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动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1: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小动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升初作文指导:怎样写动物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
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篇2
一、指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
观察事物要全面,就是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上课前我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听了这则小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我随即问道:“你们笑什么呢?”他们有的说:“大象怎么能像柱子呢?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啊。”有的说:“大象的尾巴才像一根香肠吗,怎么能说大象像一根香肠呢?”有的说:“他们说的都不对,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真不可理喻。”……我接着问:“这几个盲人心中的大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同学们都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出示了我准备的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都知道要将动物的样子说全面,具体,而且还能有一定的顺序。等大家说完动物的外形,我进行了小结,再问:“你们说清楚了吗?不会像盲人一样吧?”这时,再提出说说动物的生活习性,很多孩子便恍然大悟。再结合平时与小动物的相处以及对小动物的了解,甚至举出一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将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说清楚,说具体。长此以往,孩子们指导观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全面的,还要长时间的坚持,多方面深入地了解,并不断积累才行。
二、学会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有时候光用眼睛还不行,许多事物不是仅有颜色、形状的,还有声音、味道、软硬、冷热……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应用感官,展开细致的观察。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能力感官去感知事物时,不但要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较好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去听,去闻,去摸,去尝、去想。这样,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能更多地掌握事物的属性,写出的文章才能绘声绘色,形象具体。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时候,我从家里带来了小乌龟,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逗一逗,再当中喂食给他们看。小乌龟坚硬的外壳,伸缩自如的脖子和四肢以及它的胆小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时候在提笔作文便有话可说,作文也就容易多了。再如:每年春天带领孩子们春游时,便是最好地观察时机。到了公园野外,让同学们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美丽的风景,有人的花香,清脆的鸟鸣,清新的空气,这些大自然的景物无疑是观察感知的对象。另外,欢快的同学,能工巧匠们的雕琢,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更是需要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有了深切的体验,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了。像这样的体验随处可见,家里的每一样摆设,每一位成员;校园里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角落;上学路上的标志、广告,甚至是小商贩们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单调乏味。
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
作文语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地为学生创设一些作文素材,不能到了作文课时再去想去找。在语文课、品德课还有各种活动课上,我们都应该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以便积累。例如:一次大课间活动,我们带着凳子来到操场进行了抢凳子活动,三个人抢一个凳子,大家一起做下去,只准用屁股去挤,不能用手帮忙。同学们的兴致特别高,而且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亲自体验的机会,不仅看了别人的表现,更有自己的参与。但观察的事物要随时记录下来,所以在观察体验的同时指导学生记好观察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篇3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
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不几天,班级里就有很多关于蜗牛、蚱蜢、蟋蟀、小花猫、小棕狗和小白兔等的交谈内容。学生的观察日记,也增加了那些昆虫和小动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对昆虫和小动物的饲养和呵护过程中,滋生了对动物的关爱;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喜欢蜗牛,黄黄的皮肤,很粗糙;软软的身体,很灵活;长长的触角,像天线;硬硬的外壳,似车轮!”还有一个学生用儿歌描写起了他饲养的小白兔:“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长耳朵,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路样子轻轻跳!”另一个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出了这样一道谜语:“它有一身洁白的卷毛,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张乌黑的嘴巴,一条高跷的尾巴。只要见了我,就整天围着我转悠。请你猜一猜我养的是什么小动物?(小白狗)”
小学生在观察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只要投入了情感,在他们的眼里,动物都是可爱的。
二、从相处入手,增进习性了解
了解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要素。通过对昆虫和小动物的饲养,学生已经对它们有了一定的好感。了解它们的性情和生活习性,可让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得到深化。本单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在其充分进行体验后,适时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引导。例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我先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并一起发现变色龙的三个习性:一目二视、捕食快、变色多。然后,我鼓励学生凡事要积极观察,大胆发现。受此启发,一个学生在仔细观察了蜗牛的生活特性后,这样写道:“蜗牛把头往前一伸,身子伸直,笨重的壳往前一拖就起步了;它一点儿一点儿往前挪动着……然而,我惊奇地发现,在它经过的地方,竟然留下一道像糨糊一样的痕印。当时,我想这大概是它用来辨别方向的,但妈妈告诉我:‘不,不是的,那是它分泌的黏液,是用来地面的,这样可以加快它行进的速度!’”有一个学生在深层观察小猫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家的小猫爱清洁,没事的时候,经常坐下来用它细长的舌头舔自己的毛,用爪子蘸了口水擦自己的脸。我家的小猫,大小便也不乱拉,一吃完饭,总能见它连脸也来不及擦就转身走出门外。我偷偷地跟踪它,发现它走到屋后的沙地上,用爪子刨了一个小坑,蹲下身子就拉起便便,拉完后还用爪子刨沙子,把便便盖了起来。每当此时,我总要‘’‘’地叫它,并一把抱起它,搂着夸奖它几句。”
