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23 19: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申请书

篇1

人力资源管理转正申请书 下面是由第一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转正申请书

在这一年里,我主要从事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虽然自己所做的也许只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皮毛,但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我,总能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提炼出专业的内容,积极认真的学习,也让我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身边优秀的领导和同事也成为我学习的源泉,让我能够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专业技能和知识。在这一年里,我也有幸参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几个较大的项目。如岗位说明书的编写、易迅空间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的编制、职称评审、人事档案制度化管理和竞岗工作等,这些以及其他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涉及到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各方面,同时, 因申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而接受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更让我能够紧密的将实践同知识有机的结合。

在这一年里,我也有过短暂的迷茫和情绪的低谷,但各位同事的帮助和关心让我顺利突破困境。找回自信和充实!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认真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我的工作规划更加清晰,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自信!当然,在这一年里,我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比如正如胡总所言,有时对某些工作或事物我有些不错的看法,但却因过分谦谨而羞于表露;同时,自己在交流与口才方面的特长也似乎被自己搁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保持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勤于思考,求是拓新,不仅把工作做完、做好,更要做的专注、专业

 

篇2

申请人:xx;男;现年xx岁;汉族;共青团员。

申请竞聘“齐车物业公司板房物业小区外业管理员”一职位。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展现自我,发挥自我、公平竞争的机会。

本人XX年毕业于齐车职业技术学校物业管理班,并由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考核鉴定合格,成功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中级)”,XX年正式加入齐车物业公司参加工作,曾在齐车物业公司光荣三区物业小区担任绿化管理员一职,又于XX年调任于齐车物业公司城管所职任城管监察员至今。

XX年被共青团中国北车集团齐车公司委员会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这一荣誉称号,作为齐车物业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感到十分的荣幸。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我获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我选择竞争这个岗位,诚然,我在许多方面还不足,但是我会继续的努力学习,勤奋做人,认真工作。希望各位领导能给我一次实现自我的机会,我一定会鞠躬尽瘁履行好岗位职责。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水平,更好的为物业公司服务为老百姓服。

此致

敬礼!

篇3

as a graduate of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 have a few very basic expectations. chief among these is that my direct superiors have an intellect that ranges above the common ground squirrel. after your consistent and annoying harassment of my co-workers and me during the commission of our duties, i can only surmise that you are one of the few true genetic wastes of our time.

asking me, a network administrator, to explain every little nuance of everything i do each time you happen to stroll into my office is not only a waste of time, but also a waste of precious oxygen. i was hired because i know how to network computer systems, and you were apparently hired to provide amusement to myself and other employees, who watch you vainly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cut and paste for the hundredth time.

you will never understand computers. something as incredibly simple as binary still gives you too many options. you will also never understand why people hate you, but i am going to try and explain it to you, even though i am sure this will be just as effective as telling you what an ip address is. your shiny new imac has more personality than you ever will. copyright dedecms

you walk around the building all day, shiftlessly looking for fault in others. you have a sharp dressed, useless look about you that may have worked for your interview, but now that you actually have responsibility, you pawn it off on overworked staff, hoping their talent will cover for your glaring ineptitude. in a world of managerial evolution, you are the blue-green algae that everyone else eats and laughs at. managers like you are a sad proof of the dilbert principle.

since this situation is unlikely to change without you getting a full frontal lobotomy reversal, i am forced to tender my resignation. however, i have a few parting thoughts.

篇4

我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我自XX年x月x日进入xx公司,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公司给予了我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对公司给予的照顾表示忠心的感谢!但是,经过近段时间的思考,我越来越迷惘!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工作、生活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所以,我必须离开,去过我思想深处另一种有别于目前的生活。我想,生活应该是在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后,再持之以恒地坚持!

公司目前已经过了一年最忙的时间,是充电、整顿、储备人才的时刻。相信,我的离开会很快有新生力量补充。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生活状态,所以,我现在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生活也极其懒散。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其他同事受到我消极情绪的影响,也为了不让公司因为我出现业务上的纰漏等,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祝公司稳步发展,祝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此致

敬礼

篇5

继劳动节和端午小长假之后,职场人将连续4个月没有小长假可休。面对青黄不接的假期安排,HR不知又要接到多少千奇百怪的请假理由了。

CareerBuilder曾发起一项调查。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装病请假”时,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只是自己不想去上班。有趣的是,这项调查也显示,员工装病常常被社交媒体“出卖”――25%的雇主表示,他们曾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员工装病的证据。

对于HR来说,当发现员工请病假参加某单位应聘面试或者外出旅游等骗假行为时,到底该不该管?又该如何管呢?

棘手的请假申请

王先生刚出任Z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不久,老板即要求他招聘一名出纳人员,来替代原出纳员刘女士。原来,刘女士平时工作态度散漫,常随随便便离岗玩失踪。碍于刘女士与公司某要害部门的负责人有亲戚关系,老板一直没好意思直接辞退她,只好把难题交给了王先生。

王先生从公司的考勤表上发现,刘女士平时出勤非常随意,时常在既不请假,也无异常考勤说明和外出申请的情况下无故消失几天。很显然,刘女士的行为已构成“旷工”。公司明文规定:连续无故旷工3天或者累计旷工7天视同自动离职。

既然有章可循,人力资源部门就在刘女士再次连续“消失”3天后向其发出了自动离职通知书。随后,刘女士突然露面,向人力资源部出示了一张医院出具的怀孕诊断书,并要求公司准她三个月的保胎假。事件发展至此,公司的处境极其被动。

经过周密考虑,人力资源部门首先批准了刘女士的请假要求,并打电话向她表示祝贺和慰问。随后,公司马上完善了出纳岗位职责说明书,并着手招聘新的出纳人选,提前做好补岗储备。出纳岗位不可能空缺数月,刘女士本人对此也并无异议。接下来就是全面整顿公司的工作纪律,完善考勤制度。对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情况,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没有规范严谨的工作纪律,就谈不上高效工作。这对于刘女士也是一种警示,为之后的劝解工作做好思想铺垫。三项工作都落实后,与刘女士的面谈时机也到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刘女士表示愿意自动离职。

坚持原则,立住规矩

“非常规请假”的审批不外乎是“理”和“法”之间的取舍和平衡。即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结合员工请假事实、理由及其过往综合表现,适当灵活处理。

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合法性

不管是事假、病假、婚假、丧假,还是年假、频繁请假或其他特殊请假,企业都应有相对完善的请假制度,其中囊括了申请流程、最高请假天数、违规后的处罚办法等,企业要通过入职培训及员工手册的宣导让员工了解并熟知。

同时,企业不能单纯把缺勤多少天定性为“违反公司制度”,因为员工有可能因为医疗期或者产假等缺勤。如果一定要对请假天数加以限制,可以通过附加规定来实现,比如规定员工请病假需有三甲医院的病历证明,一年内事假不得超过20天并需得到上级主管批准等。

审批有薪假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企业的规章制度里通常对有薪年假、病假、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等的享受条件和请假审批流程有明文规定,对于这类休假,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以病假为例,员工因病不能提前办理病假手续的,必须当天向部门主管说明情况,事后需补开公立医院出具的病历和请假单。与事假规定不同,企业不能在制度里明确规定员工请病假的时限,要特别留意医疗期的计算和本地病假工资的特殊规定。

对有薪假的审批要慎重,一旦执行结果与规章制度中的审批标准不符,就会导致处理上的不公平,从而引起员工的不满,影响工作效率。

审批事假要以理服人

每个人都会有个大事小情,审批事假时就需要以理服人。只要员工确有合理缘由,且工作安排妥当,不会因请假而影响工作的,通常就可以批准。当然,制度再完善,也避免不了一些特殊情况。面对特殊的请假要求,基本原则就是不能损害公司和部门利益,不能有违常理。同样,这些要求要在员工入职时就广而告之,或在员工手册中做出明确规定。

审批长期事假要先查原因后下结论

员工请长期事假通常出于三种原因,要么是对公司或部门领导不满,要么有跳槽的意向,要么就是个人或家庭真的遇到了难事。员工一次性请长假或在请假途中又续假会对岗位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此类请假申请,HR不要急于给出准假与否的答案,要先问明其中原因,再根据性质按章办事。基于人性化管理的需要,如果员工确因私事无法返岗,而公司又希望挽留员工,可以根据岗位性质为员工办理停薪留职,或者允许其远程办公或在家办公等方式,等员工将事情处理妥当后再重新返岗。比如对请半年长假在家照顾孩子的女员工,公司可考虑其特殊情况和工作性质准许她在家远程办公,让员工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对于找理由拖延假期的员工,企业要警惕其是否有辞职倾向,并着手进行岗位人选储备。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企业可考虑将长期事假与绩效考核、薪酬调整、培训机会、职位晋升等关联起来,纳入制度中。

虚假病假,奈何如之

《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利益的保护力度大大加强,但很多员工却滥用自己的权利。笔者就曾经碰到过员工以奶奶去世为由请假,其实是去面试新工作。虚假病假确实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的信任蒙上了阴影。那么,如何避免员工虚假病假申请?

