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核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3 08: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复核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考研成绩复核不需要写申请书。下载《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核申请表》,一般需要填写考生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需查科目代码及名称、已知成绩、联系电话等。填好表格之后递交到招生部门即可。
2、查询成绩后,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有疑义,可申请成绩复核,但成绩复核一般只核查考生答卷是否有漏评、加分错、登分错,不重新评阅答卷;复核结果只向考生提供所复核科目成绩总分,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学司[2007]28号文中有关试卷保密的规定,复核试卷时一般省教育考试院及该校研究生院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对考生试卷进行复核,考生本人不得查阅答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公 告
各位亲爱的考生朋友:
我校2015年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阅卷工作已结束,现将自命题科目成绩公布,大家可凭考生编号(即准考证号)和姓名进入查询系统查询自己的自命题科目成绩。
江西师大2015年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查询系统 点击进入
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公共课成绩:公共课成绩预计于2月中旬公布,具体公布时间待省教育考试院通知。
二、成绩复核:根据教育部及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考生如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向我办申请成绩复核。申请复核的考生须注意如下事项:
1.申请复核的时间:1月31日前,逾期不予受理;
2.申请复核的要求:须将成绩复核申请书(申请格式见下)发送至我办QQ邮箱(2833044662@qq.com),并附身份证或准考证扫描件。邮件标题为“成绩复核申请”;
3.自命题科目由我办有关人员会同纪检监察人员共同进行答卷复查。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不得查阅答卷。
4.复核内容:是否存在漏判、成绩累计、登记错误。评卷宽严程度不在复核范围内。
5.如成绩有误需要更改的,我办会在2月1日前电话告知有关考生。成绩无误者,恕不一一通知,如在2月1日后未接到我办通知的,则表明成绩无误。
特此公告。
同时在此祝各位考生朋友及家人新春愉快,心想事成!
附件:江西师大2015年全日制硕士初试成绩复核申请书(模板)
江西师大研招办
2015年1月21日
附:
江西师大2015年全日制硕士初试成绩复核申请书
江西师大研招办:
本人***,报考专业为***,准考证号为104145*********。
本人申请复核***科目(科目代码***)成绩,所查得分为**分,本人感觉得分大概为**分。特申请进行成绩复核,请予批准!
联系电话:***********
申请人:***
篇3
SUN Yi 1,SUN Yan
(1.Department of Dresses Designs,Craft and Art Institute of Shandong,Jinan,Shandong 250014;2.Separtment of Designs,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ary Military Museum,Beijing 100038)
【内容提要】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摘 要 题】艺术广角
【英文摘要】The cultural system of the Chinese nations dresses and adornments is a kind of statement about the emotions of the labor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It perspectives ethnic life custon,ethnic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ideological emotion by symbolized vision vocabulary,also indicates symbolized cultural choices of every nationslity.The changes of component elements of dresses promot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emotion and aesthetic forms.The acute and quick transition of visional emctional semantical meanings,mainly appears by certain dress modeling and pattern design,and embodies the histroical continus of aesthetic cultural system of ethnic tradition.
【关 键 词】民族服装/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ethnic dresses and adornments/historical culture/emotion/transition
【 正 文】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例如被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形象,在中原地区被视为至高无上皇权的标志,而在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纹,则被苗族人民释义为“蛇、黄鳝、鱼、水牛,能驱雾降雨,使大地风调雨顺,常葆生机,象征吉祥如意和安宁”。[3]
我国民族服饰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探索,都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在注重研究表象外在形态的同时,更应深入内在的深层结构,洞察民族服饰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服饰造型的现代意义、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以及远古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民族习惯、民族传统等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情感语义传达,捕捉民族服饰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阐述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和真挚情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美术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2.
