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9:3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作文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增强效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写作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表达内心情感,并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强化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正确引导他们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效思考,从本质上解决小学生的写作困难,对作文不再存有畏难情绪,不仅提高写作水平,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灵活使用写作技巧与整合语言文字,面对写作题目不知该如何下笔,不能准确地对作文题目进行联想和拓展,导致学生写作思维受到阻碍,写作水平更是难以提高。第二,写作基本原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写作内容则是通过对周边人、事、物进行描述,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进而挖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不少小学生难以理解写作原则与掌握写作技巧,导致写作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第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仍然停留在静态教学层面,往往只要求学生针对写作格式、事物和主题进行分析,而忽视对他们主观分析事物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导致大部分小学生无法灵活使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二、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对策

1.适当降低写作难度小学作文教学中,写作要求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象和感受写出来,并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而且作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成、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错别字,正确使用表达。但是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不强,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较少,所以,教师指导他们写作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写作难度,不能一开始接触作文,就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惧怕或畏难心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要求,淡化文本,调整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小学生的知识、心理和年龄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一些符合他们身心特点与喜闻乐见的主题进行写作,使其逐渐接受写作。另外,作文教学初期,教师可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对写作内容、主题、长短等均不做硬性要求。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参与写作和热爱写作的动力源泉,如果对写作存在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非常乐意地接受写作,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与指导发现、观察和研究写作素材。反之,假如小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或存在抵触情绪,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将异常困难,而且写出的内容一般,质量一般,甚至达不到基本的写作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强化作文指导效果,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写作,对作文充满创作欲望和动力。比如,讲授《开天地》时,小学生往往对我国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此时,教师可适当多讲述一些神话故事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讲述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技巧、结构布局等,将写作指导融入课文讲解中。3.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表达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勇于表达,不仅可以让他们练习学习的语文知识与表达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树立写作自信。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即为动笔写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但是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多讨论、多沟通,避免“单兵作战”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在写作中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作文指导模式,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针对写作题目进行口述,由于小组内都是比较熟悉的同学,而且人数不多,学生敢于开口讲话和表达。同时,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型演讲比赛,鼓励小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然后在讲台上进行陈述,促使他们勇于表达。4.丰富学生想象思维写作本身就是作者想象能力的发挥,小学生写作时也是如此。传统小学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对写作技巧掌握得是否纯熟,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使用得是否合理。在这样的作文指导模式下,虽然小学生能一气呵成地写出作文,但是作品却显得活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被禁锢,导致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鼓励其敢于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作文创作。比如,学习《丑小鸭》时,针对丑小鸭“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教师可让学生将自身当做“丑小鸭”,对看到的景象进行想象,并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从而丰富其想象思维。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升其写作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作文指导方法与对策,让他们正确对待写作,并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黄玉芹.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与教学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169.

[2]邵文庆.对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相关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5:71.

篇2

一、小学三年级作文写作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有关教学方面的统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汉字,完全能够说出完整的话,在表达上也能够使用通顺的有逻辑的语句。这就为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提供了基础。不过,三年级毕竟是一二年级到四五年级的过度,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过度。这也是当前三年级作文训练的一个关键点和难点。在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中明确规定,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使用词语、布局谋篇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也就说明在进行作文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这些能力加以重视。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主观认知阶段,只是习惯于看图说话练习,这十分不利于需要提炼加工的记叙文的写作。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无词可写的情况。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害怕老师布置写作文。所以说,对老师而言,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项十分难的任务。这也是我国当前小学作文训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写作训练的步骤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上还停留在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练习,在真正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如何让学生在学作文的时候不害怕,有话可说,并能够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已经成为了小学老师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在进行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适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的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几个方面的阐述。

1.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注重则是口头上的看图说话,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却没有让学生接触到书面表达。通常来说,口语表达能够借助动作、表情、语调等方面补充,在逻辑方面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是书面表达则是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在语言逻辑上要求很高。虽然在小学三年级上半年进行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衔接训练,但是并不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寿面表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要说的话通过书面表达出来,尽可能地向书面表达上过渡。老师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书面表达在课堂上的比重。

