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6: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清明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黄璜
自2008年始,清明节正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每到这天,人们都很隆重地开展祭祖踏青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民俗传统文化。然而,寒食节并非清明节,寒食节的故事鲜为人知,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或“冷节”,也叫“百五节”,即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两天,这天人们一般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绵延两千多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恰巧在24节气的清明节期间,于是人们便把寒食节当成了清明节了。眼看清明节快到了,为了了解这个民俗,我便仔细阅读《古文观止》中《介之推不言禄》篇,总觉得应该用文章形式告知人们,以纪念介之推这位值得崇敬的古代中国好人。
在晋国时,晋文公的弟弟当上国君,晋公子重耳便流亡国外,颠沛流离,由于生活贫困,加之有家不能归等原因,公子重耳有时因为生活贫困常发牢骚,每天的粗茶淡饭难以下咽,追随他的一位谋臣介之推,有一天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为公子重耳熬了一碗肉汤,眼看公子吃的狼吞虎咽,介之推显得很坦然。晋公子虽然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当时也没在意,可后来有人告诉了他,晋公子发自内心的感激他。
后来晋公子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可在论功行赏时,偏偏忘了介之推,介之推无怨无悔,带着老母亲隐居到家乡的山林里,介之推心想:没我的帮助,他也能做国君的,虽然人们纷纷请功要官,介之推觉得这样做对国家不利,对百姓不利。可见介之推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有一天,晋文公突然想起了介之推,便要部下请介之推出山,介之推不接见,也不出山林,晋文公便决定亲自去请,偌大的山林,哪里能找得到呢?有人出了注意,用三面放火烧山的方法,逼他从这面山林走出来,结果有个奸臣因为嫉妒介之推出山后会被重用而遭到排挤,便偷偷让人四面烧山,结果介之推和老母亲被活活烧死在山林里,晋文公一行找到介之推时,发现他抱着自己的老母亲,被烧死在一个大柳树下。
篇2
山水之乐,美梦田园。草屋茅舍旁,袅袅炊烟中,采一束秋菊,听一片虫鸣……
那半掩在青山绿水中的农舍,那髭须飘然的五柳,如絮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过往的流年。
若我能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住守八九间草屋,躬耕于田亩之上,即使草盛豆
苗稀,会不会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若我能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否( 散文网: )
亦能寻觅到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若我能眷守一窗,捧一卷
清词,呷一口清茶,吟诗作画,会不会也能得菊之英魂,无意间、望见南山悠
然?
归去来兮!声声呼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彷佛能拂净喧嚣乱世中
的一抹尘埃,三两声的鸡鸣犬吠唤醒了心底那份最初的眷愿。树木交荫,时鸟
更序,峰峦叠嶂,青翠欲滴。音韵袅袅中和风细雨缤纷,水流潺潺里浅足
轻叩桃源芳门。一袭青衫,一壶黄花酒,一把断弦琴就这样深深浅浅地走进了
我无端无涯的梦想,遥望琴声悠扬、曲调婉转的清溪涧,揣想林尽水源、若有
幽光的洞天山……那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悠悠然,伴着
流云舒展,伴着桃花飞舞翩翩……
隐隐桃花香满天,悄声暗问有渔船?空谷旧弦中,你低吟轻叹,自古圣贤皆寂
寞,唯有寄情赋诗篇。或许今生已矣,或许感士不遇,但你心中始终保持着如
火的眷恋。若我溯流从之,找寻你前世的足迹,是否就能共你游历那清幽一梦,
篇3
在一片浓密的森林中,住着一只患了严重白血病的小蜻蜓。它知道自己的病情正在一天一天的恶化,可是小蜻蜓知道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便不向妈妈说自己的病情。
今天是一天快乐的一天,小蜻蜓正在帮妈妈打酱油的路上。“砰”的一声,小蜻蜓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由于病情恶化得更严重,小蜻蜓才会倒下的!两只正在去游乐场的小松鼠发现了小蜻蜓便飞快地把小蜻蜓送往山羊伯伯那里治疗。
