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06:3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教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问题一旦被追踪和设计,问题就转化为课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也暗示了校本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就算不上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不过,这也不是说"问题意识"就不重要。在教学研究中,常见的障碍既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弱",也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强"。"课题意识太弱"的教师容易满足于以日常经验解决那些琐碎的日常问题,"自下而不上",不善于在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追究的"研究课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追究与设计,那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地被解决,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此相反,"课题意识太强"的教师容易只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自上而不下",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满足于"大问题"、"大课题"的后果是忽视、轻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真困惑。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却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课题。
二、设计:选择何种"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确认了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设计"对于教师并不陌生,教师一直在与"设计"打交道,比如备课,写教案,等等。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学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看时,校本教学研究的"设计"在很多时候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持续地关注)。
不过,"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根据某种"有效的教学理?quot;(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备课)就成为一件事情而非两件事情。这正是"教学即研究"口号的本意。
就此而言,校本教学研究是以自己的方式强化了"教学设计"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备受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不少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著述局限于"教学技术"、"教学流程"的解释,而对与之相关的"有效教学"的前提性理念却关注不够。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设计"固然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确定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流?quot;,它更强调某种"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教师选择何种"有效教学"的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比如教师如何理解"学习即主动建构"、"教育即生活"、"主动参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等教学理念,将决定该教师选择何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当校本教学研究强调"有效教学"理念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时,也许容易使人认为它也带有"理论阅读"、"自上而下"的性质。确实,校本教学研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它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周围的同伴对话、与校外的"专家"对话,也需要必要的"理论阅读"(理论阅读是一种间接的对话)。真正的校本教学研究有时候并不容易简单地区分究竟?quot;自上而下的研究"还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毋宁说,它意在打通两种原本不该人为地分开、阻隔的研究道路。
三、行动:执行还是再创造?
"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校本教学研究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即一般所谓的"集体听课",此时教师的"上课"被转化为"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
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事?quot;设计"的方案。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就"听课"的合作者(教师同伴或校外专家)而言,"行动"不仅包括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的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
校本教学研究与其它所有介入性研究一样,它不仅"设计"方案,而且力图引起"改变"。它不仅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蚁Mü?quot;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原先?quot;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和"问题"在多大程度已经被解决或没有被解决。
四、反思: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
在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的过程,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也有人因此将设计的过程称为"行动前的反思",将行动的过程称为"行动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称为"行动后的反思"。
但"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的被解决,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
由于校本教学研究常常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这种反思也可以称之为"集体讨论",它与此前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相呼应。事实上,校本教学研究需要经常性地与中小学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这样看时,校本教学研究与其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不如说是对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种落实和恢复。
合作研究的前提是教师个体的自主独立的思考。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quot;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发表"既包括在各种教育报刊杂志上"公开";也自然包括了教师同伴之间或教师与专家之间面对面的"对话"。
教师的"发表"是重要的,所有的合作研究都以教师个人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为前提。如果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的合作研究可能只是以少数"专家头脑"代替多数教师的思考,多数教师沦落为"沉没的大多数"。一旦合作研究发生"沉没的大多数现象",则容易导致问题虽然按照专家的设计方案获得解决,教师本人依然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不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除了可能因为"专家头脑"代替教师思考之外,更严重的困境常常在于"专家话语"代替了教师的"个人化语言"或"实践性语言",以致于教师在专家面前"失语"。一旦合作研究发生"教师失语现象",则容易导致虽然有为数不少的"教学论文"甚至"教学专著"等研究成果,教师本人却依然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教学实践。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意味着承认、允许、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个人化语言、实践性语言讲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教学故事,包括问题怎样提出来?问题出现之后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中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障碍,等等。
教师发表(包括"口述"或"描写")自己的教学故事不仅使合作中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且教师将由此而进入反思的状态。
发表对教师个人而言是反思,教师说或者写,就是反思。发表对合作者而言是共鸣与分享,合作者之间的共鸣与分享意味着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倾听与阅读。
某种教育故事既然能够引起共鸣与分享,说明这种教育故事已经蕴涵了某种教育理论。案例是理论的故乡。
五、教案的改造
在整个"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道路中,凸现出两条相互环绕的线索:一是教学设计;一是教学反思。
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就是形成"教案",但真正的教学设计往往从教学反思那里不断获得"问题"意识。而且,教学反思进入教学设计之后,它使问题不断地被追踪而转化为"课题"。可见,有效的"教案"不仅需要"教学设计",而且需要增强"教学反思"意识。简要的表达就是:教学设计 + 教学反思 = 教案。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起构成"教案"之后,或者说,"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进入"教案"之后,将引起"教案的改造"。
教案是否需要改造,或者说,"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教学即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
有教师提出,"我既不愿意写教育论文,也不愿意写教育故事,我唯一想做的是把教学做好。"有教师说,我只想做一个好老师,"让学生喜欢我这个教师;让学生喜欢我所教的学科;让学生回家后喜欢把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教师这样说时,既正当,也合理。
也许,"教学即研究"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等口号在教师那里应该做一些转换。既不必说教师要做研究,也不必说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唯一的使命,就是有效地教学。
难道教师不是一直在努力有效地教学吗?至少,难道教师不是一直很重视写"教案"吗?