2.注重由易到难的过渡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有着一定的基础。但看图写话的材料是现成的,三年级作文要自己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确定素材,安排层次结构。这是一个较大的“坡”。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安排就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一些基础训练,体现了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较恰当地衔接了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写作训练。这一安排充分注重了学生的思维由单向向多向发展的过渡。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珍惜他似思维中的创造性火花,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独特性思维。

3.注重从观察到思维的过渡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小学生虽然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里,却不能把所接触的周围事物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出来。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观察过程中注重锻炼思维能力,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地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同时要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间题。在组织观察时,教师应对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根本上提高观察能力。

4.注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具体的东西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容易,对理性的东西分析综合有较大的困难。由于他们观察能力低,观察事物不细致,感知材料不丰富,因此他们写命题作文时,虽然要他们写的都是他们曾感知过的材料,但是他们抓不住中心,不懂得布局谋篇,不知道从何写起,感到无能为力或无事可写。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三年级作文应以段的训练为重点,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训练:模仿课文法,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习惯于看图说话,有图可循,有章可依地写作,因此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好的段落进行写片断训练。例如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以后,可让学生仿写《我的学校》的片断;重点段落法,即教师详细地指导重点段落的写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在写重点段落时认真构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一段写具体,写生动;扩写法,即简略地出示某一件事情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意思去扩写。由于故事梗概具有篇章的雏型,因此, 只要学生能适当发挥,加上自己的创造精神,便能在不太费力的添枝加叶中由段落训练过渡到篇章训练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四个过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教师必须在三年级作文训练中融合这些原则,完成过渡任务,才能给学生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小学三年级作文的训练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三年级课程中的重点,不仅是对一二年级看图说话的延伸,更是进行四五年级作文训练的阶梯。所以作为教室应该重视三年级的作文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提高三年级作文的方法。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某方面知识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在进行作文训练的适合应该布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思考的话题。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有趣的场景进行联想并写下来。或者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某个景物,让学生回去对自己家周围的某种景物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开始写作需要培养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毕竟见识有限,而且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物,所以在进行作文练习的适合,语言描写上比较直白生硬。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人和物的时候,除了看还应该听、闻等。例如,可以带一种水果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观察,也可以近距离的摸、闻、尝,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水果的各个方面。通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

3.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并不是凭空想象。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越来越多,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如。作文也就是由字、词和句子组成的,但是怎么组合更能表达出感情,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平时的素材的积累。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物千千万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人和物。在对某个人或某种物品有所感悟时,就应该及时地写出来,帮助自己去思考。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作前准备指导、课前作文指导和作后修改指导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过程优化,效果显著。

一、深入生活,搞好准备指导

作前准备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把大量的素材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需要的时候可随手拈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呢?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要让学生有兴趣。如教师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亲临其境,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如观察牡丹,学生通过感知牡丹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什么特点,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多去观察几次,学生慢慢的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养成了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他们就会发现观察的对象就在自己身边。

2.观察要有序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要指导学生掌握好观察的切主点。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或由上到下,由下而上或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二、观察要选准角度,尽力接近生活

观察要选择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这就是要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或自己能够亲身感受到的事物。如课前活动做游戏,跳皮筋,踢足球,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教师要提出一些要求,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就可避免“无米之炊”的苦恼了。

三、充分酝酿,加强课前作文指导

课堂作文指导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作文知识。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搞好读写结合,在改革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1.把传授作文知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

现行教材是按“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包括作文训练)”这一编排的。这是一人由导读到自读,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因此,作文指导应渗透在每节语文课之中。在教学工作中,每进行一个单元的作文教学,我都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本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各学生掌握作文知识的具体情况,确定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作文知识。

2.发挥“习作例文”作用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范题。因此教学习作例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例文的重要写作方法是什么,从中可以学到哪些写作知识,使写作例文真正发挥作用。

3.搞好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是以本单元的重点课文为例子,对本单元读或写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让学生对本单元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读和写知识的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读懂全文内容,找出关键句子,牢记读写知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提高读写能力。

四、善始善终作好作后修改指导

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叶老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但传统的做法是“老师改学生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劳动但收效甚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让学生根据以下方法修改文章:

