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7:0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学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能尽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相应的改进效果,必须从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举动来彻底改善当下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适当进行家庭跟踪式管理
目前的院校学生免不了依旧存在一些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教育就必须要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就可以采取家庭跟踪式管理,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下不断提升学员学习的动力与效率。
2、提倡个性化管理的方针
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着心理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现个性化管理可能会对这些学员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管理方式的个性化,让学员真正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调动学员在学校学习的动力。
3、细化管理措施无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首先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细化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切实管理,学生一旦跨入学校大门,相关负责人包括班主任和教务部就要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制度培训,促使学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尊重敬畏学校树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
4、加强班级领导层建设配备
专门的班级主任,为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逐渐培养班级管理特色,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待人处事,自我管理,最大化的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所起的带头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奉献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达到双赢的目标。
5、普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平常琐事,还是决策大事,决策层都要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杜绝自私的地下利益链现象,增强学生不断向前学习的主动性才是王道,在班级凝聚力的推动下促进学校校风的形成。
二、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探索
在工作人员多年的辛勤探索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逐渐改善了学校面貌,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效益达到更大化,具体可总结为如下探索启示:
1、管理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
当下学校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采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校决策者切实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着想,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迅速提升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水平。
2、家庭跟踪式教育管理方式的形成部分
学生思想正处于浮动状态,会出现缺课现象,由于个体化特征明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家庭跟踪式管理模式的形成,得到了学生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的大力认同,通过对学生学校内外成长情况的细致了解,有力于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力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3、管理工作者自身内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既然选择或被选择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应当肩负一种岗位的责任使命。通过自己内在的感情素养,逐渐感化或扭转个体学生的错误个性特征,这是学校正确从事管理工作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成长期所获得的修养和知识,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学风建设与管理质量。
三、结语
篇2
1994年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作为独立的一个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使得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
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本文借助于心观点,剖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在解释操作技能的含义之前,让我们先对技能的内涵做一表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
对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征做出描述,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检测:
第一,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像弹吉它,初学者往往一步步地来完成每一个音符,即先由谱子上的音符形成视觉形象,接着传送位置的表象,琴弦和手的视觉与这个表象的关系,以及如何移动手指按某个弦等。等学习者掌握了这一套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就会被节省,可以由曲谱的视觉连贯引起手指适当的演奏动作。
第二,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如熟练的司机在开车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动作速率快且准确,从而有效地避免撞车和冲出道路,使驾驶达到自动化。
第三,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如专业足球运动员,由于平时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建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一旦投入到比赛中,那种心理上的紧张感顿时消除,过人、跑位、传球等技术一气呵成,自如,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其水平。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例如,讲解锯割操作时,应让学生了解锯割操作的加工范围、锯条选用和安装、起锯的方法、运锯的方式、运锯动作要领以及如何保证锯缝平直、防止锯条折断等。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在练习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注意范围小、忙乱、紧张等特点,要求学生只集中于个别技能练习。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经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动作养成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在各个工序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渡和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在学期期中、期末考核中,把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这样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把握,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对操作步骤有细微的辨别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使学习者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经对我国现在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各级职业学校可因地制宜,自己制订有关标准,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制订。标准制订后,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教学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抽象的、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如芯片、集成电路等)标准件做形象化的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场、实验室等实训基地或与合作,使学生对一些昂贵的、新颖的、庞大的机器设备有直观的认识。考核时也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与考核,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还有感性的认识。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和操作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中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1]潘寂.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5]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篇3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习目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就端正,就能自觉刻苦地完成学习任务。脱离实际的理论说教,空洞的思想灌输,是应当坚决摈弃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领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巡回辅导时,解决学员学习的疑难,帮助学员放下思想上各种各样的包袱,鼓励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正面教育为主,采取疏导方针。成人教育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观,有较强的自尊心。我们做工作时要把自己摆在和学员平等的地位,沟通思想,以理服人。三是和成人教育学生的任职单位相联系,共同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站点要经常将学员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通报学员任职单位,要求他们协助工作,同时还要配合任职单位解决学员的一些实际困难。教学站点也要了解学员在任职单位的工作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严格管理制度,使那些学习动机不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人受到一定的约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组织措施。教学站点管理人员、班主任要负责,其他辅导教师也要负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还要发挥成人教育学员的积极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
二、教学辅导管理
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教学辅导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帮助成人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应用两种关系。
