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07:0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安领军教育培训中心创办于2006年,十年来高速发展,旗下已拥有小学到高中、全日制、职业教育和网络在线教育等十多个事业群,直营分校超过170家,全职教师过千人, 教学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 近年来开始向全国发展,被誉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陕西版“中国合伙人”教育文化企业;
10年来,领军不断创造着新的高度,先后有2000余名学员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211”“985”工程的一流大学,考入本科院校的学员近20000人,领军已成为莘莘学子的第二课堂,也是众多学生走上成功道路的精神导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案例 均值思想 极端值 分布
中图分类号: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01-02
统计即“统而计之”,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总体所进行的计算。它不仅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还是一种人们认识社会问题的工具。自17世纪中叶产生发展以来,逐渐形成了一门系统化的科学。而统计的均值思想作为贯穿整个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涉及几乎所有的统计理论,因而统计学也被称为是一门平均数的科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最主要的应用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不同的案例所起的作用、使用的技巧、讲授的切入点应该是不同的,笔者以统计均值思想作为例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案例教学在其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一、用经典案例树立统计均值思想
统计均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数据数量规律性的一个特征值,反映了一组数据数量集中的特征。它是数据偶然性和随机性特征相互抵消后的稳定数值,反映了一些数据必然的特点。均值思想要求站在总体的高度看问题,不仅要观察现象发展的一般趋势,还要学会避免个别和偶然现象干扰,继而才能总结出所研究对象简明而又重要的代表值——平均数。求复杂的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统计平均数的计算,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经典案例进行层层推进。
首先,引用总体单位数较少且没有经过整理分组的简单情形,即N=较少单位量时,推出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计算;然后,逐渐扩大N的范围,得到总体单位数较多且资料已经分组整理,形成次数分布,即N=较大单位量时,推出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最后,再次扩大N的范围,即N=若干人时,给出各组比例,再次讨论其算法,推出加权平均数的变形公式,并引导学生比较频数与频率在做为权数时各自对现象的影响力。因权数在平均数中的应用是将调查资料整理成变量数列后,呈现给我们一个总体数量的分布状况,进一步观察总体变量分布的规律性,就会发现总体各单位的分布,就多数现象来看,表现为正态分布,即接均指标的变量值居多,远离平均指标的变量值较少,整个变量数列表现出以平均数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它是总体分布的重要特征。用这些经典案例思维揭示权数的意义,不仅可以深化理解,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相关知识的概念、计算公式可以交融在一起,串联形成知识网络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用条件案例提升统计均值特性
通常当我们在概括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时,首选的是直接进行平均,但对平均数在哪些情况下不太适用就不是非常清楚,即何时能够直接平均,何时需要去掉极端值后再平均数,何时不能直接平均而要改用其他的统计平均方法来计算等等认识比较模糊。同样,对加权平均数的灵活应用掌握得也不够好。
这时,在运用经典案例巩固好算术平均数的同时,变换例子,变给定N为条件,变为给定M为条件,测试学生能否进行变通,得出调和平均数的公式,关键点在于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平均绝对数,而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平均相对数和平均数,着重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相对数和平均数不能直接平均。举例分析:一个人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分钟4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分钟6米,问这个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来与算术平均数进行对比,调和平均数在平均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应运过程当中,不能死套公式,而要按照总体的相对数(平均数)就是部分的相对数(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来计算。总结得出调和平均数的主要应用范围。算术平均数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绝对权数和相对权数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而调和平均数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它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应用。这样引导学生比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两者之间的适用范围和联系,有助于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不论是算术平均数还是调和平均数,都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都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值都有关系,所有的数据都要参加运算,因此是比较可靠和稳定的。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也是最为充分,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计算离差、相关和统计推断的基础。但计算较繁琐,并且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三、用生活案例加深统计均值理解
统计问题通常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在实际生活得出的经验往往会影响他们对统计均值问题的理解。均值的难点在于不同平均数的适用范围,各自的优缺点,还有应用方面应考虑的问题,均值由于要经常作为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标准,所以正确理解、计算、运用均值是学习经济统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后序统计方法的关键。把统计知识与经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运用统计均值知识,看待经济现象问题,立足企业角度分析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以案例说明:某文化公司员工月薪如下:
请同学们讨论该文化公司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怎么算比较合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
总体上来说,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都属于利用变量值计算的平均数,是指对总体某种标志所表现的变量值进行数字计算,所得到的各类平均数。与此不同的是,也可以在对标志值分组排队的基础上,根据次数分布的特征位置确定的平均数,主要有众数和中位数。首先通过举例:市场女鞋销售经理,要了解女鞋的销售情况,她最感兴趣的代表数据应该是哪个·为什么·得出众数在实际工作中有它特殊的用处,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众数,缺点在于缺乏敏感性。而中位数是一种更典型的位置平均数,假如事物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时,中位数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篇3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070-03
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 analysis of Liv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ranules on infants′ secondary diarrhea due to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HEN Xiaosa1 HU Wenhui2
