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取证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5 14:0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取证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情形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收集。"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7条,均规定了当事人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将上述规定归纳起来,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由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种:(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3)需要鉴定、勘验的;(4)当事人双方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经过庭审质证无法认定其效力的;(5)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该条规定实际上是对《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的具体解释和细化。
调查取证申请书
申请人:XXX,女,汉族,X年X月X日生,住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新村X号。
申请人诉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现在贵院审理,因该案涉及到申请人是通过将出借款打入被告XX建设集团账号,被告实际用于自身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使用;该保证金由于被告的违约行为已被合肥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没收,为了证明被告投标的行为系其个人行为且因为被告的违约行为导致保证金被没收的事实。同时证明申请人未参与投标的任何环节,与被告投标的项目无牵连。申请人无法自行取得被告参与投标、中标后及保证金被没收的证据原件,为此,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
请予准许为感。
此 致
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
篇2
1、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准备。(1)送达行政复议书副本,并限期提出书面答复。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2)审阅复议案件有关材料。行政复议机构应当着重审阅复议申请书、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书面材料(如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被申请人的书面答复。(3)调查取证,收集证据。(4)通知符合条件的人参加复议活动。(5)确定复议案件的审理方式。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个人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2、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是符合行政效力先定原则的,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即推定为合法,对行政机关和相对人都有拘束力。但为了防止和纠正因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给相对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行政复议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3、复议申请的撤回。在复议申请受理之后、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之前,申请人基于某种考虑主动要求撤回复议申请的,经向行政复议机关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篇3
全市旅游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对各市(县)区旅游局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各市(县)区旅游局作出的有关许可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3、认为各市(县)区旅游局侵犯合法的经营自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各市(县)区旅游局颁发许可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各市(县)区旅游局核准有关事项,各市(县)区旅游局没有依法办理的;
5、对各市(县)区旅游局关于具体事项作出的决定或者批复不服的;
6、认为各市(县)区旅游局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对*市旅游局作出的有关处罚决定、核准批复事项或其它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市政府或辽宁省旅游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具体程序按照*市政府或辽宁省旅游局的规定执行。
二、行政复议受理条件
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具备法定资格;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申请事项属于行政复议申请范围;
4、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超过法定期限的,应有正当的事实和理由。
三、申请行政复议应提交的材料
1、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书内容应包括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复议请求、事实与理由、提交的复议机关、日期及签字或盖章等。
2、申请人身份证明
申请人是公民的,应提交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公民死亡,其近亲属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公民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的证明。
申请人是法人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承受已终止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承受权利义务的证明。
申请人是其他组织的,应提交有关机关同意该组织成立的相关证明材料、负责人身份证明。
3、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他人代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应当提交由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4、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文书(处罚决定书、确权决定书等)。
5、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法定复议申请期限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有效的证明材料。
6、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复印件必须带原件现场核对。
四、办理程序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直接向*市旅游局(培训指导科)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
2、市旅游局对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立案审查,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除此之外,复议申请自市旅游局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3、对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市旅游局自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各市县区旅游局),由被申请人在法定时间内(10日)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4、市旅游局根据行政复议申请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复等材料,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
5、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市旅游局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查阅文件和资料。
6、市旅游局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7、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方式送达有关行政复议法律文书。
五、行政复议申请人权利、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
(一)权利
1、申请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委托人代为参加;
3、申请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4、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前,经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5、认为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合法的,可以依法提出审查申请;
6、申请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7、申请人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义务
