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19 11:1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称评定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称评定申请书

篇1

转眼间,已经参加工作一年了,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学习,我获益良多。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热爱学校,在工作上,我努力工作,这一年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成功的实现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工作得到了实践的锻炼,思想认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一年的试用期已满,特向领导提出转正申请,并对我一年来的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在思想上

我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一年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工作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提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同时做好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

2、在课上抓住教学重点,组织教材、安排好课堂。应用大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教师讲思想方法,讲疑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批改作业,讲解作业。找出学生的错因,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余时间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由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考点把握不够,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加强。今后在工作中一定取长补短,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班主任管理方面

在去年当班主任期间,我的时间大多都倾注在管理班级和办公室里,由于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小,学生以一般我当做他们的大姐姐,虽然关系比较好,但是学生就不怕我。半学期后班上违纪的学生出现了,我经常教导他们,管理班级逐渐严格,班委建立也比较完善。我尽心尽力希望班上的同学方各方面比较突出。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达到家长、教师共管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能及时纠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再加上高中学习的难度加强,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弱,我经常开班会和通过自己的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天晚上我都到学生宿舍查晚睡,发现学生问题,了解学生的状况。虽然自己的工作有很多不足,但我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弥补不足之处。

一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工作态度、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努力做到符合教育教学要求。请上级审查,如果符合条件,请批准转正定级。

此致

敬礼

篇2

科研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包含了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部分。随着科研项目在数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科研管理的日益规范,为做好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做好科技政策、资源最及时的获取和传播,做好各类科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刻不容缓。

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国内高校都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然而,很多高校在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资源浪费。

1.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处在初期,许多高校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论文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公司来开发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效率。高校应使用一家公司,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甚至其他职能部门涉及科研管理工作的,都应该纳入这个全方位的系统统一管理。

2.与其他部门互通不足

高校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项目、经费、成果等管理外,还涉及财务、人事、国资等相关部门,而这些部门往往也构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以财务为例,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报销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预算制定。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

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从科研工作涉及的人员类别来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有四个:

1.为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通过系统,可以使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科研动态,并通过网络管理自身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完成项目申报结题、经费管理等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

2.为学院的科研负责人及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提供手段:通过系统,学院领导可以及时了解本单位教师的科研情况,科研秘书可以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如组织项目申报、开展产学研对接等等。

3.为科研决策及其他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科研管理基础信息的记录,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学校各类科研情况,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等信息也可为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为各主管部门统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系统,可以快速并统一标准地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避免了人工统计中常有的误差;此外,在系统中输入不同的条件即可得到所需的数据报表,保证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1.科研人员管理模块

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一切科研活动均离不开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管理模块应以学校人事部门管理系统为基础数据来源,抓取学院、专业、年龄等关键信息,同时树形添加其参与的科研项目、争取的科研经费、产出的科研成果等信息,为职称评定、人事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

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旨在做好从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申报阶段中,科研人员通过系统提交项目申请书,科研管理人员组织申报、评审;项目立项后转入项目的研究阶段,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定期提交项目完成报告,科研管理人员按期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待项目完成时,科研人员在线提交其成果产出情况,如论文、专利等,科研管理人员及时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并做好归档工作。

3.科研经费管理模块

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必须与财务管理平台紧密联接,做好数据互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共同进行预算编制指导工作,并将批复后的预算及时录入科研管理系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平台定期将项目各科目支出数据推送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此外,系统自动根据项目的执行期和预算结余情况,向项目负责人发出预算提醒,并自动生成项目财务决算信息,为项目负责人准备结项材料提供数据支持。

4.科研成果管理模块

对科研人员而言,借助系统可以实时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包括文本、表格、软件等各类电子文档和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对科研管理人员而言,借助系统可以将论文、授权专利、收录论文、论著专著等成果集成在一起,形成高校的科研成果库,并与企业需求相关联,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5.科技统计模块

篇3

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分别从职业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解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拓展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基本素质拓展课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借此产生的“导学”效果使新生对指导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认同感和依赖感,有助于他们迅速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实施课程学习引导制实施课程学习引导制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兴趣。如在电路、电子技术等课程学习过程中,校内导师适时地引入Multisim或Proteus等仿真软件,通过仿真演示充分展现出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信息网。由于目前仍存在任课教师“一门一门地教”,学生“一门一门地学”,而并不关注课程间的关联性,课程结束后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知识孤岛”,因此校内导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课程间的知识融合衔接起来,形成纵横的知识网。这张知识网会随着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拓展由小到大、逐步延伸,并由平面到立体成为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实施科研创新指导制当前科研项目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普遍受到重视。自2010年开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部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本科、专科)科研创新项目。