是的,相处能产生情感,理解习性来自深层的认识。在细致的观察中,不知不觉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从朋友入手,谱写感人故事
喜欢了小动物的外形,熟悉了它们的习性,是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基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要求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喜欢小动物,学生才能与那些宝贝成为朋友,写出感人的故事,才能把小动物写趣写活。例如,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我便向学生征集发生在他们身边与昆虫或小动物间的故事。有一个学生这样向我介绍:我家的那只小花猫,经常偷偷钻进我的被窝,竟然还美美地打起呼噜来。尽管它的呼噜声影响了我的睡眠,但我还是不忍心把它踹出我的被窝。好多时候,我都会摸着它的头,习惯地睡起我的觉来。再如,有一个男生,平日里不太喜欢父母养的宠物狗。学了第二单元后,他受班级气氛的感染,从心理上接受了家里养的贝贝。因此,每天傍晚,他总要带着它上街溜上一圈,渐渐地他与它成了好朋友。他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我家的贝贝极通人性。因为我改变了以往对它的态度,时不时地把饭店客人吃剩的牛肉、排骨、肉片给它吃,一有空总抱它,或跟它玩,所以叫它的名字‘贝贝’时,它不像以前那样抵触,而是带有亲昵的表情走近我。每当上学或下学时,我总要亲昵地呼唤它。一段时间后,每当我去学校,它总是紧跟着我,见我进了校门才肯独自回家。我每天放学回家时,它总在我家门前对着校门的小桥上等着我。”
篇4
关键词:多媒体;写作;新课标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改变过去写作文的畏惧情绪,让学生在愉快中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视台制作的《魅力郧阳》宣传片: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屏幕上出现反映家乡风土人情、家乡建设、物产资源、历史人物的图片,学生立刻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平日生活在其中,对这些景物有些熟视无睹。而现在,学生换了一个角度,跳出景物外看屏幕中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名胜、风味小吃、民俗风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这时才感觉到家乡美如画。欣赏完短片,他们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于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
再如,在进行习作“搬煤饼”的训练时,笔者先告诉学生今天的习作课进行编故事游戏,看看谁编的故事别人爱听,他们顿时来了兴致。笔者把事先制作好的动画片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丰富多彩的画面、轰隆隆的雷声、哗啦拉的大雨声、咚咚的脚步声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情感的浪花在他们的心头涌动。笔者随即在相应的画面旁打出供他们选用的好词“倾盆大雨”“浑身”“三步并作二步”“急忙”等,为每个小朋友把故事讲生动铺好垫脚石。第二节习作课,笔者没有急于让小朋友把上节课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而是布置了回家作业,要求他们把今天编的《搬煤饼》的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请家长听完后提提意见,争取把故事讲得更好。从第二天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回去讲故事的兴趣十足,家长反馈的意见也表明学生的情趣高涨。学生通过看动画讲故事,感受空间被拓展,情感被充分激发,思维开阔,充分发展了个性思维。
2 巧借多媒体展示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观察、体
验生活
教师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人物活动片断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从人物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特别对于命题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思辨色彩和哲理性的一类作文,学生往往要根据某一名言警句、诗歌、图画、音乐等内容加以联想,得出正确的意义后才能动笔成文。
3 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激发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动物可爱的地方写具体。通过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生活境界,才能有写作的潜力可挖掘。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编辑起来,特别是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动物不再陌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协作目的,可以到课件中找到自己想写的动物,再根据影像及图片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还可以说说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另外,增加制作与各种小动物有关的小故事,这一过程配上朗读音乐,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小动物的性格。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创作热情。从看到说,从说到写,都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过渡自然,没有使学生感到作文难。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小故事描述出各种小动物。通过多媒体教学,使作文教学发挥了本身的功能,体现了认识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
4 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学
生写作水平
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自从多媒体作文进入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览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人们难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了解到熊猫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等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多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