1、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行政复议申请书,提交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证明材料;
2、复议期间,申请人应当执行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申请人协助调查取证的,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4、行政复议决定送达后,申请人应当履行。
六、法律责任
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复议申请的,或者不按规定转送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行政复议监督方式
监督部门:市旅游局机关党支部
监督电话:*
篇4
第一条为了依法处理土地权属争议,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处理土地权属争议,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因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第三条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
第四条土地权属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处理,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由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土地权属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发生土地权属争议当事人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照本章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申请。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下列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一)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跨乡级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三)同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前款第(一)项规定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也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
第八条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下列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一)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下列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一)跨自治州、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土地权属争议的案件;(三)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土地管理局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第十条国家土地管理局受理下列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一)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国务院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第十一条有管辖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土地权属争议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土地权属争议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争议双方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土地管理部门发现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到有管辖权的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申请,或者直接移送有管辖权的土地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办理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管辖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交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
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其管辖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四条当事人申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有关证据;
(四)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者住址、邮政编码。
第十五条当事人可以委托人代为申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委托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十六条土地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的处理申请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决定受理的,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十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决定不受理的,应当在决定不受理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土地管理部门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员。
承办人员与案件处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承办人员与案件处理有利害关系的,有权请求该承办人员回避。承办人员是否回避,由受理案件的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八条承办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进行调查取证,并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或者材料。
第十九条在办案过程中,土地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对有争议的土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在实地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派人协助调查。
第二十条土地权属争议双方当事人对各自提出的事实和理由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及时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证据。
第二十一条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或者出让土地的文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五)证人证言;
(六)其他证据。
第二十二条土地管理部门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二十三条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的现状和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不得影响生产和在有争议的土地上兴建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擅自在有争议的土地上兴建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停止施工。
第三章调解和处理
第二十四条土地管理部门对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
第二十五条调解应当符合自愿、合法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二)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调解书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调处人员署名并加盖土地管理部门的印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者双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八条处理决定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地址;
(二)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三)处理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四)处理结果;
(五)不服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和向人民法院的期限。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不申请复议,也不的,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第三十条下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在作出处理决定后三十日内将处理决定书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上级人民政府发现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可以纠正或者要求下级人民政府重新处理。第三十二条调处土地权属争议需要重新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核发土地证书。