因为小蜻蜓没有即使治疗,所以白血病的毒素已经进入了它的骨髓。山羊伯伯说了,小蜻蜓大概也只有三天的寿命了。小蜻蜓的父母连忙赶到医院看望生病了的小蜻蜓。小蜻蜓的妈妈说:“傻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告诉你妈呀!这样妈妈也能帮你借钱治病啊。”她哭着说。小蜻蜓安慰着妈妈说:“妈妈,您别哭呀!没事的,我死了,还有哥哥姐姐啊!妈妈,您不要哭了,难道您要让我更痛苦的离开吗?”小蜻蜓妈妈连忙说道:“好,妈妈不哭,我不哭了”。(请继续关注第二部)
篇4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部经典小说如下:
1、《绝代双骄》,是古龙小说的一个里程碑,结构严谨,场面惊心动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复杂变幻,扑朔迷离,整体架式完美巧妙。
2、《小李飞刀》,是古龙所写的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小李探花李寻欢辞官后,与义兄龙啸云,青梅竹马林诗音之间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位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数篇高考作文后,发现尽管各个考生叙述的对象和事件不同,但只要换几个关键词,便能“移花接木”,变成“一类美文”。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直率地说:“一个场景描写作为开头,当中归纳几个画面,然后提升或拔高,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结尾再来一句‘警句’,这似乎是不少高考作文的统一模式。这样的文章,说不上来是散文还是随笔,但却容易得高分。”
缘何时下考生写高考作文“如同一辙”?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指出,这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有关。不少高考作文题,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考生“有话可说”,于是题目的宽泛性增大,而临场考察的成分减少。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等,作文的外延较大,考生应对时的广度就宽。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作文题小,考生的准备量就要大,否则当场写不出来,而作文题大,考生的准备范围则会缩小。”
文体淡化:作文教学负面影响
高考作文题要让考生“有话可说”,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尤其是要与语文作文教学相关连。而现在高考作文题的宽泛,则会对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产生错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现在有些地方教作文,已把文体看得很轻,似乎只要表达意思就行。另外,加强学生随笔的训练,在一些学校似乎就是作文教学的全部。而高考作文的评判标准,也让“散文化”现象愈演愈烈。
一位语文教师指出,其实在作文教学上,对写作文体本应相当讲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随笔等,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要求。而现在考生的“同质化”作文,事实上对正规作文教学也会带来一些冲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初中主要训练写记叙文和一事一议,高中则以论说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让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写作,对他们将来运用语言、正确表达,无疑十分重要。
缺少个性:导致文风雷同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反映,也是思维的体现,更是表达的艺术。把作文仅当作获取语文高分的筹码,就可能使作文的内涵流失。一位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说:“现在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光从应对考试来做作文,那么学生的写作之路会越走越窄,而且作文考试排除了诗歌的样式,能用来作文的样式更少了。”
篇6
一、修改标题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这些散文曾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定名为《朝花夕拾》。这样一改使标题不仅具有了文学色彩,而且与文体(散文)相吻合。