5 巧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还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音乐的陪伴下,给学生讲故事,在故事讲到一半时停下来,而音乐不停,让学生想象并进行续写;用多媒体突出显示开得正艳的花朵和失败的选手、领奖台上的运动健儿和训练场上的艰苦训练,通过联想训练,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在写“可爱的猫”“我家的狗”等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可选取形态、动作、睡眠等描写的画面,对需要仔细观察描写的部分进行镜头定格,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电脑上动物的形态各异的姿态,并抓住其特征。学生就会按作文要求,边体会教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6 巧用多媒体,优化作文讲评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讲评作文总是教师罗列出一些习作中出现的毛病,进行空洞的讲解,不直观,效果不明显。如果个别指导,效率又太低,而且习作中一些鲜明的弊病又没有让全班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失去一些进行作文辅导的良好机会。对于学生中一些优秀的作文,也无法在课堂中及时展出和共赏。现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以上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了。作文讲评课之前,笔者经常将学生中的典型例文输入电脑,上课时,将其播放出来,让他们阅读共同评议,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更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这样,学生对文中出现的问题印象深刻,以后自己作文时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对于优秀的片断,则全班共同品析、欣赏,评说写得好的片段为什么好,从中得到什么体会等;同时也让学生评说有问题的作文片段,找出存在什么问题,在写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评很有效,而且切实可行。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篇5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观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42-01
如何写作文,作文写什么,往往成为小学生眼中最为困难的事情。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引导他们用观察的钥匙,去开启作文的大门。现笔者就如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浅谈以下三方面的看法。
1 培养观察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有趣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要使他们认真观察事物,首先从观察的兴趣培养起。
1.1活动观察激趣
观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需要热情满怀地投入到生活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如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大家的神态动作等;或者布置学生每人养一盆植物,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花、茎、叶的色、形、味;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喂养小动物,并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有着亲身体验的观察活动,既能激发小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在遇到类似题目的作文时,能有丰富的感受可下笔。
1.2阅读观察激趣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美好的文章对事物的描写都非常生动具体。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文中作者对杨梅形状、味道等细腻的描写把学生们都吸引住了。此时,笔者就要求学生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在写之前,笔者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堂上,让大家先认真观察,并说一说水果的样子,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桔子,其中一位同学这样描述:“桔子穿着一件橙红色的衣服,剥开桔皮,一片片桔瓣上还披着一层薄薄的蕾丝……”多么形象的语言,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深入观察,才有了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
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观察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热情地观察周边的事物,也应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当中。例如,不仅可以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脚步,也应动手为学校增添春色;不仅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还应自己也拿出行动来……这样不仅使观察活动趣味化,也能让作文内容更加健康和充实。
2 训练观察方法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也讲求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训练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2.1顺序法
观察应当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才能避免无章。例如,在观察动植物时,要由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观察景物是要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观察人物时,不仅要注意外貌,还要观察其动作及语言,并由此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在顺序观察法中,方位顺序又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取一个固定观察点,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对对象进行观察描述;其二是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例如,在《画杨桃》一课中,文中的作者就从与同学们不一样的角度观察杨桃,结果画出来的杨桃是五角星形状的。在写作练习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种事物,然后再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更加正确、完整地认识事物,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2.2比较法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再进行判断与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例如:在写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小动物,进行连续性的比较观察,作一些观察笔记,从而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在具体落笔时,就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观察得最细致和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小动物的特征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会有“特征”可写,有话可说了。
2.3追踪法