第三十三条土地管理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属于土地侵权或者土地违法案件的,应当依照土地侵权或者土地违法案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奖励和惩罚
篇5
所谓书面复议,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仅就案件的有关书面材料进行审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原则上不传唤复议参加人和证人等到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参加人可以采用邮寄的方式递交行政复议申请书和有关材料;证人也可以用书面材料作证。行政复议机关书面审查的客体是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具体来讲对不同类型的行政案件应从不同方面着手进行审查。
一、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案件
被申请人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合法、适当。合法,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适当,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幅度内,运用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正、合理、恰当。根据合法性与适当性的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下列几方面进行审查:
1.权限审查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有法定职权,且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否则属于越权的违法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审查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应首先查明原具体行政行为是以谁的名义作出的,以及规范性文件中对执法主体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别审查:第一,被申请人是否具有作出该项具体行政行为的职权。第二,被申请人是否超越法定权限范围。第三,被申请人如果是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该社会组织行使的行政执法权是否具有法律、法规的授权。第四,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其委托权限是否超越其法定职权等。
2.事实审查
分析案情、审查证据、调查取证是行政复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案件是否事实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经常遇到的问题。经过审理,案件的主要事实仍然不清的,行政复议机关就难以对案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实践中,行政复议机关一般应从三方面对案件事实进行审查:第一,分析案情。即行政复议机关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书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对照被申请人答辩书中对案件事实的辩驳或承认,逐一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时间、内容、形式等,以排查出一致点和矛盾点,确定需要进一步清查的问题。第二,审查证据。即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逐一审查。一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辨别其真伪,确定其证明力;另一方面审查证据的充分性,确定现有证据能否证明案件事实,找出不足之处,及需进一步搜集的证据。第三,调查取证。即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对案情的分析及对证据审查的结果,排列出需进一步证明的问题,认为有必要时向争议双方、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以查清事实,达到证据确实充分。
3.法律适用审查
即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审查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否正确。一般应包括:是否适用了宪法、组织法及其他不能作为实体法适用的规范性文件;是否适用了尚未生效的规范性文件;是否适用了已经废止的或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应适用甲法是否适用了乙法;应适用甲法的某一条款是否适用了甲法的另一条款;是否适用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4.程序审查
即对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及其形式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一般对程序的合法性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查:第一,是否违反法定的处理程序。第二,是否属于先处罚后取证。行政机关应该在搞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没有查清主要事实,只凭想当然,靠推断是不应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再调查取证是程序违法行为。第三,是否违反法定形式。根据有关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制作、送达行政处理决定书,若不制作、不送达行政处理决定书亦属违反法定形式,也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第四,是否向当事人交代过复议权、诉权。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同时向管理相对人交代权利,否则属于程序违法,应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5.适当性审查
复议机关对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自由裁量权的适当性进行审查,这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审查权限上的主要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不适当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譬如人民防空法规定,对侵占人民防空工程的行为,县级以上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可以对单位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在行使这一处罚权时,人防部门应当根据具体违法情节,区别不同情况予以适当处罚。对于相似的违法行为,若基于个人私利或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处罚畸轻畸重,都是不当的,均应予以纠正。
二、被申请人不作为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案件
篇6
第一条 为了维护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下称专利局)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专利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照本规程向专利局申请复议。
第三条 专利局设立行政复议机构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适当进行审查。
第四条 专利局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
第二章 申请复议的范围
第五条 对专利局作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有争议的,可以申请复议:
(一)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不予受理其申请不服的;
(二)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确定的申请日有争议的;
(三)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不予确认其优先权不服的;
(四)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决定将其专利申请按保密专利申请处理或者不按保密专利申请处理不服的;
(五)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因耽误有关期限,造成其申请被视为撤回、视为放弃或专利权终止,要求恢复权利而专利局不予恢复的;
(六)专利权人对专利局作出的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
(七)专利机构对专利局作出的撤销其机构的处罚不服的;
(八)专利人对专利局作出的吊销其《专利人资格证书》的处罚不服的;
(九)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专利局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六条 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能依照本规程申请复议:
(一)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作出的驳回专利申请决定不服的;
(二)异议人对专利局不予受理或驳回其异议的决定不服的;
(三)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无效宣告请求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服的。
第三章 复议机构
第七条 专利局设行政复议处,具体负责行政复议工作。
第八条 行政复议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复议申请是否符合条件;
(二)受理复议案件;
(三)向有关部门及人员调查取证;
