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1: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班通 历史教学 情境 兴趣 作用
1 “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教学也给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便于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个瓶颈就是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抱着应付的心理,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进行充分思考,进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1]。
(二)化学实验课较少
化学实验课较少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过多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化学实验课较少,学生无法充分的开展实验[2]。其主要原因就是课时较为紧张,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三)化学仪器设备缺乏
在初中教育体制方面,一般每个班级在30~40人之间,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学生实验,由于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教师没有充分的化学仪器供每位学生做实验之用,一般在实验的过程中,由3~5人组成小组进行实验,而学生无法参与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化学学习中主要就是各种元素的学习以及掌握各个物质之间的反应,学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引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将一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过程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于这种比较直观、立体的知识会比较感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反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反应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并且运用动态的表达形式,将酸和碱的具体反应过程表现出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设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对学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化学实验课的课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溶解现象”、“常见的金属性质”、“物质的燃烧条件”等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只有通过亲手实验才能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3]。另外,增加实验课的优势在于,化学本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进行更深的理解,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
(三)增加化学仪器设备
化学仪器设备是学习化学的硬件条件,如果化学仪器设备不充足,将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增加化学仪器设备,通过与学校沟通,购买充分的化学仪器设备,进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每人都能进行化学实验,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会逐渐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篇3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篇4
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具有创意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外界的知识需求与学生的认识体系相互冲突的环境,亦或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的氛围,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充满疑问、充满知识的世界中,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心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知识建立不同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神奇的空气成分”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器材包括一只蜡烛、火柴、一只良好的玻璃罩.实验步骤:取一只蜡烛,将其点燃,可以发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得很稳定.接下来,用玻璃罩将蜡烛罩起来,可以发现蜡烛的火苗越来越微弱,直至最后,蜡烛完全熄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另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人们进入许久没有打开的地窖时,会有眩晕的感觉,并且在这种环境下,火把或者灯火不易燃烧.这一系列的实验与生活现象回顾,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产生兴趣、以及对于答案和原理的需求渴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研究调查表明,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具有有利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不可过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充分掌握和理解每一个化学知识点),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的平均水平近乎一致.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提出疑问,再由其他小组或者由教师解答.例如,在讲“氧气的制取”时,教师可以演示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或者直接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此处以前者为例):首先,将酒精灯、试管、支架、水槽、导管等器材进行连接、固定完好;接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装置连接好(注意此时不要放化学制品),导管插入水槽,将酒精灯点燃,使试管加热,过一段时间,若发现水槽中的导管中有水柱上升,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接着,将氯酸钾以及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正式进行加热,过一段时间,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之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将酒精灯熄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思考,并且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总结提出几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讲台将实验完完整整地做一遍,加深学生对于实验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通过与队友团结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最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意识以及分享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三、引导学生总结评估,进行阶段性提高
“吾日三省吾身”是每一位成功者都具备的良好习惯、优秀品质.学生要想将知识掌握到位,也需要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反思、评估以及总结,并且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重温,从而获得新的感悟与理解.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每一个章节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及时通过化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于自己、对于自己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以及总结,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针对自己的不足,通过与小祖成员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取长补短,从而进行阶段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个阶段的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四、结语
篇5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篇6
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教材,不要觉得教材就只是一个教学框架,课外作文教学书籍就一定是好的、优秀的,因为我们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由从事教学多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多数是名家作品而且体裁全面、表现手法多样,是不可多得的作文教学材料。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穿插作文教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和技能的积累。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的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短句的独特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旺盛生命力,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像这样优美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另外一种是借鉴课文中的构思和写法。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插叙手法的运用,可以将几次插叙归纳为“一个物件”、“一句话语”、“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跳出来,有意识地整理并吸收其写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止步于改写和模仿,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之后,要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安排一些更加考验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学习《石壕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利用之前的仿写、改写中积累下的写作技巧真正与自身的想象力结合,为单纯的写作技巧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想象力指挥写作的工具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长时间的写作素材和技巧的积累,加上初中学生飞扬的想象力,这样一个厚积薄发的写作过程,一定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这种完全由自己主宰的表达方式。一个人一旦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那么谁都无法阻止他再次取得成功,这就是作文教学一个梦的开始。
