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职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13 19:3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留职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从去年9月成为电力系统员工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通过这一年来在几个部门实习、工作,对电力系统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供电公司的工作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但是一年多来,由于我自身能力不足,自我感觉以我目前的状态不足以顺利完成日常工作,经常会因为个人能力和所学不能为公司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效能而深感愧疚。
房经理年初提出快乐工作的理念以后,我反省过自己的工作,我发现自己未曾从工作中体会到快乐的感觉以及工作完成的成就感,反而因为不能完全为工作付出所学而感到愧疚,致使每天都以一种浑噩的状态去面对工作。这种心态在以安全第一电力工作中是极其危险的。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反省,觉得我个人工作能力与公司目前的岗位设置和工作安排缺乏对应点,以致不能为公司创造个人的最高价值,而且在某些方面将影响到公司的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我未曾在我的工作中体会到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说明我个人能力跟不上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没能达到一个优秀电力职员的标准,对此我深表歉意。
篇2
【关键词】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 专利申请 专利布局
汽车内燃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气缸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失,会影响气缸、活塞、气缸盖、进排气阀等部件和剂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内燃机的做功效率。为了将多余的热量排出,内燃机通常采用水或者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然而,内燃机过冷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水冷系统或者风冷系统,都需要对冷却剂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便维持内燃机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本文通过对液体冷却系统的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水冷内燃机的冷却剂流量控制各个阶段的专利申请概况,探寻了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
一、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对内燃机性能化和效率化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密集。通过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发现,从1970年至2013年底,全球范围内涉及冷却液控制技术的专利申请共计6264件(由于专利申请公开滞后的原因,2012年前后的申请量数据不全,相对量较少)。可以看出,冷却液专利控制技术自1970年以来,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说明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稳步提高,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0年前后,申请量增长较为迅速,预示着这一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
二、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分布
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分布情况见图1所示。可以看出,作为汽车工业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冷却剂流量控制方面的申请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德国、美国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在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的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二、三位。相比日本、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我国虽然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申请量较少,但从全球范围来讲,我国的申请量排在第六位,也充分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图1 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及分布
三、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的国内外申请人情况
表1列出了冷却液流量控制技术专利申请量国外排名前五名的申请人及申请量情况。其中丰田汽车公司以1265件的申请量位居排行榜的首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领域主要的申请人以日本、德国为主,其中日本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球较大的汽车公司,尤其是注重汽车性能化的日本公司,对于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的高度重视。
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国内排名前五名的申请人分别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奇瑞汽车以170件的申请量位居国内排行榜的首位。坚持自主创新的奇瑞汽车在我国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近年来,奇瑞汽车的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奇瑞的品牌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说明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是占据市场地位的前提。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专利分析可知,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技术研发至今,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这些年来,全球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说明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稳步提高,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冷却剂流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也相应的较为迅速。