(四)对复议案件进行审理;
(五)制作和发送复议法律文书;
(六)受专利局局长委托出庭应诉。
第四章 复议参加人
第九条 依照本规程申请复议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是复议申请人。
第十条 依照本规程申请复议的,专利局是被申请人。
第十一条 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第五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二条 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专利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提出复议申请。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前款规定的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提出复议申请,但从前款规定的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不得超过一年。是否受理,由行政复议处决定。
第十三条 有权申请复议的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申请复议。
向专利局申请复议,申请予以受理的,在法定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四条 申请复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认为专利局的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二)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三)属于申请复议的范围。
第十五条 申请复议应当递交复议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具必要的证据材料。
第十六条 复议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通信地址(法人的名称、通信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
第十七条 复议申请书应当向行政复议处邮寄或者递交,以邮戳日或递交日为复议申请日。
第十八条 行政复议处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十日内,对复议申请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复议申请符合本规程规定的,应予受理,并向复议申请人发送受理通知书;
(二)复议申请不符合本规程规定的,裁决不予受理并告之理由。
第六章 审理与决定
第十九条 行政复议采取书面方式,但行政复议处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口头方式。
第二十条 行政复议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转交专利局有关部门,该部门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维持、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答复意见,连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证据一并送交行政复议处。
第二十一条 复议决定作出以前,经行政复议处准许,复议申请人可以撤回复议申请。
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申请复议。
第二十二条 复议期间,案件涉及专利审查程序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程序的,该程序是否中止,由行政复议处决定。
第二十三条 复议机构审理复议案件,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第二十四条 复议机构审理复议案件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正确,事实清楚,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的,决定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程序上的不足的,决定专利局有关部门进行补正;
(三)专利局有关部门不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并可决定专利局有关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的;
(2)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影响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第二十五条 复议机构以专利局的名义作出复议决定,并制作复议决定书。
复议决定书由专利局局长署名,并加盖专利局行政复议专用章。
第二十六条 复议决定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
第七章 期间与送达
第二十七条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
第二十八条 复议决定书直接送达的,申请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复议决定书邮寄送达的,自交付邮寄之日起满十五日,视为送达。
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经行政复议审查,专利局原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专利局以下列形式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一)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
(二)恢复相关期限;
(三)恢复相关程序;
(四)恢复专利申请权、专利权;
(五)其他法定形式。
第三十一条 专利局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后,应追究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外国人、外国企业、外国组织向专利局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规程。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复议不收取费用。
篇7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城镇房屋管理,及时处理房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本市城镇发生的房屋纠纷。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房屋包括其附属物。
第四条 贵阳市人民政府设立贵阳市房屋纠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本市城镇房屋纠纷的仲裁。
第五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房屋纠纷案件,必须是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在处理中,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房屋纠纷案件,实行一次仲裁制度。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二年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为人。人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当事人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的授权委托书。
第二章 仲裁组织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理日常工作。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设专职仲裁员若干人,由仲裁委员会任命,并可聘请若干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履行职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仲裁员由具有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担任。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办理房屋纠纷案件,由仲裁员二人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首席仲裁员一人组成仲裁庭进行。
第十二条 仲裁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仲裁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
疑难、复杂的案件以及仲裁庭分歧较大的案件,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十三条 仲裁员、记录员、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
(二)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
当事人发现仲裁员、记录员、鉴定人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其回避。
第十四条 首席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决定。记录员、鉴定人的回避由首席仲裁员决定。对申请回避作出的决定,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方式告诉当事人。
第十五条 仲裁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人请客送礼。
仲裁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仲裁范围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房屋纠纷案件:
(一)因房屋的买卖、赠与、分割、典当、抵押等发生的纠纷;
(二)因房屋租赁、使用、互换、修缮等发生的纠纷;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理的房屋纠纷;
(四)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受理的其他房屋纠纷。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不受理下列房屋纠纷:
(一)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审理办结了的房屋纠纷;
(二)因离婚、继承、析产发生的房屋纠纷;
(三)涉及尚未落实政策的房屋纠纷;
(四)涉及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房屋纠纷;
(五)单位内部分配、调整房屋发生的房屋纠纷。
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十八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房屋纠纷,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递交申请书和有关证据,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三)申请的要求及其理由;
(四)证人姓名和住址。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接到申请书后,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在七日内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案件受理后,应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申请书副本后,应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案件受理后,仲裁庭应当在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结,确需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条 仲裁庭对受理的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和审查有关证据。各种证据经验证核实后,方能作为认定事实和仲裁的依据。
仲裁委员会有权自行调查取证,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查阅有关案件的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进行调查;需要时,应出具证明。
第二十一条 现场勘验或者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可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派人协助。勘验笔录和技术鉴定书,应写明时间、地点、勘验鉴定结论,由参加勘验、鉴定的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仲裁委员会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时,受托单位应按照委托鉴定的项目、标准认真办理。
第二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在作出仲裁决定之前,通知有关部门对有争议的房屋停办过户、转让和改扩建等手续。有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应予以执行。
第二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期间,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在接到仲裁委员会的协助通知书后,应积极协助,不得拖延。
第二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案件时,应先行调解。调解可以由仲裁庭主持,也可由仲裁员一人主持。
第二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协议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二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主要事实,协议内容和仲裁费承担;调解书应由当事人签名,仲裁员、记录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并履行后生效。
第二十七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后不履行的,应当由仲裁庭进行仲裁。
需要开庭仲裁的,由仲裁庭在三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回申请处理。
被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作缺席仲裁。
第二十八条 仲裁庭仲裁案件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宣布案由和仲裁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询问当事人,出示和宣读有关证据;
(三)申请人及其人发言;
(四)被申请人或其人答辩;
(五)双方辩论。
双方辩论终结,仲裁庭按申请人、被申请人顺序征询最后意见,并可再行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庭评议后裁决。
第二十九条 仲裁决定书应当写明: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人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
(三)仲裁决定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仲裁决定的结果和仲裁费用的承担;
(五)不服仲裁决定的起诉期限。
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员、记录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
第三十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决定,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重新处理的,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参加仲裁活动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应遵守仲裁秩序。阻碍仲裁员执行公务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缴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仲裁费标准由市房屋纠纷仲裁委员会会同市物价局另行制定。
仲裁费由申请人预交。
经仲裁终结的案件,仲裁费由败诉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按比例分担。
第三十五条 调解书和仲裁决定书发生法律效力后,权属关系需要变更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分别办理手续。
篇8
关键词:价格投诉 行政调解 正当程序原则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有争议,在向价格主管部门投诉的同时,可以提起调解申请。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争议进行行政调解时,应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消费者提出的赔偿要求一并进行调解。
一、价格投诉行政调解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物价部门在进行价格投诉行政调解中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原则,该原则包含听取意见、回避制度、信息公开、说明理由等最低限度的程序内容。
所谓听取意见,即行政机关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当事人有平等的陈述意见和提出异议的机会,有权表达诉求并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举行价格听证。行政调解听取意见的环节中要保持协商沟通的有效性,要有参与人意见的交涉过程。对价格纠纷当事人重大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价格投诉应当采用正式的听证程序,其他价格投诉可以采取一般听取意见程序。
回避制度指行政调解主持人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如与所处理的投诉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否则会影响当事人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是一条基本法律原则。回避制度保证了调解程序的公正性,确保行政调解的结果不受到法律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这是程序公正原则必然包含的内容。
信息公开,即行政调解程序中应当依法公开所有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包括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证据公示。公开信息可以提升调解过程的透明度、可信度,有利于当事人在行政调解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说明理由是指在价格投诉行政调解中物价部门行使释明权,当事人对法律及事实认识不清的,行政机关应予以阐释和说明,对诉求不合法的,耐心进行说服和教育,保障在法律框架内达成协议。我国公民的法律水平不高,对法律与证据的掌握和理解会有一定的差距,且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基于此,价格行政部门在价格投诉调解中要注意普法教育,帮助双方当事人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价格争议。
此外,在价格投诉行政调解中还应坚持便民高效原则。行政调解要遵守规定时限,应当方便群众、手续简便、方式灵活,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相结合,使各方当事人的价格矛盾纠纷获得快捷、有效的解决。行政调解是发生在投诉人认为自己权益受损的情况下的诉至行政机关要求解决问题,行政调解不是终局裁决,当事人对调解不服的,可以提讼来解决问题,久拖不调将影响当事人诉权的行使。
二、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程序的分类
(一)简易程序
对事实清楚、各方当事人无较大分歧、调解结果能够即时履行的或者所涉赔(补)偿数额在一万元以下的,价格投诉行政调解可以简化程序,其行政调解的申请、受理和办理可按简易程序办理。运用简易程序进行调解的可以由行政调解员当场组织调解,具体可采用现场调解、座谈调解、电话沟通调解等方式进行。
(二)一般程序