加强企业文化教育

或许有人觉得强调企业文化是务虚,但试想,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起码的诚信,缺乏归属感,而企业也对员工丧失了信任,那么奖惩制度再完善、再严密,也总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找到漏洞。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I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奖优罚劣、领导表率等来实现对员工归属感的培育。有些企业,其制度是专门束缚员工的,领导可以行使持权,领导的言与行不能保持一致。这样的企业只能造就钻空子的员工。因此,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宣贯,首先要从上至下一把尺子,领导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这是减少甚至杜绝虚假病假的治本之策。

完善制度,严密流程,管理办法兼顾情、理、法

病假的审批手续要齐全,出具病历的医院的资质不能太低,以确保员工请病假的真实性。建议企业进一步规范病假手续,要求员工请假必须提供医院的医师证明以及看病缴费发票、病历本等证明资料;对医院开具的医师证明,HR可以与医院行政单位进一步核实。这些制度流程办法,需要不断收集完善。

针对重大疾病或周期较长的病假,企业可以派人前往员工家中或医院探望,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关怀。

将骗假的严重后果公诸于众,让员工有所顾忌

对于人数众多的公司,不可能审核每一个人的病假单是否作假,只要是按要求提供的病假手续,并提供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就可以审批通过。所以,对于开假病假单的员工,一经查出,要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严厉处罚。

骗假属于诚信问题,同时也让其他员工感到不平,或者暗地效仿,所以必须给予严肃处理。至于如何处理,主要根据事件的影响以及本人的贡献大小,可以给予最后警告、全年不调薪、不得参与优秀评估、取消年终奖等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企业有权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有理有据,保全证据

骗假事关员工的诚信及品质,因此,企业对此类问题的定性一定要经过严密的调查才能最终确认。对骗假员工的处理要以合法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与企业工会做好协商,尽量避免劳动纠纷。

篇6

一、 社会需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7%。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无所忧,是每个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大环境影响、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许多“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心开办一家融中华传统文化与养老、托幼为一体的公益服务场所,打造赤峰市内环境最好、规模最大、服务内容最多、人性化特色最鲜明的老人“城堡”,命名为“淑德夕阳城”。

二、 基本宗旨

坚持 “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人们传统生活习惯与心理特点,顺应社会养老工作规律,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作到“三个结合,实现三个创新”:一是把社会养老事业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理念创新;二是把社会养老事业同公益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机制创新;三是把社会养老事业同幼教事业结合起来,实现道路创新。促进社会养老设施、管理模式等与国际接轨,发挥样板示范作用。

三、项目地址

选址于平庄镇管辖区域,涉及三个村:一是:水源村西树林子(原兴发养鸡场);二是:兴隆庄村(一处废弃的旅游景点);三是:前进村西梁山。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有效利用面积约300余亩。

四、建设模式

根据实际要求,按系统化要求,体现六个特点:

(一)“田园型”

1、纯天然粮食生产基地。城内所食用粮食都是园区内种植的纯天然作物。不用任何化肥与化学制剂,确保身体健康!

2、纯天然蔬菜生产基地。夕阳城内建温室大棚,种植各种有机蔬菜。

3、纯天然水果采摘基地。所吃水果无公害,并允许游人们亲自进园采摘。

(二)“园林型”

按照植物多样性要求,精新设计,合理布局,实现整个园区绿化美化。做到林木、花圃、草地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共享美丽园林。

(三)“居家型”

1、内设“松鹤居养老中心”。经“一城两会”组织机构调查、核实无误的贫困老人、孤寡老人、老军人,不收取费用,确保老人安度舒适、安逸、幸福晚年。

2、内设“天伦轩托老中心”。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为“日托”。安排吃饭、午睡,安排集中娱乐活动。下班后由家人接回。减少孤独感,使家人白天安心工作。

第二种为“周或月托”。实行工作日托管,安排集中娱乐活动。节假日由家人接回。

(四)“别墅型”

城内设置40-60座单体观景老年公寓。面积约6分地大小、独门独院(四合院式)。统一设计、外形为三层仿古单体观景公寓房、在第三层外围一圈,除车道外。公寓园包括住宿区、生活区、健身区、娱乐区,配置读书室、聊天室,休闲室,会客室,接待室等。

(五)“学堂型”

建立以孔孟教育模式的育儿园,安置留守儿童与孤儿。并设立传统文化大学,辅之以报告交流、展示观摩等配套活动场所。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成为国学教育基地。

(六)“休闲型”

城内设置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场所,向公众开放,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需求,而且能够举办文艺演出与体育运动会,成为全区重要精神文明殿堂。

五、服务内容

(一)餐饮服务:建立餐饮配送中心,提供个性化、家庭化餐饮服务。

(二)家政服务:提供保洁、洗衣、采购、送饭、洗浴、陪护、理发等全方位家政服务。

(三)文化服务: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棋、牌、厨艺、聊天、旅游及其他文体活动。

(四)医疗保健服务:完善养老医疗网络,开设医疗、保健、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项目,和医院合作在与夕阳城之间开设一条安全通道、保证全天(二十四小时)有一辆救护车、以免有老人健康方面出现突发事件。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六、设计布局

整个城堡为直径500米圆形、梯式结构。共三层、每层80米宽、4米高,4米坡式绿化。所有建筑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至3层不等,全为齐骥仿古房。建筑部分包括四个区域:

第1层:

一、城门楼(正面):三层,40米长*20米宽。

二、城门西:“国学文化”及孤儿、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区域。共10栋,1至3层不等,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三、城门东:托、敬、养老区域、共10栋,1至3层不等,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1、天伦轩托老中心。一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2、松鹤居养老中心。二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3、淑琴老年公寓。三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4、康复中心、护工站。1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5、餐厅。1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6、文化娱乐中心。1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7、探亲招待所。1栋、50米*15米/外跨三米长廊古建筑骐骥房。

第2层:

无公害蔬菜大棚40米X10米外跨、4米X10米监测房X100栋。和无公害水果采摘园。

第3层:

1、一城两会,办公地点。(淑德夕阳城、赤峰中华传统文化协会、助孝联义志愿者协会)

1、大型阶梯、隔音电动墙式会所。50米长X50米宽,X8米高。

2、传统文化展厅。50米长X30米宽X8米高。两栋一层齐骥仿古房30米长X15米宽外跨3米长廊6米高。

3、中间观光仿古塔式建筑物。50米直径,展示国学文化。设观光塔。

七、建设周期

初定待区、市发改委核准后,于20xx年5月份开工。整个项目建设周期4年时间,分3期工程,滚动实施:其中一期工程于20xx年底前竣工,并迎入首批老人;二期工程于20xx年底前竣工,三期工程于20xx年底前竣工,完成全部规划任务。

八、组织结构

建立由有关部门领导、助孝联义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赤峰中华传统文化协会负责人、管理人员、老年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进行调控、综合、协调。根据需求内设高效、有序的工作机构。

