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2: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课程虽然没有被设置成核心课程,但其在学生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及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美术课程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这个特点在其课程性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基本理念等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此外,美术课程也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课程,还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人文修养的课程。所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美术课程的学习,是要把学生个体提升为一个精神存在;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对独立思想、权利、自由、宽容进行自觉的认识,提高其认识的深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正确地认识其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美术教学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较为侧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美术课程中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通过创造及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不被传统的框架所束缚,进而更好地放开自己的思想,最终得到更好的发展。创造性教育除了会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还能启发学生用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1.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知识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充实其美术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其综合水平。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梵高的著名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加深学生对其认识与了解;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建立班级讨论群,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交流与分享,不但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及兴趣爱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找准自己与学生的位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创造性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人的体验及情感的变化给予重视,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在对美术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兴趣。
3.重视师生互动与动手实践,优化教学质量
篇2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模式化教学和简单符号化教学的问题。实践证明,模式化和简单符号化教学因其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直觉,妨碍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而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和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创造性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其创造能力。
(一)科学把握小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特点
创新教育其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教学内容广泛而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渗透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审美教育,并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创造性美术设计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根据其本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表达其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表现能力,还可以发现其创作才能,从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及塑造其独立的人格魅力。
(二)注重学生的美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小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在创新创造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地教授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要循序渐进,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能力训练。教师提供客观事物,由学生观察后提出事物的特点以及创作思路。第二,想象能力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依据自己想法来想象,并创造出有关美术作品。第三,创造能力训练。教师以相关的美术教学材料为基础,在成品和半成品的美术作品上,让学生自由地添加自己的创作痕迹。
二、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
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把美术和美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运用启发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由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也由美术教育的阶段、状况和水平所决定。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把以往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盲目地把枯燥、抽象的美术理论或概念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否则必将大大削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无法激发不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以至于影响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关心、信任、尊重学生,注意进行鼓励性评价,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标新立异。
(二)拓宽审美教育渠道
篇3
随之心理学家对幼儿语言发展0—6岁关键期的探究,发现这一时期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好机会。幼儿由于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幼儿是自身的活动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在早期英语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的应顺应幼儿的这种成长规律,玩中学,学中玩,乐中设定语言环境,让孩子轻轻松松学英语。因此,教师要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营造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
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是调动幼儿情绪、兴趣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更有助于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感染幼儿,并自始自终的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善于捕捉能力较差孩子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学习环境。
(1)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我曾用一节生动的情景表演"外星人运动会"和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孩子们都坐在模拟飞船登陆到另一个星球,我扮演一位外星人,孩子们看到我古怪的样子都笑了,的活动就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接下来孩子们连声问好,主动问你要去哪儿,摸摸外星人等一系列的情景游戏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下产生了,孩子们很难记住这么长的对话,而却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把他们掌握了。
(2)要看到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形式要为个层次的幼儿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对话、表演、游戏中要充分兼顾不同程度幼儿的,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体会到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尽可能的满足谈在同语言方面的表现欲。同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他们的最佳水平。慢慢地,孩子们都成了活动中的主人,都可以勇敢得站在大家的面前,用英语对话、表演,并且学习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
(3)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地、积极互动地,也是允许出错地。应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4)要尽量提供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活动课堂。教师应在活动适度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取代汉语教学或中英互译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课堂情境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语义即可,不做翻译。教师在教学中数次对课堂用语的,是幼儿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课堂用语,会对其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好的推动。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同过借助教师多变、有趣的引导策略、辅助教具,让幼儿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自然地使用英语。
(5)要在活动课堂以外创建英语环境。语言只有在交流实践种才能被习得。在其他学习或活动时间,老师可称呼幼儿的英文名,用英语表达一些英语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日常用语。问候、道别、简单的活动要求、礼貌用语等都可以用英语与幼儿互动。
二、创设物质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英语
篇4
1.教学方式僵化是直接原因