追踪法,就是让学生对某一人或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行连续性的、反复性的观察,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完整地认识观察对象,获取更详细而真实的作文素材。例如:同学们从小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终日享受着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就能把《我的爸爸》、《妈妈的一天》、《我爱我家》之类的作文写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平时对父母的付出都习以为常,也并不十分了解爸爸妈妈的用心,这就需要他们对爸爸或妈妈进行跟踪观察,这样才能捕捉到更多感人的作文素材。
3 培养想象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还需要建立在想像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象征意义,或相似事物的对比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作文内容更具生动。例如:在写《奇妙的旅行》时,笔者带学生去操场边的“蚂蚁王国”进行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在汇总视觉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蚂蚁王国”的臣民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建造自己的家园的?又是怎样相处的等等。其中有位同学就这样写道:蚂蚁们步伐整齐,喊着号子“一二一、一二一”就轻松地扛着一条大青虫往自己的王国走去……这样,就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下,经过合理的想象后,写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作文片段。
总之,面对学生的作文困境,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兴趣,找准方法,带领他们以观察为钥匙,开启作文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魏木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版),
篇6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习作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本课教学设计定位于如何引导学生赏读同学的佳作或精彩片段,从中领悟写作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习作的真谛――写出真情实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其他同学习作的优点,以此激发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地修改习作、与他人分享习作,从而对修改习作产生兴趣。
2.充分运用生活积累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对动物习性描写的片段在语言表达上条理清楚、生动具体。
3.学习围绕中心词句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能将生活片段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用语言条理清楚、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词句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迁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才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了吗?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王老师拿着作文纸走到讲台旁,然后做了哪些动作?看谁说得最全面。(出示考题)
王老师拿着作文纸走到讲桌旁,先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评价:同学们不仅细致观察了老师的动作,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真不错!
2.原来,用心观察身边的一切,就会捕捉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写小动物的文章也不例外,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我们一起来评改习作,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更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老师进教室的一系列动作导课,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出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开展想象,为之后的习作修改奠定基础。
二、明确要求,诵读标准
1.还记得写作文之前,老师对你们提出的习作要求吗?快快读一读,并将习作要求牢记心间,做到不跑题。
2.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1)按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加入修饰词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2)具体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字数350字左右。
3.教师出示评分标准:一类文
(1)字迹工整,美观,叙述有条理;
(2)语句通顺,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主题把意思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复现习作目标,令学生加深印象,做到心中有数,为评改习作活动提供依据,以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价、修改并完善习作。
三、好文共赏,学习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按照框架认真撰写了习作。有几位同学的习作写得语句通顺,感情真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作者自读片段。
片段一:这只小鸭子可爱极了!它浑身都是黄毛,黄得]有一点儿杂色。它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像两颗黑色的玻璃球。它还有一张扁扁的嘴巴,嘴巴旁边镶嵌着两个小小的鼻孔。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它的耳朵,可能是被毛遮挡住了。除了这些,它还有一双扁扁的脚蹼,橘红橘红的。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可漂亮了。
――《小鸭子》
片段二:这只小鹦鹉十分可爱,它的头顶长着黄颜色的羽毛,就像是戴着一个黄色鸭舌帽。它还有小巧玲珑的面孔,它的眼圈是银白色的,一根银线把小眼睛圈了起来,虽然它的头很小,转动起来却特别灵活。它的嘴是向下倒钩形的,非常细小,越往下越尖。舌头呢,细小得像一根线,但很灵活。鹦鹉的翅膀很小但是很长,上面长了五颜六色的羽毛,特别漂亮,爪子十分锐利。
――《小鹦鹉》
片段三:别看乌龟个头小,样子可威武啦!它穿着一件深褐色的格子外衣,十分坚硬,就像古时候将军的盔甲一样,它背上有像六边形一样的格子。它的头是三角形的,头的最前部有两个小鼻孔,鼻孔的后上方是两个滚圆的小眼睛,脖子长长的。
――《小乌龟》
3.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几遍,想一想:他们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4.教师相机评价:
(1)外形描写中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用总分段式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层次清楚,读起来通俗易懂。(板书:抓住外形特点)(副板书:总分段式)
(2)外形描写中加入修饰词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表达,可使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板书:写具体)
