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0:3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生活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处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的小麦,上面撒满了农民伯伯对丰收的期待。一阵风吹过,一整片的小麦都跳起舞来,田野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3、几个熊孩子在嬉戏打闹。空气中洋溢着他们身上的汗味,还夹杂着乡村泥土特有的芬芳。瞧!那个熊孩子的嘴角挂着几粒饱满的米粒,嘴里还叼着一个大鸡腿,正津津有味地啃着。还有几个熊孩子在用木柴烧火,他们爬在地上看为什么火还没烧着,突然火着了,熊孩子的头发被烧焦了,空气中又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味道了。
4、随着这股烧焦的味道,我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小河的水碧绿碧绿的,仿佛被绿颜料浸染了一样。突然一个熊孩子往河里扔了一枚小石子,河面顿时泛起一一层层的涟漪,像旋涡一样朝四周扩散开来。旋涡的边缘一只鸭妈妈正带着鸭宝宝们在河面上游戏。
5、向远望去,可以看见连绵不断的山峦,山上有许多小草,它们像一个个灵活的森林精灵,在山间跳来跳去。山上还有牵牛花、、杜鹃花……它们一朵朵争奇斗艳,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篇2
前几年,妈妈带我去了乡下的亲戚家住了几天,领略乡下的无限风光。
放眼望去,我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海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映入眼帘,使人神清气爽。绿油油的麦苗一大片一大片,一阵微风吹过,麦浪起伏,“唰唰”地响,就像碧波荡漾的湖面。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绿油油的麦田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闻着空气中带有泥土香、花香的空气,心里别提有多舒畅!
亲戚家房子是两层楼房。门前种着一棵橘子树,夏天上面挂满了一只只橘子,让人垂涎三尺。房前还有一小块田地,种着各种时令蔬菜,青菜、土豆、茄子、南瓜……屋后有条小河,河里有龙虾,有小鱼,房子爬了些爬山虎,门口有只看门狗,一遇到陌生人闯入便大叫起来。
亲戚家的孩子我喊他哥哥,每天喜欢和他一起在河边抓鱼、抓龙虾。那时,我最爱玩这个游戏。我拿着网罩在河边等待小鱼,有时小鱼可机灵了,故意不动,一看见我来抓,风似的游走了。我也爱抓龙虾,有一次,我把龙虾抓住时,没想到它竟然用钳子咬了我一口,害得我流了血,过了几天,才不觉得痛了,我再也不敢抓龙虾了。
蚂蚱,我也抓过几只。有一次,用力过猛,把蚂蚱的血挤了出来,黑黑的,趁这时机,后腿猛的一蹬逃跑了,吓了我一大跳,有时蚂蚱从我的手指缝逃脱,很机灵的。
篇3
鸿雁外语学校六年级 谢佳
岔路口,这地方没有什么名山名水,也不是什么豪华大都市,甚至地图上都没有一点立足之地可以让人们说:“我家就在这儿!”有的只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黑土农田和一间间砖瓦结构的大瓦房,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乡民。
我奶奶家就住这儿,紧靠一个加油站,也不错了。没事的时候搬个小板凳坐下闻闻油臭,想想油价疯涨的速度。我从一岁到五岁都住奶奶家,这里的乡土气息再熟悉不过了。可惜我六岁时被“调”到了德惠市幼儿园,离开了大瓦房,离开了奶奶,也离开了那臭哄哄的“大油田”。直至上小学,只有假期才是我和奶奶重逢的桥梁。忙啊,谁让我奋斗在学习第一线呢,没办法!
可那乡村生活啊,真是妙不可言!
两个大暖棚里栽种着许多绿油油的禾苗,一层塑料布挡风遮雨又防止热量散失,让小苗在里面茁壮成长,我也会时常拿个喷壶挨个浇点水,保证以后结瓜结果给我吃。
一公一母两只羊在圈里拴着,公羊是去年元宵节母羊下的,说起来我还亲眼目睹了母羊生小羊的伟大场面呢!拴小羊的链子是铁的,带它出去时时常解不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开时却发现自己被链子缠住了。公羊劲就是大,来来回回牵着我屋里屋外院里院外疯跑……
闹哄哄的猪圈里干什么的都有,有勤奋拱地的,有趴着看耍猪的,有睡觉嘴里还叼一的……看着爷爷搅拌好了猪食,我拿个小树枝和爷爷一起喂猪,不时敲敲抢食的猪,挠挠小猪光滑的背,有时神经发作跳进猪圈挤点猪奶尝尝鲜,小猪老在一旁拱,一定奇怪哪来的野小子居然来抢食!