二、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评价能力,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方向,写出更为人接受的文章。而且在互评的过程中,初中生因为性格使然,往往会更加认真地进行检查,这样就会发现在自己写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况且写作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和借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极大好处的。
三、结论
篇7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法指导
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英语学习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要学好英语的决心。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英语,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会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学法,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1、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1.1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就要勤学苦练,从胆大、皮厚、破嘴、烂笔头做起。“胆大”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胆子要大.不怕出错。“皮厚”是指脸皮要厚,说英语说错了也不怕别人笑话。我们都是从不断纠错中成长的。“破嘴”是指在说英语或读英语的时候.一定要张开嘴巴大声地、清楚地、快速地说,看见单词或短语应该读准确、读正确。“烂笔头”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把老师口述的例子和知识点选择重点的记录下来.没有那个天才能够听课时过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归纳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及时记下来。
1.2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学习英语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坚持和积累是学好英语的法宝。要不怕困难.咬牙坚持学习论文提纲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学年度的侧重点。
初一阶段:初一是小学到初中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是语音语调定型的阶段,要多听磁带、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 表达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其次,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按格式、按笔顺,整齐规范地练好英语书写,对初一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阶段:进入初二以后,随着英语知识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加大,同学们普遍觉得英语越来越难学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成绩难以达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明显,两极分化逐渐形成。针对这些情况,刚进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应该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阅读量。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简写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初三阶段: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初三就是复习迎考,实际上,过早的准备初三下学期的中考没有意义,因为备考的实质是复习已学知识和研究考试技巧,因此在还没有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之前何谈“复习”,又如何“复习”呢?所以过早的备考是徒有虚名的;另外,过早的备战中考会侵蚀甚至磨灭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丧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很多机会。人在备考和学习中的心态是迥异的:备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着如何战胜试题,博取高分,其他的都变得并不重要了;而学习的心是开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欢的知识,也因此迎来了进步的机会。再者,过长的备考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考试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半年时间为宜,长于这个准备时间,人就会很自然的对这门考试产生厌烦情绪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阶段的学习应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课程安排日益紧凑,各科复习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会觉得越来越难找机会练习口语。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3、积极听课。
要听好每一节课,关键是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那么上课时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课时,应该围绕着所学内容,积极思考。要做到积极思考就要做到专心听讲。上课不要去苦心思索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集中精力学好本节的内容,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3.1要以理解为主。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体,结果抓住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3.2要有比较地听讲。听课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论文提纲格式。通过这种比较,肯定会让你加深理解。
3.3要细心领会老师所讲的第一个细节。在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4要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的提问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积极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力集中,边听边分析正误,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错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因此,你可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要随时准备积极发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语单词难记,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把很多的单词分出来单个背的时候,很快就容易记住,但忘的速度却比记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讲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转义方法;单词辨异;拼读规则;同义归类、同音归类、同义词反义词归类;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律归类进行记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一样,通过文章和句子来学习单词。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当然适不适合你,只有你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学法指导工作是老师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调动认识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篇8
1.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宏观来看,在地域上,良好的初中英语教学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却缺少充足的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其他物质资源。
(2)从微观来看,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一些学校为提高中考的升学率,将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版,优质的英语教学师资力量和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实验班,对于普通班,则缺少相应的关注。学校教学资源的倾斜,人为的造成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
2.初中英语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英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标准英语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及课堂英语教学;能够针对一般问题,通过得体的语言与外宾自然交谈对发生的简单事件能够用英语详细、连贯描述并保持语音语调的准确自然。除此之外新课改还在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创意设计能力、掌控课堂能力等方面作了严格要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学校认为,初中英语只是基础性的学习英语单词和短句,对英语系统化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学校在聘用英语教师时对英语教师的业务和专业素质要求较低,甚至,在一些学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发音的正确,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素养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以及过于英语知识结构单一、英语知识面范围狭窄等都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方式有日常的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试等方式。以学生的日常作业的布置为例: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教师为了巩固学生一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漫无目的,缺少针对性,一些题目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题目难度较大。合理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但是,如果课后作业的布置缺少针对性,就会使课后作业的巩固能力减小或丧失。另外,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英语写、记能力的考察和巩固,缺少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初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1.转变英语教学观念