对所涉事赔(补)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事实不清、各方当事人分歧较大的价格争议,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适用一般程序处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
1.启动。价格行政调解遵循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因此价格投诉行政调解是以投诉人的投诉行为为前提的,没有投诉就没有调解。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价格主管部门投诉的同时提出价格行政调解申请,提交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此为投诉人启动行政调解的程序。当事人申请行政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当场记录后并交当事人签字确认;另一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仅有价格投诉,这种情况须经价格主管部门依职权审查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启动调解程序。
2.审查立案。价格主管部门对相对人的价格投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价格行政调解受理条件的,依职权或依申请进行调解立案。调解立案是针对满足价格行政调解条件的价格投诉,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价格主管部门决定立案调解。价格主管部门认为符合调解条件的,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通知书上应载明当事人调解起止时间、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调解程序等,使当事人明确行政调解的有关要求,帮助当事人正确行使权利。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不予受理的原因进行阐述说明,相关文书应当送达当事人。
3.调查取证。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出示工作证件,向被调查人说明来意。对当事人双方提交的证据应当妥善保存并在调解前进行证据公示,听取双方当事人对证据的不同意见,根据事实与法律在调解会之前确定争议点和焦点,争取达成调解协议。
4.组织调解。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召开调解会或通过其他调解形式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委托人参加调解,并提交授权委托书。在调解过程中,价格投诉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事实、理由和请求;调解人员应当认真采取解释、说明和劝导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纠纷。调解人员应当制作笔录,记录调解过程,调解结束时双方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应当在调解笔录上签字,调解协议应当在调解笔录的基础上做出。
5.调解结案。价格行政调解达成协议的,在价格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应当签订行政调解协议书。价格行政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价格主管部门留存一份。
(三)听证程序
价格争议涉案数额较大或者涉及人数较多以及社会影响面较大的,价格纠纷当事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价格主管部门认为确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可以召开听证会调解双方价格争议。听证是最为严格的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程序,具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具有“准司法程序”的特征。目前在价格投诉行政程序方面并无国家立法进行强制性规定,各地物价部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如浙江省金华市物价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格行政调解听证经验。以金华市物价局对一起医疗价格纠纷的调解听证为例:(1)物价局任命首席调解员和调解员,听证主持人由监督检查分局副局长担任,实行主持人与调解员分开的制度,调解员要求具有专业性,由专家、律师等人担任。听证会参与主体除了纠纷双方当事人之外,还包括调查人员和记录人员。(2)在听证会之前,物价部门还主持双方开展了听证前会议,确定了双方争执的焦点和争议点,并主持双方进行了证据交换。这一程序创新很有价值,体现了重视当事人程序权利的理念,并对促进调解协议达成具有重要作用。(3)听证会开始,听证主持人先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告知申请回避的权利以及宣读听证会纪律和规则。(4)听证程序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首先是投诉方陈述事实、理由及请求,被投诉方进行答辩,然后由调查人员说明调查情况以及出示行政机关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第三,听证主持人就焦点问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发问,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发问。第四,主持人提出初步调解方案并对其进行法律和情理的说明。此后,请双方退场后轮流进入会场,进行“背对背”调解。最终,该案患者和医疗机构就医疗价格纠纷当场达成了调解一致的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医患矛盾。在这个过程中,物价部门和调解员在熟练掌握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的释法、协调和劝导,对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是至关重要的。
三、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程序与其他程序的衔接
(一)价格投诉行政调解与其他行政程序的衔接
1.结案后的行政指导。从给付行政的视角,本着化解社会矛盾的宗旨,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结案后对达成调解协议与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价格投诉都可以进行行政指导。对达成调解协议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各方履行调解协议的情况进行回访,督促各方履行协议内容,确保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2.结案后的行政建议。在办理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的过程中,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创新性地使用行政建议书对其他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管理之合法性和合理性欠缺之事项提出行政建议,或发出《规范行业价格行为通知书》,敦促其改进。
(二)与人民调解的衔接
价格主管部门应建立与人民调解的衔接机制。可以邀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调解员参与或者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行政调解是浙江省价格主管部门主持的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的常见做法,此种情况下调解主体仍为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遵循价格投诉行政调解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的,由人民调解组织为主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再转入行政调解程序。
篇9
第二条审计复议机关办理审计复议事项,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审计复议机关,是指有权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审计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审计机关。
第三条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向审计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第四条向审计机关申请复议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包括:
(一)审计机关作出的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等审计处理行为;
(二)审计机关作出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审计处罚行为;
(三)审计机关采取的通知有关部门暂停拨付有关款项、责令暂停使用有关款项等强制措施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条被审计单位可以自知道该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审计复议申请。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六条被审计单位申请审计复议时,该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复议的申请人。
申请人可以委托人代为参加审计复议。
委托人参加审计复议应当向审计复议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七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审计复议,作出该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机关是被申请人。
第八条申请人申请审计复议应当书面申请。申请人口头申请的,审计复议机关应当告知其以书面形式申请。复议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复议请求、申请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申请时间等。