除校本部的专项经费外,2012年高职学院也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学院级)项目经费,鼓励学生申报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每个院、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经费均在4500~6000元之间,目的是通过科研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团队导师在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上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从选题的基本原则、内涵到项目的应用价值,从项目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到预期成果的形式(调研报告、论文、作品、专利)等,以及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的撰写等各个环节,学生均得到了导师组悉心指导,10名学生先后申请了3个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校级2项,院级1项)。目前2项校级项目已结题,其中1项拟申请软件著作权,另一项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此外,科研创新指导制的实施效果也在竞赛中突显。在2012年6月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决赛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派出由3名选手组成的参赛队伍,其中2人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导师制试点培养学生,另1名同学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于一身,该竞赛任务难度大,竞技水平高,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46所学校、51支队伍、153名选手参与了此次大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参赛小组在比赛前期只能用很短的业余时间参与集训。经过3天紧张的比赛,小组最终荣获了团体三等奖,这是高职学院参赛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团队导师制的培养。

实施毕业设计辅导制近年来,随着就业难度增大,毕业生找工作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导致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面试或实习经常发生冲突,毕业设计已成为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尽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前后出台过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如规定学生必须每天填写毕业设计日志,每周指导教师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并填写评语,但这些措施很难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这一培养学生综合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经流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极大地削弱了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其实质是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或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将毕业设计这一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提前。在此过程中,有5名学生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专业团队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高精度数字电压表”“频率测试仪”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此外还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所承担的横向项目,如“折页机单片机总线控制系统”等。在毕业设计阶段,这些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前期科研创新项目中获得的灵感和思路,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毕业设计作品,切实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实施企业导师专业实习负责制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实习生招聘机制,实习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实习经历又是就业单位非常看重的,所以实习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困难。实施企业导师专业实习负责制,就是依托企业导师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学生制订寒暑期实习计划,定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导师针对每一个参与实习的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培养职业技能。实习使学生加深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些优秀的实习生会被实习公司留用,继而形成了“以实习促就业,要就业先实习”的良性循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10名学生深受实习企业青睐。目前除专升本的几名学生外,其余都找到了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同时,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工程素质和专业技能也为其他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课程学习、大学生科研创新及竞赛、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要覆盖全院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师生比不尽合理。导师制通过师生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亲近互信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导师制应有合理的师生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比是l:3,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l:17[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实施导师制试点的师生比为l:3,保持着理想状态,但很难在全体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原因是满足“2+1”结构的团队导师队伍数量少,师生比将达到1:15。2)激励机制及相关制度不够健全。“2+1”结构的团队导师制对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产学研水平、工作热情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方面要求较高。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高职学院的导师工作还未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师的业绩在职称评定和晋级中不能得到有效认可,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也未能计入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这导致部分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与学院积极探讨有效解决途径,如改“2+1”结构为“3+1”结构(增加1名校内跨专业导师以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迁移能力)等,以促进导师制在高职学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远芳 刘素华 刘启中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篇4

关键词:青年员工;精神文明;企业文化;队伍建设

1 引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员工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更新快,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这些都使青年员工容易产生浮躁心态、逆反心理,因此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尤为突出和重要。

安徽信通公司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教育,一直是安徽信通公司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安徽信通公司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青年员工思想状态分析

安徽信通公司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咨询等高新技术业务。近年来,安徽信通公司快速发展,产值超过20亿元,员工超过700人,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80%以上。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视野宽广,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激情和幻想,但同时又有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缺失,如职业规划不长远、团队合作意识淡薄、敬业精神及企业忠诚度欠缺等。部分青年员工刚进入企业时充满热情,一旦遇到挫折打击,或者个人期望没有达到,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3 青年员工思想工作方法与举措

安徽信通公司根据青年员工构成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并仔细分析和研究,认为青年员工思想问题根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大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青年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起伏较大;三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公司结合中心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青年员工队伍凝聚力

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一是寓教于乐,全面开展青年员工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先后举办“模范职工之家”、“我看公司十三五发展”、篮球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活泼的文体活动,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二是以人为本,将青年员工引入企业文化战略的长期规划中。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每一环节都有青年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都得到广大青年员工认可。三是旗帜鲜明,积极在青年员工中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落地。

(二)强化技术水平发展,提高青年员工队伍战力斗

公司大力开展技术型、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使青年员工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是实行导师制,公司内部老员工发挥自身的先进技能经验,帮助青年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尽快融入企业中来。二是大范围开展劳动竞赛,表彰一批先进个人,使一批精业务、懂技术、一专多能的高技能青年员工脱颖而出。三是针对不同部门、岗位职业需求,采用高端培训、专题学习、论坛、学习成果交流会等有效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水平。

(三)推进精神文明教育,增强青年员工队伍生命力

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员工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将理想、前途与企业发展远景结合起来。一是针对青年员工中存在的拜金主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自觉抵制利益诱惑、腐朽思想侵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二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青年员工意识到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自由。三是针对青年员工群体中存在的自由主义,加强职业观教育,使青年员工树立克已奉公、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待遇观。

(四)注重人才梯队培养,扩大青年员工队伍辐射力

公司建立了系统的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淘汰机制。一是建立青年人才储备库,大力鼓励青年员工参加各类资质培训和考试,加强员工职称评定辅导工作,完善任职资格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二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榜样、先进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追得上,在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挖掘潜力,培养后备。挑选基本素质好、文化程度高、责任感和进取心较强的年轻员工到关键岗位锻炼,凝聚了人心,积聚了力量。