1.纠正错别字

我指导学生改正错别字时,学生先自改再同桌改正。如遇到不知对错的字,可争论,查字典,问老师,切不可大概可能地写下去。

2.诊断病句

我经常在学生的文章中挑出病句指导学生修改,从具体的例子中知道病句的病症,改正错别字。标点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词序排列混乱等顺序检查修改。

3.指导学生修改病段

学生有了修改病句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就容易多了。主要是让学生注意每段的逻辑顺序,使句与句之间上下连贯成为一体。

4.指导修改全文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自主;教学路径

语言的教育中心已经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最早我们比较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包括语法在内的各种基本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实际应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语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一条高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作文先导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此教学路径将会使学生从小就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个性特征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自主和兴趣是前提。我们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最优实施情况。了解它的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对它的基本模式和有关变式进行研究,充分体会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1.“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来看,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作文先导式”的含义,就是将“作文”作为教学的先行载体,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学习体验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但是这种“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并不是简单地让小学生自己去无目的地写作。首先,教师要进行情境的创设,接下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自主合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在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并综合传统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这种教学路径得以进行的主要环节,绝不能是机械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地组织。它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验是“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础和中心,它打破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属于语文教学的新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还具有四个特点,包括自主性、活动性、系统性以及成型性。

2.“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模式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自主与兴趣是整个“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识字、阅读然后写作。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一方输出,我们要将其改变为双方互动。学生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获得知识的状态。当教师创设情境之后,激起学生的表达欲,这时,他们自然就有了识字的需求,阅读能力也就随之不断地提升。在他们有需求时,教师就可以随机地进行拼音和文字的教学。小学生就在极大的兴趣下提升了语文能力。

3.“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变化类型

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交流表达型,这种模式就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努力将他们引导到情境之中,使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努力让他们的表达流畅和准确,这个完善的过程就要把教学内容融合进去。当他们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之后,下一步就鼓励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老师要进行再次引导,学生需要再书写。这个过程就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二种,可以叫做阅读发散型。这种教学路径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前面的过程是与第一种类型基本相同的,除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形成书面文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写作环节进行之后,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章,然后开展阅读交流会。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对方的文章,老师可以将写得好的学生文章给大家赏析,还可以将与这个情境有关的美文给学生阅读。这样的过程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眼界。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实施办法

在分析类型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将实施办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1)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将所谓的知识目标放在次要位置,重要的是情境设置。(2)不能将拼音、识字和作文分裂开来,只有同时培养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3)必须注重实用性,小学生只有学会应用,才会更有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作文为教学途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形成交流模式,自主地学习以及探讨,旨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不是作文教学的创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我们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从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小学语文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逐渐从语言的词汇、语法向语言功能方向发生转变。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期望用语境的方式整合好教学板块,落实好活动的体验,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度和需要安排好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识字教学。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需把握好四项基本教学策略,即整合、生成、潜移、评议。从原本的以拼音识词句,渐渐转变成为以词句识拼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大大增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理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载体是“说文”和“作文”,它是以交流和表达为主的操作平台,其价值取向是综合性和整体性。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学习的认知基础,并构建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作文先导式”教学,不但是“作文”教学中的改革,也是整体的语文教学改革。“作文先导式”的基本思想是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营造情境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作文”让学生充分掌握识字、阅读和表达的技巧。

“作文先导式”教学需要情境的配合。以亲身体验来表现学习的综合性。其教学模式能够营造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开放的教学时空。学生可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作文的真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了参与实践的意识和热情。“作文先导式”以自主体验、知情合一,带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成为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和变式

(一)“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有两个构建前提。一是将教学中心视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注重自主学习。将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学习的需求。二是改变传统的“学科化”倾向,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前提下实现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效率和质量。“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学生逐步进入阅读的实践阶段,达到习作的目标。该教学模式共涉及了表达交流、阅读升华、活动体验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以循环的形式体现在教学环节内,形成了教学模式的基础。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变式。1.“表达交流型”。“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用递进式的情景创设整合好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完善和表达。“表达交流型”面向小学低阶段的学生。该教学模式以随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拼音和识字教学。在初步的表达交流、活动体验之后,在情景内整合好语文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引导。学生经历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后,再开展情景体验。该模式中的“写文”、“再写文”,是一定情景下的自然流露,并不是教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学生的表达要做到完整、准确和生动。