九、运行措施

(一)运行机制社会化。实行“会员制”,建立老人档案,实现良性发展。

(二)服务方式多样化。针对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服务队伍专业化。完善用工合同。坚持“五统一”标准(即: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服装标识、统一管理措施、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指挥行动),建设员工队伍。逐步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序列管理制度,提高员工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促使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子”,使他找到奉献爱心舞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各项服务公开化。为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养老工作宣传监督,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以高效真诚服务,赢得老人满意、政府满意、人民满意。

十、筹备情况

(一)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定《淑德夕阳城建设方案》,并制定《淑德夕阳城规划图》。

(二)在开展社会调查前提下,对淑德夕阳城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三)在可能条件下,进行一定范围物质准备。

十一、有关需求:

(一)希望政府能无偿划拨300亩荒山或荒地,作为建设用地。

(二)要希望政府能把该项目地段纳入平庄新区规划,优化外部环境,为老年人建设幸福乐园。

(三)希望政府能依据有关扶持政策,请多多给予帮扶。

篇7

我校是一所位于县城的重点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每年国家都要发放一次助学金,以资助家庭确有困难学生,支持他们完成学业。今年我班分到7个受助名额,可是班级内申请受助的人数远远超过7人。而按照规定,每个受助名额不允许拆分给多人,那么助学金发给谁更合理呢?

二 其他班主任的做法

A老师每年都是先让学生写申请书,然后根据学生申请书中所描述的家庭困难程度亲自筛选出应受助的学生。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是那些没有入选的学生会认为老师“暗箱”操作,老师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学生的成绩来筛选受助对象,这种方法缺少公开透明的程序。虽然老师凭着一颗公心去做这件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容易被学生误解。

B老师的做法是先让全体学生投票,选出家庭最困难的学生,然后再让这些被选上的同学写救助申请。这种做法的弊端是:这些被选出来的同学无疑会被认为是这个班里家庭最穷的人,就相当于给这些同学扣了个贫穷的“帽子”,对他们的自尊心是个不小的打击,有的同学被选上后并不愿意写申请书。

C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写申请书,然后在班内宣读或张贴出来,再让全体学生投票选出应受助学生。这种做法也有弊端。这些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单亲、父母亲患有重大疾病或家庭突然遇到变故等。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并且有些学生不希望让班内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教师的这种公示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公开透明,但是无异于在这些贫困生的伤口上撒盐一样,让他们以后在班级内抬不起头来。家庭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申请助学金的出发点也是为了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作为老师应保护这些同学的自尊心。

D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写申请书,然后找来班干部当评委进行评审。这种做法同样也存在问题。首先班干部成员之中可能有同学也申请了助学金,如果不进行“回避”的话,结果会缺乏公信力。另外,写申请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入选受助的学生很少,让班干部阅读全部学生的申请书同样面临着泄露申请者家庭隐私的风险。

三 笔者的做法

怎样才能做到让评审的学生不知道申请者身份的同时还能客观公正地筛选出最应当受助的学生呢?

我想到了论文评审中的“双盲评审法”。论文的双盲评审就是首先把论文的作者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在文章中不能显现出来,然后找到相关专家匿名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审者和论文作者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感情因素对评选结果的影响。

第一步:要统一申请书的书写格式。老师要求所有想要写救助申请书的学生采用相同的纸张和统一的格式书写申请书,在申请书的内容中不能带有本人姓名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仅在申请书的最后一行附上申请人的姓名。

第二步:把申请书进行排序和编号。班主任分别在每份申请书的题目处和姓名处标上同一序号,然后再把姓名部分裁下来,这样就做好了若干份只带有编号的申请书,而且每个编号都对应着一位申请者的名字。

第三步:推选评审小组成员。让班内的所有同学共同推选出没有写助学申请的6位同学作为评审小组的成员。评审小组成员的组成,首先要保证所有成员都没有写助学申请,其次在男女生比例上各占一半,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各占一半。按照这些原则推选6位同学作为评审小组成员。

第四步:评审小组商讨评选标准。6位同学经过讨论确定如下评选标准和流程。首先把所有申请者根据申请书的内容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的申请者属于最应受助的人员,如单亲家庭或父母有重病等。B层的申请者属于不好确定困难程度的。C层的申请者家庭只是暂时困难或困难程度不严重,属于最不应受助者。每个层次的人数各占三分之一。

第五步:统计结果。评审小组每位成员在阅读所有申请书之后对每一位申请者进行层次划分。最后按照申请书被划分到A层的次数的多少来确定受助人员。其中有2位同学的申请书被6次划分到A层,有2位同学5次被划分到A层,有3位同学3次被划到A层。最后再把序号和学生的姓名对应起来筛选出应受助的7位同学。

篇8

一、行政复议申主请书概说

按照《行政复议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照本条例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自从实施《行政复议条例》以来,机关工作中就有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这一文种。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性质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申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请求重新审查所制作的文书。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书,必须是《行政复议条例》中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见《行政复议条例》第二章),并在法定时间内提出申请。

否则不属于行政复议申请范围,复议机关也不会受理。由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例如行政处罚涉及的对象可能是公民个人,也可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书有的是私人文书,有的是公务文书。无论为公为私,它都属于行政复议申请书。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作用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行政复议行为实施和作出决定的书面依据,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当申请人认为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才提出复议申请,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种监督由内外监督组成。先说内部监督,由于行政复议机关一般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级,所以行政复议是上级审查下级工作的一种行为。它成为行政管理的一种内部监督方式。再说外部监督,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复议申请。表明群众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异议。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主监督方式,已成为行政管理成效的一种检验方式和信息反馈,有利于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制作行政复议申请书是一种严肃的行为,需要明确有关要求:

(一)把握行政解决的原则

提出复议申请要立足于用行政手段解决,相信复议的行政机义能够妥善罢甘休解决问题。解决行政争议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行政诉讼,另一种是行政复议。有些行政复议,具有一级复议、终局裁决的特征。需用行政诉讼手段解决的争议案,不宜选择终局复议的审理程序。

(二)符合申请复议的时限要求

《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申请人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lO天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决定。可见在法定时限内提出申请很重要,否则,复议机关将不予受理。

(三)符合行政复议的规范程序

行政复议是从行政复议申请程序开始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不同方式。是申请复议,还是提讼,应依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同一行政争议不能同时用两种方式进行。如果已向人民法院且已受理的,就不得申请复议;同样,已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且已经受理的,除非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就不得在法定期限或在行政复议作了终局裁决后又向法院。

三、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法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的结构

行政复议申请书由标题、首部、正文、尾部组成。

1.标题。要写明行政复议申请书,不能只写申请书,“行政复议”四字标明了申请书的性质。

2,首部。要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有关情况。申请人的简况要写清楚:如是公民的要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如果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单位或组织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请人有关情况即复议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3.正文。主要是写明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

4.尾部。写明申请人和申请时间。如有附件,可附在正文之后。

篇9

1.格式一商标注册申请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现拟以____商标,使用于商品分类表第____类的下列商品,申请注册。

────┬────┬────┬───────────────────

││││技术标准│

│商品名称│商品用途│主要原料├────┬────┬────┬────┤

││││国家│部颁│行业│自定│

├────┼────┼────┼────┼────┼────┼────┤

││││││││

││││││││

├────┼────┼────┼────┼────┼────┼────┤

││││││││

├────┼────┼────┼────┼────┼────┼────┤

││││││││

────┴────┴────┴────┴────┴────┴────

申请人:______(章戳)

地址:______

营业执照号:______

附送:

──────────────────┬───────────────

││申请费元。│

│商标图样十张(指定颜色的,送着色图样│注册费元。│

│和黑白墨稿一张)。其他____│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费│

││用收讫专用章│

──────────────────┴───────────────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转意见:

(章戳)

年月日

格式二商标注册申请书

申请日期___________

申请编号___________类别____

申请人名称__________

申请人地址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章戳)

电话号码______年月日

经济性质______商标规费:

邮政编码

证件名称______

证件号码______

发证机关______

人:______

地址:______

(章戳)

年月日

───────────────────

│商标种类:__________│

│(将一张商标图样贴在格内,另附十分图样│

│商标设计说明:________│

│,指定颜色的附着色图样十份和黑白墨稿一│

│份)_______________│

│是否是第一次申请:______│

│在其它哪类上已│

│注册了相同商标:_______│

│商标是否指定颜色。│

───────────────────

类别:______同时在哪些类提出申请______

───────────────────────┬──────────

│服务项目│备注│

├───────────────────────┼──────────┤

│││

├───────────────────────┼──────────┤

│││

├───────────────────────┼──────────┤

│││

───────────────────────┴──────────

2.说明

商标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使用的,用以区别商品来源的独特标识。商标由文字、图形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具有显著特征以便于识别。商标标志着商品的来源,表明该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体现着商品的稳定的质量水平和商品的信誉,具有宣传、推销商品的作用,有利于开辟和巩固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上述两种表格,是申请人注册商标时应当填写的。格式一为商品商标,格式二为服务商标。

(1)商标注册程序包括:

①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人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填写《商标注册申请书》。申请注册商标变更注册、商标续展注册的,应提交《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人名义申请书》、《注册商标变更注册人地址申请书》、《商标续展注册申请书》。

②审查。包括:a.形式审查。即关于商标申请人申请权、文件是否齐备等事项的审查。b.实质审查。即关于商标注册申请是否属于商标法禁止或是否与在先已注册的、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冲突而进行的审查。c.初步审定。经形式审查、实质审查通过后,作出合乎商标法的判定,给予初步审定编号,建立审查检索卡片,将有关材料存档。

③公告。将初步审定的商标注册申请刊登在国家发行的专门刊物(商标公告)上,公布于世,接受公众监督,征求公众对初步审定商标的异议以及利害关系人对商标的争议。

④驳回申请。商标注册申请经商标注册管理机关审查,认为违反商标法规定,不应予以注册的,由商标注册管理机关书面通知商标申请人或其人,即为驳回申请。

⑤驳回商标的复审。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申请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后15天内申请复审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就此进行重新审查。经审查后,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申请应予审定的,应将有关材料移交商标局办理初步审定并予公告;认为仍应驳回的,要作出驳回决定。两种情况均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是终局决定。

⑥异议。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商标局根据异议人的异议书和申请人的陈述书,经调查核实后,做出裁定。

⑦终局决定。商标评审委员会对不服商标局驳回和异议裁定而提出的复审申请。对不满1年的新注册商标发生的争议申请,对不服商标局撤销商标的行政处理的复审申请,作出的决定、裁定,是终局决定,商标局必须执行,当事人不得上诉。

⑧核准注册。对合乎商标法规定,经初步审定,异议期间无异议或有异议经裁定为不能成立的,由商标局在商标注册簿上登记,刊登公告并发给商标注册证。

(2)商标注册申请书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注册条件、原则和程序,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的法律文件。办理商标注册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商标注册的申请人和申请条件。注册商标申请人必须是依法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或者是《商标法》第9条规定的外国人或外国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商标应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商标不能违反禁用条款,不能使用《商标法》第8条规定的禁用文字、图形;商标不得混同。凡申请注册的商标,不论其构成的文字或图形,如发现其与已注册商标和申请在先经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则不能取得商标注册;按照商品类别提出申请。商品分类表是划分商品类别和进行商标注册管理的重要依据。过去,我国根据商品用途、性能、原料、生产、销售等条件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共分8类。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扩大,该商品分类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1988年9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关于实行商标注册用商品国际分类的通知》,决定从1988年11月1日起,实行《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该表共包括商品和服务两项42类。

②如何填写商标注册申请书。第一,确定自己所要申请注册商标的商品属于商品分类表划定的哪一类商品范围内。如果所申请的商标使用于几种商品上时,而这些商品都属于商品分类表划定的哪一类商品范围内,就可作为一个商标提出申请;如果是属于不同类别,应当分别提出注册申请。第二,每一个商标注册申请应当向商标局交送商标图样10份(指定颜色的彩色商标,应当交送着色图样10份)、黑白墨稿1份。商标图样必须清晰、便于粘贴,可用光洁耐用的纸张印刷或者用照片代替,长和宽应当不大于10厘米、不小于5厘米;第三,商标注册申请等有关文件,应当使用钢笔、毛笔或者打字机填写,字迹必须工整,清晰;第四,商标注册申请人的名义、章戳,应当与核准或者登记的企业名称一致。申报的商品不得超出核准或者登记的企业经营范围;第五,申请人用药品商标注册,应当附送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烟草制品的商标注册,应附送国家烟草主管机关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

篇10

内容提要: 问题专利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提高专利授权质量具有迫切性。高质量的现有技术检索是提高专利授权质量的前提,这在专利申请数量巨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专利申请人及其人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应向专利审查部门依诚信原则披露其所知悉的、对申请案之可专利性具有关键性价值的参考资料。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符合专利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利益平衡原则,节约现有技术检索的社会成本,从而保障专利审查中现有技术检索的质量。我国《专利法》第36条规定了该义务,但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通过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来完善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产权之一,与此趋势相同的是,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以我国为例,截至2010年3月31日,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突破200万件,仅2009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即达到314,573件;除此之外,我国2009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同比增长了37.1%(注:参见“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http://www.sipo.gov.cn/sipo2008/mtjj/2010/201005/t20100520_519134.ht-ml,访问时间:2010年7月3日。关于更详细的数据,可访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信息”网页。)。大量的专利申请案涌入专利审查部门,导致了专利审查的大量延滞;而对于已经审查完毕的专利申请案,审查员也是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的决定。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在美国专利审查员处理每项专利申请所花费的时间仅为18个小时,这包括了审查申请书、搜索和审读现有技术、做出多个专利审查决定、审查申请人的申辩,以及有时还包括与申请人进行多次面谈的时间;在我国,保守估计也不会超过30个小时(注:Dan L.Burk and Mark A.Lemley,The Patent Crisis and Howthe Courts Can Solve It,15(2009).另有学者对美国专利审查时间的评估是16小时至18小时之间。See John R.Thomas,Collus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Patent System:A Proposal for Patent Bounties 2001U.ILL.L.REV.305,314(2001).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共有专利审查人员2107人(数据来自于该中心网站的“组织结构”中对“人员配置”的介绍,访问时间:2010年7月3日),其审查任务还包括实用新型等,以全部人员来进行发明专利的审查,按2009年发明专利的授权量(128489件)来计算,我国专利审查员对每一件专利的审查时间也仅为33.5小时。)。因此,有限的审查时间难以保障专利审查的质量,这是问题专利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问题专利增加了人们的诉讼成本,形成浪费资源的专利丛林,产生了棘手的反公地悲剧以及专利劫持现象。[1]

毫无疑问,保障专利授权的较高质量是专利制度的重要使命,而提高专利授权质量必然涉及专利审查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从专利审查制度来看,专利授权需要判断专利申请案是否符合可专利性的条件,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而判断这些专利申请案是否符合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专利审查员必须要进行与发明创造相关的现有技术(prior art)检索,用以确定权利要求(claim)所界定的发明是否符合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法定条件。通常,专利审查员需检索并审读这些文献,并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授权或不授权的决定。故而,相比于整个专利授权程序而言,提高现有技术检索的质量是提高专利授权质量的首要门槛。然而,专利审查员面临工作负荷过大的局面,大量的专利申请案需要处理是各国专利审查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保障专利审查员获取高质量的现有技术信息是专利制度构建中应该予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专利法》第36条规定,申请人在请求实质审查之时,须披露与其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但该条并没有规定任何有约束力的法律后果。本文主张我国应该完善《专利法》第36条之规定,建立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规则,从而保障专利审查员获取高质量的现有技术文献,最终保障专利授权的质量。

二、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制度比较

为了保障专利授权质量,各国专利法大都要求专利审查员在判断专利申请案是否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条件时必须进行现有技术的检索。至于专利申请人是否负有现有技术的披露义务,以及该披露义务是否具有强制性,则存在以下不同的做法。