作文教学本来应强调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鼓励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做到“文如其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们的
作文教学已逐渐形成一种僵化、机械的训练模式。这样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封闭,不会产生联想。
2.教育者忽视思维培养是根本原因
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或者说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与学生思维素质的缺失,教育培养出的是一
个个不会思维的受教育者。当然,这种忽视和缺失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屡屡见诸报端的“问题儿童”的失常行为,都向人们昭示、强化着这
样一个事实:我国当前教育流弊丛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已经到了必须全面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从战略的眼光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总之,审视中国传统教育,我们感到了教育者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学生在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生活,最终丧失了思考能力,丧失创造的愿望,在读书、做题、考试三位一
体的教育循环圈里共同走向雷同和平庸,这就给教育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无论是使学生“学会生存”也好,“学会关心”、“学会学习”也好,最核心的和首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什么”,答
案只有一个: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地思维。这就为教育改革规定一个方向:朝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朝向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始终把教会学生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自己肩负的最终
使命。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使二者在语文教学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对策建议
1.设置疑问,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通过不断思考才能解疑,解疑的过程又是思维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有启发性,又能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探讨多种可能中求新求异,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向学生证明其观点具有的价值。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创造潜能。
2.抓住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其独创性和条理性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抓住重点内容,扎实推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进程中闪出智慧的火花。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语言交流环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抓住教材中警策性的文字;典型的人物、环境、细节等诱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讨论,实
现思维交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们一般按照常规思维进行探索,有时需要进行逆向思维,语文教师要思索文章作者的编写意图,以及作者的编排策略。让学生从已知的了解到未知的知识,进而发现探索的思维进程。这样,就可以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4.勇于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力比知识更丰富。想象是将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的一种大胆的开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如续写《穷人》,就是要想象孩子以后怎样生活
,怎样创造未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创造之源是问题,创造之母是疑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学会观察开始。然后提出问题,一个学生不会提问就不会有进步。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是产生认知的冲突,有疑才能产生定向性探究。有了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经常质疑的学生,教师要做
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创性。
因此说,现代教育是创新教育,我们教育者一定要站在挑战世界的高度,培养高科技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进行对比,发现创新的知识更具
篇5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108例肠造口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25,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6.3±8.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4:13,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7.1±8.5)岁;46例结肠造口,39例直肠造口,23例回肠造口;文化程度:小学33例,初中59例,高中及以上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肠造口患者;患者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且能主动配合护理方案实施者;均在患者及其家属认真阅读护理方案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神经意识模糊或精神疾病患者;资料不完全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即病情了解、皮肤清洁、术后感染情况处理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①心理:根据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不良情绪,积极予以纾解及人文关怀以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②皮肤:术后加强对皮肤状况的检测,尽量避免各种病菌感染情况出现;③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予以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1.4 评价标准
调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评价其护理干预效果;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析护理干预的对治疗效果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7.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记录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造口感染为1(1.85%)例、3(5.56%)例,接触性皮炎2(3.70%)例、7(12.96%)例,且对照组出现2(3.70%)例造口回缩;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两组记录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每年至少约有十万患者由于结肠癌、直肠癌、或者外伤、炎症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各种情况需要行肠造口术,肠造口患者在术后因其排便方式改变,为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各种不便,因此在患者术后康复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
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综合护理知识宣讲,告知其造口袋的相关护理知识及处理方法,研究组患者的处理及做法所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指导及健康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后康复阶段逐渐接受造口袋,及时更换造口袋并加强自我保护及护理意识。在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的指导过程中,研究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灌输健康饮食的理念,患者自主选择合适的事物以保证营养均衡,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且由于患者造口处的皮肤较难护理,多出现各种感染情况,严重影响其病情恢复及造口的功能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积极予以引导,通过临床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告知其正确的清洁方式。患者及其家属通过观摩与学习,理解各步骤的具体含义及注意事项,完成造口部分的清洁工作,接受正确的护理知识并予以实践可加快患者的病情稳定。
肠造口作为患者的排便辅助措施,在术后康复阶段极易因各种操作不当引起并发症状,特别是患者术后初期适应阶段中未形成系统的护理思维等。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各种焦虑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情以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展开。患者通过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的处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如减少造口周围的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可能情况,有效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及皮肤感染情况发生率。且研究组患者未出现造口回缩情况,提示护理人员在处理造口肠管的固定工作过程中较为精细,减少其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
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对肠造口相关健康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护理心理,面对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下,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予以及时处理,有效改善病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中的研究例数较少,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深入应用效果,需经过临床实践证实。
篇6
1.强化直接感知训练,如以下方面的训练:视觉的感知、听觉的感知、味觉的感知、嗅觉的感知。
2.活动体悟,形象感受。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
3.拓展想象。想象就像是形象思维的一双翅膀,可以使思维在脑际空间自由翱翔。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4.情感熏陶,激发思维。