(3)外形描写可以从头到脚地写,也可以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板书:有顺序)
5.对照评语分享好文:
(1)运用总分段式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你这一段外形描写的中心句。请得到“结构好!条理清楚”评语的同学也来当当小老师。
(2)参看老师给你写的评语,请得到“语句生动具体”的同学读一读你画波浪线的句子。
篇7
1 出题形式单一,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作文形式常常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大多数教师拘泥于课本中所制定的作文教学内容,很少根据学生实际和农村实际情况来出题。
2 作文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所写内容大都是"假期中的一件事"、"我的家庭成员"、"我敬佩的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而农村学生大都生活单一,遇到人和事也少之甚少,更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和记忆。此类作文对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吸引力,如何能写好。
3 作文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和个体差异
为了方便布置,方便讲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大都是千人一题,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无论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针对性。
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作为一名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及时更新作文的设计理念,使作文设计的思路更开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这些崭新的理念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⑴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① 画配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信手涂鸦是他们的最爱。这时,老师可让他们将自己所画的画配上"话"(语言文字),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② 给作文穿上美丽的新装。
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注重个性的展示,可让他们为自己的作文本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为每次的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当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时,可让学生在这次作文旁画一个笑脸,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③ 我的作文发表了
能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收到稿费,是每一同学都梦寐以求的事,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从每次作文中选出几篇比较好的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告之学生,某某同学,你的作文《xxx》,被《明日之星》(班级墙报的名称)杂志所采用,转寄稿费一元。喜欢交际的学生能收到别人写给自己的信都很兴奋,何况还有象征性的稿费,这无疑也会促进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⑵ 以生活为源泉,让学生会写作。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光有浓厚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写作之"米"(材料),这"米"从哪里来呢?可以是教师给的(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也可利用一些生成的资源,作为写作的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找的(这里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
① 培养观察能力,力求让学生发现"米",加工"米"
A 什么是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它是学生写好习作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感受事物。
观察实物
教师可结合看图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幅图,要以怎样的顺序来看,告诉学生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还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实物的颜色、形态、特点、大小等。
B 观察生活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雨前和雨后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雷声响的也不一样。还可把学生带到菜地、集市等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让他们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充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可以植述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积累写作素材又可练笔,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② 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米"
在学生自找"米"的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米",使学生有话可写。某教师在进行一种动物的习作训练时,上课后自带一种小动物进教室,让学生给这个小动物起个好听的名字,再近距离地观察它。使学生和小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在充分了解小动物的基础上教师故意制造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等学生的各种活动停止后,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减少了写作的束缚,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⑶ 以需要为切口,让学生要写作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表示他能将这种写作的激情坚持到底,只有将写作和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再通过相应的目标诱导和刺激强化产生一种行为,让学生养成有话就记在本子里,有发现、有感受、有体验就写下来,使这种写作行为演化为一种需求,进而成一种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时,这种激情才会长久。
篇8
片段一:观察小猫,观察要讲究顺序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小白兔、小狗、小猫……
师:我们选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说说?我们就来说说猫吧!课件出示“猫”。
生:猫全身黄黄的。
师:你说的是猫的毛色。
生:猫有四条腿,短短的,脚下有肉垫。
师:你说的是四肢。
生:猫的眼睛白天的时候眯成一条线,晚上圆圆的,炯炯有神。
师:你说的是眼睛。
生:猫还有胡子,是八字形的。
师:你说的是猫的八字胡。
师板书,毛色、四肢、眼睛、八字胡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样说有问题吗?