[2]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4.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要求,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组织动员(2016年1月25日—2月5日)
1、组建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指导、督查推进。
2、组织培训。根据《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召开由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和全体村干部参加的全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培训会议,就国家扶贫政策、精准识别的意义及农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方式、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宣传培训,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3、宣传发动。通过村组会议、公开信等方式,结合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农户申请(2016年2月6日—2月20日)。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自愿填写《低收入户申请书》。
各村组织人员入户调查,采集各项基础信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5年12月31日,收入计算时期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三)评议公示(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5日)。
1、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对提出申请的农户进行初审后,将名单交由各村民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小组负责对各户登记表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议。各小组将评议结果在本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村委会。
2、村民代表评议:村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各组上报名单进行评议,评议采取票决的方式。评议结果在村组显要位置张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进行反馈。经公示无异议报镇政府审核后确定为初选名单。
3、对村组评议未获广泛认可的农户,村委会负责通知到该农户,并做好解释说明。
(四)镇核查(2016年3月6日—2016年3月15日)。
镇政府对上报的初选对象组织核查,主要核查宣传发动是否到位,是否有申请书、是否自愿申请、申请书是否本户填写,民主评议是否进行票决,是否公示到位,申请农户与初选名单是否认真审核、有无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审核结果是否公示,农户异议是否处理到位;全面入户查看初选农户情况是否属实,有无不符合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条件的对象。镇核查结果公示到村组,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7日内向镇政府提出复核申请,镇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五)县复审(2016年3月16日—2016年3月23日)。
镇公示无异议后将初选名单报县复审。由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逐村复核,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复核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经确认后的低收入农户名单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六)调查建档(2016年3月24日—2016年3月31日)。
对公示后确定的低收入农户的信息,由镇统计站组织人员将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同时报县扶贫办备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此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各村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 实务操作
一、 用款计划的编报
预算单位应于每月底前编制下月用款计划,报市财政局审批后方可执行。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实施进度编制。
实务操作中在编制用款计划时,首先,要让相关业务科室上报下月用款需求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结合年度部门预算总下达数和执行情况,合理考虑下月用款计划需求数。其次,编制下月用款额度,扣减截止本月底年中财政已批复未使用的用款额度数,为下月申报用款计划额度。最后,在编制用款计划时,要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分预算项目、分项目名称、分经济科目、分支出性质编制。
预算单位在月初收到财政用款计划批复后,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
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
预算单位在执行用款计划过程中如出现会计科目需调整的情况,可在用款计划模块中,针对财政已批复的用款计划进行会计科目的调整,无需财政批复。
二、 财政资金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预算单位向国库支付中心提出支付申请,由国库支付中心开具支付凭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实际操作中,预算单位出纳对本单位已经审批的支出凭证通过“支付管理”系统的“直接支付申请”录入以下内容:选择单位、录入用途,选择用款计划,申请金额,录入收款人、收款账号、收款人开户银行等支付信息,再由会计进行复核后生成“直接支付申请书”.然后打印直接支付申请书2联,加盖单位财务章(或公章)、单位审批人签名或印章、复核人签名、经办人签名,附发票等原始凭证,经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核算中心)初、复审后,由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资金从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至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
1.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依据《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相关原始凭证入账,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
2.涉及预算单位社会保险、水电费、公积金、电话费等费用在预算单位基本户托收的情况业务的账务处理如下:
基本户托收社会保险、水电费、公积金、电话费等,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托收业务
贷:银行存款
对以上托收费用作财政直接支付后,款项返还给基本户,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
基本户受到零余额账户返还的代垫款项,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托收业务
(2)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是预算单位在财政规定授权支付范围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实务操作上,首先预算单位出纳录入授权支付申请,填写支付票据;其次预算单位会计对授权支付申请和支付票据进行复核;最后预算单位把电子支付令发送给银行,同时把支付票据传递给银行。相比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要手续简便,不需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复核。相对来说,效率较高。发生财政授权支付支出时,预算单位依据相关凭证入账,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其他政府性基金、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支付
结语:
经过笔者这些年亲身在本职工作上的实际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当今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成本管理、体系完整性、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而做帐模式转变成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这不仅在工作效率上大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在创新的模式下更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遏制资金浪费,从而促进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温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 温财国库[2008]225号
[2]关于印发《温州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 温财国库[2008]250号
篇6
1 调查思路与方法
(一)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以期通过实地走访、自填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厘清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拓展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建设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图书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方正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期刊、论文等文献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整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构建合乎逻辑、有据可依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调查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设计涵盖以下范畴:(1)校图书馆的阅读基本条件,如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光线明亮等;(2)文献满足学生情况,如图书的种类、数量、更新频率等;(3)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如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开放时间、开放时长等;(4)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教育和阅读活动情况,如是否会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否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5)馆员的基本服务,如校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借阅手续的流程和效率等;(6)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情况,如是否经常去校图书馆、是否经常谈到校图书馆;(7)对校图书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6份,回收1052份,有效问卷1050份。