问题只在于:如果说以往的教案容易局限于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的考虑而缺乏真正的"教学设计"意识,那么,改造之后的教案意味着超越某个知识点的设计而使所有的教案都因为追踪某个"课题"而成为彼此相互关联的系列教案。改造之后的教案本身已经成为研究的案例、成为待发表的作品。因为改造之后的教案本身已经蕴涵了某种理念的话。
篇2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复习提问]
(1)健康包括哪两方面?
(2)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板书)
(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板书)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
1通过比较来了解。(板书)
(活动:当一个同学病了,你会对他采取什么态度?请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情况真实描述一下。)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板书)
(活动:与同桌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某些心理特征。)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
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板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二).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板书)
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quot;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板书)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可观看风景画展,尤其是油画展,或者看有关风景胜地的录像片,看后谈感受。)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课后复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我测试。测试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分组讨论(6-8人为一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搭配)
讨论内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每个同学提交一份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计划。
自我测试社交能力自测表
下面是一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难于判断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最后统计总得分。
(1)我上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6)在公众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7)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8)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9)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0)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是挑选后者。
(l3)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结识不了多少人。
(14)用从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感到难以处理。
(15)不是万不得已时,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策。
(21)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22)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25)别人话中带刺掖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
(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约束、很不自由。
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上,那么应该承认。你的社交能力是相当差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较差;如果你的得分在-20-0分之间,意味着你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分低于-20分,那么祝贺你,你是一个比较善于交往的人。你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篇3
一、来园接待:(8:30——9:00)
操作要点: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与家长和幼儿打招呼。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情绪,及时安抚情绪低落的幼儿。
二、户外活动:(9:00——9:45)
活动名称:追影子
活动目标:让宝宝走得更稳更快,练习宝宝的捕捉能力和动作的反应能。
活动准备:阳光明媚的上午(下雨改为捉尾巴)。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过程:
* 指导语: 您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通过"追影子"的游戏,满足宝宝喜欢奔跑的需求。同时在互动中增进您与宝宝的感情。
* 指导过程:
1、指导者示范
带着宝宝一起来到操场。引导宝宝观察自己的影子和爸爸妈妈的影子。对着影子做做动作。引导宝宝追爸爸妈妈的影子。
为了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兴趣,可以拿着一个毛绒玩具或者做各种可爱的动作,让宝宝追着玩。
2、指导家长
提醒家长要鼓励宝宝,对于胆小的宝宝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3、个别指导
观察宝宝的兴趣,进行个别指导。
温馨提示:观察宝宝的兴趣,利用有童趣的语言引导宝宝追赶家长的影子,累了可以及时的休息。
三、生活活动:(9:45——10:00)
操作要点:提醒家长为宝宝擦汗,带宝宝小便洗手、喝水。
指导重点:指导家长引导宝宝尝试自己脱衣服小便。
四、学习活动:(10:00——10:20)
活动名称:好吃的饼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橡皮泥压扁、拓印,发展宝宝精细动作。
2、培养宝宝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发展宝宝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色橡皮泥人手一份、泥工板每位宝宝一个、背景音乐《饼干歌》。
活动地点:底楼跳跳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 指导语:
我们的宝宝手指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能够进行简单的揉、搓。也有了一定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利用"做饼干"的游戏,满足宝宝揉搓捏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手部肌肉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展。
* 指导过程:
1、教师介绍活动目标。
2、创设情景:小猪嘟嘟说:宝宝们,我特别喜欢吃饼干,我吃过手指饼干,我还吃过小熊饼干呢。你们吃过什么饼干呢?能告诉我吗?鼓励宝宝用"我吃过XX饼干。"的句式说一说。
3、嘟嘟说:宝宝们都喜欢吃饼干,今天我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饼干歌".放音乐"饼干歌",宝宝和家长一起做律动,模仿揉、团、搓、捏等动作。
第一遍:教师随音乐律动,宝宝感知音乐旋律并随音乐简单动作。
第二遍:教师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揉、团、搓、捏的过程,带领宝宝和家长一起做律动。
第三遍:亲子面对面做律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第四遍:请宝宝和家长坐下来一起做饼干。
