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1 17:0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想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材分析
对美得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艺术作品的美给人带来愉悦,生活环境的美给人带来舒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自己周边环境的美,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体验、探究中悟出,怎样的环境是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这理想是一种梦想,也是可期望的现实,让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以及对它的保护及整治,这就是学习本课的目的。本课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环境”一词大至宇宙、地球,小至家庭内房间一角的装饰。教学中我们以对居所的周边环境环境的描绘,以多种绘画形式进行创作,拓展成立体制作的形式。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并对居住环境(室内外)的设计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关注,对美好的理想环境向往、追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老师准备: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考虑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工具。
教学重点:
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得工具材料、喜欢得表现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自己的构思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收集现在同学居住环境。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我们学校有些小朋友住的地方走一走,瞧一瞧。
(图片)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住的地方真不错,可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想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清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和一些小动物
你们有理想的居住环境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理想的居住环境。
3、
欣赏感知,谈谈理想:
师:同学们,你们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生:(略)
师:每个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完全一样,老师理想的居住环境了是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那里有一条如蓝色绸缎般的小河绕村而过,河面上横跨着一座座古朴的拱桥,房屋倚河而建,打开窗户,美景尽收眼底,交相辉映的是丰收的田野,辛勤劳作人们,欢快的小动物。有位画家她家乡的风景真巧类似与老师的理想。
4、作品欣赏
A、家乡的景色
杨艳
平面化的构画和图案化的造型,使人感觉这里分外整洁、富足、安乐。
如果是你,你先画什么地方呢?然后?
这幅画大面积的使用了哪两种颜色?
颜色不一定就画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把觉得适合的颜色合理搭配。
B、学生作品2
从这幅画当中你看出小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如果是你,你先画什么地方呢?然后?
C、学生作品(3、4、5、6、)
你最喜欢哪一幅?它用什么材料画的?从这幅画当中你看出小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D、学生作品(7、8)
我们来看看,好像这两幅和前面的作品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
5、探究
你想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你理想的居住环境呢?
6、
自主选择,自由作画。
7、评价小结:
1).用视频展示台展示。
2).把学生的作品贴到教室前面的展板上展示。
3).直接让学先把作品拿在手上到前面展示。
(
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
篇2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时,(),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篇3
作者简介:陈伟骏,男.中学一级教师,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邮编:541700。
教学内容分析
《侗乡稻草龙》是我校根据本地侗族稻草龙的编制工艺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开发的一节校本美术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该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稻草龙编制方法的学习,了解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文化内涵,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传承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了解不多,对民间编制工艺的接触更少。这节课是现场比赛课,授课对象为沈阳的中学生,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侗族稻草龙文化和学习稻草龙的编制工艺,对制作材料、编制方法很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课是手工制作课,内容新奇,稻草龙的造型十分精致、美观,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我国的龙文化、侗族稻草龙的由来和相关的文化知识,能说出稻草龙的造型特点;学会用稻草等线状材料,通过折、捆、抽、拉、扳等编制手法,制作简易的稻草龙。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语”“析造型”“学方法”“求创新”的学习过程,以学习、分析、操作、创新、合作等方法,完成简易的稻草龙的编制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编制侗族稻草龙的乐趣,感受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了解侗族稻草龙编制工艺的实用价值,激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传承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龙文化和侗族稻草龙的相关知识,学习简易的稻草龙的编制方法。
难点:编制方法的运用和造型的创新表现。
教具准备
教师:稻草龙模型、糯谷草、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糯谷草、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出示谜面: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 罢?)
学生甲:蛇。
教师提示:我们中华民族最信仰什么啊?
学生齐答:龙。
教师:对!这个谜语其实是一个口口相传的画龙口诀。从口诀中,我们知道了龙是多种动物精华部分的结合体。除了造型特征外,同学们对龙还有其他的了解吗?谁来说一说自己对龙的认识?
