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1 04:5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速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于实践,并初步了解物理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则.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解题步骤,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机械运动"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三个问题使学生领会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这两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直尺速度的定义.在实验设计中,由学生自行提供三个玩具通过测量时间和路程计算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
教材用实际示例来建立学生一般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的观念,并给出了速度的单位,米/秒是国际主单位,而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平均速度的概念还是由实践建立的,因为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变速运动和其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没有作强调,仍沿用速度的公式,只是其符号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最后由想想议议来使学生知道一些物理量是比值物理量.
"机械运动"教法建议
速度的概念,应当从一个实际问题入手,为了能区别物体的运动快慢应当如何处理,可以分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教师总结两种方法.快慢用物理量速度表示,进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学生提供的玩具来实际测量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速度公式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实验的结论得出.
速度的单位,应当联系实际,提供大量的图片,展示不同的物体运动的一般速度,建立速度的物理图景,并提供一些视频资料,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关于速度单位换算,应当在长度的换算的基础上,用同样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明确两个单位的换算,并让学生记住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
平均速度,上一节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本节让学生思考实际情况,实际的运动都不是匀速的,但是我们需要作粗略的计算,所以引进了平均速度,最好让学生自行思考出这个思路.在此基础上用具体的例题来形成学生的解题规范.
教学设计示例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速度的概念,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的引出速度的概念,应当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分析,熟悉到比较速度的意义进而用单位时间的路程表示速度.
速度的公式和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时间、长度的单位合成的,是物理中第一次碰到的复合单位,速度的计算要认清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教学过程分析】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分析出比较速度的方法:用相同的时间,看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而比较不同的时间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时间衡量通过的路程.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可以提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使学生熟悉到比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想象速度比较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说清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速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小学的知识,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学生总结概念.
二.实验:速度的计算
学生在课前就应当预备玩具小车,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把实验中的数据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计算速度的公式.
本内容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设计成使小车通过1米的路程,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进而比较小车的速度的大小,教师应当予以鼓励.
三.速度的单位
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应当提供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比较和熟悉不同物体的速度,适当选取科技新闻,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科技的学习,也可以用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图景和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
可以提供的资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汽车速度、列车速度、飞机速度、卫星速度、地球运动的速度等.
速度的单位可以用对比法学习,对比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速度的单位换算,然后应当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换算.见副板书1.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观察出特点:单位进行等量代换、单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提供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熟悉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车从广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实际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计算平均速度的例题,例题如副板书2
形成作题的规范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速度单位的资料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教师辅导参考】
1.可以在网上查找各国的速度的单位.
2.各个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相同时期各地速度的单位.
【评价方法】
1.网上的资料可以列出学习记录.
篇2
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地沟油的油条,苏丹红的蛋,三聚氰氨的奶,甲醇勾兑的酒,冰镇敌敌畏的散啤,瘦肉精的猪肉,避孕药的鱼,尿素的豆芽,双氧水的立虾,石蜡翻新的米饭,硫磺熏的馒头。和这些相比,毒胶囊实在只是个小小的新发明而已……
在中国,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吃的东西没有毒。眼下的中国,食品安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了,民以食为天,若不解决,极易引发社会动荡。上至中央下至普民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中华民族承受着食品安全的危难。简单地说,对食品中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分析就称为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操作起来也非常简洁,与血糖仪、早早孕试纸等检测方法非常相似。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食品安全人才的培养,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开办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队伍由一批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博士、硕士以及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化学分析、光机电一体化、软件开发的专家组成,通过与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北大化学学院、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疾控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的广泛合作,已研发出多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系列。主要涉及六大系列的产品。是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行业的领导者。