国内方面,奇瑞汽车等坚持自主创新的汽车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技术提升,从而在冷却剂流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研发和专利申请方面整体仍落后较大,缺乏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创新研究力度,以在将来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篇3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辽宁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及相关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保健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急救站,以及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护理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驻军、武警部队对社会开放的医疗机构),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卫生局是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筹建审批
第四条 市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单位或个人筹建医疗机构,应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六条 申请筹建医疗机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选址报告;
(三)资信证明。
个人(含坐堂医)申请筹建医疗机构,还应提交医师执业资格证书、从事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证明及本市常住户籍证明。
两个以上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申请筹建医疗机构的,还应提交由各方签署的协议书。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筹建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在职、停薪留职、因病退职退休人员,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直接责任者以及被吊销执业证书、被开除公职或除名的医务人员;
(三)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四)患传染病未愈或因其他健康原因不宜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筹建医疗机构,按下列规定申请和审批:
(一)3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专科(康复)医院、疗养院,200张床位以上的中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合格后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港新区筹建第(一)项规定以外的各类医疗机构,或在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筹建100张以上不满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专科(康复)医院、疗养院,以及100张以上床位不满200张床位的中医院、二级妇幼保健院,向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在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筹建100张以下床位的各类医疗机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经审查批准筹建医疗机构的,由批准机关颁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三章 执业登记与校验
第十条 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单位和个人,应持《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下列材料,按筹建申请批准程序到卫生行政部门填报《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申请办理执业登记手续:
(一)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权证明;
(二)建筑设计及供电、上下水等公共设施平面图;
(三)验资证明;
(四)资产评估报告;
(五)内部管理制度;
(六)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单、有关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复印件;
(七)卫生技术人员名单及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以及健康证明。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站、室)、医务室和保健所申办执业登记手续时,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申请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及数量清单。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日内,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和业务技术等基本知识、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符合执业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卖、出借、转让。如有遗失,应及时申明和公告,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数量的,应填写《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个体医疗机构不允许变更法定代表人。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因故停业7日以上的,应经原登记机关批准。其中,停业30日以上1年以内的,应交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停业超过1年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行校验制度。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每3年校验一次;其他医疗机构每年校验一次。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持校验申请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评审合格证书、校验期内年度工作报告等文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
登记机关应自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校验。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至6个月的延缓校验期:
(一)评审不合格或未参加评审的;
(二)在限期改正或停业整顿期间内的;
(三)使用未经认可或不宜继续使用的诊疗技术与方法的;