学生乙:龙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是十二生肖之一。
教师请其他学生对这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然后以掌声表示肯定。
教师继续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龙的认识,但是学生显得有些拘谨,答不出来。
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提出要求: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课后多去了解关于龙的知识,能对中国龙有更多的认识……
教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的象征,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同学们,我们应该传承龙的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爱护学校……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声音宏亮地回答:能。
【设计意图】以猜谜导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龙的造型特征;通过对龙文化的介绍,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了解舞龙习俗
教9币介绍:正因为我们对龙非常崇拜,龙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国民间就产生了很多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其中,舞龙(图1、图2)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舞龙作为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娱活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人们舞的龙,它在外形和制作材料方面都各不一样。人们在保持龙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各自的创新,形成了各地的特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了解民间的龙文化和各地龙的造型的不同特点,为侗族稻草龙的导入做铺垫。
3.介绍侗族稻草龙、出示课题
教师:在老师的家乡广西桂林市龙胜县的侗族地区,人们舞的龙也非常有特色,我们—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稻草龙》视频,展示侗族民间艺人舞龙的场景,然后提问:侗族人舞的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学生回答:稻草。
教师介绍:是的,侗乡的龙就是用老师手上的这种草编制的。这种草叫糯谷草,也就是糯米的稻杆,是稻草的一种,所以,我们把侗族人编的这种龙叫做稻草龙。(图3、图4)
教师:侗族人为什么要用稻草来编制草龙呢?这与稻谷作物的生产密切相关。在古代,侗族人民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威胁,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能掌握风雨而又十分威灵的传说中的龙身上,于是,他们用稻草制作成龙的模样在田间地头舞动,认为这样可以驱走虫害,带来丰收。虽然侗乡的龙是用稻草编制的(图5),但是同学们可不要小看了它,它已经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啦!现在,稻草龙主要用于祈福和节日庆典等文化活动的表演。它因为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形态生动,在各种场合展示时,深得人们喜爱,甚至还被一些文化机构收藏。(图6)
教师:看到这么精美的稻草龙,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这门手艺?
学生兴致盎然地回答:想!
教9币: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稻草龙的编制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侗族稻草龙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敬佩之情和学习制作的兴趣。
二、教授新知
1.了解稻草龙的结构特征
教师:为了让大家在制作时更得心应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在学习编制之前,先了解一下稻草龙的结构特征。稻草龙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图7)编制一条大型稻草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编制的稻草龙原型是这样的。(图8为教师边讲解边展示浓缩版稻草龙造型实物)
学生发出“哇”的赞叹声。
教师:这是老师将大型稻草龙浓缩提炼做成的。刚才同学们发出的赞叹声,说明了你们对老师编制的这条稻草龙的喜爱和肯定。虽然这条稻草龙很小,但也花了老师好几天的时间来完成,因此,这节课我们只能学习编制最能体现龙的特征的部分—一龙头。
教师展示简易的龙头造型实物。因为单独的龙头和完整的龙在造型的精致、美观上有一些差距,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分析龙头结构(图9),强调学习编制龙头造型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龙头造型。若是学会编这个龙头,你就学会了整条稻草龙的编制。
教师将龙头基础部分和龙鳞实物做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编制的方法:两者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形状的大小和材料的数量不同。
教师:我们编的这个龙头造型,也可以当作一条完整的龙来看待。
教师拿起龙头造型用手比划,学生自然地跟着说出了相应的构成部分,学习兴趣又被调动起来,很想马上动手体验一下。
【设计意图】有序降低稻草龙的制作难度,让制作技术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中实现,使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同时以对比、说明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编制前的准备
教师请各组学生检查一下相关材料和工具(图10),然后介绍制作的步骤和方法:①编制龙的上、下颌(图11);②将上、下颌合并——龙头雏形(图12);③创意做出龙头的完整造型;在编制过程中,要用到捆、折、扳、抽、拉、剪等基本的编制手法,也可以自创编制方法。
【设计意图】请学生检查学具的准备情况,让学生对编制的步骤和手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编制
(1)编制龙头造型的上、下颌
教师强调: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整条龙的完成程度,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仔细学。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颌的上半部分的形状,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编制才能使其逐渐变宽?
播放编制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①运用了哪两种编制手法?②每次增添稻草的根数有什么变化?