3.访谈法
本此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笔者对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2 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阅读的基本条件来看,95%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包括整洁程度、光线、空间布局、座椅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但是也有3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电子阅览室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中,也有35%的图书馆员希望可以引入自助借书的网络平台建设。从文献满足学生情况来看,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有5%的同学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多进一些图书,包括电子书。对于学校的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65%的学生都感到满意,更有10%的学生希望开馆时间可以延长,或是周末可能开馆。8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而且他们非常喜欢上阅读课。但是关于图书馆员的基本服务方面,60%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所改进。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会去图书馆。
(二)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通过与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举办或参与的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每校平均达16.58次;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学社团、书评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校刊的编制、交流工作步入常规。除了开展常规的图书活动,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探索开展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名人到图书馆共读一本好书;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成立教师读书协会;开展校级、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开展全校性图书漂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对图书馆功能利用情况不足
在访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就只是一个看书、借书、还书的场所,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感到盲然,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随着学校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3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馆藏量,但主要仍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阅读还不是主流。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阅读呈现数字化、便捷化、交互化的特点。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紧形势,关注中小学生新的阅读特点,添置适合中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尝试向网络化、自动化转变,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
(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开放式”校园图书馆
“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既包括时间开放,也包括空间开放。一方面,在时间开放方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不分节假日,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另一方面,空间开放可以借鉴国外“图书漂流活动” 的理念,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联网电脑搬到校园一角、教室里、走廊上,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借阅书籍,可以拓展出各种“角”功能,例如社团角、自修角、自由开放网络、选修课等。这些“角”不是单纯的图书馆的某一块物理场所,更是图书馆的精神领域,它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功能角的建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延伸工作触角,辅助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特性,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更要主动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学科教学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及参考咨询,有效发挥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职能。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要盘活为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科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了解教学进度,推荐相关教辅书籍,将图书馆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中,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中小学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首先,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工作馆内,将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只有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我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星宇,占盛丽.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兼论国外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9-42.
[2]马国华.中小学图书馆(室)事业的现状与思考――鸡西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5年(4):59-61.
[3]F.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校图书馆――2003上海少儿阅读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6):35-37.
[4]王艳伟.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5(11):284
篇7
第二条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部计量认证主管机构(以下简称部主管机构)。部主管机构在国家计量认证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监督管理水利计量认证工作。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受国家主管部门和部主管机构委托,具体组织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
第三条部主管机构应在国家有关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水利计量认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标准。
第四条部主管机构监督管理以下水利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
(一)部属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机构;
(二)各流域机构的工程与产品质检机构及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机构;
(三)水利行业科研院所和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检机构;
(四)水利行业承担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水文、水质监测机构;
(五)其他面向全国或跨地区执行水利工程与产品质检任务的质检机构。
第五条水利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包括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
第六条首次评审、复查评审和扩项评审应由质检机构提前6个月向办公室提交下列书面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一)计量认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二)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三)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四)质检机构的干部任命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第七条办公室受理并审核质检机构的书面申请,结合监督评审的工作安排,每年分两次汇总上报,纳入国家计量认证评审计划。
