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团志愿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3 05:0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团志愿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标题:一般写“入团申请书”
2、称谓:一般写“敬爱的团支部”
3、正文:主要包括:(1)对团的认识;(2)入团动机和对待入团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入团愿望;(3)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4)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等。
4、结尾:一般写:“恳请团组织批准我的入团申请”作为正文结束,加“此致,敬礼”等用语结束正文。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及注明日期。
二、《入团志愿书》的填写要求。
1、出生年月:应填写公历时间。应具体填写年份和月份。
2、籍贯: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具体填写从省至县级行政区名称。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
3、文化程度:指现有文化程度。
4、本人简历:一般应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以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学习(工作)为一段分段填写,前后时间要互相衔接,同时要填上所任职务和对填写人这段经历最熟悉的证明人。
5、入团志愿的填写要求:(1)将自己对团的认识写清楚,主要包括对团的性质、纲领的认识和理解;(2)说明为什么要加入共青团;(3)准备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团员等。填写入团志愿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填写。
6、介绍人意见:(1)根据被介绍人的表现写出综合性的意见,写明介绍人的优缺点;(2)表明对被介绍人能否入团的态度;(3)介绍人签名。
7、支部大会决议:应写明本次支部大会召开的时间,本团支部共有团员总数,实际出席本次支部大会的团员数,讨论的意见综述及表决结果,并由支部书记签名。
8、总支部委员会意见:应写明总支部委员会的审议结果,并由总支部书记签名。
篇2
个人档案里包括:
1、学籍信息:包含从高中开始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报告、高考志愿和国家级考试绩单等。
2、政治面貌信息:包含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等。
3、职称、注册的相关信息。
4、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
5、奖惩材料:包含获得的重大奖项和收到的处罚。
篇3
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每一种应用文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具体目的而写的,它讲究现实效能、实用价值。小至便条契据,大到公文信函,都有其专门的规范。各种应用文的不同实用性就决定了它在内容上的不同要求,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就会大大地削弱或推动应用文的实用价值,有时甚至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遗失启事”和“失物招领”。前者在内容上就要求把遗失的时间、地点、“失物”的形状、颜色、质地,以及数量等等尽可能地讲详细、讲具体。后者在内容上就没有要求了。除了拾物的时间、地点可明确告知外,其他情况(如数量、特征等)一般就没有必要详说了。再如常见的书信类,如申请书、志愿书、建议、感谢信、表扬信等等,由于其解决问题或要达到的具体目的有别,它们在内容上就各有差异。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有关组织、领导表达某种愿望或提出某种请求的一种文书。表达某种愿望时,应讲清自己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意,希望组织帮助自己早日实现。如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等;表达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明确提出具体要求,以便于组织或领导了解情况作出答复。如困难补助申请、贷款申请等。
总之,各种应用文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实用目的而各有侧重。另外在具体的写法上都应注意:一要具体,不能空洞;二要简明,不能繁琐;三要表达方式恰当,不能浮泛、失体。
二、格式上的要求
不同的应用文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格式,这些格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中逐渐形成的,在写作时必须按照格式去写,不能随意更改。例如书信体应用文,一般具有称谓、正文、具名、日期四部分,每部分在写作中有固定的位置。即使像条据之类简单的应用文,其格式也有严格要求,不能忽视。
中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对各种应用文的格式常常掌握不好,不是残缺不全,就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要指导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熟记典型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然后逐渐掌握基本格式的细微差异和不同变化。如条据式应用文,包括假条、收条、欠条、借条、领条、票等等,比较简单,格式基本相同,学生易记易懂,前面提到的书信类应用文,其基本格式也相同,学生在掌握基本格式的前提下,再来辨析和掌握书信类中不同应用文的格式差异和变化就容易了。
2.加强对应用文范例的阅读和讲析。中学生学习应用文,常常忽视对范文的学习。往往是一拿起应用文就似乎清清楚楚,不讲自明;但一提起笔就糊里糊涂,难以下笔。初中教材中的应用文范例和高中应用文单元,是学习应用文的重点,仅限于此,是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地做一些补充。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典型,记住一般,熟悉变化,就可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三、语言上的要求
篇4
关键词:人事档案;案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67-02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表现,以个为单位组合起来的,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其内容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记载着个人的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惩罚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内容反映了个人参与社会各方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一、人事档案的结构
在我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甚至可以说人事档案是每个公民的第二生命。一般来说,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通常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和掌握。人事档案包含以下十大类内容。
1.履历材料:(1)职工履历表;(2)干部履历表;(3)专业技术人员履历表;(4)军人履历表;(5)学生登记表。
2.自传。
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1)工作鉴定;(2)学习鉴定;(3)出国人员鉴定表;(4)学生毕业鉴定、实习鉴定;(5)干部的年度考核表;(6)组织正式出具的考核材料。
4.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1)高中及以上的毕业生成绩表、登记表;(2)报考中专以上学历报名登记;(3)论文、科研成果材料;(4)一个月以上各类专业培训学习成绩;(5)聘任、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 (6)职称评定审批表。
5.政治历史审查材料:(1)社会关系调查证明材料;(2)入党入伍审查材料。
6.党团材料:(1)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党员民主评议表、入团志愿书(90年以后入团的需要入团申请书)、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2)加入派材料。
7.奖励材料:先进工作者、(区级以上)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特级教师、三好学生、战斗英雄、优秀团员、各类嘉奖登记表或审批表等。
8.违纪材料:(1)受到党政部门的纪律处分材料,如开除党、团籍,留党查看、记过处分等材料;(2)违反法律材料,如逮捕、法办、拘留、劳改等材料;(3)组织通报批评材料,被企业除名材料。
9.工资级别、任免、工作调动、出国、退休材料:(1)工资级别审批表、增资审批表:(2)干部任免表;(3)入伍登记、退伍登记表;(4)招工登记表、劳动合同、流动表、商调表、视作连续工龄缴费审定表、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10.其他:(1)体检表;(2)工会会员登记表;(3)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4)职工报到介绍信;(5)有价值的学结、体会。