看完视频,教师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齐答:运用了折、捆的方法,每次加的稻草逐渐增多。
教师补充:对,运用了先折、后捆的编制方法;共加横向稻草6次,每次增加的草的根数逐渐增多。下面请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一名学生负责保管、分发材料,另两名学生—个做上颌,—个做下颌。
教师引导学生按步骤编制第一步至第五步(图13至图17)后,学生自主完成后续步骤的制作。(图18至图21)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重复播放编制方法演示视频,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处理存在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组合作默契。
(2)合并上、下颌,组成龙头雏形
教师:通过上一步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已经把龙的上、下颌编制完成,有个别组还没达到重复加横向稻草6次的要求。不过这不会影响后面的编制,只是制成的龙头会稍小一点。
教师请学生将制作好的上、下颌合并、捆紧,并提醒,在捆时将下颌略向里收一些。
(3)创意做出龙头造型
教师:糯谷草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采用不同的编制手法,对龙头进行创意性编制,让龙头的造型更加美观。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创意步骤。第一步,由教师演示,抓住下颌的适当位置,用力向下扳,再将下颌的前面部分向上扳。第二步,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扳上颌部分,学生不敢用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用力扳。第三步由师生合作完成,用一根稻草从龙头的第四节处捆紧。第四步,教9币演示将捆紧部位向前抽、拉。第五步,教师点明,只要加上龙眼、龙须、龙角和龙舌,就可以完成龙头造型了。(图22)
教师请学生观看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然后提出制作要求:各小组在老师制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编制出夸张、有趣、有创意的龙头造型。
学生制作,教师循环播放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并巡视指导。(图23)
【设计意图】将编制方法分步骤逐层教学,每一步出示范图,设计相关问题,教师演示及播放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解决本步骤的技术要点,使编制难度降低,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展示体验
教师邀请1至2个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龙头,说一说作品的独特创意之处。
展示作品的学生显得有些缺乏自信。教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件作品的特点。
学生齐答:下巴很大。
教师:很不错,这样显得很大气。
教师对另一组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性点评:这条龙的眼睛是蓝色的,也很有创意……
教师小结:刚才在展示时,同学们可能觉得自己做的没有老师做的那么精致、好看,所以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你们第一次学习制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每件作品还都包含着自己的创意呢。以后你们多加练习,一定会比老师做得更好、更有创意。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稻草龙,跟着老师—起体验舞龙的乐趣吧。
教师播放舞龙音乐,师生体验舞龙的乐趣。
【设计意图】不仅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制作创意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互评,锻炼其表达能力。舞龙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教师:稻草,在一些人眼里是价值很低的东西,但是侗族的民间艺人却用它制作出精美的稻草龙。不仅如此,他们还用稻草编制出很多其他的形象,如草狮、鱼……(图24至26)这些都是变废为宝最直接的例子。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形象是不是只能用稻草来编制呢?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代替它?
学生踊跃回答:毛线、狗尾巴草、铁丝……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所提到的材料后小结:呈线状的、不太软(如毛线)或太硬、太粗(如钢筋)的、有柔韧性的、可用手直接塑形的材料,都可替代稻草用来编制。因此,没有糯谷草,你们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学习稻草龙的编制。当然,除了线状材料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这有待于同学们今后的发现和创造。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制作材料不是唯一的,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技能是有用的,让教材内容突破地域界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同时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课堂小结
篇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教法建议
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
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
主要设计:
一、向心力:
(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
(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
(三)演示实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猜测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性实验.(用向心力演示器实验)
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
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
演示3: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给出进而得在.
(五)讨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向心力究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醒学生注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殊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二、向心加速度:
(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
(二)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
vTf
探究活动
感受向心力
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
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改变半径
篇5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有关的现象;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3)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2.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推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简单的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何建立已知与未知和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物理方法的学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推导过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平面镜问题的关键.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学生作图时要注意用虚线;平面镜成像,其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含义是像正立且与物等大.
2.教学难点之一是如何澄清学生头脑中“像”的概念.要突破这一点就要让学生清楚物理中像的准确定义,生活中像、影、相又指的是什么意思.严格区分教学中的相似与物理的“相似”有什么不同.
3.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三、教具
1.平面玻璃,蜡烛两只(完全相同),火柴,大白纸一张(8开或更大一些),直角三角板,铅笔.
2.教学用直角三角板、直尺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到一些知识,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处处可见,平面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性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光线和光束.
光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而从光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物体发出的光束,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光线是光束的抽象结果,实际是不存在的,而光束是客观存在的.在画光线时注意光的传播方式用直线表示,要用实线,而光的传播方向箭头一般标在直线段的中央部分.光束可分为平行光束、发散光束、会聚光束三种情况.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所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现象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只发生反射现象,但有折射现象的同时一定有反射现象,只是反射现象有时极不明显而不考虑.通过作图介绍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能量损失(被吸收).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或折射时也要有能量损失.
3.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因果关系要注意)
(2)(法线居中)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果关系).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能成虚像的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反射光线仍遵从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漫反射:入射光线是有规律的,而反射光线是无序的,不能成虚像的反射,但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是由于两介质的界面不光滑平整而造成的.
5.平面镜成像.