(四)违反毒药、麻药药品管理规定或购置、使用假、劣、过期药品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命名、刻制牌匾印章的;
(六)发生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或其他重大责任事故尚未妥善处理的;
(七)发生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的;
(八)医德医风恶劣,社会反应强烈的;
(九)其他违反国家、省、市医疗机构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经教育不改正的。
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延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
医疗机构延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开业、迁移、更名、改变诊疗科目、停业、歇业和校验结果由登记机关予以公告,公告费由医疗机构承担。
第四章 执业管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医疗技术规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等紧急情况时,应在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救护、医疗工作。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并按要求参加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或外单位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
(二)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保健器械;
(三)将医疗场所对外出租或承包经营;
(四)利用不正当手段招徕患者就医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收治患者;
(五)使用未经批准、假冒伪劣、过期、失效的诊疗试剂和药品;
(六)未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社会性体检、传染病诊治、中止妊娠、节育、助产手术等专项技术服务;
(七)不具备抢救条件从事静脉输液和青霉素类药物注射;
(八)针灸、推拿、医疗咨询等单项服务的机构销售药品;
(九)不按本单位处方笺提供药品;
(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无批准文号的医疗设备与器械;
(十一)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分支机构;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牌匾、印章、银行帐户、票据、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以及各种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与核准登记的名称相同;核准登记的名称有两个以上的,应使用第一名称。
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以及病历本(册)、处方笺、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等不得买卖、出借、转让或冒用。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按规定出具诊疗记录;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消毒和隔离制度,污水和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第二十四条 未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非医疗机构不得组织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在本机构以外的场地组织义诊活动,应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应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与外地进行医疗技术合作,应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外地卫生技术人员来本市医疗机构从事技术合作,应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收取医疗费用,应当执行省、市物价、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为社会服务的医疗机构收取医疗费用,应出具大连市医疗机构统一医疗费收据。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从事诊疗活动,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应经过培训、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九条 发生医疗事故或者重大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有关病历和资料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藏和销毁;因注射、服药、输液、输血以及使用器械引起不良后果的,应暂时封存有关实物,以备查验。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罚;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十一)项、第(十二)项以及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根据情节可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和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之一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实施罚款处罚,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罚款全部上交财政。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法规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医疗机构,系指社会团体、派、大专院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举办的对社会开放的各类医院、疗养院、预防保健、医疗咨询、门诊部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
第三条凡在*市行政区域内(包括市辖县、市)开设的社会医疗机构,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市、县(市)、区卫生局是社会医疗机构的行政主管机关,按职责分工对社会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第五条社会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文明行医,保证医疗安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第六条社会医疗机构负有承担卫生防疫、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义务,应及时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各项指令性卫生防疫预防保健任务。
第二章开业条件
第七条开办社会医疗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法定代表人必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有固定的职业场所和资金。