注:档案材料一律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填写,纸型均用16K。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人事档案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对国家的信用建设、干部管理、福利分配、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等都需要个人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
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1996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强调,人事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所有权归国家,实行强制性归口管理。1991年4月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1996年12月颁布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未经授权均不得擅自存放和保管人事档案。这些指导性法律法规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并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迈入了专业、权威的发展阶段。
四、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移,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事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全面处理。也就是对馆、室藏档案资料以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
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五、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单位管档人员变动频繁,出现了忽视人事档案管理现象,影响了干部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硬件设施解决落实差。对干部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完整,有的单位必备的基础设施如切刀、档案夹等都不具备。
2.档案管理规范缺乏。在目前的人事档案中,大多只有以往形成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简单材料,而对反映本人业绩、动态的材料收集归档不全。还有个别单位档案下放到主管局管后,一直未按统一标准整理,材料多年未归档,造成档案材料不齐不全。
3.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1994年至1997年这四年看,专职档案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44%,186%,176%,244%。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是目前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4.管理档案人员业务不熟、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差。近几年管理档案人员工作变动频繁,兼职人员占90%,加之没有经过各级档案部门组织专业知识培训,业务不熟,甚至有些档案管理员还停留在手写阶段,没有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技能,有些新从事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与时俱近,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节奏,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也具备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抓紧建设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
1.提高重视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靠人才,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员工个人,都应该自觉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的重视意识程度。因此,每个单位都应该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增强依法管档的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人员设备,把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做到材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准确、管理规范有序。
2.增强硬件建设。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它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式得到了本质的改变,体现了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率。因此,各个单位应给档案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现代化设备。
篇5
xx县劳动保障局
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统一部署,近期,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方式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力字[1992]33号)实施以来,我县企业职工档案大多由企业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政工科)统一管理,少数由企业人事部门(政工科)进行管理。
2、企业职工档案包括的内容
企业职工档案主要包括学历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历证明等)、工人录用材料(包括招工、子女补充、工人转正定级等)、入党入团材料(包括入党入团的申请书、志愿书、转正材料等)、工资表、奖励呈报审批表、处分决定及解除决定、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审批材料、劳动合同、调动转移材料、聘用审批表、复员退伍审批表、转业审批表、退休(退职)审批表等。
3、职工流动中档案的移交保管方式
企业职工流动其档案由县劳动行政部门调配股密封、盖章后邮寄或随转。
4、对因企业破产、倒闭而失业的职工,其档案移交县失业保险部门统一管理,直至再就业办理转移手续。
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现在企业职工档案没有统一管理,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固定工身份和部分合同制工人档案,有些企业也管理合同制工人档案。这种管理方式,有悖于企业实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给企业的职工基础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不利于维护职工个人利益,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建设科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私有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职工档案无人问津,甚至丢失,职工在调动工作时找不着档案或把档案长期存放在个人手里,有的企业负责人为达到控制职工的目的,扣押档案不给,使职工办不成调动手续。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更侵害了职工个人利益。
2、企业职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由于部分企业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甚至随意更改,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如档案年龄前后不一致,出现多个参加工作时间,个人经历前后记录不完整等。
3、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急需提高。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多数档案室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防火、防潮、防蛀等达不到标准,档案管理只满足于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在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提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方面下功夫不够。
三、有关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为做好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新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由现在的多头分散管理逐步过渡为集中统一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制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范围、内容、方式、标准等。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由劳动保障部门指导,独立管理职工档案,小型企业和私营、个体、外资企业的职工档案由劳动保障部门的人事档案部门统一管理。