演示在白纸中央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直线的一侧点一个点A,将平面玻璃垂直于纸面且与纸上直线重合放置,将一支蜡烛点燃竖直放在A处,在A点这侧看点燃蜡烛的像.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直线(平面玻璃)的另一侧,缓慢移动直至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好像未点燃蜡烛也燃烧起来一样.在纸上记下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在同学们都看清楚的前提下,将点燃的蜡烛熄灭.让同学讨论看到的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由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具作用为会聚的光线(或发散的光线)所形成的跟原物“相似”的图景.这里的“相似”一词与数学的相似含义不完全相同,数学中的相似是指对应处成相同的比例,而这里的“相似”有时不同对应处比例不同.例如哈哈镜中人的像与人相比相差很大,但仍认为是人的像.
(2)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可用眼直接观察,可在光屏上显示,具有能量到达的地方.
(3)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不可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关于像的概念让学生一定要很清楚,特别是要区分生活中的“像”的概念.
A.像片是物而不是“像”,画像和像片具有相同的含义.
B.照相,实质上是取得一个与人“相似”的一幅画片,只不过不是用笔画,而是通过成像的原理制作就是了.照“相”与长“相”具有相同的含义.
C.“看电影”也有人误认为是“看电像”,在初中就学过像的概念.但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是要看银幕上的图景,银幕上的图景对于底片(拷贝)来说是像的位置,像呈现在银幕上,作为物被眼晴看到,若真看“像”应眼睛向着放映机看,那是不可能的.
D.“成像是客观的,观像是有范围的”.若电影院银幕处未放银幕,放影机放影时,拷贝上的像仍呈在放银幕处.戴近视镜的同学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物,而是这些物正立缩小的虚像.
(4)平面镜成像.
A.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性质.即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仍为平行光束.发散(会聚)光束经平面镜反射仍为发散(会聚)光束.
B.平面镜成像为虚像,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C.(将演示实验中的白纸呈现给学生,通过作图,测量得出)像点和物点关于平面镜呈面对称.
6.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控制光路.
例1已知入射光线及平面镜的位置,控制反射光线.一束光线与水平成40°角射来,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放平面镜与水平面成____角.答案:20°或70°.
解析:题目中只要求反射光线水平,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40°,一种是入射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140°.
例2证明: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θ角,则反射光线的方向转动2θ角.
证明:因为平面镜转动θ角,则法线转动θ角,当入射光线不变时,则入射角增加(或减少)θ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增加(或减少)θ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加(或减少)2θ角,即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θ角.
若上题改为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以角速度ω匀
(2)平面镜成像的观察.
例3一人站在湖边塔楼顶上观察空中的气球,已知楼顶离湖面高为H,人高不计.他看空中静止的气球时,仰角为30°.他看水中气球的虚像时,俯角是60°,问气球静止在湖面上方,离湖面多高?答案:2H.
解析:几何光学的突出特点是几何作图.此题作图的技巧是:先画一条水平线(在塔楼顶上)AB.A为塔楼顶端,过A点做AS直线且∠SAB=30°.过A点作垂直于AS的直线(用虚线)AS′,且SS′直线(用虚线)要垂直于AB.SS′直线交AB于C点.找到SS′直线的中点O,过O点作SS′的垂线MN,MN交AS′于D点,用实线连接AD,DS,且标明AS、AD、DC的光线箭头.如图所示,注意箭头方向不要画反.A点为观察者.过A点作MN的垂线交MN于E点.AE即为塔楼高,S′为气球S的像.SO即为所求h.
解得:h=2H.
例4图2中AB表示一直立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相互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依次写出作图的步骤.
解析:
图3作图步骤:
①作S点对AB的对称点S′,S′就是S的像点.
②连接S、a并延长,与AB交于C点.
③连接S′、C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
④连接S′、b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②①③④或①④②③.
图4作图步骤:
①分别作P1P2、Ma、bN对于AB的对称线P′1P′2、M′a′、b′N′,则P′1P′2就是P1P2对于平面镜AB的像,M′N′是MN对于平面镜AB的像.
②连接S、a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并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
③连接S、b′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也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①③②.
(3)平面镜与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例题略.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问题.
五、教学说明
1.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效果会更好.但要掌握好教学时间.