二、修改词句
《藤野先生》手稿写藤野先生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作者后来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前面加上一句“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这样改,描摹准确,刻画生动,不仅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更为鲜明,而且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鲁迅对先生的崇敬、爱戴之情。又如《孔乙己》原文中写掌柜讨债的几个情节时,是这样排列的:年关――清明――端午――中秋。收入《呐喊》一书,修改为“年关――端午――中秋――年关”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作者考虑到孔乙己的结局是从掌柜的几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的讨债声中侧面反映出来的,而商人结账讨债常在欠租欠债人最难过的一个关节――年关,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作者删去“清明”,把最后一个时节仍然落在“年关”上。这么一改,说明讨债遍数之多,周而复始,这就为结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点明了可靠性和必然性,含义深沉,耐人寻味。
三、修改文段(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闰土的父亲传授捕鸟的方法一段,未定稿是: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一拉,跑过去看时,却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是三四匹。闰土的父亲是半天便能捕获一二十匹,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问他缘由,他却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没有等到它走到中间去。
定稿时改为: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是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这样,或删一字,或添一字,或单音词改为双音词,或书面语改为口语,不仅用词达意,而且锤炼了音调的和谐和节奏鲜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易于理解。
四、修改标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中是这样描写寿镜吾先生朗诵诗书的:
铁如逸,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呢,千杯未醉嗳嗳。
篇7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力争通过一些诗歌的常识和浅易的诗歌让学生亲近诗歌,喜爱诗歌,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认识到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不同,消除他们对诗歌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为此,我们不妨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介绍诗歌的起源
我国的诗歌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黄时期,名字叫《弹歌》,最早见于《吴越春秋》,其中记载了越国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中引用了《弹歌》。它只有四句,八个词:“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说,打猎之前,制作工具砍伐野竹,然后连接野竹,再写打猎的时候,使弹丸飞出,最后是追逐受伤的野兽,抓获猎物。这首诗很可能在当时的民间已口头流传了很久,后经人写定保留下来,文笔非常朴素。它非常简单地记录了当时的人们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的类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艺术成就越来越高,具有了很高的审美情趣。
二、诗歌的特性和独特的魅力
1.诗歌的概括性
