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5 20:3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撕纸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撕纸教案

篇1

杨修之死教案

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内容:《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即时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三国演义》篇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一曲《历史的天空》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重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大屏幕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2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食讫(    )麾军(     )夏侯惇(    )谮害(    )

2、文学常识填空

《杨修之死》节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                  小说,描写了三国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阶级之间政治和军事的斗争。作者                  ,            (时代)小说家。   

三、探究、合作、解疑。

自学指导一:

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事,然后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能够体现杨修和曹操性格的词语或语句,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曹操分别有什么心理反应?

(概述出每一件事,不超过十个字。)(提示:曹操的心理反应可以从文章找。)

   2、分析人物

以“我从          词中(句子)看出杨修(曹操)            的性格”为例,分析这两个人物。

比如:我从“痛哭,厚葬之”看出曹操虚伪的性格。

自学检测一:

教法设计:学生朗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并试着先独立用小标题概述文中所写事件,然后小组内交流,形成最佳答案后在班上展示。

问题预设:

①鸡肋事件

      杨修:来日魏王必班师,以鸡肋之意对。

    曹操: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②――⑦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园门阔事件       杨修: 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  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       杨修: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曹操:  虽喜笑,而心恶之。

④梦中杀人事件      杨修: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  闻而愈恶之。

⑤藏吴质事件       杨修:  知其事,迳来告操。

    曹操:  因疑讚害曹丕,愈恶之。

⑥试才干事件       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操: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       杨修: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曹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明确——人物形象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 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  

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 残忍多疑 表里不一 心胸狭窄

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后,讨论: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自学检测:

教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总结——杨修死因

①(内因)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惑乱军心,被杀咎由自取;

②、(外因)曹操欲消除隐患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③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篇2

一、班级管理

根据班级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现时评价。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工作内容除常规工作外随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而变化,每月都有新的调整,体现了班级工作的持续性和管理上的动态性,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现时评价,体现了管理的时效性;改变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每月考核一次,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过程性;年终根据各班每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了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总之,管理制度,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律,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每一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新路。

二、班级管理的实践

1、探索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主要实行班主任工作管理。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列入动态考核。

第二阶段,对班级进行全方位管理,开展了扎扎实实地“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活动。每月按统一标准,对学生以及班级、寝室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查考核,评出每月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并根据班级的各项考核成绩。调动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

三、班级管理的成果

班级管理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班级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怕争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评就行,实现动态管理后每个班级只要做好工作,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时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班主任、班级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级被扣了分,全班认真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争取下个月获奖。

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班级动态管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班级动态管理,学生的学风、班级的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技校 思想政治 问题 措施

【中国分类法】:G621

1、 引言

毋庸置疑,在校的时期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提高技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技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却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更是直接阻碍了技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想要更好地提升技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我们对必须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充分、全面的认识。

2、 当前技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现实情况看来,当前技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并不如人意,校方的不重视、老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不明确、生源质量的难以保障都使得当前的技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发展缓慢,成效颇低。而为了对案例教学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我们首先要对当前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深入的了解。

2.1教学方向不明确,教学成果不尽人意

在现今的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校方和老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开展思想政治的教学。一方面,不少人只是将思想政治教学看作是教学考核体系中的一环,因而在提高学生成绩这一目标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在学生价值取向与人生理想上的塑造和指引作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导致了在教学目标上的方向错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在技校并没有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因为技校学生在毕业后就直接面临着就业问题,所以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德育教育上。

2.2技校招生生源优势小,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涨

毋庸置疑,相对于高校的生源来说,技校的生源明显处于劣势状态,也就是说,技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学习习惯和自我修养上都存在较多不足和缺陷,这是技校教学不得不重视和关注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正如我们所知,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缺失和偏差导致新一代的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偏见,让学生们、尤其是接触文化课时间较少的技校学生对思想政治培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并不高涨,在接受思想政治培养时,普遍存在着学生不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技校思想政治培养的转型工作难以进行,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都难以树立起来,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当中。

3、 案例教学在提高技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上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教学作为近年来十分热门的一种教学理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而面对当前技校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与时俱进地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3.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校选用的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来看,大多数书本知识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加上课本所列举的道德理念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学生们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也因此,只靠书本上的理论讲解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不参与课堂学习,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可感的例子来体验、认知、感悟相关的道德理论,反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2通过案例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年龄的限制使得技校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沉淀、认识能力上存在不足和局限,因此,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并没有系统地建构起来,因此不能很好地做出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更具体地说,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年龄尚小,但是他们面临的是竞争更为激烈的就业环境与生存状况,这使得缺乏一定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学生在寻找工作和开始就业时,不可避免地遭遇许多纠纷和困难。因此,在技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老师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通过引进真实、贴近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社会现状,从而在遇到相同或者是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同时,案例教学能够

能更好地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不仅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4、 加强案例教学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和措施

诚如上文所分析的,加强案例教学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是有现实必要性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当前技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和有效的解决,对案例教学在教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形成很大的阻碍。因此,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首先要建立在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下文将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的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论述。