(一)欧盟模式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欧盟模式强调专利审查部门独力承担现有技术的检索。依《欧盟专利条约》(EPC)之规定,现有技术的确定系由专利审查员在审查过程中独立所完成;而专利申请人并不负有披露现有技术的法定义务,即使是明知与发明可专利性相关的现有技术,也完全可选择沉默(注:See Gina M.Bicknell,To Disclose or Not To Disclose:Duty of Candor Oblig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Patent Offices,83CHICAGO-KENT L.REV.425,460,(2008).)。欧盟专利局建立了各自拥有不同审查员的检索和审查部门,由前者专职负责对专利申请案所涉发明之新颖性和发明步骤(inventive step)相关的现有技术进行检索,审查员通过检索本局内部的数据库和收集外部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EPC所规定的书面意见。审查部门的专利审查员对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从而做出该发明是否可专利的最终裁决。

(二)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强调专利审查部门的现有技术检索,但专利申请人负有现有技术文献披露义务,或须依专利审查部门的要求而披露相关的现有技术信息。2002年修订的日本《特许法》第36条第4款第2项规定了专利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专利申请人在递交申请之日,如果知晓与其申请的发明相关的、至少一件现有技术文献,就必须在专利说明书中披露现有技术文献的标题,但无须向日本特许厅递交现有技术文献的复制件。对于专利申请之时所不知晓的、与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申请人需要在专利说明书中申明其理由和后果;如果在专利说明书中未能声明其后果,审查员可以向申请人补充通知(注:《日本特许法》第48条第7款。)。申请人收到通知之后,须在指定的期限(60日)内递交书面说明或递交在原专利说明书上增加现有技术文献标题的修正文件。

在日本法下,依该法第49条第5款之规定,未能满足现有技术文献披露义务是驳回专利申请的理由;但该法第123条之规定,并非是专利无效的理由,因为未能履行该义务不属于发明在可专利性方面的实质性缺陷。但是,对于主观上故意隐瞒现有技术等行为,如果构成欺诈的话,依《日本特许法》第197条之规定,通过欺诈行为获得专利或审决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此谓“专利欺诈罪”。其主观上要求具有欺骗他人之故意,并使其陷入错误的违法行为。欺骗行为主要包括捏造事实,例如,没有说明书记载的效果,但以虚假的事实(实施例等),或提供虚假的资料来证明,从而获得专利的授权;也包括故意隐瞒真正的事实之行为。专利欺诈行为导致了专利行政审查中的专利授权结果,而不包括专利司法中的裁决、决定和判定等。在日本“机杼案”中,法院裁定:申请人明知为公知的机械,却说无此种事实,“佯称是被告自己的发明,以欺骗官员”,此类行为构成了专利欺诈罪。[2](P660-661)

(三)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强调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审查部门承担基于“诚实善意”的信息披露义务。在美国专利申请制度中,申请人及其人对美国联邦专利与商标局(PTO)负有诚实善意的义务(duty of candor and goodfaith)。申请人及其人在专利审查过程中,须对PTO诚实且毫不保留的告知其所知悉的、对申请案之可专利性具有关键性价值的相关信息(注:See 37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1.56(2010).)。一般认为,专利申请人的诚实善意披露义务是司法创制的产物,美国最高法院于Precision Instrument一案中主张,专利申请人“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以向(美国联邦专利与商标局)报告对申请案的审查有可能产生欺诈或不公平后果的所有事实”。[3]但也有观点认为,美国最早的1790年和1793年专利法允许第三方对因欺诈方式获取的专利权启动无效宣告程序,1952年专利法之前的法律已经对欺诈方式获取的专利权建立了私人救济措施。[3](P38-40)1977年,PTO在其审查条例中首次将该义务规定为申请人的积极义务。该条例第56条规定:“发明人,所有准备或参与申请以及与发明人有联系的律师或人,受让人或有责任承担申请的所有人,都对PTO负有诚实善意之义务。上述个人有义务披露其所知晓的、对专利审查具有关键性价值的信息。”而何谓“关键性信息”,该条例解释为:“当合理的审查员在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时认为重要之可能性极大(substantial likelihood)时,该信息即属‘关键性’信息。该义务须与准备或参与专利申请的程度相匹配。”(注:See 37 C.F.R.1.56(1977).)

该条确立了判断“关键性信息”的“合理审查员”标准。但是,法院和PTO对其法源的解释却截然不同。“巡回法院认为1977年版《条例》第56条是早期案例法的法典化;但从PTO1977年立法评注来看,‘第56条从整体而言是本局关于欺诈和不公平行为政策的法典化,也符合联邦巡回法院的先例。它将影响本局未来的审查决定,也将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参考’。PTO指出,判断‘关键性’的‘合理审查员’标准借用自联邦最高法院在关于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的案件中所表达的原则,并认为该规则符合‘下级法院在最近专利案中所广为采纳的概念’。”[4]而对于该标准,PTO也承认其不够客观、难于适用以及不太准确;它也承认该标准过于含糊,且与专利法的其他领域关系不大。[4]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专利诉讼中被频繁引用,其急剧扩张致使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在1988年的Burlington Indus.,Inc.v.DaycoCorp.案中宣称,以不公平行为原则作为侵权的抗辩事由,几乎在所有主要专利案件中都用来为侵权人辩护,成为绝对的“瘟疫”。[5]

与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采取限制其适用范围的措施相似,PTO在1992年也对本条进行了修订,从而试图界定更为清晰的披露义务。“关键性信息”判断标准从“合理审查员”标准转为客观性标准,“通过专利审查员作证”来证明“关键性”的规则也被废除(注:《联邦条例法典》第104.22与104.23条禁止PTO雇员在未经局长授权时作证。See 37 C.F.R.§104.22,§104.23(2010).但从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审查员标准”似乎并未走进历史博物馆,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See Nicole M.Murphy,Inequitable-Con-duct Doctrine Reform:Is the Death Penalty for Patent Still Appropriate93MINNESOTA L.REV.2274,2280(2009)。)。该条由五款构成,其中第b款界定的是“关键性信息”。依该款规定,需要履行披露义务的信息是:(1)有初步证据(独立或与其他信息共同)表明该信息能够证明某一权利要求的不可专利性;或(2)与申请人的立场相反或不相符合的信息,包括对专利局不可专利性的申辩和申请人主张可专利性的信息。该款还规定,作为专利申请的一部分而提交给PTO的累积性信息无须予以披露。

除了界定“关键性信息”的含义,该条还对负有披露义务的主体、披露方式和披露时间进行了澄清。所有与专利申请相关的人都负有披露义务,包括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律师等。信息披露方式须以法定方式向PTO递交,“信息披露声明”取代“现有技术声明”,该声明的内容包括现有技术等信息的清单、具有可读性的复制件、对各现有技术之相互关系的简要阐释以及对非英语文献的译本等(注:See 37 C.F.R.§1.98(2010).),此外,申请人须披露的内容不局限于现有技术的信息,所有与可专利性相关的信息都有披露的义务。IDS递交的具体时间系依第1.97条而确定。例如,IDS必须自国内申请日起或自国际申请进入国内审查阶段之日起的三个月内予以递交(注:See 37 C.F.R.§1.97(2010).),该条还指出,欺诈或试图欺诈PTO、恶意或有意误导性地履行披露义务的申请案,都将不会被核准(注:See 37 C.F.R.1.56(2010)),此为该义务的主观条件。一般认为,申请人并不具有主动检索现有技术的义务,而仅是对其知晓的现有技术予以披露;故而,违反该义务的行为主要包括不予披露或误导性披露两类。而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有二:一是该申请案不予核准;二是在诉讼中,将被认为构成“不公平行为”(inequitable conduct doctrine),该专利权不得执行。[6]在过去,不仅与未能披露信息相关的权利要求不可得到保护,它还将及于所有相关的权利要求。但在2011年审理的Therasense案中,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全体出庭方式裁定,不公平行为原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未能履行该义务所影响的权利要求(注:See Therasense,Inc.v.Becton,Dickinson and Company(Fed.Cir.2011)(en banc).该案还澄清了不公平行为原则的其他要件,但并未改变传统的主流司法判例。关于该案之前美国法上该原则的司法适用,参见梁志文:《美国专利法上的不公平行为原则》,《法令月刊》2011年第7期。)。此外,2011《美国发明法案》第12节修改原专利法第257(c)条的规定,专利权人申请进行的补充审查程序中可以不限于原先递交文件中所披露的现有技术,从而使得该复审程序不适用不公平行为原则。