1.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Lin′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Lin′an 311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 analysis of Liv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ranules on infants′ secondary diarrhea due to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TI). Methods 90 cases of infants with secondary diarrhea due to RTI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3 collected by Lin′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infants in two groups were both give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including: maintaining water-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antidiarrheal by montmorillonite powder, protect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and etc. The infa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the Liv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ranules, 0.25 g per time, three times a day for 7 days′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daily diarrhea times and lasting time of infants in two groups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infants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s well. Results After 7 days′ medical treatment, daily defecate times and diarrhea lasting time of infa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less and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infa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6%,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2.2%) (χ2=4.05, P < 0.05). 3 and 5 cases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 appeared on infa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he medical treatment, with not serious symptom. After comparing the untoward effect of infants in two groups,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ppeared (χ2=0.14, P > 0.05). Conclusion Liv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ranules has a reliable curative effect on infants′ secondary diarrhea due to RTI with high secur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infants′ intestinal flora disturbance and reduce the diarrhea times and lasting time.
[Key words] Probiotics; Infant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econdary diarrhea; Curative effect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易继发腹泻,会造成患儿呼吸道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1-2]。以往常采用补水、止泻等对症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并取得良好效果[3]。但对于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了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9月在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患儿共9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为6个月~3岁;②符合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腹泻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②伴营养不良或消化道畸形。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33个月,平均(19.4±5.6)个月;病程1~6 d,平均(3.1±0.5)d;腹泻次数6~13次/d,平均(8.8±2.5)次/d。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9.7±5.3)个月;病程1~7 d,平均(3.0±0.6)d;腹泻次数5~15次/d,平均(8.6±2.6)次/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每日腹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蒙脱石散止泻和保护胃肠黏膜等。实验组患儿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浙江新昌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 g×24粒,批号110923)0.25 g/次,3次/d,疗程7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每日腹泻次数和腹泻持续时间,并评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5]
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质、次数恢复正常,日解大便次数小于2次,大便常规及培养阴性;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性质、次数较前好转,大便常规及培养阴性;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性质、次数无明显好转或加重,大便常规或培养仍呈阳性。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腹泻情况比较
治疗7 d后,实验组患儿每日解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 = 2.30、2.23,均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腹泻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7 d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实验组患儿出现5例,其中便秘2例,食欲下降2例,皮疹1例,上述症状均不严重,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 > 0.05)。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需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呼吸道感染后婴幼儿常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病原菌通过吞咽等进入患儿肠道造成影响[6];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易造成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调,出现继发腹泻,腹泻后肠道内厌氧菌数量进一步减少,破坏了肠道屏障功能,更有利于致病菌侵袭、繁殖加重腹泻[7]。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高达30%[8]。以往治疗上仅采用补液、止泻等常规内科治疗,疗效有限,病情缓解慢、止泻时间长,对患儿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影响其预后。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为常见口服微生态制剂,以往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腹泻,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用于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报道较少,其疗效受关注。唐远勤[9]研究发现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较好效果,安全性较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d后,实验组患儿每日解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提示地衣芽孢杆菌治疗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有效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腹泻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由此可看出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患儿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后其在体内大量繁殖,使肠道内环境改为低氧状态,有利于益生菌繁殖,并对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10]。地衣芽孢杆菌还能在肠道内产生乳酸,恢复患儿肠蠕动,同时能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力,提高治疗效果[11-12]。
总之,地衣芽孢杆菌治疗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有效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腹泻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爱波,陈素红,陈志敏.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27-28,30.