温馨提示:1、平时家长在家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经常玩捏橡皮泥的游戏。
2、宝宝玩得熟练后还可以尝试捏面团等等。
五、活动提示:(10:20——10:30)
1、总结本次活动:我们的三次早教活动都已经完毕。请爸爸妈妈回去之后反思总结一下我们的三次活动中宝宝的表现。针对这些表现,在家继续进行对宝宝的亲子活动,使宝宝得到更快的发展。
篇4
2、6~10个月宝宝开始明白因果关系,了解如何能促使希望的结果发生,他们会运用逐渐增强的技能来感受周围世界。这对认知世界规律、发展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自信心都非常重要。宝宝学习在屋子里爬来爬去并抓取喜欢的东西,尝试着站起来,或者扶着东西走几步;开始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从椅子背后拣球、寻找球滚到哪儿去了;常常会咿咿呀呀和使用多种手势来表达自己,进一步地和喜欢的人交流。但是当宝宝尝试一次全新的体验时,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
3、10~16个月,宝宝已经成为老练的交流者了,他们善于用动作和手势来表达想要什么。当宝宝在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时候,父母需要做出回应,让他们知道他们说的话很重要,因为双向交流对宝宝的智力开发至关重要。虽然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已经能听懂你的意思,假如你问狗狗在哪里,他们会指出来。宝宝还会通过声音、动作和手势把想法传递给爸爸妈妈。如果他们拿着故事书来到父母面前,那就表示他们想要听故事;如果指着新鲜事物看着父母,那就好像在问“这是什么”。
4、16~22个月宝宝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出色地解决问题了。他们会试着制定动作计划,知道采取哪些行动,以怎样的顺序能达到目的,了解什么行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这对宝宝的潜能开发非常关键,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明白如何通过行动满足需要。他们会观察和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开始了解如何有目的地使用物品,以及利用习得的知识达到目的,比如打电话、抹口红、扮家家。他们开始学习说话,每天都能学会很多新词。但此时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尽管仍然依赖于你,却又常常和你作对,最喜欢说的词语就是“不要”和“我的”。
5、22~28个月,孩子开始用词汇和符号来交流和思考。“符号联想力”是开启智力的金钥匙,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感觉和思考,对于他们社交、情感和智力的成长非常重要。他们会画喜欢的小饼干,表现它看起来的样子和吃起来的味道,再用语言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他们会设计游戏,再假扮游戏角色。他们会研究东西是怎么组装起来的、怎么工作的。他们会反复阅读喜欢的书籍,知道故事情节的发展,再将故事一遍又一遍讲给你听。
篇5
0引言
本文所指的模块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与总结出来的系列性教学实例。“做中学”科学教育主题模块案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科学知识起点水平等,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育主题,开发成的主题模块教学案例。
宝山区在2005年加入了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试点与推广的行列。几年来,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与市科协的指导下,一直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之路,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总觉上不了一定的高度。2009年,在深度反思与透析项目组运转情况后,我们发现“项目组教师学科出身多样化;科学知识结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学内容开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及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是使宝山区 “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希望以“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为途径,丰富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夯实 “做中学”科教理念、激发教师教学创造力,同时也在区域内积累与共享教学资源。
1模块案例开发的目标
给教师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推动平台,合作舞台、与学习梯台。即通过模块案例开发激发与培养教师 “发现与挖掘生活化教育主题、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环节、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艺术与精深的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
2模块案例开发的内容
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育要求,遴选幼儿园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现象、物品等蕴涵科技因素值得深入探究的主题,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开发成一个个能培养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原创模块教学案例(内含主题介绍、教学活动内容、实验材料、学生前测卷、后测卷、学习任务单、实验记录单、形成性评价、相关课件等)。
3 模块案例开发的要求
3.1 教学内容方面
(1)一份模块案例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且有相应的系列课时组成部分。
(2)模块案例的主题要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近学生生活。
3.2 教学活动设计方面
(1)引入科学探究过程时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想法,即前概念,搭建的“脚手架”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
(2)安排足够的实验环节,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的科学概念的理解。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
(4)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
3.3 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方面
(1)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相关课件及实验材料等。
(2)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
(3)对有关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能提出预警。
3.4 课程的扩展方面
(1)为学生进一步扩展探究和阅读提供资源(书籍名单、参考资料、网站等)
(2)为学生提供和语文、数学、艺术等其他课程相联系的机会。
4模块案例开发的准备
4.1 开展教师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案例学习、实验室参观、示范课录像观摩与评课等),一方面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对“做中学”的理解、感悟,熟悉“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让教师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评价,获得真实和灵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工作激情,实现自我提高。
4.2 给教师提供在开发过程中需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1)案例主题:怎样发现适合孩子探究的科学教育主题?