(三)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药品、消毒、隔离、抢救等基本设施。
(四)有与职业范围相适应的医、药、护、技人员。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必须拥有二十张以上的固定床位,并设置门诊(疗养院可不设)、住院和相应的医疗技术科室。工作人员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零点六比一,卫生技术人员应占工作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独立门诊部必须有三十平方米以上的医疗业务用房,应有六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其中主治医师不得少于一名;配发药品的,必须配备药剂卫生技术人员。诊所、专科、门诊及咨询门诊必须有十平方米以上的固定医疗用房,配备二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士”级以上技术职称。
(五)开业地点应符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定和医疗网点布局要求。
(六)有健全的并符合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八条具有本市、县(市)常住户籍,且不在卫生系统全民或集体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在社会医疗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卫生技术工作:(一)中医、西医、助产、护理和医护技术人员中取得“士”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者;
(二)台湾、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持有当局或外国政府颁发的“士”级以上证书,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经省卫生行政部门验证,考核合格者;
(三)定居在中国的外籍医师、护士、口腔技士,持有外国公立或私立医学院校文凭和外国政府颁发的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者,其中医师级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验证,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士级”需经省卫生行政部门验证,考试合格;
(四)通过家传、师授、自学掌握某一专长,经县(市)、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合格或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取得有关证书者;
(五)从国家、集体、部队医疗机构离休、退休、退职,经原单位同意,并且取得“士级”以上技术职称者;
(六)大专医学院校毕业满五年以上,并有一定从医经历的非在职人员。
第九条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技术工作。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从事社会医疗机构工作:
(一)被判处徒刑正在服刑的;
(二)国家、集体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人员和擅自离职人员或被开除不满五年的;(三)大专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时间不满五年的;
(四)被撤销行医资格不满五年的;
(五)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健康原因不宜行医的;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病退人员;
(七)其他不适合行医的。
第三章执业管理
第十一条凡具备执业资格的社会医疗机构,需对社会开展医疗服务的,均应向当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申请书;
(二)医务人员资格证明材料;
(三)机构人员登记表及身份证复印件;
(四)组织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
(五)医疗业务用房产权证书(证明)或房屋租赁合同文本;
(六)流动资金及医疗器械设备情况材料;
(七)机构人员体格检查表;
(八)聘任的离退休医务人员证件及原单位同意其行医的证明;
(九)聘任的停薪留职、退职、离职医务人员的证件;
(十)医疗业务用房布局平面图;
(十一)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十二)有新医疗技术成果的,应有技术鉴定书。
第十二条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布局、群众要求、专科特色等情况,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核,符合条件者,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查合格,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册并发给行医执照。
第十三条社会医疗机构经批准领取行医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十四条以经营药品为主的社会医疗机构,除按本办法第十二条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必须经当地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领取《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后,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并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五条社会医疗机构的命名,应冠以主办单位名称,不得以大冠小任意冠以“中国”、“浙江省”、“××中心”等名称。其使用牌匾和印章必须按照批准的名称刻制,印章应报发照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社会医疗机构需要变更执业地点、机构名称、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合并、分立、歇业、转业的,均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停业后,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社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保证所用药品质量,不得私自配制药品和对外销售药品。对确有疗效的中药秘方,需配制成药使用时,必须经发照部门的药政机构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八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或性病治疗活动,严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第十九条社会医疗机构的行医执照每年验证一次,三年换发一次。
第二十条社会医疗机构自领取行医执照之日起半年内不开业,或停止医疗活动满一年,以及超过规定期限三个月不验照、换照的,视为歇业,由原发照部门吊销其行医执照。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社会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批准的科别、业务范围和地点开业,不得擅自改变和扩大业务范围。
(二)不得伪造、涂改、转借行医执照。