4.1强化技校思想政治教学地位,推动技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由上文分析可知,技校普遍存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加快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首先就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坚决摒弃将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书面教学和口头教学的“形式主义”上。与之相反,技校老师要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老师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要树立智力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理念,更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结合实际,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

具体说来,技校应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程比例,让学生在学习专项技能的同时,增加德育思想培育的时间。此外,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具体实际,从身边国家大事、社会时事出发,让学生培养起增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在高校的学习生涯中做到德与智的全面发展。

4.2保障案例选择的质量,实行互动教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主要就是通过书本案例和现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与学习的实践活动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创设课堂情境,实行体验式教学和互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的第四课《增强法制观念》有两小节――提高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这是与技校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因为技校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争端。因此,在案例的引进过程中,一方面,老师首先要选择新近发生的现实案例,也就是说,老师不应该单纯地将书本上的案例用做案例教学,而可以引进全国十佳法制节目,例如《今日说法》、《大家看法》等节目中引述的案例来展开探讨。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即可以在课前问学生相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对相关案例展开述评和分析,让他们在讨论中加深相关知识点的识记。

4.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教学

诚如我们所知,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技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就是说,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体验式教学。

具体说来,在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其中的两小节――坚强面对生活、学会和谐相处都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较强,同时学习的难度也较低。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组去准备相关案例――关于处在生活困境时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的小案例、名人企业家的励志故事等,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再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讲述和分享这些案例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人,让思想政治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生活,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5、 结语

总之,加强案例教学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案例教学的成熟运用需要经过一个长久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明确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开展互动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以外,技校学生的参与和支持――也即技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推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推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新发展、新飞跃。

参考文献

【1】 杨通都,陈言良.案例教学的初步理论研究和试点应用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0(4)

篇4

本次交流活动,通过不同地区的典范教师展示各种不同的创意教学,让所有参与的人员(教学者、评点人员、听课学生、观摩学习者、幕后工作者)收获满行囊,对台湾正推行教师专业成长的今天,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我相信这场教学将激起教育优质绩效旋风。笔者曾受邀在上海及澳门两地担任两场观摩课的执教者及评点专家,以下简述是我对这次活动的观察与省思。

起:本次交流活动的缘起

第六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创意交流活动能在台湾举行,乃归功于澳门中语会胡培周理事长和澳门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会容理诚会长。去年7月第五届活动在澳门举办时,他俩提起希望第六届能在台湾举行,并以创意教学为主轴。返台后,我几次与文山国小庄庆鑫校长商量独立举办的可能性。校长问及经费负担问题,我说不足经费全部由我个人承担。校长见我办理意愿甚坚,乃协助我做各项规划。之后适逢台中教育大学校庆,返校之时,我巧遇杨思伟校长,随即向他报告此事。杨校长当即答应全力支持,并交代下属全力促成。后经数次开会、电邮往返传递,终于促成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

承:掌握各项教学要素,“牵手”一场成功的两岸教学对话

当大多数人觉得教学成效有限时,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思考更有效率的“教”与“学”。2013年4月1日起,一连两天总共8场的演示课,无疑给出了最佳的批注。

1.《最苦与最乐》(朗读)单元,由台湾陈桂芬老师执教,透过朗读让孩子学到文章的精、气、神。这场教学体现的是台湾的一般教学常态:先暖身让学生试读文章,再分析范读与试读的差异,找出句眼,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温度。评点老师贺诚校长强调超文本的学习,学习如何读、怎么听、如何与人交流、怎样表达意见,赞许执教陈老师圈词教学的优点,给人一个再领悟的机会。

2.《平仄之美》(吟诵)单元,一场“一二算平三四仄,入声算仄很奇特”,开启了朱畅思老师的平仄之美教学。朱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有创意,看似教一首诗,其实是教一种方法,也教一种能力。

3.《阅读策略-预测能力》单元,由香港汤芷琪老师执教,她首先发问“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会怎么去读去看”,由此引出一场师生的对话。继而用《恶梦枕头》一文,来做阅读预测。评点老师苏伊文教授(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说:预测教学应随时扣住原文,每当学生预测完毕,我们要回过头来检视原文,由哪些线索可以得到推测。容理诚教授说:最好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学程,故事中的悬念可以吊学生的胃口,引发不断的探究,不断的预测,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若能贴近生活或让学生学以致用,和生活相链接,将今天所学的加以运用,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4.《落花生》(阅读)单元,由东莞马新民校长执教,马老师说明文章背景、选材的原因,讲了一个《真有趣》的故事作为阶梯,并藉由落花生的两个文本,来让学生思考、评价,激化了学生的脑力,是一场挑战性极高的创意教学。比较阅读的学习,在意的是知识的理解素养与生活结合。如何开启孩子的思维力是困难的,但马老师做到了。

5.《走上美好的人生路》单元,由新加坡林季华老师执教,在“今天不是我的课堂,而是你们的课堂”声中这场教学开始了。薛强老师(深圳福田区教师培训中心)提到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改指导语,并且在第二自然段中先示范,然后在第三、四自然段中,要学生运用所学,探究问题,学以致用都是很好的示范,若能再引证与例证方面再加强将是一抢完美的教学。整体说来,林老师不仅善用文本,也运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寻找论点以及找出论据的兴趣,因此这是一场有创意的教学。