2.“阅读拓展型”。“阅读拓展型”教学模式面向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除了传统的表达交流、阅读升华、活动体验之外,和“表达交流型”相似,还增加了范文学习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的阅读范文和拓展评价,也是修改后的学生作品。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学生作品,更能获得学生的共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由于传统教学的“学科化”、“体系化”,导致教学效率逐渐下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认为语文教学是从内而外的教学过程,侧重其感悟性和体验性,希望用“情境”、“需求”的方式将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时间顺序和逻辑体系,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该教学模式存在创新性的因素。

(一)生成性的特征。“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由隐而显、由内而外形成的,不只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其特征便表现为生成性。课堂教学内,为了让生成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贯彻,该教学模式淡化了教材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依据是学生的表达、体验、活动和交流。尽管实验中有很多的教材类型。但这些教材是随机性的。

(二)潜移性的特征。“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更注重人文化的关注。教学过程中强调潜移默化,并将该潜移性视为教学的主要特征。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情感传递。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

(三)整合性的特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充分的发挥出整合性的策略。教学过程中,应将识字式、阅读式、作文式教学相结合。该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整合性策略。最为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和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学习需求,将传统的识字式教学,阅读式教学和作文式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整合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单一特征,构成了新的多向螺旋结构。

(四)评议性的特征。“作文先导式”的教学过程突出了评议环节,注重语文的评议性。把评议直接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交给学生导向权。这样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的民主,让学生成为一个集合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通过评议,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着手,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该模式达到了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标准,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复印报刊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9).

[2]刘秀侠.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6).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通过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语文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学习兴趣,实际学习实践总结整合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内容

所谓作文先导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把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注重度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个人体验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支撑点,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观性,对于学生后期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1.情景设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观思维的运用,从各个角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在这个基础上,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板块的限制,在教材的综合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前期的教学情景设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这个环节中穿插识字和拼音教学,与此同时,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观察,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

2.表达交流,阅读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模拟和参与,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表达,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所表达情况的判断,恰当地对课堂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入阅读拓展环节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质量。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述

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通过在实际情境中的体验,将个人切身体验记录,记录的过程即是学生对新词、新字的认识环节,完成识字、认字的教学目标。基因通过阅读拓展环节,接触到名优文章,对个人写作以及阅读能力有提升作用,提过这一系列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作文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模式化,缺乏深度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多是在学完一组课文后进行的,在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有一个写作题目,教师很少会花专门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平时的训练,就是考试中的作文题目。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积累少,在平时的写作中,由于缺乏有效指导,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习惯于依赖作文书,作文模式化,缺乏深度。如学生写到有气节的人都会以“文天祥”的事迹为例,写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多是爸爸在深夜背着生病的自己去医院。作文缺乏新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少融入真情实感,使他们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意上写作课。

2.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弱,写作兴趣低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比较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语文学习还是刚刚起步,在写作的时候,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话和自己写在作文本上的往往不是同一句话,表达的时候词不达意,学生将这样的作文上交,教师也不会给他们打高分,小学生的心理较脆弱,经受几次挫折后,对写作也就慢慢丧失兴趣了。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小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当前许多著名的作家之所以蜚声文坛,就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虽然不是为了让这些学生在未来成为著名的作家,但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亦有较大帮助。笔者认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时候,也不能过于急躁,可以从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入手,如安排学生写日记或是写周记,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融入日记中,这样长期坚持能够给学生的写作积累不少素材,在正式的写作课上,学生拿起笔也不至于没有话说,学生的作文也不会经常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2.读写结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量,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着较大帮助。

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当多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当然,学生的阅读也并非是盲目的,否则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囫囵吞枣,对写作的帮助也不大。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汤姆索亚历险记》《城南旧事》《草房子》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做好阅x笔记,并定时进行检查,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才能为学生提供帮助。