地沟油危害极大,但却很难被检测出来。智云达公司整合科研资源自主研发的“地沟油快速筛查方法”,2012年经过国家卫生部的严格评定,在全国科研机构的300多种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卫生部2012年5月22日公布的三个快速检测方法之一,即《“地沟油”多参数综合快速筛查方法》,该方法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公司每天接待大量咨询购买的客户,供不应求。详见《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26日的十四版《消费者自检“地沟油”试剂盒面市》。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陈德武原来是河北保定做建材生意的,这几年,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当地的房产业迅速冷却,作为房地产下游行业的建材生意,日子变得非常难过。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绝不能坐吃山空呀。陈先生开始了他漫漫找项目的征途。考察过服装、餐饮、玩具、保健品。但都感觉并不适合自己,主要是这些项目都是传统行业,本身没有什么新意,外加自己也没什么一手经验,实在没有信心比别人做到好,陈德武陷入了痛苦的迷茫之中。。。
一次亲友聚会,酒过三寻以后,在工商局工作的同学王宗道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信息,国家抓民生工作,食品安全现在是大头,各个市每年都拨几百万专项资金,让各部门采购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的设备和材料,而国内这一行做得好的厂家并不多,在当地也没有分支机构。市局买东西还得往人家厂里打电话问东问西,这让他这个衙门里呆久了的官员很是不爽……
老陈听到这个信息,回到家后,马上在网上收索到了一些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仪器和耗材的供应商名单,经过认真比较,他选择了智云达。因为他感觉智云达是个大企业,非常专业,产品非常全面,技术也非常先进,尤其是的条件非常优惠,门槛低,利润空间大,方式灵活多样。经过了几天沟通,老陈拿到了智云达寄来的资料后。直奔同学王宗道办公室……
初战告捷,信心倍增,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由于智云达的产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品牌影响力上,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另外还有同学王宗道相助,市局从他那里采购了第一批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仪器和耗材共计七十万元。项目落实那天,陈德武把王宗道请出来,两人喝了个一醉方休。毕业三十年了,这还是哥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从那以后,在同学的点拨下,老陈不但做了很多市下属县工商局、镇工商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招标,还把触角伸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农委等国家机关。这些机关都是市、县、镇三级采购,采购的产品种类大同小异。因为国家现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所以财政拨款充足,采购量非常大。大的上百万,小的也有十几万。一开始,老陈还感觉自己的关系不足,但到后来,老陈逐渐摸到了规律,关键还得要有采购需求,同时公司提供的产品线要过硬,而人的关系都是做出来的,谁也不可能有覆盖所有领域的关系网,世在人为!短短的两年时间,在智云达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老陈在工商、食药、卫生、农委等系统大大小小中标10余次,累计金额200多万。员工也从原来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发展到将近10名员工,自己的座驾也换成了别克。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所朝的方向
篇3
一、课题引入要说明设计实验的必要性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于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既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铺垫,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教师在这节课引入时,应该理清这里的承前启后关系,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具体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质量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然后举实例(比如汽车启动),把语言叙述转化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有关.通过这样的引导猜想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模仿伽利略猜想与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回归实例体会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必要性.
二、通过问题串设计理解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本节实验由以前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现在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教给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1,要测量加速度、质量、力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
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等;质量――天平、台秤;力――弹簧测力计
问题2,能否把实验装置图画出来?
大多数学生立刻画出装置图1,
问题3,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会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通过手边的器材经过试验,会讨论得出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好控制为恒力(恒力作用下小车才能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和力才好测量).接着部分同学通过实验桌上器材的启发能把实验装置换成图2.
问题4,这样就可以了吗?还有没有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小车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阻力,并且阻力不好测量,导致小车所受的合力不好确定.
问题5,能否把阻力消除掉?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师生共同讨论,阻力不可能被消除,只能效果上等于没有.我们可以把长木板一端垫高,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如图3.
问题6,怎样确定阻力被恰好平衡?该如何操作?
学生结合实验通过桌上的器材,讨论后可以说出,把砝码和砝码盘撤去,然后轻推小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是否均匀分布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结束之后再追加一个问题:改变小车的质量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对这个问题上很多老师是通过Mgsinθ=μMgcosθ的呈现,让学生理解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写出这个等式的前提是把小车的阻力都看成是滑动摩擦力,而小车与木板之间是滚动摩擦,且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也有摩擦,小车质量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摩擦力的变化.这样考虑起来很复杂.学生经过实验的实际操作,知道本实验的装置稳定性不是很好,无论怎样不可能恰好把摩擦力平衡掉,所以改变小车质量,无需再次平衡摩擦力.
三、怎样快速处理数据
1.事先设计数据记录表
学生实验前设计好表格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先把主要精力放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到进行实验时反而不知实验目的主要是什么,所以方案设计好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2.快速算出加速度
通过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个知识在课本第二章学习了,但是很多学生虽然会算但方法不一速度较慢,给整节课的进度带来一定的干扰,这是不必要的.教师再前面课程中肯定都讲过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较准确的一种方法――逐差法,但学生用起来嫌烦,而且计算慢且容易出错.其实可以把逐差法等效为把纸带上的位移数据段一分为二,用Δx=aT2一步解决.