二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督促,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针对目前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规定时期内对所有企业职工档案进行全面的清理、规范,确保职工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
篇6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档案 存在问题 反思
一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个体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从学生人的身份转换成社会人的身份,面临参加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甚至于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等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载内容挂钩。
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的档案。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的入学材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学籍卡、组织关系及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些材料共同组成了其学籍档案,当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派遣情况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毕业生报到证,并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专门机构——机要局转递给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学生的学籍档案才正式转化成其人事档案,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相关就业协议,并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并标志着毕业生由学生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
当前高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档案材料内容的不完整性。首先,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学籍卡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其他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教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本人,这些材料主要涉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材料,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在收集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或者重复的现象。其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初高中学籍档案,到学生在高校期间各学期的学习记录、综合素质测评、直至最后的毕业生登记表和鉴定表,这个跨度至少要3到4年的时间,学校经手人可能更替,从而造成材料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最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完整性、延续性强。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了中学时期的入团志愿书;有的是学生党员,却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在毕业生登记表奖励一栏中,写了不少荣誉,但在档案中没有这些荣誉的奖励证明材料;材料的不延续和不完整,容易给人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2.档案的保管和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暂时保存在学校。这就造成每年毕业季,因为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很多毕业生都会要求暂时将档案保留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对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在一到两年后转移走自己的档案,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档案会积压在学校,使得本就有限的档案库房不能承载,档案管理人员不胜重荷,难免会造成疏漏;其次,由于学校机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难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从而在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产生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会为了图省事,不是通过机要局这一专门的途径流转毕业生档案,而是将档案通过快递、EMS等方式寄送学生档案,更有甚者直接将档案交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自带档案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档案流转,就更容易出现毕业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将会给学生日后办理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
3.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不规范性。首先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档案材料的用纸、书写及格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归档的档案材料有的用A4纸张,有的用16K纸张,造成毕业生档案装订的不齐整;其次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的入档材料甚至用圆珠笔书写,这些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变得模糊,会给日后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学生的奖惩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都会有公章和系部意见的现象。
三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毕业生档案工作。从院系、到学校都要配备固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室或库房;做好相关工作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明确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条例、分工及职责,并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毕业生档案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钻研档案管理相关业务,规范毕业生档案的流转;同时,要不断提升责任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规范与完整。
4.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重要性。首先,毕业生在填写相关材料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不能敷衍了事;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关心自己的档案。如果是正常派遣的学生,学校会通过机要局寄送毕业生档案,学生可以在毕业生档案寄出两个月之后,向相关人事部门进行查询,如果档案未收到,就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查询,确认,以保证自己的毕业生档案不缺失;最后,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就业单位,而将其档案托管保存在学校的,在明确了用人单位后,就要及时到学校办理相关就业手续,以便学校正常转递档案,不要误以为既然学校能够免费保存,就不用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只发挥存放的作用,不能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学籍档案转成的人事档案,只有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才有权利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事项。