概括性也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诗人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学生都熟悉的杜牧的诗《清明》为例,作形象的解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前两句描绘是整体的画面,它既写出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又描绘了人事活动和当时人们的心情。后两句则是一个特写画面,其中一问一答的情形跃然纸上。它对现实的描写是凝练的、概括的,可以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随后,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显然是写景抒怀的,如果我们不用诗歌这种样式,而改用散文来描写同样的情境,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形成了这样一种表达:这一天正值清明佳节,人们多么希望是一个柳绿花明、风和日丽的日子啊,可天公不作美,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依照民间的习俗,本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扫墓祭祖的时刻,而如今却是游子孤身赶路,春衫尽湿,触目伤怀,内心是多么的伤感凄迷啊!唉,还是找个小酒店,避避雨,喝点酒,解解忧,去去愁吧。可哪有酒店啊?唉,那边不是来了一个骑牛的小牧童吗?我何不问问他呢?……
这样的片断,用散文来描写,情境也是非常的优美,很符合现代人的写作和阅读习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会感觉很亲切,容易接受它,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对散文接触得多了,也就感觉熟悉了的缘故。但这两种文体描绘的都是同一内容,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只是散文的形式灵活,更便于表达,字面篇幅也很大;诗歌则极为凝练,格式也有特定的要求。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要依其本性,需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意境加以合理的扩展,使其表现的内容情感得以充实和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2.诗歌的形象性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除了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以外,诗歌在塑形象方面的反映面则更为广泛。在平时的测试和高考的考查中,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就某一诗歌概括其形象,许多学生因为对诗歌形象感知模糊,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诗歌形象,以致回答得一塌糊涂,根本就不着调,就连阅卷教师都倍感遗憾。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所谓的诗歌形象,大概包括如下三种情况:诗歌中所描绘的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中所描绘的外物形象和诗歌中所描绘的他人的形象。其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一些肖像、行动、神态、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诗歌的外物形象主要是借助于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诗人情感的一种方式。诗歌中所描绘的他人形象,是指诗人借助诗中寄托的形象,来曲折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诗人在其中,大多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借此来寓含哲理,寄托情感,反映现实。这类的形象大多表现为思妇思念征夫、游子的,或戍边战士思乡的,或百姓生活艰难的,或借写他人述说己志的等。
3.诗歌的抒情性
诗歌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的,诗人可以借助诗歌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联想。就诗歌的抒情性而言,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类型。
(1)思乡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及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等。
(2)恋旧之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