4 效果分析

在安徽信通公司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切实落实上文所述工作措施,成效显著。广大青年员工思想稳定、进步迅速,主要表现在:在思想上,青年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超过30%的青年团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专业技能上,青年员工快速提升,多人取得高级职称,并成长为领域内的专家;在个人职业通道上,青年员工快速提升,多人进入了部门管理岗位。广大青年员工的进步和成长,也为安徽信通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篇5

第1号

《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6月13日云南省教育厅第8次厅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2012年3月1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保障举办者和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云南省教育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办教育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办教育机构,是指国家教育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历、非学历)教育机构。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审批、管理和指导职责,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办学者的积极性。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四条 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在校外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应当经学校同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举办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学许可,日常教学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条件负责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指导工作。具体规定如下:

(一)本科学校(院)、特殊类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医药)和成人高等学校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初审,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教育部审批。

(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报教育部备案。

(三)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自考助学机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冠名“云南”、“云南省”或“学院”的教育机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成人高中学校,冠名“××州、市”的其他教育机构,由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初等教育及以下教育机构、各类非学历教育机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申请设置多种办学层次的学校,按最先、最高层次审批权限审批。

(七)审批权限下放的,由被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审批。

第六条 设立民办教育机构应当符合所在地教育发展的规划,布局合理。幼儿园在400米、中小学在800米范围内不重复审批设置。

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参照《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执行。

第七条 申请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民办教育机构的公民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八条 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民办教育机构,举办者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未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申请筹设。筹建期一般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不申报者,自动终止。

申请筹设、设置民办教育机构,申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办报告和申请表(一式3份)。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可行性分析、培养目标、办学内容、办学层次和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内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与管理使用和发展规划等。

(二)举办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及有效证明文件。单位申办应当提供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公民个人申办应当提供申请人户籍证明、身份证及复印件,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人员申请办学,需提供单位证明。

(三)拟办民办教育机构的章程。办学章程内容应当包括学校名称、注册地址、办学地址、学校法人代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组织机构、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管理制度、招生对象与规模;学校资产数额、来源和性质,股东股份比例及收益分配;董事会(理事会)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职期限和议事规则;章程修改、学校终止处理等。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五)拟任校长和聘任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经验的证明。拟聘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会计资格证书及复印件。

(六)合法使用有关办公、教学和实训场地的证明以及校舍安全、消防、卫生合格证明,其中自有场地的应出具场地产权证明,租赁或者借用场地的应当出具所有人产权证,营业执照和租赁合同等有效文件。

(七)拟办民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其中资产证明应当提交符合法定要求的验资报告。属捐赠性质的校产应当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的有效证明文件。

(八)联合举办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联合办学合同或者协议。

(九)其他有关材料。

第九条 申办单位或者公民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申办报告,填写申请登记表。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并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决定。

第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申请受理后及时召开民办教育机构设置专家委员会会议或者委托教育评估机构,对申办者的申办材料进行审核,对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提出设置评估意见。学历教育60日内、非学历教育20日内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同意或者上报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同意设立或者筹设的民办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或者筹设申请书;对不同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民办教育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变造、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第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名称应当规范,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依法进行登记,到相关部门办理《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基本银行账号、刻制印章。印章样式和银行账号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在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办学,严禁民办学校擅自开设教学班(点)。事业发展需要设立教学班(点)的,应当到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跨行政区域设立教学班(点)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到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备案程序如下:

(一)民办教育机构向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增设教学点的管理方案;

(二)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者委托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教学班(点)进行检查,对符合办学条件的教学班(点)予以备案;

(三)增设后的教学班(点)应当接受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四条 3家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教育机构,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组建教育集团或者教育联合体。

第三章 办学管理

第十五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实行董事会或者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成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根据《董事会章程》或者《学校章程》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民办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负责人应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民办学历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教育培训需要,聘请技师、高级技师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任教。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并定期组织民办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校长、教师开展岗位、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及各类教研、进修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十八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经批准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减少课程和课时。确需修改教学计划的,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民办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层次、专业、范围进行招生,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应当载明民办教育机构的名称、办学许可证编号、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办学地址、修学年限、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

民办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前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许可证副本或者批准办学文件的复印件;

(二)《办学招生广告备案表》;

(三)广告样稿;

(四)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材料;

(五)省外办学机构应当出具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跨地区招生的书面证明材料复印件。

民办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备案的材料一致,未经备案或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举办者未能履行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有关承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民办教育机构在招生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的内容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民办教育机构收取费用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出具收费票据。

第二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资产相分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教育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民办教育机构有虚假出资、抽逃办学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的,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审计结果依法处理。

第四章 年检评估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对批准设立的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年检。

第二十三条 年检按照“谁审批、谁年检”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权限下放的,由实施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年检。

第二十四条 年检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年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学校自查。民办教育机构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检标准和要求,逐项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发展目标,撰写自查报告,于每年3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自查报告报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质量评估认证机构。

(二)教育行政部门或者质量评估认证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和程序,组成年检评估工作组,于每年4月30日前,组织完成对上一年度的检查评估工作。