6.《万里长城》(阅读)单元,由澳门贺诚校长执教。贺校长由一首回乡偶书开场,介绍自己,拉近学生距离,开启了一堂《万里长城》的阅读课。评点老师胡培周理事长(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客气地说:他来向贺校长学习,师生合作、相互观照是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以鼓励来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习信心,透过语文工具来体验人文的发展,通过朗读来提升语感的认知。学习课堂不是表演,是一场感动全体师生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

7.《卖油翁》(阅读)单元,由珠海容理诚教授执教。评点老师马新民校长(东莞北师大翰林学校总校长)称许容老师有以下几个优点:1.教师有明确的目标意识;2.文言文是现代语言的母亲,因此“对译”以更灵动的方式理解语文,值得我们肯定;3.学生学习的层面是文字层面、文章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容老师做了巧妙的安排和体现。整体而言,这堂课是具有创意的,对译的教学能增进现代语言的美感与温文典雅。

8.《楚人养狙》单元,由台湾丁美雪老师执教。丁老师在课程的架构上相当完整,并且运用很多的图表来引导整理教学重点或概念,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教和学结合得很好,寓意的引导也很成功。丁老师在教学前注重预习,上课时能关照到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经验,也能延伸教学。因此这是一场成功的教学示范,教案设计也值得参考。

转:促进不同地区教师情感交流,凝聚语文教学情操

台湾是一个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社会,学校应组织跨文化理解与欣赏活动,让师生能真正体会到“多元之美”的生命共同体感。台湾有来自大陆各省的乡亲、东南亚各国的新住民、台湾的原住民。在这两天的研习中,分别和香港、新加坡、澳门、珠海、深圳、广州、东莞、海南等地的朋友通过交谈分享教育成果,我脑海里浮现出孙大川教授在《哲学其实是乡愁,是处处为家的渴望》一文中阐述的“四乡说”:“人生而属于一个地方、一个家族,这是第一个故乡;人生而分享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生命,这是第二个故乡;人生而共担全体人类以及所处时代的命运,这是第三个故乡;人生而寻求意义以及一切存有的超越根据,这是第四个故乡。第一个故乡,我们面对的是乡土、家族;第二个故乡,我们面对的是文化历史;第三个故乡,我们面对的是全体人类以及我们共处的时代处境……”

因此,我感恩来自两岸四地及新加坡的朋友。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是荣耀第一故乡、成就第二故乡、拓展第三故乡、寻求第四故乡的大任务。虽然在第一故乡我们属不同家族,分处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但放眼到全球到大时代,你我都是炎黄子孙,你我都是好友,大家有志一同,共同为语文教育尽心,伙伴们加油!

教育是开启个体潜能的钥匙,教学是激化个人脑力的泉源。藉由教育的作用,一个人内在的天赋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今天通过观摩研讨,我们相信两岸四地暨新加坡的语文教学交流会更深化、更普及、更有创意!

合:通过小小的改变,将教学理想付诸行动

1×1×1×1×1×1……×1万次还是等于1,但如果加上小小的0.01,变成1.01×1.01×……乘以70次,就会变成2.007(大于2);而如果从“1”中减掉小小的0.01,变成0.99×0.99×……乘以70次,就会变成0.495。因此,在语言教育的园地上,只要我们能多发挥一点点的力量,学习效果就会大大不同。而如果我们稍微放松一点,那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只剩下一半的战斗力。因此应思考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各种可能来强调正向的相互依赖、成长。

“该做的事,今天不做,20年后必须付出代价;不该做的事,今天做了,20年后必须承担后果。”我们要提醒自己对教育应有的坚持。台湾的课程与教学辅导重点强调有效教学、多元评量、成就每一个孩子,也注重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阅读谈的是,希望学生拥有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而有所得,得到生活所需的知识,得到探索事物的乐趣,得到深入思考和多元观点的能力。

要在致力于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政策之推进的努力下来提升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学者Robert J. Marzano 在《What Works in Schools: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Action》中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进步幅度与老师的教学效能有关,在有效能教师的指导下,一年后学生的进步为53%;倘若在低效能教师的指导下,一年后学生的进步为14%。令人惊讶的是,三年后学生进步幅度的差异,在高效能教师带领下为83%,低效能教师带领下仅为29%。这一研究提醒着我们,教育工作不再只是良心事业,而是绩效责任的事业。

思:不断自我反思,力求精进,确保语文教育质量

同侪学习中,欣赏别人、精进自己,参与并感受第六届两岸四地及新加坡创意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第一个幸福:能在台湾直接欣赏到来自各个地区优良教师的典范教学,每一位同仁,个个身怀绝技、能说能唱。看到了大家的好,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段时间我像一块海绵,努力地吸收,吸收授课教师以及引言人、评点教授们的理念、教学技艺以及同仁的优点与长才。