第八条列入评审计划的质检机构应于评审前3个月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
(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
(三)典型检测报告;
(四)近期参加能力验证的证明材料(如果有)。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并于收到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材料后30日内,作出如下处理:
(一)材料符合要求的,受理。
(二)材料存在一般问题的,由申请单位修改,符合要求后受理。
(三)材料严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暂不受理。
第十条申请材料受理后,接受首次评审的质检机构可根据需要向办公室书面申请进行预评审。
第十一条预评审程序可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所列程序进行,其中有些程序可适当简化。预评审只提整改意见和要求,不作最终评审结论。
第十二条办公室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小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经部主管机构审定、国家主管部门审批后,下达评审通知。
第十三条评审通知应于评审前一个月通知被评审单位和评审小组各成员。
第十四条评审小组组成要求如下:
(一)评审小组主要由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成员(以下简称水利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不多于两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含)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参加。
(二)评审小组的人数一般为5人,可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规模、性质和申请认证项目(参数)的多少适当增减。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监督评审或扩项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减少。
(三)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应配备1名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选派的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员。
(四)评审小组设组长、硬件组长、软件组长各1人。
(五)必要时,办公室可增派观察员。
第十五条评审小组组长应及时与办公室、评审小组其他成员以及被评审质检机构联系。评审小组应认真研究申请材料,提出现场评审方案。评审小组组长可根据需要,与办公室和被评审质检机构协商,安排评审员对被评审质检机构进行预访问。
第十六条现场评审的时间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场评审一般安排3天时间;
(二)对规模较小或申请项目较少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监督评审、扩项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缩短;
(三)对包含分中心、规模较大或申请项目较多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十七条现场评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预备会议;
(二)首次会议;
(三)考察实验室;
(四)硬件和软件评审(含现场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座谈考核);
(五)评审小组汇总情况;
(六)与被评审质检机构领导沟通;
(七)末次会议。
第十八条现场评审的评审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四种。对后三种评审结论应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根据评审小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在评审小组确定的时间内(不超过2个月)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填写“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以下简称整改报告)”,由评审小组组长确认并签署意见。
(二)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的,被评审质检机构除按本条第一款要求进行整改外,评审小组组长应限期(不超过3个月)组织现场复核,确认其符合要求后,在被评审质检机构填写的“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现场复核只针对不符合项进行考核。
(三)评审结论为“不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重新申请首次评审。
第十九条评审小组应会同被评审质检机构在评审工作(包括实施整改)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正式行文办公室,报送下列评审材料:
(一)计量认证工作准备情况(首次评审、扩项评审)或总结汇报材料(监督评审、复查评审)1份(加盖被评审质检机构公章);
(二)申请书2份(监督评审除外);
(三)计量认证评审报告2份;
(四)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合格证书)附表清样3份(监督评审除外);
(五)评审报告第一页“基本情况”和合格证书附表的电子文本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六)经评审小组组长签署意见的整改报告2份;
(七)理论考试材料汇编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八)现场测试材料(包括任务通知书、原始记录等)汇编1份;
(九)现场考核的典型检测报告各2份;
(十)近期向社会出具的典型检测报告2份;
(十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1份;
(十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目录1份、程序文件1套;
(十三)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和机构设置批文复印件各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四)干部任命文件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五)报送材料的清单1份。
第二十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经部主管机构审定,报国家主管部门审批。
(二)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评审小组组长组织补充、完善。
(三)评审材料严重失实的,另派评审小组,重新进行评审。
第二十一条对经审批符合要求的质检机构,颁发合格证书和合格证书附表(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或合格证书附表(扩项评审),获合格证书的质检机构可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应开展监督评审。监督评审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
(一)在5年有效期内,至少应进行一次监督评审。
(二)当被评审质检机构的环境条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检测质量事故、用户投诉等情况时,由办公室组织不定期监督评审。
第二十三条对包含分中心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每个分中心原则上均应实施至少一次现场评审。
第二十四条质检机构新增检测能力的,可向办公室申请扩项评审。扩项评审可与监督评审结合进行。
第二十五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向办公室提出申请,报国家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一)质检机构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或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质检机构名称或场所变更的,应持变更文件办理变更手续。
(三)质检机构法人代表、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变更的,应书面上报备案。授权签字人变更的,应经过考核。
(四)质检机构质量体系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将新版质量手册上报备案。
(五)检测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更新或修订的,应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若检测标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检测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基本符合标准要求时,可由质检机构技术主管组织有关检测人员进行宣贯,并做好记录,待下一次评审时,由评审小组确认。
2、若检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环境条件或检测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添置新的仪器设备时,质检机构应填写“办理标准变更申请及审批备案表”,由办公室派水利评审员到现场进行确认。
第二十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应进行复查评审。质检机构的复查评审申请应在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出。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申请者,可向办公室提交延期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延长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改进和转变机关作风,增强全局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政务公开的原则
合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
三、政务公开的范围
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直接面对社会、面向基层,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主要工作事项必须公开;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重大事项与干部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也必须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开。
四、政务公开的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政务公开主要围绕“职责权限、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事依据、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进行。