生:这样说没有条理,很乱。
师:是呀,我们看一个事物要有顺序的观察,说也要有顺序的说。课件出示,一个学生写猫的一段文字。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说说这个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的?
生:学生自由读读。说说小作者的顺序,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
师:我们还可以按什么顺序说?
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是呀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来观察。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容易炫于事物新奇,听凭主观的兴趣,东看一眼,西看一眼,走马观花,没有次序,结果写起来就杂乱无章。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从不会观察,没有顺序的观察,到有条理的观察,了解观察方法,让孩子们轻轻松松从不会到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观察,对学生的促动是显而易见的,为孩子在今后的观察写作中打下了奠基石。
片段二:猜一猜,观察要抓特点
师:有两位小朋友,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并且写了下来。(课件出示第一段文字,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他向我们介绍的是谁?
生:牛、狗、猫……(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位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猜到了吗?(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生:猪(异口同声)。
师:其实啊,这两段文字向我们介绍的是同一种动物,那么,为什么读了第一段文字后大家都没猜出,而第二段文字读了以后,大家全猜对了呢?
学生讨论。
师:是啊,我们观察一个事物还要抓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能让人一看就明了。
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我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个片段教学中,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观察一个事物时要抓主要特点,这也是观察事物的又一重要方法。
片段三:观察小乌龟,方法整合运用(观察录像资料)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爱的小乌龟,在吃虾,在休息……
师:说说外形,可以说哪些部位?我们按顺序说说。
生:脑袋、背上的壳、四肢、尾巴
师:我们具体来说说这些部位?
生:学生逐一说。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活泼可爱、讨人喜欢、逗人喜爱、四处张望……
13块大小不一的六角形图案
一块块黑龟鳞片如同足球上的格子
鼓鼓的,又像两颗圆溜溜的豆粒
师:自己读读这些词,选择性的用上这些词,有条理的介绍乌龟。
生: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乌龟,小小的眼睛下一张宽宽的大嘴呼着气…………
篇9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子准备的“实物教材”———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饲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往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为了配合家庭的“善良教育”,各所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分发”给孩子们,由他们自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老师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写出“饲养记录”,并能够说出所喂养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各所小学里也设有“善良教育”课,小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认养”学校的各种小动物,然后根据自己的喂养经历,练习写小动物方面的作文。老师会把优秀作文送到报社发表,以激励学生们爱护小动物。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各所小学都要举办以“善待生命”为主题的大讨论或作文比赛。优胜者将获得校长和当地官员颁发的奖章和证书。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德国人的教育共识:小时候怀有爱心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在德国,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怜弱教育”的结果。同情和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们会定期带着孩子到“养老院”、“贫民区”等地去,鼓励孩子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为生活相对贫困的人们购买礼物、接济食物等,以此来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小生命。大街小巷上还有很多“协管员”和老年志愿者,他们引导、教育孩子帮助盲人过马路、为老人领路等。采风期间,我们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八岁的小男孩将一位上门乞食的老者给赶走了。事情发生后,男孩的所在学校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全体同学从中认识到:弱者也有尊严,关爱弱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心地善良、心灵美好的体现。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优点 注意点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在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注意点。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2.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4.利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东拉西扯,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如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中,我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可在语文课堂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有利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说了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多么可爱的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跃跃欲试。这时我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