(3)惜别之情。即抒写离愁别绪,对友人的留恋劝慰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黍离之情。这类多抒发感时伤世,物是人非之感。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类作品均是表达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悲叹之情。
(5)怀古之情。这类诗歌很多,且大多借怀念古人,或述古迹,而言己志。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报国之情。这类诗歌大多直接或委婉地抒写自己的爱国之情,或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如王翰的《凉州词》(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
(7)讽喻社会、同情百姓生活的。此类诗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寄寓了诗人的无奈与同情之感。如《诗经》中的《硕鼠》《伐檀》,杜甫的《咏怀五百字》,白居易的《观刈麦》《卖炭翁》,李绅的《悯农》,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
(8)咏叹自然,寄情山水田园的。这类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惬意,或抒写诗人渴望归隐之情。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就某一首诗而言,它抒发的情感很可能是多方面的,领会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学表现样式,其音乐节奏感,是最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节奏感是显而易见的。
篇8
2.仰望诗意星空——2003-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印象赵雪源
3.新世纪文学选刊 随笔三则培根,何新
4.松林一夜斯蒂文森,罗务恒
5.春天(节选)乔治·吉辛,郑翼棠
6.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高健
7.臧克家的诗
8.每刊每月一首大解,周亚,王冷阳,宋晓杰,海男,李少君,缪克构,李森
9.箱子岩沈从文
10.门克·莫利,夏月
11.草莓雅·伊瓦什凯维奇,韩逸
12.荷塘风起颜元叔
13.涂鸦时代
14.在玄武湖畔李金发
15.提醒幸福毕淑敏
16.张小娴小品选张小娴
17.万卡契诃夫,汝龙
18.真的故事莫泊桑,王振孙
19.阿内西阿美女皇后马里奥·贝内德蒂,刘家海
20.月迹新世纪文学选刊 贾平凹
21.孟婆茶杨绛
22."诗衷歌恸鲁川情"诗歌朗诵会
23.也许,道理就该如此陈春花
24.当城市穿越生命于丹
25.华老师,你在哪儿王蒙
26.摔碎的心佚名
27.孩子,请听我说黄伯平
28.齐鲁诗歌作品选江非,北野,田暖,张凌波,弓军,曹瑞欣,李云
29.李耕:燃烧,以自己的生命——李耕散文诗选
30.李耕:激情燃烧的诗人耿林莽
1.过法门欣儿
2.回头的浪子帕特里克·怀特,黄源深
3.生活在继续多雷斯·葛·哈里逊,孔耕蕻
4.我在哪里彼得·康得拉,杨国斌
5.每刊每月一首
6.林明理诗选
7."今"
8.菜菌河伯尔,贺骥
9.人的创造力巴山德,石海峻
10.论快乐钱钟书
11.书尤金
12.春来半岛余光中
13.夜行者梦语(节选)韩少功
14.高雅而潇洒的遁逃田中禾
15.燃烧的柴垛林宕
16.黄雀在后刘亚武
17.不该上镜乔迁
18.冤枉沈海波
19.蝴蝶,你是谁家的灵魂徐迅
20.梅在雾上睡楚楚
21.谁在大塘里唱歌(节选)方如果
22.新世纪文学选刊 给树留个杮子毛甲申
23.总有挥之不去的匡瓢
24.奔跑的树李广智
25.唯一的家周海亮
26.蓝海湾(外四章)——沉沙散文诗选
27.诗与思的成功组合——沉沙散文诗选读耿林莽
28.悬疑背后的自我救赎——电影《沉默的羔羊》赏析张颖
29.名人书趣雪焰
1.蓦然回首的刹那艾明波
2.陈雪梅诗选陈雪梅
3.陶永生散文选陶永生
4.春天的遐想泰戈尔,白开元
5.人:一种无常的存在室·阿罗宾诺,石海峻
6.光辉逝去尼赫鲁
7.希梅内斯诗选
8.林明理诗选林明理
9.每刊每月一首
10.读书[法]萨特,柳鸣九
11.雪鲁彦
12.我的迁悔(节选)列夫·托尔斯泰,佚名
13.案头清供张中行
14.静夜功课张承志
15.远方许达然
16.风中的芦苇梅洁
17.看画马克·吐温,卞慧明
18.有声电影老舍hHTTp://
19.拥堵的天堂路阿尔克·阿尔卡诺夫,李冬梅
20.美丽的茧简媜
21.不如归王怡子
22.与子同偕蔡碧航
23.她是如此陌生麦阁
24.天堂之门新世纪文学选刊 曹文轩
25.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东西
26.清明雨、月亮及其他——陈计会散文诗选
27.陈计会散文诗欣赏耿林莽
28.哀而不伤既纯且美——读川端康成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贺彩虹
1.一枕落花香刘鸿伏
2.雪松诗选雪松