五、政务公开的项目
(一)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及办事指南;
(二)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三)行政审批的事项、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四)行政处罚事项;
(五)行政服务的事项、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六)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本局制发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批转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
(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方式、减免政策及其依据;
(八)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务内容。
为了方便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本单位属于应当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进行查询,要根据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和单位情况变化,编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目录和相关内容。
六、公开的形式、方法和时间
1、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向社会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职责、职权、审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2、定期在新闻媒体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公布服务承诺;公示专项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3、及时公示新的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以及政务事项的变化情况。
4、每年结合工作总结对内公开相关内容,在需要时,随时对内公开有关内容。
七、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
1、主动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的政务事项应当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上进行公开,同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服务指南、触摸屏或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形式予以公开。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当在信息生成产生或变更后的10个工作日内公开。
2、依申请公开制度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采用电话、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全局提出申请。属于本局掌握的主动公开的事项,将告知申请人获得该政务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其所需政务信息。对于当场可以答复或提供的要当场答复和提供;不能当场答复和提供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或提供,特殊情况下经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政务公开预审制度
拟公开的事项必须经各科室负责人审核后由局政务公开办公室予以公开。重大事项要由承办科室提出并说明理由,经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初审,请分管领导审批后再行公布。
4、政务公开公示听证制度
有重大社会影响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当将拟决定的方案和理由向社会公布,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再予以正式公布和实施。重大决策事项,按照听证程序组织听证后再向社会公布。
5、政务公开投诉受理制度
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受理政务公开权利人的举报、投诉、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举报、投诉人。
6、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
(一)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机关目标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作风和行风评议体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二)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促进工作的原则;
(三)政务公开考核采取平时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和全面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随机进行,定期考核每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
(四)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全局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的组织领导,对机关各科室和局属二级机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五)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六)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当年度部门及其负责人、工作人员工作政绩、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部门,取消当年度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的评先资格,由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限期整改,并于1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政策法规科。
7、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
(一)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政策法规科按照各自职责和管理权限给予相应处分。
(1)不按规定进行政务公开,造成严重后果的;
(2)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并造成严重影响的;
(3)对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4)违反法律法规,泄露相关机密的;
(5)政务公开中的其他违纪行为。
(二)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处理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过错与处理相对应的原则。
(三)违反政务公开规定,按以下办法追究责任:
(1)情节轻微、影响较小,对责任人给予告诫或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影响正常工作或造成一定后果的,对责任人提出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
(3)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科室)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优、评奖资格;构成违纪的,按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政纪处分(同时违纪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4)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政务公开工作,局办公室和政策法规科分别做好审查审核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局办公室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网络信息的,监察室负责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工作。
(五)凡出现前述政务公开五种违纪情形时,政策法规科应在全面、客观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并呈报分管领导和局党组研究审定。
篇9
第二条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计量检定人员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及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计量检定人员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计量检定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
第五条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中专(含高中)或相当于中专(含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二)连续从事计量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并具备6个月以上本项目工作经历;
(三)具备相应的计量法律法规以及计量专业知识;
(四)熟练掌握所从事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等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经有关组织机构依照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等要求考核合格。
第六条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格申请书;
(二)考核合格证明。
ianc下简称计量检定证件
第七条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其主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即时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八条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作出核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计量检定员证》;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计量检定员从事新的检定项目,应当另行申请新增项目考核和许可。