[2] 吴水冰,王锦文.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8):1164-1165.
[3] 严炜,易海若,刘丹.培菲康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12,40(1):104-105.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209.
[5] 王梅琴.酪酸梭菌活菌片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67-68.
[6] 刘小瑜.活性菌制剂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48-49.
[7] 李中梅.益生菌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9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97.
[8] Varuqhese CA,Vakil NH,Phillips KM. Antia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 refresher on causes and possible prevention with probiotics-continuing education article [J]. J Pharm Pract,2013,26(5):476-482.
[9] 唐远勤.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婴幼儿腹泻3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50-151.
[10] Rautava S. Potential uses of probiotics in the reonate [J]. Sem in Fetal Neonatal Med,2007,12(1):45-53.
[11] 王文建,郑跃杰.国内益生菌制剂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1):70-74.
篇4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性
当前,基层交警大队的宣传部门普遍存在着对宣传教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目的认识不清的问题,重点不突出,导向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现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处于源头和主导的地位,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全民交通安全素质,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首先,各级交警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重心和根本着力点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上来;其次,各级宣传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这一核心,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手段,明确新方法;第三,基层宣传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搜集和整理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典型案例,摸索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宣传教育的目的性。
二、拓宽渠道,提高普及性
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遵守交通法律的自觉性,是各级交警部门一直常抓不懈的主要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形式简单,渠道单一,不能深入人心等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交通安全宣传形势依然薄弱,恶通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渠道,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势在必行。各级交警宣传部门,必须开阔思路,创新机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采用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构架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达到教育群众,保障安全的目的。一要扩大覆盖面。要立足“五进”,落实警务区外延承包责任制,做到村村有人负责,点点有人进入,特别是对那些道路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村庄,要真正走进去,搞好宣传教育。要注意及时梳理辖区内的宣传教育盲点、漏点,发现一个,弥补一个,确保宣传教育覆盖社会每一个角落。二要丰富宣传形式。要改变宣传形式单调的现状,采取具有极强的人性化及亲和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必要宣传教育形式全面开展工作,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做的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三是更新宣传手段。要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开拓新渠道、新手段,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宣传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三、立足实际,突出针对性
篇5
【关键词】微生物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75-01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教育国际化趋势也急剧升温。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谈谈双语教学的方法上的一点体会。
1 选好教材,中英结合
实施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一,双语教学是个新事物,现成的教材凤毛麟角;第二,单纯引入外来教材,又不符合国情和本地区目标特色的缺陷;第三,编写教材难度很大,没有相当的基础和资源是无法实现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英国J. Nicklin , K. Graeme-Cook & R .Killington教授编著的《Microbiology》(第二版) 影印本为主要的参考材料,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又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该教材图表简明清晰、论述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较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辅助以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为参考资料,这本书较好地处理了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间的关系,是国内的一本优秀教材。
2 搜集资料,写好教案
在设计好中文教案的基础上,准备一份高质量的双语教案,是搞好双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教案需要十分全面、系统和详尽。课堂上所有教学内容,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要在教案中。特别是问题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要用醒目的英语写在教案中。写好一份高质量的双语教案,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阅读内容较新的外语参考专业书。通过阅读,教师既可了解在该领域内的最新学术动态,又能掌握正确、正规的语言描述,这对提高双语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作为生物学专业教学的基础课阶段,英语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的基本表达方法。
3 强调课前准备。
对于学生,我们要求对下次课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针生词去练习读音、熟悉词义。学生反映事先预习后再听课,容易和老师讲课,显著提高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接触相关专业文献资料,扩大阅读面,熟悉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献的语言特点。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英语学习从纯粹语言学习向实用性过渡。对于教师,授课前应认真准备教学,考虑到课堂的每个细节,做好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通过反复试讲、课堂试讲、面壁试讲和个人脑海中电影式试讲,才能讲课时如行云流水、熟练自如,才能在“熟”的基础上提到“精”的程度。
4 采用适合的授课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大体可分为3种模式(李成,2007)。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此种模式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属于第二种授课方式,这主要是基于对我国高校学生外语水平的考虑。我们所教授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尚未经过大学英语考级的强化训练,其英文阅读理解及交流能力尚待提高。若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恐怕有些学生难以接受;若以母语为主,仅专业词汇用英文讲授,则会大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预定目标。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英中结合的原则。