后园子旁边有一个大鱼塘,每天把鸭子撒开后都会有一两只鸭子去捕鱼,但几乎捕不到,水蜘蛛倒“捕”了一大堆。不知什么时候,水面上多了一只死鸭子,虽然不是我们家的,但我也很伤心。福尔摩嘉(我名字)的推断有两种:一是淹死的,小时候不好好学本领的结果;二是被水蜘蛛咬死的,防不胜防啊!
大黑狗是所有动物中最“忠诚”的一个,见到生人它就汪汪直叫,见到熟人趴下讨好,见到半生不熟(例如我)的人,它一会儿摇尾巴一会儿又叫。我便慈悲心大发,扔几块骨头赏赐,和它搞好关系,以后来个大款什么的,帮忙咬几个钱包下来,那时我可就飞黄腾达了,哈哈哈……
篇4
今天,是5月24日,爸爸和妈妈说带我去农家乐玩。来到农家乐的小溪边,小溪清澈见底,水中有鱼儿、贝壳、石头……它们仿佛在彼此交谈,在水面上都听到;恶水泡“咚咚”声,好像是交响乐,十分有规律。这里的水犹如一块无暇的翡翠,在石头的缝中流淌过。
小溪两旁是田野,一块块田野上,长满金黄色的油菜花,好像大地妈妈织出一条条果实累累的油菜条。
爸爸说挖土豆,说起土豆我就会流口水。土豆可以做土豆片、薯条、薯片、土豆丝,都是我的最爱,妈妈说:“看谁先挖到土豆?”“我挖,我挖,我挖挖挖”。“啊,挖到了,挖到了”。不一会,就满满一篮了,我想:亲手挖的土豆肯定更好吃。结果我得了第一名,爸爸第二,妈妈第三。
篇5
虽然,我生活在城市,但我远远没有那乡村孩子的幸福,那快乐。我希望我能和他们一样生活在乡村。
春天,我可以和小伙伴们去田地里捉昆虫,在田野里奔跑着,虽然有时会被石头绊倒,但那一点也不疼,因为那开心已淹没了疼痛,我很快乐。“呀!捉到了!捉到了!”我终于捉到了,是我捉到的第一只昆虫,那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最开心的时候!
夏天,我可以和伙伴们去游泳,去小溪里嬉戏。我们在水里打水仗,捉小鱼,和鱼比赛。玩累了我们潜下水,去水里寻找漂亮的鹅软石,带回一两颗,当作漂亮的摆设。
秋天,我可以和伙伴们玩游戏,去那田野里玩游戏,因为那时候是玩捉迷藏的最好时候,玉米长高了,那叶子足以遮掩我们。“开始了,我要捉了。”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们便听着脚步声来藏,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动着,生怕被听见了,每当被发现的时候,那脚步声是最好胡信号,可以让我的同伴知道我被捉住了,要重新选择地点,这时候是最激动人心了……直到我玩累了,不然我到天黑也不肯回家。
冬天,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堆雪人,那每一个堆好的雪人都是我们打雪仗时的阵地,一般我们要堆好几个,万一一个雪人被打蹋了,我们则会去另一个阵地,直到我们的阵地都被击垮,不然我们就还没有输。每一次我都要玩到手冻的红彤彤的,直到我不能在拿起雪球,好比不能在拿起枪,我都不会放弃,回到家,把脸用热水洗干净,把手浸泡在热水里,是那时最舒服的事。等我暖和好了,我会在上战场。
篇6
有趣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乡村生活丰富多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吧!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们忙着各自的农活,有的种菜,有的锄地,有的除虫……下午放学了,我和妈妈去菜地种菜。我们拿锄头和种子来到菜地,妈妈拿起锄头锄地,我就认真地捉虫,一会儿就捉了十多条虫。我发现了一条又大又肥的虫,我立刻走上去捉它,虫子居然爬上我的手,吓得我立刻把它弹走,妈妈见了哈哈大笑说:“小男子汉,大胆一些吧!”我说:“好吧!”捉了一会儿虫,我拿起锄头用力地锄地,锄松了地,妈妈把种子种了下去,然后淋水,就回家了。
夏天,天气好热啊!这个时候最适合去游泳了。我们一家拿着救生圈去西江游泳,西江有很多人,有的在游泳,有的在耍水,还有的在江边的沙滩上筑万里长城呢!我连忙换好泳衣,抱着救生圈去游泳。游了一会儿,爸爸说:“孩子,我来教你游泳。”接着,爸爸游过来,把救生圈放到一边,然后认真地教我游泳。过了一会儿,爸爸叫我自己不用救生圈游泳。我们游得很痛快。
这就是有趣的乡村生活,我喜欢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篇7
早晨,勤劳的公鸡叫我们起床。吃完早饭,我们来到田里播撒种子──播撒今天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
上午,我们来到大树下玩耍。翻跟头,摔跤,竖蜻蜓……玩累了,就坐在大树下讲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时,河水告诉我们:“快下来呀,河里可好玩了。”“扑通扑通”我们跳进了河里。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阻挡不住我们玩耍的脚步。冲出家门,来到森林里。老规矩——爬树。敏捷的动作使人眼花缭乱。
篇8
关键词:乡村学校;作文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引起乡村教师的高度重视,但作文教学“教师难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瓶颈一直困扰着乡村学校的师生,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要积极面对问题,努力探索出有效的作文教学对策,提高乡村学校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乡村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①对写作缺乏兴趣。部分教师在布置作文主题时,只考虑作文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布置的作文主题过于固定,学生想象力发挥受限,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写作缺乏兴趣。②课外阅读量少。作文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但乡村学校条件不足,缺少课外读物,加之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以至于课外阅读量不足,难以为写作提供便利。③作文内容缺少真情实感。部分学生疏于观察生活,未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在写作时很难写出鲜活、生动的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会参考作文书,致使作文出现许多雷同。如此,作文内容必然缺少真情实感。④书写质量差。部分学生作文书写不规范,涂改现象普遍。
(二)教师方面①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乡村学校教师普遍偏重于写作技巧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作文选材等方面的指导。②作文批改简单。作文批改时,教师只写日期或优、良、及格、争取及格等评语,未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③学习时间少。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在作文教学方面经验有限,难以及时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三)学校方面①书香气氛不浓。墙上没悬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画像;板报没开设读书专栏;没有开展读书比赛活动。②图书室小,藏书量较少;班级没有图书角。③作文教学研讨课少,没有专家来校指导。