第十条《计量检定员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颁发《计量检定员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核换证申请。原颁发《计量检定员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复核换证。
第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申请和核准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前款规定的档案保存期限为自作出核准决定之日起7年。
第十二条具备相应条件,并按规定要求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注册计量师注册证》的,可以从事计量检定活动。
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依照注册计量师制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计量检定员证》或者《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第十四条计量检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从事计量检定活动;
(二)依法使用计量检定设施,并获得相关技术文件;
(三)参加本专业继续教育。
第十五条计量检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照有关规定和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活动,恪守职业道德;
(二)保证计量检定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真实完整;
(三)正确保存、维护、使用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四)承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的与计量检定有关的任务;
(五)保守在计量检定活动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十六条计量检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或技术档案等资料;
(二)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
(三)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
(四)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计量检定员证》或《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第十七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计量检定人员管理档案,并将计量检定人员有关情况逐级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八条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计量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等,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计量检定人员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者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不得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计量检定人员依法执行任务。
第二十条未取得计量检定人员资格,擅自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未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未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是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权的其他技术机构。
本办法所称计量检定活动,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活动。
第二十四条计量检定员资格申请书、考核合格证明和《计量检定员证》的式样以及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山东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房地产估价规范》、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和《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城区规划区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
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人。
第五条拆迁人必须依照本办法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合理补偿和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六条枣庄市建设委员会是枣庄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
枣庄市城建开发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枣庄市城市房屋拆迁的日常管理工作。
滕州市建设局负责辖区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第七条计划、规划、国土资源、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被拆迁人所在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第二章拆迁管理
第八条区(市)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要编制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市建委会会同市发展计划委审核后,由市政府上报省审批,没有列入年度拆迁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拆迁。
第九条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十条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应当根据不同项目,提交下列相关资料:
(一)房屋拆迁申请书;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六)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经济适用房等建设项目还需提供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第十一条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将有关内容在拆迁范围内公示,并告知居民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后,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并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拆迁管理费;不符合条件或不予批准的,应在审查期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退回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拆迁人自行拆迁的,应当经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委托实施拆迁的,凡拆迁居民户数在200户以上或者拆迁总费用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要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拆迁单位,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标投标实施监督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订立拆迁委托合同。委托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自拆迁委托合同订立或者变更之日起15日内,将拆迁委托合同报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被委托的拆迁实施单位不得转让拆迁业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接受委托拆迁。
第十三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拆迁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有关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省拆迁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方可上岗;未持证上岗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有权拒绝与其商谈拆迁事宜。
第十四条拆迁人申请拆迁时,用于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必须足额到位,并存入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并监督使用。拆迁人提供的用于房屋补偿的房屋可以折价抵减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由枣庄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建立新的房屋租赁关系;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五)公安机关办理的居民户口迁入或者居民分户。
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期限不得超过1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拆迁人必须报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暂停期间办理的有关手续一律无效,办理机关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六条房屋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项目名称、拆迁许可证号、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搬迁期限、过渡期限、补偿安置方式等情况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拆迁人应当在拆迁现场公示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安置房情况、拆迁工作流程、补偿结算办法、拆迁实施单位和评估机构名称以及上岗人员名单等内容,并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做好拆迁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八条在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当事人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就拆迁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面积误差范围和处理方式以及各自违约责任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十九条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的,应当经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书面通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拆迁人应当与房屋拆除的施工企业订立拆除合同,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拆除工程15日前,持有关资料报建筑业管理部门备案。房屋拆除应当由具有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企业承担,施工企业应当编制拆除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房屋拆除中的人身、财产安全。施工企业负责人对拆除施工安全负责。