2.关于平面镜应用的问题可加一节习题课专门讨论,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图的过程叙述清楚,还可让学生交流作法,谈作图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篇6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要想适应时代的改变,一定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被动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法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和其他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启蒙途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周围常见的具体案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共同讨论和研究,置身于案例情景中,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体验,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因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和浅显的问题不能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还能加强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的合理选择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案例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选择或者是编制案例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思考该案例是否适合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2]。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还要遵循时事性和教育性,近年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增加了一些关于时事热点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尽量选一些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形势的案例。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神圣的宪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有违反宪法的规定”的案例,因为该《办法》为了宪法的规定,所以要对该《办法》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以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从而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带有疑问,经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信》中“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的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所使用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并且将学生逐渐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么?你们具备什么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乔丹的案例,乔丹小时候过的非常苦,但是他在篮球方面非常有天赋,经过自己地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人[3]。通过这个案例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多媒体技术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使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案例教学法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内容变的更加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中“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引进与陌生人交流学会说不的案例,而且在引入案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情境片段,以故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力度,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对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维和修养。
作者:顾悦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Java类;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测试用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35-02
Object-oriented Unit Testing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ZHENG Li-xiang
(Quanzhou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oftware testing in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have learned the combination of Java-related knowledg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plain the object-oriented unit testing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can master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to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Java class; object-orient unit test; test case
1 引言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简称为OO Unit Test)是检验面向对象程序最小单位,即检查类有无错误的测试工作。因为类是面向对象程序中最基本的单位,所以对于类的测试必须要100%通过,这样面向对象单元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及程序设计方法本身就是一个难点,那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单元测试就更困难了。学生们对此也觉得很枯燥,听不懂,学不会,最后放弃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采用的方法是以Java类为例,讲解面向对象单元测试的基本操作过程,以案例代替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
为什么要采用Java类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呢?这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点:
一是Java语言是当前应用前景非常好的软件设计开发语言,现在的计算机专业一般都会开设这一课程,并且是在《软件测试》之前开设,学生有知识基础。
二是Java语言是纯面向对象的语言,它摒弃了C/C++中的一些不易掌握的结构,如指针等,其最小处理单位就是类,而且Java语言的程序非常简洁,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当然作为案例的Java类不能太难了,否则一开始学生就看不懂该Java类的功能,更不用说理解该类的测试过程了。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面向对象单元测试技术,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合适的被测试的Java类,为其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文档,用完整的案例进行教学。
2 针对面向对象语言的特征,选择自动化的单元测试方法
在一个典型的软件项目中,有两种类型的测试最为重要:程序员测试和用户测试,或称为单元测试和验收测试。单元测试由程序设计师自行编写测试代码,目的在于验证程序设计师所撰写的代码是否依据其所设想的方式执行而产生符合预期的结果。即验证程序代码的正确性。如果是对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的软件进行单元测试,就是面向对象单元测试了。
通常,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前,我们都要分析几个问题:
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的对象是谁?
2) 采用人工测试还是自动化测试?
3) 如果是自动化测试,那么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合适?
4) 如何进行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对于不同的程序代码来说,以上的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与之相对应,那么如果使用的是Java语言所编写的代码的话,该怎样决定呢?
首先,我们知道Java语言是一种高级的、通用的、完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程序的基本处理单位是类。所以单元测试的对象就是类,即Java的单元测试指的是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其次,随着软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面向对象单元测试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若采用人工测试恐怕难以完成。因此,自动化的单元测试要比人工测试要来得适用。再者,自动化测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生成测试文档,这样也可以减少文档的撰写工作。
当然,如果选择了自动化测试就需要工具来支持了,使用何种工具比较合适呢。在此,推荐使用JUnit,这是一种轻量级的测试框架。JUnit是一个开发源代码的Java测试框架,用于编写和运行可重复的测试。它是用于单元测试框架体系xUnit的一个实例(用于Java语言)。主要用于白盒测试,回归测试。JUnit一般不需要另行安装,通常集成的程序设计平台,如Eclipse、JBuilder等都会装有JUnit。
3 设计简单的Java类的单元测试用例来解析面向对象单元测试
3.1 选取待测试的Java类
为使学生更易理解,案例的选择要先易后难。我们可以用HelloWorld为例说明JUnit是如何进行单元测试的,因为每一种语言在其学习用书的第一个例子通常都是HelloWorld,它最简单了。以下是代码:
// HelloWorld.java
packageHelloWorld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ring sayHello( ) {// 返回测试字符串的方法
returnstr;
}
private String str;
}
3.2 设计测试用例,帮助学生掌握测试步骤
为了对HelloWorld类进行测试,我编写了以下测试用例,它本身也是一个Java类文件。代码如下:
// HelloWorldTest.java;
package hello.Test ;
import helloWorld.*;
import junit.framework.*;// 引入junit.framework包
public class HelloWorldTest extends TestCase{
//继承TestCase类
public HelloWorldTest ( String name ) {
super ( name );
}
public static Test suite ( ){
returnnewTestSuite ( HelloWorldTest.class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args[] ) { //主方法
junit.textui.TestRunner.run ( suite ( ) ) ;
篇8
Abstract: Gratitude is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tradition,is the embodiment of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pirit,it is also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life,Thanksgiving is an emotion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social harmony development.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教学实践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anksgiving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4-01
一直以来,人们关注更多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即智商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学生是一个接受能力强但情绪化倾向又非常明显的特殊受教育群体,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恩教育”应占有重要地位。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诺某斯指出:“关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怀是出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结和接触。一方付出关怀,另一方接受关怀。”①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009年9月10日上午 8:19教师节,正在进行校园值班,收到这么一条教师节的的祝福短信,是当天所有的短信当中最让我感动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的一条。这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永远幸福、平安、健康,万事顺利!老师,您知道吗?您是我进这个学校第一个记得我名字并跟我打招呼的老师,当时我真的超感动的,因为我都还不知道您是谁。我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老师您们真的太好了,我舍不得。老师:真的很谢谢您帮了我很多很多……谢谢!谢谢!”