第二个幸福:能参与这次的活动规划,要感谢容理诚、胡培周两位不藏私的推荐、引导,促使我们“分享”到许多“典范教师”;感谢台中教育大学对这次活动的关心支持;感谢文山国小庄庆鑫校长给予我很大的空间,让我能够尽情挥洒。

篇5

据中国台湾网3月10日北京消息,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2013年两会台湾团和政协界别组关注的话题之一。由此可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重要性。建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是进一步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环节。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是要结合海峡两岸高校的实际情况,要有超前意识,充分把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既要找出两岸共性,保持中华民族特色,又要发挥两岸优势,适应国际化需求。海峡两岸高校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明确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首先要明确海峡两岸高校交流合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当中包括编写制度规范、搭建平台渠道、协商重大问题、协调海峡两岸政策等。其次,要研究如何通过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让海峡两岸高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并最终形成一套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由海峡两岸组建专家顾问团队,从专业的角度,对交流合作协议和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吸纳各方意见,形成可行性报告和工作步骤,提前进行规划和部署。两岸高校和社会各届共同努力,尽早将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和机制作为两岸合作交流的商讨议题提出,通过探讨和商议,一定能加快建立起对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并行之有效的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二、构建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机制的初步设想

(一)构建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合作平台,促进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师资交流

两岸高校音乐教育要培育出国际化音乐人才,需要有国际化经验的优秀音乐教育师资。目前,台湾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学历普遍较高,其音乐与文化、科技产业的结合也比大陆早,有成功的案例,与国际接轨。虽然大陆音乐教育师资的国际化比台湾地区低,但音乐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和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远多于台湾,师资力量宏厚,拥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因此,两岸高校的音乐师资队伍应积极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多种交流合作平台。具体做法是:可以组织开展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师交流与培训活动,彼此分享对方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在高校音乐教师教育领域,可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或音乐学术论文培训或比赛。两岸教师还可以互相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彼此分享和借鉴对方的课程设置方案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待条件成熟后,两岸教师可互相参观考察、访问和访学,还可以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短期任教,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进。两岸高校教师除了要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外,还应传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音乐人才,为两岸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发展贡献出各自的力量。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交流还可以通过文教基金会等团体运行,扩增老师与学生参访、交流、研讨机会,鼓励师资分享等,通过合作平台,为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带来更实质的帮助,共同应对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二)设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及学术论坛机制,合作研究课题

海峡两岸在平等互惠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为增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研究,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可以设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及学术论坛机制,使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学者,可依托中心或论坛这一平台,广泛吸收两岸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发共同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课题研究内容可以在充分契合当地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到两岸的全面交流合作,以有效推动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共同繁荣发展。在合作研究两岸高校音乐教育课题的基础上,还可以尝试开展各个层面的教研交流活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可以开展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编写出版两岸高校音乐教学课例及评析等方面的教学参考用书,为弘扬传统音乐,突出地方特色,也可开发地方教材。

(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搭建两岸高校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两岸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均具有积极向上的活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因此,两岸的青少年应多交流和接触,加深了解和包容,加强互动和合作,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两岸高校除了可多进行音乐艺术表演活动的交流外,也可以尝试探讨异地教育见习、实习和艺术实践的模式,构建学生短期互换交流机制,学生可以分享各校电子图书馆资料,还可设计供两地学生共同选修的网络课程,探讨部分课程互认学分的可能性。此外,鼓励两岸本科毕业生异地报考研究生,并在这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引服务。

(四)合作创办网站和刊物,加强两岸信息交流

在资讯传播十分发达的今天,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也需要搭建一个快捷、便利的交流平台,以便于两岸的音乐教育同行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分享成果。因此,创办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网站很有必要。创建网站的操作性强、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且随时可资源共享,如果顺利成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可以由该研究中心具体负责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建立“海峡两岸音乐教育网”,可呈现音乐教育资讯、音乐课外活动交流、音乐教师学术交流或音乐课优秀教案展示等内容。网站中可开设两岸远程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由两岸高等院校优秀的音乐教师做主讲教师,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互助学习,充分利用两岸的教育资源,增加接触,增强互信。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可考虑创办《海峡两岸音乐教育》期刊,收集两岸高等音乐教师音乐教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海峡两岸音乐教师学术交流。为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海峡两岸可定期互派代表团,定期交换信息、资料和出版物,同时开展培训研修、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发共同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合作创办网站和刊物,能加强两岸信息交流,以全方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及时而充分展现海峡两岸音乐教育的交流合作成果。

(五)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与产业交流

综观世界,一方面,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日益密切,文化对经济的推动效果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更多新的机遇和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欧美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该国支柱产业,如美国,其文化产业出口额已占其总出口额的30%以上,因此,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在文化产业中,娱乐产业占有很大比重,音乐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历来在中西方娱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网络科技和电信技术的发展,音乐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促成了新媒体TMT(Telecommunications,Media&Technology)产业的诞生和数字音乐的发展。音乐已经超越了艺人、唱片、媒体等传统产业端,向数字音乐、网络娱乐和信息影音等多元化的新媒体方向延伸,助推设计、包装、影视、动漫、演艺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音乐与品牌的整合营销。成功的企业要将企业的品牌文化传播给消费者,有着引领潮流作用的音乐无疑是重要元素,因此,音乐与社会和各产业息息相关,相互交融。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两岸高校与行业和产业协会、商会及企业共筑交流合作平台,构建两岸“课堂+舞台+岗位”的工学结合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出能为社会和产业服务的音乐专业实用优秀人才,使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成果能在全球化舞台绽放光芒,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