(2)教学目的:希望孩子们从这个主题的科学体验中获得什么?
(3)科学活动:孩子们在学习时适合做哪些活动?
(4)科学概念:这次科学体验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操作技巧:孩子们将应用哪些操作技巧?
(6)材料:将需要哪些材料来组织这个活动?
(7)建立联系:怎样将该活动同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联系起来?怎样将它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8)教师作用:做些什么来辅导学生的这次科学经历?
(9)课堂总结: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把整节课贯穿在一起?
(10)课后评估:怎样知道学生学到了些什么?
5模块案例开发的步骤
5.1 讨论
探讨并确立计划开发的模块案例的主题及课时设置与内容安排,咨询相关学科专家关科学知识点的精准度。
5.2 设计
讨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安排与分配编写任务。咨询相关专家主题模块的教学点与实验点,通过交流、讨论、修改、整合,完成第一稿的方案设计。
5.3 实践
配备实验材料,完成第一轮的试点教学,并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评课,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5.4 修改
修改案例,进行第二、第三轮的试点教学,交流、讨论、再修改等。
5.5 分享
整理多次实践修改后的模块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并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反馈,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及下阶段的课堂实践、模块案例开发提供支持。
6教师在模块案例开发中教学创造力的体现
6.1 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案例
通过实践,教师亲身体会开发出一个原创的经得起推敲的模块案例的基本环节和步骤: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多次)——整理成案例;感受到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两年来经过大家的合作努力,开发出了《纸》、《水》、《走近叶子》、《万花筒》、《玩具车动起来》、《我们周围的材料》等六个“做中学”主题模块案例。
虽然这些主题模块教学案例还不够精细、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实践、讨论、修改,但教师们已逐步进入了关注学生生活、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探究活动的模块案例开发、推广、积累的良性轨道中。
6.2 能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是“做中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模块案例的实践平台。在模块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对案例开发者即上课教师要求:课要充分体现“做中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改进提问方法、创新引导策略,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对听课教师要求:听课时要深层思考;评课时要解剖到深处,消化优点,针对不足的地方要找出病因,开出药方。如好在哪个环节?不足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你会怎么组织?怎么引导?怎么提问?理由是什么?等等。
如虎林路小学陈颖老师执教的《水》模块案例《谁不见了?》一课中,通过上课与评课使老师们就 “做中学”课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宗旨,给予幼儿充足的科学探索时间并及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提问方法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不仅开发了执教教师的潜能,更汇聚出了所有参与设计、听课、评课教师们的智慧。我们从课的质量提升中看到了老师的创造与改变。
6.3 能创造性地实施课题研究
“做中学”模块案例设计与课堂实践这两个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归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与系统有效地研究。2010年教师们申报了18个课题,有从解决“做中学”课中生成性问题方面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有如何把握学生前概念,提升“做中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等。在模块案例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带着课题听课、积累教学实例;带着课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带着课题上课,验证实施效果;带着课题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在2009、2010年上海国际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论坛中宝山区“做中学”项目组教师论文累计获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成绩名列全市各试点区前列。
7实践后的反思
组织教师进行“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开发就如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一样,期间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出现。如提炼出了主题模块中的科学概念却设计不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觉得很完美的一个教学环节到课堂教学中却实施不下去了、费了很多心思设计好的案例却遭到了组内教师的批判与质疑------所以想要通过模块案例的开发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关键要保证教师参与模块案例开发的积极性,不要因失败因困难而气馁,要推动教师迎难而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保持的是:
(1)一个模块案例的开发必须通过一个开发团队共同完成,既能迸发出集体的创造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的质量。
(2)在实践中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如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诊断概念准确性,当大家意见分歧时请“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引导。
需改进的是:
(1)把模块案例开发设为一个项目,使教师有项目归属感与责任感。
(2)建立网络案例资源库,把教师的开发成果更大化的共享,也利于教师接收到更多的意见建议。
“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为了实现理想的教育,就要努力造就理想的教师”,而教师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润物细无声,慢慢开花、慢慢结果的。通过宝山区“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模块案例开发是帮助教师更深的领悟科学教育的魅力,更好的提升教学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 Gary R .Morrison 等. 严玉萍译.设计有效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美] Robert A .Williams等. 朴玉译.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工程造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笔者总结了多年工程造价教学的实践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并应用知识。学生要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案例进行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造价教学方法是教学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在学完第一学年的基础课后,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对如何应用电气、给排水等安装工艺知识于预算知之甚少,甚至非常茫然,并且对单纯的灌输教育模式存在抵制和消极情绪。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教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案例教学采用真实的工程实例,配备了必要的施工图纸,学生可以将学会的计算规则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工程实践,从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有利于教学相长,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效果。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二、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及应用
由于案例教学法大多采用具体的工程实例,内容真实、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被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被动地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也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招投标网的一套河道工程的实例,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
1、准备及答疑阶段
首先,将学生划分为由5~6人组成的几家“投标单位”。发给学生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并要求这些“投标单位”按招标文件的格式来编制工程量清单并提交投标报价。