3.王惠娟散文诗选王惠娟
4.影子波·普鲁斯,苗浡然
5.作家的自白(节选)切·米沃什,绿原
6.夜宿山中雅·伊瓦什凯维奇,韩逸
7.瓦雷里诗选
8.每刊每月一首
9.书朱湘
10.我与绘画的缘分丘吉尔,王汉文
11.四季生活沃罗宁,曹世文
12.雨的四季刘湛秋
13.受伤的芦苇陈芳明
14.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15.寂寞书院冷叶文玲
16.莽撞汉马可·布兰狄罗,黄嘉琬,黄后楼
17.谎言张森凤
18.谁是导演王立齐
19.姑苏看水张宏
20.埙陈娜娟
21.捻碎了夏天的最后一声叹息朱千华
22.四月阳明萧白
23.家庭琐记叶辛
24.新世纪文学选刊 七年,一辈子闵彩霞
25.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
26.时候不早了,坐锅周和平
27.在风景中且行且唱——郭风散文诗选
篇9
没有束缚地去写,这可说是王芸的长处,也使她的写作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通常写散文的人,写久了往往会为追求风格化、个性化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自己做出某些限定,在选材、立意的价值取向上构筑起自为自足的表达空间,或在写法上形成最具个人化的情感叙述话语,这往往容易引起关注,但限制也会由此而生。王芸尽管写作多年,活跃于湖北散文界,且有了80余万字的作品积累,虽已形成了王芸式的写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但她的写作却有着一种不确定的丰富性。她的散文建构方式以及由此显现的创作主体特征,虽然与性别有着直接的关系,表达着女人的感觉、独白和倾听,契合了女性最自然的表述,却不能以女性散文来框定。文中虽有很强的个人意识流露,却不是一种自我沉迷的、内在化的情感话语叙述。这些特点与她报社记者的身份有关,日常大量的新闻作品写作,注定了她是一个观察者、发现者,必须从容面对最真实而普泛的人生,面对最广大而无限的生长。因此,她的散文世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呈现出覆盖生活的广度,是具有相对的公共空间性的叙写。
王芸是一位精细的、毫不吝啬自己感情和知觉的观察者,她的散文主要以“我”的视点,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理解到的一切,和偶遇事件所留下的深刻印记,路途中的切身感受,随性之所至,转化为散文中曼妙的文字。
几篇听来的故事,是我喜欢的篇什,这是三组奇妙的组合,《湖》《江》《古城》三篇写景散文,分别与三个听来的她、他、她的故事各成一组,既独立,又有潜在的连接,前者是故事发生的场景,后者是住在湖、江边和古城中的人的命运遭际。场景篇写得极美,人的故事篇却有些悲凉,与美景并列更让人心生感叹。王芸不是编故事的高手,而是一个出色的文字描述者,所经所历所闻所感,虽可以唤起她的想像力,却不会像小说家一样恣肆。她、他、她的故事,尤其是古城中投奔了匪窝的女侠她的经历,完全可以在写实与虚构中组合成很精彩的小说,而她只是以精练的叙述将其固形成速写式的人物剪影,这也包括《2004年春天的一场相会》中的筱和奶奶。她比较擅长完整优美地描述视觉印象,并不去深入探掘世俗生活中的深刻和人性的深度,这也说明王芸的天赋更适合写散文。
王芸的不少散文写于路上,她对于可供自己观赏景物的道路感兴趣,同时对于一路上的事物也流连不已,将感知触角流动于诗人、思者、游客之间。几组大的散文,像《水韵江南》《梦回新疆的几个记忆坐标》《因为一个名字来到凤凰》等等,提供了一系列的风物小景,也提供了一系列人物写照最细微之处。王芸喜欢随意地在人事或景色中停留,并不深深地沉入,喜欢写一些纯粹的带有诗意的段落,把世界浸透在一种情绪之中,用激情或审美的眼光来鉴别人物,用最抒情的场景,情绪化的描述来深化审美效果。
她有一颗温柔而富有同情的心,多情善感,有人情味儿。《路过》《遇见》《关于黑暗的几个瞬间与故事》等十余篇散文,写底层人生和现实世相。在对盲人夫妇、黑暗中的歌者、丢钱老人、路边卖汤团小伙的写照中,王芸表现出由衷的、真切的怜悯,忧伤和牵挂,对人性的缺陷和黑暗,她给予的是苛刻严厉的同情和审视。
从电影艺术中,王芸也在寻找着写散文的恰当素材,这不仅仅是写电影观感,而是她的另一种沉思空间,从这十几篇的篇名上可看出她思辨的品质,她是借助于影片在延伸自己的思绪,以生活的感悟来评价人物,去阐释更广阔的文化内涵,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篇10
带着伤口回到当初背叛的城市,唯一收容我的却是自己的影子。——【梦醒了】
大巴在站牌止步时,南城里正阴雨纷纷寻找着荒凉的泊靠,这是我没能想到的问候,那些能够在心情里制约一段情愫的微凉气息总会使人疲惫不堪,而我不想从一座陌生城市里载着美好归来之时,却还是要招惹这烦恼连丝细雨的沾染,孤独也好寂寞也罢,空中盘旋的季风只会踱着迈不开的步子吸收着活泼盎然里的生机,我们谁都无从选择,因为风的无处不在,我们总有那么一天会被抽离的了无痕迹。而气候的迁徙与纷飞世界的悄然来临也没能给我们提前明晓的权利,这是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即使是逝去之时也不会让我们提起一丝警惕。