(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检查评估情况,做出年检评估结论,年检评估通报,并在办学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检结论印章。各州(市)、县(市、区)的年检评估汇总情况及总结于每年的4月30日前,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民办教育机构年检评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民办教育机构年检登记表;

(二)自查报告;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教育质量认证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年度审计报告;

(五)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六)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 年检结果运用:

(一)年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二)对基本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限制招生。

(三)对不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暂停当年招生并进行整改,次年仍不合格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财务清算后,依法予以处理。

(四)年检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奖励和资金扶持、增加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民办教育机构的评估认证制度,组织或委托教育中介机构对民办学校进行质量评估认证。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办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和评比的各类机构,应当依法按程序到相应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民办学校参加未经本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机构组织的质量评比认证结果,教育行政部门不予认可。

第五章 变更管理

第二十九条 民办教育机构在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变更办学地点的,应当向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在变更后的办学地开展办学活动。民办教育机构跨原审批教育行政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变更办学地点的,按审批权限申请变更。

第三十条 民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层次、类型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二章相应的规定办理。非学历教育机构培训项目变更的,需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民办教育机构拟变更名称、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校长或者发生分立、开办资金、业务范围、合并等情况的,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备案,并根据变更要求提供下列材料:

(一)变更事项申请报告;

(二)新老董事会(理事会)成员签字的变更决议;

(三)《财务审计报告》或者《资产清算报告》;

(四)在校学生安置方案;

(五)拟任举办者(法人、校长)资格证明文件;

(六)原举办者(法人)与拟任举办者(法人)变更协议书;

(七)拟任举办者(法人)出资方式、数额及验资报告;

(八)修改后的学校章程、拟成立新的学校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简历及相关证明文件(包括决策机构聘书、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书);

(九)办学许可证正、副本。

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或者发生分离、合并,应当提供以上九项材料;变更校长应当提供第(一)、(二)、(五)、(九)项材料;变更名称、业务范围应当提供第(一)、(八)、(九)项材料;变更开办资金应当提供第(一)、(二)、(七)、(八)、(九)项材料。

第三十二条 民办学校的变更事项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六章 办学终止与机构注销

第三十三条 民办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办学:

(一)根据《学校章程》或者举办者的股份协议规定应予终止,并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三十四条 学生安置与资产处理:

(一)民办教育机构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清算。

(二)民办教育机构清算后的财产按下列顺序偿付:

1.退还学生的学杂费及其他费用;

2.支付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

3.偿还有关债务。

民办教育机构偿付上述费用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终止办学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同时将处理结果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五条 终止办学的民办教育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自收到审批机关准予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 其 他

篇6

一、高校人事档案的内涵及特征

(一)人事档案的概念。人事档案是机关、单位准确记录和反映一个人成长历练、学习、工作经历的文件材料,是个人信息的储备库,并且能够给用人单位、组织部门提供人事、劳资、工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原始记录,为考核每一个人提供最有利依据。

(二)人事档案的基本特征。人事档案具有全面性、现实性、流动性、机密性四个特征。

1.人事档案的全面性特征。人事档案是与任何一个社会人的行为极为密切的一种档案。包括员工的学历学籍档案、专业学习情况、工作履历表、自传、年度考核表、职务任免决定、评优决定、职称评聘材料、入团入党申请书,因此具有全面性特征,它既能如实记录每个员工的个人信息,又能从侧面概括出员工工作经历及全貌。

2.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特征。人事档案是由各级人事、组织、劳动各部门,在现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单位建立的,由专门反映员工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所组成,人事档案始终依据个人岗位职责的现实分工,真实记录员工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状况,按档案管理要求和规范组建个人档案材料,在用人单位提拔、任免、职称评定方面及时提供和反映真实显而易见的情况,凸显人事档案的现实性特征。

3.人员档案兼具流动性的特点。人才市场是流动的,人才也是流动的,人事档案更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如今高校人才流动频繁,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也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按照人事档案的管理原则,不管人员调动到何处,档案一定要同随调人员一道,转入到新的主管接收单位,在职人员到规定退休年龄、或者有去世的人员,档案的保管部门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在保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进行整理收集。

4.人事档案管理内容的机密性。人事档案对于个人和各个单位都十分重要,具有机密性特征。因此对于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恪守档案的保密制度,对涉及到个人和单位的人事档案的内容,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要按照档案保密制度做好保密工作,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查阅人事档案的,要严格按制度规定审批和登记程序,对查阅事项办理登记手续。

二、研究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档案科学化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一个学校的人事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合理、公平选拔任用人才,通过人事档案工作对预选人员进行有计划地筛选、调配、考核、聘任直至对其委以重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信息化建设既能为高校选用人才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又为加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传统人事档案主要以手工操作与纸质管理为主,由单位专门人员对所需表格、资料进行手工填报、整理,为今后提供服务利用,随着现阶段档案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还容易造成差错率的增加。为适应形势所需,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将原始人事档案材料通过扫描、刻录,逐一录入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文件夹、目录,实行个人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对今后的及时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对高校人事档案的服务利用。