3.将课文教学与写作内容相结合

笔者在进行写作教学研究的时候发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每一个组课文结束之后的习作要求,与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内容都有一定联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语文教学中,学习的几篇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几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战争与和平。该组课文结束之后的写作教学内容是根据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到的小男孩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照片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写下来。这篇作文的主题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课文有一定联系,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从深层内核来看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在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课文教学与写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主题的写作要求,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学会根据当前的教学发展优势,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1 作文与生活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内容与生活相结合。

2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从写作中感受快乐,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我的妈妈》《一件小事》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其次,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教师上作文课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导入方式要多样,如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情景导入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小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平时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实践证明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

3 理解学生的童心童趣,引导学生倾吐心声

小学生的作文与我们成人的观察角度不一样,他们的作文处处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童真。例如:"小壁虎呀,你向老牛借尾巴,你是不能用的,太重了。小壁虎你应该向你的姐姐哥哥们借,这样才能装上你的尾巴呀……"这充满童真的语言就是他们自己的。"小蝴蝶姐姐笑了。""地球爷爷生病了,我们不要再伤害它了。"我们应该赏识孩子们那幼稚童真的语言,赞赏他们抒发自己的童真世界。为什么不能说花儿睡觉了,不再与小蜜蜂做朋友啦?为什么不能说小蜜蜂飞进教室,它就是来听我们上课的,看看我们有没有认真呀?赏识孩子的幼稚,让他们去写,去描述,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孩子这些幼稚、充满童真童趣的想法,才使得他们的文章具有生活性。教师能够去赏识、尊重他们,学生对于作文就更感兴趣了。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学生也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我们作为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当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可爱、天真、幼稚、可笑,只要是真实的,教师应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孩子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可以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4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足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5 运用多媒体,创设写作情境

篇9

现阶段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过于重视成绩,应付考试,死记硬板,照搬照抄,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同时消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积极创新研究,正视教学客观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克服和解决,从而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从作文教学这个方面看,教师大篇幅理论性的教育,使得写作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及陌生的写作课程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写作的意义,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严重制约能力的发展。从小学阶段的写作特点看,在初级习作教学阶段,学生所进行的写作训练基本都是记叙文,其中也会有少量说明文,那么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性文字的写作特点和要求,记叙文要讲究真情实感,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事件的情况,才能够形象、生动地进行描写,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大部分的写作练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从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结果看,虽然说在初级写作阶段学生进行佳文段落的背诵对于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但是过于机械化,模式化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文章脱离实际,属于空中楼阁。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合理的借鉴和背诵要建立在与实际相符的基础上,要根据作文要求,秉持适度原则,小学生写作初期根本无法掌握要领,因此教师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一旦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会在开始就建立错误的写作观念,认为写作就是背诵,就是抄袭,完全不懂得如何联系生活,如何运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制约学生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1.结合自然,联系生活

为了能够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写作教学必须求新,求变,但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管如何变化,都不能够脱离生活实际这条主线,小学阶段的写作类型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特点就是真情实感,学生写作要符合逻辑,要融入情感,不能够架空在生活实际之上,要打稳根基。基于这个根本,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体验法、情境创建法,开展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提问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妙,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释放,思路会更开阔,对于写作也会更加热爱。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进行课外活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观赏花朵和蜜蜂,然后回到课堂上教师将蜜蜂采蜜的过程,用说明文、或者是记叙文的方式描绘出来,再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文章阅读赏析,了解写作的脉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牛羊或者是各种植物的观赏和写作,进行作文及阅读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地区的资源,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兴趣。

2.举一反三,释放情感

写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情感的注入,在作文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情感这个角度入手,通过小组合作、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从写作中获得乐趣,并了解到情感的重要性,针对这个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帮助,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联想能力。例如,在《我的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先进行《我的校园》这个题目的描写,学生对于自己的学校都非常熟悉,能够写的内容也会更多。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感受和思考,将自己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写作段落,融入真实感受,这样的文章会更具感染力。最后教师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势,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朗读出来,以投票为准,哪个学生票数最多,哪个学生就会得到奖励,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记录生活,重视积累