篇6

【关键词】卫生高职教学;职业安全教育;原因;渗透;强化;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卫生高职教学在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高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不管是硬件设施医疗卫生设备、环境等,还是软件基础即卫生高职中的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卫生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随之提高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卫生高职教师在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这一块并不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也非常薄弱。职业安全意识薄弱对学生未来进行医疗卫生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而目前我国卫生高职教育教学中,学校与教师的关注的重点是注重就读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就相对忽视。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医疗卫生事业,但因为职业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卫生行业的安全状况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一、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的原因

我们在卫生高职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以后是要从事卫生行业的,卫生行业的安全有一部分是受学生的安全思想素质影响的,渗透和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确非常重要。重要的具体原因则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卫生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它涉及到医药、化学制药、医疗器具、实验操作等等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的要求,稍有不慎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安全事故。2、其次,由于卫生行业的风险性较高,面对职业风险,我国医务人员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国医务职业的防护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对艾滋病的防护管理到2004年卫生部才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艾滋病治疗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可见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抵抗能力是较弱的。因此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十分重要。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卫生行业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通过对医疗卫生学习者的安全教育,降低未来卫生工作者身体以及心理的伤害,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二、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此,必须清楚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本文就此结合卫生高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渗透与强化措施。1、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的氛围要让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卫生高职院校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学生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卫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提高医学卫生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氛围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1)新生入学教育。卫生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除了对学生介绍以往的校史、专业、校规校纪外,另外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职业安全教育。例如,化学制药专业,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专业安全教育的讲座。在化学制药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废弃处置或存储等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教师在开展讲座是预先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大致了解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溶剂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讲座,既强调了卫生高职院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又为新生入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的氛围。(2)开学第一课教育。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教育需要反复强调,所以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校园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分专业进行,每个专业在安全知识竞赛中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2、教学过程渗透安全教育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卫生医学知识,还要将职业安全意识融入到卫生医学知识当中。例如,学生在分辨时,教师除了教学生辨认的方法,还要强调的安全使用。从品来看,阿托品、地塞米松、麻黄碱、肾上腺素等均为1ml安瓿,学生极易发生混淆。因此要强调学生注意取用正确药品,以确保麻醉用药准确无误,再进行的正确操作。(1)理论教学教育。教师在卫生理论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白,学生此时逐渐在形成专业知识、习惯、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减少卫生安全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教师将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等内容融进理论教学。由此,可以达到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2)实验教学教育。卫生高职要求的是学生有过硬的技术,除去理论教学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校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验室的比例不小,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安全的理论教育对实验操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验操作时也注重安全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应当做好安全教育。3、加强安全措施教育加强安全措施教育,指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环节,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发现实验室器材,或者学生本身操作失误等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整改措施“在安全隐患消除前不得开放实验室”。或者,实验教学中,发生操作失误导致一些损失,例如实验器材的损失、人员的伤害等,学校有权根据具体情节和事故等级,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甚至提请刑事诉讼。从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就达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和强化目的。

三、结语

卫生高职本就具有自身特点,卫生医疗事业也有其风险性,因此卫生高职教师必须明白职业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49-151.

篇7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行业体制;认证机构;现行政策

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虽然,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仍未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上海市已于2003年11月率先出台了《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上海和美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比较,能够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和差距,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问题。

1 中(沪)、美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比较

中(沪)、美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相同之处,例如,非强制性、非终身性、采用一年一次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档案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等。下面,主要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1.1 认证机构

1.1.1 美国的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demy of Certified Archivists,“ACA”)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的民间学术组织,其资格认证考试标准、形式、试卷批改等各方面工作,都聘请著名的教育专家、档案学家和资深的档案工作者进行,考核标准客观、全面和科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至今为止,“ACA”是北美地区唯一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组织,所提供的证书已经成为全美乃至整个北美地区的职业认证标准,资格考试已推广到包括我国香港在内的境外国家和地区。[1]

1.1.2 上海市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由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负责,市档案局负责编制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科目、编写教材、研究建立试题库、组织考前培训等有关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审定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和试题,组织实施考务工作,确定合格标准,并会同市档案局对考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盖章的“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2]

1.2 认证对象

1.2.1 在美国,申请参加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获得硕士学位且有在档案管理机关从事研究学习的资历的,还要求有1年的专业工作经历;②获得硕士学位但没有在档案管理机关从事研究学习的资历的,则要求有2年的专业工作经历;③曾经获得资格证书但已过期的档案专业人员。另外,“ACA”还有一个“预备资格会员(Provisional Member)”方案,可以让那些具有短期实践经验的在读研究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先取得预备资格,在工作一定时期后才可取得正式资格证书。[3]