案例背景:
这条短信是由我们系某班级的某同学发的,由于该同学所属的专业学费昂贵。两年前新生报到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位面容苍老、衣着窘迫的父亲带着一个略带羞涩、低着头的女生来报到。面对高额的学费,这对父女面带愁容,父亲向我们袒露:家里特别贫困,某的母亲身体不好,某因为生病也花费了家里大部分存款,如此昂贵的学费根本支付不起。某依旧低着头部说话,我问某::你想读这个专业吗?某点了点头。最后系领导通过和其父亲讲解绿色通道、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途径可以完成学业后,其父终于答应让某留下来读书。
报到时的印象太深,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学生的名字。第一次在校园里见到她时,她依旧是低着头走路,我走到她身边,叫了声她的名字,问了问来学校后是否习惯?但是我真的想不到,这个很平常的问候却改变了一个学生是否留在学校读书的重要决定,而该同学在学校表现非常优秀,对身边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奖学金中拿出一些钱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帮助贫困学生的基金。
一方面,日常学生工作中多给学生一些关心,平时的轻声关怀让一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应该要更多些,也许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学校和社会带给他们的温暖和鼓励。大学除了采取多种办法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外,更注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贫困生进行人文关怀,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另一方面,在对部分受助不感恩的贫困生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之余,我们不妨对资助工作本身也进行一番冷静的反思。贫困生家庭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经济的拮据、物资的匮乏、家庭的变故,固然使不少寒门学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也使不少人形成了终生亚健康的心理。他们或极度自尊,或极度自卑,或极度冷漠,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与社会有点格格不入。受助不感恩就是表现之一。受助期间,他们没有主动联系资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固然不对,但一些资助人除了在资助仪式上一捐了之外,又何尝给受助人打过电话、写过信,询问、关心过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呢?其实,这些贫困生不但需要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而大多数好心的资助人恰恰就是忽视了这一点。
社会学家认为,忘恩是人的天性,他像随处生长的杂草,而感恩犹如玫瑰,需要用良知去栽培与滋润。因此感恩需要通过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行为。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应是大学德育的应有之魅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就其内涵而言,作为一种意识、情感和行为为中心的教育,它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更高层次的感恩教育。由于感恩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是否会有感恩的动机和行为,来自于感恩意识的指导和支配。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任何一种积极文化所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报恩的行动建立在感恩的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而动机与需要则是在感恩意识的指向下进行的。一般地说,个人受到他人施与的帮助由此而充满感恩的思想和情怀,此人便具备了感恩的意识;相反个人在受到他人的帮助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内心充满了冷漠与世故,则不可能引发感恩的行动。
作为高校,如何对大学生补上“感恩”这一课,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等,这都应是当前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美]诺丁斯内尔.学会关心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美]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魏中军,孙安迹,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
篇9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自然现象种类繁多,成因复杂,或静或动,或令人心旷神怡,或让人心潮澎湃,或叫人胆战心惊。这些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常令孩子兴致盎然,探索不止。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强调绘画元素的运用和处理,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将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些灾难性的自然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关注美好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自然现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奇幻和壮丽。
2.技能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媒材画出几种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巩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好、奇幻和壮丽,能用自己喜欢的媒材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媒材,较好地表现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范画、各种纸材、黑白风景底稿。
2.学生:水彩笔、油画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抢答游戏
1.抢答你认识的天气符号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一系列天气符号,学生抢答这些天气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现象。
师:“同学们看过天气预报吗?那看看你是否认识下面的天气符号?”