绝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工作、学习双肩挑,工学矛盾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处理不好,既影响工作,成人教育学习任务也不能完成。要使成人教育学生认识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互相促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用脱节从根本上违背了函授教育的宗旨。成人教育学生要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参加学习,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了上述两种关系,成人教育就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的支持。
2.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就是帮助学员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就学习方法而言,要指导成人教育学生处理好面授与自学的关系和怎样搞好自学的问题。面授在教学内容上为学员提纲挈领,在教学方法上为自学铺路搭桥。学员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能力;整理知识,储存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员做到:(1)面授时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上课前后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弄懂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广泛吸取各种新的信息。(2)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比,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面建立起知识的网络。(3)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3.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
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平时自学小组。自学小组要求活动计划落实,防止流于形式。辅导教师要加强对自学小组活动指导。
4.加强对成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教学站点要督促成人教育学生按时参加面授,按时点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和平时作业,严肃认真地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考查),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三、学籍管理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以主办院校为主,教学站点配合管理。主办院校负责学生的入学、考试及成绩登记和毕业管理,其他均可由教学站点负责。这样,既发挥了教学站点的作用,又减轻了主办院校的压力。
1.学籍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及时全面地掌握每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成人教育的信息储存,这对于探讨成人教育管理规律,实现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籍管理的依据是主办院校制订的《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和《学生守则》。
教学站点在执行《条例》和《守则》时,要掌握分寸,宽严适度。过严,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会使人感到门坎太高,约束太紧,可望而不可及。过宽,又不能保证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3.学籍管理的内容
篇4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我对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法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感触颇深。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教学(尤其在起始阶段)应该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好英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鼓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认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然而他们的理解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音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等。如果我们要孩子学习和理解语言的知识,背语言和语法的规则,就忽略了孩子学习语言的优势。不少孩子因为学不会音标或不喜欢语法或记不住单词而掉队,进行放弃英语学习。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听做、学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语音语调的学习包括发音、重音、语调、节奏和语流的多方面,要防止以单音准确为目的的教学,要通过多听多练,多模仿,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训练,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就要创设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交流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情景情趣教育有个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对情趣教育内涵的理解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事物运行结果的兴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本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外语已成为走向世界、通往未来不可或缺的通告证。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与国际接轨,跟上时展的潮流。不难发现,一种新兴的经济----外语经济已经在中国大地兴起。连复读机也随之升温,人们已经呼吸到了新鲜的外语空气。因此社会、家长和学校对外语教学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也有了很高的积极性。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影响给儿童学习英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2、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因此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设置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成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如何设置高效有趣的游戏活动呢?
篇5
1.1创业的教育理念
高校化学课程及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以后创业的需要和发展打下基础。目前,一些高校侧重于理论学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宣传上,没有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去。在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上,虽然一些高校也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没有有效地结合,缺乏结合化学专业特点的有效的创业设计,没有对未来有个明确合理的创业规划,不能把专业和创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专业知识不能成为创业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1.2创业教育的范围
创业教育的宣传、开展没有形成气候,一些相关创业活动仅局限于少数学生的参与,范围较小。从教师的角度,没有给相关教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缺乏体验创业的直接感受。化学专业教师讲授的是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和了解到创业者如何走向社会创办工厂、企业的实践过程。
1.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缺乏训练有素、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虽然有一部分老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业学生的授课和培训,但并没有真正把创业的理念、实际经验、实际案例,一并融入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还是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育。
1.4创业教育的讲授课时
很多高校的相关化学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而结合创业的教育课时很少,教师因为课时的限制无用武之地,学生因为课时较少而不加重视,因此也对创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5创业教育的效果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很少,当然,这其中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激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闯劲和拼劲,可塑性大。但毕竟大学生主要是在校园里接受的课堂教育,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缺乏商业、财经、营销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创办化工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会对一个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发展限制,势必对创业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1.6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从高尖端科技到我们身边的食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等,化学知识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给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有化工见习的实践环节,学生到化工企业了解公司的概况,到车间参观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对所涉及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设备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但这个环节时间短,仅仅局限于参观浏览,对化工企业只是从表面上有一些认识,并没有从创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
1.7创业教育的心理引导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受情感纠葛、人际关系、考试压力、家庭事务、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未来职业及创业的谋划和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且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规划以及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创业心理方面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1.8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尽管国家和各高校逐渐重视并加大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有些欠缺。
2如何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
2.1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实践,全方位引起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提高大学生创业理念的认识,尤其是应用性极强的化学专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实验室经过设计合成路线,以及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合成了某种性能较好的锂电池材料,可以继续经过小试、中试、大试,将这种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