三、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都会大量运用到计算机,但由于目前所建的人事档案系统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数据库功能各有不同,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高校档案管理采编方法落后。档案事业的发展对原始的档案信息采编方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落后的采编方法并不能适应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学校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加之从事具体事宜的档案人员个人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都不是很高,因此会造成对档案信息工作采编整理不规范和不完整,造成较多的缺陷,不能适应社会对人事档案的查阅利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领导重视不够,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领导都不够重视,在此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很难做出显著的成绩,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太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就会极少,基础设施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发挥。

(三)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严重滞后。由于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在大多数单位得不到领导层的重视,加上在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少,往往会出现对人事档案管理方面计算机技术的严重滞后,档案系统硬件设施、应用软件设施都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添置和操作,设备标准化程度达不到统一标准,今后的档案网络化建设发展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会给今后的档案资源建设带来工作上的阻碍。

(四)缺乏专业性管理人员。高校的人事档案业务工作水平提高缓慢,与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性管理人员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极速发展,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会供不应求,急需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术的人才,才能适应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领导意识,确保基础建设的实施。高校领导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从经费上严格保证,对档案工作基础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添置和操作,设备标准化程度严格按照档案规范的统一标准予以实施,这样,基础设施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有了好的设备和设施,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提升制度规范意识,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个单位人事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制度规范程度。强硬的制度才是搞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根据高校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学校发展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人事档案在采编、收集、整理等过程中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对相关材料进行真伪的有效鉴别,保证其档案资料的真实可靠程度。

(三)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极速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档案知识、较高的文字采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高校领导要把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常规性的工作任务,制定出相应的培训人才的计划,定期对这些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能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精通档案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迅速推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四)建立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创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对人事档案的服务利用,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平台系统、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全面、高效、快捷的利用服务,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应有作用,为推进高校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史桂湘 单位:益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敬文杰.李敬国.试论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电力,2003(3).

[2]张培枫.如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发展,2007(05).

[3]焦德.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9).

[4]缪洪达.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创新[J].黑龙江档案,2009(03).

[5]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DB/OL].

篇7

1.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概述...2

2.知识产权管理办法...4

3.专利管理办法...8

4.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表...13

5.商标管理办法...16

6.技术合同管理办法...19

7.技术合同管理办法...22

8.保密协议...26

9.科研档案管理规定...29

10.知识产权奖励办法...33

11.发明创造奖评分表...35

12.成果排名分配系数与权重系数规定...38

13.附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名录...40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概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间竞争乃至国家间竞争已实质演变为知识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如何在实现创新后又不致被他人仿冒,或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管理和转化创新成果,这是当前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重大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要不断壮大,就必须一手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一手抓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必须采取各种的竞争手段与保护措施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建立和发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是对知识的产出、实施,转化等全方位的竞争.在发达国家的很多企业中,知识产权制度被视为是企业的生命线。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意识到建立运行良好的簇新制度,对于维护企业无形资产、啬企业市场效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从而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科技与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就是企业知识资本的优化管理.通过技术层面对企业知识资本的整合,挖掘企业固有的隐性知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将知识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效益.对于初次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企业来说,在建立全面完整的管理规范之初,还应包括完整的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组织规范.这一类组织规范应涵盖以下内容: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及此类人员的任职期限等;管理部门在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事项方面的职责、与其他日常管理部门的关系等.

制订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根本制度上的构建,也是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全新革命,其通过企业有系统地实施,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模式来确定.第一种模式是制订一份统一、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该管理规范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来制定;另一种模式是将一些比较原则性的内容集中在一份文件中加以规定,而将其他较具体、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在按照一定标准在另外几个文件中规定.采用第二种模式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规范时,还可以将原则性比较强的内容放在较高的决策部门来制订,比如说公司股东大会或公司董事会等,而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则由具体的管理部门按照前一份文件的内容制定。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知识产权事项在企业的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公司来说,采用第二种模式更为合理,企业的总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由企业的较高决策层来确定,同时,针对具体事项的灵活决定权交给具体的管理部门,使得企业对变化的市场形势有较快的应对措施.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采用第一种模式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规模较小企业的董事会与具体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往往具有相差不大的人员构成,这两个机构的决策频率相差也不会太大,而且将所有的规范放在一个文件中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规范之间的逻辑缺陷.

与任何其他类型的规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一样,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也应该具有完备性、逻辑的自洽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的完备性,要求制订出的管理规范应当能够预见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绝大邵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需要规范的事项,并且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项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完备性并不意味着规范的制订者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项,当然,规范的制订者应当使用一定的技巧,比如说采用原则性条款等方式使管理规范的涵盖范围发生模糊,藉由法律解释的方式来扩充规范的范围.逻辑的自洽性则有多层次的含义,首先是要求规范本身以及与某一规范相关的其他规范等使用的概念应当一致,这种一致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其次是要求规范当中使用的命题应当一致,不能出现此是彼否的情况;第三是要求整个规范应当是一个自圆其说的整体,规范的不同部分相互支撑,使规范完整的内容都已具备,并且没有与规范事项不相关的东西。可操作性从规范本身来讲,是要求规则本身确定了所需规范事项的人、事、责任、时间、行为等要素;从需要规范的事项角度来讲,则要求一旦相关事项发生,与事项相关的人能够从管理规范中找到相应的规则来确定其行为和相应的责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可操作性还要求根据规范所从事的行为是可以实现的,并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需要建设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培植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使知识产权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综合的防御、维护、反侵权体系,包括本单位所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制度的适用范围、知识产权成果的权利归属和管理、确立相关评定中的知识产权标准、对鼓励成果产出和转化的奖励及利益分配、签定知识产权合同,保密规定,维权措施等多个方面.由于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等因素都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