(四)中国模式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专利法》第36条规定:“发明专利的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的时候,应当提交在申请日前与其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发明专利已经在外国提出过申请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该国为审查其申请进行检索的资料或者审查结果的资料;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本条意在通过申请人相关资料的提供,减轻专利行政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和质量;申请人所应提交的资料,主要是发明人在完成发明过程中,为解决技术问题所参考过的现有技术文献,如专利文献、科技书籍和期刊等;递交该类文献的时间是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之时,或专利行政部门的指定期限之内。[7](P89)

此外,《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7条规定,专利说明书应当包括背景技术的内容,“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如)有可能的(话),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其撰写时,要求“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另据该细则第44条之规定,对专利申请的形式审查也包括第17条之内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补正;申请人期满未答复的,其申请视为撤回”。但依该细则第53条之规定,这并不属于驳回申请案的事由。

《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部分第七章以“检索”为题,详尽地规定了专利审查员对现有技术的检索方法和程序,且本部分第4.1条规定,“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审查员不必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据”,“如果申请人不同意审查员的意见,那么,由申请人决定是否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第5.1条规定:“对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应当在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同时,该部分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渠道。第4.9条规定:“任何人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的意见,应当存入该申请文档中供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考虑。如果公众的意见是在审查员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之后收到的,就不必考虑。专利局对公众意见的处理情况,不必通知提出意见的公众。”

综上所述,我国专利法并没有规定申请人在实质审查请求书或专利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中对现有技术进行披露的具体要求,也并未规定申请人不予披露或未能真实披露的法律后果。

三、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正当性

(一)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符合专利制度的立法目的

占主导地位的专利制度正当性理论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专利对价”理论(patent bargain)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对价理论强调发明创造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属性,即发明一旦创造完成,其共享的成本为零或很低。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如果没有专利的保护,企业将会对其发明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它将专利视为发明人和社会之间的合同,即通过国家授予发明人临时性的财产权以换取其技术公开。该理论认为,专利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促进技术进步及创新知识的扩散。[8]

对价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专利法中许多制度的理论依据,例如,“技术充分公开”标准是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之一。对价理论也常为法院所采纳而防止申请人通过欺诈行为获取垄断权以维护基本的专利对价,成为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意在防止专利权人从专利申请中的欺诈行为获取利益,因为通过欺诈而使不符合可专利性的发明获得垄断权是不符合对价理论的。专利权人是否存在申请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其判断方法是其披露现有技术的行为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

由于专利授权行为被视为由专利审查部门代表社会与发明人签订合同的行为,故而,向专利审查部门履行基于诚信原则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被认为是对公共利益的保护。美国法上申请人信息披露义务便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诚如美国联邦条例法典第1.56(a)条所指出的:“专利在本质上影响公共利益。在审查专利申请案时,专利局知晓并对所有与发明的可专利性有关的关键信息予以评估,是最有效的专利审查、也是促使公共利益得以最佳实现的途径。”在美国判例法中,公共利益也常常成为法院进行利益衡量的政策工具。例如,在被视为该制度奠基性判例的Precision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v.AutomotiveMaintenance Machinery Co.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称,“拥有和行使专利权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专利在本质上影响公共利益,如同宪法所揭示的,特定的特权(privilege)系用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进步’这一公共目的。专利权是禁止垄断和自由竞争市场之一般原则的例外。因此,专利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使有重大利益关系的社会公众能够应对因欺诈或其他不公平手段获取、并试图维持通过不当手段获取的专利垄断权”(注:324 U.S.806,815-16(1945).)。因此,申请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向专利审查部门披露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信息,禁止其提供有意而为的误导性信息或消极的故意忽略现有技术,以及披露错误的或不准确的信息,从而避免影响专利授权质量,最终保障公众对现有技术之自由使用的公共利益。

(二)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符合利益平衡原则

利益平衡原则被视为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在知识产品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在保护权利以激励创新与促进知识传播以推进社会发展之间取得适度平衡。较高的专利质量有益于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稳定可靠的专利授权质量,既符合社会预期,也符合权利人进行专利商业化的投资要求。大多数学者将专利质量问题视为信息和资源分配问题,[9]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申请人及其人、竞争者和第三人,将该义务赋予申请人符合利益平衡原则。

从该义务涉及的外部关系来看,申请人承担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可矫正信息不对称,以及应对策略性行为。对申请人而言,有关专利质量的信息秘藏不宣最符合其利益,因为拥有不合格的专利权对申请人而言同样具有价值。这些不合格的专利在未予无效宣告之前也同样是推定为有效的,该专利的持有人同样可以进行相关市场的许可而获取使用费,也可限制竞争者进入相关市场、劫持竞争者而获取不当利益。而竞争者试图掌握专利是否有效的信息和申请人所掌握的信息相比,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发明人或其他与专利申请有关的人是最有可能掌握发明相关技术领域中现有技术的人,这种信息优势使得申请人可以在申请过程中隐匿对其专利审查不利的信息,阻碍潜在的被许可人或侵权人知晓该专利的真实价值。在我国专利法中,公众的意见是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可考虑的因素,但专利审查制度缺乏第三人参与审查过程的程序保障。而即便能够参与,譬如可以启动无效程序,第三人参与的动力也会不足。由于专利无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潜在地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专利权成功地被宣告无效将产生搭便车的后果,因为诉讼成本由行为人所承担,而所有同业竞争者都将获得无效后的收益。在此情况下,潜在的挑战者最好的选择是将无效之信息留为己用,只有在直接被诉侵权时才予以使用。[5](P753)因此,通过竞争者、第三人来保障专利审查中的现有技术信息披露以改善专利授权质量,可能难以产生有益的效果。

从该义务涉及的内部关系来看,申请人承担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能够保障专利申请案撰写的较高质量。大量的专利申请文件是由专利人撰写的,从保障授权质量的角度来说,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应该充分公开发明,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予以实施;授权的发明与相关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然而,随着专利竞争的加速和专利申请量的扩大,现代专利申请中出现了一些不充分披露或使用模糊性语言来披露的情形。专利撰写实务中,专利申请人常常试图在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中保留其关键技术,一些技术诀窍(know-how)往往需要向申请人咨询才能获得。[10]如果需要使用专利技术,通常需要获得专利许可和相应的商业秘密许可。强化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不仅可以保障发明技术信息的充分公开,也将有助于纠正实务中欺诈专利审查部门的专利文件撰写“技巧”。

(三)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能够节约社会成本

依我国专利法之规定,现有技术指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包括已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外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已有同样的发明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的技术(注:参见《专利法》第22条第4款。)。现有技术文献的载体形式主要包括专利文献、科技期刊与书籍、会议宣讲、与发明有关的产品宣传册以及在产业中予以实际使用等。

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在美国,现有技术的平均搜索成本在5000到7000美元之间。[11]正因为现有技术的检索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且对于专利申请人而言,这又意味着其申请案可能因这些现有技术而被驳回。因此,专利申请人自愿公开现有技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对美国专利申请人现有技术检索的经验分析表明,专利申请人很少引证先前的专利文献,甚至连其自己的在先专利也未引证。该研究也表明,不同领域的申请人对于现有技术的披露是不同的。在同一领域,甚至在同一企业,申请人对现有技术的检索是不同的:对其认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发明,可能会引证更多的现有技术;反之,则引证较少的现有技术。[12]这表明,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大都采取了策略性的行为。加之专利审查员缺乏足够的资源、能力和动力去对专利申请进行全面的现有技术检索,这导致了大量低质量的专利被授权。故而,为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的质量,要求申请人承担合理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是必要的。

