1.89×1022J
全世界天然气总储量:1.57×1022J
全世界每年能量消耗量(2007年):5.0×1020
每年流向地球的太阳能的0.01%或风能的20%就足够全世界的能量消耗。根据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Bundseverband solarwirtschaft的预测,在本世纪中叶以后,太阳能和风能,特别是太阳电池发电,将成为主要的能源。
(六)智能调度和广域保护系统
1.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己开发的DTS是一个较复杂的软件系统,其核心包括四个部分:(1)电力系统模拟子系统(Power System Model,简称PSM)。它模拟实际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即电力系统网络及各种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响应。PSM包括模型生成和算法求解,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包括网络模型、负荷模型、变压器模型、发电机模型、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模型和外网等值模型等。仿真算法技术包括网络拓扑,节点优化,稳态潮流计算,故障计算,暂态过程计算,动态全过程仿真计算,操作处理方法等。(2)教员控制子系统。包括培训教案制作,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综合评估。它提供故障的设置,可进行暂停、恢复、快照、恢复初态、恢复事故前的状态、重放等。(3)SCADA/EMS仿真子系统,即图形支撑系统。要求与在线系统在显示内容与画面风格上一致,也就是与实际SCADA/EMs图形一体化,DTS可以共享SCADA的厂站图、系统图。将描述SCADA/EMs系统的厂站图和系统图的图形数据文件经过数据分析转换处理,DTS系统的图形支撑系统可直接调用显示。(4)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它是DT8数据管理的中心,也为DTS其它核心模块提供了数据通信的平台。DTS数据库设计方案采用了大型商用数据库与实时共享库相结合的办法。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模拟EMS数据库、图形库和培训教案库,而用实时共享库仿真实际SCADA实时数据库。
2.智能预警技术。智能预警系统主要起到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维护作用,对于影响设备运行状态的各种因素及时进行预警,例如水灾、火灾、设备异常、烟雾、电缆沟异常等。智能预警技术通过在线监测,提早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3.优化调度技术。智能电网的调度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对整个电网进行智能控制。一体化调度管理技术体现了智能化调度中心高效和规范运转。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和大型可再生及分布式能源接入控制技术体现了智能电网的经济性与灵活性,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也利于资源的大规模配置,同时也为灵活的大规模可再生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撑。
4.预防控制技术,如电网故障智能化辨识及其恢复。由高速计算机处理的准实时数据使得专家诊断来确定现有的、正在发展的和潜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交给系统运行人员进行判断。智能电网通过实时通信系统和高级分析技术的结合使得执行问题检测和响应的自动控制行动成为可能,它还可以降低已经存在问题的扩展,防止紧急问题的发生,修改系统设置、状态和潮流以防止预测问题的发生。
5.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智能电网下的调度决策可视化系统一般有以下功能:(1)传输、交换、复用、交叉连接及综合业务接入等功能。(2)数字调度、行政电话、数字录音、环境动力监控功能,能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3)系统既可以单套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组成星形网、树形网、网状网或总线型网,并提供全程全网的自动诊断、远程维护、集中监控功能。做到远程设备可无人值守。(4)系统传输通道提供完善的白愈保护、断电直通功能,以保证系统网络安全可靠性。(5)关键板件采用1+1热备份、分担负荷,其它板件提供N+1(N≥1)热备份功能。(6)对任意电路板均提供热备份、热插拔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及可维护性。
篇9
关键词 生态课堂;英语教学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常常会“卡壳”。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会按预定的教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愿甚至害怕学生出“格”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是要坚持生态教学。只有用“生态课堂观”指导英语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一、有效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生态课堂中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2)满足了学生探求的欲望。生态课堂的建立,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3)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生态课堂的建立,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
二、有效生态课堂的建立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生态课堂呢?有的教师认为生态课堂的课比较难上,因为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很难收回;也有人认为生态课堂,是顺着学生思路去教,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本文拟着重讲一讲笔者在这方面的施教策略与体会,与同行们切磋。
第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再次,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心理,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第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就一定要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活动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这就是说,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发展。新课标提倡learning by doing。所以,用生态课堂的观点指导英语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程序,多提倡“hands-on”(动手活动)的学习方式,做到结论、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问题让让学生提出并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把心思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再创造”,学会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展现过程,就是"生态课堂"形成的过程。它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命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与创新精神。