拿到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后,各“投标单位”的小组成员讨论开了:工程所在地的施工条件怎么样?砂石料单价是自行开采还是外购考虑?施工用电是自备电还是采用国家电网?石方开挖的岩石级别是几类,多余的土石方是否考虑外运?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是新建的还是原有的?有无施工导流围堰?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重新去通读招标文件和研究施工图纸,并开始主动地收集相关的造价信息、工程地质资料。
学生的收集资料及准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收集,准备得不充分的话,会影响到以后的工程量计算及投标报价的准确性,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老师不作过多的干涉,但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疑问罗列出来,类似投标单位的答疑会议,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2、工程量清单计算及投标报价阶段
在答疑环节完成以后,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就是工程量的计算内容。教师就带领学生根据招标施工图纸,依次来讲解土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石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基础处理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讲解计算规则,而是结合该工程的洞挖石方工程及基础处理的混凝土防渗墙等子项进行过程演示计算,同时辅以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是怎样计量的,为什么这样计算,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完成了所给图纸的工程量的计算,就完成了工程量的清单计算内容。工程量的清单计算内容完成以后,进入到工程报价的计算阶段。工程报价就是查找定额,结合前面的清单计算过程,定额套价也是从土方工程、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基础处理工程,最后是临时工程。
老师先对其中的定额组成,定额说明等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对其中的部分工程单价的套用过程给学生演示:譬如,石方工程在开挖过程中,都有施工规范允许的超挖系数,未实施清单报价以前,这块内容都包含在工程量中,但实行清单综合报价以后,工程量及定额中都未计列该内容,这是水利工程造价清单组价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般初学水利工程造价的人员都往往会忽略此项内容,所以,老师对于该项内容要进行详细的举例讲解,因为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演示过程也会高度集中,做好笔记。剩下的工程单价再由小组的学生们完成。
3、概括与总结阶段
成果提交之后,老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它通过从前面的河道工程案例的学习引申出水利工程造价的难点和重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及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老师自己总结,讲明工程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水利工程造价中主要理论知识点,强化以前讨论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对工程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工程造价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工程造价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防范措施。
各幼儿园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园的健全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安全工作的具体内容,并坚决严格执行制度。从教师到园长都签订安全责任书。如:有园车的幼儿园要与接送老师签订“接送车教师安全责任书”,严格接送车制度,要求接送老师对每天乘坐园车的幼儿进行考勤,上下车进行人数清点避免接送中的疏忽而造成的事故;有食堂的幼儿园要与食品供应商和粮油供应站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等等。以园长负责制及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督促指导。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采取相应对策。
2.营造安全环境、杜绝隐患。
各幼儿园每天、每周都要求各个班级对班级的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周、每月幼儿园对全园的所有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和安全隐患排查,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如检查房中的电源插座和电线有无老化现象,班级的锐利物品或者药物是否收拾得当等等。
3.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增强意识。
3.1 加强教师安全知识学习,强化意识。每月进行一次大的安全工作会议,且在每次园长会议上都要进行“安全事例”学习,拿出发生在全国各地幼儿园的安全事故的事例,让大家商讨学习,如何来避免自己幼儿园出现的类似安全事故,让老师时刻警钟长鸣,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如去年我们主动联系了学前科领导,请安监局的同志来我镇为全体园长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各园长回去后再为园内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安全自救意识。各幼儿园要合理有序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形成和谐有序的环境氛围。
3.2 加强健康领域教育,全面提升幼儿素质。
3.2.1 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幼儿自救意识。进行安全常识教育。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危险工具的技能技巧;如:将剪刀交给别人时,要把剪刀的尖端握在手掌心,将剪刀柄递出去,避免刺伤别人,用完以后放回原处,更不能拿着剪刀到处乱跑;让幼儿学会不吞吃非食物的东西,更不要将异物塞入身体器官内。在使用户外活动器械要遵循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做任何危险的动作等。让幼儿知道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呼救或者知道拨打紧急电话(119、110、120)。让幼儿初步认识交通标志 ,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园车时不可将头、手伸到窗外等。同时可以通过安全知识抢答赛的形式来巩固加强安全教育,使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2.2 随机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孩子在园的时间占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指导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时,要将安全教育贯穿到游戏活动中和生活活动来,通过游戏来反复的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角色表演去亲身体验。也可以开展主题活动“怎样保护自己”,教师可专门为孩子制作独自在家的安全手册,让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记住应对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则,如接听电话时,不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等相关信息,有任何不对劲,要打报警电话等。对于这样的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园应同时要求家长参与,将这些安全守则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在与家长的游戏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让孩子们学会避免生活中人为造成的危险。其次,我们要求各幼儿园都要在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图片,如交通标志、防火、防触电标志等。
4.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加强安全工作。
幼儿在园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这同时需要广大家长和周边的社区全力配合。各幼儿园每月要求出“安全知识宣传栏”,将安全知识向家长传授。同时可以利用周边的资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请社区的消防部门给幼儿和老师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让幼儿和老师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意识。
5.严把五道关
5.1 把好晨(午)检查关。孩子早上来园,要有专职人员,对孩子进行晨间检查,检查孩子的书包或者是衣服内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并作好记录。
5.2 把好门卫关。我镇统一规定:各幼儿园在入园时间后1小时准时锁好大门,晚来的孩子随到随开,严防外人进入幼儿园。
5.3 把好午睡关。幼儿午睡时同样会发生意外,并且有可能发生严重意外,为避免意外的发生,保教人员在幼儿午睡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值班老师在思想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教师值午睡较组织活动要轻松,但责任新丝毫不能松懈,必须时时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二是防范与未然,教师在孩子上床时要逐项检查,禁止他们带任何有安全隐患的物品上床,女孩子头上的一些小饰品交由老师统一保管。三是午睡时要求孩子脱去外衣,这样既让孩子睡得舒服。四是教幼儿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让他们知道遇事不急、不慌、不怕、但不能不说,有危险及时求助于老师。