二、乡村学校作文教学策略
(一)留意生活,丰富素材创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这股活水,写作就如死水一塘。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1.学会观察社会。乡村资源丰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用眼睛发现生活的美、事物的美[1]。如秋收了,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父母或别人在田间劳动的情景,并写下来。在乡村,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如观察家里种的植物、观察家里养的小动物,观察大人乘凉交谈的情景,观察大自然的美景……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他们写起来得心应手。2.学会观察活动。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班队活动:成语接龙、故诗擂台赛、文娱表演活动;学校活动:升国旗活动、运动会、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每次开展的活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抓准时机,灵活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二)加强阅读,与写同行1.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于阅读。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学生习作时就能厚积薄发,写出好作文。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的积累[2]。乡村学生的课外读物较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学习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并加强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古诗词、段落、语文园地等进行背诵,让学生熟记于心。第二,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氛围与条件。①学校墙上挂上读书的名人名言及画像;②板报开辟读书专栏;③积极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如优秀摘抄笔记评比、优秀读后感征文比赛。④学校要办好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阅览室;⑤多方筹集图书,如社会人士捐赠、学校购买,积少成多,互相交换阅读;⑥指导学生多读教育部门推荐的书目。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加强深度阅读。2.写。除了写教材中每单元安排的作文之外,学生还要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仿写、缩写等的练习[3],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把一天的最难忘的内容或感受以日记形式写下来,勤写日记也是有效积累素材练笔的好方法。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乡村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文化、教育教学业务等方面的学习钻研。不同学期制定出不同的自培自练学习计划,并确定一个作文教学小课题进行研究。主管教育部门要对乡村教师组织专项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知识及教学业务水平。对教学水平较薄弱的乡村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邀请专家定时到乡村学校指导作文教学工作。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作文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乡村学校也加大了投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图像、声音等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促进学生展开写作。
(五)重视作文批改,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1.分层批改,增强信心。乡村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教师要做到精批细改,对学生写得好的精彩词句,要用符号清晰标出,在旁边空白处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对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内容表达不清楚的作文,教师要想办法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同时诚恳地向学生指出习作不足的地方。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时,教师对优等生的作文要精批少改,对中等生的作文批与改并重,对“学困生”的作文少批多改。教师的批语要具有鼓励性、启发性、针对性。2.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互改互评时,由教师指定,比如,习作能力强的改习作能力差的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学习优等生的习作,写作能力相当的互相评改。对学生的批改,教师要点评,打上批改分。
(六)利用作文园地,展示习作根据乡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教师可在教室或走廊开辟“作文展示园地”,在“优秀习作园”粘贴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佳句精选园”粘贴富有个性、有创意的句段或写得精彩的语句;“习作自留园”粘贴学生自主推荐的优秀习作或进步习作,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习作带来的快乐[4]。
篇9