5 注重沟通,活跃气氛
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学生互动意识强,思维活跃,课堂交流讨论积极。这不仅仅需要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还需要老师能够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把双语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去。课堂上或课后,能用英语交流的就用英语。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发言、提问,让学生用英语讨论问题,布置英文作业题,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可以就主要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课堂分析。例如,每人用英语给大家讲解5―10分钟,然后由同学提问,老师总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现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活动,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强化其应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的能力。这样,教师教得相对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相长。
6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内容绝大部分是英文,在多媒体制作时,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格、图片、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例如细菌鞭毛结构部分,多媒体展示出其结构部分的立体影像,并以彩色文本框和动画形式讲解各部分功能,生动地展示了细菌鞭毛结构和运动机理,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使其富有趣味性。同时多媒体课件上载到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学习。
我们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的反思,不断总结、回顾在双语教学中成功和不足,认为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外,还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衔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分析、总结、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何红英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它可以消去弊端,得教益,“借石攻玉”。通过教学反思,我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我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实践。近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教后记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讲“遗传”第一节时,我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2记失败之处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体占多少,显性个体占多少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出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几率,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变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中概率计算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纯合体占1-(1/2n),显性个体占2n+1/2n+1(其中n为自交次数),这样就使问题迎刃而解。
3记教学机智
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如在讲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有这样一道题:基因型为AaBb的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几种细胞?多数学生信口应答,“4种。”当时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接着问学生: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的基因型是否相同?(相同)既然能产生4种细胞,那么这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几个细胞?学生回答:“8个。”显然这不可能。至此,学生幡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可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纠错方式被我记于教后记中。
4记学生问题
即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后我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如下:(1)人吃咸菜多了为什么感觉渴?(2)输液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太大,行不行?如果把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换成无菌水,行不行?(3)为什么夏天喝浓度高的饮料,越喝越渴?(4)植物死细胞和活细胞与水的关系一样吗?(5)当细胞外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近乎相等,可否以此测出细胞液的浓度?(6)浓度大相对含水少,浓度小相对含水多,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即由水分子多的地方向水分子少的地方渗透。(7)若把经盐水浸泡后变软的材料再浸入盐水中,将会有什么现象出现?(8)海洋中的植物为什么不会有“烧苗”现象发生?我把这些内容及时给学生讲解并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加以引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有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大多数学生对有关细菌的日常概念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细菌很小,人眼不能直接看到;(2)细菌就是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3)细菌就是病毒。对于这些说法我当堂讲解到,关于细菌很小,这是对的,1000球菌排成一列才1mm长,这样明确的数字可将模糊的内涵清晰化;病菌专指使人类患病的细菌,说“细菌就是病菌”,把细菌的内涵扩大了;细菌是病毒则是完全错误的,它们同属于微生物,但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根本无细胞结构。这种讲课手法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
6记学习心得
篇7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微生物检验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室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习内容抽象,知识点多。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让知识变得具体,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检验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且实践性很强,有大量形态观察和实验操作内容。传统教学仅靠老师讲解,很难说明白,有时在黑板上画图,既浪费时间,又难准确表达。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让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细菌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既有整体又有局部特写的清晰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分步展示的细菌的划线分离法动画,老师只需将重要步骤加以讲解,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1.2 扩大学生知识面
传统教学,信息量有限。运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新的、自动化的、本校教学条件不具备的微生物检验仪器展示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如红外灭菌器、药敏纸片分配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厌氧手套箱等。我们还准备了大量微生物检验方面的录像资料,如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制备、病原性球菌等,使学生对一些操作技术有全面的认识,对病原菌整个鉴定过程心中有数。
1.3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多采用灌输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制作了两套多媒体课件。一套适合老师上课用,制作时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另一套适合学生自学用,里面内容比较详细,还有一些课外知识的链接,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加以对比,每个章节后都有练习题。这样学生上课前可进行有效的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下课后还可及时复习、巩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这样遇到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告诉学生像微生物检验精品课程、微生物之家等与微生物检验有关的一些网址,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领域最新的动态和进展,不断更新知识。