三、建立生态课堂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真正的英语课堂,教师只有完成了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学生才算真正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才能真正学有所获,也才能愉快地完成新的知识的建构。教师在生态课堂中的角色是多样的,如何在各种课型中迅速、自然、科学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1)做细心的观察者。预习、展示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去细心观察学生知识之所遗漏,注意自己在教学环节中对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做智慧的引领者。好的教师,善于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有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智慧的引领者。他善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的问题,并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创造性。
(3)做理智的反思者。这其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教后反思,必有所得。得有所改,必有提升。每一次教学任务的结束,其实是下一次教学设计的开始。现在,“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等概念已广泛运用在我们的学术文化研究之中。抓“生态”意味着对相关对象所包含的各个侧面作有机互动,和谐有序的推进。我以为这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也是大有启迪的。高中英语教师一直是教改最前沿的勇士,让我们从每次理智的反思中,探求英语课堂改革无招胜有招的无模式之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助参考(简称"学参")优化设计方案,且在此抛砖引玉,敬请大家赐教。
一、“学参”优化设计的提出
钱梦龙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
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
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符合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趋势。教师先跳进题海,以大纲为纲,教材为主,教参为目,“学参”为辅,再让学生跳出题海,获得元认知知识,通过精讲、精选、精
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学参”帮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学习,走出片面追求分数结果的怪圈,把求知作为信息交
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突破教材和课堂束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其能,实现分享学习,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学参”优化设计的轮廓构想。
二、"学参"优化设计的框架
“学参”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
教案与学案,使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课前发给学生并经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
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
“学参”大体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
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设置应灵活便利。其中“目标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
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显性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作业练习”有常规题型(如5分钟随堂练习),也可以是开放性写作题,但侧重单选和材料
解析题。“补充材料”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书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等;“学习札记”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可记录某些疑问、心得,还有自我设计试题,答题失误
分析等,教师作定期检查。
三、“学参”优化设计的特点
诚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其中“学参”的精心编写无疑只是一种尝试,。笔者对“学参”进行了长期酝酿、论证,在1999年已作初步实施。它与教参、学案
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处有:
一、独创性,⑴结构不同:教参包含引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提示、资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和作业等;学案由学习目标、知
识结构、认识方法、技能训练等组成。⑵主体不同:教参由权威专家合作著写;教案由各位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完成;学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制。⑶对象不同:教参为教师服务,作备课参考;教案针对相应
的学生,作授课蓝本,限于课内使用,不与学生见面;学案联系学生实际,公开在全年级统一使用。
二、针对性,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套还有:①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
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学生因素。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学生
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被牵着走、喂着吃之虞,只知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一味猜题押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材和参考资料因素。由于课本体系陈旧,观点滞
后,既无法反映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潮流,况且缺乏配套辅助资料精品,存在过多过滥,过偏过难,搞题海战术或雷同抄袭等弊端,辅导用书良莠
不齐,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选择的疑虑,因而“学参”的编写呼之欲出。
三、启发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
案。“学参”的运用旨在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学生先通读学参,设疑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后进一步吸收、消化和巩固。进而夯实基
础,扩大视野,活化思维,挖掘禀赋潜能,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体性,“学参”不仅强调德育、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目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充分利用,而且以课时或单元为板块,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把目标的
全面性、结构的完整性、阅读的广泛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落到实处。还进一步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和良性的信息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使实践、创新、竞争、协调意
识得到培育,特别与多媒体手段配合,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五、层次性,“学参”主张以“学“定“教”,从实际出发,力图克服单向划一的局限,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提出相应要求,例如程度差先些的学生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内容概要、限于识记和理解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