一、欣赏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村落炊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看桃红柳绿,听虫啾鸟鸣,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1.体验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邻里赶来祝贺;农忙时,互帮抢农活;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品味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的村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时节,农家门前要插杨柳枝;元宵节,居住在当地的河南人要过大年,要给已去世的亲人上灯;端午那天,乡村舞台要唱戏,舞龙灯、唱花船;冬至那天,乡村农家要祭祖……诸如此类极具特色的习俗,尽管很多已无法追根溯源寻个究竟,但对孩子来说,当他们得知这些“节日”是我们乡村独有时,那份自豪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3.感受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也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修村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等。
三、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也是我们乡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触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品尝劳动的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夙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和父母一道深入田间翻地、种菜、浇水、施肥、采茶、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习农民的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乡村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栽瓜种豆、养鱼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带领学生走近农民身边,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写下真实的体会。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经验,增长知识,感受真情,我让学生写作《我跟爸爸学嫁接》、《养蚕小记》、《黄豆是这样来的》、《采茶乐》等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家长交流,向农民请教,普遍能够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四、交流、收集地方民间俗话农谚、俚语方言,感受语言气息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俚语方言、歇后语、生活谚语言简意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搜集农村的生动语言。“处暑萝卜,白露菜。”“七月排葱,不排就空。”“小麦种到冬,严严不透风。”“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闹;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玉米锄得嫩,顶上一道粪。”“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等等,这些有益的生活语言为农村孩子写作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分,点亮了他们作文的火花。语言是一个人有声的名片。我们要想写活一个人首先要熟悉他(她)的语言,这样下笔才能精准,人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篇10
去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在阅卷组关于限制古人古事、泛亲情化、三段论类作文得分的要求下,繁忙地完成阅卷工作。在限制得分范围内的作文实在太多了,阅卷中期,我就开始想,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如果去掉这些东西,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写呢?特别对于我们这儿的农村学生来讲,许多孩子目前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海州、新浦,所谓“名胜古迹”也就是孔望山、花果山等。他们无法以自足的心态走在时尚的前沿,或者走进社会的深处,而且,他们整体上没有苏南学生所拥有的文化氛围与底蕴。如果说,他们的作文还能有一点点个性化的东西,那仅仅就是贫瘠的回忆,和回忆中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朴实情感。
后来,在赣榆中学听了王春迪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我又很有启发。我便试着上了一堂课,收效很好,我在自己学生所作的一些乡土怀旧类的散文面前禁不住流下泪水,心中深深地为他们的作文而骄傲。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忽地明白,对于我们那些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有限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想写出高分作文,就应该从自己的故乡寻找写作素材。
故乡的生活,因为热爱而天地广阔,因为熟悉而取之不竭。与城里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写作上,有着城市学生无法模仿的姿态,有着城市学生无法触及的生活积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最好去挖掘朴实的乡土资源,表达那浓浓的乡情!他们将凭借这些优势,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寻找和用好这种资源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意象
作家莫言说:“写了一辈子,没写完一个乡村!”农村生活天广地阔,乡村素材取之不竭。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乡村生活中有写不尽的故事,有唱不完的歌!要让学生学会从熟悉的乡村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或自然界的草木鸟鱼,或人事中的悲欢咏叹。