(一)专利权和技术秘密。主要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计、新配方、新品种等专利权和技术秘密;

(二)商标权和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本单位的注册商标、商号等,以及所拥有的未公开的工程、设计、市场、经营、服务、财务、管理等信息;

(三)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主要指本单位的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及文档资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图、摄影、录像、艺术表演、教材、辞书、规范汇编等;

(四)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知识产权。

第三条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工协作、规范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下设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各专业管理岗位,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负责相关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具体工作。其他各相关业务部门还应指定本部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兼职人员。

第五条知识产权管理部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知识产权各类管理规定,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划分各岗位的管理范围与职责,指导、监督、检查其他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二)审核业务部门的申请,组织和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

(三)代表本单位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等对外工作;

(四)代表本单位负责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诉讼等对外工作;

(五)参与签订或审核涉及本专业知识产权内容的各类合同、协议,建立知识产权合同档案;

(六)组织宣传和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并交流经验。

第六条本单位员工完成单位工作任务、利用单位名义、利用单位物质条件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属于职务智力劳动成果,其持有权属本单位。

(一)完成本单位工作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是指:

1.执行本单位工作任务所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2.履行本岗位职责所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3.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属于所在单位的业务范围;

4.离休、退休、停薪留职、辞职或调离的员工在离开原单位二年内完成的与其在原工作岗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任务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

(二)利用本单位的名义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是指:

1.利用本单位的名誉、名称或社会地位进行的各种行为;

2.利用本单位的人力及未公开的技术情报资料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3.工作时间内完成的智力劳动成果。

第七条一切职务智力劳动成果的持有(所有)权归本单位,任何其他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销售、使用或侵吞本单位持有(所有)的职务智力劳动成果。

第八条职务智力劳动成果的完成人享有在有关成果文件上署名和取得相应荣誉、奖励及获得报酬的权利。

第九条本单位的注册商标、商号等管理工作由专业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单位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技术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及时向研究项目下达的主管部门报告,按本单位的规定提交全部科技档案文件,并提出申请专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可申请专利的项目及时办理申请事项,不宜申请专利的技术秘密,应采取相应保密措施。应申请专利而未申请造成本单位经济损失者,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和单位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包括在研究过程中已具备申请专利条件者。

第十一条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内容,在专利管理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根据国家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完成科技项目合同约定或计划任务书的规定任务后,研究人员须将全部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图纸、声像、手稿等原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交本单位知识产权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并填写鉴定申请书,要按照国家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鉴定。

第十三条严格执行科技档案的相关制度规定,包括档案密级制定、借阅程序等,对涉及本单位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科技档案应采取限制阅读措施。

第十四条对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签定保密协议。

第十五条在与其他单位进行委托研究、委托开发或合作研究、合作开发时,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中必须有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

第十六条订立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单位关于技术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约定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分配等。任何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定技术合同。

第十七条对于在知识产权形成、保护、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或有效制止侵权、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人员,将依据国家和本单位的具体规定,给予包括发放奖酬金、提职、提级、职称评定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第十八条属于本单位的技术成果在实施或转让后的收益,按国家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该项职务科技成果的发明人、设计人可按规定提取酬金。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剽窃、窃取、篡改、非法占有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本单位知识产权的,或造成单位知识产权被侵犯的,由知识产权管理部依据规定追究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

第二十条侵害人为本单位员工的,应责令其改正,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其经济责任。

第二十一条侵害人为司F本单位员工的,应要求其停止侵害,承担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必要时,提请政府机关处理或遵循法律途径解决。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点评:

《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从其在企业管理规范中的地位上来说,应当是一个企事业单位管理知识产权事项的核心.该规范可以有两种方案来确定其内容,一种方案是仅仅在该管理办法中规定一些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原则性规范,另一种方案则是在该文件中将所有与知识广权相关的事项确定下来。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也要求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这里所列举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是从企业当中实际使用的管理规范中挑选出来的.该管理规范遵循了第一种方案,规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一些总则性的内容,对知识产权工作涉及到的大体内容和不同种类知识产权包括的共性问题作了概括规定,在整个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中起到统领的作用.应在谊管理办法之下再制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比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规范文件,而这些文件的可操作性就应当相应地提高。

但是,本办法在其所需要实现的目的上不是很清楚.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区分在制订规范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目的,一个是指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个则是指制订管理规范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另外,本“办法”在某些具体条文的规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斟酌,如:

第二条,在企业的管理规范中,没有必要对知识产权其外延进行规范,这也不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规范能够做得到的.而且在这里的列举中还出现了与国家法律、国际公约等不一致的地方。

第七、八条,这里实际上需要规范定义的是职务作品、职务发明等内容,因这方面的内容在法律上已经有规定,所以定义的内容可以省略,而关于权益分配等的内容则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劳动合同等方式来确定,或者也可以在具体的管理规范中确定,在这里进行统一规定不太合适。

第九条,此内容法律已作出规定,这里显得多余。等等.