例如:a=(x3+x4)-(x1+x2)(2T)2
3.如何有效描点作图
很多教师在PPT中插入Excel,每输入一组数据图像就自动生成,也有很多教师对此做法大加赞赏,原因是这样新奇.应静下心来想想,这样虽然省事,但忽略了学生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如果不把Excel插入PPT而是直接在Excel中,插入xy散点图,把表格中的数据线描点,然后让学生观察规律,再用直线或光滑曲线拟合,这样更能体现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
四、通过误差分析感受实验的严谨性
篇4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导学案;培养
一、关于史料实证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史料,什么是史料实证。
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现行的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做了这样的界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2016年9月,教育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从历史教育的目的来看,史料实证素养更强调过程性知识的引导,它是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史料实证素养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养成的基本素养。
高中阶段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应关注以下方面:
1.了解和辨析各种史料,掌握基本的史料搜集方法与途径;
2.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3.正确认识史料的价值及作用;
4.恰当地运用史料,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
5.培养史料实证精神,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资源――史料的作用,导学案无疑是适应新要求,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关于导学案
从编写目的看,导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实践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真正达到“减资增效”“高效课堂”的目的。
从表现形式看,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
从教学有效性看,导学案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等融于一体,是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路线图”“指南针”。
历史学习是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仅发挥教师给学生呈现信息的单一功能,未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明显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实际中,少一些知识再现性的问题,多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少一些死记硬背的过程,多一些感悟领会的过程。导学案则能很好地发挥知识引领、思维引领的作用。
三、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重视史料的选取
导学案编写的精髓为“导”,即导学、导思、导练。导学案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体现导学的目标性、梯度性和启发性。因此,史料的选取为导学案编写的关键。
1.注意史料选取的有效性
教材囿于篇幅的限制,表述一般较为简练。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势必需要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是在日常导学案编写过程中要处理的关键问题。选取史料是为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围绕教材主旨选择史料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2.注意史料选取的针对性
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有针对性的史料,能够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过程中,集中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从而使课堂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效益。选取史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注重史料的针对性,则能很好地完成史料教W的目的和任务。
3.注重史料选取的多样性
多样的史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多样性,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看,多样的史料也能避免单一文字材料带来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减轻学生疲劳感,从而增强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除文字史料外,还可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多种史料,如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的图片、数据图表、地图、艺术作品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1.增加学生独立处理史料的机会
导学案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笔者编写的导学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分为“知识梳理”和“知识理解与运用”两部分。
(1)“知识梳理”部分――史料实证的基础
“知识梳理”主要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历史学科究竟需不需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掌握基础知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历史学科讲究史论结合。无史实的丰富储备,何来解题中的分析评价和辩证思维?因此,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预设好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落实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最初也采纳了许多教师常用的模式,即填空。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关键词的留白,引导学生在预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掌握本课主体知识。但是,这样的设计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已经预先代替学生整合出了知识结构,虽然落实了具体的细化的知识点,但忽视了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后来笔者采用表格填充的方式来落实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如针对必修三专题三第三课“顺乎世界的潮流”设计表格如下:
以此表格指导学生预习,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材也是一种史料,运用表格设计模式相较于填空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整合史料――历史教材的能力。
(2)“知识理解与运用”部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主战场”
“知识理解与运用”即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论是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需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解析来达到目的。因此,在导学案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时,笔者主要采用了“知识链接”和“问题探究”两种模式。
“知识链接”属于叙述型材料,其一是就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链接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在介绍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相应时期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知文化生活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拓展教材内容,丰富教学知识。例如“中国的古代艺术”这一课也链接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分类”,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不同类别的画作,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生动化,极大地S富了本课的教学。
“问题探究”是这一环节中采用最多的模式。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事件所构成的社会发展史。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在掌握相应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探寻事件发生的起因及我们对其的认知。因此,问题主要围绕“起因”和“评价”两部分来设置。
对于历史事件的起因和评价,不外乎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或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进行分析;或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等等。因此,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特征,根据预设选取相应的材料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增加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
设计和运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但因为学生能力的差异,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按教师预设的方向完成好导学案。如果都等教师在课堂上讲评时再进行补充,一则课堂重新“控制”在教师手中,二则违背了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初衷。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了分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是合作探究模式的基本载体,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问题的提出和讨论解疑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参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小组成员代表反馈导学案中的探究结果的同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也真正发挥了导学案“引导学习”的功效。
以上是笔者在导学案教学模式改革中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融入导学案编写的粗浅实践。笔者希望通过导学案这个载体,将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伴互助学习的开展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终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1):111-115.
[2]王巧琴.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6(29):62-64.