二、逻辑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有了语言以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形式逻辑思维是从抽象同一性、从相对静止和质的稳定性方面去反映事物的。形式逻辑思维是科学认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就像解决问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是什么?都要通过把这个本是连续的东西割裂开来研究。前人把问题解决细分为五步:识别问题与机会,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探索可能的解决问题策略,预期结果并实施策略,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并进行新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发现问题提供清晰的“版本”,为问题的成功解决提供可能性。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逻辑思维的一切过程都是围绕概念展开,而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推理又是判断的发展。在逻辑思维中,运用逻辑规则进行信息推理,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信息激活,是得出创新结论的有效的思维方法。而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又是逻辑思维的两种方法。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区分可以证实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主张,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主张或原因,哪些是含糊不清的主张或论点。
2.让学生学会确定某一论点的事实准确性,以及某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根据推理迅速识别出逻辑上的不一致。
4.为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在解决问题之前给予充足的酝酿时间,避免仓促行事。
5.鼓励采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式,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共同点或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从中发现规律。
三、直觉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直觉思维概述
直觉(灵感)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思维类型,它是通往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是依据于“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灵感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爆发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思维的过程,是认识主体对某个问题进行艰苦思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突如其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一下子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顿悟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灵感是有意注意的产物,也就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很少有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的人会突然得出DNA的双螺旋模型,根本不爱好音乐的人会创作出很优美的乐曲……直觉和灵感是发挥创造主体思维能动性的最高形式,是创造者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豁然贯通。直觉和灵感思维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桥梁,是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关键环节,是形成科学假说的基本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认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规律,然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去关注某个知识的详细知识,之后就这个知识的某些前沿性问题提出自己可能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2.鼓励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每一个思考片断,哪怕是一点儿的感想也不容忽视。
3.在学生解题时,只给予必要的点醒,而不把所有的步骤全盘告知,要充分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在解不出来时试着让他们在课外继续思考。实在没法解决时,再给予帮助。
4.利用小组合作创新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小组任务。让成员之间互相启发思维,利用集体检查和反省的方式激发灵感。可见几种思维形式对创造性思维都是有用的,不管通过哪种思维方式都有创新的可能性,就看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是哪个领域的创新。就像艺术家是不太偏向于深思熟虑,而主要靠观察和体会,借助表象思维居多,而科学家的创新则逻辑性、辨证的要求更高,借助抽象思维居多。我们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个方面的思维都要兼顾,但就某些学生擅长的思维要充分让其发挥出优势。把“扬长避短”改为“扬长补短”。创造性思维就是在人的这几种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开拓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更进一步发现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人类活动。正如任何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创造发明活动同样也有一个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得到解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为了解决某个新遇到的难题,就需要广泛搜集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各种有关资料。这种对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分类的思维活动,尽管没有直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往往也把这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与直接提出创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形式一起,统称之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是当遇到某个问题却又无力解决时,如果他可以通过学习别人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在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什么新的手段和方法,只照搬或沿用别人用过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也可以称为再造性思维。其实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跟着老师做科研,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过程需要在搜集、选择、整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创新之前需要对前人的结果非常清晰,以求对这块领域熟悉,且力求避免与前人做过的重合。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实验设计要么是用前人的方法来解决另一个他们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要么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前人已经解决过但仍又争议的问题或者根本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对教学的启发
1.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既然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通过将学习内容变得更有意义,更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无疑会有助于他们去探索。
2.鼓励学生提问。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留出给大家自由提问的时间。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容易造成部分不积极的同学被忽视,也可采用小组讨论提出小组的问题的方式。
3.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即从不同的唯度,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知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局限于一种方法,避免“一孔之见”的出现。
篇7
【关键词】 语文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教师高屋建瓴,更新教育思想,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氛围
创新教育,是一种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大胆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氛围。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1.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尊重、关爱每个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放弃权威思想,摈弃“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独立大胆的探究兴趣,不断满足每个学生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与教师、书本和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见解,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双边心智对流的师生场,让学生独立、流畅、变通地进行创新思维。
1.2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机制和互动合作的学习机制,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善于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抓住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轶闻趣事给学生以启迪。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已有知识经验,去独立探索知识的奥秘,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愉悦、不断进取的学习情境。
1.3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广博的学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人继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的基础。它能使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思路拓展,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另辟蹊径,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新颖独特的见解与设想,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和语文知识积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等听说读写能力和获取、摘要、分类、识别、评注、删改等语文基本技能。