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使毕业生的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档案意识 培养 档案工作效益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23-03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财富,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近年来随着档案部门管理水平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正日益为广大民众所认知,并在社会传播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大众对档案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和利用还远远不够,据调查,当需要探究某个未知对象时,83.6%的人选择使用网络,67.7%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或资料室,而只有14.2%的人会想到或可能会去档案馆。除了对象属性、使用效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档案作为一种有原始记录特性的资源,其利用率显然大大低于前两者,与档案本身巨大的历史和参考价值相比明显不成比例。这虽然与档案工作的硬件建设有关,但更与大众的档案意识直接关联。
一 档案意识淡薄是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具有的性质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和强弱程度,直接关系着档案效益的发挥。社会上各行各业、担负着不同工作的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档案意识,它反映着整个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表现出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可见,当前社会的档案意识尚未普及,如何提高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仍然是我们增强档案社会职能、提升档案工作效益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了解和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师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而且档案意识淡薄是我国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需要进一步从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高度去看待档案意识的培养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为增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效益做出积极努力。
二 当前高职院校档案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作为社会档案意识反映的一个缩影,高职院校档案意识淡薄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许多档案馆(室)工作与公众的距离,让人们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不关心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也不会产生利用档案的念头。各院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馆(室),俨然是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档案和档案工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不少人根本不知道档案到底为何物。在高职院校,一般职工觉得档案馆(室)是保密重地,与自己没有关系,除非因工作需要必须查阅存档的文件,否则不会轻易地踏进档案部门的大门;学生更认为学校档案工作与己无关。这种状况,正是直接导致学校师生的档案意识淡薄的主因。
第二,学校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工作是高职院校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重要工作,由于受传统观念、工作方法和思维习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领导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潜意识中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如在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备上,许多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按档案工作要求去配备;不少院校没有落实必要的档案专用经费,不太重视档案的保管条件,不能实现“两室”“三室”分开;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疏于过问,不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等。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知观念无形中影响着干部职工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同时,领导忽视往往给档案部门带来人员缺少、经费不足、设备陈旧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有效发展和师生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
第三,档案工作人员职业意识不强,对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很高的凭证价值,隐藏着许多信息,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可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合并组建院校,档案分散,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大,加之合并重建档案的难度大,部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效率较低,还主要依靠手工处理,档案人员还存在“坐堂等客”的工作方法,没有从被动的保管员转为主动的服务者,未能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融入社会,为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服务。
第四,高职院校许多基层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归档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档案馆(室)做好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有的基层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归档拖拉,对应归档的档案材料不能按时按规定移交。有的工作人员只图自己在工作中使用方便,没有把文件、资料保留存档的习惯,造成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文件材料不全,或归档材料不规范、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秩序,同时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这些问题的发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不到位,致使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而产生的。
第五,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极为缺失,对自身档案内容不了解,对学校和社会的档案管理制度及转档程序知之甚少,甚至还存在大学毕业生“弃档”现象。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清楚自己在校学习期间所形成的学生档案会在自己毕业后成为干部人事档案或工人档案,不清楚自己的档案会随着自己的毕业离校而发生转递的情况;有些毕业生虽然知道,但对此事不关注。这两种情况都使大学生毕业后没能及时关注自己人事档案的下落。如果学生有档案意识,毕业后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人事档案的下落,发生档案丢失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三 大力加强档案意识培养工作,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效益
笔者认为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生档案意识缺失,提高高职院校的档案利用率和档案工作效益,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高职院校各层次领导的档案意识
“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开展档案工作的研究、规划、布置、考核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学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对教职工增强档案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同时,档案工作者也要抓住有利时机,把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等多向领导汇报,使领导更加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要勤于向领导请示汇报,善于利用档案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意识,尤其要强化档案服务意识