这些天在抚城里已经被纷飞春雨捉弄的焦头烂额,期盼中希望能在回到南城时会被美好接受,即使没能有阳光的妩媚,或然也只有那不带潮湿的季风刮痛着脸颊我也会微笑着去面对微安的天地。然而清明里似乎总不会缺少雨的飘零,开始有了传承的味道,我们挣扎着在文明里活过贰十的年岁,而清明仿佛就这样没能离开雨的陪护,哗哗啦啦,滴滴答答地,我们在这样的协奏曲里度过童年与懵懂光阴,而那些所谓的春光明媚也总在这天里选择成为过往,消失不见。只是如今,我们已开始渐渐去淡忘一些时节里的幻想,这或许就是长大的遗失吧。
当笔触点点滴滴写到这里,突然忆起余光中先生少有的几篇散文中素描雨滴蔓延的象声叠词,沥沥的轻风飘过雨的左边;叭叭的敲击是右边雨点对水晶玻璃的邂逅;相拥的恋人站在雨的身体里忘怀了争吵的理由;霓虹旁昏暗的气氛是行人焦急旅程里卸下的疲倦;而我站在檐下观望远处阴郁的山色里看春绿如何避着天际鸟儿的穿行。雨依然淅淅沥沥,没曾停息,我已听不清更多季节里的私语,而在回过神那刻突然发觉窗台里未被收起的衬衣随着风飞舞,左右袖口飘洒在风里的水珠附和着绵绵细雨,杳无音信地滴落在窗下的泥土里。
突然对自己笑着说,清明的雨在这个世间的任何时候里似乎总可以得到谅解与感动,忽然掉下的雨水顷刻间淋湿的身体,以及那热恋时淡淡初妆里被冲刷的印记,女孩们也只会在嘴角留下几抹明媚如花的微笑,淡淡然不曾言语。这或许就是春的魅力,也可能是青春的权利,我们在这样的生命气息里总遗留不下任何情绪中的烦躁,春风裹挟着温暖气息在这段时间里会抚慰每个等待伤痕划过的心灵,而飘着的长发缠绕着老树枯藤里的根须,在美好里淡视着每段弥留的心悸。闭上眼睛,带上耳麦,不需要去聆听春的声音,这样就很好,用鼻息感受,用嘴角微笑。( : )
但我依然还是明晓了自己一直坚持的那份执着,没能在心动时接受春雨的抚慰,我在这些心情里就早已将悸动寄托在淋湿的天空里。而抚城里的阴郁气氛不时的飘下几丝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我陌生却美好的单肩背包里,我开始有了一丝落寞情绪。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车站的破败告诉我曾经这也有过一段文明。清明里清新明朗的世界,是个无法抛弃忧郁的纷飞季节,我将背包挎着右肩,左手插入外套的口袋里,颔首低头却依然没能挤出一个完美的微笑。何来的固执呢?我在雨中伫立良久,终究还是没能得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安慰的答复。
或许是晴与雨的邂逅,我们总是在让心脏承受风与湿的痛苦,每每在这纷纷春雨降下帷幕之时就会隐隐作痛。我没能去如余光中先生般讲解清明里淅沥的优美曲调,那些天气里轻风浮云的消散与聚合,在渐行渐远的淡淡声音未及遥远之时就已经被隔绝了祷告,而我们只是在用心情呈现心脏疼痛的痕迹,那些祈祷的祝福却是在抚慰心情里没曾经受纷飞煎熬的气泡。那天,又一个声音也在渐行渐远,在慢慢远离之后却始终还是传入了我的耳边:天空只会随着人的心灵选择晴朗或雨季的来临,在默然间给大地悄然的问候,而这或许,只是捉弄人的顽皮。
自此之后,我才在模糊的思绪里渐渐明白,天生里心情对气候的依附竟是老天玩笑般的安排,我们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没了自作主张的权利,而这晴雨的阡陌变化或许也只是上天在茶余饭后心血来潮地捉弄人们心情阴郁的嬉笑,我们无奈却也默然地接受着这种被人牵绊的思考。清明里的雨是苍天的慈悲,这是我对上苍唯一的好感,没再捉弄人的思维,也没玩笑似的没收祷告,天空很认真的下着雨,我们也在用着雨纷纷作为代名词去感慨阴雨对逝者的祭奠。这是个不能快乐的季节,也是个不能哭泣的季节,雨自苍岭而下,清扫着每座墓前被人荒废的心跳。
在这样陌生的时节里,雨自挣脱老天的安排时就已成为了人们的思想羁绊。倘若雨在某个一如往常的时刻突然间丢失在清明这天里,整个天空阳光灿烂照耀着整片可以微笑的脸孔,或许此刻才是心情里真正需要排解的时刻。那淅沥的轻风飘不到雨的左边;叭叭的声音不再是雨与水晶玻璃的邂逅;情侣在阳光下微笑,没能在矛盾里重复一些感情龟裂的理由;而霓虹下的蚊虫也没能找到驻留的居所,开始在思维里怀念人的焦躁。这是个情绪不佳的时代,一些对立在此刻分开,开心与不开心得到抽离,再没了雨纷纷里模糊的美好。
我没曾去想象没有春雨的清明会是个怎么的样子,烈日当空风卷残云里让人清爽的季风刮在发丝飘带游移之间,或者春光明媚里洒落缤纷灿烂让人愉悦的瞬间里那些笑容的美好,但此刻的我始终都没这种心情去宽释这充满阴郁气氛的天空。朋友在下车时撑伞的速度没能跟上节拍,犹豫之间淋湿了一半的身体,我在背包的庇护下也依然感染了几滴水渍。这毕竟不是没能下雨的清明,我们依然需要为自己的身躯在雨的空白里找寻可以选择不被淋湿的间隙,只是每个人都被这苍白时节左右了思维,忘怀了清明里不需要习惯的沉寂。
南城在昏暗里是不应该存在太多想法的,这或许是清明的特例,那些有点啼笑皆非漫漫扩散的思维,在这座熟悉味道的城市里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只是一遍遍的刷洗之后我们却总能找到遗言般留下的伤痕。我慢慢行走在不曾匆忙的街道里,朋友没能跟上步伐在雨的烟雾迷蒙中淡淡消失了身影,我穿行于每个屋檐下,报亭、公交站、超市门口、还有那些伤痕累累早已破败的南杂店。突然想起抚城旁那座名叫唱凯的小镇,阴雨绵绵的天空下,那座雾霭沉沉小城里静谧的唯美,我感动,伫立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