5.4 把好接送关。各幼儿园都要明确规定,家长接送必须要自己家人接送孩子,如交待其他人等来接孩子必须事先电话通知。
5.5 把好户外活动关。户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间段,到了外面户外活动,教师一定要有秩序的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严防幼儿走失,或者是摔伤碰伤等等。
篇8
关键词:以就业为目标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方法
《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安装工程的计量的方法。是一门涉及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专业、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独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专业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安装工程定额的制定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安装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及价差调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领会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的内容及应用,理解建筑安装工程的电气、水暖、消防、通风、空调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安装工程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文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服务于建筑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独立从事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的专业人才。由于《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作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本课程围绕这个核心从理论、实际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再具体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学生经过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安装工程识图》、《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的学习,应能熟练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完成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掌握安装工程工程造价的审核及工程结算的方法,成为造价工程师的预备人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但重视理论学习,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技能的培养,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来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在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提出建议如下:
一、安装工程识图
通过大量的读图,增加对工程施工图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读图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大量实际工程施工图来进行举例和讲解。在方面学校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教材的局限性,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只是对常用图形符号介绍很多、很全,但读图实例较少,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与实际工作结合性不足。希望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制符合高职特点,以大量施工图为背景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的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
二、预算基价及预算软件的应用
以地区预算基价为基准,并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详细介绍预算基价的组成,工程量计算规则,字目划分以及子目包括的工作内容。为此在教学中要增加建筑工程个专业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结合课时合理的制定对实例的讲解,在不耽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增加对预算的认识,逐步建立起对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思维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为实践服务。为了补充教材中实例的缺陷,可以采用北京广联达惠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以及建筑工程图形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等系列教材,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主材、设备市场价格------询价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在课程设置、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办特色教育,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结合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实例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实行2+1教学模式,即前两年为基础学习,大三第一学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兴趣和其实际的能力给与建议,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如: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装饰施工图预算编制,电气施工图预算编制,安装施工图预算编制,建筑工程图形算量,建筑工程钢筋算量等。由有经验的教师或造价工程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学而不精的问题,在现在这个需要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实习,接受市场的检验,巩固和完善他们所学的知识。
2、购置预算软件用于教学。在教育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实习基地或模拟实习工具,无疑会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从而间接的减少毕业生的“适用期”,甚至达到“零距离”的最佳状态。利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人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的亲身经历,希望更多院校选择广联达预算软件加强教学,丰富课堂。
3、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购置预算基价、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图集、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等,收集典型的住宅、办公楼、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各专业施工图,服务于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大量的读图、识图工作,增加实践环节,增加感性认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提供高校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机会。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的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快的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外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避免他们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教学工作。通过交流,也能使其他学校增加对我校的了解,增加我校知名度,对我校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意义。
篇9
关键词:主体精神;案例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81
当下中国教育呈现出现代化、大众化与民主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这使得学生主体精神的铸造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在不断呼吁,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成长。换言之,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在教育中长期被遗忘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因其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独特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教学中。