生抢答:“晴天、阴天、多云、雷雨、小雨、大雨、大雪、冰雹。”
2.听声音,猜自然现象
教师点击音效:海浪、大风、雷电、大雨,学生抢答。
教师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欣赏与感受。
师:“下面再考考大家的听力,来听听声音,猜猜发生了哪种自然现象?”
生继续抢答:“海浪、刮风、打雷、下雨。”
二、欣赏观察
1.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自然现象?”(揭示课题)
学生:“龙卷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爆发、彩虹、流星……”
2.配乐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奇幻、壮丽。学生可自由说出图中自然现象的名称。
3.欣赏“生气”时的大自然图片,如:龙卷风、海啸、火山爆发、雾霾等。并简单交流,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尝试感受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绘画,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演画。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初次尝试作业,表扬优点,对一些不足的造型进行演示修改,如:龙卷风的线条怎么绕、火山喷发的线条怎么表现,等等。
四、演示启发
1.教师出示黑白风景线描底稿,并描述:这里是一个荒凉的山村,没有生机,请你来当一个呼风唤雨的神仙,给它添上自然现象,让这幅画生动起来。
2.学生小组交流:准备给这幅风景加上什么自然现象?
3.师于黑板演示绘画:天晴、多云、阴天、刮风、闪电、下雨,让学生感受绘画的轻松和乐趣。
4.出示范画:雨后彩虹、黑夜等自然现象。
五、媒材交流
1.学生观察桌上的工具材料,(如:铅笔、水彩笔、蜡笔、复印纸、黑卡纸、刮蜡纸、砂纸等)并交流回答: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来表现想画的自然现象?为什么?
学生1:“用刮蜡纸画,因为刮蜡纸比较有意思。”
学生2:“用彩色砂纸画,因为彩色砂纸很漂亮。”
学生3:“用黑色卡纸画,因为我想画夜晚的星星。”
学生4:“用风景线稿画,因为它很漂亮,还省事。”
2.师演示启发
根据学生对工具材料的熟悉情况,简单介绍几种材料的特点及可搭配使用的工具。(如:油画棒适用于砂纸上的表现、浅色油画棒适用于黑卡纸上表现夜景,等等)
六、创作展评
1.作业要求:自由选择工具材料画画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美好奇幻的自然现象。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篇10
一.学生背景
2017年九月,我担任一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开学报到第一天,孩子们由家长陪同坐在教室里开会。坐到最前面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和其他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瘦小,我站在讲台上讲话,其他孩子有认真听的,有做小动作的,而她藏在爸爸背后,时不时露出小脑袋看看我,眼神怯怯的。会后,等其他家长都离开后,她爸爸留下来给我讲这个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彼时,我知道她叫石芳,右手患有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三级残疾。我撩开石芳的衣袖,一只丑陋而怪异的手臂裸露在我眼前,触目惊心。可能我的动作粗鲁了点,孩子赶紧缩回手臂,躲在了爸爸身后,我有些愧疚,更多的是心疼。从此,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与这个胆小怯弱的残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案例一:用爱接纳你的不足
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下课追逐打闹,上课叽叽喳喳,每时每刻都兴奋得很,唯有石芳,那个最弱小的身影,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依然是胆怯的眼神,落寞的深情。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教学并不费劲,孩子们高高举着手,想要得到回答问题的资格,我想要偏爱一下沉默的石芳,把她叫了起来,她不说话,其他孩子起哄地催促着,她哭了,抽抽哒哒的,也不敢大声哭,我赶紧让她坐下。下课后,我走到她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她的头,问她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回答问题?她不说话,还是沉默。给她父母打电话,了解到石芳一直在接受治疗,没有上过幼儿园,她没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此后,只要有时间,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教她认字,和她一起朗读,刚开始她声音特别小,我没有强迫她大声,只要她张嘴读就可以了。我还找了班里一个开朗活泼的女生,利用课间教她认字,带着她读,同时也和她父母沟通,加强家庭的辅导。无论是班里女生,还是她父母,我都要求他们要耐心、温柔,切不可急躁,发脾气,她太柔弱了,我真是怕吓着她。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了,甚至在全班齐读当中,我都能听到她的声音了,是啊,此时的她学会了,所以勇于表现了。