(三)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得乱立名目增加收费,主要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张榜公布。
(四)建立病人门诊日志、门诊住院病历、传染病登记表,做到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诊治有病历,收支有帐目,并按月向县(市)、区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表和账目收支情况。
(五)使用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病历、处方、登记册、报告书、证明书、报表和税务部门监制的专用收费收据等。
(六)业务公告或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做广告,必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七)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按国家和本市有关处理医疗事故的规定办理。
(八)必须依法纳税,缴纳有关规定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辖区内的社会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受检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检查所需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医疗机构收取管理费。管理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四条对模范执行本办法并在医疗服务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给予下列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业行医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及医疗器械,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伪造、涂改、转借行医执照,不按规定标准收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行医执照。
(三)不按规定进行变更登记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不遵守有关病人、病情登记、报告制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未经批准擅自制作、设置、刊播、张贴医疗业务广告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六)医疗服务质量低劣,管理不善,内部秩序混乱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七)对发生医疗事故,隐瞒不报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八)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性病治疗和胎儿性别鉴定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行医执照。以上处罚,处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行医执照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有关防疫、检疫、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分别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篇5
本刊刊登的《众所不知的日企管理》系列,受到企业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万科等企业还专门致电本刊编辑部,邀请作者做专题讲座。
本期谈论的是两个相关话题,一是日本企业如何保障老员工将技能传承给年轻一代;二是日本企业如何帮助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员工规划退休后的事业和人生。
日本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始终保持着不败的竞争力,其技能传承方法与其品质改善一样,都堪称世界楷模。而日本企业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为那些即将退休的员工考虑未来,也是企业在社会良性循环中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
多样化的技能传承
1947~1950年,因为战争的结束,日本经历了4年的生育高峰,这期间出生的日本人被称为“团块世代”。进入2007年,“团块世代”中已经有人年满60岁,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一世代的退休问题,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2007年问题”。2007年也被称为“2007问题”元年。
技能传承危机
“2007年问题”的原因在于: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日本社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团块世代”堪称中流砥柱。他们的离去意味着――创造了日本产品优秀品质和高效率的高技能员工,将大量退出第一线,将会对日本企业的生存和产品质量带来重大影响。
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2005年,日本国内制造业的员工中,55~59岁的大约为150万人。
然而,2007年需要退休的员工,仅仅是制造现场就有将近20万人。根据日本的实情,填补制造现场的员工主力,主要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但是,从2005年开始,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后准备就职的高中毕业生,一般只维持在8万人左右。单纯从数字上看,仅仅是日本国内的制造现场,每年将存在1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缺口。
这不单是数量问题。没有高质量年轻员工的稳定供给,也将直接影响日本式的生产管理系统。
在培养生产现场的技术能手方面,除了少数几所诸如日立工业专修学校那样一直坚持下来的职业高中外,在1960年代盛行一时的企业自产自销式的职业训练学校,进入1990年代以后,几乎全部关闭了。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全国职业高中的学生人数,在2006年已经不足30万人。同15年前相比,人数减少超过一半。就是这已经为数不多的职业高中,不少还因招不到学生而濒临关闭。
因此,文部科学省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除国家给予支持外,不仅动员和呼吁日本国内的大企业对相关行业的职业高中给予援手,还准备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毕业生派遣制度,全国统一调配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部分日本国会议员,还建议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外国员工培养基地,由所在国按照日本企业的要求培养合格后,直接进入日本国内的企业从事技术技能性工作。
在企业层面,为解决技能传承问题,日本各大企业可谓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日立:企业自办学校,教师挑选学生
日立工业专修学校位于日本茨城县日立市,学生定员209人,是已故日立制作所创始人小平浪平于1910年设立的企业内部技能训练学校。