1.2.2 在上海,《规定》适用于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首先必须取得上海市档案局统一颁发的档案管理岗位合格证书。具体来说,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申请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要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在《规定》之日前,已受聘担任档案管理员专业技术工作;申请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6年;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4年;③取得硕士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2年;④取得博士学位;⑤《规定》之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助理馆员职务满4年;⑥受聘担任非档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至于高级资格的取得在《规定》中没有涉及。[4]

1.3 证书管理

1.3.1 在美国,获得资格证书的档案工作者每过五年必须再接受一次资格再认证的考核,可以是重新参加考试或者通过申请的方式,其中,申请方式是对申请者的专业工作经历、教育情况、专业学术研究活动、社会服务、学术写作与编辑出版等五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达到一定分数者方可通过考核。[5]

1.3.2 在上海,档案专业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由档案局负责。其中,首次登记是在获得证书后3个月内,须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记,有效期满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则要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再次登记手续,除了须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记外,还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科目。而档案局也有权对已登记但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注销。此外,获得证书3年内不申请登记的,或连续3年未被准予登记的,或被注销登记后3年内未重新登记的,资格证书自动失效。[6]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无疑是一种高标准,这既是基于美国对档案专业人员素质的高要求,也是有高度发展和普及的高等教育为基础。而上海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则明显是脱胎于现行的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资格级别的划分来看,各级别资格的能力和条件要求基本保持了职称系列的框架,资格考试的申请条件与职称评审条件也相类似,最大区别是以考试代替了评审;从适用范围来看,只是针对档案从业人员,更像是一种从业人员的考核方式,而资格认证制度最核心的准入控制作用没有体现;从认证机构来看,人事局和档案局的组合使得这一制度的实施更像是一种政府行为,这固然受制于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与档案学会职能弱化有极大关系;从证书管理来看,把登记的考核权限交给申请人所在的单位,但又未给出统一的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公平,无形中降低了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专业性。此外,对认证对象的学历要求偏低。虽然,《规定》中没有明确最低学历要求,但根据“取得上海市档案局统一颁发的档案管理岗位合格证书”和“本规定之日前,已受聘担任档案管理员专业技术工作”这两条,可以推断出最低学历要求是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诚然,这种限定,是考虑到目前我国档案从业人员人数众多但学历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已大大提高。因此,《规定》偏低的学历要求既不利于档案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更不能促进档案教育特别是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

2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基于对上海和美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和分析,可以预见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将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就从行业自身、现有体制和现行政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档案行业自身的限制。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影响较大的行业,例如,会计师、律师、医师、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翻译等,不但行业的市场化发育比较成熟,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的行业实体并存发展,而且人员流动渠道畅通。通过认证,个人的职业资格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可以说,行业本身比较适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反观档案行业的现状,其实,并不适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行业体制来看,我国无论是综合性档案馆、专业性档案馆,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馆(室),均服务于或者从属于各自系统的主导业务,基本上不存在市场化的运作,这种封闭的体制使得档案职业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从档案职业的特点来看,档案职业的价值形成具有依附性,档案人员的劳动价值总是依附在档案这种特定的对象上,而利用档案资源产生效益的直接受益者是利用者,档案人员凝结在档案上的劳动价值被无形地消费、转移掉了。[7]由此可见,档案人员的职业资格的市场价值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无疑大大削弱了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意义。

同时,档案职业资格认证是非强制性的,上海市就没有规定档案人员必须参加资格考试,对用人单位也只是提倡择优录用获得证书的人员,而且,《规定》只明确了初、中、高级资格的标准,但没有设定各种岗位的从业资格要求。而我国档案行业又一直缺乏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从业门槛相当低。[8]因此,如果获得资格证书不是获得从业资格的必要条件,那么,急于就业的人不会主动为获得资格证书预先花费时间和金钱等成本,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他们自觉参加资格考试,甚至掌握用人权的部门也不会做特别要求,如此一来,这种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要推行强制性的资格认证,必然会引起行业的动荡不安,实际操作的难度也非常大。

2.2 现有体制的约束。首先,我国档案机构的条块分割状况由来已久,不同系统的档案机构在行政隶属上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虽然说,国家档案局是国务院直属的统管全国档案事务的职能机构,但在行业管理上,有时却显得有心无力,各系统的档案机构由于人财物各自为政,往往必须听命于本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发出的指令。在具有行政性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问题上,各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都可以发出行政指令。参考其他行业,行业主管的“龙头”地位或者政令畅通的体制优势,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进程无障碍化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旧体制文化的长久积淀是导致职业资格认证的准入控制机制失效的主要潜在因素。我国行政事业管理体制普遍实行一元化治理格局,用人管理权高度集中,主观操作的弹性空间很大,例如,为吸引或留住人才需要安置其家属就业,为执行国家政策或者分担国家困难要安置弱势群体就业,以及为各种利益交换而提供工作岗位。而一般处于系统从属或下端地位且不具备独立人事权的档案机构往往成为“重灾区”,特别是在当前档案机构用人额度受控和岗位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先“进门”后“提高”或者“边干边学”的所谓“变通”处理最常见。[9]因此,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设计本来是为了消除体制弊端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下,它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这种状况不可能很快消失。