有关知识产权的事项,在相关国际条约、国家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一般来说,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应当是这些法规在本企业的具体实现,所以应当尽量采用程序化,组织化的规范来确定法规中的内容在本企业具体实现的方式。

专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单位的专利工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利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三条本单位专利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宣传普及专利知识,激发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推动我单位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申请被批准后,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五条在取得专利申请号及取得专利权后,单位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按有关规定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第六条在专利申请公布或者公告前,专利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对其内容负有保密的责任。

第二章专利的管理

第七条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部是专利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

(一)制定并实施单位专利战略,并纳入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规划中;

(二)负责对员工进行专利法和专利知识的宣传培训;

(三)鼓励员工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为职工提供有关专利事务的咨询服务;

(四)办理本单位专利申请、专利资产评估、专利合同备案、认定登记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以及专利广告证明等事宜;

(五)保护本单位专利权和防止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办理有关专利纠纷、专利诉讼事务;

(六)管理单位专利资产,防止专利资产的流失;

(七)组织专利技术实施,管理专利实施许可贸易;

(八)管理、利用与本单位有关的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为科研、生产、贸易经营全过程服务;

(九)研究制定本单位的专利战略,为经营决策服务;

(十)做好技术和产品进出口中有关的专利工作:

(十一)依法办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与报酬;

(十二)筹集和管理本单位的专利发展专项资金;

(十三)其他与公司专利工作有关的事务。

第八条本单位专利资产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一)专利技术开发;

(二)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确定,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审查,科研档案和发明或设计人员流动的管理;

(三)专利评价、评估;

(四)专利申请、优先权、署名权、专利权;

(五)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专利许可及专利权质押;

(六)专利战略研究与制定;

(七)专利诉讼和向海关提请知识产权备案;

(八)其他与专利资产有关的事项。

第九条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专利资产评估:

(一)转让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

(二)以国有专利资产与外国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合资、合作实施的,或者许可外国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合资、合作实施的;

(三)以专利资产作价出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

(四)需要进行专利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单位的专利资产评估,应委托有专利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办理。

第十一条本单位在产品、技术开发立项之前,知识产权管理部必须和相关业务部门一起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避免重复研究与侵权,同时运用专利制度的规则,提出能获得最大市场利益的有关技术路线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及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跟踪检索。

第十二条单位开展对外贸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知识产权管理部进行项目专利检索:

(一)技术、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

(二)未在国内销售过的原材科和产品的进口;

(三)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口。

第三章专利的申请

第十三条申请专利的目的在于获得专利权,保护发明创造现在和潜在市场,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十四条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技术改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凡符合专利授予条件的,应及时申请专利,以取得法律的保护。

第十五条专利申请的提出

(一)凡欲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应填写本单位《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表》(见附件),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填写“申请专利的主要内容”栏时,应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技术特点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有益效果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根据已知技术对发明创造的专利性作出评价;

(二)部门专利管理员应在“部门初审的意见”栏,就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法有关规定作出初审的意见;

(三)部门专利管理员将此表交至知识产权管理部;

(四)专利申请审批需要加快的,专利申请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说明需加快理由,同(专利申请表》一并交到知识产权管理部。

第十六条专利申请的审批

(一)知识产权管理部由专职人员对申请专利的友明创造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专利性审查,并将检索的情况及专利三性审查意见填入《专利申请表》中;

(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领导审查《专利申请表》并签字;

(三)知识产权管理部将《专利申请表》报公司主管技术副总经理审批;

(四)公司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知识产权管理部将“专利申请表”复印件返回到申请部门,进行专利申请办理。

第十七条专利申请的办理

(一)专利申请根据其经济价值、市场竞争价值的大小分为:普通级,重要级、重大级。

1.普通级专利申请,是指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价值的大小均一般的专利申请;

2.重要级专利审请,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或市场竞争价值的专利申请;

3.重大级专利审请,是指创造性高,属国内外首创,代表技术潮流或发展方向,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使公司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专利申请。

(二)部门专利管理员通知发明人或设计人按《专利申请须知》(附件)的要求,提供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或专利申请文件交知识产权管理部。

(三)知识产权管理部根据专利申请重要性等级的不同,按不同的方式办理。

1.普通级专利申请的办理: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由知识产权管理部直接办理,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由知识产权管理部直接办理或组织本单位专利申请人办理;

2.重要级专利申请的办理:知识产权管理部在组织本单位专利人、发明人、相关技术人员或专利机构人进行讨论,确定最佳保护范围和方式后,组织单位内部专利人或委托专利事务所;

3.重大级专利申请的办理:知识产权管理部组织本单位优秀专利人、发明人、相关技术骨干或资质较深的专利机构优秀人员进行详细讨论,确定最佳保护范围和方式后,组织单位内部优秀专利人或委托资质较深的专利事务所。