书写教学是个棘手的事,石芳右手残疾,能用的只有左手。课堂上,其他同学用右手写字时,她茫然的看着我,不知所措。我从手机上下载了左手写字的视频给她看,并且告诉她现在很多人都在用左手写字,无论哪只手,只要认真写,熟练了都能写出漂亮的字。当她用左手写出第一个我认为特别漂亮的字时,我高高举起,对全班同学说:“看,石芳用左手都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是了不起啊!”孩子们发出了惊呼声,在我的带动下,响起了掌声。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看到石芳笑了,微微的笑,又羞涩地低头,她能读了,也会写了,我很开心,很欣慰,我用爱心、耐心鼓励着一个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启了学习的大门。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在爱的鼓励下,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活力。
案例二:用爱驱赶你的恐惧
十月中旬,学校进行体检,孩子们排好队,瘦小的石芳站在第一排,我拉着她的手,带着队伍来到体检的教室,一进门满屋子穿白大褂的医生,石芳“哇”的一声就哭,扭头就跑。我顾不得其他,赶紧追了出去,她哭得很凶,我怎么问都不说话,我苦口讲了许多体检的重要性,她怎么也不回去,哭个不停,浑身颤抖。无奈,我把家长叫了过来,面对我的疑惑,她妈妈泣不成声,开始给我讲孩子治疗的事情。石芳从七个月大开始接受治疗,第一次手术因为医疗事故差点要了孩子的命,手术中失血过多,医院供血不够,孩子奄奄一息,所有人都以为她命绝于此了。那时她只有七个月,真的是老天眷顾着,命不该绝,她居然奇迹般的苏醒了。这次手术后,父母将她转在北京治疗,几年下来,她经历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期间的痛苦,无法形容,所以,懂事后,她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害怕,逃跑。听着她妈妈的讲述,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个怎样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经历了常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稚嫩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恐惧与伤痛。我走到她的身边,把她抱了起来,她真的是太瘦小了,没有一丝沉重感。等她情绪平缓的时候,我轻轻地问她:“芳芳怕打针,怕疼,是吗?”她点点头,又开始抽泣地哭。“那咱们不打针,只要是让你疼的项目都不做,老师保护你好不好?”我用极轻极柔的语气说道。她看着我,又看看妈妈,不说话。“你相信老师吗?我保证不让他们给你打针,好吗?”我温柔地看着她,耐心地等待着她的回应,片刻之后,她终于点点头。我抱着她去做了体检,此后每年的体检我都拉着她的手,陪着她完成,她很配合,再没有逃跑哭闹过。爱,让她变得勇敢。
特殊儿童往往缺失安全感,给予爱,能让他们建立安全感。
案例三:用爱激励你的自信
石芳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她不再害怕我,但是我能感觉她还是很自卑。我必须让她自信起来,先从学习成绩开始,让她获得成就感。石芳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她听课特别专心,书写非常认真,每天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课堂上,我确定她读得很熟练的时候会把她叫起来朗读,夸她的声音美妙,读得流利;在她书写特别漂亮的时候,展示她的字,夸她用左手写的字美观整洁。总之,只要有机会,我都要找个理由为她喝彩。好的事情总是会良性循环,有几次我居然看见她高高地举起了左手,这真是一个惊喜的进步啊。期末考试的时候,她语文居然考了96分,这对于一个学前教育为零、自卑怯弱的残疾孩子,已经是莫大的肯定了。阳光灿烂的一天,我搂着她。“芳芳,下学期学校合唱团招新学员,我觉得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你愿意参加吗?”她愣愣的看着我,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然后我就看到她雀跃地跳了起来。“我愿意,老师,我喜欢唱歌,我愿意参加。”我终于从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爱,让她自信地挺起胸脯说:“我能行!”
特殊的孩子,要在平常的日子里,平凡的小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将“光点”变成“光芒”。
案例四:用爱为你寻找伙伴
夏天到了,孩子们换上了学校定做的夏季校服,石芳的夏季校服与别人有些不同,妈妈为了遮掩她右手臂的尴尬,给她接了一截袖子,有好事者拿这个做文章,嘲笑她。有一天,趁石芳请病假的时候,我在全班开了一次班会,我表扬了石芳的成绩,并且对全班同学说了她的大致情况,告诉同学们,我们应该用爱去关心和帮助她。孩子们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我言辞恳切地教育下,全班同学都对石芳特别好,和她做朋友,陪她一起玩儿,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都会帮助她。石芳在班里也活跃起来,我经常看到她和小伙伴们追逐玩乐的身影,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功感,我用爱让她融入了这个集体。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和接纳,如此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