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日本各地,全是从希望从事技术工作的中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学校教师都是日立集团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技能人才。
实习是这所学校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机械制造课。在3年的学习中,实习共有2000个小时,是其他职业高中平均实习时间的两倍。
从1995年开始,日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技能竞赛大会,大会的优胜者代表着日本制造技术和技能的最高水平。在这个大会上,日立制作所连续7年夺得第一。
在2007年即将举行的世界技术技能竞赛大会的准备中,日本代表团的成员中有7名来自日立制作所,是参加企业中人数最多的公司。这7名代表,都曾经就读于日立工业专修学校。
不仅如此,日立工业专修学校还以培养年轻的优秀技能者而享誉全国,它在不断进行着品质改造的同时,更着眼于技能传承。
曾参加过5次全国技能竞赛大会并获得优胜的小松泽,在焊接技术上堪称一绝。他不仅是日立制作所焊接技术的代表,而且,他的工作室,就是日立工业专修学校焊接实验室。在小松的严格指导下,走出实验室的学生,不仅在各种技能竞赛上大显身手,同时也是日立制作所焊接技术的优质员工。
日立工业专修学校在每年的12月招生。学生不是像普通学校那样集中在一个地方统一考试合格,而是由日立工业专修学校的老师深入到全国各个中学,通过学生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专修学校教师面谈等一系列活动才确定下来。2007年4月入学的160名新生,就是教师们在走访了日本全国1200所中学,在约1万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
日立工业专修学校现任校长土屋静治说:“现在的教育是为今后培养技术领队,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由具有特殊技能的教师自己挑选和培养接班人及传播者,是小平浪平先生倡导的办学方针。”
松下电工:企业联手职高 承担社会责任
与日立工业专修学校的做法不同,从2005年夏天开始,松下电工为大阪市内的职高学生提供技术研修和技能实践的机会。
松下电工在社内的员工训练基地,每批接受40名学生,由松下电工的产品组装能手指导这些学生学习机器组装,并在学习结束后发给结业证书。参加研修的学生中,一部分经过考试合格,成为松下电工集团的正式员工,其他的则可凭借结业证寻找相关的工作。
此外,为了提高大阪市内职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松下电工还免费对教师们进行技能培训。松下电工的做法,反映了日本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企业的社会责任”中的一个侧面。
这种企业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实际做法,是由松下电工人才・能力开发中心的奥岛建城提出来,并经松下电工集团批准定下来的一项人事制度。
正如奥岛指出的那样:职业高中由于招不到学生导致经费不足,教学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且无法更新,而且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的教师也趋于高龄化。如果企业不给予帮助,企业需要的人才供给源就会消失,使企业出现人才危机。
同时,日本普通职业高中也在积极摸索同企业联手的做法。试点之一的东京都立六乡职业高中,积极同当地企业联系,把学生的实验课纳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根据所学专业,确定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最长的可达半年。
该校的荻原和夫校长透露:到2007年1月,已有150家企业开始准备接受六乡职业高中的学生实习。1/3的企业表示有用人意向。这种毕业时就已经熟悉该企业风气,能熟练完成该企业工作的做法,是日本企业和职业高中协作的一种新模式。
富士通:管理上徒弟做主,技能上师傅负责
在技能传承的做法上,富士通与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工也有很大区别。那是在一段痛苦经历之后产生出来的技能传承的方法。
富士通生产的一批计算机,曾因硬盘质量出现问题,被迫无偿更换硬盘,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换下来的硬盘必须经过检测,找出部件的故障原因、存在的部位,并进行修理。这项工作,除了依靠最新的测试仪器之外,检测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是快速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的关键。
为了尽快处理回收的大量硬盘,富士通质量本部集中了集团内最有经验的员工参与这项工作。当这批硬盘全部处理结束后,这批人的检测能力几乎都提高了一步,各自的故障判断方法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然而,这批高技能员工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都快要接近60岁退休年龄。
为了保住这些难得的人才不流失,并使其独特的技能能够传承,经富士通集团批准,以这批人为中心,专门设立了一家独立的子公司。质量本部还从各处抽调了50名30岁左右的技术骨干做他们的徒弟。
富士通集团明确规定这家子公司的主要任务:接受集团产品及部件的质量分析和设计委托。在工作职责的划分上,年轻人承担同集团内各部门和分社之间的业务联系,则高龄者承担技术质量保证的责任。高龄者在60岁以后全员返聘,但返聘的收入根据徒弟在技术、技能传承的优劣和徒弟对师傅的评价来决定。对年轻骨干的技术考核由师傅进行。
木村弘正是这家子公司的社长,他说:“在1990年代,在半导体等先进领域,大量的日本技术者被亚洲各国的竞争对手拉出去了。富士通也有很多宝贵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这就是富士通乃至日本产品在近几年出现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在保证人才不流失的前提下,加强和做好技术传承。要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日本制造业继续发扬制造优质产品的传统,让希望献身于日本制造业的优秀年轻人尽快接班,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点评
在产品生产中,有很多的工艺、技能,并不是靠理论的说明,而是在长期实践中的感悟。要积累这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必须要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因此,师傅寻找合适的人做徒弟,把徒弟培养成为自己的传人的古老做法,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不仅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还是实现技能传承的重要手段。企业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既能使企业和社会达到双赢,同时也是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
60岁开始新人生
技能传承让企业和年轻员工受益,但如何能让曾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骥”们在退休后找到自己的适合位置,进而稳定年轻员工的心,这也是当今日本企业正在着手的一项浩大管理工程。
“老同志”遇到“新问题”
属于“团块世代”的和田洋一是日本一家五星级饭店的董事副总经理,2007年3月满60岁。虽然有关“团块世代“的议论,在几年前就成为热门话题,但和田并没有放在心上。一是因为身居要职,二是自我感觉精力体力如日中天。然而,一份《人生设计意见书》打破了和田固有的超然状态。
2006年3月的一天,饭店人事部长山根哲哉亲自给和田送来了一份名为《人生设计意见书》的文件,主要内容是征求2007年3月年满60岁的员工退休后的打算。文件后面附着一张统计表,列着员工名单。