1.4挖掘教材中创造教育因素,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找准渗透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给学生认知策略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节延伸、情节假设、情节修改、角色转换等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的个性特点去领会课文。尽可能地发挥课文中固有的有关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等方面的智力因素和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俯而细读、仰而凝思、潜心理会、披文入情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性格得到陶冶,从而产生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立的见解,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把握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2.1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阅读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复杂的心智与情感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认知策略和思维操作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思维迁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从课题、课文词语、课文句子、课文篇章结构等入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时至今日,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新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是作者创造智慧的结晶。那如何较好地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谈点浅见。
一、激发需要法
阅读应该是自觉的。自觉的阅读必定有强烈的阅读需要,它是培养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动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艺作品,诸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阅读,自然饶有兴趣,这类文章无论是人物或情节,均有较强的感染力,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征,能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变“自在”为“自觉”,增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并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笔者结合本人实践认为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以情激思法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来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交流思想,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激发起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求异思变的兴趣得到培养。
2、质疑启智法。
创新思维往往发端于疑问。叶圣陶说:“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质疑教学适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于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透彻,思维就缺乏敏锐性,深刻性,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质疑开始。
二、分析比较法
指在讲授新课时,把与之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分析,纵向比较,也可横向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分析比较的过程,可促使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养成深思慎取的思维习惯;运用比较,还可以促使学生知识发生迁移,收到举一反三、有所创新的效果。如在教授《狼》时问:课文第一层有两句话,如果改成“一屠归,两狼缀行”,行不行?学生在比较后觉得,无“晚”字,没有时间;无“途中”,没有故事的地点:“甚远”说明狼的狡黠。“肉尽”“剥骨”与下文情节关系紧密。文中原句不可改,然后教师乘机要学生诵读,一遍下来,几乎全班都能背诵。于漪老师在上《孔乙己》时,让学生比较“排”和“摸”两字,明白作者通过前后两字的置换,刻画出了孔乙己精神彻底被摧毁的悲惨景象。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力赞叹不已。
三、发散思维训练
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
1、反向思维。反向思维即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
2、求异思维。常常见到在教学中教师煞费苦心用尽手段想把学生引入既定的答案之中。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的见解,是一种很重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
3、多向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作假设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文章情节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四、问题讨论法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6-02
众所周知,当前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不仅仅教师的“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学生要有半桶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用别具一格的教法给学生呈现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想问题、敢于说出问题并认真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创新思考
正如众人所知,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才能在备课、实施教学中展现其创新性思维的魅力,从而影响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自我的创新意识融进教学内容、融进自我的一言一行,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教好一节语文课不外乎让学生多读,因此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一读二读三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多读是必须的,但是教师让学生进行读书不应是盲目漫读而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最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从“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授之以渔”,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思考问题。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老舍的《猫》这一课的文本第一段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猫是怎样的性格,当学生纷纷说出各种答案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第一段进行阅读,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对猫的性格用一句话怎么说、具体表现在哪里等等,让学生自己在读与思考中寻找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文本内涵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窦桂梅教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引导学生从“幸福”这个主题中大胆提出两个质疑。第一,小女孩为何不幸?层层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饥寒交迫”及路人的冷漠中深刻理解小女孩的不幸。第二,窦老师提出的“小女孩为何幸福?”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看见奶奶、看见美味的事物、温暖的火炉中深深感受到小女孩所拥有的幸福。从这一精彩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窦桂梅教师并不是和普通教师一样只看到课文中小女孩的所承受的遭难。相反,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小女孩是否幸福?并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加深,同时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提高。
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在这里,“个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如在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中,“诗意语文”一直贯穿始终。从教学实录的视频可看出,王老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山一程,水一程”中联想作者旅途的艰辛,从“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联想作者深深的思想之情。在联想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还让学生把自己联想到的情景用语言表达出来。每一个学生对《长相思》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不同,其联想到的场景也是各不相同,而王老师让学生联想、让学生说出联其想场景的教学行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的展现,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五、创设想象天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想象天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散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段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雨声音频结合自我有感情朗读等为学生创设想象天堂做好铺垫:柔柔的细雨沙沙倾撒大地,杨梅树快乐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风一吹,杨梅树欢快地摇摆身姿。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音频及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时,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杨梅树在雨中的情景等。学生在自我创设的天堂里,可以顺利想象出杨梅树所处的环境及感受到杨梅树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想象工具,而学生在大脑中创设出心中的语文天堂,在这个天堂里,其创设出来的一花一草或者一山一水都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表现。
六、结语