第二十一条拆迁人应当在房屋拆除后30日内凭拆迁许可证办理房屋注销登记手续,缴销原房屋权属证书。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必须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各项拆迁活动的检查、验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三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拆迁补偿
第二十四条拆迁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拆迁补偿方式实行货币补偿或者房屋补偿,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方式。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拆迁公告后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附属物以及装修等不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拆迁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应当按照枣庄市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区位价和各类房屋重置价,结合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结构、建筑面积、朝向、新旧程度等因素,参照市场成交价确定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拆迁非住宅和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所处的不同位置和用途,依据《房地产估价规范》规定的评估方法,确定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
第二十六条拆迁房屋实行房屋补偿的,补偿房屋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由同一估价机构按照同一估价方法确定其市场评估价(补偿房屋建筑单体造价为重置价)。补偿房屋的建筑面积与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结算差价;超出部分按照市场价格交纳购房款。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补偿。
第二十七条被拆迁人与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为同一人并实行货币补偿的住宅房屋,拆迁人付给被拆迁人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拆除公益事业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拆迁人应当按照原规模予以重建或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九条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或者房屋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补偿,补偿的房屋由原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第三十条非住宅用房的确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的房屋所有权证用途栏内标明“营业”或者“生产”等字样;
(二)取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并有正常纳税记录;
(三)房屋所有权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注明的营业、生产的地点、时间相一致。
第三十一条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
第三十二条拆迁非住宅房造成停产、停业并实行房屋补偿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支付停产、停业补助费。
第三十三条拆迁因无产权关系证明、产权人下落不明、暂时无法考证产权的合法所有人和因产权关系正在诉讼的房屋,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解决的,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先行拆除。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手续,待产权明确后按本办法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四条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者由抵押人清偿债务或者向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第三人提存后,方可给予补偿。对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房屋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搬迁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由拆迁人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实施拆迁。
第三十五条对被拆迁人人均建筑面积低于我市住房解困标准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的,按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进行补偿安置;超出原建筑面积未超出解困标准的部分,应当交纳超面积安置费;超出原建筑面积又超出解困标准的部分,按市场价格结算。被拆迁人解困家庭人口的认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拆迁范围内的户口;
(二)户内人口无其它住房。
第三十六条补偿房屋不是现房的,应当在协议中明确过渡期限。过渡期限为建设工程的合理工期加上1至2个月的准备期。在协议规定的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用房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协议规定的过渡期限因拆迁人责任造成延长的,从逾期之日起每月加倍付给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日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但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不增加逾期费。
第三十七条新建住宅楼房回迁安置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时,应当本着先签协议先选房的原则,在确定的安置房源范围内进行安置。对烈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视具体情况在楼层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
第四章拆迁评估
第三十八条被拆迁房屋的评估,由依法成立的具有三级以上房地产评估资质的单位评估。
第三十九条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向社会公示一批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供拆迁当事人选择。未经公示的评估机构,不得接受房屋拆迁评估委托,不得从事房屋拆迁评估工作。
第四十条评估机构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共同协商确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选择评估机构不能达成一致的,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在符合条件的评估机构中组织抽签确定,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3日在拆迁地点公告抽签的时间和地点。评估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对被拆迁房屋进行房地产市场评估的费用,由拆迁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委托人应当与评估机构签订书面拆迁评估委托协议书。协议书签订之日起10日内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委托协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委托方、受托方(评估机构);
(二)委托估价目的、估价范围、估价时点;
(三)评估报告出具方式、交付时间;
(四)委托方、受托方的权利、义务;
(五)评估费用、支付方式;
(六)违约责任;
(七)委托双方认为应当订立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二条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的评估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程序以及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评估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估。
第四十三条房屋拆迁评估的估价时点为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但拆迁规模大、分期实施的,以当期(段)房屋拆迁实施之日为估价时点。
第四十四条拆迁估价人员应当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做好实地查勘记录,拍摄反映被拆迁房屋外观和内部状况的影像资料。实地查勘记录由实地查勘的估价人员、拆迁人、被拆迁人签字认可。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场或者拒绝评估,影响拆迁正常进行的,评估机构可依据房屋的权属资料、房屋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进行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作出说明,同时提供第三人的证明。