从搜索成本的负担来看,对于本国和外国的专利文献之现有技术,专利审查员具有足够的资源和便利予以获取;而于此之外的现有技术之检索,在专利申请数量巨大之情形下,则难于获得完美的检索结果。[5](P754-755)首先,对于非专利文献的现有技术而言,专利申请人是低成本的信息提供者。发明创造的完成须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申请人或发明人对于现有技术的了解与专利审查员相比,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也是准确理解其发明的最佳信息提供者。其次,专利申请费是申请人所负担的一项审查成本,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申请人或人一般都会进行一定的现有技术检索,并对其与发明的相关性予以评估,以确定其申请是否明显不具可专利性,从而避免申请费的浪费。再次,由于申请人所披露的现有技术,只是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法律并没有要求其进行现有技术的额外检索,因此并没有与专利审查员进行现有技术检索的费用相重合而浪费资源。最后,申请人提交的现有技术信息有可能并未为审查员用于对申请案的审查,但也有可能启发审查员在不同的技术领域获取与发明相关的信息,这将大大提高专利审查员现有技术的检索质量。

因此,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并没有增加专利制度关于现有技术的搜索成本,反而改善了审查员获取现有技术的质量,而对非专利文献以及某些技术领域而言,还会节约现有技术的搜索成本。故此,它符合法律制度安排的效率原则。

(四)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需要克服的可能问题

由于专利申请人对现有技术进行披露的动力不足,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通过现有技术披露义务来提高专利授权质量,将如同“让黄鼠狼去给鸡当护卫”。[6](P720)因此,为保障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有效实施,申请人有意进行虚假披露从而误导专利审查员的行为,以及有意隐瞒现有技术的行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些法律后果包括驳回专利申请案;在美国法中,对于欺诈而通过审查的专利权还将不可执行。

然而,申请人所进行的现有技术披露仍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一是申请人提供的现有技术信息太多,其中有些信息可能与申请案不相关,这将浪费审查员的阅读、分析和确认的时间,甚至还可能误导审查员。由于申请人担心未能履行披露义务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尤其是在美国,不公平行为原则的适用将及于涉嫌欺诈的权利要求,故而申请人常常采取的披露策略是,将其所掌握的所有现有技术都予以披露。尽管法律大都规定,申请人仅需披露“与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但“相关性”系依申请人的主观判断而定。二是申请人提供的现有技术信息不准确。申请人的披露义务系依诚信原则而产生,因而,对于申请人依其主观善意而认为准确的现有技术信息,事实上可能存在错误。这同样将会产生误导审查员或浪费审查资源的后果。三是申请人提供的现有技术在时间上有可能太晚。由于我国专利法并没有明确申请人提供参考文献的具体时间,如果在审查员进行了现有技术检索之后再披露,则该制度的适用价值将变低。

这些问题对于完善该制度具有重要价值。该制度在强化该义务法律约束力的同时,应该为申请人提供更为清晰、具体且具可操作性的指引。由于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并不取代审查员现有技术的检索任务,提高申请人承担该责任的条件,构建其安全港原则是具有合理性的。即,申请人依诚信原则所做出的披露,因其主观上并不具有欺诈之故意而不具可归责性,故无须承担相应之责任。这也符合该制度的基本精神。

四、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中国化

(一)模式选择

人们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专利制度是完美的。[12]是否规定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以及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强制程度如何,也是如此。因此,对该制度价值的判断,也必须从一个国家专利制度的整体出发才能予以评价。

欧盟模式否认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建立了专门的、与授权部门不同的现有技术检索部门,从而保障了现有技术检索的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了质量较高的现有技术检索报告。这被认为是欧洲授予的专利质量优于美国的原因之一。但如前所述,有些与发明有关的、关键的现有技术信息常常在申请人的控制之下,专利审查员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尽管一般来说,其竞争者也掌握这类现有技术,欧盟专利制度中的异议程序允许其竞争者提出该类现有技术,但如前所述,由于存在搭便车的情况,掌握该类信息的竞争者常常缺乏参与的动机。此外,分设不同的专利审查部门将提高其制度运行的成本,间接地影响到专利申请人所承担的专利申请费。据有关学者统计,欧盟专利的申请费用是美国的三倍。[14](P918)从社会成本的节约来看,由申请人披露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信息可以节约这部分成本。

申请人披露现有技术信息能否节约成本的关键问题,是保障申请人披露的信息与申请案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美国模式强化申请人的法律责任来保障专利申请中的现有技术披露,但由于强调申请人承担“不公平行为原则”下专利不可实施之法律后果,在诉讼中,侵权人常常滥用它来抗辩以试图逃脱侵权责任的承担。法院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纠缠于申请人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而不是聚焦于专利实质性方面的审理。例如,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和专利权是否有效等方面的审理,尤其是申请人主观上并不具有欺诈故意的情形下,如果过宽地予以适用则显得不甚公平。这是导致信息披露过度的原因之一,也是美国专利改革法案中不同改革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注:在美国,自2005年以来,国会连续五年提出专利改革法案,“不公平行为原则”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是否限制或强化其适用范围,则不同的法案有不同的改革方案;但基本分属于联邦贸易委员会2003年的《促进创新:竞争和专利法律政策的适当平衡》(强化该原则的建议)和国家研究委员会2004年的《21世纪的专利制度》(限制该原则的适用范围)所提出的观点。PTO也采取了类似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态度。)。与美国模式不同的是,日本模式规定的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并不影响权利的效力,也无法为侵权诉讼中的被告所援引,但不当披露或不予披露将是驳回申请的事由。

我国专利法仅原则性地规定了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其具体制度的构建仍需借鉴成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专利制度的整体架构予以考虑。提高专利申请费来建立欧盟模式下的专门审查部门,将对我国的专利申请人产生经济上的负担,不利于我国民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我国专利法并没有授权前的异议程序,如果将违反该义务的行为视为可启动无效程序的事由,则不符合TRIPS等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为保障该义务的充分实施,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相关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模式下,违反该义务的行为将导致专利的不可实施;而日本模式下,它仅是驳回申请的事由。前者可能导致信息的过度披露,从而影响审查效率;后者则没有公众的参与,由专利审查部门来负责判断义务履行的情况,也难以克服欺诈行为的存在。

因此,综合美、日的立法长处,我国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即,申请人违反该义务,将是专利审查部门予以驳回或视为撤回的事由,但不属于专利无效的事由;而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申请人所披露的现有技术不能构成侵权中的等同技术,它也是现有技术抗辩的证据;为鼓励披露,对申请人而言,履行了披露义务的专利将推定为有效,推定该发明区别于所披露的现有技术,故不能以此来宣告该发明属于所披露的现有技术而无效;仅针对有意进行欺诈性披露的申请人使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制度构建

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制度构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披露义务的要素,其二是违反披露义务的法律后果。

第一,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主要由义务主体、主体的主观状态、披露内容、披露时间和披露方式等组成。

从义务主体来看,所有参与专利审查程序的当事人都应该负有该披露义务,主要包括申请人、发明人和专利人。这能促使这些当事人为提高专利授权质量而协力履行披露义务。当然,这也在三者之间尤其是申请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内部的法律责任问题。例如,如果由于专利人的过错导致未能履行该义务,其法律后果最终由谁来承担,这可依据民法上关于专家责任的法律规定来予以解决。

从义务主观要件来看,该义务系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法律义务,因而它要求申请人符合主观善意之条件,即不能属于“有意”(intent)忽略与申请案的可专利性有关之信息,或者有意误导审查员。申请人的主观状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该现有技术的信息,二是“知道”或“应该知道”该现有技术的信息与其申请案是否具有可专利性之间具有重要相关性。前者并不表明申请人有检索现有技术的义务,而仅是披露其掌握的现有技术;后者则须依其合理注意义务来分析其披露的现有技术信息是否影响到其申请的发明之可专利性。由于申请人的主观状态难以认定,这可依据客观事实来予以判定。民法上的理性人标准和合理注意义务的判断原则也可以用来确定行为人主观状态。