综上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优语文教师的责任。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彰显个性,才能真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在推动这个社会进入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同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是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的认识。今年来许多国家都从各国的国情出发,开展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五年规划中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对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简单认识。
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膨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变迁、地域差异等都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它不仅对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促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讲究的是一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以考试成绩定学生的优劣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学而优则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所带来的“高分低能”等弊端是人所共知的。正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观点,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的宗旨。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教育的全体性
现代教育史面向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这主要包括两个反面的内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免费论文下载。
2、教育的主题性
主体性事现代教育的技术和灵魂。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育的发展性,
发展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科研、潜能和个性的发展;二是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应试教育最为人们所批评的一个突出的发面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素质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
目前,“合格加特长”以成为一种公认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理论依据就是MI(multi --intelligerce)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即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都至少有7中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这七种基本智力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聪明,而在于他在哪方面聪明。因此,教育者要首先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他它强化它。这需要教师做到,“以学为本、以学行教”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引导思维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加强训练。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哪怕极小方面的特长生,
4、教育的全面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教育者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二是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做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整体性必须受到特别重视。
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注重点应当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主张“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拥有全面素质为基础,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就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5、教育的开放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内容要宽,应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二是教育要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内容、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具有开放性,以适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 目的。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执行,凡是能在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实际就是现代教育方式的具体体现。素质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构建一个与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学活动即管理体系,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的情景中,自觉地将人类社会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我发展的精神养料,促使他们的个性潜能、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学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
(1)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
(3)教学关系――民主合作互助;
(4)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
(5)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
(6)教学环境――和谐愉快共振;
所以教育思想应当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体现素质教学的实质,所以,素质教学的特征内涵为参照,自觉地改革教学教法,使之能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宗旨。
二、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素质教育服务
根据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两个运用:1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2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两个优化:1是优化教学资源;2是优化教学过程,级探索如何为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与学习空间,探索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融现代教学技术媒体与其中的教学方法、结构或模式。
五个操作: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由此可见,对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是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现在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当前,对教育技术媒体正朝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把包括图文、声像的各种教学内容以联想的方式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是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思想观念和方式,离开了恰当的思想或方法,技术的运用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相反会带来比不用更为消极的后果,例如,如果我们仅仅把现在教育技术嫁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必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教育技术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反而成为强化传统教育模式的手段,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教育现代化点缀。因此确立教育技术包括物质技术和思想方法的观念,特别是强调教育技术运用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大的意义。
教学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系统教学设计思想,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来整体的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方法、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免费论文下载。
1、充分开发、组合利用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或学习的弓箭,使教育拜托课本中心、学校中心和教师中心的约束,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徜徉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海洋里,拥有一片自由的学习空间。
2、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或者多种表现形式混合味一体的形式。这将使往日呆板和僵硬的表现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材表现力的提高将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加有效。
3、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媒体创设的个别教学的环境下,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地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媒体能起到“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5、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多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优势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时间”跳接技术显现事物或时间发展变化过程,有效的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6、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纠正传统教育中偏左脑的教育倾向,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技术实践时,首先拥有系统的教学观念,把教育技术媒体当做一个要素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系统中来考虑,彻底摒弃教学技术就是单纯考虑使用媒体的狭窄的教学技术观念;其次是必须实行教学设计,即事先周密的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过程展开或运作的操作程序,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总之,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