1 案例教学对学生主体精神铸造的价值
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已成为共识。然而基于功利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影响,当代教育一定程度上异化了自我,偏离了正确路向,遮蔽了真正价值,变得只是单纯追求纯粹知识、向往实用技术和迷恋经济效益。基于此,案例教学引入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理念,呈现出自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特征,教师信任、尊重和善待学生的精神个性和心灵自由,进而极大释放学生的心灵空间。
1.1 通过情感关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情感是人基于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内心体验。学生智力由多种因素决定,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重要的因素。情感极大地促进认知,积极的情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情达则理通,能激起学生情感的事物往往能较长久地保留在他们头脑中,学生有兴趣的、学得扎实的课,几乎都倾注了教师的强烈情感。案例教学始终注意铸造学生主体精神,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以此培养良好情感,创造和谐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关心社会进步;不仅培养合作学习、研究交流、彼此尊重、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还坚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质疑批判、知难而进的态度。生活中的一切都从生命出发来构建关系网。个人独特的生活构成了个体生命的世界。案例教学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来设计案例,充分保障他们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深刻的生命体验。
1.2 通过思维拓展保障学生创新自由
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活动。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切探究都围绕问题来展开。案例教学提倡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求减少教师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索,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察力、意志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案例教学在典型化处理真实事例的基础上,提炼、研究和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学生思路,教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案例,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要是有一定道理,就让其充分发表看法。案例教学在启发讨论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发散性,在质疑提问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归纳总结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性,在情境设置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分析性和想象性。
2 主体精神在案例教学中的凸显
案例教学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个体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动态的人和富有有创造力的人。案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提供众多的展示机会,引导学生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积极参与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2.1 案例教学强调互动精神
案例教学强调“养成性学习”,凸显师生互动。养成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从有限的例子中主动获得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使学生理解并解决结构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性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批判认识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乃至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强调通过养成性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批判、行动和学习的独立能力;主张教学不在于传授死板知识和固定技巧,而在于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这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压抑和扼杀了学生个性。而案例教学则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分享理解和促进学习;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主体凸显、个性表现和创新解放。
2.2 案例教学关注民主精神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体现教学民主精神。案例教学的民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设想、选择和提问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以问题为起点,强调师生共同探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有些问题上不一定比学生强,而且有些问题具有多元化答案,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首先,鼓励学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其次,尊重学生选择自由,尊重个人个性和气质。再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别,因材施教。
2.3 案例教学重视人文精神
案例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展示教学人文精神。近年来,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成了关注热点。社会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科学教育应体现人文精神。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优势明显。它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供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获取科学结论,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学必须从学生现有的兴趣、方法、认知、审美和道德水平出发,选取学生觉得有意义、与生活经验相关、重要而有趣的案例。案例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格世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性。案例教学的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独立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
2.4 案例教学坚持开放精神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展现开放精神。案例教学追求问题解决和系统学习的内在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创设具体的案例情境,激起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刺激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是开启科学研究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想方法和知识发展。从本质上讲,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案例教学强调问题意识,要求教师一并考虑课本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师生互动设立的问题要尽量生活化和际化。因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发现新问题的冲动。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学习心态的开放性;一个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拥有真正自我,才能敞开思维;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更接近实际生活;问题答案的开放性。许多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方法去权衡。
2.5 案例教学注重实践精神
案例教学关注教学的活动性,充分体现了实践精神。活动是学生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基本形式;离开了活动,学生潜能就失去了挖掘的基础。人的活动是社会价值与发展的源泉,是人的生命及个性发展的源泉。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案例教学引入的所有案例,均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和制定对策。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无疑很有帮助。