小学阶段学写日记也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虽然写作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但是记录日记这个教学内容,应该给予保留。教师鼓励学生写日记,定期进行评阅,中肯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阅”字就应付过去。学生在日记这个小天地里与教师交流,感受到课堂之外教师给予他们的鼓励和关怀,对于学习和写作的信心会更强,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他们不仅会记录自己的心情,而且会将好的文字和自己的体会统统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加,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篇10

一、分析语文写作教学中小学生的状态

当前小学生所写出的内容普遍存在着过度模仿、废话连篇、照抄照搬等几个现象,不能严格的将所有责任推到学生与教师身上,这并不是双方想要出现的结果,而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没有表达出情感,教师也无法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写作教学工作逐渐被拉得越来越远,进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状态。

1、写作兴趣的缺失

在小学教学的所有活动中,兴趣是强力的引导条件,语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在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做到充足的准备,没有认清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区别,单纯的将作文作为一种与词汇、句子一样的使用工具交给学生,没有注意到作文教学中的情感表达部分与综合结合部分,没有在教学的第一时间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对于语文学习没有清晰的认识,在之后的学习中没有长期的兴趣指导,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出恐惧的心理,语文写作逐渐变成了一项教学活动中的任务,模仿、照抄照搬的作文模式越来越多,学生的工作不是为了学习语文,而是为了完成作业。

2、写作词汇量的匮乏

语文的写作练习是一个贯穿学生整个学生时代的教学活动,写作在初中、高中语文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所以要将学生的语文写作过程视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分析小学语文写作学习的同时,也考虑学生整体时代的写作学习。在这样的思考角度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低、阅历经验不足等,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极度缺乏词汇,所写出来的内容词语重复,并且在某些时候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状态,还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更高水平的写作学习,预期想象的一种是学生进过长期的写作培养与经验教育双重培养,使学生在中学极端有良好的写作水平,但是更多的是学生在写作的初始时候就没有正确的方向,由于词汇缺乏形成了定式的思维,日后的写作依旧围绕着小学的写作思维,更多的模仿与借鉴,即便是处于的生活空间中,学生对周围事物难以发现,依然难以用词语表达出体验事物的感觉。

3、写作想象力的不足

写作技能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更需要充足的想象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就小学生而言,并应该具备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写作应该具备多样形式。但是由于初始的写作训练本身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在不熟练掌握的情况,一方面不能情感表达,一方面不了解写作结构,除完成教师规定的写作内容之外,写作的内容不具备活力。在语文教师教学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量与学生年龄的关系,教师只能选择简单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教授,并且在语文作文的审批中,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作文,没有办法逐一细致的观察学生所写的内容,更多的是注重作文的开头、结尾、字迹是否工整等方面,长期下来,内容的质量从教师层面就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随即在小学生层面中,写作质量进一步下降,写作内容不断的重复,格调趋近于统一,想象力的不足与情感的表达困难直接形成了小学生在作文层面发展的阻碍。

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

1、增加师生沟通,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不仅是学生语文科目上的教育者,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指导者。语文表达需要情感融入其中,所以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就将会将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学生,学生会学习到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增加师生沟通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加深学生学习表达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倾诉,让学生先在语言上有情感的表达能力,逐渐将这种能力转化成文字,书写出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在教授语文课程的同时,将学生指引到写作本来的意义上来。

2、指导写作方法,树立写作结构

在写作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注重写作的系统性原则,即写作技巧与文章的结构性。在写作技巧的教学上面,由浅入深,以最简单的方法、示例来教导学生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在写作技巧上面的尝试,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额外的提供辅的写作技巧内容。而在文章结构性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对作文有整体性的结构认识,直接就可以完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程,树立正确的写作结构观念,让作文书写更有效。

3、读书写作结合,培养写作认识

书写与阅读是不可分开的,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需要学生更多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例如在课文阅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扮演,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将阅读文字与情感相联系,同时鼓在课后予以学生更多的阅读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跳出教材与教师在学生阅读方面的局限性,让学生填充自己的阅读量,将读书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思维有“输入”的同时有“输出”,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

4、提高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