从披露的内容来看,申请人须披露对申请案之可专利性具有关键性价值(material)的相关信息。首先,该信息必须是与其所申请的发明之可专利性有关,即必须涉及创造性、新颖性判断的现有技术信息。其次,该信息必须是对发明的可专利性判断具有关键性价值,而非一切相关的现有技术。但何谓“相关”信息、何谓“关键性”信息,其判断标准是应该依申请人基于诚信原则所判断,或者依合理审查员之标准,还是依某个客观标准来确定,在美国判例法中存在争议。[4](P1338-1341)笔者认为,从该义务的法理基础来看,依申请人基于诚信原则来判断的标准具有合理性,但当专利审查员需要申请人递交与申请案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时,申请人未能披露也应该是违反披露义务的行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基于合理审查员标准而确定需要披露的现有技术,如果申请人未能披露,则申请人须证明其披露行为系基于诚信原则的判断而做出的,从而证明其披露行为符合法定要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申请人披露的信息是否必然构成专利无效的信息,则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如果要求披露的信息仅限于有可能构成专利无效的信息,则该义务的披露范围将有所减少,可以防止申请人过度披露而造成信息过多从而影响审查员的审查活动。

从披露方式和时间来看,申请人以法定的书面方式予以披露是适当的,因为书面原则是专利申请的基本原则;而在所有专利审查程序过程中,申请人均负有披露义务,主要是在专利申请与实质审查请求之时,须依法定形式递交披露文件,也包括在依专利审查员要求披露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信息时,在法定期限内予以披露。

第二,披露义务的法律后果。它包括履行该义务的法律后果和未能履行该义务的法律后果。

履行该义务将产生有利于申请人和不利于申请人的法律后果。从有利于申请人的法律后果来看,如果通过专利审查员审查而获得授权的发明创造,其效力在被无效宣告之前是推定为有效的;而且,对于审查通过的发明创造,在专利权无效纠纷中应该推定区别于其所披露的现有技术,不能以其披露的现有技术来否定该发明的可专利性。从不利于申请人的法律后果来看,其披露的现有技术将不能成为专利权所及的范围,涉嫌侵权人可以此作为现有技术抗辩的事由,也是适用禁止反悔原则和捐献原则的事实依据。

对于未能履行该义务的行为,申请人(专利权人)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认定未能履行披露义务的申请案将会被驳回,如日本法和美国法的规定;或者视为“撤回”申请,如我国法的规定。但在专利授权之后,未能履行该义务并不属于专利无效之情形,因而不能启动无效宣告程序。尽管对发明的可专利性具有关键价值的现有技术可能成为专利无效的重要事实,但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立法目的不同于无效宣告制度,前者主要是基于诚信义务以节约检索成本,后者是直接保证专利授权质量,故申请人所未能披露的关键性的现有技术信息,并不一定会成为发明不可专利的原因。尽管未能履行该义务并不使该授予的专利权无效,但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权人将承担其权利行使受到限制的法律后果。

判断违反该义务的法律要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未能合法披露与申请案可专利性具有关键性价值的现有技术信息。二是未能履行披露义务的申请人主观上属于有意而为。三是需要衡量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与未能披露的现有技术之性质,以及衡量有意违反披露义务的行为是否和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匹配。申请人主观可归责性程度较低或未能披露的现有技术与发明之可专利性相关性不太大,则适用该法律后果的可能性较少;反之,则可能承担不同的不利之法律后果。四是对于上述要件须有确凿且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予以证明。它要求用以证明上述事实的证据具有高度可能性或合理确定性,因而高于民事诉讼中一般采用的优势证据,但要低于刑法中的“排除合理怀疑”规则。

(三)我国专利制度改造之可能路径

我国专利制度的完善可通过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来实现。从我国专利法的现行规定来看,第36条规定了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因此,可以通过第36条的配套规定(如《专利法实施细则》或《专利审查指南》)来建立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披露义务制度。这些配套规定应该包括该义务的履行主体、主体的主观状态、披露内容、披露时间和披露方式;也应该规定,未能履行披露义务的行为将视为“撤回”申请。但是,第36条规定申请人履行披露义务的时间是在专利实质审查请求之时,因而在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之时,申请人并不承担现有技术披露义务。这表明在现有技术的披露时机上仍需要改进。因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了解与申请案有关的现有技术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对于专利的形式审查而言,专利审查员了解这些现有技术也有一定意义。因而,可以借鉴日本专利法完善第26条关于专利申请文件的规定:申请人须在申请书的“背景技术”中履行现有技术的披露义务,从而完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的各要素及其法律后果。

由于我国专利立法的简略性特点,许多专利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通过司法途径来予以构建的。例如,我国专利法第59条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但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侵权认定的判断原则等等,都是通过司法的方式予以确立的。因此,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也完全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或判例的方式来予以完备。法院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强化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一是通过现有原则的司法扩张来实现。例如,在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现有技术抗辩等原则中,可以强调申请人披露的现有技术具有约束力。再比如,在专利权无效纠纷的司法解决中,法院可以推定申请人予以披露的现有技术是区别于发明之技术。二是发挥适度的司法能动性,建立新的举证责任标准和侵权的抗辩事由。为了鼓励申请人披露现有技术,对于违反该义务的举证责任标准可以借鉴美国法的做法,要求主张者承担“确凿且令人信服”的举证责任。而为了制裁未能履行披露义务的行为,法院可以限制专利权人权利行使的部分权能,譬如,降低损害赔偿的数额,或者限制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等等。对于情节非常严重的欺诈行为,法院可以借鉴美国法上的“不公平行为原则”,即专利权中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将不得在司法中予以执行。

五、简要结论

我国专利法第36条已经建立了申请人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第26条也规定专利申请书的“背景技术”部分须描述与申请案有关的现有技术,但我国并没有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现有技术披露义务。为了保障专利授权质量,建立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披露义务规则符合专利制度的立法目的,也符合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则的要求,同时能够节约专利审查过程中检索现有技术的社会成本。我国专利制度可以通过立法修正和司法创制两个方面来完善现行专利法所规定的申请人现有技术披露义务。

注释:

[1]Scott Baker,Can the Courts Rescue Us from the Patent Crisis[J].88 Texas L.REV.595,599(2010).

[2][日]吉藤幸朔.专利法概论[M].宋永林,魏启学,译.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3]Robert J.Goldman,Evolution of the Inequitable Conduct Defense in Patent Litigation[J].7 HARV.J.L.&TECH.37,51(1993).

[4]Christian E.Mammen,Controlling the“Plague”:Reforming the Doctrine of Inequitable Conduct[J].BERKLEY TECH.L.J.1329,1335(2009).

[5]Christopher A Cotropia,Modernizing Patent Law’s Inequitable Conduct Doctrine[J].24 BERKLEY TECH.L.J.723,841(2009).

[6]Russell S.Magaziner,The U.S.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s Propos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 Rules:Too Noveland Nonobvious[J].83 INDIANA L.J.719,726-27(2008).

[7]安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8]Vincenzo Denicolò&Luigi Alberto Franzoni,The Contract Theory of Patents[J].23 INT’L REV.L.&ECON.365,366(2004).

[9]R.Polk Wagner,Understanding Patent-Quality Mechanisms[J].157 U.PENNSYLVANIA L.REV.2135(2009).

[10]NOTE.The Disclosure Function of the Patent System(or Lack Thereof)[J].118 HARV.L.REV.2007,2025(2005).

[11]Mark A.Lemley,Rational Ignorance at the Patent Office[J].95 NW.U.L.REV.1495,1510(2001).

[12]Gina M.Bicknell,To Disclose or Not To Disclose:Duty of Candor Oblig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Patent Offices,[J].83 CHICAGO-KENT L.REV.425,46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