3 案例教学铸造学生主体精神的策略
3.1 利用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望
成就动机是个人完美的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内在动力。案例教学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因此而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从中获得积极情绪或成功体验。学生的求知动机具有高稳定性、高强度、高层次的特征,因此案例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求知动机。首先,所选案例要与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与服务社会和实现理想的关系。其次,以知识魅力引发求知欲望。案例教学主要在于获取研究方法,体悟探究过程,促进知识重组。
3.2 提出积极期望,引导学习行为
案例教学通过高度参与的方式引导学生主体行为。首先,案例要源于现实,最好贴近学生生活。因为它可能就是学生已经或即将面临的情景或问题,从而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让学生真正扮演“演员”,教师发挥“导演”功能。再次,鼓励与肯定学生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要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使学生学习心态开放、自由,做到畅所欲言。
3.3 营造宽松环境,培养问题意识
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合作、轻松、愉快。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学生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探索实践,提倡合作,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人格,培育学生的创新勇气。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在课堂中经常设问。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思考、创造、表现、实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体验。其次,选择好问题。教师要充分掌握案例材料,包括案例事实,可能提出的问题、计算和背景知识;事先预料学生对案例的反应,分析学生对教学案例的看法;精心选择教学案例,鼓励学生提问,进行“提问”训练。
3.4 创设模拟情景,促进学习迁移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要为学生而设置,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似。这种相似性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迁移。为了达到理想的迁移效果,一要在案例编写上寻求已学知识和迁移情境的最大相似性。二要使学生通过练习获得各种辨认相似案例情景的机会,提高对相似性的辨识能力。三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的原则。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性;要介绍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正向的学习迁移。
参考文献
[1]王振宁.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傅道春.情景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白人生道理,起航人生理想的主渠道;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方式. 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较好地完成国家教育任务的迫切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笔者根据多年来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谈一些做法,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动力,才会沿着目标不断地努力,学习知识也不例外. 一节新课的开始,首先展示出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高效课堂必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不编写在学案里面,可以另附在一张A4纸里,课前用多媒体平台展示.)
启用旧知,轻松入门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节数学新课的学习,引入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即要学习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或新知识里包含了旧知识的应用. 学案的编写过程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引入新知的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始.
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节时,学生前边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知识. 我们编写在学案中的导入习题是:1、填空:(1)在含有加、减、乘、除、乘方的算式中,运算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在算式中,有多层括号的应__________进行运算.
2. 计算:(1)(-1)3=__________;
(2)1-÷3=__________;
(3)3-(-3)=__________.
当学生完成好以上练习后,接着让学生尝试计算:(-1)3-1-÷3×[3-(-3)2]. 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引导“先学”,学习新知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学生在自学时必须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在学习新知识时,运用学案中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内容,然后自主思考,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这样,学生在找问题答案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识.
比如:学习七年级下册§5.1.2垂线一节时,笔者的做法是: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阅读课本的第3页(明确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成的角可以是多少度的角?(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是指什么?(3)怎样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明确要求).
当学生的自学初步掌握新的知识后,及时启用学案(针对训练)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以及相互帮助,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识.
精讲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进行“先学”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师的“后教”. “后教”并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走老路地采用“输灌式”、“填鸭式”讲解,而是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 教师的精讲点拨,关键在于突出一个“精”字,点拨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点到实处,点到即止. 同时,讲解也不能过于简单、单调、枯燥无味,这样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茫然而无所适从.
比如:让学生“先学”完§5.1.1相交线一节后,通过学生对学案问题的回答,了解到学生已基本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这时,教师要点拨的是:(1)邻补角和对顶角不仅强调了数量关系,还强调了位置关系;(2)能从数量和位置去区分互为补角与邻补角的联系和区别;(3)如何用位置去确定怎样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在教师点拨下,当学生透彻理解新知识后,让学生完成(能力提升)习题,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解题能力,逐渐形成数学的方法与思维.
归纳小结,自主反思
整体性的总结是一节新授课的收尾工作.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思维、规律以及技能的总结整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这一部分教学工作,一般安排1~3分钟时间,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如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方法与技巧?本节课你认为哪部分知识没掌握好等等. 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归纳、整理,然后各小组请代表回答,相互补充.最后每位学生根据大家归纳的结果自主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及时补上.
检测反馈,让学生堂堂清
看待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光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华丽、完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反映强烈,更重要的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为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堂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