第四章专利的许可使用

第十八条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开发或者委托研究、开发签订相关合同时,合同应当包括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等技术成果归属的条件,并符合国家和本单位相应规定。

第十九条本单位与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签订的合作研究、开发或者委托研究、开发的合同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中产生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和相关技术秘密的归属;

(二)本单位与合作方或者承接方对项目中产生的专利的转让、许可等的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

(三)本单位与合作方或者承接方投入的物质条件、资金及研究人员智力劳动各自所占比例以及对专利实施取得收益的分享办法和比例。

未签订合同或者合同未约定的,项目中产生的专利权和相关权益由承担者持有或所有。

第二十条本单位在引进技术,进口产品或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技术、产品作为投资时,责任部门应将其技术、产品包含的专利技术项目,报知识产权管理部进行检索。知识产权管理部根据检索情况,提供检索报告,为谈判、签约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引进技术涉及第三方专利时,应有担保条款,明确双方在涉及第三方专利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二十二条知识产权管理部根据单位发展要求,应积极为单位实施国内外专利技术服务。各部门对单位持有或所有的专利技术,应积极实施,本单位无条件或不能充分实施的,应适时进行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

第二十三条本单位实施他人专利技术或许可他人实施本单位专利技术,应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到合同签订地或者被许可方机构注册地或专利实施地专利管理机关认定登记。

第二十四条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含有专利许可内容的技术转让合同的谈判、签订,应有知识产权管理部专利管理人员参加,并按照国家和本单位有关技术合同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专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单位及员工有权保护本单位专利权不受侵犯,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报知识产权管理部;并帮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可请示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同时,单位应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第二十六条侵犯本单位专利权的行为包括:

(一)未经我单位许可生产、销售与本单位专利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

(二)未经我单位许可进口与本单位专利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

(三)将我单位专利号标记在产品上进行销售,假冒本单位专利产品的行为。

(四)使用上述侵权产品的行为。

(五)未经我单位许可展示与本单位专利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和技术,以及从事招投标活动。

第二十七条本单位专利权益涉及海关保护的,要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要求,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专利权海关保护备案。

第二十八条请求调处专利纠纷和进行专利诉讼。由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办理,必要时可委托专利机构或法律事务部办理。对委托专利机构办理专利诉讼的,应有法律事务部参与,并将有关材料送法律事务部备案。

第二十九条本单位对其专利或专利申请,应依法及时交纳年费或申请维持费,维持其有效。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放弃或终止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要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管理档案。具体事宜由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

第三十条本单位应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掌握与本企业有关的国内和国外申请专利的动向,对有损于本单位权益且不符合授予专利权条件的他人专利,应及时提出撤销专利权请示或提出宣告无效请示,排除不应授权的专利。具体事宜由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表

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表编号:

名称

申请部门

申请日期

发明人或设计人

联系方式

专利申请类别

(在对应类别前划√)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申请等级

(在对应类别前划√)

普通级重要级重大级

申请专利的主要内容

部门初审意见

部门专利管理员:年月日

部门领导意见

部门领导:年月日

检索及审查意见

公司专利管理员:年月日

主管部门领导意见

是否加快:加快不加快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意见:年月日

审批意见

主管技术副总经理:年月日

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提供资料的要求:

1.所属的技术领域及有关的现有技术、引证反映现有技术的文件,写明所做的检索或查阅到的现有技术资料,包括本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说明现有技术的缺陷、不足或存在的弊病。

2.在对背景技术作了简要描述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发明所取得的效果提出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就是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任务。

3.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以发明必要技术特征综合形式来阐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以必要的附加技术特征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4.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即构成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效果。

5.具体描述实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实施的方式,列出各种参数与条件,并对照附图加以说明和描述。

6.对发明创造进行保护的技术特征,即区别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

7.摘要,内容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文字不得超过200字。

8.绘图工具绘制的附图一套,例如:电子产品的电路框图、电路原理图、机械产品视图、立体图等,每张附图大小不得超过18X25厘米。

点评:

专利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技术型企业的生命线,专利管理工作的好坏将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专利管理制度包括了技术产生、利用和保护等一系列环节的内容,它将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和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这里列举的《专利管理办法》较好地具备了规范的完备性.首先,谊管理办法申明确了企业实施专利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从组织上给予了保证;其次该管理办法规定了从提交专利申请开始的一系列与专利相关的事项的处理方法,在程序上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再次,该管理办法还规范了与专利事项相关的人员的职责,使得分工合理,权责明确。

但是,该管理办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规范的章节划分没有依据一个统一的标准;2.较多地引入了国家法律规范甲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又没有注意到相关概念在法律上的完整含义,所以使得规范与法律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差异,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在实施该管理办法时与国家法律相违背.

下面就谊管理办法的一些具体规定提出一些意见:

第6条,本义是在企业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之后,包括发明人在内的有关人员均负有为单位保密的责任。但在这里只是提出“专利工作者及有关人员”而没有具体提到发明人等人员,而且保密的时限也没有进行规定。