篇5
关键词:微生物 饮用水卫生标准 因素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75-02
1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而作为人体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水具有维持细胞形态、增加代谢功能、调节血液和细胞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帮助排泄体内废物、散放热量、调节体温、并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人是一个水的生命体,而饮水安全则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饮水的前提保障是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人类疾病,50%以上儿童死亡的原因与食用水水质不良有关[2]。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积累,人们不断的认识到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和致癌有机物、无机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想的饮用水不应含有已知的致病微生物,也不应该包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指示菌。我国修订了系统的饮水卫生标准,新的卫生标准也加重了对微生物的考察力度。
2 我国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状况
近年来,我国各地连续发生饮用水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安全。针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中央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加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了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饮用水安全标准体系[3];2007年7月1日,我国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4],该标准在符合中国国庆的基础上,主要参照了现行的国际先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新标准重新考虑了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消毒副产物等问题。新标准对于微生物因素的重视表明:微生物因素仍然是饮用水安全卫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快饮用水安全卫生的标准建设,就必须重视微生物标准的控制和研究。
3 水质微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我们知道,安全的饮用水以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为首要检测标准,而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并不完全是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其大部分都是从外界污染转变而来,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在实际的水质量控制中,我们不可能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进行逐一的检测。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了解水体中是否包含肠道病原微生物[5]。目前,世界各国一般根据微生物含有量的多少,判断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状况,并决定是否为健康用水。
4 影响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因素
4.1 水源水质的影响
消毒工作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天然的消毒,不用经过加工便能直接饮用,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但大多数水源都需要经过化学消毒。没有经过处理的水源中,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在集中式供水设施建成后,要对水源进行饮水消毒处理。
所谓的饮水消毒处理是指适时的对水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卫生防护,安装消毒设施,做好消毒工作,并扩大防护的半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从而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6]。饮水消毒是切断介水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饮水卫生状况的重要措施。
4.2 消毒过程的失误
有些调查研究显示,某些地区饮用水因遭受嗜水气单胞菌污染而引起腹泻爆发,检测发现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均出现超标现象[7]。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与生产过滤水的消毒过程有关,一方面,受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清洗消毒的过程中,过滤系统失效,而过滤水中由于去除了余氯,从而失去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4.3 污染带来的微生物因素
除了微生物外,影响饮水质量因素还包括空气和水源的污染,而有些污染加大了微生物因素对水质影响程度。其中,养殖业的污染表现在畜禽粪尿在没有加以妥善处理的情况下,随着污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渠或渗入到地下,从而污染水体;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畜禽粪尿中本身含有很多细菌。此外,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也是饮水质量下降的一大原因之一。由于这些生活垃圾大都露天堆放,传播病毒、细菌,其渗透液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4.4 新致病病原体的出现
目前,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例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成为威胁饮水安全的隐患。最近报道表明,在美国爆发的饮水传染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是由这两种致病病原体引起的,而在我国的四川、湖南、云南等地,也出现了相关的病例报告[7]。由于这两种微生物对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常规指示菌安全的饮用水不能排除被这两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加上对于该类微生物的检测难度很大,从而加大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5 讨论
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饮用水的质量检测标准是控制饮用水质量的依据和目标,而微生物检测标准是饮用水检测标准之一。实际控制中,并不能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因此对于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而检测技术中常常采用指示菌测验指标来衡量水的质量,即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解水体是否受到过人畜粪便的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从而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控制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各项指示菌的指标是保证饮水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良好的水源是饮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饮用水的源头污染,保证水源的质量;此外,消毒过程是关键,一次完整的消毒过程可以避免很多致病微生物的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而对于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要加强防范,一方面大量检测,找出对策,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严格预防,以降低因饮水质量而带来的微生物传染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宏业.水质微生物[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9).
[2] 刘正.从微生物学角度思考感染根管的治疗[J].上海口腔医学,2007(10).
[3] 金淑琴,王本进.北京市生活饮用水达标经验谈[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8).
[4] 白凤翎,尹伊君.国内外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6).
[5] 张利,玛丽亚.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及微量元素超对人体危害的探讨[J].地方病通报,2007(4).