第四十五条评估机构应当将分户的初步估价结果在拆迁地段向被拆迁人公示7日,并现场解答被拆迁人提出的有关房屋评估的问题。
第四十六条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委托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评估,向委托人出具评估报告(包括分户评估报告)。
第四十七条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自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原评估机构书面申请复核估价,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其他评估机构重新评估。
第四十八条拆迁当事人向原估价机构申请复核估价的,该估价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估价申请之日起5日内给予答复。估价结果改变的,应当出具估价报告;估价结果没有改变的,出具书面通知。拆迁当事人重新委托估价机构评估的,受委托估价机构应当在10内出具估价报告。重新评估结果与原评估结果在±4%误差范围之内的,原评估结果有效,重新评估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第四十九条拆迁当事人对原估价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或者重新评估结果与原评估结果超出±4%误差范围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自收到复核结果或者重新委托估价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枣庄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
第五十条枣庄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鉴定的估价报告的估价依据、估价技术路线、估价方法选用、参数选取、估价结果确定方式等估价技术问题出具书面鉴定意见。估价报告不存在技术问题的,应维持估价报告;估价报告存在技术问题的,估价机构应当改正错误,出具估价报告。
第五章拆迁裁决
第五十一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裁决。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协议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五十二条申请裁决应当在搬迁期限届满之后拆迁期限内递交裁决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裁决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主要内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申请裁决的事项、事实理由;
(三)申请人认为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裁决申请:
(一)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受理的;
(二)拆迁当事人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的;
(三)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次申请的;
(四)已超过拆迁期限的;
(五)申请人为拆迁人,因其未履行告知拆迁补偿相关事项等义务而引发争议的。
第五十四条裁决受理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裁决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人的;
(三)裁决需要以相关裁决或者法院判决结果为依据的,而相关案件未结案的;
(四)发现新的需要查证事实的。
中止裁决的因素消除后,应当恢复审理。
第五十五条申请人为拆迁人的,应当提供以下证据和资料:
(一)裁决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三)被拆迁房屋权属证明材料;
(四)被拆迁房屋的估价报告;
(五)被申请人的户籍证明;
(六)对被拆迁人的补偿安置方案;
(七)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协商记录;
(八)未达成协议的被拆迁人比例及原因;
(九)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十)裁决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据和资料。
第五十六条申请人为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的,应当提供以下证据和资料:
(一)裁决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三)被拆迁房屋的权属证明或者房屋的租赁证明;
(四)申请裁决的理由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六)裁决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据和资料。
第五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裁决必须向裁决机关提供证据、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第五十八条裁决机关受理房屋拆迁裁决申请后,经审核,资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裁决受理通知书;申请裁决资料不齐全、需要补充资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可以当场补正的,应当当场补正。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资料的次日起计算。有本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说明理由不予受理。
第五十九条裁决机关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资料。被申请人不如期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资料的,不影响案件的裁决,并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的,裁决机关应当在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人。
第六十条当事人委托他人的,必须向裁决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六十一条裁决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进行裁决公务活动时,应当向当事人、证人及有关单位出示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协助调查,如实提供材料。有关单位或个人作伪证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对专业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当事人提出申请,由裁决机关组织鉴定,鉴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鉴定时间不计入裁决时限。
第六十二条行政裁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机关作出裁决时必须制作裁决书,裁决书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一)提请裁决各方当事人的姓名或单位全称、地址;
(二)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裁决的理由、内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三)告知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权利;
(四)裁决机关的全称、地址和作出裁决的时间,并加盖裁决机关的印章。
第六十三条送达裁决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受送达人不在时,应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并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委托人的,可以送交其人签收。受送达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收时,送达人可邀请相关证人到场,把裁决书留在其住所,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送达日期,由两名送达人、证人签名即视为已经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或在报纸上公告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或报纸公布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
第六十五条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拆迁人可以向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强制拆迁;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可以申请市人民政府行政强制拆迁,也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当邀请有关管理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
第六十六条市人民政府受理行政强制拆迁申请后,经审查批准,作出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书,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有关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拆迁。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六章罚则
第六十七条拆迁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拆迁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3%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拆迁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七十条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转让拆迁业务的,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评估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或记入其信用档案:
(一)出具不实估价报告的;
(二)与拆迁当事人一方串通,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
(三)以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拆迁估价业务的;
(四)允许他人借用自己名义从事拆迁估价活动或者转让、变相转让受托的拆迁估价业务的;
(五)多次被申请鉴定,经查证,确实存在问题的;
(六)违反国家《房地产估价规范》标准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其他规定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