英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外,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展开英语情景对话练习,将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短句等融入到对话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不但可以更加真实的体会知识的运用方式,而且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英语教学的内容应当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例如,“could”一词的使用方法,could是can的过去式写法,但是在某些情境下翻译为“可能”,在一些情境下,则是虚拟语态。对于这样一词多用的单词,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查询其使用方法和语境,对于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安排其进行相应的短句练习等。
2.完善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综合发展
完善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体系,应当在创新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进程和评价体系中,综合考察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1)在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或者根据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以“haveto”、“can”、“may”、“must”举例,“haveto”、“must”以及“can”、“may”、“must”两组词在一定情境下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和使用方式,但是在强调程度方面存在不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于不能明确区分相关词语的用法的学生,可以安排相应的语境填空和语境对话的作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语的使用。对于英语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熟读英语课文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能力的练习,可以安排学生每天自己组织一段英语对话或英语短文,录到相应的录音设备中,英语教师通过录音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检查,并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英语语言组织上的错误。
(2)在英语教学的定期考试中,除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考试内容应当侧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写、译能力的考察,考试内容应当增加句子翻译和英语短文写作的分数。同时,考试内容应当增加听力,考察学生英语听写能力。
3.平衡英语教学资源分配,提高英语教师素质
对于校内英语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学校英语教学中偏重实验班、优等班安排优质师资力量和物质资源的情况,学校应当予以取消,平衡各个班级之间的英语教学师资力量和物质资源,减少因人为安排而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师的聘用上,学校不仅要关注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还应当注意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篇9
教师在教学音标时,应把音标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而不应把音标教学分散在各个单元,因为分散学习,学生容易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使音标教学的过程变得很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是有能力集中进行系统的音标学习的,我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会读的教不会读的,一个星期后我亲自检测学生学习音标的情况,让学生一个个地读给我听,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由于在教学时我强调了元音的发音,检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元音的发音很理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初中生已有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了,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对音标学习的关注不够,很多学生都是鹦鹉学舌一般跟着教师读,发音的准确率不高。虽然小学阶段零散地也进行了音标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是学习音标的最佳时期,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学习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进行音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应反复强化对音标的学习
当学生学会了音标,能用音标拼读简单的单词后,很多教师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进行英语的阅读、语法教学了,殊不知,应不断强化音标教学,否则如果长期不接触音标,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音标的驾驭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如何强化音标训练呢?
1.制作音标卡。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读音标卡,或者将音标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得见,加强记忆效果。
2.强化模仿训练,让学生多听国际音标磁带的发音,教师讲解发音的要领、口型、舌齿的位置,学生边听边读边体会。
3.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多读多拼单词,朗读音标不要一次花费很长时间,反复机械地读,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高频率、多次数地带读。
4.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标的热情,将原本枯燥的变得生动有趣,可采取记忆游戏、比赛拼读生词等方式。对于拼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要关注拼读能力弱的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音标的信心。
三、音标教学可以结合汉语拼音
由于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在形式上比较相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牢固的拼音来帮助他们学习音标。音标是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具体单词中的发音,而拼音字母的发音就是它在词语中的发音,很多拼音的读音和音标十分相似如:“bird”中“b”的发音和拼音“b”一样,“study”中“s”的发音和拼音“s”一样,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因此,我们不妨利用已学习的拼音知识学习英语。
篇10
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自然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这个过程当然就是从自然、实际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的过程[2]。所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的讲述概念,形成一定的内涵,就必须要从物理的自然现象或者是从物理实际生活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或者是进行相关的小实验,并且还要对现象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理解,再对各种现象特点的共同点进行综合,再抽象的概括,从其事物的现象到本质,最终形成物理概念的内涵。
2历练概念的本质以便于深化概念
当学生在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将物理概念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结构,这样的转化过程是对概念的强化过程,也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历练[3]。其中,研究和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异同点的理解,还能扩展和加深学生对相近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在本质上就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既要注重物理概念的本身,还要注重概念之间的不同联系,使用比较、联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其异同点进行区分,便于防止学生对相近概念的混淆和模糊。
3加强训练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
当学生在掌握了物理概念之后,若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就必须要求他们进行一些巩固和强化的练习。例如:在讲解了机械功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某个学生用力将质量为10kg的一桶水提高到30cm高,该生对水桶做了多少功?该学生又提着水桶向前走了10cm,请问该生又对水桶做了多少功?(g=10N/kg)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使他们理解做功的两个必备因素,力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算是做了功,教师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刚学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在讲完“压强”概念之后,可以借助一些现实中的问题问学生:请问鞋子里面钻进了沙子为什么脚底会感觉到疼?菜刀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为什么要磨呢?等类似的问题。同时还能抓住学生分析错误的契机强调其概念的物理意义。
巩固所学知识,并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