1.4 多媒体课件容易修改补充
教材几乎每年都要更新,教师书写与之相符的纸质教案,要花费不少时间。多媒体课件易于保存修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课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课件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更符合教学需要。
2 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
2.1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精美
多媒体教学以课件为基础,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精美。课件不能是简单的文字堆积,文字要精练,要图文并茂,制作生动、形象。内容不可一贯而出,要注意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有个接受、消化的过程。不能盲目追求试听效果,让过分的修饰掩盖了教学内容本身。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上课主要还是教学内容的学习。对于重点、难点可用鲜艳的色彩、特殊的字体或适当的配些声音,引起学生重视。课件修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的效果。好的课件不但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充实的内容。
2.2 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上课时,教师不能只注重课件,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要多跟学生互动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如对于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可以将顺序打乱,让学生来排序。答对了给个笑脸的画面,配音“恭喜你答对了”;答错了则给个哭脸的画面,配音“你答错了,继续努力呦”。有时课件信息量过大,播放速度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更无法记笔记。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黑板上有简明扼要的板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整体把握,又便于记笔记,课后复习。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录像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如细菌的革兰染色、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等,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新感觉、新体验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想象的。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各取所长,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
篇8
关键词;观察;实验;高效率;生活化
一、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二、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说出理由,不仅会使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课堂实例生活化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效捷径
课堂实例生活化,使课堂亲切而生动。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是有效教学的宝典。在“神经调节”课上将突触间隙比喻成一条河,提问:“神经冲动如何跨过它,传到突触后膜?过河可用船或建桥,哪种方式好?”同学们各执一词,课堂气氛活跃。师引导生分析:用“船”快、灵活,符合“调节”的本义。随即提出:这“船”究竟是什么?水到渠成地引出神经递质。老师把DNA的提取过程比喻成洗衣服。DNA是衣服,其上的蛋白质等杂质是衣服上的污垢,溶解析出滤取相当于浸泡搓揉漂洗。同学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会:再浸泡搓揉漂洗一遍,衣服更干净,DNA再溶解过滤提取的意义不言自明。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1]。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牢固,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为课本知识提供生活背景,能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到位,精讲精炼是巩固生物课堂高效教学手段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五、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催化剂
许多前辈,讲课娓娓道来,但设计的问题开放、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意义,学生饶有趣味地思考,思维力度、密度大。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我们在何时观察F2种皮、果皮的表现型?分析种皮、果皮性状的遗传方式。” “你如何评价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成分?” “比较一个细胞内核DNA、一个细胞核内、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尝试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上述三种变量的变化曲线。” “‘S’型种群增长曲线中,与横轴平行的K值所对应的虚线是渐进线吗?”老师问得谦虚,似乎在向同学们请教,学生讨论、回答得积极,满足了表现欲,品尝成功感。
课堂,让思维活跃为主导,而非知识堆积。教师只做“引路人”,当“催化剂”,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做学习的主人。
六、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目的
篇9
【摘 要】为探讨微课在护理专业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采用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两个班为试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微课教学为辅;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对同一教师授课综合评价的优良率。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两组无差异性(P>0.05),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师授课评价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专业微生物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微课教学为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护理专业;微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55-02
微生物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分散、条理性不强,如何提高微生物教学效果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胡铁生是国内微课创始人,他率先在佛山市组织了微课大赛,2012年9月,“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上,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指示,中小学搞微课,高校也要搞微课。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4年3月又启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由此一个席卷高等教育的全国性推广普及微课程的活动自此展开。“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本研究在护理专业微生物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从2013级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择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组共123个学生,另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对照组共122个学生,研究对象全部为女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材,理论和试验学时数相同。两组教学方式除微课内容外,其余所用PPT内容、教学方法相同,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
(1)试验组微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根据微课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如细菌形态与结构、细菌生长与繁殖、细菌消毒与灭菌、细菌接种与分离技术、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生物学性状、破伤风芽胞梭菌形态特征与致病性及预防、病毒的复制周期、乙肝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意义、艾滋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等教学内容预先制作成微课课件及相关微课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测评、微教案及教学素材等)。