2.3 认证机构的缺失。一个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无疑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力保障。国外的职业资格认证往往是由行业协会或学会等社会专业团体承担,国家只是对认证制度提供法律上的合法性保障,例如,美国的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英国的档案工作者协会(“SOA”)、澳大利亚的档案工作者协会(“ASA”)和文件管理协会(“RAMM”)。那么,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否也可以由中国档案学会承担?事实上,这很难实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个不具备行政约束力的行业学会的认证结果很难得到现有体制内不同系统的人事部门的认可。而且,虽然,中国档案学会与各地的档案学会基本是覆盖全行业,但是,由于条件所限,特别是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等可能惠泽会员的职能的弱化或者缺失,对基层档案人员的影响力有限。[10]显然,以中国档案学会目前的状态,难以承担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以至贯彻实施的权威职责。上海市选择由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负责资格认证工作,颁发的资格证书也是由人事局和档案局共同盖章,优势就在于保证了认证工作能够顺利贯彻实施和资格证书的被认可度。

比照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例如,司法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司法部主持,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由国家教育部主持,医师从业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卫生部主持,均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行业资格认证工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由国家档案局与中国档案学会共同承担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比较适合。国家档案局作为行业主管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中国档案学会是行业学术领头机构,其会员包括档案学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者,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可以起权威性的指导作用。[11]具体来说,中国档案学会可以负责: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论证工作;确定考试科目、编制考试大纲、编写教材、研究建立试题库、审定试题、批改试卷;组织和指导各地档案学会开展考前培训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等。国家档案局的工作则主要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贯彻实施;指导和监督各地档案局组织实施考务工作;负责证书管理工作,审查、认定和注销档案人员的认证资格等。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这一工作,中国档案学会以及各地档案学会应该强化社会意识,努力探索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用机制创新推动自身发展,不断拓展职能,从单纯的学术性社会团体逐步向社会中介性组织转变,真正成为实施档案行业管理的主体和广大会员信任的组织。

2.4 现行政策的阻碍。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也可能阻碍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目前进行的职称制度改革。我国的职称制度已有50多年历史,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到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则包括:评审条件设置不够严密,缺乏量化的评价标准;对论文、著作等硬条件的偏倚,形成对工作业绩的软性要求的忽视;有时,还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等,特别是职称的资格与待遇“挂钩”始终是包括档案行业在内的各行业都难以突破的“瓶颈”。有鉴于此,国家着手对职称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新的人事管理政策和措施,促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逐步由岗位管理替代职称管理。而且,规定在岗位聘用上,如果是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规定》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种大环境。然而,至今为止,事业单位的岗位聘用和管理仍然是以职称为依据,而上海市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也摆脱不了职称制度的影响,没有成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职业资格认证。

此外,收入分配制度是广大档案工作者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规定》中并无相关的条款。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在2006年先后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工资待遇与岗位挂钩,但是岗位等级的划分基本保持了原来的职称系列的框架,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称与收入分配制度仍然是实实在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认为,在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过程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设计进行政策的配套改革,这样,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际运作中才有可操作性。需要强调的是,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不是简单的以考代评,而是标志着一种新的职业准入与晋升标准的建立,改变的是档案人员任职资格的评判标准,因此,不应该拘泥于旧制度的枝枝末末的修补,而是要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建立一种全新、全面的评判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资格认证的功能,达到改善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状况的目的,维护档案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3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工作的开展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和实施既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前期调查论证工作,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使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局上站得住、推得开、行得通。具体来说,可以由中国档案学会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这一课题,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论证,深入研究世界各主要国家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客观反映档案职业水平和对档案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用需求对档案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有理论依据、有实践基础、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方案,供相关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国外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历史与现状;②我国档案职业的构成与现状;③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包括指导思想、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认证对象、职业级别、职业要求等;④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办法,包括认证机构、认证方式、认证程序、申报办法、证书管理办法以及培训实施办法等;⑤其他相关问题,例如,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档案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专业技术职称、档案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等。

总而言之,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机制做保障,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档案专业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构想,是对传统人事制度的反思和改革,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规划、培养、开发、利用和管理档案人员的综合体系,实现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大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行业服务质量的改进、档案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社会形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3] [5]谭必勇.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档案,2004(9):48~49.

[2] [4] [6]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2008-5-3]..

[7]吴红.论中国档案职业的形态[J].档案学研究,2006(2):13~18.

[8]王新才,谭必勇.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J].图书.情报.知识,2005(12):18~22.

[9]王小丽.关于建立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6(2):40~42.

[10]秦珂.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探[J].档案,2006(4):11~14.