这类文件年年都有,以往和田都是浏览一下之后,迅速签上“同意下发”的批示,但这次和田正准备签字时,眼睛扫到统计表第一栏中“和田洋一”4个字,手中的笔停在半空,迟迟无法落下。
看到表中的“今后的打算”5个字,让和田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已到了退休年龄。虽然人事部长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办公桌旁,可和田却好像没看见似的,嘴里反复地念叨着“今后的打算、今后的打算……”。直到山根轻轻地叫了一声“和田副总经理”,和田才如梦方醒,抱歉地“啊”了一声后,迅速地在文件上签了字。
从那以后,和田的精神开始无法像往常那样容易集中,下班回家或同其他人一起喝酒,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今后的打算”这句话。
由于和田的地位和魄力,年轻的人事部长山根无法像对待其他老员工那样,直接找和田个别谈话。他让和田的秘书在和田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某月某日至某日,全日本饭店联盟有一个‘人生再出发’的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加盟饭店高级管理者中的‘团块世代’举办的。”
和田看了这张纸的内容,不仅迅速在上面签了字,还让秘书告诉山根,为他安排参加研讨会的日程。
52岁迎接新挑战
在日本,和田参加的这类研讨会较为普遍。最典型的要数日本全国劳动者共济生活协同组合(简称全劳济,相当于中国的总工会)举办的研讨会。
在年满52岁时,全劳济职员必须参加这种研讨会。研讨会以后到55岁,可以随时同上司面谈。在研讨会后到面谈这段时间里,根据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决定自己离开原岗位后希望去的新地方,然后开始了解新地方工作的特点,对照自己现有的知识,找出不足之处,并从52岁开始,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继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上司在面谈之后,根据当事人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同希望地管理者交换意见,在初步确定该希望者为候选人时,对希望者提出业务学习要求,并给予认真指导。所以,一般来说,每一个年满52岁的高级管理职员,都要有两个以上的学习内容。
全劳济从2005年开始,执行着两项新制度。
第一项是希望就职地予留制度。即:全劳济所属高级管理职员,一律实行55岁离开现职,进入管理咨询中心、教育训练中心等高级职员求职中心,
第二项是内部资格制度。即:根据过去的工作实绩,并经过考核,取得内部通用的高级职能资格。如高级技能师、高级讲师、高级咨询师等。取得这资格的人,既可以在55岁以后成为新设部门的高级职员,也可以独立。特别是希望独立创办公司的人,全劳济有特殊的支援办法。
研讨会就是对这两项制度的理论性深化。它提出的主题是:“我的人生怎样才能幸福?”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参加者必须在新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对自己30年的工作人生(假设22岁大学毕业)做一次否定性的总结,在否定中发现自己胜任现在工作以外的能力。
因此,研讨会上,参加者们必须对以下问题做出模拟选择,其内容是:55岁以后,我将:(1)继续留在全劳济内;(2)进入全劳济所属集团企业;(3)离开全劳济,自己独立创办公司;(4)进入社会性劳务市场;(5)其他。
要求每个参加者在选择以上内容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工种、职务、工作方法、家庭成员结构、资产、兴趣爱好以及性格,进行综合考虑,并同模拟人事部门进行商谈,咨询与会的人生定位咨询专家,做出可行性高的最佳选择。
由于研讨会的内容对参加者55岁以后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曾经或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驰骋在商场的斗士们,一个个认真得像小学生。
为了解决高龄化社会的人才稳定,2005年,日本国会出台了《高龄者雇佣稳定法》。其中,厚生年金(相当于中国的社保)的支给年龄比过去延长了5年。实际上是从法律的角度,间接地、阶段性地延长了雇佣期。这将会引起企业内部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企业的各个岗位,特别是高级管理职位,新人的涌现和使用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一环。正如全劳济理事长鹫尾悦也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工作到65岁的话,从52岁开始还有13年。在这13年中,不可能一直维持现在的高级管理职位。为了使高级职员们在离开原岗位后能保持在原岗位时的大部分利益,每个高级职员,只有在离开原岗位后成为具有某种特定的专业性人才的时候,才能做到离岗不减收和心情舒畅。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从52岁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富士模式
如果说全劳济的做法只是针对员工中的部分群体的话,那么,富士静电复印机株式会社的做法,可以说是既具有代表性,又适合企业全体员工。
该公司在2003年建立了一个社内制度,其内容是:年满50岁的员工,如果自己希望独立创办公司的,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请,如能得到公司的批准,既可以获得:(1)一年的停薪留职时间;(2)相当于自己50岁当年工资1.5倍的创业支援基金。
有这么优厚的条件作保,想创办公司的人会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地投入新的挑战,检验一下自己的独立经营能力。
而对富士公司来讲,与其让员工到60岁退休接受减少收益的返聘,不如提前支持他们迎接挑战。这不仅使一部分具有独立意识的员工真正体验经营公司的甘苦,起到稳定企业人才的作用;同时,一旦试验成功,富士静电复印机又多了一个双方都非常了解和信任的合作伙伴。
当然,不是谁提出申请都能得到批准的。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中附上自己的详细经历书、独立创办公司的理由、项目内容的可行性报告等。公司的创业支援基金管理部门在详细分析申请人的情况之后,同可行性高的项目申请人进行面谈,然后决定是否让其离职进行独立尝试。被批准的独立尝试者,除了获得时间和资金的支援外,在开展业务方面,公司也给予全方位的协助。
这一制度,得到了富士公司员工的普遍好评。2003年,6400名员工中,提出申请的有426人,获得批准进行独立尝试的有95人。一年后,进行独立尝试的95人当中,15人正式离开公司,成为新的经营者;24人正式离开了富士静电复印机,成为其他公司的职员;56人回到公司,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通过第一年的尝试,富士公司将独立支援制度固定了下来,并根据公司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充实和完善了制度的内容。正如该公司的独立支援基金管理室的松井太郎室长所指出的:“由于成果决定薪金和雇佣延长带来的变化,员工的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在,60岁已不再是工作人生的结束,而是新的工作人生的开始。为了使60岁以后的新的工作人生,如同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开始工作那样让人激动和具有真实感,提前为新的工作人生创造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公司的责任。而社会也应对新的工作人生进行重新估价,并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点评
- 上一篇: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 下一篇: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