第九条审计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是审计复议机构,具体办理审计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受理审计复议申请;
(二)查阅文件和资料,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三)审查申请审计复议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拟订审计复议决定;
(四)向审计复议机关提出对《行政复议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处理意见;
(五)对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法》和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办理因不服审计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审计复议机关履行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十一条对审计署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审计署申请审计复议。
对审计署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审计署申请审计复议。
第十二条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审计复议,也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审计复议。但对地方审计机关办理地方
政府授权交办的事项和依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办理的审计事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该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对地方审计机关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审计机关或者该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审计复议。
第十三条对审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第十四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审计行政复议。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审计复议机关收到审计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审计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被审计单位;对符合法定条
件,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审计复议申请,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向有关审计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审计复议申请自审计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六条申请人依法提出审计复议申请,审计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十七条审计复议期间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审计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审计复议机关认为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十八条审计复议机关办理审计复议事项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审计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第十九条审计复议机构应当自复议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审计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出复议答辩书,并提交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及其委托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答辩书、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审计复议
机关、被申请人不得拒绝。
第二十条在审计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二十一条审计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审计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申请人撤回审计复议申请的,审计复议终止。
审计复议机关应当将申请人撤回审计复议申请的情况记录在案。
第二十二条审计复议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拟出审计复议决定稿,经审计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分别作出下列审计复议决定,制作审计复议决定书:
(一)审计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审计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审计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的;
5、审计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三)被申请人不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审计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决定撤销该审计具体行政行为。
审计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在申请审计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审计复议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审计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审计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审计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审计复议决定的,经审计复议机构的负责
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审计复议机关作出审计复议决定,应当制作审计复议决定书。
第二十五条审计复议决定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的,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受送达人在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六条审计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七条被申请人应当履行审计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审计复议决定的,审计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对审计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对审计署作出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审计复议后,又
对审计复议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作出的裁决为最终裁决,申请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委托人弄虚作假、欺骗审计复议机关、扰乱复议工作秩序或者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审计复议机关可以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第三十条申请人逾期不、不申请裁决,又不履行审计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复议决定,由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审计复议决定,由审计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审计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申请人有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照该法追究责任。
篇10
行政复议中的举证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负责证明自己主张,如果该方当事人难以证明行政复议案件的真实情况,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在行政复议法律制度中之所以要明确举证责任,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明确举证责任是完成复议活动的需要。确定了行政复议中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就可以要求负有举证责任的复议参加人依法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以便行政复议机关全面、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行政争议。
第二,明确举证责任是确定法律后果的需要。在行政复议中,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将承担对其不利的复议结果。
由此可见,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既包括提供证据以证明其复议主张的责任,同时也包括在不能充分举证时,承担其有关主张不能得到复议机关支持以及其他不利法律后果的风险责任。
那么,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举证责任究竟该由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来承担呢?