篇6
相反,写教案很细,课的每一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在课上教师如果把自己注意力的大部分放在教案的回忆上,完全沉浸在教案中的回忆,那么,他的讲解肯定是不生动的,毫无感情的,这种讲解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在课前,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来写些每课相同的部分。加上课前器材准备工作,教师把许多时间放在编写教案和器材场地上,就不能更好地把许多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教法和业务学习上,时间长了,枯燥无味,最后连教案也不想写了,因为有许多的课课相同的。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教案,可为教师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体育锻炼和实标,保证教师为完成繁重任务必须具备的时间、能力和精力。
改革中小学校现行的体育备课方式,把体育教师从繁锁的模式教案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寻求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让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技能,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实际备课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活动,这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下面试举一次课简明教案示例,仅供参考。
一、耐久跑
(一)动作名称:途中跑(15分钟)
(二)教学任务;改进途中跑技术,发展速度耐力。
(三)教学重点:途中跑。
(四)教学难点:保持速度、保持姿势。
(五)教学要求:途中跑步伐均匀、轻松、动作协调。
(六)教学六法:1、原地摆臂和呼吸配合练习。
2、高抬腿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
3、后澄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x3一5次。
4、小步跑20米转入中速跑30×3一5次。
5、重复跑:中等速度,速度均匀。男100米x3次,女100米x2次。
(七)易犯缺点:后蹬不直,造成坐着跑,前摆腿时,大腿抬不高。
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物理 低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正如一位教授说过:“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看交给学生什么,而是看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局面,可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达到最大效益。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案导学的设计脱离了教学实际,很多老师没有认真研究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匆匆的下载、抄袭、拼凑致使学案质量不高,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的漩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一、 教案、学案二合一,难以分辨师生的地位。
很到老师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按照学案进行教学,所以不再花费时间在教案中了,甚至不写教案了。于是他们把教案中的内容搬到学案中,对整堂课的各环节改头换面,稍加调整或充实,把老师要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学都写在学案中,致使学案越编越厚,最后到底是学案还是教案分不清了。
比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有的老师设计了下面的片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 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内容不难看出,实际上老师把教学目标改成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改成了学习的重难点,完全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展现出来。尤其让人费解的是,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其实学生还没有学,读一遍能了解到什么呢?只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从学习过程来看,这实际上混淆了师生的地位和应该承担的任务,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 “学案”设计成了课堂实录,失去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互动是课堂生机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境界。但有的老师把教学环节全部设计在学案上,完全成了课堂教学实录。比如下面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学案片段:
【师】:①若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Vo但不受重力。将如何运动?
【生】:在水平方向上将做 。
【师】:②若物体只受重力,没有水平初速度Vo,将如何运动?
【生】:在竖直方向将做 。
【师】: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有何办法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应该知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那行一个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师生讨论】:水平方向上可能是 运动,因为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可能是 运动,因为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作用。
这种把师生活动的细节都展现在学案中,教学过程成了固定了的“流水线”,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排查下来,好像很顺利的进行,但实际上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引导的机会。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触及不到学生心灵深处的思考。特别是随着流水线的进行,前面有了一定的提示,后面有了结果,哪些需要老师讲,哪些需要老师回答等等,基本上都清楚了,老师的讲解没有了激情,学生学起来也没有了新鲜感,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造成了不必要的缺失。
三、 学案设计成了抄课本,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的老师把学案设计成抄概念或答案。比如在《曲线运动》中,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学案片段:曲线运动的条件:
(1)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概念明明在书上摆着,偏要让学生照书抄,特别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有这个必要吗?看看学生就知道了,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忙于抄写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了。依我看,只要让学生看书,把重点或难点在课本中标出来就行了,没必要让学生照书抄。
四、 学案设计成了练习案,脱离学生实际
有的老师很省事,干脆从网上直接下载现成的练习,改头换面变成学案。然后以讲解为主,这样选题既缺乏针对性,又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一节课不但以做题来推动教学,而且很多问题超前、超标、超量,甚至超难。学生不会不说,反而把重点弄糊涂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和做法,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潜在素材,充分了解学情,结合学生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创新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高质量的学案,进而达到学案导学教学的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篇8
教案(Teaching Plan)是教师施教的课时计划或方案,是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依据。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素质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写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都非常注重写教案。那么写教案时应写什么呢?