试验组教师上课时录制好教师上课的微课视频,建立微课学习平台,将微课视频及相关资料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设置权限允许实验班级学生在线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测试题及在线学习时间,师生可随时进行交流和答疑。
(2)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具体安排如下:课前3分钟回顾上次课重点教学内容,随后以PPT形式讲解新课,并辅以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最后总结本次课重点教学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3.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①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试卷中微课相关教学内容成绩占40%),两组实行统一考核、考试,考核分和卷面分均为100分。②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评价。③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综合评价:课程结束后,向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几个选项,问卷回收后计算优良率(“好”加“较好”的百分比)。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试验组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2.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效果评价(见表2)。
一共调查11项内容,从表1可见微课教学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学习主动性、重点、难点内容掌握、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延伸课堂教学及师生交流方面都非常有作用(均 P<0.05),但在系统知识掌握方面作用不大,认为作用一般的学生占43.09%。
3.两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综合评价。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较高(优良率为98.5%),高于对照组学生(优良率为88.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现在传统的讲授法也不是狭义理解为只是教师讲而学生听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教师都会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比如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举例、病例、谐音、抛锚、情景、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般使用多媒体。讲授法便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但学生课上课下参与度还是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相关知识也不扎实,对于一些需直观表达的知识点光靠讲授领悟不透。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教学资源。从调查中得知微课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学习主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重点、难点内容掌握、延伸课堂教学以及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等作用。但微课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需加强对微课的本质的认识,微课不是传统课的压缩,是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二是教师需要精选微课内容,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而不仅仅重视微课制作技术。三是教师除了重点建设好“微视频”外,还要建设好微课教学平台及微课教学资源库。此外,微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次调查中也证实微课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对系统掌握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篇10
关键词:水产微生物学;PBL教学法;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1-03
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如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品加工概论等)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微生物的总论部分和细菌、真菌、病毒的各论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琐碎,学生难以记忆掌握,尤其是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鉴定技术容易混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一直是主导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传授,学生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20世纪70年代后被迅速推广应用,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小组的形式、以问题为焦点刺激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等四项特征,教学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1-2]。本研究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法,针对水产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改革,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驾驭知识技能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与过程
1.教学对象。以水产养殖专业2008级本科班38名学生为对象,随机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由于只有1个班,故未设定实验组/班与对照组/班进行比较,而是在进行同类教学内容时分别采用LBL与PBL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指导。
2.教学内容。选择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中的第七章——水产动物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比较研究内容,在前期已讲授的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基础上,针对容易混淆的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鉴定技术,分别采用LBL和PBL两种方法,例如致水产动物肤霉病的真菌采用LBL教学模式,致水产动物内脏真菌病的真菌采用PBL教学模式。
3.PBL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针对所学习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在教学开始前2周交予学习小组。(2)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资料,小组内先讨论,统一观点,并制作PPT,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3)课堂讨论,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陈述观点,时间限定在20分钟,组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帮助进行补充或修正;陈述完毕后,班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由该组学生回答,若提出的问题比较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可作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4)教师总结,根据课堂讨论结果以及学生陈述观点与回答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利用20分钟的时间,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强化理解与掌握重点及难点部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路。(5)教师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和表现,教师当场客观地给每组学生进行评分,分数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