平时作文,也有同学写乡土类的,可是收效并不好,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切口太大,选择的意象太泛,不具备代表性。写农村题材的东西,大多需要由实到虚。800至1000字的作文,如果选择整个村子,切口太大,多数无从下笔,即使写出来了,也难以做到深刻。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乡村素材取之不竭,意象的选择十分灵活,可以是乡间的风、雨,可以是乡间的歌谣、风俗,可以是美的东西,也可以是被毁坏的东西……大到一条河流,小到一块瓦砾、一根稻草,它们都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提出这样的话题,让学生去想,去说,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经过指导,许多同学能想起老家的小河,一把上锈的镰刀,想起小时候坐的木轮车,想起老家青砖墙上一串火红的辣椒,想起奶奶家的石磨,废弃的草窝,小叔家的小船,想起某一种好闻的气味,好吃的玩意儿……学生的兴趣顿时浓厚,思维活跃起来了
这就是选材,即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意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做到了这一步,“他的作文即使存在一些缺陷,但总能让教师感受到一些情趣”。
第二步,把找到的意象进行虚化
找到意象,只是选材的工夫,在表达中还要把所选的材料进行虚实转换,才能让作文富有灵性。如何引导学生把找到的意象进行虚实转换?可以教他们把找到的意象虚化成一个故事。比如一个石磨,那儿可能站着一个老人,一边磨着你最爱吃的小磨豆腐,一边用慈祥的眼神温润着你的童年;比如一把上锈的镰刀,它的背后就是一个只愿坚守在土地里一个倔强的老人;又比如一条废弃的小河;一个废弃的草窝,一个断了腿的老花镜,一个缺了轮子的小推车,一个暖暖的乡间午后……它们的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深沉的情感。
经过指导,好多同学不禁感怀起小时候在农村的快乐时光:一个夏天的夜晚,在葡萄架下听爷爷讲故事;有“在外婆的平车上打着滚、吃着桑葚”的惬意,有“扛着大扫帚满场奔跑捉蜻蜓”的快活,有“让伙伴去偷自己家园子里的东西”的天真……一个个场景真真切切,一幅幅画面如置眉睫,生活气息浓郁,流露出农家的温暖和数不尽的快乐。
总之,要教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中寻找灵感。那些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营养,都是我们的“根”。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不论你走到哪里,村庄仍然坚守着灵魂深处那安详的信仰,如一片深邃的森林一样永远带着岁月风尘的微笑。
第三步,在虚化的基础上让立意走向深刻
有了故事,千万别忘了还要有人性的光辉。对于生活,很多学生习惯于走马观花,习惯于遗忘,要么在平淡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要么在斑斓的浮华世界里“把生活弄丢了”,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生存状态。对于写作,许多学生习惯于追求形式的花哨与语言的华美,要么在华美的语言中虚张了声势,要么在花哨的形式中空洞了内容。
我们的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是需要亮点的!何永康教授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必须要有光辉,没有太阳要有月亮,没有月亮要有星星”。而我们的学生们并没有理解作文中真正的亮点是什么,于是乎便一味地在语言方面作花里胡哨的追求,殊不知和我们真正目的背道而驰。好作文要有生活气息,要传达自己独到的生活感悟,要以情动人!南帆先生有言,“对事物的观察,我的着眼点往往在思想或者意义上”。思想、意义,结为一个情字,才是作文的旨归。
所以,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生活,并体现自己的思考:当你在城里生活、学习时间久了,心生疲惫,应付不周,是否突然想起自己贫瘠的故乡呢?有没有在一个破渔网前踯躅过?有没有在坍圮的老屋面前,忽然怅然若失?老房子都砸了,盖起了新楼,小土路平了,变成了水泥路。后山卖了,变成了工厂……家乡更现代了,可你有没有觉得陌生而不愿接受呢?是否会因一个汲水的背影而潸然?是否怀念儿时的某个好伙伴,而他(她)现在忽然很陌生,很遥远了?这是为什么?难道仅是因为故乡有几个亲人?
答案很明显,这些爱与悔的记忆,是活过的凭证,成长的证明!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情感的引擎。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要引导学生朝这样的方向探索:在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冲撞中,对家乡发展变化要去礼赞,对已经消逝和正在消逝的文化要去怀念和惋惜。如班内一学生写道:“……手捧着包装精美的葡萄汁,可怎么也感觉不到小时候从爷爷家葡萄藤上摘下的葡萄的那种香甜,不是果汁不好,而是少了那份在葡萄架下听爷爷讲故事时的快乐与惬意……”文章既有对爷爷的浓浓思念的亲情流露,又有对消逝了的农村文化的疼痛与惋惜,这样,文章就走向了深刻。
第四步,明确乡土怀旧类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现代文中的文学类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其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超越俗套,能有效地弥补学生写作不足,以达到备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把平时教学比较好的如《姥姥的端午》《乡村的瓦》《温软的稻草》《怀表很老很老了》等几篇美文,作为范例,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乡土怀旧类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很容易从文章中看出:从选材内容上来看,都有一个具体而细微的如粽子、瓦、稻草、怀表等意象作为情感的载体。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记叙和抒情相结合,做到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思路或局部写法进行写作训练了,把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备考的效益。其实,学生还可以利用这些作文素材,充分积累,然后选择适宜之作,对其进行提炼、变形等,化为己有,以供写作所需。聪明的考生往往知道利用平时阅读的文本作为写作素材。备考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增强这方面的意识。
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让语言清晰,生动,形象,使得意象趋向丰满而更加动人。句式上,可以长短句结合,使得语言隽永而饱含真情;要注意细节描写,但也要注意详略结合,慎用对话的叙述形式,叙述与抒情要有机结合;适当加一点情境的渲染,借助想象添加一点色彩、声音、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