《行政复议法》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规定,具体体现在该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被申请人负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和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义务。
《行政复议法》突出了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承担举证的义务,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里的“证据”是指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收集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依据”主要是指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书面答复”类似行政诉讼中被告的答辩状,是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复议申请中提出的复议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进行反驳或答辩的一种复议法律文书。
关于被申请人不履行举证义务的法律后果,《行政复议法》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根据该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被申请人如果不依法提出书面答复、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复议机关可以视为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依据、证据,从而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可见,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不依法履行举证责任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整个具体行政行为遭到否定性评价。
《行政复议法》所确定的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与《行政处罚法》中行政处罚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和《行政诉讼法》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规定,在立法精神和目的上是一致的。《行政复议法》之所以作出上述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行政机关依职权可以单方面地对管理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无须征得管理相对人的同意。在此情况下,从依法行政原则出发,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在合法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中,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先取证、后裁决”,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法、准确的证据。在没有确凿、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单方面对管理相对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当管理相对人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质疑时,被申请人理应有义务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如果其不能提供上述证据,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就不是一个合法的行政行为。
第二,行政复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以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在一般情况下,管理相对人由于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对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办事程序,特别是有关专业知识往往缺乏全面了解,所以难以有效完成对自己提出复议请求的全部举证责任。在此情况下,如果要求申请人承担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势必会挫伤其申请复议的积极性,使其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其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对以下4个问题负有举证责任。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
这里所指的“事实”是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基础和根据。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要对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法律事实认定是否清楚、准确等问题提供证据进行证明,具体包括管理相对人的行为是否合法、认定其行为违法的证据是否确凿充分、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是否必要以及条件是否具备等。
适用法律、行政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
适用依据准确是具体行政行为得以成立的首要前提,因此,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是正确的。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往往会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法律有明确程序性规定的行政管理事项,行政机关所作具体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复议后,行政机关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该行政行为程序合法的有关证据。例如,在当事人不服海关行政处罚决定的复议案件中,被申请人要证明有关行政处罚决定是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的:进行了处罚告知,给予了当事人陈述、申辩以及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送达了有关法律文书。
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
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两个方面。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复议机关可以撤销或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被申请人不仅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还要提供证据对其适当性问题加以证明。在因行政机关自由裁量行为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中,被申请人举证证明实施自由裁量行为的适当性问题尤为重要。
在行政复议中,如果被申请人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就会承担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撤销或变更的法律后果。此外,被申请人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举证责任,否则也将承担不利后果。《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对被申请人的举证时限作出了严格规定,除规定被申请人必须自收到申请书副本10日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否则该行为将被视为没有证据和依据而被撤销外,还规定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被申请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在行政复议期间擅自取证,所取得的证据属于无效证据,不能作为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的依据。当然,复议机关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要求被申请人提供或者补充调查取证的情况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行政复议法》同时赋予了申请人和第三人查阅被申请人书面答复和证据材料的权利。行政复议既是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各自提出意见、看法、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互相反驳对方意见、看法、证据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能及时、清楚地了解对方情况。《行政复议法》赋予申请人和第三人上述权利的目的在于充分保障其知情权,使申请人和第三人在获取信息方面与被申请人处于平等地位,以便更好地行使行政复议权利。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必须提供方便条件,不能无正当理由拒绝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查阅要求。不过,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查阅范围是有限制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不在查阅范围之内。
需要强调的是,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并不意味着申请人在行政复议中不负有提供必要证据的义务。实践中,为保证复议机关正常审理复议案件的需要,同时也为有效维护申请人自身的合法权益,申请人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复议机关提供有关证据。
在海关行政复议中,申请人虽不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但对与行政复议案件相关的部分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证明海关所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存在。海关复议机关只对客观存在且对申请人自身权益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因此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必须举证证明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已经实际发生并且客观存在。例如,申请人不服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征税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在向复议机关递交申请书的同时,还须提交海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海关税款缴款书》;申请人以海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向复议机关提交能够证明其曾经申请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相关事实的证据材料。如果申请人不能履行上述举证责任,复议机关将不予受理其复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