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充分反映在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上,而且与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息息相关,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第一,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要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档案管理人员,使他们安心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调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定期组织他们参加有关培训或外出参观学习,更新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第三,要强化档案服务意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学校师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开发好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以自身的工作实效改变人们对档案的消极看法,不断提高人们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第四,要重视和加强兼职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兼职档案队伍对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和落实学校档案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柱作用,但往往由于部门不够重视,兼职档案员档案意识薄弱,加之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责任不明确,许多兼职档案人员存在应付思想,导致档案材料收集难、保管难、归档难。因此,对兼职档案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稳定兼职档案人员队伍,强化其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使兼职档案员能够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基层档案工作的骨干力量。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
开展档案法规和档案知识的学习、宣传,是增强广大师生档案意识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要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使学校师生能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由于长期受档案神秘传统意识的影响,人们对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存在顾虑,重存、重保、轻用,许多富有价值的档案材料都没有被学校师生有效利用,从而制约了学校档案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学校在这方面一定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档案开发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宣传形式,如:通过校报、黑板报、橱窗、书籍、智能办公系统和校园网等,宣传国家档案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让广大师生学习档案基本知识,分清文书、教学、科研档案及人事档案等的区别,学会利用档案的基本方法,充分认识档案资料的价值和作用,增强档案意识,从而更加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增强档案意识,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其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懂规矩,才能明事理而强意识。事实证明,一些部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落实不好,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就差;反之,制度坚持好,档案基础工作做得好的,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也较强。所以,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档案工作制度的落实也必须敢于“动真格”,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作为考核工作职责和管理水平的内容之一,与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晋职、奖惩、绩效挂钩。同时,要抓好检查指导,监督和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制度,抓好落实,使档案工作由抽象到具体,由“幕后”到“台前”,真正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工自觉配合的良好局面,使档案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5.重视和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培养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支未来的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一个正在集中接受教育的庞大群体和后备力量,是档案知识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但同时也蕴藏着较好的档案意识培养时机。抓好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培养,对社会档案意识、家庭档案意识提升均有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在校生的档案意识:
第一,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档案意识,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档案基础知识与档案信息运用技能的内容,特别是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印发有关“学生档案”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学习阶段形成的档案哪些会装入学籍档案,今后社会和工作单位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档案等。还可利用新生填写学籍表、学年鉴定表、团员登记表、入团、入党申请书、志愿书等机会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老师在指导新生填写这些材料时,应因势利导地告知学生作为档案保存的这些材料有什么要求,填写不规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
第二,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档案使用的宣传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可加入档案意识培养内容,介绍档案对求职及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档案转递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教育毕业生重视自己的档案、关注毕业生档案转递去向、利用新的工作单位的档案材料加快适应新工作岗位等档案知识。
第三,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教会学生利用档案。例如,在《应用文写作》及选修《档案管理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档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利用档案。可以拿出一些档案复印件或重份的档案,如公文范本档案,让学生亲手接触档案,使教学更直观,对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益
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能力,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创新档案管理方法,实施档案信息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管理优势,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实现学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档案服务质量,随时主动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建设大局提供优质服务,让师生员工真切感受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体会到档案的价值,进而促进广大师生档案意识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对师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重视档案意识的培养,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检查落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才能唤起师生的认同和重视,形成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支持配合、师生共同做好档案工作的良好局面,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宝琴.关注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J].兰台世界,2007(6)
[2]尧欣.提高档案的社会关注度[J].北京档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