篇8

    被告人:任玉飞,男,25岁,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人,个体司机,住该自治县中三家镇中三家村,1999年3月25日被逮捕。

    1998年5月2日4时50分,被告人任玉飞驾驶凌河牌自卸车从湖南省返回辽宁省的途中,当车行至北京市密云县密古路羊山中学东侧处,违章驶入逆行车道,与对面正常行驶的福田牌农用汽车(载有16人)相撞,造成农用汽车的司机及乘客4人当场死亡,4人重伤,5人轻伤,1人轻微伤。任玉飞肇事后逃逸。密云县公安局交通队接到报案于当天5时35分赶到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到该县急救中心救治,但重伤员中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999年3月12日,任玉飞在河南省漯河市因涉嫌贩卖假币被当地公安机关审查时如实供述了交通肇事经过。经密云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此起交通事故任玉飞应负主要责任。

    「审判

    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任玉飞犯交通肇事罪向密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任玉飞对公诉机关的指控供认不讳。

    密云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任玉飞违反国家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章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亡、2人因其逃逸延误了抢救时间而死亡、8人不同程度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属于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予严惩。鉴于其在河南省漯河市公安机关对其其他问题审查时,如实供述了当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交通肇事的罪行,应以自首论,可以对其从轻处罚。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于1999年7月6日作出刑事判决如下:

    被告人任玉飞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宣判后,被告人任玉飞没有提出上诉。

    「评析

    交通肇事罪在修订前后的刑法中均有明确规定,但修订后的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处罚作了专门的规定。修订后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的规定,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所谓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告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无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也给交通事故的查处和对伤者、死者的赔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种行为,法律规定较为严厉的刑罚加以制裁,以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篇9

【关键词】民刑交叉;公检法联动

一房多卖的案件买卖引起了多起民事诉讼,在法院进行了前后长达5年的诉讼。吕某夫妻范某夫妻签订了售房协议书,范某夫妻在支付房款后于2008年5月入住该房屋,但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2008年9月,吕某夫妻委托宋某与邹某夫妻签订了存量房买卖合同,将该房屋出让给邹某夫妻。2009年4月,邹某夫妻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因三方对房屋产生争议邹某将吕某夫妻诉至法院。诉讼过程中,因查明公安局在2009年4月已经立案受理范某夫妻报案的吕某诈骗案,吕某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法院遂以本案需要以另一案件判决结果为依据,作出中止裁定,后三方进入协商阶段,原告邹某向法院申请撤诉。2010年邹某以范某夫妻为被告要求其迁出房屋。法院认本案认定房屋所有权归属与吕某是否涉嫌犯罪具有直接关联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之规定,法院裁定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10年7月,范某以吕某为被告,要求其履行房屋买卖合同,法院经审理认为吕某一房二卖,收取范某的购房款项后又将房屋过户给他人,拒不返还范某的款项,其行为涉嫌诈骗,再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之规定,再次裁定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13年,公安机关最终认定吕某不构成诈骗罪。

本案的类型属于民刑交叉事实竞合型,刑事责任的认定对于吕某民事责任的承担具有影响,这种情况下法院适用“先刑后民”原则处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审理过程中的民事案件中止或者终止之后,法院如何与公安部门进行对接,目前尚未有明文规定,当情国内形势下,因法院与公安虽均归由政法委统一协调的部门,但双方并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非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可以说法院无法指挥公安工作,故法院欲将案件移送公安处理,公安对于案件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何种方式进行审查,法院审理过程中的证据材料又如何移交,对于案件的原被告若构成刑事犯罪的是否需要在法院阶段采取强制措施。种种情况均无法可依,形成了司法的空白区域。

处理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涉及刑事问题的,应慎重移送,认真研究其中的法律关系,犯罪构成,必要时除庭室内部讨论外,还可以邀请刑事审判庭共同研究案例,如有可能请到该案可能移送至的公安部门一并探讨,在确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方能移送案件。不同于一般合同案件,如本案这样的刑民交叉案件,加害人大多已经将非法获利所得挥霍一空,必然使得被害人的权益无法全部得到救济,如果政法部门再不谨慎处理,必然使得受害人的损失扩大,最终有可能引发、进京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对于如何妥善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建立公检法之间长效沟通机制

建立办理案件“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如人民法院对于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事实和证据问题需要公安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应固定专门的联络人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可以同相关公安部门沟通,确定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再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在对案件定性过程中存有法律疑问的,可邀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派员列席参加。

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内部加强人员流动制度,以弥补各业务部门之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之间加强人员流动制度,建立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之间的刑事业务骨干挂职交流机制,使这些骨干全面掌握刑事侦查、审判工作,对于三个政法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有熟悉的了解。

建立定期公检法沟通协调机制,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三长组织联席会议,以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共识为方法,努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办案水平和办案效率。

二、将刑民交叉案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化工作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进行编撰,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面对此类案件因涉及法律文件多,法律出台时间跨度大又是跨部门法的法律规范,确有必要组织各领域法律专家集思广益,将刑民交叉领域范围内的法律规范予以总结归纳,并将规范化法律文件系统化,由官方或者非官方进行法律汇编工作,如有可能应由国家立法机关将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法律编撰。

三、司法能力的提升工作

篇10

1、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人事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负责。

2、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批人事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并组织实施。

3、负责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配备各级安全监督管理技术人员和安全工程师。

4、负责遵章守纪劳动纪律教育,强化门卫制度,严禁香烟、火种、危险品带入厂内,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5、负责审批职工安全、卫生、消防教育培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