2.2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除了专业教师外,还有一批年轻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他们和大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辅导有着明显的心理优势。专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和学生见面和交流,深得学生信任,在大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加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使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教育相互交叉渗透。
2.3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
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增补相关创业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每年的创业实践。如以白色污染为主题的环保调查,以食品中添加剂对人体危害的调查等,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考查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笔试、写小论文、走入企业、听典型创业报告、写感想、设计论证创业项目等,定期举办创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大赛,鼓励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竞赛促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2.4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
尽管高校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在创业方面精深的老师毕竟还很少,应加大对优秀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对这些教师进行创业的运营、组织、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如何延续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打造出一支具有活力且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5创造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
从教师、学生、周边环境等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和重视创业教育的理念,创造一个和谐的创业文化环境,渲染出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6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
篇6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7
联系在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包含着爱情教育、婚恋观教育、性教育等教育内容;区别在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不是爱情教育、婚恋观教育、性教育等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并整合哲学、女性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就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进行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地引导和教育。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运用正确的观念和恰当的方法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问题,从而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以及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婚姻家庭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如孩子教育问题、公民道德问题、青少年乃至成人犯罪问题)的根源所在。教育工作者能深切地体会到,一些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学生生长其中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是根本性的联系。然而这些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如陈一筠教授所言:“任何职业都有岗前培训,而做夫妻、做父母没有岗前和岗位培训,欠缺经营婚姻家庭的基本技能,许多夫妇无法胜任各自的角色。”大学生正在或即将面临着恋爱婚姻家庭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对大学生实施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下一代的教育直接相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让年轻人认识到,恋爱是做母亲和父亲的前奏,是一种巨大的责任。父母之间的情深意笃的爱情显示的榜样作用,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系,都是巨大无比的教育力量。在一个家庭里,忠贞不渝的爱情气氛是促进儿童形成心灵美的重要因素。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相互关心,同甘共苦,这一切是任何东西也不能取代的道德力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反之,则导致家庭的不幸,而家庭的不幸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2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课程设置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我国的教育目的,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中是这样表述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我国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且能幸福生活的人。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为其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而使其下一代能健康成长,这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文明的进步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事业。所以,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是切实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的事业;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根本目的的应有之义,不可或缺。
3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婚恋观现状的迫切需要
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看,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期望得到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从年龄上来说,大学生基本都是17-25岁的男女青年,他们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已达到追求爱情的时期;从心理上来说,因性心理基本成熟和情感更加丰富,他们渴望世界上最甜蜜的感情———爱情。但因现行教育存在着某些片面或缺失,大学生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或事业)的关系、如何对待恋爱婚姻家庭中的挫折和问题、如何才能做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或是困惑不解,大学生们心中都在呼唤着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到来。高等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也应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代大学生婚念观现状看,总体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复杂化。其中,有为了填补寂寞空虚而恋爱的,有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的,有满足虚荣心而恋爱的,有为了“练爱”而恋爱的,也有为了满足性心理和生理需求而恋爱的。其二,爱情婚姻脱节化。不少大学生把谈恋爱视为大学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恋爱不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而是为了毕业后回忆起大学时光不因未经历过大学校园中浪漫爱情而遗憾的心态而恋爱,至于他们现在的表现是否影响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一概不论。其三,爱情地位之上化。有的大学生因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生追求,于是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爱情的追求上,导致荒废学业、淡化友情、耽误前途。其四,择偶标准功利化。不少大学生因受社会竞争环境、就业形势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追求爱情上也变得急功近利,把物质、金钱、权势等作为选择恋人的首要标准,至于年龄、性格、修养、学识等等都退居其次。其五,对待爱情挫折非理性化。大学生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但因缺乏及时的发现、指导和帮助,一些大学生爱情遇到挫折后表现得很不理智,稍轻的郁郁寡欢、无心向学;严重的心理扭曲,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或造成伤害。所以,此类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对其系统地研究和破解。
4是很多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区
篇8
关键词:决定成功的积极心态 怎样形成积极心态
参考文献: 教育学心理学有关资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已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功能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使其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者拿破伦.希尔特别强调心态问题,他在所著的《成功学》专著中归纳了十七条成功定律,第一条就是人的心态。希尔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呢?就是心态。积极的心态使人获得成功,消极的心态则容易让人走向反面。希尔还说过,人们要想成功,首先认识自己的护身符,这个护身符有两面:正面刻着积极心态——PMA,反面刻着消极心态——NMA。这个护生符有着惊人的神力:用正面,这个人就热情、自信、主动,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就能走向成功;用反面,这个人就颓废、消极、悲观,遇难而退,遇挫折一蹶不振,必然走向失败。
为什么心态的好坏会导致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呢?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了心态或信念之后,就会把这种心态或信念付诸行动,而这种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心态或信念,因而形成一种循环状态。心态积极的人,行动也积极,反之,行动却消极。
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能正确把脉心态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决定成功的心态是什么呢?根据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到了以下十种决定成功的心态。
1、有决心。决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将决定一个人的行动目标,并沿着目标不懈奋进。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并非易事,锁定目标,永不退却,下定行动决心,命运的操作棒终究掌控在自己手中,行事果敢、快捷,给行动以更大支配力量,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和支柱。
2、企图心。企图心,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的意愿。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希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通过人拥有足够的雄心壮志去实现,常言道:有志者事竞成!这个志就是雄心壮志。一个人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有了一定的目标意愿再增添上雄心壮志,何愁事难成?