二、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信息反馈。在问卷调查表中,设置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反馈结果显示:86.8%的学生赞同实施PBL教学法,而课堂上学生们明显增强的积极互动也是一个佐证,尤其是其中9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在期末的理论考试中,依据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针对同类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综合分析题,例如上述的致水产动物肤霉病的真菌采用LBL教学模式,致水产动物内脏真菌病的真菌采用PBL教学模式,在设置分析题时均按照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等主线,延伸至相应真菌病的防治方法及要点的总结。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内容考试成绩显著高于采用LBL教学模式的内容考试成绩,PBL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在水产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的LBL教学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填鸭式”的灌输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PBL教学法则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更新知识,锻炼了包括归纳总结、口头表达、自觉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创新意识[3-4]。然而,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部分章节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PBL教学法虽然有LBL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每门课程的性质不同,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差异大,全盘套用PBL教学法则不足以收到良好的效果[5],同时PBL教学法的实施尚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解决。
1.教师方面。(1)个性。面对性格温和、行为儒雅、风趣幽默的教师,学生会感觉轻松,课堂气氛就会活泼热烈,思维自然而然活跃发散,有利于语言表达和交流。反之,教师过于严厉与冷漠,缺乏亲和力,学生则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愿积极主动地发言,阻碍了课堂讨论与交流,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技能。在PBL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但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则要求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这与PBL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当然,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其受到的教育方式、专业知识水平、社会阅历、所参加的教学方法和质量的培训等有关。因此,在开展PBL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PBL的理念,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是对于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教案要重新准备,规划好课堂时间的利用和进度安排;二是精心查阅大量资料,慎重选择合适案例,要求案例既要具备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又要具备适当的难度;三是设计出有一定水准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具有真实性和立体性,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资源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展高水平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是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必须掌握问题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多问题。从而才能良好地驾驭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6-7]。(3)经验。因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无法完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师只能根据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独立开展PBL教学课程。因此,PBL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易把握,教案内容编写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为基础,这恰是教师在实践PBL教学法中的一种磨炼。
2.学生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各级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在使用PBL教学模式之初,学生有些不适应,不知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尤其是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现象更为明显。虽然经过教师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了解问题所在并尽快解决,但有部分学生依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这可能因经济、文化、性别、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存在差异,从而显现出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和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学习小组成员中性格内向,学习风格独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偏多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就会显得很差,则难以达到PBL教学法的期望效果[8-9]。
3.管理方面。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教师没有权力任意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的LBL教学法,PBL教学法对系统课程知识的传授确有影响,教学课时更是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对教师严格的定量监督和评估体系也不适合于PBL教学模式[5,10]。因此,PBL教学法目前仍难以获得管理层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PBL教学法的深入与推广。
通过在水产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部分章节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初步实践的结果表明,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效性较强,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要实现PBL教学法在水产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推广应用,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实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最终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水产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Kilroy D A.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2004,(21):411-413.
[2]Susarla S M,Medina M N,Howell T H,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effects on standard outcomes[J].J Dent Educ,2003 ,67(9):1003-1010.
[3]Lane E A.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Veterinary Education[J].J Vet Med Educ,2008, 35(4):631-636.
[4]杨松史,丽华,隋慧,等.《兽医微生物学》PBL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01.
[5]谢芳艺.P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提高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0-233.
[6]Chaves J F,Lantz M S,Lynch M D.Tuto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tutor’s role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J Dent Educ,2001 ,65(3):222-230.
[7]张文玲,冯晓,刘艳林.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117.
[8]刘彦平,李萍,高翔,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610-612.
[9]李晓华,黄小凤,曾怡,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探索与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4):572-577.
[10]杨伟平,陈万光.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64-265.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