一、写课题(Topic)和课型(Lesson Type)
课题相当于文章的标题,讲课时要首先告诉学生,并写在黑板上。因此要写得准确。课型是指该节课的讲授类型。初中英语的主要课型有::新授课(New lesson)、巩固课(Reinforcement Lesson)、复习课(Revision Lesson)、语音课(Phonetic Lesson)、听力课(Listening Lesson)、听说课(Aural-Oral Lesson)、阅读课(Reading Lesson)、语法课(Grammar Lesson)等。不同的课型应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或方法,只有确定了课型,才能选择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二、写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施教的准绳。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对教材的要求。由于教学目标要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所以写素质教育目标时,要力求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操作和检测,一般3~4个目标为宜。
三、写教学的重点(Main/focal Points)、难点(Difficult Points)和关键点(Key Points)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难点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素质教学关键是攻克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教案中写清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提醒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写教具(Teaching Tools)
课堂上需要什么教具要写清楚,如录音机、教材录音带、教学挂图、卡片、实物(或模型)、小黑板、刻印好的练习题、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五、写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写教学过程主要写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写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即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写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有
些教师采用"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准备阶段(自由交流、复习检查)、讲练阶段(导入课程、分层操练)和发展阶段(巩固发展、布置作业)。
2、 写知识点和所用时间。写好知识点,教师使用教案时能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写好所用时间,能使教师从容掌握教学速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3、 写教师活动。不仅要写教师"教什么",还要写出教师"怎样教",即写清楚教师要教的内容,写出讲授这些内容的方法。写出课堂用语和各环节的过渡语。课堂用语要求简练、口语化,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听得懂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自然流畅。写出使用教具的时机和方法,写板书内容等。
4、 写学生活动。写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特别是怎样学应写清楚。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活动写成听、读、思考、操练、做题等。
六、写课堂训练题(Exercises)
备课时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题和达标题要写在教案中。写清出示这些题的办法,如用小黑板、看刻印材料或学生已有材料等。写出这些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
七、写课堂小结(Summing-up on Teaching)
课堂小结是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小结的方式和方法要在教案中写清楚,不论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还是由教师归纳总结,都要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纳入知识系统之中,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知识。
篇9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条件与学习心理,钻研数学学科本身的内容,所谓“备课备两头”。《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知道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基础可以更好的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篇10
在往常的学习当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这门课程的感觉内容很枯燥,不容易掌握,以及受课堂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中很难通过书本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细节。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为教学的课下学习进行改革。在教学上能实现:首先,以简洁美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提供有关课程的介绍,教学团队介绍;第二,《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就在网络平台中对外开放,向教师提供方便的课件上传和教学的相关资料;第三,BBS向师生提供便利的网上学习和讨论的交互式环境;最后,为师生提供方便的资料查询与检索功能。
二、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内容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该课程的特点。第二部分是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课件资料,也就是本网站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实例教学。第三部分为教学视频,供浏览者观看和下载。第四部分为课程的教学团队。第五部分为课程论坛,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第六部分为联系我们,为浏览者提供联系方式。
三、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是基于WindowsXPSever,在技术上主要运用Dreamweaver、VBScript和ASP数据库等来实现。在设计ASP行网页时,涉及到访问数据库。主要依赖于ADO对象,当ADO对象实例被建立后,就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采用Photoshop制作Gif动画实现;在网页显示速度方面,由于页面的图片采用Photoshop制作,生成JPEG格式,因而影响了网页的速度,出现速度慢的缺点,但采用ASP缓存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实现网页的打开速度从以秒到毫秒的飞跃。学习模块是根据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制作成文本教案和幻灯片课件,通过FlashPaper2和PowerPointtoFlash转换成swf文件,到网页中。对于实际教学中的PowerPoint课件,通过编辑和整理,发现如果直接在网页中插入到网页中,就无法满足没有安装Power-Point的用户使用而且占用很大的网络空间,而且很容易被用户下载,而PowerPointtoFlash的软件可以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将PPT转换成Flash可以不用考虑用户的电脑是否安装Flash便可以轻松的在线观看幻灯片。
制作成Flash格式的幻灯片不但限制了用户的复制粘贴从而保护了资料编写者的劳动成果,而且占用的网络空间也比PPT格式减小。学习模块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也是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所在,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了解本课程网站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等。在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网站主要提供的学习方式是书面+多媒体教学,这里所谓的书面就是电子教案,使学生在了解每一章节理论的同时可以观看相应的Flash,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学章节的内容,浏览者不用担心对建模的过程等没有感性的认识,网站为浏览者提供动画模拟页面及模拟菜单,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模拟等过程反复观看。搜索模块在与Internet连接的条件下,用户可以不单独登陆其他页面,就可以在本搜索模块下进行资源搜索,方便用户使用。
BBS留言版模块里面学习者可以自由进行技术交流,及其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学习,此网站的具体交流形式为留言的方式,使答疑的人不局限于老师,更多的是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这个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答疑过程中的工作量。管理模块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习者对网站留言的内容、质量,这个网站在留言之前要先进行登陆,方便管理员对留言的用户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