3、主动。主动,就是将命运的掌控权操控在自己手中,不消极地等待时机,而是把命运的主动权留给自己,寻机行动。与之相反的表现就是被动,被动地承受他人的主宰,将命运交给别人安排,消极地等待机遇的降临,一旦机遇不来,他就像泄气的皮球---无法了。因此,凡事都应主动,被动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4、热情。是对某种事物着迷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狂热的喜悦,是种完全会把人近乎热high的内功。 情感是会传染的,这种激情和奋进会带给你近乎狂热的地步。热情表现在活泼、开朗、快乐。没有一个愿意跟一个整天没有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领导愿意去提升一个毫不热情的下属。
5、爱心。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内心深处的爱是你一切行动的源泉。不愿意奉献的人,缺乏爱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远了。
6、学习。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成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二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中国社会已进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7、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自信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建立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不断地取得成功;二是不断想象成功;三是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卓越圈”运用神经语言的心理技术,移植到你需要信心的新领域中来。
8、自律。指在没有人现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法则,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崇尚自由。成功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自律将是成功的基石。
9、顽强。是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排除万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挫折与失败。你不打败他们,他们就打败你。俗话说:“困难不是铁,困难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有具备顽强的精神,才能够积极、主动、持久的学习,在学习上才能真正做到好、乐、勤;才能够真正学有所成。
10、坚持。坚持,“坚”即意志坚强,坚忍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是意志力最完美的表现,坚持也常是成功的代名词,假若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那应该就是坚持。持之以恒去办事直至成功 以上十种积极心态,只是一个学生努力的方向,但必须要求教师去掌握培植学生积极心态的方式、方法。如何去培植学生的积极心态,已成为我们广大同仁十分注重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现实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培植学生积极心态,去树立学生积极心态的勇气和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培植学生这方面的心态更需要我们潜心挖掘、探索。近三十多年,我一直在教育教学中苦苦思索,也一直在向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收效多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可从以下十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言谈举止。他要求广大教师从培养学生文明语言,举止文雅,让学生知晓: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人生心态,心态是紧跟行为的,如一个人消极心态开始,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更不会达到言谈举止文雅,成为一名人之向往的儒雅之士。
2、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亿万富翁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信心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树
立必胜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如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科学家搞科研都是从自信开始的。3、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有了美好的人生感觉,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生目标了,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去奋斗,去清扫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最终达到幸福的彼岸。
4、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经常请教于人,听听别人的评价和建议,集思广益,随时矫正自己的行动和动机。常言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顷听,学会理解,你的行为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誉,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5、要心存感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使你走出困境,要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常怀感激之心。并主动去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6、学会称赞别人,在家庭中称赞母亲,让他们开心。在学校称赞同学、老师,使师生关系融洽,赞美是一种推动力量。
7、学会微笑。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一个微笑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油然而生出自信和友好来,使你和对方亲切起来,正如一则谚语中说道:“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微笑将会为你打开通友谊之窗,如果我们想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心态,那么我们就得要学会微笑不可。
8、要求学生寻找新观念。有积极心态的人时刻在寻找最佳新观念。这些新观念是增加学生积极心态者的成功潜力。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有人认为,只有天才才有好主意,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直到他对这个主意可能产生了优缺点都彻底弄清楚为止。据说,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星是爱迪生,他一生杰出的发明,是都是在给失败的发明找一个额外用途的情况下诞生的。
9、教育学生放弃一些鸡皮蒜毛之事.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小事上,深知小事会使人们偏离了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记住:一个人为多大的事情而发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
10、注重培植学生的奉献精神。人生的目标就是奉献别人,这个奉献就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近些年,我国举办了那么多的世界盛会,每次都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参与,并把工作做得那么完美,这些行为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值得人们颂扬和学习。
篇9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现今流行的一种教育理沦,它的主要思想是指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月的和教学的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活动,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意识到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摆脱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用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来重新设计教学,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障碍
1.1学生语言训练机会少
口语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每个学生栩泌须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实践,但班级人数多就很不利于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学生就自然难以提高口语能力。近年来,各高校扩招,一个班级学生人数都在5。人以上,有的甚至更多,或者把两个班合起来集中在一个教室,教师使用扩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讲课,然而不论何种方式,都让学生很难有较多的机会练习口语。例如一个50人的班级,老师每次课给15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口语练习,最多有3人能够有机会,一周也只有C人,一学期完了每人也就最多得到两次机会,这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远远不够。
1.2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我国的大学生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每周就只有有限的几节英语课,课堂上的一点口语训练很难在课外得到巩固。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也存在问题,发音不够准确,不能流利或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不进行口语活动。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N12年初在我国3所院校的9(N)多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口语活动,这样就造就了许多“说不出”、“不能交流”的人才代。
1.3学生本身存在语言和心理障碍
口语交流时,纯正而标准的发音,无语法、句普误,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但他们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词汇量不够大,语法不够熟练。同时说话时还要受母语的影响,对要输出或输入的信息不能直接用英语思维,还要借助母语来认知,想表达却难于开口。这样就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怕说不好受批评,怕遭人耻笑,越怕越不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由此就慢慢地失去了说英语的自信心,也就失去了用英语与人交流的信念和渴望。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众所周知,课堂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果老师采取“一言堂”式的灌输,学生就很容易厌倦,注意力分散,以致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语言活动实践,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需求,为了满足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需求,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机会,用真情实景让他们运用巩固语言知识,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离学于乐”。现代教学法专家EarlStevick认为,教师不应当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还强调,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放到“教学原则”之前。当然,强调大学英语日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任务,或任务的减轻,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3.1营造活泼的语言环境,开展兴趣教学
学生讨厌书本一样的讲话,口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活动设汁和课堂环境都十分重要。例如,老师在选择话题时,并非完全把书面材料运用于口语训练或完全局限于教材,而应选择一些时尚性、趣味性、常识性和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思考、参与。如笔者在讲授《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SHOPPING时,不是按照教材上的程序,而是先播放一小段录像片、刺激学生的感官,然后设计一个在超市购物的情景,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发挥一下想象,就此情景进行实演(actout),学生对此项活动很有兴趣,踊跃上台进行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理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3,2分小组活动,是提高口语课堂教学的可行途径
语言学家Brumfit指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多开展小组活动,能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做到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例如前面提到的50人的大班,把他们分成11个小组,每组5人,15分钟之内侮人都有机会说3分钟。这样的小组活动就能解决人数多,时间少的矛盾,高效率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也能营造一个大家都来讲英语的氛围,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使课堂变得真实自然。事实上,学生有要开口讲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怕“出丑”了。而且在小组交谈中,面对的不是知识和能力处于优势的老师,而只是几个与自己水平相差无几的同学,气氛就不会紧张,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进行交流了。:
3.3教师积极纳入师生互动的语言活动中
我们都知道.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要求在教学中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诊断者和评判者。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应始终保持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并把自己积极纳入语言活动之中。在学生讨论时,为了避免有的小组讨论激烈,而有的小组却冷场,要注意学生的搭配,同时,讨论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会,教师在这时要起到监督作用,提醒那些不开口的学生,检查和帮助每一个小组完成讨论任务。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讲求方式,注意策略,适时适度纠正。对于那些不影响交际的错误,没有必要纠正。如果交际的错误次数太多,必要时提醒一下。对于影响交流的错误,要注意是应该在班上纠正,还是在小组中纠正,或私下纠正。要善于表扬、鼓励,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以免挫伤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启发,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前面已经提到过,单凭有限的英语课要提高口语,是不可能的。为此。一系列的课堂延伸活动是必要的。如英语竟赛、英语角、演讲比赛、通过网络查找各种与课题有关的材料信息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同样能接触到英语,也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篇10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学会引导,学会启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步随着教师的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为什么要去移山?移山有哪些困难?还有其他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状况吗?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课文,相互交流,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影响语文课堂效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是残缺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机械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广大语文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能够明了自己的定位。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去组织教学。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接受心理,而盲目地教学,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